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卡瑙季是哪个国家

印度卡瑙季是哪个国家

发布时间:2022-03-01 14:33:17

① 戒日王在北印度大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个以卡瑙季为中心的大帝国意味着什么

戒日王终于在北印度大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个以卡瑙季为中心的大帝国。这不仅意味着北印度大部分地区又实现了统一,而且意味着北印度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由恒河下游转移到恒河中游。

② 最早对印度殖民掠夺的国家是哪个

葡萄牙,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将殖民掠夺的爪牙伸向印度,利用当地各个小国之间的矛盾,最终达到殖民印度的目的.

③ 中国古代几次攻打印度结果如何

历次中印战争

(648-649)

公元641年,中国唐王朝与印度卡瑙季王朝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公元647年,唐
皇太宗派遣使团觐见印度国王。使团到达时,发现原国王已经驾崩,阿周那(公
元7世纪中期在位)篡夺了王位。新国王收下赠品,却阴谋杀死全部中国官员。
唐朝使臣王玄策(活动时期公元7世纪中期)和1名使团成员设法逃往尼伯尔,在
那里招募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部队。在中国骑兵的支援下,王玄策率部进入卡
瑙季,围困并攻陷其王都,俘获阿周那,将其披枷带锁押回长安(今西安)。

(1221-1329)

由于偶然原因,中国蒙古汗国入侵印度,与其蒙古进行的其他战争不同,入侵
印度由始自终都没有周密的计划。第一次是因为追赶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卒于
1231)1221年蒙古人在印度河战役取得辉煌成果。1241年、1292年及1299-1308年间
,蒙古人又多次入侵印度,战争主要在帝遮普的拉合尔附近进行。1329年,蒙古
人兵临德里城下。至此中国蒙古汗国及中国元朝对印度的战争完全结束。然而蒙
古民族对印度的征战却只是刚刚开始。70年后贴木儿大举入侵印度德里城被毁,
1526年4月25日年贴木儿的第五代(父系)和成吉思汗的第14代(母系)后裔“雄
狮”巴伯尔入通过一系列征战进入印度德里以自己的名义在清真寺读诚图白(阿
訇讲道用语)成为印度莫卧尔王朝(莫卧尔即蒙古人的意思)的开国皇帝,他的
子孙则逐步征服了整个印度,莫卧儿王朝为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1959-1962)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即声称其与中国之间的边界线为英国人划定的边界线。
而中国人的立场是,由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划定的边界线是非法的,应重新予以协
商。双方有争议的地区是克什米尔东部的阿克赛钦高原——印度坚持认为该地区
性拉达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麦克马洪线”沿线地区。50年代末,中国修筑了穿
过阿克赛钦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这一情况,并发现中
国武装部队已经牢固占有该地区。随后,双方不可收发室免的发生了交火事件。
由于印度对中国实力的低估,谈判解决问题的努力归于失败,印方甚至认为自元
朝即为中国固有法定领土的西藏也应脱离中国。1962年,其时中国刚刚结束三年
自然灾难,印度政府命令军队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对此表示抗议。由于印
军拒不撤回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中国部队发起反击。印军惨败撤回。中国即宣
布停火,并从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数英里。

④ 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发生了几次战争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战争。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因为解放军在进入西藏后,与印度领土接壤而产生一系列领土问题。

在双方会谈破裂后,1959年的达赖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护,中印两国开始交恶,后来一连串交火冲突更使印度开始进军藏南地区建立军事据点,并出兵造成此次战争。美国的古巴导弹危机和此次战争几乎于同一时间爆发。

(4)印度卡瑙季是哪个国家扩展阅读:

中印战争发生的部分原因:

1、英国埋下中印边界纠纷祸根

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划边界,两国人民共同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但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为由,擅自划定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中印争执的祸根。

2、印度独立后的多次侵占中国领土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而且要侵占中国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领土。

印度独立后,西藏地方政府认为印度脱离了英国的管辖,西藏同样也应从英国侵占的特权下摆脱出来。为此,西藏地方政府与印度驻拉萨“代表处”进行了交涉。对西藏地方政府的合理要求,印度政府却以大国主义的傲慢态度宣布,要继承英帝的“麦克马洪线”的划定。英国侵略者虽然炮制了“麦克马洪线”,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敢侵入中印传统习惯线以北地区。

⑤ 中国与印度的第一次战争是什么时候

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印战争发生在公元647年。

公元641年,中国唐王朝与印度卡瑙季王朝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到了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使团觐见印度国王。使团到达时,发现原国王已经驾崩,阿周那(公元7世纪中期在位)篡夺了王位。

印度新国王收下了赠品后,却阴谋杀死全部中国官员。唐朝使臣王玄策和一名使团成员设法逃往尼伯尔,在那里招募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部队。在唐朝骑兵的支援下,王玄策率部进入卡瑙季,围困并攻陷其王都,俘获阿周那,并将其披枷带锁押回长安。

近代的中印边境战争发生在1962年6月至11月。这场战争,中国称之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⑥ 卡帕拉是哪个国家

应该是印度的一个城市吧

⑦ 印度 历史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考古学家的估计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讷尔默达人化石是南亚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次大陆最早的人工制品的年代早于讷尔默达人,该石器遗址发现于巴基斯坦北部的希瓦利克山,其时代大约为200万年前。希瓦利克遗址中包含大量兽骨化石,但没有人类化石伴随出土。在晚于希瓦利克遗址的地质年代发现的人类活动痕迹明显增多。按照印度考古学界的意见,印度的旧石器文化从喜马拉雅冰期序列的第二冰期开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有两个旧石器时代遗址经过广泛研究被作为印度早期旧石器文化的典型,即北方的梭安文化和南方的马德拉斯文化。梭安文化分布于印度河河谷及其支流梭安河,中心位于拉瓦尔品第(现属巴基斯坦)一拉瓦尔品第带,但实际在杰卢姆河流域以至南印的安得拉邦也有发现。该文化最早的旧石器发现于第二冰河期的台地上,称为前梭安石器。在第二间冰期台地上发现的较前梭安石器为进步的石器称为早期梭安石器。在第三冰河期第二层台地上发现了晚期梭安石器,其中首次出现了用勒瓦娄哇技术处理的工具。梭安文化的遗迹亦发现于第三间冰期和第四冰河期的台地。梭安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单面的砾石工具,以砍砸器为代表性器物,以后逐渐出现刮削器和石片工具等。马德拉斯文化广泛分布于印度中部和南部某些特定区域,以马德拉斯附近发现的手斧为典型。马德拉斯文化的遗址,按照雨期和间雨期分为若干层次;前期的石器主要用石核加工,后期开始利用石片,原料也从石英石转为玄武岩。马德拉斯文化似乎比梭安文化更为先进,该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是双面手斧和砍劈器。 旧石器时代中期大约从距今14万年前持续到距今2.5万年前。在巴基斯坦贾克巴巴德县的罗赫里山,发现了属于这一时期的石料加工场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这一时期的遗址以普拉瓦拉河流域的涅瓦萨文化II为典型。涅瓦萨文化II的石器有石叶工具、石片工具和石锥工具。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器物是利用经初步打制的石核制成的两面平行的石片。20世纪90年代,又在卡纳塔克邦发现了一个采石场遗址。 印度的旧石器时代居民不会使用金属,也不懂得种地。他们的生活大抵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也有推测这一时期的人已经开始驯养家畜和种植大麦。由于他们不实行墓葬,也没有办法找到这些原始居民的骨骼用于人类学研究。
2.中石器时代
按照印度学者的意见,次大陆没有经历过中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后接着就是新石器时代。但根据石器工具发展的特征,一般仍从新石器时代中分出中石器时代阶段,其年代大约始自公元前30000年,并经过2.5万年的时间跨度。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拉贾斯坦邦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在西孟加拉和印度南部等地,发现许多中石器时代的小型石器和燧石;古吉拉特邦的朗格拉杰发现一制造工具的场所,此地并发现粗制陶器、人类骨骸和兽骨。拉贾斯坦邦的巴戈尔也是一处重要遗址。 印度中石器文化的特征是使用所谓细石器。细石器较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制品小,加工也更加细致,有刮削器、切肉刀、手斧、钻头等多种类型。中石器时代的居民仍然以渔猎和采集为生,虽然也发现了一些可能表明此时已有人从事驯养动物和小规模农业活动的证据。无论如何农业和畜牧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生活方式。印度最古老的岩洞壁画发现于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在中石器时代人生活的山洞里,岩画更加频繁地出现,它们表现了狩猎等人类活动的生动场景。一些遗址可能保存了最早的宗教活动的痕迹。 据估计印度的中石器时代最晚结束于距今5000年前。现代人类(智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次大陆,其时间大约是在1.2万年前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的末期。
3.新石器时代
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俾路支斯坦和信德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出现较早;印度河以东地区的已发现遗址则属于较晚的年代。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延续时间不尽相同:在俾路支,新石器文化很快进化为金石并用阶段;而在克什米尔和中印度森林地区,新石器文化出现较晚,结束也较晚。在迈索尔和阿萨姆邦也发现了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俾路支的遗址推断,该地区的文化与邻近的伊朗文化和阿富汗文化有密切关系。 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这时虽然还没有完全放弃粗石器的使用,不过新石器时阿富汗文化代的人使用的石器大多数已是经过打磨加工的适于更多不同用途的工具。在极个别的地区发现了铜器。这一时期的居民留下了一些墓葬,在克什米尔和南部印度的婆罗门吉里、皮克利哈尔等地都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墓穴。他们耕种土地,饲养动物并掌握了取火方法。在克什米尔的布尔扎霍姆岩洞内发现的遗址表明此时已制造陶器。他们能造船和织布。但是,此时是否已经从游牧和狩猎的生活方式转为定居务农,还没有确定。迈索尔地区高原上的新石器时代人显然是游牧的。新石器时代的印度居民与旧石器时代的居住者是否属于同一种族,这是很难说的。
4.金石并用时代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是部分学者提出的介于新石器时代和哈拉帕文明之间的一个时代。其具体时间大约在公元前第4千纪中叶至第3千纪中叶。这一时代的人们所用工具仍以石器和骨器为主,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黄金可能是印度原始居民最早利用的金属,不过他们只把黄金用来做饰品。最早作为实用工具的金属也许是红铜,在金石并用时代的遗迹中常有发现。红铜器的形式有斧子、凿子、铜环和铜条等。这一时期的文化大抵建立在畜牧和种植业基础上,人们饲养牛羊,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 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编辑本段]二、古代史
1.吠陀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是一个分布范围非常广大的文明,在时间上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时。这一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祭司国王像终彻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吠陀一词的意思是知识,是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中国古代曾将这个词译为“明”或“圣明”。吠陀是包括有大量的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是在很长的时期中由多人口头编撰并且世代口传下来的。早期吠陀时代的历史几乎完全无从考查;梨俱吠陀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动是祭祀、迁徙和对土着居民(可能是达罗毗荼人)进行征服。雅利安人在这时的主要祭祀对象是代表自然力量的因陀罗、阿耆尼诸神。《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产生较晚,被称为“后期吠陀”。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代,雅利安人的文化相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他们从早期主要居住的旁遮普移入恒河流域地区。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教代替了敬奉自然神灵的早期吠陀信仰,这种宗教的一个显着特点是抬高祭司阶层(婆罗门)的地位。往世书和印度大史诗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分成不同的部落集团,而且人民中已经有被称为“罗阇”的领导者出现(王)。敌对的部落集团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最终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早期印度国家。在前600年时,印度有不少于20个这样的国家,吠陀时代到这时通常认为已经结束。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通常称这次思想爆发为“沙门思潮”,新涌现的许多思想潮流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反对婆罗门在印度社会中的特权地位。
2.印度十六雄国时期
印度十六雄国(Mahajanapadas)是十六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印度十六雄国分布图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是: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盘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印度可信的政治史开始于频毗娑罗(瓶沙王)统治摩揭陀的时期。往世书和各教派的典籍证明了这位君主的存在,以及他积极的政治活动导致摩揭陀的实力大大增强。频毗娑罗之子阿阇世(未生怨王)执行扩张政策,大概在北印度确立了某种盟主地位;他并且支持佛教的发展,使佛教在王舍城举行第一次结集。大约从前4世纪开始,难陀王朝统治了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建立人摩诃坡德摩·难陀是一个比阿阇世还要强大得多的统治者,甚至德干高原的某些地区也服从他的王权。
3.波斯人与希腊人的入侵
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地区。这是有记载的印度雅利安人社会与其它发印度十六雄国分布图达文明的第一次政治接触。大流士一世将他的印度属地建为一个省,并且可能是波斯帝国人口最多、最富裕的一个省。在大流士之后侵入印度的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征服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波斯帝国的衰弱导致他可以长驱直入亚洲,其兵锋所及最远之处就是印度。亚历山大对印度西北部地区的侵略在印度文献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然而它可能对孔雀王朝的兴起起了助推作用。
4.孔雀王朝
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亚洲最强有力的希腊统治者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孔雀王朝终于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这位伟大的君主完成了对南方羯陵伽的征服,这样除了极南端的一些国家以外整个印度都在形式上统一于帝国政权之下了。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广泛进行传教活动。但是,孔雀王朝的强盛在阿育王去世之后即告终止。摩揭陀的力量退缩回它本来居有的地区,印度恢复列国时代的那种分裂状态。 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他们在整个西印度建立了许多公国。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这个国家被列举为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国(罗马帝国、安息、贵霜帝国和汉朝)之一。贵霜时代的宝贵产物是大乘佛教和犍陀罗艺术。
5.笈多王朝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旃陀罗笈多二世取得了一次对塞人的辉煌胜利,常常被认为是印度传说中的伟大英雄超日王。中国僧人法显在旃陀罗笈多二世在位时访问了印度,他描写这位国王的贤明统治使印度人民安居乐业。笈多王朝的文化非常繁荣。婆罗门教再度兴起,不过此时它已经开始向现代印度教转变;佛教和耆那教继续拥有广泛信徒。笈多君主的宗教政策总体上来说是容许所有教派传播。在文学上,出现了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
6.后笈多王朝
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白匈奴)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但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许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于是这个帝国迅速瓦解了。所谓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没有关系)的统治权力再次退回摩揭陀。7世纪的印度是分裂和混乱的,除了卡瑙季(曲女城)的统治者戒日王在北印度建立过短暂的霸权之外,没有一个王公拥有广大的权力。不过,在南印度则兴起了几个强盛的政权,如遮娄其人(其统治者打败了戒日王的进攻)、罗湿陀罗拘陀王朝和帕拉瓦人。
7.拉其普特时期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北印度政权都是拉其普特人建立的;南方的遮娄其人也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拉其普特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中特别重要的有瞿折罗-布罗蒂诃罗人、兆汉人和遮娄其人。各拉其普特王国之间混战不已,同时又激烈抵抗伊斯兰教力量对印度的侵略,以致拉其普特人常被认为是印度教的保卫者。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入侵印度的序幕。 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
8.伊斯兰时期
(1)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茂德入侵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乌德-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兆汉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出身奴隶)顾特卜-乌德-丁·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 德里苏丹国是由来自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的穆斯林政权。先后有5个王朝在德里进行过统治:奴隶王朝,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赛义德王朝和罗第王朝。不过,德里苏丹国并非统一了整个印度的帝国。除了在阿拉-乌德-丁·卡尔吉等极强大的苏丹统治时期,德里苏丹国充其量只是北印度的一个最大的王国。北印度的拉其普特人继续保有强大的力量,而南印度则几乎从未进入苏丹政权的版图。阿拉-乌德-丁·卡尔吉时期对德干地区的3次大举入侵使德干北部服从苏丹统治直到14世纪;菲罗兹·图格鲁克苏丹臣服了印度教王公统治的奥里萨。困扰苏丹的问题主要是叛乱和外部入侵。在整个德里苏丹国存在时期,叛乱和王室内讧层出不穷。各地的分立势头从未被有效遏止,几个着名的苏丹都曾镇压过大规模的叛乱。外部入侵的威胁开始主要是来自蒙古人,后来则是中亚的征服者帖木儿。帖木儿的可怕入侵终于使摇摇欲坠的苏丹政权彻底崩溃。德里苏丹国在帖木儿撤离之后不久解体,独立王国林立各地,虽然还有名义上的苏丹,但他们的权力几乎只限于德里和旁遮普。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许多苏丹执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除了征收人头税之外并不对非穆斯林居民进行迫害。伊斯兰式的宏伟建筑在印度耸立起来,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建筑风格有时被称为德里风格。在文学上,产生了阿密尔·胡斯鲁这样的伟大诗人。突厥人也带来了一种有害制度:在宫廷和贵胄之家中流行的奴隶制。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乌尔都语在苏丹时代产生,以及罗第王朝末期出现了锡克教。 (2)莫卧儿帝国 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现。1526年,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意为“蒙古人的帝国”,因为巴卑尔的血统由母系可以上溯到成吉思汗。巴卑尔的统治只是莫卧儿帝国的肇始,他还未来得及巩固莫卧儿人在北印的地位便已去世。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都没有建立;这些关键事物实际上是由莫卧儿人的敌人舍尔沙缔造的。舍尔沙是南比哈尔地区的阿富汗人首领,他在1540年打败并赶走了巴卑尔的继承人胡马雍,短暂地恢复了阿富汗人在印度的统治。舍尔沙的统治时期很短,但是却十分重要。他压服了孟加拉的叛乱,并把它分成19个小行政单位;征服瓜廖尔;打败了最强的拉其普特人领袖马尔德夫。在短短5年之内,几乎整个印度北部都被他征服了。在舍尔沙于1545年阵亡之前,他已经在北印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行政制度,举行土地清丈以确定税制,并进行了货币改革。舍尔沙的统治事实上为莫卧儿帝国的最终建成铺平了道路。在舍尔沙死后,胡马雍得到波斯国王太美斯普一世的支持返回印度,不久夺回德里;但他在与主要敌人阿迪尔沙阿交锋之前突然死去,完成莫卧儿人伟业的任务归于其子阿克巴。阿克巴最强大的敌人是阿迪尔沙阿的印度教将军喜穆。喜穆利用胡马雍之死夺取阿格拉和德里,并自称为“超日王”,可能在印度复兴起一个印度教的王朝。阿克巴在1556年关键的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中打败了喜穆,于是在印度再也没有可以与莫卧儿人抗衡的力量了。 阿克巴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建立人和最伟大的皇帝。他在漫长的统治期间征服了印度北部全境,并把帝国的版图第一次扩展到印度南方。由于对拉其普特人采取怀柔政策,大多数好战的拉其普特部族都归顺了帝国的统治。对异教的宽容是阿克巴的显着特点,他不仅免除了非穆斯林的人头税,还企图倡导一种融合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改革。以苏巴(省)为单位的全国行政制度形成了,印度教徒也被允许担任政府官员。阿克巴时代的印度是伊斯兰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阿克巴去世后,莫卧儿帝国先后由贾汉吉尔和沙阿·贾汉统治。这是两个才能较为逊色的统治者,沙阿·贾汉终于被自己的儿子奥朗则布推翻失去了皇位。 奥朗则布是莫卧儿王朝最重要但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他放弃了莫卧儿帝国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时代的宗教宽容政策,加强伊斯兰教的宗教地位,企图使印度完全伊斯兰化。奥朗则布恢复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将印度教徒逐出政府,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这些短视的政策导致帝国境内的非穆斯林与政府的矛盾突然尖锐起来,并很快演变成武装斗争。坚持自己信仰的锡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为莫卧儿帝国公开的敌人;奥朗则布虽然多次打败他们,却无法彻底消灭其反抗力量。最危险的国内敌人是新兴的马拉塔人国家,它后来发展出可与莫卧儿帝国匹敌的军事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奥朗则布力图消灭他的政治对手,莫卧儿帝国帝国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扩张到最大限度。他长期驻留在德干指挥对该地区各穆斯林小国的征服,这些国家是16世纪初德干的伊斯兰教强国巴赫曼尼王朝分裂后形成的。其结果是奥朗则布取得了胜利,将德干地区并入帝国版图,成为印度南方的最高统治者。除了次大陆极南端和马拉塔王国以外,奥朗则布统一了整个印度。 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欧洲列强。

⑧ 印度伊斯兰卡一年四季气温多高

斯里兰卡属热带季风性气候。沿海地区平均最高气温31.3℃,平均最低气温23.8℃。山区平均最高气温26.1℃,平均最低气温16.5℃。斯无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差别,雨季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

⑨ 印度的卡瑙季在地图上那个地方

卡瑙季(中国大陆译法,港台翻译成根瑙杰),英文Kanauj,位于印度北部的北方邦,恒河下游,是印度的香水之都。中国古代把卡瑙季叫作罽饶夷城、曲女城。地理位置:北纬N27°03′5.10″ ,东经E79°54′49.22″。

⑩ 伊斯兰卡是哪个国家的

其在印度以南,印度洋上的岛国。这还是在地图上找到的,很小的一个国家,可能还没有北京市大呢 所以…………没什么跟长城似的很着名的景点,但它盛产天然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宝石。

阅读全文

与印度卡瑙季是哪个国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50万人民币等于多少印度钱 浏览:885
中国女足该如何守护最后的后防线 浏览:871
越南为什么关闭厂 浏览:158
中国农业银行怎么写 浏览:620
越南盾对克朗汇率多少 浏览:814
印度恒河平原为什么人口这么多 浏览:705
印尼黑酸枝沙发多少钱 浏览:4
中国优质小麦生产地是哪里 浏览:1002
英国女王有多少只天鹅 浏览:50
印度flag是什么 浏览:148
伊朗石油储量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浏览:795
中国gpu公司有哪些 浏览:579
中国从印尼进口产品关税多少 浏览:927
印度人怎么称呼茶叶 浏览:452
外交部怎么回应美国中国病毒 浏览:648
伊朗人在中国哪个城市生活 浏览:411
为什么英国丹麦瑞典不加入欧元区 浏览:822
伊朗为什么向美军基地发射导弹 浏览:672
madudan印尼民歌什么意思 浏览:779
意大利语最高等级叫什么 浏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