‘壹’ 美国着名建筑,还有法国,印度,意大利.澳大利亚,中国
美国美国着名建筑
金门桥
布鲁克林桥
自由女神像
洛克菲勒中心
圣路易斯拱门
五角大楼
西雅图 Space Needle 塔
联合国大厦
法国着名建筑
名胜:巴黎凯旋门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8月奠基,历时30个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 图集:法兰西的华美乐章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着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卢浮宫 (Palais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 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着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着称。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绪利曾设想将两座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长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亚历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坛于1189年举行奉献仪式,1240年唱诗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门廊、祈祷室和其他装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陆续建成。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顶始终未建。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不得不 于19世纪重修,只有三个巨大的圆花窗仍保持着13世纪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飞扶垛特别雄健优美。
巴士底狱遗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巴士底”一词的法文原意是“城堡”。这座古城堡拥有8座巍峨坚固的炮台,兴建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侵的。1380-1422年,这座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整座城堡占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墙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楼,四周掘有宽24米的深沟,设吊桥进出。早在16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1830年,法国人民又在广场中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7月圆柱”,在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
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和大仲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着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着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又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后经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从埃及卢克索 移来的着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迹。石碑两侧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别象征着8座在法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马赛、波尔多、南特、鲁昂、布勒斯特、里尔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奋起捣毁了路易十五的铜像,并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香榭丽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全长约1800米,街道最宽处约120米,是横贯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丽舍”是“田园乐土”的意思。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曾在这里植树造林,使之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后来,图勒里公园的东西轴线向西延伸,在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长的林荫道。以后又加扩展。1709年才将其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万街为界,分成风格迥异的东西两段。幽静的东段体现了田园风光,长约700米,一排排梧桐苍翠欲滴,街心花园夹在万木丛中时隐时现。东端的星形广场中央有巍峨雄伟、遐迩闻名的凯旋门。大街附近有波旁宫、玛德琳娜大教堂。这里还有图勒里公园、卢浮宫、市府大厦和爱丽舍宫等名胜古迹。西段长1100多米,西端的协和广场是巴黎的另一个交通要冲。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7月14日国庆阅兵式、新年联欢都在这条着名的街道上举行。
印度着名建筑
只有泰姬陵
意大利着名建筑
1.罗马竞技场。这座巨大的露天剧场叫做弗拉维奥剧场,因为它是由弗拉维奥家族的几位皇帝建造的。通常,人们称之为科洛塞。这是建造在一片凹地上的宏伟建筑。尼禄时代,这一凹地是尼禄金殿花园里的一个人工湖。竞技场的工程由维斯帕西亚诺皇帝于公元72年至75年开工兴建,由蒂托皇帝于公元80年完工。传统说法是,建造这座建筑物使用了四万奴隶,这是蒂托皇帝在摧毁耶路撒冷后于公元70年带回罗马的十万俘虏中的一部分。罗马圆形竞技场自从诞生的那天就是,到今天仍然是罗马的象征。即使今天,站在大圆形竞技场的遗迹上,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两千年前疯狂的观众地动山摇般的呐喊。这座公元前80年建成的雄伟的竞技场堪称公共建筑的楷模。在这里可以见到古罗马建筑最基本结构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拱券结构。一系列的拱、券和恰当安排的椭圆形建筑构件使整座建筑极为坚固。当时的建筑就是依*这种高水平的结构形式,使内部空间得以解放。竞技场设计了宽敞的阶梯和走廊,并设计了八十个拱门,在每一个拱门的入口处都有标有数字,方便让观众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以让五万人于十分钟内进入剧场内坐定。这样的设计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很进步的。竞技场的功能性设计也非常合理,角斗士从何处出入,在哪里休息,猛兽关在哪里,死伤者从何处抬出,都有清晰的分布。直到公元608年,竞技场一直用于角斗和斗兽,中世纪时改成一个城堡。此后部分被毁,成了挖取建筑材料用以建造教堂和宫殿的场地。这样破坏一直持续了好几个世纪,到了十九世纪才被制止,并开始进行修复
2.君士坦丁凯旋门。竞技场西侧有罗马保留最完整的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它建于公元315年,是当时的市民和元老院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在罗马的米尔比奥桥(横跨台伯河)击败麦克仙乌斯而建的。凯旋门由三个拱门形成,表面有安东尼等多位大帝打败胜战情景的浮雕。北侧曾有圆锥形喷水池,是古罗马骑术、战车比赛的折返点。
3。万神殿。它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物,经历了十八个世纪的沧桑后,铜门和拱门屋顶完整如初。万神殿是众神所在的神殿,建于公元前25年。后来,约公元120年重建。几个世纪以来,万神殿经历着历史的变迁:公元609年作为基督教的教堂,中世纪成为了制敌要塞。这座结构强固和谐的建筑巍然挺立,殿外的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腊殿宇和罗马古典圆形大厅。万神殿还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神殿入口处的两扇青铜大门为至今犹存的原物,高7米,宽且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殿堂内部比例协调,十分恰当:直径与高度相等,约四十三米。大圆顶的基座从总高度的一半的地方开始建起。殿顶圆形曲线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与地相接。由于拱门分担了整体的重量,整个店堂内没有一跟柱子。圆形屋顶上开有直径为9米的天窗,从这里透进来的光线照射在马赛克的地板上,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同时又有计时的实用功能。表现出古罗马的建筑师们高深的建筑知识和深奥的计算方法,是古罗马精湛建筑技术的典范,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许多着名艺术家例如拉斐尔就葬在这里,意大利君主专制时期的统治者也葬在这里。
4。许愿池。电影“罗马假期”之赐,许愿池是罗马境内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喷泉。许愿池是十八世纪建筑师沙尔威的杰作,喷泉位在三条街的交*口,这个雄伟的喷泉雕刻叙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筑是一座海神宫,中间立着的是海神,两旁则是水神,海神宫的上方站着四位少女,分别代表着四季。许愿池于1762年完工,因此是罗马喷泉中比较年轻的一座。
5。 威尼斯广场。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圆形广场。这个广场的正面是绰号叫“结婚蛋糕”、“打字机”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耗时25年才建成。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两组喷泉寓意深刻: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
6。圣比得教堂。置身于梵蒂冈城的圣比得广场,映入眼帘的是由四根壮丽精美的柱廊环绕中的被圣比得教堂。对面的纪念广场规模宏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圣比得教堂高136米,占地22000平方米,是基督教的象征。由米开郎基罗设计的炮塔直径达42米,到达塔顶约330级台阶,从塔顶可俯瞰整个圣比得广场,令人留恋往返的罗马景色也尽收眼底。收藏于梵帝冈博物馆的艺术品多为绘画作品,其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包括了从古至今艺术品中的珍品。因当时天下大雨,镜头淋了雨水,只拍了局部。
7。比萨斜塔。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意大利比萨斜塔由着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始于1174年动工兴建,1350年完工,为8层圆柱形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塔身墙壁底部厚约4米,顶部厚约2米余.塔体总重量达1.42万吨。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使比萨斜塔闻名遐迩。在底层有圆柱15根,中间六层各31根,顶层12根,这些圆形石柱自下而上一起构成了八重213个拱形券门。整个建筑,造型古朴而灵巧,为罗马式建筑艺术之典范。钟置于斜塔顶层。塔内有螺旋式阶梯294级,游人由此登上塔顶或各层环廊,可尽览比萨城区风光。1987年,意大利比萨斜塔与旁边的大教堂等建筑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现塔顶已定时定量对游人开放。
8。水城威尼斯。在意大利东北部,人口35万,形状像海豚,涵盖了仅3平方英里,但是由118个岛屿组成纵横有177条河道,2300条小巷,400座桥梁;现存400多座宫殿,120座教堂,120幢钟楼,64所修道院;城市的大部分是建在打入到泻湖湖底的数百万计的木桩之上的;简单的方形红砖塔楼高近百米,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筑,它始建于9世纪末10世纪初,于1902年7月倒塌,现在的这座是1912年依原样重建的;大钟塔右边是壮丽的着名建筑,是威尼斯总督府,原先建于9世纪的拜占庭式建筑遭了火劫,如今的这座建于15世纪,其双层拱廊优美简洁的组合,以及楼层上部同一模式的玫瑰窗,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做成,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用于非教堂建筑的典范。
9。 威尼斯是举世闻名的水乡,整个城市建筑在水上,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贡多拉”上华丽而迷离的情调,是世界游客永远的梦。
10。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广场呈梯形,东西向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东端有圣马可大教堂和大钟塔。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骄傲,它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圣马可大教堂建于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是东方拜占庭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多种艺术式样的结合体,结合得和谐,结合得协调,美不胜收,无与伦比。大教堂有五个圆圆的大屋顶,这是典型的东方拜占庭艺术,但供奉的却是一个西方的圣人。仅此一点,便是独一无二。其次,大教堂内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内外有4000平米面积的马赛克镶嵌画。每天从世界各地来瞻仰和欣赏大教堂的人成千上万。乘电梯登至大钟塔其顶部白色大理石环廊内,可近观圣马可广场、远眺亚得里亚海湾。
11。威尼斯叹息桥。连结总督府和旁边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叹息桥,过去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别俗世了,所以在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时,不由自主的发出叹息之声。这座桥是建于1600年,也是威尼斯的必访景点之一。
12。佛罗伦萨乔托钟楼和圣母之花大教堂 。耸入云天的乔托钟楼,是意大利天才艺术家欧洲绘画家之父乔托的杰作。钟楼高84.7米,也是由红白绿大理石砌成,整个外形细长而优雅,里面有许多精致得让人窒息的雕塑,上414级台阶可以到达上部的露台。圣母之花大教堂从1296年开始兴建,历经了将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先后经历了三位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之手终于成就。特别是最后一位建筑师于1436年完成的哥特式穹顶堪称一绝,使当时佛罗伦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一个世纪后,才让位给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而位居第二。设计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正是佛罗伦萨人米开朗基罗,他当时曾指着这座穹顶说:“我可以比它建的更高更大,但是我无法超越它的完美”。乔托钟楼比圣母之花大教堂建成得早:旧钟楼遭大火烧毁后,佛城人就请了乔托来设计新钟楼。1334年,在乔托的主持下,新钟楼开始兴建;但才建完钟楼楼基和第一层,乔托就去世了。随后的工程是由另两位建筑师照着乔托留下的设计图纸完成的,只除了原图上顶部的一座尖顶至今也未修建外,总共花了30年。虽然被人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乔托,最主要的成就在美术上,是文艺复兴萌芽期美术方面的开路先锋,但他设计的这座钟楼细致典雅,也堪称传世之作。
13。佛罗伦萨旧宫。西尼奥列广场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这里有一座建于十三世纪的碉堡式旧宫(现为市政厅)。旧宫上的塔楼高94米,它是意大利最夺人眼目的公共建筑之一。旧宫侧翼的走廊,当初为修道院院长和行政长官宣读文告的会场,现在连同整个广场成为了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其各种石雕和铜像作品栩栩如生,形象传神。
14。佛罗伦萨《大卫》塑像。这尊大卫塑像在旧宫台阶旁,是复制品,原件已保存在艺术博物馆里,还有一件复制品则竖立在米开朗琪罗广场上。据说现在有一种叫“大卫晕眩证”的流行病!仔细看看吧。
澳大利亚着名建筑
悉尼歌剧院
中国着名建筑
太多了。故宫,天坛,圆明园,长城,四合院
其他着名建筑
俄罗斯 “东正教教堂”“红场”俄罗斯---莫斯科圣巴西利亚大教堂
美国 “自由女神”“白宫”
法国 “凯旋门”“埃菲尔铁塔”
奥大利亚 “悉尼歌剧院”
英国 “大笨钟”“泰晤士桥”
马来西亚 “吉隆坡国油双塔”
意大利 “古罗马角斗场”比萨斜塔
希腊 “帕提农神庙”希腊---巴特农神庙
印度---泰姬陵
比利时---撒尿男童
马来西亚---双塔
新加坡---鱼尾狮
德国---勃兰登堡门
‘贰’ 世界五大教堂
世界上五大教堂排名如下:
1.圣彼得大教堂:世界天主教中心,最初建在圣徒,圣彼得的坟墓上,因此得名;
2.米兰大教堂:又称米兰主教堂,圣母降生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3.塞维尔大教堂:西班牙第一大教堂,着名哥特式建筑;
4.佛罗伦萨大教堂: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又称为圣母百花大教堂;
5.圣保罗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
‘叁’ 各位大侠,急求印度孟买介绍!
◆ 孟买介绍
孟买是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积 603 平方公里,人口 1.256 千万( 1991 年人口普查),目前约有 1400 万。今天的孟买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维多利亚式的楼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南部是全市的精华所在,高入云天的宏伟建筑和繁华似锦的商店、饭店、酒店大都集中于此,其中有欧式古典建筑,有融合亚欧风格的东西合璧建筑,也有华丽壮观的印度式房屋。孟买领区在扩大中印经贸往来中环境最好、潜力最大。孟买领区在扩大中印经贸往来中地位和作用独特,发展我国与孟买领区经贸往来,对于落实中央对印度工作方针,改善中印关系,发展双边经济贸易,具有战略意义。
孟买原英文名为 BOMBAY ,马邦政府于 1995 年改名为 MUMBAI 。
从海上来到孟买,首先看见海滨上耸立着一座气势宏伟壮观的拱门建筑,它面对着浩瀚的印度洋,背后则是幅员辽阔的印度原野。这座建筑就是蜚声全球、象征印度国门的 “ 印度之门 ” 。人们一迈入印度之门,就标志着已经踏上了印度的国土。
早在 300 年前,孟买还是一个高里族渔民居住的海岛小村庄,它距离大陆 16 公里 ,不被人们所关注。 1534 年,葡萄牙人占领这里。 1664 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孟买作为嫁妆转让给英国,自此成为英国统治印度的重要据点之一。 1869 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孟买成为来自西方远洋货轮的第一个停靠站,它地位日渐重要,曾为英国海外最主要的贸易中心之一。
孟买最初是由大小七个岛屿组成,市区最初建在 65 平方公里的孟买岛上,随着城市扩展及垦荒规划的实施,于 19 世纪将邻近的 7 个玄武岩小岛由堤道、防洪堤联成一体。其后,市域北展到撒尔塞特岛与南亚次大陆相连接,成为伸入阿拉伯海中的半岛 —— 大孟买。今日的孟买已跻身世界十大城市之列,为印度第一大海港。
孟买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西海岸最有活力及最具国际性的大城市,号称印度 “ 西大门 ” ,是外来文化与传统的南亚文化最初结合地,它以古老而新颖的风韵展现在世人面前。除本国民族外,孟买还有大约 60 多个国家的侨民,人们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活动把世界各地的语言和风俗带进了这里,使孟买不仅包容了整个印度的文化风貌,而且超出了印度的范围,所以人们给孟买冠以 “ 小印度 ” 的称号。早在 20 世纪初期,孟买就存在有 62 种语言和方言且不断增多,现在,孟买 3/4 的小学使用马拉地语,其余则分别使用其它 9 种主要语言,如英语、印地语、古吉拉地语、坎那达语、康卡尼语等,居民使用的方言和土语更是多不胜数。至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像孟买一样有如此众多的宗教,民族和复杂的文化,因此,人们称孟买是 “ 人类学的博物馆 ” 。孟买半数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则包括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宗教。在孟买市内,印度教庙、伊斯兰教清真寺、基督教大礼堂,还有佛庙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孟买还是拜火教的圣地,虽然拜火教分布于全世界,但教徒极少,全世界不过 10 万教徒,而其中孟买就有 6 万。多少年来,生活在这座海滨城市的不同宗教的信徒们,一直坚持保留着自己的宗教特色,他们尽管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孟买始终没有成为一个 “ 熔炉 ” ,将他们 “ 熔 ” 为一体。
孟买是印度全国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业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称,印度人常称其地位相当于上海在中国的重要程度。孟买是印度储备银行(央行)、进出口银行总部所在地,集中了全国 50 %的现金流量,全国 70 %的股票交易在孟买股票交易所进行;是西部铁路、航空枢纽,濒临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全印 60 %的集装箱进出口通过孟买港,印度百强企业中的 52 家以及全国最有影响的商会聚集于此。 2002 年 1 月份,印商会在孟买成功地为朱总理举办了有 400 名企业家参加的工商午餐会。目前,孟买工厂总数占全国的 15 %,纺织业占全国的 40 %,外贸占全国的 50 %。机械工程、汽车、化工、石油制品、造船、制药、胶卷工业发达。在孟买的特隆贝,有印度原子能研究中心和核电站。孟买也是印度西部的铁路、航空枢纽,国家邮政总局设在孟买。
印度电影闻名于世,而印度的许多电影都是在孟买拍摄的,故孟买有 “ 印度的好莱坞 ” 之称。印度绝大多数电影制作厂都设在孟买,如拉杰格普尔制作厂、迦尔制片厂、菲勒密斯坦制片厂、摩合布薄制片厂等,一些电影单位和报刊杂志也设在这里。在市区西郊 40 公里 处,有一座被称为 “ 宝莱坞 ” ( Bollywood )的电影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好莱坞,但它建于 1947 年,占地 615 公顷 ,是个电影拍摄基地,每年拍摄电影、电视千余部。令孟买人自豪的是被称为 “ 印度电影之父 ” 的狄拉吉 · 戈温特 · 巴尔吉( 1870—1994 )诞生在孟买,他用电影技术生动地表现了印度神话和历史传奇故事,他拍摄的影片深受各阶层观众的欢迎。走在孟买的街头,到处都是挂有五光十色的电影海报的大小电影院,据说,孟买普通市民一年要看 50 场以上的电影。
印度孟买景点介绍
象岛
是孟买最主要的参观旅游点。位于印度门东北11公里处。岛上有4座在岩石上凿出的印度教庙宇,概建于公元450-750年间,当时该岛以“城堡城市”着称。16世纪葡萄牙人在岛上登陆地点附近发现一尊独石圆雕的大象,因此就用葡语大象为该岛命名。
象岛古称(Charapuri),即“有许多洞窟的地方,约公元6至8世纪,德干地区的遮卢枷人和拉什特拉库塔人在这里的沙石丘陵中先后开凿了7座石窟,其中最有名的是保存尚好的第一窟湿婆神庙。所谓象岛石窟,通常特指这座岩凿湿婆石窟神庙。洞内有许多大型石刻,刻画了有关湿婆神的种种传说,包括关湿婆神同帕尔瓦蒂女神的婚礼,以及湿婆神战胜兰卡魔王的故事。
开放时间:除周一外,每天对游客开放。
进岛游船时间:第一班船9:00开船,最后一班船14:30开船;返程第一班船12:30开船,最后一班船18:00开船。
印度门
位于孟买城阿拉伯海滨,孟买西郊40公里处。1911年为纪念英国王
乔治五世在此登陆而建。为古吉特拉式建筑,顶部有4座高耸的塔楼。
印度门是游览孟买的必到之地,此门是孟买的象征。其建筑设计融合了
印度和波斯文化的特色,与法国凯旋门极为相似。现在已成为印度的标
志性建筑,也是政府迎接各国贵宾的重要场地。
海滨大道
环绕贝克湾的海滨大道一向是最让人向往的地方。印度称孟买是“印度城市中的皇后”,而闻名遐迩的海滨大道就是“皇后的项链”。建于1920年,面对着阿拉伯海,形似一弯新月,镶嵌在美丽的海滩之上。大道两旁是截然不同的风景:一边是错落有致的高达二三十层的楼群,组成了人造的悬崖峭壁;另一边则是茫茫的阿拉伯海,波光粼粼。这一带是繁华的商业区,商店餐厅鳞次栉比,小推小贩随处可见。
海滨大道是一个消闲的绝好去处,那数公里长的海湾大堤吸引着无穷无尽的人流。每日今傍晚时分,人们纷纷拥向这里,在轻松乘凉的同时,还可享受一番孟买海湾独有的风情。
阿旃陀石窟
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德干高原西北部阿旃陀的丘陵地带。曾是佛门弟子在雨季修身养性、研读经书的地方。直到1819年,被英国狩猎者无意间发现,阿旃陀石窟的风采再度蜚声于世界。
阿旃陀石窟的建筑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支提洞,意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庙;另一种为毗可罗洞,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讲学、集会、修道的场所。佛殿顶部呈拱形,平面是马蹄形,殿中排列着数十根石柱,把殿分为内殿和中殿,内殿后部设有佛台。僧房是正方形,洞的正面有石柱,前方有走廊,中间为集会的场所,三面围以僧人的住房。这里共有29窟,9、10、19、26、29号窟为佛殿,其余均为僧房。
阿旃陀石窟中有大量的雕刻、壁画。雕刻分为雕像和浮雕两类。壁画主题是宣扬佛教。除此以外,壁画中所描绘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画面还涉及广泛的社会生活,这种种描绘戏剧性的时代生活场景,无不以明快、生动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也成为印度绘画史上最完美的典范。
维多利亚火车站
位于孟买市中心的维多利亚火车站。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建成于1887年,至今仍在使用中。
维尔斯王子博物馆
在威灵登环回区(Wellingdon Circle)北面,建于1905年,以威尔斯王子(即后来的乔治五世)得名,是印度最大的博物馆之一。该馆为英国建筑师设计,具有16世纪穆斯林建筑风格,主体结构为三层穹顶式建筑,主体部分以玄武石为建材,宏伟壮观。博物馆坐落在花园之中,环境优美。
馆内收藏着印度各个时期的古典艺术品和雕刻,展馆分为,考古文物、艺术品及绘画、外国文物等几大部分,其中将我国及日本的珍贵文物单独陈列在一个展厅内,据说在印度尚属首例。
开放时间:10:00-18:00,星期一休息。
门票:2卢比,星期二免费。
孟买是印度最大的商业城市,是英国殖民时期在一座渔村的基础上填海建立起来的。这里高楼林立,是印度最洋化的城市。 孟买是印度全国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业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称,印度人常称其地位相当于上海在中国的重要程度。孟买也是印度西部的铁路、航空枢纽,国家邮政总局的所在地。
文字介绍
孟买原为一个小渔村,由7个岛屿组成。英国人通过
走进古村落触摸活化石 把古老的长城留给子孙 走进地下铁赏独特风景 聚焦国内知名企业 填海把七个岛屿连接成了一个半岛,并修建城堡和商港。今天的孟买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维多利亚式的楼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南部是全市的精华所在,高入云天的宏伟建筑和繁华似锦的商店、饭店、酒店大都集中于此,其中有欧式古典建筑,有融合亚欧风格的东西合璧建筑,也有华丽壮观的印度式房屋。
孟买是印度全国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业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称,印度人常称其地位相当于上海在中国的重要程度。孟买也是印度西部的铁路、航空枢纽,国家邮政总局的所在地。
在孟买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种,国际色彩浓厚,堪称为民族的大熔炉。除了本国民族成份外,还有大约六十多个国家的侨民。在语言上,3/4的小学使用马拉地语,其余则分别使用其他9种主要语言,而在成年人中,各种方言土语更是数不胜数。孟买有半数的居民奉印度教,其他则包括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宗教。在市内可以看到印度教庙、基督教大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还有佛教寺庙等。因而孟买素有“小印度“之称。
孟买的亮点要数可拉巴地区。入夜后的可拉巴,一片灯红酒绿,暗巷中陈旧的古董小铺,堆满了18世纪皇家望族没落后流散的珍奇异宝;18世纪末颓废派的沙龙餐厅内部饰以嵌镜的大理石;老裁缝店仍为顾客设计缝制马裤、领带、领结。这些街头小店对于傍晚漫步其间的游人来说,仿佛时空错置的奇景。
‘肆’ 印度十大景点的图片和讲解。
泰姬陵
大部分人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名字。泰姬陵(TajMahal),全称为“泰吉·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
德里(新德里)
德里和新德里其实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即印度的首都。之所以有不同的叫法,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有关。德里这座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居中的城市,最初形成于公元前5000年,位于今天新德里的南郊。在以后漫长的历史时期,德里经历了多个不同的王朝,每代王朝都在这里留下了宏伟的建筑物。17世纪,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将王国的首都由阿格拉搬迁至德里。
“小印度”孟买
孟买(Mum)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交通枢纽,素有印度“西部门户”之称。“孟买”一词来源于葡萄牙文“博姆·巴伊阿”,意为 “美丽的海湾”。最初只是作为葡萄牙女王的结婚礼物的孟买,现今具备有最先进的港湾设施,发展成为一个商业中心,着名的孟买风格建筑,可以从孟买高等法院、旧官厅、大学校舍及维多利亚车站等体现出来。郊外有蔡伯蒂海岸、焦鞭海岸;波利比里有极宏伟的国立野生公园山齐甘地。孟买可说是印度的文化中心地。在蔡亨基尔美术馆可以欣赏到定期开放的展览会,而于国立舞台艺术中心,又可以观赏国内外的音乐、舞蹈等公演。在旅客的中心地带,即TajMahal酒店旁,Colaba一带,是各式食肆云集的地区,不论印度食物或世界各地美食,你可以找到不少选择。在市内可以看到印度教庙、基督教大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还有佛教寺庙等。因而孟买素有“小印度“之称。
“粉红城市”斋浦尔
斋浦尔(Jaipur)是拉贾斯坦邦(Rajasthan)首府,印度北部的一座古城,在新德里西南250公里处,人口62万,为印度北方重镇,也是珠宝贸易中心。斋浦尔和德里及阿格拉被称为印度旅游的“金三角”。 4-5月为酷暑季节,5月下旬-9月为雨季,只有10月-翌年3月,风和日丽,是最适合旅游的季节。夏季最炎热时可达到45oC,日夜温差大;冬季在 5oC左右,夜晚十分寒冷,风雾环绕整夜。如在冬夏季出游,注意要带好雨具、轻薄毛衣和棉外套。 1727年,由当时的统治者贾伊·辛格大君策划建设,全城以长方形为主,分为六区。1782年,他下令建设一座天象观测所,成为印度保存最大的古天文台。公元1876年时,斋浦尔为了迎接英国威尔斯王子(Prince of Wales)到访,将旧城内建筑物全部漆成粉红色,外加白色边框,所以又被称为“粉红城市”
“古城”阿格拉
阿格拉城市虽然不大,但自公元16世纪起,它一直是印度的首都,现在遗留着许多历史性的建筑物,其优美为世间罕见,蜚声世界的泰姬陵就在这里。莫卧儿人喜爱花木和水池,帝王宫殿的每一个角落都种着玫瑰花,院内花卉繁茂,五彩缤纷,芬芳袭人。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位于亚穆纳河畔的小山丘上,距泰姬陵约15分钟车程,全部采用红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称红堡,与首都德里的红堡齐名。这座方圆1.5平方公里的宫堡外形非常雄伟壮观,城内的宫殿虽经历漫长的岁月多已失修,但画梁和墙壁上精巧的雕刻与设计仍隐约保存着昔日富丽堂皇的风貌。
城市皇宫
城市皇宫(City Palace)位于旧城中心,是印度保存得最为完好得古迹之一。王宫是拉贾斯坦城邦臣服于莫卧儿帝国后于1728年兴建的宫殿,现在的斋浦尔国王还生活在皇宫内。皇宫有多个宫殿组成,单是城门就有8个之多,建筑奢华,几乎占了旧市街的四分之一面积。
胡马雍陵
胡马雍陵(MausoleumofHumayun)为莫卧儿王朝第二代帝王胡马雍及其王妃的陵墓,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东南郊,位于德里东部来穆纳河畔。于1572年建成,陵墓全部用红砂岩建造,外观宏丽壮观。陵墓设计融合了印度和波斯的建筑风格,是印度着名的伊斯兰教古建筑。胡马雍陵同时也是印度次大陆的第一座花园陵墓,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它引起了重要的建筑领域创新并在泰姬陵的建筑中达到顶峰,是印度最早的莫卧尔式建筑。
“纪念之门”印度门
位于拉杰巴特街东端,外形极像法国的凯旋门,是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的印度将士而建的,又名"印度战士纪念碑"。印度门高48.7米 ,宽 21.3米,拱门高42米,顶端有一个直径3、5米的圆石盆,是一盏大油灯。每逢重大节日,盆内装满灯油,夜间燃起一米多高的火焰。印度门的壁上刻着9万多个印度和英国官兵的名字,他们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烈士们。有卫兵在此站岗。
甘地陵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东郊朱木拿河畔,有一座肃穆、幽雅的陵园。园中的陵墓没有任何装饰,极其普通,简朴。然而,这里却像一方圣地,一块心灵的磁石,每逢节假日,便吸引无数身着白色民族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脱掉鞋子,赤脚走进陵园,深切地悼念陵园的主人、印度的国父——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