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古代叫什么名字 印度在以前是中国附属国吗
印度古代被中国人称为天竺或身毒。
古代印度统一的时间很短,大部分时间是分裂状态,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
因为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阻隔,中国和印度在古代几乎没有什么来往,当然更不是中国的属国。
Ⅱ 印度的古称是什么
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汉译为“羌独”,东汉称它为“天竺”。唐代玄奘则仔细探讨了天竺的名称,放弃了天竺、身毒、贤豆这些名称,而根据当地发音,称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译名皆源于印度河的梵语名。
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
Ⅲ 原来古人对印度的称呼有17种之多,你知道几种
根据民国学者吴其昌先生所写的《印度释名》,里面统计了古代文献对印度的称呼有出处的竟有17种之多,分别是申毒、信度、身毒、天竺、悬度、乾读、捐读、贤豆、辛头、天毒、新头、印土、身度、寅度、信图、贤毒、印度。
Ⅳ 印度古代叫什么
印度古代叫“身毒”。是华夏文明自先秦时期至隋唐时期之间对现代印度次大陆上之文明区域称呼的音译词。其范围主要指今日印度河流域一带。
唐初将印度统称为“天竺”,天的读音是唐古音“xien”,和“身(sin)”音相似。此外还有“贤豆”的称呼。始见于《史记》,为中国对印度的最早译名,原文为梵语Sindhu,古波斯语讹为Hindhu,古希腊语更转为Ins。
(4)印度古代一般怎么称呼扩展阅读:
印度各代的称谓简介:
其后中国古文献中亦作申毒﹑辛头﹑信度﹑身度﹑天竺﹑贤豆﹑印度等,皆同音异译。其领域有时亦包括印度河以东的南亚次大陆地区。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28年左右到达帕米尔以西的大夏。
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张骞及时地报道了与西北诸国往来的可能性;他暗示了与那些地区通商的潜在价值。他还指出了与像中国那样反匈奴的其他民族结盟的好处。
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听后十分惊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通从西南到大夏的官道,由官方参与商业贸易,扩大疆土。武帝即封张骞为博望侯,命其以蜀郡(治所在成都)、踺为郡(治所在宜宾西南)为据点,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头探索通往身毒的道路,但都遭到西南少数民族的阻拦未获成功。
武帝又从内地广征士卒,举兵攻打西南夷、夜郎、滇等国及许多部落。但由于昆明、隽等族的头人酋长为了垄断丰厚的过境贸易而拼死抵抗,历经十余年,结果仅打通了从成都到洱海地区的道路,官方使者未能超过大理至保山一带,只能通过各部族、印度作中介与大夏商人间接贸易。
据《后汉书西域传》所载,中国在2世纪时对身毒的地理﹑物产﹑宗教﹑政治情况已有初步了解;且知当时身毒许多地区皆属“月氏”,即早期贵霜帝国(即贵霜)。这是由于东汉时佛教已传入中国的缘故。
印度的古译名之一。《史记.大宛列传》:“﹝大夏﹞东南有身毒国 。”司马贞索隐引孟康曰:“即天竺也,所谓 浮图胡也。” 清严允肇《洗象行》:“雄姿几耐身毒战,猛力可代苍梧耕。”
Ⅳ 印度、朝鲜、日本古代的称呼各是什么
印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身毒、贤豆、天竺、印度
“高丽”、“新罗”、“朝鲜”是韩国古时候的三个朝代,就和中国的唐宋金元明清一样,故三者正确的朝代顺序为:“新罗”→“高丽”→“朝鲜”。
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Ⅵ 古代中国人怎么称呼印度
印度 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身毒、贤豆、天竺、印度
1、身毒。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
2、贤豆(xiándòu)
古印度的别译。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3、天竺。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经,首创根据In读音正名为“印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称身笃,身毒,贤豆,天竺等。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地名)梵Sindhu=波斯Hindhu=希腊India(国名),Ins(河名),新称印度,印特伽,译曰月。Sindhu->Hin->身毒、天竺。Hin->In->印度。总而言之,身毒、天竺、印度都来自Sindhu。
4、印度。后来玄奘西域取经,根据读音才正名为印度。
Ⅶ 从古至今,印度名称的更替
“印度"(旧译:“天竺”、“身毒“)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得名于印度河。印度人自称“婆罗多”(भारत / Bhārata)。
印度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至今已经有大约5000年的历史了。来自西北部的雅利安人部落在公元前1500年侵略了这里;他们与当地人的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Vedic culture)。此后,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纪侵犯了这块土地,随后是12世纪到来的土耳其人,以及15世纪末到达此地的欧洲商人。
Ⅷ 印度的古称是什么
印 度古代袭罩叫身毒(依照古语发音接近"sin do" 或 "shin do"),直至今日在中 国 南方一拍消闹些方言(例如闽南语)仍保留了这种发音。这是华 夏文明古代对印 度地区的称呼之一,见于《史记·大宛传》。唐初将印 度统称为“天竺”,天的读音是唐古音"xien",和“身(sin)”音相似。此外还有“贤豆”的称呼。始见于《史记》,为中 国对印桥激 度的最早译名,原文为梵语Sindhu,古波 斯语讹为Hindhu,古希 腊语更转为Ins。其后中 国古文献中亦作申毒﹑辛头﹑信度﹑身度﹑天竺﹑贤豆﹑印 度等,皆同音异译。
Ⅸ 古代把印度称为什么
古代把印度称为天竺。在中国历史上,对天竺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天竺是唐朝时期大国,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和尚去西天取经(即西天取经)此地为西天。后来玄奘西域取经,根据读音才正名为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