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打死多少日本军人

印度打死多少日本军人

发布时间:2023-08-03 11:56:06

1. 为何进攻印度,日军只回去了1万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狂妄的日本根本就不存在不敢攻击的地方。向北,日军有击败苏联,夺取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南下则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英国、美国等世界上最强大的列强,并且最终付诸实施,攻占了将整个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多岛。

英帕尔战役

1944年,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节节失败,日薄西山的日本,在遭遇英帕尔战役的惨败之后,再无足够的兵力和实力发动对印度的进攻,也因此,英国女王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印度,始终牢牢掌握在英国人手里。

2. 二战时期,中美英苏四国分别消灭多少日军

大家都知道,二战时期,中美英苏四国都曾和日本法西斯大战,最后通过四国的鼎力合作,成功消灭日军,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那么,中美英苏四国分别消灭了多少日军呢?


远征军对日作战

英军唯一给我们留下深刻影响的事情,就是它狠狠地坑了我们的远征军,让数万远征军健儿血撒野人山。整个二战期间,英军共消灭多少日军,不太好计算。因为英军作战大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英军全面溃败,从马来西亚一直逃到印度;第二阶段是英军反攻,但当时英军是和我国远征军以及美军一起作战的。

3. 中国驻印军总共消灭多少日本鬼子收复多少缅甸国土使日本人伤亡了多人以泰缅伪军的人数俘虏了多少

中国远征军主要的任务是去印度受训,然后回国干小 日 本。。。所以基本没有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打仗。。。同时因为远征军指挥不是中国人,好像是一个英国佬,所以在缅甸打仗打的相当猥琐,英国佬只是想保住自己就行了,基本不希望中国远征军回国抗日。
同理还有到俄罗斯受训的东北抗日联军。。。
这些在国外受训的部队,基本都是给当地政府强行留守原地,不准他们回国抗日的。。。理由很简单,那些外国人并不希望中国强大,只有等到战争快结束的时候,才象征性意义的命令这些部队打回去。。。
所以所谓的反法西斯战争,没有宣传所说的那么光明伟大正确,人家还是有些小九九的。。

4.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日军10万大军,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原问题: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日军10万大军,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这是作者在‘悟空’上看到的一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我就来简单解答一下。 这场战役所说的是二战史上着名的“ ”英帕尔战役”。 这场战役中,日军动用十万人攻向印度,却遭到大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 英帕尔战役地图 1942年8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各地引起了多次冲突,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英印当局近在镇压这场运动中打死了900多人,这大大导致了英印统治者与印度民族注意者及印度人民的关系趋向紧张。 所以在当时,英印部队中的印度士兵的军心已经动摇,他们都不愿意杀害自己的同胞,当时有超过4.2万人的印度士兵投到了鲍斯所领导的“ ”印度国民军”旗下,反过来帮助日本人打英国人。 1944年3月8日,印度国民军的部队与缅甸日军一起发动了“ ”英帕尔战役”,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开印度的东大门,以便使得英印军队在英帕尔战役中取胜。 随后东南亚战局发生变化,盟 *** 入反攻,印度的危机才宣告结束。但是它所造成的影响却是在战后才真正显示出来。 以上便是英帕尔战役发生的一个大致背景。我们之所以要说这个背景,实际上是为了我们下文对一个人的出场而做铺垫。 此人是谁呢? 英帕尔战役日军 他便是英帕尔战役缅甸日军的领导者——牟田口廉也。 这个人的特点是,不重视客观形势,而只重视“ ”必胜的信念”,具有主观主义的倾向。这是日本着名作家‘池田信夫’对他的评价。 我们知道,1944年3月英帕尔战役开始以后,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其战况也变得越来越恶化起来,日军补给十分困难。按道理来说,此时的日军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应该采取驻守防御的方式。但是日军却讨厌那种所谓的渐渐陷于不利局面的态势,于是便想用“ ”决战”的方式一举挽回其败局。 这也就是所谓的“ ”大胆作战”倾向。 如果你仔细观察二战史你会发现,日军所采用的这一战术倾向,实际上在二战末端就变得越来越明显。 英帕尔战役 此外,当时的缅甸与印度之间相距1000多公里,在没有任何后勤保障和补给的情况下,让十万人的部队在行军路线上自行补给。 其结果就是,在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士兵饿死了。但是当牟田口廉也还向时任首相兼参谋总长的东条英机请示时,东条英机还表示支持。并且一致认为“ ”战斗不到最后一刻就不知道鹿死谁手”。 但是,所造成的的结果就是,26000人战死,三万多人饿死病死,兵力折损过半。而牟田口却没有被怪罪,反而一直苟延残喘到了战后。 英帕尔战役起于1944年3月15日,同年7月10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停止,这场战役历时四个月之久,以日军伤亡6.5万人,英印军伤亡1.6万人告终。 英帕尔战役 至于日军失败的原因,除了我们以上所说的,没有充足的补给以外,实际上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则是,日军内部组织决策的混乱性,以致于根本无法做出任何决策。 要知道,当时作为最高司令长官的日本天皇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的,而天皇下属的参谋才是实际指挥作战的组织机构。 它们之间的工作流程大概是这样:参谋作为顾问只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情报来下达命令,且不用负任何责任。接着,参谋通过参谋本部再不负责任地把命令下达给各方面的军队,让后军队再按命令实行…… 不过虽说这样的组织容易形成决策混乱,但如果这中间若出现个别独裁式的领导人物的话,那么他所形成的的“ ”气场”,就很容易影响整个组织机构,从而改变其方略。而我们上文所说的牟田口廉也正是这样的人。 但是,不重视客观形势,反而重视“ ”必胜信念”的精神满足,这势必就会给军队带来重大创伤。 英帕尔战役 当然了,不考虑客观形势,而只是反复强调“ ”预期”,这其实也不是牟田口的专利,它同时也是旧日本军的主观主义传统在作祟。 虽然士气会变得很高涨,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也是无法取得胜利的。要知道,当时的英军可是日军的两倍,并且日军还是翻山越岭前来作战的,英军以逸待劳,自然能够取胜。 综上,便是日军在“ ”英帕尔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可归纳为5个小点: 日军兵力不足; 日军没有补给保障; 英军以逸待劳,而日军则是长途跋涉; 日军将领牟田口不重视客观形势,只是以“ ”必胜信念”为主导。 日军高层决策的混乱性; 资料参考:《安倍经济学的妄想》、《英国通史》、《二战全史》等;

5. 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是谁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 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早应成立,以便中国军队及早开入缅甸布防。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间,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后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况变化未发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这就是本文所称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随着当时情况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前一阶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开始。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范围。第一次入缅远征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简称“驻印军”或“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本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但因一般都称“远征军”,以致历史资料中,经常混淆不清。特别是这三种任务不同的部队在三个战区作战,先后又统归史迪威指挥,更易造成错觉。 现在我把中国远征军前后两个阶段、三种情况的实际组织分述如次: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自珍珠港事变、日寇侵缅、中国出兵远征的时期。 时间: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远征军开始入缅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间。 地点:包括全境内同古(即东瓜)、叶带西、斯瓦、仁安羌(即彦南阳)、乔克巴当、棠吉(即东枝)、腊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桥诸战役及失败后分头撤退的地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即第五军新兵训练处)黄翔;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 第二阶段:可以概括为准备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又分为两个方面:印度方面:时间: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等部队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地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会师、打通中印公路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兼,副总指挥郑洞国(前为罗卓英);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继任孙立人;新三十师师长胡素,继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继任李鸿;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师长李涛,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 中国方面: 时间:自一九四三年四月前后至一九四五年三月前后。 地点:包括中缅边境松山、腾冲、龙陵、畹町会师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官陈诚,继任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第六军军长黄杰,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高吉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直属部队,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本文所述,只是远征军第一阶段一些惨痛的回忆。

6. 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死亡的人口分别有多少

德国:军队死亡人数 3,500,000 (包括德国军队中的奥地利人和苏台德德意志人)平民死亡人数 1,6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驱除出东欧国家的德国人: 2,000,000

日本:二战死亡人数近300万,其中士兵死亡约190万
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约44万
在东南亚死亡约18万;
在苏日战场死亡10万余人;
在太平洋与美军战斗中死亡约120万;

美国有38万军人死于二战,
其中在西欧和北非有25万余人死亡,
在太平洋约有12万人以上死亡

美日死亡比为 1:10

7. 二战各国士兵阵亡人数

二战各国军人阵亡统计 (不计伤俘、不计平民)

盟国军队死亡人数

澳大利亚: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国: 1,480,000人(国军135万,其余为共军阵亡)。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国和“自由法国”的武装力量: 210,000 希腊: 88,300 印度: 36,000 荷兰: 7,900 新西兰: 11,625 挪威: 2,000 波兰: 123,000 南非: 6,840 苏联: 8,668,000人。 英国: 264,000 美国: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意大利(从1943年起) 17,500人。

受袭击国家军队死亡人数

阿尔巴尼亚:20,000 比利时:12,000 保加利亚(从1944年起):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麦: 1,800 芬兰: 82,000 埃塞俄比亚: 5,000 希腊: 88,300 印度: 24,300 卢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兰: 7,900 挪威:3,000 菲律宾: 27,000 波兰:123,000 罗马尼亚(从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人。

轴心国军队死亡人数

保加利亚(到1944年至): 9,000 德国: 3,500,000 (包括德国军队中的奥地利人和苏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意大利(到1943年投降止): 60,000 日本: 1,850,000 人。罗马尼亚(到1944年至): 290,000 维希法国(Vichy France): 1,200

8. 日本侵华花了14年,为什么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弃了

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当时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此时的日本把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印度,那就代表着和英国宣战,虽然这个时间段的英国实力有所衰减,但远不是日本可以撼动的。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印度当地的环境以及气候都是比较的奇特,很多日本士兵在来到印度之后,并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甚至当时在日本军营当中还出现大面积的伤病问题。所以此时的日本如果想要全力的去攻打印度,那就必须要从中国战场上抽调出一大部分的兵力,这显然是日本人不愿意见到的,因为一旦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那好不容易占领的地盘就会被中国军队收复,所以此时的日本便只能无奈退役军人。而且在撤退的时候,当初10万的兵力也仅仅只剩下3万而已,损失可谓是非常惨重。

阅读全文

与印度打死多少日本军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旅游去哪里好 浏览:782
印尼出入境可携带多少美金 浏览:2
中国历史有哪些侯爷 浏览:262
伊朗回国第一入境点是哪个城市 浏览:673
美国为什么不直接杀伊朗总统 浏览:152
伊朗为什么开放 浏览:393
英国为什么不并入印度 浏览:350
以色列和伊朗战争哪个伤亡最多 浏览:875
本届意大利有哪些米兰球员 浏览:28
印度有多少人口全世界排名 浏览:199
与英国相邻的国家是哪里 浏览:7
怎么做的印度飞饼又脆又好吃 浏览:825
中国哪个地方的路是自己修的 浏览:866
为什么国内无印尼的榴莲 浏览:711
中国民航大学怎么样知乎 浏览:427
日本为什么在印尼建厂 浏览:387
越南春卷皮怎么做千层蛋糕 浏览:793
越南拍手是什么意思 浏览:994
五英镑在英国可以买什么 浏览:378
越南自媒体比较活跃的主播有哪些 浏览: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