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为什么贫富差距这么大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有人将其概括为发展原因、体制原因和制度原因三个方面。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经济和社会进步,必然会出现经济收入增长快慢的问题。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是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也有人认为,印度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促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有学者举例说,在金融领域市场化的初级阶段,许多人依靠投资金融产品一举跻身富裕阶层,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谁与市场化过程能保持着同步的关系,谁就有可能率先富裕起来。总之,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可能出现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还有学者认为,印度税收制度不健全,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限高”措施,而基础阶层缺乏必要的“兜底”条款,同样是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② 同为历史古国和人口大国,印度为何没能成为与中美俄比肩的大国
当今世界上美国,俄罗斯,中国,就没有任何争议的世界大国。在1947年印度独立时,他没想做一个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为此印度奋斗了几十年。实话说,印度在全球190个国家之中,最有可能成为中美俄这样的世界级大国,但是,希望归希望。要想把梦想变成现实还是很难的。
印度的基础设施极其落后。这就导致了印度经济发展会有很大的阻碍。要想成为世界级大国,印度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现在,Enring出现还是依靠英国殖民时期的老旧火车,尽管印度也造了一些新时代的火车,可是数量还是太少,在印度重要城市,一到夏季高峰期就会停水停电,遇到雨季长水排涝也是很大的问题。这在其他大国都是见不到的现象。
③ 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中国相比怎么样
从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考虑,印度市场对外国直接投资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由于目前印度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只有450美元,而且两极分化严重,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尚处在较底水平,对于绝大多数消费品,特别是高端产品和新技术产品,实际市场规模与人口数量不成比例,因此近期内市场规模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比较有限。
印度中产阶级占人口比例很低,高消费阶层主要通过直接进口产品,包括一些世界名牌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对于绝大多数印度人来说只能购买得起当地生产的十分廉价的日用品,而且消费量不大。一些外资企业由于产品市场狭小面临经营困境,包括康佳在内的几家中国公司在进入印度市场后不久便又撤了出来。
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中国农民是中国消费倾向最高、储蓄率最低的群体。可是农民消费水平低不是因为农民有钱不消费,而是因为农民没钱,中国农民把所有的收入都拿来消费了,孩子上学、寻医看病还没有着落。从整体来讲,中国的生活水平要比印度要高一点,也就是那么一点点!
④ 印度和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有何区别
印度是资本主义国家 贫富两极分化严重虽然这几年闹腾的挺厉害 不过 他的内政很乱 经济发展纵使挺快 但很多人吃不饱饭还有 他的人口越来越多 势必影响各方面的发展等中国造出航母 军事实力也就不会逊色了综上 印度有很大发展前景 但也存在着很多很大的危机他不如中国好
⑤ 印度富人区总会有贫民姑娘晃悠,她们瞎晃悠的目的何在
印度的平民女孩在等待着富人区里面的人扔出来的垃圾,这样就可以从中捡到可以吃的食物,或者说可以穿的衣服,平民区的人们生活的非常困难,平时也吃不饱饭,也没有好的衣服,所以说这里的人们生活的特别贫穷,相反印度的富人区里面的人生活的非常奢侈,有很多的食物吃不了的情况下都会扔到垃圾桶里,还有一些自己不穿的衣服也会扔到垃圾桶里,这样平民的女孩就会从中挑选出相应的食品和物品。
从这些事情当中可以看出印度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大家也非常同情印度贫民区的人们生活的困苦,如果说印度政府能够改变当地的种族歧视,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⑥ 孟买90%确诊者都是有钱人,为何新冠疫情重创印度富豪
孟买90%的确诊者是当地的富豪有钱人为什么富豪集体中招,因为富豪才具备鉴定自己身体是否健康的权利,才能真正被确定为是否确诊,因为印度的财富两极分化是十分严重的,有钱那是真有钱,没钱那是真没钱。
上面也说了,印度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有钱的是很有钱,没钱的也是真没钱,他只能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存就是说他能够活得起吃饱穿暖,这没有太大问题了,但是很多他是看不起病的,你想就看着一个新冠肺炎50万他们一辈子可能都没有这个积蓄,更不要说现在医疗资源也不充足,你舍得花钱就一个普通公民,你也不见得能享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
⑦ 印度的真实生活是怎么样的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不过在这世界上,每个国家还是存在着贫富差距的现象,有富人,就一定有穷人。小编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个国家,它们国人的贫富差距特别悬殊,这个国家就是印度。
小编听完驴友的故事后也是感到心酸,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欢迎留言一起分享!
⑧ 印度那么穷,为什么技术那么的发达尤其是IT产业。。。
一,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处于闭关锁国的境地,然而,“印度的软件之父”柯理却把软件概念引入印度。70年代,许多国家、企业集中精力开发电脑硬件,对于软件,当时人们认为是附加的、免费的而且不能获利的。但是,柯理认为软件具有巨大的无形价值,“软硬件是一体的,硬件达到某种规模之后,软件势必有大量需求。”同时,柯理发现开发硬件需要基础设施和资本,而印度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开展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印度的贫穷迫使它不得不从事软件开发,因为印度人“有优秀的数学头脑,绝对可以编写出最好的软件。”根据《开启印度信息革命》一书的介绍,当时印度全国电脑不超过20部。今天,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印度开始以软件开发作为国家的支撑产业时——的艰辛状况。
第二,印度的落后体制与先进的信息科技相互碰撞。我们都知道,印度仍然处于僵化落后的管理体制下,正如旅行文学大师奈波尔所描写的,“官僚体制与种性制度共同交织成的幽暗国度”。可以说,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是不断地突破僵化管理体制的历程,比如柯理游说政府解除电脑硬件进口的管制。1991年印度软件协会主席米塔锲而不舍,登门16次,才与财政部长会面半小时,为软件业争取到租税优惠。这种不断的碰撞,终于使政府意识到信息科技的重要性,反过来政府倾力扶持软件业,1999年印度成立了IT产业部,当年有16个省的省政府宣布IT政策,有7个省成立专职工作小组或委员会。事实证明,这些机构不是摆设,而是印度软件业发展实实在在的引擎。
第三,两极分化下催生软件王国。印度的两极分化有目共睹,去过印度的人都有感受,在摩天大楼的下面,成群结队的乞丐肆无忌惮地乞讨,甚至抢夺游人的提包。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帕兹所形容的:印度充满“两极化对照形成的歧异”。因此,国内许多IT名流据此认为印度的“软件大国”地位不足挂齿。
印度有70%的人口是文盲,而同时它有41万软件技术人员,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印度全国有1832个教育性科研机构和理工学院,每年大约培养7万个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如今在美国,1/3的软件工程师是印度人,有25万人深入硅谷,这足以让世人吃惊。有人形象地比喻,印度是依靠金字塔尖的2%的精英带动98%的平民。难怪比尔·盖茨在第一次访问印度后,就断言:在未来几年中,“印度有希望成为一个软件超级大国”。尽管文盲、人口与贫穷仍然是印度当前的三大难题,而印度政府的目标是在2008年造就“百万软件人才”。
第四,软件业的外销策略的成功应用是印度软件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印度发展软件业主要有两种外销策略,第一种是所谓的“到岸服务”,即由印度软件公司外派工程师,驻扎在国外客户处,完成设计;第二种是所谓的“离岸服务”,即在印度完成软件程序开发,传输到客户端进行测试、安装。这两种业务分别占印度软件产值的57%和35%。换言之,印度提供的主要是定制式的软件服务,有品牌的套装软件占的比例很小。所以,有人称印度的软件业模式是“软件代工”,类似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的加工业。
当然,看到印度软件业奇迹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印度软件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比如:人才流失;高附加值产业链无法形成;过于依赖产业导向的教育,导致研究失去前瞻性;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各邦之间在推动软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恶性竞争,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其他深层的社会问题。我们呼唤中国的“柯理”,我们不希望我们今天所说的IT,仅仅是指“印度的明天。
1989年印度软件业总产值为2000万美元,1999年达到40亿美元,绝大部分是出口,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据麦肯锡预测,印度IT服务业在未来五年将增长五倍,年出口额超过500亿美元。目前印度的软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过了印度全国出口总额的20%,在全印度GDP份额超过了2%。
印度有一批大型软件公司,前四名分别为TCS、Infosys、Wipro和Satyam等,这些公司规模都超过万人。TCS是印度头号财团Tata下属的咨询公司,财团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Infosys于199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印度公司,全球500强之一;Winpro是一家相对集权的公司,创始人阿芝姆·普莱姆杰拥有超过八成的股份,普莱姆杰也成为印度首富;Satyam是它们中第一个在中国投资的。
“四大金刚”在中国落户,还处于观望状态,投资也不大,像Infosys在华投资尚未定案,不过另外两家来自印度的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和APTECH却几乎垄断了中国的IT长期培训市场。NIIT成立于1981年,是全球惟一教材开发达到CMM 5级的教育机构。这两家公司用类似于培训中国厨师的方法培训软件工程师:招生、培训,直到学生毕业、找到工作,两家公司的学费也一样:1.8万元。
在软件开发和出口创汇方面,印度与中国相比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基础的IT培训方面,印度人更是杀到了中国家门口来。目前,中国的IT企业只有华为在印度有一家规模不大的软件公司,该公司甚至因为被诬陷“为塔利班编写软件”而被印度政府调查,事实证明纯属莫须有。
分析一下印度软件模式的成功因素,关键在于引进CMM认证,CMM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会搞的一套软件工程标准,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共分五级,印度人对此标准异常热心,全球获得CMM5认证的软件公司不过几十家,印度占了60%以上。
前两年,一批中国软件企业老总去印度考察一番,回国后掀起了一股CMM初级认证热潮,很多中国人对CMM认证也不以为然,但有一点无法回避,那就是CMM是硬文凭、是护照,没有它,连软件国际市场的门都难以迈入,它实际上也是美国标准。
不过,印度模式是处于全球软件业价值链的最底层,在孟加拉的女工为沃尔玛的血汗工厂努力工作时,班加罗尔的程序员们也在为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软件订单埋头苦干。这些订单可能已经被倒手好几次,利润被层层盘剥,而且这种代工受美国经济影响很大,一旦美国经济不景气,班加罗尔的工程师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以,对西方列强而言,班加罗尔是软件业的血汗工厂,而中国连成为“血汗工厂”都很艰难,因为中国的软件业是一盘散沙,各有各的标准,标准太多则造成没有标准的现实局面,照搬CMM是一条路子,但不妨换个思路,能不能制订中国自己的软件业标准?毕竟中国是21世纪最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