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国人看中国:中国好还是印度好
我们在印度工作期间,结识了三个近两三年来在中国留学后归国的印度大学生。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和感受,不仅反映出两国文化背景和国情的差异,也让我们这些中国人看到了许多平时自己没看到的地方。 “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好” 据我们的经验,没有去过中国的印度人对中国的概念和印象一般停留在20年前。他们认为,中国可能和印度差不多,有的地方甚至还不如印度;但到过中国的人大都会对中国的现状大吃一惊,赞叹不已。 可是当我们问印度大学生留学中国前后对中国的印象有什么不同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好。”和他们接触交谈得多了,我们感到这种回答确实也有道理。第一,因为他们都是学中文的,出国前看过不少有关介绍中国的材料和图片。这些资料展现的大都是精彩的一面。他们对中国的期望值太高,所以也就容易失望。第二,他们不像旅游者和短期访问团那样走马观花,而是在中国学习生活了一年,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些方面。 三个印度大学生都先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过中文。中外学生在生活条件上的差别让他们感到不可理解。外国留学生宿舍里有彩电和卫生间,没有熄灯时间的规定。中国学生却好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没有电视,更没有卫生间。中国学生在定时开放的公共浴室洗澡,那里经常人满为患。晚上10时半熄灯时间一到,中国学生宿舍楼的电闸就被拉了,许多学生有时候只好点着蜡烛看书。据这些印度大学生说,在印度的大学里,校方对外国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在生活条件上绝对是一视同仁的。我们向他们解释,中国人优待外国留学生是因为中国是礼仪之邦,有好客的传统;对本国学生要求严格,是要培养他们守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尽管我们列出了一条条理由,他们还是对此难以接受。 在交谈中,他们承认中国比印度的经济发展快,一般人的生活水平比印度高。但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在中国却越来越少了。说到这里,留学生巫莎讲述了她在北京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她挤公共汽车,脚被车门夹住了,非常疼。她大叫“停车!开门!”却没有人理睬。我们说:“人家可能听不懂你的话。”她说:“我说的是中文呀。”最后,车门终于松开了,她才拔出脚。她说:“我疼得在一边哭,车上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来安慰我。”我们向她解释说,北京的公共汽车上,白天一般多为外地人,再加上你又是个外国姑娘,别人不好表示什么。她却说:“这事要是发生在我们国家,决不会是这样的。” “我是印度人,当然说印度好” 三个印度学生很喜欢中国,都给自己起了个好听的中国名字,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是外国人。他们在中国被问得最多,也最令他们尴尬和难以回答的问题就是:“你认为中国好还是印度好?” 何叶捷是个心直口快的小伙子,有一次,他在北京坐出租车,当司机知道他是印度人后,张口就问:“你说印度好还是中国好?” 他想了想,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是印度人,当然说印度好。” “那你干吗还来中国?”对方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 “我来中国就是想看看你。”小何情急之下,只好以幽默的方式作答。 说起“好客”,小何的感受特别深。他说,中国人,特别是偏远乡村农民的热情好客,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有一次,一个来自河北农村的同学请他到家里过春节。他同大家一起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同学的母亲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给他吃。他在同学家里住了好几天,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十分开心。 传统的东西不可丢 印度和中国一样,具有古老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呆得久了,印度学生们发现中国在“现代”的同时丢掉了不少传统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印度比中国做的要好。就拿服饰来说,印度妇女穿的沙丽、库鲁达等,这些漂亮的传统服装一直到现在都非常流行。而中国妇女传统的服装,一般只能在舞台上或隆重庆典上才能看到。他们说,去年的APEC上海会议后,中式服装开始悄悄地流行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李文云 李建国)
② 俄罗斯人对中国人态度
很多朋友对俄罗斯的观感非常的好,甚至有人喊出了俄铁的称呼。可是让人打脸的是,俄罗斯明知,中印边境面临爆发冲突的可能,完全不顾中俄之间的所谓友谊,罔顾中国人民的感受,卖给印度大量的军火!
随着大量中国游客的涌入,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创造了多个就业岗位,让俄罗斯人实实在在的分享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而中国产品也在用过硬的质量扭转当年倒爷们留下的恶劣影响,中国的电子产品和家电在俄罗斯越来越紧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许多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印象。
相信随着中国愈发强大,距离俄罗斯人彻底扭转对中国人的偏见已经为时不远,但是要想获得中国人诚挚的友谊,真正成为中国的朋友,俄国人必须改掉自己数百年来形成的两面三刀,唯利是图的习惯!
我们不希望俄国人再出现类似在中印关系紧张时,卖给印度军火的破坏力中国人民友谊的行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望采纳
③ 人是怎么看待中国和印度的
在西方人眼里,印度像个面团,怎么捏弄都行,而中国则像块石头,不让你随意捏弄。在西方人心目中,印度是个“顺民”,而中国是个“刁民”,他们偏爱印度人也就一点不奇怪,因为没有人不喜欢“顺民”。对他们来说,印度是圈内人,而中国则是圈外人,有时是对手,有时甚至是敌人。
印度在国际上的人缘比中国要好得多,也就是说,如果两国间出了矛盾,世界上有头有脸的国家,说话有分量的国家,简言之,主要就是西方国家,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站在印度一边。即便他们不好直接站出来支持印度,也至少会保持沉默,或者模糊的态度。总之,在情感分上面,印度会完胜中国,无论中国多么占理,想在这方面压倒印度都是徒劳。
从人种划分上看,印度人的祖先是雅利安人,是数千年前从欧洲迁徙到亚洲的,他们和欧洲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即印欧人,所以,印度人在人种上属于白人。而中国人属于蒙古人种,蒙古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所以,虽然阿三哥看上去比较黑,但特征上更接近白人,而中国人和白人是不搭界的。人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与相貌相关联,相貌相近的更容易产生亲近感。简言之,西方人看印度人要比看中国人顺眼得多。
语言
印度虽然是个大杂烩,语言复杂,但由于历史原因,英语普及率高于中国。这就是为什么当年上海滩的租界巡捕房人手不够时,总是从印度招些大胡子打工仔,因为从语言上说,印度人更容易和国际“接轨”,充当英国人的跟班,阿三的绰号也由此而来。不过,很多印度人的英语口音很重,有些重得让中国人很难听懂,可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与西方人之间的交流。
有人可能会有疑惑,我们中国人中受过教育的人不也能说英语吗?不是也能与西方人交流吗?不错,中国人的英语普及程度虽不及印度,流畅程度也逊于印度,但是在发音上并不比印度人差,甚至要好过他们。但是有一点必须清楚,那就是语言除了用于沟通交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充当促进情感交流的媒介。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印度人不在一个层次上,中国人绝大多数把英语当工具使,只是为了能够交流,在使用英语时很清楚地把它视为外语。而印度人则不是这样,他们对英语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感,虽然英语也只是次于印地语的第二官方语言,但印度人使用英语时并没有文化上的隔膜。中国人对汉字语言的情感和崇敬,要远远超过印度人对自己文字语言的敬畏,所以也就不可能把英语当成多么亲近的东西对待。一个印度人可以用很浓重的口音夜读《简爱》,而中国人对英语最大的兴趣不过是背几本托福词汇,做几套雅思试题,不是为了留学就是为了移民,要不就是为了进外企找个饭碗,总之,一切都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印度人对英语的感情,西方人感觉得到,中国人对英语的实用态度,西方人也感觉得到。
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都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但是两者其实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在文化上受宗教影响很小,而印度文化中处处都有宗教的痕迹,这种宗教传统甚至对中国都产生过直接影响。
中国也有很多庙宇,但在很大程度上,尤其是在近现代,那里早已成为中国人旅游观光的场所,远不如印度人对宗教那般虔诚,把诵经当饭吃。
所以,以基督教为文化内核的西方国家,很难不对有同样嗜好的印度人产生好感,而这种好感则不可能转移到中国人身上。
印度人是散漫的,其民族性格就像他们的食品,软塌塌的。他们对西方始终是仰视的,心悦诚服。这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中国人虽然也有崇洋的心理,但骨子里还是很以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为骄傲,这使得中国人每到关键时候总是不愿臣服于西方人。所以,印度是地地道道的殖民地,而中国即使在最衰弱的时候也有自己的中央政府,在历史上最怂的时候也只是半殖民地。
④ 西方人眼中的印度和中国 谁更具发展潜力
何亮亮:印度和中国,亚洲的两个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但是长期以来,印度人、中国人互相瞧不起对方,实际上也互相不了解对方。所以第三者,就是印度、中国以外的第三者如何看这两个国家,以及这两个国家对未来世界的影响,我觉得会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开卷八分钟》,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一本《印度中国如何改变世界》。上面两个字,一个龙,一个象,一般就认为龙是中国的象征,象就是印度的象征。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德国的亚洲问题学者。其实这一类的书我已经看过好几本了,这本算是比较新的。但是所谓新,原着是在2005年出版的,中文版是去年在北京出版的,不算太新了,就是说资料不够新。特别是我们知道去年从秋季,金融海啸席卷了全世界之后,它对中国和印度也是有冲击的,但是这个冲击实际上对于以后印度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其实有更大的影响。我们先就说这本书本身,因为我很有兴趣的就是,一个是中国人怎么看印度人,一个是印度人怎么看中国人,然后就是这样的,西方人如何看中国和印度。总的来说我有一个这样的感觉,在我已经看过的几本,包括英国人、美国人,也包括法国人、瑞士人写的有关中印对比的书,总的感觉西方人他们还是偏爱印度的,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印度英语是全国通用的,印度被很多西方人看成是一个神奇的东方。印度人的那种信仰,印度人的那种精神世界,是很多西方人。因为西方人普遍的好像有一种精神的困惑,他们把印度看成是一种精神的故乡,所以他们喜欢印度。而在他们看中国,看到更多只是物资的那一面,看到的是高楼大厦、超级市场、高速公路,还有就是全世界无处不在的中国产品。这本书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允的,比较公正的。他不特别讲印度怎么好,也不特别讲中国,中国、印度你各有什么优缺点,他都来给你讲。这本书分了几章,第一章是讲印度的,叫做“印度—世界的呼叫中心”。因为印度所谓外判、服务,呼叫在近几年已经是印度的一个特色了。他从这一点切入,印度在全球化过程当中的地位。第二章“中国—世界的工厂”,你凭这一节的章目你就知道,他主要是讲中国的哪些方面。然后我想比较重要的就是第三章,就是“多极世界中的中国和印度的觉醒”。因为多极世界,中国就是一极,印度也可以说是一极。其中分别从历史与文化、经济、外交与安全、政策几个方面,考察了中国和印度的相关的这些内容。最后一章就是“邻国伙伴和竞争者”。分别讲到了印度和中国都有自己的邻国,互为邻国,也有自己的伙伴,特别像东南亚、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中亚这几大块,他们跟中国的关系,他们跟印度的关系。这本书本身没有什么图片,我想也不需要图片。因为它基本上它也不是一本学术性的着作,它是一本普及性的,是给一般的读者看。但是其中我觉得最有趣还是在这个地方。中印之间,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的不同,而这两点,其实对中印两国的影响都非常大。因为比方说为什么西方人偏爱印度呢?
⑤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
在我们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泰国是一个充满人妖的国度,白罗斯的美女非常多,俄罗斯人打架很厉害,美国的家庭主妇都养的膀大腰圆,而德国人则比较严谨冷漠。
这些都是我们对这些外国的印象,那么老外们又是怎么看我们中国的呢?以下分别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人给你答案。
土耳其,学生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终于终止了。我们国家充满了谎言和空洞的承诺,我对此很无奈。
哥伦比亚某公司主管,曾经留学中国
中国给我的印象就是:爱心、和睦、想象力丰富、民族、有执行力,我非常喜欢中国。可以这么说,中国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如果我可以保持哥伦比亚国籍的话,我也想有一个中国国籍。
马来西亚农场工人
中国人好像小强,生生不息。
巴基斯坦餐厅老板
我是巴基斯坦人,我非常爱中国,我有许多中国朋友,他们对我好得很。我曾经和中国朋友相处的很好,我们都互称“巴铁”,代我向中国人民表示我的爱意!
瓦努阿图的司机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给了我们国家很多帮助,在瓦努阿图有很多的援助项目,还帮我们建设公路,我认为中国就是我们的母亲国。
墨西哥工程师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国家,有很多人口,世界第一,也有着最厉害的制造业。有时候我也会想,我也许也是made in China的吧?
阿富汗酒店主管
"关于中国,我有三点最大的野心:第一,见到成龙;学中国功夫;第二,试一下中国的针灸;第三,我爱中国!
日本大学生
16岁的时候,我和一个上海男生好上了,他成了我的男朋友。后来他回国了,我们就没有再联系过。可是我很想他,我在日本餐厅打工,攒了4年的钱,最后用这笔钱去了中国上海。我们又开始恋爱了,他把我带到他的家里,我对他父母说:你好!可是他父母根本不搭理我,还跟我说:不喜欢日本人,没有办法,我们又分开了。我认为,我们中日年轻人要好好改善两国的关系。
⑥ 俄罗斯是怎样看待中国
Matthew Roust
在我的早年,我们都在嘲笑中国人。说起中国就会联想到廉价的人造皮鞋。看看中国现在,我特别羡慕他们的成就。巨型高铁网络,很多新的城市,个人收入的巨大增长,政府为他们的人们建设基础设施下了很多的功夫。他们的经济增长导致有很多多余的钱去投资其他的国家-我知道巴基斯坦修路的项目,非洲的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甚至新的巴拿马运河。你可曾听过俄罗斯的公司投资过除独联体以外的地方吗?我不是在说自行车队的赞助和把小俄罗斯航空公司的标志放在曼彻斯特联队的网站上。你知道我的意思。俄罗斯所有的多余的钱在海外账户,只是为了维持个人家庭的消费水平,第一个情人的高生活水平,第二个情人的高生活水平,第一个情人的孩子,管家、园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姻亲……你知道。
考虑到中国人,我在旅途中遇到的那些人,他们保持了自我,但尝试去融入其他社会(欧盟、阿联酋、美国)。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些粗鲁的中国人。他们在文化上和我以前的想法很不一样,但总的来说,他们很好。
中国崛起令人难以置信!20年后,这个国家成了一个经济趋势的引领者。每个人都想和中国企业打交道,我们所取笑的国家,感觉比我们优越的多。在2016年,中国人的平均工资比俄国人高。感谢我们可爱的政府!
⑦ 俄罗斯人对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态度
关于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其实这个问题一点都不复杂,咱们先说一下历史上态度。
(俄罗斯美女都希望嫁到西欧和美国)
总的来说,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很一般,真的很一般,尤其政府部门,特别喜欢勒索中国商人。
当然了,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亲自去俄罗斯看一看,玩一玩,也是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