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多少印度人管理

多少印度人管理

发布时间:2023-08-30 03:40:46

Ⅰ 为什么在迪拜很多管理层都是印巴人呢

迪拜确实有很多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尤其是在社会建设第一线上,主要都是由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组成的,很难看到迪拜本国人。我记得当时有个新闻,是迪拜一名富商吐槽自己的女儿太懒惰,不愿意上班,而自己这么富有了还这么努力,每天坚持上班2小时。其实看到他一本正经的为自己每天工作两小时而骄傲的时候,我是震惊的,可见是因为迪拜本国人过于富有,而不从事管理行业了吧。

说实话,落后就要挨打,国家落后,国民也是跟着受难的,但凡有别的出路,印巴人应该也不会在迪拜当廉价劳动力吧,还是在自己国家生存不下去,只能只身一人在迪拜打工贴补家用。

Ⅱ 请问有多少印度人移民藏南印控地区

印度政府在有意识地向藏南地区移民,打破了藏南地区的人口平衡。”他说。如今,这些印度移民已经有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子女,总人口接近60万。而中国在藏南地区的传统居民珞巴族、门巴族等,总人口只有35万人左右。

Ⅲ 印度条件“很一般”,为什么多出世界高管呢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已经过去了,在这几十年里,我们国家的建设迅速崛起。以勤劳不畏艰苦的体质,日以夜继地发展经济,同时,教育水平也得到提升。另外我国读书是出了名的努力用功,大多数人都是经过20年的寒窗苦读,才开始步入工作阶段。

但这么勤奋的国人来到各大国际组织上、或者知名金融公司等等,能取得管理岗位的人凤毛麟角。反观在我们眼里奇葩思想一大堆的印度小伙伴,却占据了世界高管的半壁江山。我们一起来看看,印度条件“很一般”,为什么多出世界高管?网友:有外挂真可怕!

现状

之前看新闻报道,美国500强企业中,一共有75位外籍CEO,其中印度裔高达10位,力排众多发达国家的金融巨子,占据外籍CEO近七分之一,而我国能担任CEO级别的高管,没有一个。

原因三教育形式

另一个印度曾经大面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因此英国思维方式彻底地贯穿印度的教育层面,西方人也就更加亲近这种开放式的工作模式,以至他们非常受到美国人的提拔与重视。外加印度人严重的抱团行为,举贤不避亲,较为团结的生存理念,因此大面积形成了印度高管圈。

也就是教育和现状让他们的才能得到磨砺,也出现很多网友的感慨:外挂民族的外挂真可怕,出现这么多高管,我们都是为他们打工的啊!另外对此,你怎么看?

Ⅳ 298万平方公里的印度,人口近14亿,印度为何不控制人口

根据2018年印度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印度总人口数已经达到了13.53亿,它不仅是全球第2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根据印度每年超过2000万的人口增长速度推算,印度很快就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当然,鉴于印度混乱的管理和低下的行政效率,再加上印度官员们的一贯不靠谱,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印度人口早已超过了中国,成为事实上的人口第一大国。

近些年来,印度综合国力、经济与往日相比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印度高速增长的人口,给这个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粮食、水资源、环境、住房、就业等压力,更几乎将印度经济增长的红利消耗殆尽,尤其是印度每年的粮食产量,甚至都赶不上新增人口的幅度。既然印度人口快速增长已经给印度的经济、社会进步带来了如此多难题,那么,印度政府为什么不控制人口增长呢?

印度妇女

最后,印度避孕知识、措施普及不利,计划生育工具也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据印度学者调查统计发现,印度1.68亿对合法夫妻中,竟然只有44%的夫妻会采取行之有效的避孕措施。至于不采取避孕措施的人,主要集中在文化程度低下,交通和通讯不便,没有足够的计划生育工具的农村。

最神奇的是,近些年来,印度社会还普遍形成这样一种认知:迅速增长的人口并非负担,而是优势,因为,目前印度是全世界人口最为年轻的国家之一,比之老龄化的西方社会,印度社会显然更年轻,也更有活力,印度将其视为人口红利,并因此沾沾自喜。所以,印度对于自身人口的迅速增长,不但没有那么担忧,反而视之为印度的优势。这些问题让印度高速增长的人口,犹如一批失去控制的野马,加剧冲击着印度经济、社会进步的发展。

Ⅳ 经常看到香港的街边站着很多印度人他们是做什么的

去过香港旅游的朋友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香港的街边会有很多的印度人,无论是从事于小型的经商,或者是一些工作人员,印度人还是存在一定的人群。当然这些人群还是以印度男性为主,他们头上有着印度人特有包裹头巾的一种装扮,所以也给人一个非常直观性的认识。


无论是任何人群在一个地方,他所在的行业以及他个人的工作,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有一定性的作用,所以香港有今天的繁荣,无论是对于英国人,印度人还是香港本土人,大家都有着一定的努力,才促使香港今天经济腾飞的样子。

Ⅵ 印度裔高管,为何在硅谷如此出色

近日,推特 CEO换人,新任 CEO是印度裔的 Parag Agrawal, 至此美国硅谷高 科技 公司高管是印度裔的有微软Microsoft、字母表Alphabet、IBM、奥多比Adobe、派拓网络Palo Alto Networks、威睿VMWare、维密欧Vimeo。

印度裔只占美国人口的1%,而且即使是在硅谷的劳动力市场当中,印度裔也只占6%,但是在这些高 科技 公司中任高管的印度裔比例却很高。所以,BBC专门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报道,他们的结论来源主要是一些印度裔的商人学者,他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从出身来讲,在印度能轻易获得比较好的大学教育的人群,一般都是印度的高种姓人群,而也只有这些群体可以支付的起他们的孩子在美国读书的费用。

从教育以及个人成长来讲,印度的教育竞争特别激烈、 社会 情况复杂、各种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会特别培养这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更善于处理复杂状况,而这也是企业领导人最需要的特质。印度的教育也更偏向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培养。

从美国方面来讲,其签证制度对于科学、技术、数学和工程方面的人才具有偏向性。同时,这些印度裔的CEO一般都是从公司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这就导致他们有一种谦逊的态度,而往往美国高 科技 公司的创始人都比较傲慢自大,所以相比于这些创始人,印度裔的高管们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管理能力。还有,印度裔的管理者具有印度人特有的“温和”,这非常有助于其与美国政府之间的沟通处理。

以上这些观点,基本上都是他们局内人的看法,作为一个局外人,以我和印度人接触的感受,以及一些同事与印度人工作的经验,相比于咱们,印度人还有一些比较“不好”的特质:

不踏实,能吹。对于没有太多把握的东西,他们也敢吹,至于能不能实现,这是后面才需要考虑的,但是,在商业世界中,这种特质真的是必备的。

不择手段。比如,在同一个实验室里面,真的得比较防备印度学生,他们可能会进行一些小破坏,但是他们会说他们真的是无意的。但是,同样的,在商业世界,这种特质更是必不可少的。

抱团。这一点已经有很多人讲过了,就不赘述了。

总之,在商业世界中,不管从局内人,还是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印度人确确实实更擅长于高 科技 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Ⅶ 印度人在中国的工作有多少

12万左右。根据印度媒体自己统计,截止到2019年,行空蔽大概有超过12万左右的印度人常年在中国工作。在中国档州的印度人大多还是从事收入较高的工种,比亏中如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银行职员、商人、外教等。

Ⅷ 美国硅谷被印度裔“占领”文盲率过亿,印度如何制造高级人才

最近发现个奇怪的事儿,美国拥有着一众像微软,谷歌,IBM这样在很多领域排名前列的 科技 垄断企业,但这些美国巨头中的大部分,实际上都被印度裔掌控着:

微软CEO纳德拉是印度裔;

谷歌CEO桑达尔-皮猜是印度裔;

现在IBM的CEO也由一位印度裔的阿尔克温·克里希纳接手了。

三家可能是偶然,但百事可乐,诺基亚,摩托罗拉,哈曼国际的CEO都是印度裔,这就离谱了。

还有更离谱的。

作为世界 科技 中心的美国硅谷,如今也正在被印度人一步步占领着!

据统计,在美国硅谷,印度裔高级技术人才占了硅谷人才总数的三分之一,且还在逐年上升。

可视线一转,如今的印度的文盲人口也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达到了近3亿,是 世界上唯一一个文盲过亿的国家。

那问题就来了,印度是怎么做到在文盲人数这么多的情况下,同时还拥有这么多的高级人才的?

仔细一查,好像也不矛盾,因为印度除了是文盲最多的国家之外,它同时也是 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巧合的是,全球12亿的贫困人口中,印度又占了三分之一,其中还有7000多万人属于极度贫困。

也就是日均生活费不到9块。

配上印度人均的六口之家,生存都成问题的情况下,接受教育更是无稽之谈了。

反观印度富人们呢,文盲率为0,起底也是个大学本科学历,而夹在中间经济稍微好一点的印度家庭,普遍也是会接受高等教育的。

可能有朋友要说了,印度再不济,人家也是有八年初等义务教育的,但实际上,印度喊了50多年的义务教育直到今天也没有真正普及,究其原因也很简单:

印度与生俱来的自信

我国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到真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用了多长时间呢?

15年

印度更虎,直接把普及义务教育这个宏大目标写进了宪法。

那印度计划多长时间完成呢?

尼赫鲁一拍脑门:我说一个数!10年!

没错,印度计划花10年时间消除国内占比80%以上,总计2.4亿多的文盲,于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印度把教育经费的56%都拨给了初等教育。

可在初等教育的具体实施上呢,印度延续了 “口号就是我唯一的行动” 这个优良传统。

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上长期采取放任政策,彻底当起了撒手掌柜,要各邦自主推行普及义务教育,各邦情况各有不同,推行情况必定也是跟着感觉走。

截止2007年,印度初等教育阶段辍学率为0的邦只有8个,辍学率超过50%的邦有11个,阿萨姆邦和比哈尔邦的辍学率甚至飚到了70%,要是按照我国普九验收最高允许每年3%辍学率的特例标准,印度脱盲估计还得再来十年。

可能当初尼赫鲁说的是物理消灭吧。

脚踏实地向来不是印度的风格,尼赫鲁并不相信当时西方提出的“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顺序发展理念,反而认为这是西方拖慢我“大印帝国”崛起的阴谋,所以在发展初等教育的同时,印度也把剩下的教育经费一股脑地都发给了高等教育。

我命油我不油天,两头下注,直接单车变火车。

而这双管齐下的后果就是发展初等教育的口号也就喊了开头两年,到后期这钱都流向了高等教育。

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初等教育的经费占比就降到了33%,1966年到1969年甚至俯冲到24%,而同期的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则一路涨到了49%。

为啥印度最后一股脑地把宝全押在这上面了?

因为初等教育虽说是解决文盲的直接办法,可搞来搞去印度发现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无底洞啊,钱哗哗地往里砸,培养出来之后还得继续搞中等教育,那我为啥不直接上马高等教育?

我“大印帝国”可是在2000年就立下要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的flag的,哪有时间陪你们这群小豆子茁壮成长了?

印度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轰轰烈烈投身高等教育改革了。

那这改革的成果如何呢?

俩字:稀碎。

在印度教委的不懈努力下,印度高校体系一跃成为了 世界上断层最大的高等教育体

印度如今有接近两万所高等院校,以印度理工学院为代表的18所重点学院每年拿着教育支出的绝对大头吃香的喝辣的,而剩下的绝大多数普本基本上每天都在倒闭的边缘反复徘徊。

要究其源头,也和它的“日不落父亲(英国)”息息相关。

印度近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当时的英国在奴役大半辈子印度之后发现,都工业时代了,这印度人的智商和情商还是那么低?

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打牌你自摸。

这不行,新时代我需要的是高级打工仔,得搞点教育了!

于是英国议会在1813年授权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殖民地的教育事务,马考利伯爵起草了着名的《马考利备忘录》,重点指出:

“鉴于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在印度本土实施大众式教育,殖民政府应该建立只能面向少数精英阶层的高等教育机构。”

所以印度殖民政府在没多少钱的情况下搞起了精英教育。

可坏就坏在了精英教育。

印度精英阶层在接受教育之后,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是个印度人的事实,开始在甘地的领导下进行“平静如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且要求英国把教育大权分一点出来。

那会儿的英国刚刚结束一战,虽然打赢了但还是有损元气,就更没啥闲工夫操心印度了。

于是殖民政府在教育管理体制上做出让步,实行“分权制”,中央保留部分权利,其余下放到各个邦,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发现没,后来印度在初等教育上的甩手掌柜就是搁这儿学的。

刚开始的几年,地方的办学积极性确实高,但是别忘了,这可是散装印度,各个邦之间压根就没啥共识,发展教育那更是随心所欲,截至1931年,印度的识字率也只有8.6%。。。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了,这个新生的散装国家更是没钱,但再苦不能苦孩子,尼赫鲁最先想到的就是普及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这对儿卧龙凤雏,卧龙的“成就”咱刚刚已经说了,凤雏也得支棱啊!

于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印度高校数量从1950年的606所急速扩张到1965年的2370所,再伴随着80年代的私立大学放开,印度大学的数量那是一飞冲天,迄今为止已经有8410所,更别说印度的学院采取的是纳附制,也就是俗称的抱大腿,纳附的学院如今已经超过三万所大关,奔着四万去了。

但贫穷如风,常伴吾身,建再多大学,中央的高等教育经费即使涨了就还是那么点。

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印度高等教育占总教育支出的比重从1/4上升到了1/3,更别说在70年代初期,印度经济衰退,印度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高教体系的发展更是进入原地踏步。

那在有限的经费下,印度当然要把钱用在他们认为的刀刃上

没错,就是和GDP直接挂钩的 工程技术,商业,科学 这些专业,国家也根据这些热门专业教育水平划分出了两套系统:

国家重点学院系统和普通高等教育系统。

重点学院好吃好喝,普通高校生死由天。

而在这18所学校组成的重点学院系统里,有一所学校的经费就达到了重点拨款的15%,它就是——印度理工,印度眼里的唯一指定神校,而开头所说的占硅谷三分之一人才中的绝大多数,就都来自这所学校。

在印度一直有个把印度理工吹的神乎其神的段子:

有一天麻省理工的教授问自己班上的印度学生,你们印度不是有印度理工吗,怎么来这儿了?这个学生是这么回的:我就是因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来麻省理工的!

气的那教授差点当场犯了心脏病。

印度理工真像印度人嘴里说的世界第一吗?

摆事实讲道理,印度理工的世界排名并不高,2019到2020年期间,它最好的孟买分校也仅仅排在第162位,即使是放在亚洲,也只排到了第33名,那印度人的自信从何而来呢?

其实它还真霸占了个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难考。

印度理工学院1951年建校,1956年,印度国会通过了《理工学院法案》,避免了官僚系统干预理工学院,课程和招生也变成了学校自主决定,就这样,乘上了改革春风的印度理工一路高歌猛进,成了全国理工学院的扛把子。

同样的,在课程难度上,印度理工也自然是水涨船高,尤其是数学方面。

在印度,无论你出身多么卑微,只要你考上这所学校,就不会再有人关注你的出身了,在别人眼里你就是最棒的。

但一个印度学生要是想考这所学校,不是能不能的事儿,而是配不配。

请大家试着跟随我的脑洞:

假设我们非常不幸的出生在了一个印度家庭,但不幸中的万幸是咱家还有点余粮支持你念念书,那从十年级开始(相当于咱们的高一),我们就得决定未来的方向了。

你问我为啥要现在就定?

因为与此同时,和你一样得做决定的还有1000多万人,选择呢也不多,占据绝对主流的就是理工,医学,商科,文科这四个。

其实你大概率会是个理科生,因为在国家的一顿洗脑之下,普通印度家长的观念向来是学文不如学商,学商不如学医,学医救不了印度,所以不如学理工。

而理工就只有一所能上的,就是印度理工,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理工类普本上完之后,就可以和摩的司机试比高了,一个印度普本毕业生的工资和印度摩的司机的工资水平相当,大约一个月1500人民币的样子,而印度理工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是这个的20倍,你会怎么选择?

我,莫得选择。

而在你被迫选择印度理工之后,恭喜你,你再也没有所谓的个人空间了,因为在写下印度理工那几个字的时候,你面对的就不只高考那一场考试了,还要挑战印度理工学院设立的联合入学考试(JEE)。

而这场JEE是需要入场券的,你得至少能考到这1000万考生中的前20%才配考JEE,2017年,最终获得JEE考试资格的人数是118.6万,印度理工要多少人呢?

4000

绝望不,不,绝望还没真正开始,这场JEE考试的初试是一场三个小时的笔试,由90道客观题组成,涵盖物理,化学,数学三科,平均四分钟就得解出一道题。

而每一道题,都超纲。

从第一题开始,你面对的就是不亚于中国高考最后三道单选题的难度,但这仅仅也是初试!

在初试过后,由于客观题必定有正确答案,所以这一百万的考生会按成绩进行排名,前20%再参加下一轮的终极复试,而JEE复试的难度,就显然不是我这种学废能想象的了。

所以在这种难度的考试下,在学校学的反而只能在考试中起个辅助作用,那怎么办呢?

补课。

在印度,超过95%的学生都要提前两三年学习课外辅导,超纲学习物理化学数学的内容,2017年印度家长就为课外辅导贡献了225亿美元。

印度北部有个城市叫科塔,是全国最有名的“补习之都”,2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生地塞进了100多家补习机构,在这里,十几岁的考生被送到密密麻麻塞满一两百人的教室,每天接受15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学习,在这里,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成绩。

而迄今为止已经有77个不同地方的学生因为顶不住压力选择了自杀。

但与此同时,问题也就来了,在印度这两个字的加持下,如今能上补习班竟然也成了一种奢侈。

因为像科塔这样的补习机构每年收费标准是3000刀,可印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刚刚过了2000刀,所以能去科塔补习的,大都是印度的中产家庭。

那印度穷人家的孩子咋办?

那就只能督促你老爸平时多健身了,因为在高考当天,印度富人和中产阶级的钞能力真的很难用我朴素的语言来描绘。

比哈尔邦是印度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可就在这个印度最落后的地区,爆出了同一年文理科状元双双落网的消息,在12年级的毕业考试中,17岁的鲁比-拉伊一举夺魁,成了比哈尔邦的文科状元,乡里乡亲的一听,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兴高采烈地就去接受采访了,然后就把政治学这词给拼错了,还表示这是一门有关烹饪的学科,这回答是真下饭啊。。。

当地考试委员会当场就给她安排了复试,她也不负众望地答了个零分,紧接着就被逮捕。

这个消息自然是引起了民愤,考试委员会也在想,要不这理科状元也查查?

几天后,理科状元也应声落网,因为他在采访中表示水的化学式不是H2O。

而这俩人也坦白了,这状元,买来的!

那占绝大多数的穷人呢?就只有体力了。。。

早在2015年,这张比哈尔邦教室外的照片就震惊了世界,教室内,学生们在紧张地和中考题搏斗,教室墙外,印度父母们也在紧张地和中考题搏斗,,穷人们买不起高级作弊设备,只能用这种最朴实的方式帮自己孩子实现梦想。

也许你正在笑,可我们正在笑的这些画面,却是印度穷人们近乎绝望的人生。

在这么个高考形势下,考上印度理工对于印度人来说,代表的可不仅仅是高薪和面子,那是实实在在的 “知识改变命运”。

然而现在看来,他们从印度理工毕业之后,向往的地方却往往不是印度,而是欧美,印度的人才流失率高达80%,尤其是印度优势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印度教育部长也很烦,多次感叹: 我要的是人才增长而不是人才流失!

现在好像还有一部分人会对印度的IT产业心向往之,但殊不知数十年来,在工资待遇,生活环境以及研究条件的影响下:

印度近60万的优秀毕业生都到海外深造不归;

4000名知名度高的专家早已移民欧美。

以至于印度IT教育如今都被称为“人才奶牛”,吃印度的草,乳房却在国外。

在美国,一个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平均年薪为7.5万美元;而在印度,做同样工作的设计师每年只有1.25万美元,薪水仅相当于美国的1/6。

印度宪法中早就明文赋予了“公民可自由迁徙和定居”的权利。对于印度政府来说,既然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无法挽留住人才,还不如顺水推舟,对人才外流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

当年,有“计算机总理”美誉的印度前总理拉·甘地就曾说过,“即使一个印度科学家、工程师或者医生在50岁或60岁回国,我们也并没有失去他们。我们把这种人才外流看成正在积攒利息、等待印度提取的‘智慧银行。”

去年,在议会回答议员的公开质询时,印度人力资源部部长乔希博士认为,政府不认可联合国人才发展报告所指出的“印度每年因人才流失损失20亿美元”的观点,因为在印度政府看来,当印度人才从欧美归来时,他们不仅带回了资金,也为印度提高了知名度,更带回了创新精神!

那印度的人才回来了吗?印度首富现在都跑了!

反而是近十年来中国留学回国人员以年均13%的速度递增

要问原因啊?

你看这次疫情浪潮下,究竟是谁没穿底裤屁股蛋子还锃亮反光呢?

阅读全文

与多少印度人管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icu怎么看英国人 浏览:879
印度汽油为什么便宜 浏览:889
伊朗和巴铁什么关系 浏览:954
中国茶叶品牌有哪些 浏览:274
去印尼不懂语言怎么办 浏览:358
吃意大利面抹什么 浏览:490
1个人民币换多少印尼币 浏览:577
韩国和伊朗哪个更强 浏览:312
越南沙金带着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浏览:297
中国在伊朗在建的港口是什么 浏览:584
英国细羊毛线可以用什么替代 浏览:59
印尼虎搭配什么鱼好看 浏览:819
一中国人民币等于多少印尼盾 浏览:240
意大利哪个味道面酱好 浏览:967
越南语导游需要怎么考 浏览:295
英国人怎么购买suv 浏览:49
印度公民修正案什么意思 浏览:446
印度欠下巨债怎么办 浏览:776
中国中旗在哪里 浏览:569
意大利生产日期怎么说中文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