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额头抹什么

印度人额头抹什么

发布时间:2023-09-04 01:50:35

‘壹’ 今天我在医院里接待了一位印度留学生,他的额头上有一条类似于印度女人的朱砂的一条金色的线,是什么意思

你好,那是印度的民俗习惯,额头各式的朱砂象征着希望与祝福,现在一般只有在印度人觉得重要或喜庆的日子时才点上。
随着社会进步,传统统一的朱砂式样已经被一些其他形态代替,无论男女,所要表达的思想都是一样的,只是朱砂的式样不一而已。

‘贰’ 为什么印度很多男人两眉之间擦了一点红

在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信奉印度教的妇女额头上点一圆红点,是历史悠久的一种习俗,它并不仅是为了美观。首先,红点说明该妇女已婚;其次,表示丈夫健在;其三,表示她的家庭平安、如意。另外,红点是在青年男女结婚当天,由丈夫亲自用朱砂粉点在妻子额头中央。丈夫健在,妻子每天都要自己点上。因此他们叫它为“吉祥痣”。吉祥痣是印度妇女、小孩的一种装饰,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含意,但总的讲,它是喜庆、吉祥的象征。从前,吉祥志用红色,是女子已婚的标志。未婚的姑娘或寡妇不能使用。今天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认为,在额头上点个红志非常时髦,因此,不管是印度教痣徒还是其他教徒,已婚,还是未婚,甚至几岁的女孩,也都开始点红色吉祥了,而且也不只限于女性使用。但是一般寡妇无资格,也不敢在头上点红色吉祥志,不过也有例外的。现在吉祥志的颜色也有变化,除红色外,还有黄色、紫色、绿色、黑色等等,视衣着条件而定。若一个女子身着以红色为主的纱丽,她就点个红痣,其余类推。当然主要根据个人的爱好,并无一定之规。虽有黑痣但比较少见。如有的小孩长得又白又胖,活泼可爱,人人喜欢,也许就会故意给小孩的前额上点个黑痣,主要是为减少其美丽程度,避免夭折。吉祥痣的形状除圆形外,还有三角形的、五角形的等等,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吉祥痣的做法也有变比。从前吉祥痣是用几种颜料合成,贴在额上,今天有许多现成各种颜色和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每逢喜庆活动,女子非点吉祥痣不可。平时有夫之妇也必点,否则,会受到家中老人和亲友的批评。去过印度的人都会发现,印度妇女,不分老幼,都在前额正中点一个红点,称为吉祥痣,即“迪勒格”。按照传统的方法,点吉祥痣时要用朱砂、糯米和玫瑰花瓣等材料捣成糊状,点在前额的眉心。据说这本来是一种宗教符号,可以消灾避邪。印度古代的瑜伽行者认为,前额的眉心是人的生命力的源泉,必须涂药膏加以保护。至今仍有不少印度教苦行僧前额点上朱砂。在印度教的婚礼仪式上,点吉祥痣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地方是在婚礼之前请婆罗门祭司为新娘点吉祥痣,有的地方则是在婚礼仪式最后,由新郎为新娘点上吉祥痣,预示着婚后生活的幸福美满。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用朱砂点吉祥痣的方法正逐渐被淘汰,妇女们大都用市场上出售的一盒盒做成的吉祥痣,用时取出贴在前额上,不仅方便,而且颜色多种多样,可供挑选,搭配不同色泽的衣服和首饰。点吉祥痣在印度虽然非常普遍,然而,按照传统习俗,寡妇是不能点吉祥痣的。不仅不能点吉祥痣,连首饰和色彩鲜艳的衣服也不能穿戴。这种习俗在当代已有所改变,尤其是城市女性已不再固守陈规。

‘叁’ 印度人额头上画的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heros里面摩西德家是在马德拉斯,即钦奈。我正好在钦奈生活,略知一二。南印度男人习惯在眉心画图案,首先是表达对其所信仰神祗的礼拜,一般和所信神额头的图案一样,比如ganesh神(有大象脑袋的那个)的图案是一长条红线,所以在ganesh生日这天许多人都从眉心到发迹画一条红线。还有别的情况,比如节庆婚丧要请祭司作礼拜的时候,祭司会在礼拜者的额头涂上某种颜色的图案,表示祝福与祈祷之意,这个一时半会是不能抹掉的。有的虔诚者或婆罗门时不时往脑门上抹道道,比如我有些同事,那应该视为一种习惯或优越感吧。
话说回来,印度教义把眉心轮(Ajna Chakra)又称“第三眼气轮”或“智慧之眼”,认为是智力和直觉的中心,所以在这里画图案有开天眼与神沟通的意思

‘肆’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

你知道印度的礼仪和禁忌吗?如果你准备去印度,就让我为您推荐印度的礼仪和禁忌文章,给您提供参考!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

1、握手寒暄印度是亚洲文明古国,相互交往十分注重礼节。

印度人与友人见面时,通常是双手合掌或举手,口念一句“纳马斯卡拉”(Namaskara)意为“向你致意”。

但合掌或举手的姿势、高低大有讲究,对长辈宜高,以示尊敬;对平辈宜平,以示对等;对幼辈则低,以示关怀。

有时也相互拥护,两手互搭对方肩膀,以示亲热。

如遇迎候嘉宾,则往往敬献花环,并套挂在客人脖子上,表示由衷的欢迎。

如你的脖子上被戴上了一个花环,这是印度人对你的尊敬。

你应马上取下来,以此表示你的谦虚。

当被介绍时,习惯上都应握手,并在告辞时再次握手。

当一个男人被介绍给女士时,男的不可与之握手,而必须向女士行印度教的“合十礼”。

2、姓名称呼与印度人交往,除非关系极好,否则不要以名字相称,而应该称为:某先生、某夫人、某小姐。

印度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印度男子一般称呼姓氏,女士一般称呼名字

3、吸烟须知印度人特别是上年纪的老人和锡克教的人,讨厌吸烟,不要在他们周围或家里吸烟或敬烟,更不要向妇女敬烟,几乎印度妇女吸烟

4、交谈忌讳与印度人谈话,话题应以家庭、教育、电影、美术,美食和文化为好,应回避:宗教斗争、邻国关系、工资、两性等话题。

印度人表示肯定或者同意的动作是摇头,表示否定不同意则是点头。

这与我国习惯完全相反

5、家中做客印度人十分的好客,他们对于应邀的或突然来的客人都很热情。

饭前饭后要洗手,在传统的家庭或农村,客人一般与男人、老人、孩子先吃,妇女则在客人用过之后再吃。

不同相别的人同时进餐,不能同异性谈话。

就餐时主人将为客人布菜,,千万不要自取,不要拒绝敬给你的食物与饮料,吃不了的盘中食物不要给其他人。

去印度家庭做客,通常需要带一些礼物,否则会认为不礼貌的,礼物一般是甜食或水果,有时鲜花也可以,比如玫瑰花、万寿菊等它们着象征繁荣昌盛,不要用鸡蛋花,那是葬礼用的。

礼物最好用黄色、红色或绿色包装,象征幸福与快乐,不要用白色或黑色,这样是不吉祥的。

6、印度普遍性禁忌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

晚上忌说蛇;节日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婴儿忌照镜子,否则会变成哑巴;

3和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

妇女在怀孕期间,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递接东西。

在市场上陈列的花怀,禁止人们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为将受到人们的厌恶。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

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锡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

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

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特别是在圣地,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不杀猪,耆那教徒不须杀人和动物或昆虫。

牛在印度教徒眼中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均不得伤害它们,牛群在大街上,消遥自在地走着,受到最好的保护。

并且,进入印度教的寺庙时,身上决不可穿着取材于牛的衣物或配饰。

在印度,若以左手把东西交给对方,对方会认为你是蔑视他,或怀有恶意。

交东西时,必须用右手交出,或使用双手。

吃饭也只能用右手。

因为,印度人洗澡、上厕所时一般使用左手,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

印度人崇拜蛇,在亚森地方居住的人,把蛇看作自己的祖先。

也有不少人认为将蛇打死是触犯神明的行为。

忌用浴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浴盆中的水不流动,是不吉利的。

荷花在印度受到很高的评价。

大象在印度被看作吉祥的动物,被视为智慧、力量和忠诚的象征

7、颜色的意义印度人喜爱红色(象征活力、蓬勃向上)、蓝色(象征真诚)、紫色(象征宁静)、金黄色(象征光辉灿烂)、绿色(象征和平),不喜欢黑色、灰色和白色。

8、饮食风俗印度人-般以大米、小麦为主食。

多采用炖、烧、煮、烤等烹饪法;调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黄油,不喜食油腻。

喜食菜类有:西红柿、洋葱、薯仔、大白菜、菠菜、茄子、菜花等。

特别爱吃薯仔(洋山芋),认为是菜中佳品。

不吃菇类、笋类及木耳。

一般不喝酒,认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饮酒则很有限制。

喜喝茶,饮红茶、咖啡、牛奶、凉水等比较普遍,故在宴请印度客人时,如对方不愿喝酒,不要勉强劝酒。

锡克教徒绝对禁酒。

印度人有吃抓饭的习俗。

右手抓饭、接食物。

在朋友相聚或参加招待会、聚餐会时,主人往往以自助餐形式款待客人。

在这种场合下,通常是站着进食,到餐桌上拿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左手拿盘子,右手抓食物,使用3指(大姆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拌匀,随后再一把把抓着吃(一般不备筷子、叉子和匙子)。

印度人的双手分工明确,除上厕所,一般用右手。

因此,在朋友相见,切忌伸出左手与人相握。

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中上层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社会地位高的人荤食者越少(社会地位低的人才吃羊肉),但也吃鸡蛋、黄油、牛奶,印度教徒中的肉食者禁食牛肉,允许吃鸡、鸭、鱼。

但印度教徒忌在同一食盘中取食。

因此,进饭店就餐时,应根据菜谱点菜,不要轻易点食猪肉、牛肉。

印度有许多素食饭店和旅馆是不供应肉食的。

喜爱的图案是“敬牛”。

9、进入寺庙禁忌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

光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凡进入回教寺庙者,均不能穿短裤或无袖背心,也要求脱鞋。

凡进入锡克教寺庙者,必先戴上头巾或帽子,然后脱鞋才可进入。

印度六大禁忌

1.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牛是湿婆神的坐骑,所以禁止食用牛肉或牛皮制品。

但是印度的回教徒不吃猪肉,因此游客最好食用鸡肉或羊肉。

2.在印度,应避免以左手递物给当地人,因为左手被视为视不洁的。

3.在印度,不要抚摸小孩头部,因为印度人认为头部视神圣的。

4.在印度,进入宗教寺庙和古迹都必须拖鞋,最好入境随俗。

5.参观印度寺庙时,最好不要穿着短裤和短裙。

6.在印度,看到特殊宗教仪式举行时,千万不克鄙视或加以批评,免得招惹是非。

印度的习俗礼仪

风俗习惯:

印度有多种宗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宗教皆十分虔诚,例如牛对印度教来说是神圣的动物,因此连牛漫步在街上,也不可冒犯它,很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义者。

印度居民,尤其是女人皆不喝含酒精的饮料,锡克教(sikhs)及袄教(parsees)之信徒不准抽烟,回教徒则不吃猪肉,在印度有授受关系时皆须用右手,正统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逢斋月之时,在日出到日落禁止一切饮食。

对印度的女人不可行握手礼,打招呼时只能以合掌颔首的方式(类似祈祷的姿势),观光客到印度须留意拜会的对方是信奉何种宗教,不可逾礼。若要参观宗教的圣物、庙宇时须穿着深色服装,并脱鞋,以示尊重。

新年的晚上,妇女们要用灯照丈夫的脸,以表示照去邪气,来年吉利。

小费:

饭店要加10%的服务费,故不须另付小费,若是较高级的饭店还须课7%的奢侈税。于机场或车站委托搬运行李时,每件应于柜台付1卢比小费,不必再付给服务员,搭乘计程车时通常多加车资的10%,但非必须。

印度餐桌礼仪:

1、就餐也要拿捏时间

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第一餐是在上午接近中午的时候,第二餐基本在晚上9点以后。但是习惯西式生活的印度人,也开始一日三餐,每餐包括开胃菜、汤、主菜和甜点,根据个人食量点菜,也可以不要开胃菜。

如果和印度人同桌吃开胃菜,吃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好的,最好尽量保持和对方相同的速度把菜吃完。甜点和茶一定要等到饭后再端上餐桌,否则也是对客人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2、印度人实行分餐,所以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菜。

3、手抓饭忌讳

印度人用手也是有忌讳的,那就是他们只用右手抓食物,而左手绝对不得用来触碰食物。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专门用来处理不洁之物的,因此吃饭时,他们的左小臂一般沿桌边贴放,手垂放于桌面以下,或是干脆把左手藏在隐蔽的地方。

4、用餐结束清洗右手

服务员会给客人用小碗端来洗手水,水里漂着用于清洁的柠檬片和用于装饰的花瓣,当然,只能清洗右手。

印度用餐礼仪:

印度人习惯用手直接抓取食物,如果你不能接受也没关系,一般的餐厅都会配备刀叉。要注意吃东西不能使用左手,一定要使用右手,因为当地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

如果前往当地人家里做客,吃东西需提前告知主人,最好不要在盘子里剩下食物。

印度印度人的基本社交礼仪

印度是文明古国,待人接物的讲究相当多。“那玛斯戴”是印度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在见面和告别时,印度人总免不了说一句“那摩斯戴”,这是印地语,意即“您好”。

1、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2、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3、印度人相见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4、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5、双手合十:是伴随“那摩斯戴”的身体语言。一般是双手合十于胸前,或举手示意。两手空着时,则合十问候;若一手持物,则举右手施礼,切不可举左手。合十的高低也有讲究。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颔之间。

6、拥抱:也是常见之礼。若久别重逢,或将远行,或有大事发生等,则要拥抱。拥抱时,彼此将双手搭在肩上,先是把头偏向左边,胸膛紧贴一下,然后把头偏向右边,再把胸紧贴一下,有时,彼此用手抚背并紧抱,以示特别亲热。

7、摸足:是行大礼。在很重要的场合,对于特别尊敬的长者用额头触其脚,吻其足,或摸其足。现在多用的是摸足礼,即先屈身下蹲,伸手摸一下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额头,以示头脚已碰。

8、献花环:在印度是欢迎客人常见的礼节,主人要献上一个花环,戴到客人的脖子上。客人越高贵,所串的花环也越粗。点吉祥痣也是印度人欢迎宾客的礼数。每逢喜庆节日,印度人爱用朱砂在前额两眉中间涂上一个圆点。他们认为,吉祥痣可以驱邪避灾。有时,印度人为了表示隆重欢迎,不仅向宾客献上花环,而且还给客人点上“吉祥痣”。在姑娘出嫁之前,父母要选吉日,请僧侣专门给姑娘点吉祥痣,祝愿她终身幸福。现在,吉祥痣实际上也成为印度妇女日常打扮和美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9、盘腿而坐:是印度人常见的坐姿,这种习惯在城乡都很普遍。农民在田间休息或在家吃饭爱盘腿席地而坐。在老式的铺子里,工匠干活,伙计售货,都是盘腿而坐。民间的说唱艺人和琴鼓乐手演出时也是盘腿而坐。

10、送礼:一份糖果或是一束鲜花是印度人访朋问友经常送的礼物。一般来说礼物有糖果、鲜花以及主人可能会喜欢的东西。因为印度人爱吃甜食,所以送糖果的居多。糖果有的是从商店中购买的,有的是自家做的。印度人自家做的糖果又甜又腻,如果不习惯,很难受用。

关于印度的习俗礼仪的介绍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的礼节仪式是合十礼,晚辈对长辈行礼是弯腰摸长辈的脚,男人和女人不能握手,在行双手合十礼或鞠躬礼时男人不能碰女人。如系一般关系,男人和妇人不能单独谈话。印度人用摇头表示赞同,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印度人极喜爱鲜花。他们尤其喜欢将花环戴在贵宾、新婚夫妇、过生日者的脖子上。花环大小根据客人的身份决定,对一般客人花环到胸,对贵宾花环要过膝。

印度人以大米为主食,爱吃咖喱及油爆、烤、炸的食物,口味喜辣。

尤其对中国四川菜中的鱼香类有兴趣,而不喜欢喝中、西式菜汤,不吃木耳、笋、面筋之类食物。印度人不喝酒,甚至对喝酒特别反感,他们认为这是违反宗教习惯的,印度人喜欢喝茶,喝茶方式颇奇特:把茶盛在盘子里,伸舌头舔喝。

印度人特别讲究卫生,每日洗澡且只洗淋浴,在富裕而有教养的家庭,主妇做饭前要洗澡并换上干净的衣服。厨房是神圣的地方,外人与未沐浴的家人是不能进去的。饭前洗手,不食剩下的食物。

印度妇女额部眉间都有一彩色“吉祥点”,吉祥点本来是表示婚嫁状况的,现除此含义外,已成为妇女化妆美容的固定组成部分了。

‘伍’ 印度的风俗和禁忌

一、风俗:

1、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庆祝孩子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孩子未来的婚姻对象。

2、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二、禁忌

1、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中上层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的人草食者越少(也吃鸡蛋、黄油、牛奶,印度教徒中的肉食者禁食牛肉鱼。但印度教徒忌在同一食盘中取食,伊斯兰教进饭馆就餐时,应按照菜谱食猪肉、牛肉,印度有许多素食饭馆和旅供给肉食。

2、按照传统观念,10岁至50岁女性不得进入神庙朝觐,原因是这一年龄段女性有经期,会“玷污”神庙,这一传统禁忌1991年获得喀拉拉邦高等法院支持。

(5)印度人额头抹什么扩展阅读:

原始社会的印度: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

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陆’ 为什么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习惯于男子额头上涂上红色,很骇人。

几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 一般在节日的时候会点上红色,表示喜庆
第二 他们认为额头点红点的地方距离神灵最近。
第三 因为宗教信仰的问题。

‘柒’ 印度都有些什么习俗

习俗
四大传统仪式走遍全世界,入境随俗是不变的真理。印度人有4大传统仪式,分别是出生、葬礼、婚姻和普迦仪式。除此之外,在印度旅行,你一定要知道印度的10项特殊习惯和6大禁忌,保你玩得开心、一路平安。
礼仪
生礼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小孩未来的婚姻对象。
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
婚礼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替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须根据传统化妆方式,开始抹油、沐浴、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脚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配戴首饰和发饰,最后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才算大功告成。
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
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仪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祇赐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捌’ 印度人头上点个点是什么意思

那是吉祥痣。

吉祥痣是印度妇女、小孩的一种装饰,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含义,但总的讲,它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它也是一种宗教符号,可以消灾避邪,代表喜庆吉祥之意。点吉祥痣时要用朱砂,糯米和玫瑰花瓣等捣成糊状,点在前额的眉心。

从前,吉祥痣用红色,是女子已婚的标志。未婚的姑娘或寡妇不能使用。现在发生了变化,人们认为,在额头上点个红志非常时髦,因此,不管是印度教痣徒还是其他教徒,已婚,还是未婚,甚至几岁的女孩,也都开始点红色吉祥了,而且也不只限于女性使用。

(8)印度人额头抹什么扩展阅读:

印度人们十分热情好客,不论是入住酒店,还是进入餐厅吃饭,都会受到献花、点“吉祥痣”的礼节款待。 献花环在印度是欢迎客人常见的礼节,主人要献上一个花环,戴到客人的脖子上。客人越高贵,所串的花环也越粗。花环有时是由幽香淡雅的白色的茉莉花所串成,有时是由黄色的芬芳扑鼻的小菊花所串成,点吉祥痣也是印度人欢迎宾客的礼数。

每逢喜庆节日,印度人爱用朱砂在前额两眉中间涂上一个圆点。吉祥痣可以驱邪避灾。有时,印度人为了父母要选吉日,请僧侣专门给姑娘点吉祥痣,祝愿她终身幸福。现在,吉祥痣实际上也成为印度妇女日常打扮和美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玖’ 印度人脸上涂颜色是什么

往脸上涂抹颜料是印度洒红节特有的习俗
,洒红节也叫色彩节、胡里节,其实就是印度的传统新年。这一天人们会放下手中的活计,载歌载舞,用花朵制成的红粉互相抛洒,在其他人面颊、手臂上涂抹颜料,代表着新的一年最真挚的祝福和祈祷。

‘拾’ 印度风俗

印度有 牛的王国 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 在路上驾车时,千万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制品进入庙宇,同时最好也尽量避免以牛为摄影对象 印度还有一项特别不同的习惯,回答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应有的麻烦 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实行种姓制度,打听当地人的种姓 阶级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不希望别人摸自己头上的任何一部分,他们也不喜欢去摸别人 他们认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神圣无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留之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允许触摸

被邀去吃饭不必客气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吃东西时要大家一起分享,独食是小气而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印度人邀请人共餐,绝不是碍于情面假惺惺,而是诚心诚意的邀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回绝当然令人不高兴

不跟身份悬殊的人进餐印度 尼泊尔人很重视身份 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属阶级有异,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饭 尼泊尔人也同样有类似的阶级划分,在其国内,对 身份 的重视,超过了一切

买酒有时间限制在泰国有个规定,凌晨2时以后不准再买酒,否则会被警察处以罚款 在印度新德里,星期二 星期五 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为禁酒日,在这些天就是神通广大的人也休想买到酒

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旅客如果对寺庙 佛像 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 罪恶滔天 有些不明利害的游客,曾经由于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纪念照而被刑罚 对想带回去的佛像纪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为在信奉佛教的国家购买的佛像虽然归自己所有,但必须对它有一份敬意,如当它是一玩物,随意放置或粗手粗脚地动它,这种行为,会引起该国人的不快

出生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而这对于贫穷人家而言,确实是一项庞大的负担。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儿时,会用拍手示意,代表两手空空来也。但如果生的是儿子时,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会立刻敲锣庆祝,表示儿子将来娶老婆时,可以带来响当当的嫁妆。

印度民族风俗谈
回城小马带大家去购物,在车上他就已经是“落足了嘴头”(广东话,意为卖力的游说)介绍印度的香水如何名贵,茶叶如何好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想什么,大家当然懂,看看嘛,适合的就买一点,其实,他带去的印度小店卖的香水很贵,一小瓶就要15美元,有玫瑰、茉莉、薰衣草和檀香型,买五送一,天晓得是不是小马介绍的自然材料提炼。
晚饭,是在德里的一间古色古香的饭店吃,饭店都把英国殖民主义时代的东西(算是古董吧)旧汽车,旧桌椅、照片、灯具什么的做装修。首先是到楼上看歌舞表演,投影机按顺序介绍印度各民族,每介绍一个就表演哪个民族的歌舞,演员就四女二男,虽然演员的形象差点,声色艺嘛!半小时的表演,音乐舞蹈都还算可以,乐得满场的老外高兴非凡。演出结束,大家到楼下吃印度餐,有烧鸡、咖哩食品,薄饼等,说实话不怎么好吃。至于许多人关心的,去印度是否不能喝印度的水,要喝了会拉肚子,据我全程的感觉,是没有的事。可能是没有真正喝到恒河的水吧。
在回酒店的路上,小马回答大家的提问,例如印度的学校,说是义务教育,但是还要按月收管理费,公办学校是10-100卢比,当然是不同的学校收费不一样。但是私立学校就贵了,每月要2-3000卢比。印度的学制是小学六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十三年,然后是上大学。谈到印度的婚嫁风俗,小马笑着说,印度还是父母包办的多,未结婚还不知道自己的新娘是谁,印度人是先结婚后恋爱。他说在印度教中是没有离婚这个词的,印度人一生只结婚一次,女子嫁了人,就一辈子跟定一个男人,没有离婚的。已结婚的女人很容易区分,就是眉间会有点上红点的化妆。据说凡是死了丈夫的女人,就要一生穿白衣,不能戴首饰。自由恋爱结婚的也有,但是就不如包办婚姻的,许多是离婚收场。谈到印度偏远的地区过去有女子嫁了丈夫,丈夫死了,在丈夫火葬时“殉情”的事。有婆家嫌新娘的嫁妆不够,烧死新娘的事。小马承认,过去是有过,至于究竟是被人抛进去的,还是自己跳到火里的,就不得而知。但是,小马一再的强调“80年代后没有了”。说到印度的人口,小马笑了,他说印度教和其他的许多教派,都是没有计划生育这条的,印度现在有人口近11亿,(据印度官方2002年公布的统计数字,印度人口约为10.27亿。)很快就要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了。

印度人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只.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小孩未来的婚姻对象。

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火葬前,死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火葬柴堆被点燃时,死者长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后到河里沐浴净身。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

婚礼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区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须根据传统化妆方式,开始抹油、沐浴、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脚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配戴首饰和发饰,最后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才算大功告成。

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

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仪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只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只赐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传统服饰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男性包头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头巾,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

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着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花样变化极多,色泽鲜明。

女性穿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着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有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

纱丽穿着方式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用一块长达3公尺的布包裹出来的,这块布称为纱丽(Sari)。印度纱丽的穿着方式变化繁多,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会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着纱丽时,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ra)。

纱丽最基本的穿着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拉住纱丽布左边一端,塞进右侧的衬裙裙头。

2. 将纱丽布由右至左环绕下围,约三、四圈。

3. 接着用纱丽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头。

4. 然后将剩余布块,由左后方绕过右边腋下,披向左边肩膀上。

5. 最后直接将纱丽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头上。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额头抹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德国到中国的快递怎么查询 浏览:842
英国为什么不能喝啤酒 浏览:282
印度红茶怎么挑选 浏览:239
援助伊朗物资上写了什么 浏览:285
什么时候能从印尼回中国 浏览:504
印度的乞丐是怎么样的 浏览:49
一毛钱等于多少越南盾 浏览:807
疫情期间哪个国家给中国送口罩 浏览:599
越南皮质匡威鞋怎么样 浏览:693
5月份中国进口伊朗多少石油 浏览:704
印度大饭店怎么吃饭的 浏览:322
中国现在修建的最大水电站是哪个 浏览:97
为什么印度人炒菜用铝锅 浏览:71
英国王朝机票怎么回国 浏览:170
越南哪里有方便面 浏览:89
中国哪个城市的初中最多 浏览:707
伊朗信什么宗教 浏览:130
印尼斗鱼吃什么饲料 浏览:124
印度大坝为什么倒塌 浏览:124
有什么越南歌好听的 浏览: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