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1、印度优先发展服务业的原因一个国家的经济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就是工业,主要是制造业;最后一个是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在工业革命以前都是农业为主的,工业革命后才开始有工业和制造业,而历史上的大国几乎都是工业强国,荷兰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贸易立国的,这是算是服务业,优先发展工业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工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农业人口的转换问题,随后就会迎来城镇化,城镇化的提升带来的是服务业的需求,这是之前很多国家走过的老路,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国内的消费能力较低,无法自行消化工业生产能力,只能出口给其他的国家,利用出口的优势来发展过来的工业/制造业,中国走的是这样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从1991年开始“改革开放”后实施市场经济的政策,但是在经济的发展策略上是优先发展服务产业的,制造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中个中原因有多种,印度是一个民主制度的国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间是联邦的体制,要发展制造业就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但是因为中央协调的能力较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统一协调能力,导致基础建设停滞不前。没有基础建设,制造业就难有大的发展。
还因为宗教信仰,比如种姓制度,导致人口的流动有很大的困难,这是就业的一个基础,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业市场是自由交换的。土地的私有化也为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为合约谈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难做统一的征收和规划,私人之间的谈判成本太高,尽管现在印度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进展依然缓慢。
2、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中国的农业占GDP的比重曾经是同样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总体而言印度的农业比重还在中国之上,印度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了42.8%的比重,这是完完全全的农业国家了。不过整体来看,农业所占的比重是逐渐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这个比重已经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点下降了28个百分点,这个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而印度2018年的制造业增加值只有4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虽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绝对值还是非常低,大概是相当于中国20年前的水平。印度单靠服务业的发展是无法解决贫困问题的,发展制造业是唯一的出路。
Ⅱ 1947至1990年地印度是什么经济体制
印度独立后,初期的时段都是农牧经济体制, 这个也是因为印度有这么一个文化
之后,现任总统当时是财政内阁,所以在83年的时候吧,开始经济改革开放,进入市场体制
这个也许需要看看印度文化了。
Ⅲ 最新的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是怎样的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从经济角度看,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历史境遇;同时他们也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相同的国际环境,不同的文化历史政治环境,塑造了大国不同的掘起之路.
“兰德”公司有一个关于人口的研究: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将成为很严重的老龄化国家,而印度那个时候,是年龄最年青的国家。还有这样一个研究,其结论就是2020年之后,印度将超越中国,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印度的劳动力年轻。印度的企业、印度的管理、印度的法律制度也都有优势……那么到底印度的主要优势是什么?是什么使世人觉得印度将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并认为它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将成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
1、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其一,中国发展模式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出来的。中国正式开始进入工业化是在1953年,并且当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印度,更远远低于欧洲和北美的工业化国家,显示出巨大的差距。为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新中国制定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的“一五”计划,确立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主导的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1957年“一五”计划目标的完成,为新中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显示了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的合理性与优势。中国经济自1978年起,极大地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和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水平的差距,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显示了以下几个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的重要影响:一是速度效应。中国作为工业化进程中的后起国家,实现了比发达国家还要快的经济增长。二是结构效应。1978年至2006年,中国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结构变化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三是开放效应。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达1066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这标志着中国已经从一个部分开放的国家过渡到一个全面开放的国家。四是体制效应。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显示,经济发展对市场机制的依赖得到深化和加强,包括建立和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立市场体制和实施细则,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其三,中国的发展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已使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了20多年,从中长期观察,中国经济仍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因为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城乡建设大规模开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后20年还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市场潜力很大。
2、正确认识印度发展模式。
印度自独立以来,采取了“混合经济体制”,一直非常强调政府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与中国的“计划经济”很相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实行了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具有印度本国国情特点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具有潜在优势的服务业为基础。特别是司法、金融体系比较健全使印度拥有一个更利于本土私营企业发展的商业环境,可以说整体的软环境好是印度最主要的优势。但是,印度模式也有其不成熟和不足的地方。
其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劳动力就业难题难以解决。印度储备银行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印度2006年-2007年GDP增长率为9.4%,主要产业的增长情况为:农业为2.7%,工业为10.9%,制造业为12.3%,服务业为11.0%。印度2006-2007年度GDP总量为8040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5.1%,工业26.4%,农业18.5%。印度的产业结构使其实际就业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印度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仅为3.1%,表面看起来并不高,但是实际上印度有70%的劳动力都属于非正规就业,难以保障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尽管印度有知名的IT专长和繁荣的外包产业,但这与广大群众并不相干。整个IT行业大约只有100万名从业人员,其产值仅占印度GDP的4%。印度的增长热点始终集中在信息科技领域,但是印度信息技术服务出口行业的就业人数还不到其就业总数的1%,无法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助长了印度的两极分化。印度目前人口已超过11亿,有3.5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划定的贫困线以下,印度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总数的一半。
其二,印度社会矛盾复杂,内耗严重。印度除了原有的宗教冲突和民族矛盾外,印度的党争日益加剧,导致政局不稳。许多政治家把精力放在争权夺利上,无暇顾及经济发展。印度的民主政治制度使政府协调难度很大,许多重大决策往往议而不决,决而难行。
其三,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使印度社会丧失了不少生机和活力。种姓制度是一种等级制,它把社会按高低顺序分成五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把种姓森然的地位差别,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看作是神圣不可逆的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这就完全阻断了增强世俗平等的社会变革的出现。而且,种姓制度又是一种社会分工,种姓与职业固定挂钩,种姓决定职业,代代相传。种姓制度以及它所形成的对劳动分工的基本价值观是同现代社会相冲突的。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采取了反种姓主义的立场,采取了一系列提高低种姓人的地位的措施,虽然使这部分人的地位有所改善,但种姓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种姓观念至今仍渗透到从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到平民百姓的精神世界中,影响和制约着印度社会的变迁,无法充分解放社会生产力。
此外,人口问题、贫困问题、失业问题、教育问题、基础设施问题等,都是制约未来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
Ⅳ 印度是如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
19世纪中叶印度出现宗教和政治改革运动,民族主义政治团体日益增多,1885年12月28日印度国大党成立。1891年4月,英国殖民者制造阿姆利则惨案,致使圣雄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不合作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1946年2月,印度水兵在孟买和马德拉斯等地举行反英起义。英国为摆脱危机,派使团访印,并提出建立印度联邦、召开制宪会议、成立临时政府的计划。 1947年6月3日,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同意把英属印度按局民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巴基斯坦自指令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国和孟加拉国)。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诞生。印度人民经过长期斗争,终于结束了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 领导人:甘地,全名为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人,1869年生。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
Ⅳ 印度为什么不发展工业
我个人认为,无论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需要配套能跟上,比喻电力、交通、人力资源、政府经济政策。印度政府缺乏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所以至今这些条件还有很多依然不具备,比喻交通,听说印度至今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电力跟不上(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就有生小孩停电的场景)。劳动密集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印度有人力,但是服务于人力的配套没有跟上,比喻衣食住行。制造业也需要强大的外资企业注入,印度改革开放比我们晚,因自身的种种原因导致外资企业在硬度投入较少,甚至连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国家都不如,印度不像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大量的外资企业注入。
印度在服务业和IT软件产业上发展要比我们好很多,号称世界的办公室,服务业和软件产业占印度GDP的比例非常大,所以他们国民经济中自然就忽视了工业。当然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肯定是不行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很容易出问题。
而且我个人认为印度人比中国人懒惰而且没有中国人头脑灵活。
印度这几年经济增长要比我们快,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与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小,不断扩充军备,霸占我藏南地区,虎视眈眈我阿克塞钦地区,严重威胁我西部地区,千万不要小看印度。
Ⅵ 印度什么时候对外开放的
16世纪被英国人奴役.19世纪的时候印度开始出现独立思想,并伴小型的起义之类的,最着名的是甘地的和平不抵抗运动.
到20世纪50年代,因为阿姆利则惨案,印度军队纷纷造反,然后英国迫于各方面压力承认了印度的独立.
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建国
1950年的印度正式成立共和国 。之后就相伴的出现改革开放的气息。直至现今。
可能我说的不是太完整。亲,别介意。
Ⅶ 印度经济超越英国,要挤进全球前三,印度经济为何能超过英国
印度经济超过英国,要挤进全球前三,是印度经济发展的目标。印度经济将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为零”。俄乌冲突等不利因素影响,英国经济日益疲软。英国只有两个季度的贸易逆差超过100亿英镑。
Ⅷ 我一直有个疑问,印度如此传统的国家,不接受外来事物,他是怎么发展的呢
不能说不接受外来事物 印度作为一个文明古国 他对自己的文化有很深的自豪感 一定程度上崇尚本国文化
但是为了发展经济 他们也开始接受了外来的先进事物
据统计,1991年以来的10多年间,印度年均经济增长率达6.1%,2004年达6.9%。一些国际权威机构甚至预测今后若干年,印度经济将保持8%以上的高增长率,在一代人时间内,印度将崛起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第三大经济体。印度政府自我设定的经济增长率也是高达8%~10%。然而,实地观察,却看不出一个拥有10多亿消费者的超级经济体连续10多年年均增长6%以上时该有的火爆场景。在印度,除了班加罗尔、孟买有点高层建筑外,多数城市,包括其首都新德里,都没有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高层建筑群,多数印度建筑都在两三层以下。至于高速公路、地铁建设之类的增长点,在印度也是凤毛麟角。印度专家称印基础设施比中国落后10~15年,其实又何止10~15年?按时下两国发展速度差看,这种差距还会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虽然印度软件业发达,其产值也不过区区千亿美元。中国之所以保持9%以上的高速增长,是因为整个中国都是一个大工地,旧城改造、新城建设、高速路、地铁、机场、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大电站投产、汽车普及等等,增长点层出不穷。印度据说年均增长率6%以上,增长点在哪?对一个还处于工业化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增长点不在基础建设方面,又能藏在哪?
印度传统文化的主体印度教是一种“出世”文化,重在精神修炼,不甚重视物质文化。印度传统文化的基因与过度重视物质文明的所谓“崛起”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崛起概念只是一部分印度精英的理念,在印度很难真正成为全民理念。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却是一种“入世”文化,“修身”而后“齐家”,而后“治国”,而后“平天下”,而后是光宗耀祖,而后是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这推动中国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会生生不息,奋斗不止,追求物质财富。因此,重视物质文明的“崛起”文化正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入世”基因暗合,崛起在中国因而成为一种全民运动。13亿人“入世”的力量就构成了中国“崛起”的宏伟合力,这在印度恐怕永远也做不到。这就决定了“崛起”在印度只是部分精英的理念,而不是全民的理念。印度要实现崛起,其关键很可能不是如何招商引资,不是如何搞基础建设,不是如何扩大进出口,而是来一场更新全民观念的“文化革命”,剔除传统文化中妨碍崛起的“出世”基因,多一点“力争上游”的精神。
Ⅸ 印度是如何赢得独立的他独立后经济发展怎么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称的印度掀起了反英斗争的怒潮。当时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助手的伊斯梅形容当时的印度像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狡猾的英国殖民者为了挑动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对立,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段,终于导致了印巴分治。1947年6月,蒙巴顿公布了“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并让一些王公土邦自行决定加入前者或后者。穆斯林联盟和国大党都表示接受。8月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治。印度成为一个独立国家。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印度独立的代价是原有国家的分裂。
经济发展
印度独立60多年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991年之前,印度的年均发展速度约4%。90年代后,印度加速发展,2000年之后,印度的年均发展速度为7.5%。独立后,印度的农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基本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印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钢铁、汽车、信息、纺织工业比较发达。印度成为世界第11大经济体。21世纪的印度是世界上一个有影响的大国,印度是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是南亚地区的主导力量。尤其是其科技领域成就显着,印度是世界信息技术软件技术的主要生产研发基地。但是印度也存在着贫富分化严重。发展严重不均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