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印度成为不了世界工厂
个人认为,印度成为不了世界工厂,是因为印度的基础教育太过落后、法规过度超前、政府能力不足、传统观念中对体力劳动持鄙视态度。
第一个问题是印度的基础教育太落后了。
印度基础教育水平的建设几乎可以说是失败。这里有三个原因。
(1)印度是多语种、多文化国家,使用最多的印地语也只能覆盖40%左右的人口,这给普及基础教育带来了客观困难。
第四个问题是在传统观念中对体力劳动采取轻蔑的态度。
印度文化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只有中低种姓才从事体力劳动。因此,体力劳动逐渐处于“职业鄙视链”的底层,藐视体力劳动,追随不太需要体力的服务业,因此印度的服务业比制造业发展得更好。
上述四个问题是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因素。当然有更深的原因,但如果印度不先解决这四大问题,即使想成为“世界工厂”,也不会有戏。
② 为什么印度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为什么印度注定无法超越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从这两个国家的发展,可以看到,印度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2018-07-16 21:43
中国古代很是相信“命运”,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更是如此,我国从古至今历来都是大国,强国,这是命运,而很多国家注定无法强大这也是命运。最典型的就是印度,而且从下面两个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印度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注定无法超越我们。
现在印度的发展,很多人拿来对比我国,尤其是在我国进行调整的这几年,印度国家经济增速,超越了我国。而且最近几年,印度经济不断超越俄罗斯,法国等国,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体。很多人于是推测,印度将很快超越世界大国,中国,甚至是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强大国家。但是其实,印度的命运是无法成为强大的国家的,从两个国家的例子就可以看到。
这两个国家就是巴西和印度尼西亚,从体量上来看,巴西国土面积有8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也有2亿多,而且资源丰富,纵深广大,比印度的条件更好,比印度更加具备成为世界大国强国的条件。而印度尼西亚国土面积超过190万平方公里,人口更是接近2.7亿,论区位和体量也丝毫不亚于印度。
而且在历史上,巴西和印度尼西亚曾经发展非常迅速,巴西曾连续几十年增长,其势头曾一度说要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强国。但是很快巴西就陷入停滞,内部纷乱不止,通货膨胀严重,陷入发展困境。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身上,印度尼西亚是整个东南亚地区最有成为大国条件的国家,曾经发展也是非常猛,大有爆发之势,但是很快就熄火了。
现在整个就是个失败的领土大国,影响力甚至不如小国新加坡。而看到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发展,就可以看到,印度注定无法成为强大的国家。最为关键的就是一点,地缘位置,印尼和巴西,还有印度,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处于热带地区,处于热带地区,最为致命的缺陷就是人的懒散,这对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那是致命的。
我们看到,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发达的地区,基本上处于温带,而热带地区,除了新加坡例外,没有强国,也没有大国,更没有大的发达国家。世界绝大部分经济集中在温带,这一点决定了热带地区很难出现持续发展的大国,强国,因为后劲严重不足。我国之所以能够几千年长盛不衰,成世界强国,最为关键的是,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勤劳程度,这是发展的基础。
而热带的领土大国,短期的繁荣可以有,但是难以持续,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就是例子。因此,鼓吹印度将成世界强大国家,甚至要超越我国的观点,显然是不可能成立的。而且印度面临的问题比印尼和巴西还更加的严重,如种姓制度,庞大的贫困人口,内部民族矛盾复杂,封建的残余太多等。随便一个爆发,印度的发展就要彻底停止,而且国家甚至无法稳定,这些都是致命的。
印度,它是世界人口的第二大国,但印度历史上没有经历过像我们中华民族这么长久的人口整合的过程,印度庞大的人口远远没有中国人那种高度的,我们叫“文化同质性”,没有这种相同的语言,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生活方式,这些我们比是没法比的,我们比他凝聚力要大很多。那么印度历史上也出现过自己古老的哈拉塔文明,到后来中断了。而且后来你看印度的历史动乱不断,比较长的统一时期是19世纪开始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外来的英语成为他今天的主要的官方语言。但今天真正能够说英语、懂英语、掌握英语的人,实际上不到印度人口的10%。整个西方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特别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受过教育和培训的人民是我们“文明型国家”最大的财富。中国现在每年培养的工程师的人数超过美国、欧洲、日本的总和,中国的制造业、电子商务、国内外的旅游、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物流行业、城镇化、高速铁路、人工智能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实际上都体现了这种规模效应。
从一个更广的意义上看,由于人口效应,中国一旦改变自己,往往就能产生改变世界的效应,甚至引领世界的发展,引领有关的标准和规则的改变。
现在世界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中国的人口数量和教育水平都意味着我们的大数据远远多于其他国家。有一种说法,认为工业文明时代最主要的资源是石油,那么信息文明时代的最主要的资源就是大数据,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中国的移动支付现在是美国的70多倍,中国人每天创造大数据,无论是深度、广度、厚度,是美国和其他国家没法比的。这个对于5G也好,对云计算也好,对人工智能也好,对新一代的新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意味着什么?对未来许多世界上的这种产业的标准的确立意味着什么?对世界和人类未来的影响又意味着什么?你懂得!
第二就是超广阔的疆域国土,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土也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的“百国之和”成百上千个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今天的世界版图上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比中国大,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也比中国大,但是这两个国家从来没有经历过像我们中国“文明型国家”意义上这种整合历程。前苏联时候曾经尝试过创造叫“苏维埃民族”,但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化为乌有。少数民族为主的各个共和国很快就独立了,如果不是普京上台扭转了俄罗斯继续崩溃的趋势,照西方模式做下去的话,那对不起,俄罗斯将继续不断地解体,在这一点上,俄罗斯人还是很尊重普京的。
印度也是个人口大国,但它的国土面积实际上只有中国的1/3,它疆土内的整合程度也远远不如中国,很多地方反叛力量还远远没有平息,还有种姓制度也是个大的问题,阻碍了印度人口流动和社会活力。
中国学者钱穆曾经比较过古代中国和古希腊,还有后来的古罗马,他说古希腊是“有民无国”,古罗马是“有国无民”,而古代中国是“有国有民”。古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由一大批规模比较小、比较中等的城邦组成,有的人口就是上千人就算一个城邦,有的是十来万人,小于中国秦汉时期任何一个郡县的人口规模,而且从来没有真正的、统一的中央政府。罗马帝国是“有国无民”,帝国常年征战,最强盛的时候疆域是350多万平方公里,和中国西汉相当,但在国家治理上,古罗马始终没有形成像秦汉时期那种内部的人口的整合。中国当时已经有了户籍制,有郡县制,有编户居民等等,但罗马帝国最后是由于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日耳曼游牧蛮族的入侵,最后走向解体和灭亡。
之后的东罗马帝国一般就说不算是欧洲国家了,罗马帝国解体后多数史学家认为,欧洲进入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期”,一般认为到了16世纪的“文艺复兴”欧洲才开始摆脱漫长的“黑暗时期”。中国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度量衡,推行了郡县制,奠定了维持中国统一的文化和政治基础,包括当时的朝鲜也被中国统一进来了。之后的中国虽然经历了很多次的分裂,但历代的主流政治都是寻求统一历代的政治制度几乎都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正如毛泽东说过的“百代都行秦政治”,中国“大一统”的传统自秦同意之后就一脉相承下来了。
辽阔的统一的疆域使中国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比拟的这种地缘优势和战略纵深,中国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强大的国防能力,使我们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百余年的“挨打”的问题,中国可以在超大规模的国土内进行战略布局,可以实现行西气东送,可以实现高铁“八纵八横”等,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现代工程。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产业升级往往意味着产业迁移到国外,而在中国自己的内部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产业的梯度转移,一般制造业可以从发达板块转移到新兴板块但仍然留在中国,就延长了中国制造业的生命周期。
“文明型国家”所形成的的地缘优势也使我们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一种“地缘辐射力”,中国推动的开放政策是非常精彩的,从沿海开放到沿江开放到延边境开放,到今天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已经把中国的边境省份都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特别是现在欧亚铁路的建设,包括渝新欧铁路,连云港、义乌到欧洲的铁路,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从云南通向东南亚的铁路大通道,把整个中国与中亚、俄罗斯、欧洲和东南亚国家都连成了一片,中国这种地缘优势是日本这样的缺少地缘优势的经济大国所难以比拟的。
我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大家看到中央政府发挥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也发挥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和中国的规模有关,这么大的地域,这么多的人口,所以他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的经济学家说,中国县级政府的良性的竞争是中国崛起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超广阔疆域国土,实际上是一个“洲”的概念,就是飞机飞三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还在自己的国家内,在欧洲这么长时间肯定是走了十几个国家了。所以你还是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到另外一个地方还在中国境内,还是讲中国话,吃中国菜,享受丰富的中国文化,这是少有的精彩。结合着人口与地域,这两个“超”带来的挑战,一旦你能够克服这种挑战,你创造的一定是世界的奇迹,为什么我们的高铁技术是世界最好的,很简单,因为首先你要能够应对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一个春运30来亿人次,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多的人口从一个地方投送到另外一个地方,你再看你如果实现了这个突破,克服了人口和地域的挑战,那意味着什么?你这个高铁技术要能够适应东北的冻土,要能够适应江南密集的河网,要能够适应云贵高原,如果这些条件都能适应的话,你的技术肯定是比其他国家技术更加完备,所以一般国家没法比的,我们确实是领先的。
第三是超悠久的历史传统,5000年延绵不断的历史,使中国在人类知识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的传统,我们在政治、哲学、宗教、语言、教育、艺术、戏剧、文学、建筑、军事、体育、医学、饮食等等方面都有自己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的东西,这种丰富的传统性、内源性、原创性、连续性,都是其他民族或者其他文化有点儿难以望其项背的,由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环境复杂等因素,中国人在治国理政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一个是“民本主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相信的“民以食为天”,我们相信“治国先治吏”,我们相信的“居安思危”,我们经常讲的“宰相比起于州府,猛将必发于卒伍”等理念,实际上都是我们传统的智慧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甚至在中国的远古时期,许多中国独特的治国理政的传统就开始形成了,如领袖要率先垂范,政治组织要能够组织大规模的治水工程,那么秦始皇统一中国更是开创了治理超大型国家的一种制度安排的先河。
今天我们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背后实际上也离不开中国传统中崇尚平等 等重要的基因,比方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摧毁了血缘为基础的土地垄断,推动了土地的自由流转,这也导致了后来一些土地兼并,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所以历史上我们很多朝廷都采取“常平仓”的方法来储粮备荒,也运用价值规律调剂粮食的供应,稳定价格,粮价低的时候收购,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价处理,避免“谷贱伤农”,也避免谷价(涨)以后伤害老百姓 伤民。
③ 印度现做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为什么印度成为不了世界工厂
印度是不会成为世界工厂的,首先印度的人民文化程度低,其次印度的工人的工作效率低,并且印度生产的商品质量不行,如果印度不改变这些现状就没法替代中国更为世界工厂。虽然印度国土面积很大,人也很多,但是印度人大都没有受过教育。
而且我觉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是有原因的毕竟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拥有着完整的国内市场,最重要的是中国有着大量受过基础教育的廉价劳动力,而且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足够完善。并且印度现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内市场,每个行政区之间还存在着收取关税的现象,这样下去印度在发展十年也不会代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
④ 为什么印度没有工业化
人太多了,工业化会带来相当多的问题。
⑤ 发国家的工业化,为什么印度拼不过中国
因为印度各级政 府没有能力去招 商 引 资,没有能力为私 有企业创造市场和销售网络。这些公共品需要靠国家力量和有效行政 网络才能被创造出来。中国的工业化是依靠国家这个顶梁柱和各级政 府官员这些催化剂才得以发生的,而其它发展中国家比如菲 律 宾和印度没有这样的顶梁柱和催化剂。
⑥ 为什么印度没有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能够向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各式各样的商品了,中国制造正在走向全球,以至于有了个世界工厂的称号。
有人可能会好奇,中国是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呢?
按照所谓主流精英的说法,那就是,因为中国搞了私有化,搞了市场化。而且,主流精英至今为止还在抱怨中国的改革步伐太慢了,比如汇率自由化还没有实现,政改还没有与西式民主制度接轨等等,并艳羡幽怨地哀叹,看人家苏俄都走到前面去了,一步到位就与西式接轨了。
如果说,是要与西方接轨,搞私有制,搞市场化,搞多党大选,国家就能发达的话,那么,现在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呢?现在世界上是不是就多了俄国制造的商品了呢?答案是当然没有。
有人可能会辩解,苏俄改制时间还不够长,从1991年苏联正式宣布解体的话,至今不过18年而已,再过12年后,满30年的时候看看再说。
如果说俄国改制时间还不够长的话,那不妨拿印度作为例子来看看。
印度立国比新中国在时间上还略早一些,而且基本上是百分百地照搬西式制度,如多党大选,如私有制,如市场经济等等,但是,不要说30年了,就算到了现在已经60年过去了,现今世界上何曾有过“印度威胁论”的说法?当今世界上何曾有过“印度制造”的商品充斥世界市场的局面?答案是都未曾有过嘛。
如此一来,那些简单地认为中国搞了私有化,搞了市场化,才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绩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
要想搞清楚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因,看来还需要从三十年前去寻找些秘密。只有把新中国的至今为止的前30年和后30年结合起来看,并通过与印度及苏俄改革做比较,才有可能找到其中的原委。
不过,一说起前三十年,也就是被称作毛泽东时代的这段时期,所谓主流精英就气不打一处来,又会破口大骂,数落毛泽东瞎折腾了,并把毛泽东时代贬低的一无是处。就连中国人以及世界华人引以自豪的“两弹一星”也会被主流精英数落,说什么原子弹能当饭吃吗之类的怪话出来。
当然,主流精英的这种态度是不科学的,不理性的,不学术的,也是不可能找出真理的,是无法找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因的。对于主流精英的这种庸俗的素养和精神,人们是应该摒弃的。
毛泽东时代至少给新中国办了三件大事。一就是构建了全新的政治架构,确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设计了新型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需要快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来说,坚持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实在是太重要了。二就是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伟大科技革命,建立了基本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及国防工业体系,为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培养锻造了一大批工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两弹一星”就是其中耀眼的代表作。邓小平曾经深沉地指出,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叫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邓小平还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就是普及教育,全面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储备了大量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后备人才力量,现在“人口红利”的说法即指此。经过这些伟大的改造,中国社会实质上已实现脱胎换骨的深刻变化。
正是在毛泽东时代奠定的强大的社会基础之上,改革开放开始了新的发展。当然,同时国际形势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但内因是根本的。
如果拿中国与印度比较的话,那印度极其缺乏的就是,不象中国的改革开放那样有毛泽东时代奠定的厚实的社会基础。没有厚实的社会基础,如何盖得起摩天大厦?就算勉强往上盖楼,那迟早也要坍塌的。
如果拿中国与苏俄改革比较的话,苏俄本来有坚实的工业基础,但苏俄的悲剧就在于一切推倒重来,包括他的工业科技体系以及人才系统都遭到了重创。前不久有新闻报道,说是俄国现在开始需要向西方购买舰艇来装备自己的海军了。如果俄国不是还有祖上留下的原子弹护身的话,那美国早就领导北约打进俄国,侵占俄国丰富的资源了,就如伊拉克的命运一般。中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重要指导思想,才保证中国没有象苏俄那样乱套。
中国的改革之所以取得重大成绩,一则有毛泽东时代奠定的扎实的社会基础,二则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试探一些可能的搞活经济的手段,即坚持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这样才能即保证国家统一,社会基本稳定发展的大局,又充满活力的社会局面。
那些动不动就喜欢拿印度来说事的所谓主流精英,真是太小儿科了。
⑦ 印度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不会得到快速发展的。
⑧ 印度为什么不发展工业
我个人认为,无论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需要配套能跟上,比喻电力、交通、人力资源、政府经济政策。印度政府缺乏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所以至今这些条件还有很多依然不具备,比喻交通,听说印度至今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电力跟不上(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就有生小孩停电的场景)。劳动密集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印度有人力,但是服务于人力的配套没有跟上,比喻衣食住行。制造业也需要强大的外资企业注入,印度改革开放比我们晚,因自身的种种原因导致外资企业在硬度投入较少,甚至连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国家都不如,印度不像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大量的外资企业注入。
印度在服务业和IT软件产业上发展要比我们好很多,号称世界的办公室,服务业和软件产业占印度GDP的比例非常大,所以他们国民经济中自然就忽视了工业。当然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肯定是不行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很容易出问题。
而且我个人认为印度人比中国人懒惰而且没有中国人头脑灵活。
印度这几年经济增长要比我们快,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与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小,不断扩充军备,霸占我藏南地区,虎视眈眈我阿克塞钦地区,严重威胁我西部地区,千万不要小看印度。
⑨ 据说印度不能完成工业化,是因为英国给它们埋下了两个雷,究竟是何
确实是这样的。由于以前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英国还把印度社会发展的很好。所以后来印度强大了把英国的殖民者打跑后他们不甘心,就暗中使坏的来破坏印度的发展。虽然近些年来印度发展的势头不错,但是印度想完成工业化确实难度太大了。这里的难度不仅有印度国内的矛盾,还有一些外界的问题。英国埋的这两颗雷可谓是影响太大了。
当然了,印度不能完成工业化不仅与英国埋下的两颗雷有关系,印度本身也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印度的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种族问题、种姓问题等,还有就是印度的义务教育也是非常落后的,印度社会上还有着大批的文盲、半文盲人员。所以,印度要想快速的实现工业化不仅要处理掉英国留下的那两颗雷,还要把自身的矛盾给解决了才行。
⑩ 罗辑思维 印度为什么不能成为强国
我认为那是 因为印度已经错失了 成为一个具备完整工业体系国家的机会。众所周知,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最早完成工业化的 也是英国,后来慢慢扩展到了法国,德国。再扩展到了美国,日本 ,俄国。这也是19-20世纪前半期最早的几个强国。后来 经过一战,二战,英,法衰落了,德,日作为战败国 工业体系被阉割了,美,苏成为 2个 超级大国。而中国呢,抗美援朝后在苏联的帮助下,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建立了相对完备的重工业 体系,但文革使中国的工业化几乎中断了十年,但在改开后,中国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工业体系,直到现在初步完成工业化,可以 说是搭上了工业化的末班车,也 就有 了中国近十年高速发展的机会。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任何后进国家再想完成工业化,不仅要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成本,还要面对中国工业品的直接竞争,事实上现在在 中低端工业品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和中国直接竞争,美日德没有成本优势,东南亚国家基础和效率又不行。而印度呢,重工业基础依然非常薄弱,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再想完成工业 化几乎没有 任何可能,也在可见的未来失去了 成为强国的机会。事实上,印度选择的发展道路是绝对错误的,在开放后没有大力发展工业,而去搞什么 没有 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业,金融业,导致了现在全面被中国甩开。印度现在要想成为强国,除非能再推动工业革命,用新的 生产方式代替机器化大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