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经济现状2022年
2022年印度经济出现逆增长现象。
,2022年,印度却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亮点,数据显示,印度出现了逆增长现象,印度2022年前三季度GDP约为2.54万亿美元,增量接近300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经济增速达到了7.7%。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
㈡ 印度经济结构的特征
印度经济结构最大的特征是:发展极度失衡。与东亚经济体相比,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消费占比高,居民消费支出占比一直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常常超过百分之六十。而外贸、投资则占比低,与中国投资率差额多年超过10个百分点,驱动力不均衡。在产业构成中,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大,服务业占比上世纪80年代中期超过40%,1999年超过50%。而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非常薄弱。占比很圆晌改小,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发展极度失衡造成了很多经济社会橘判的弊端,经济发展的质量谨镇也就难言有多高。
㈢ 印度的经济特点
印度从经济上来说是世界第七大经济的名义GDP和第三大的购买力平价(PPP)。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义)排名第139 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2,134美元和第122位,在经过1991年的经济自由化,印度每年实现6-7%的平均GDP的增长。自2014年以来,除2017年外,印度经济一直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主要经济体。
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服务业之一,自2001年以来年增长率超过9%,占2012 - 13年GDP的57%。印度已成为IT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和软件服务的主要出口国,2017财年的收入为1540亿美元。这是印度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 IT行业仍然是印度最大的私营部门雇主。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创业中心,2018 - 19年间有超过3,100家技术初创企业。印度汽车工业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业之一,2013 - 14年度年产量为2148万辆(主要是两轮和三轮)。 2015年,印度拥有价值6000亿美元的零售市场,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
㈣ 印度应对经济危机的财政政策有哪些方面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以上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其他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5.产业振兴计划.
㈤ 印度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这个国家是如何做到的
这是因为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本身就非常快,印度的人口规模也非常庞大,庞大的人口规模可以给印度提供更多的廉价劳动力,同时也能够形成相应的人口红利。
每当我们提到印度的时候,很多人总会认为印度是一个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同时也认为印度的很多产业相对比较落后。事实上,在印度发展的过程当中,本周发现印度的很多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印度的低端制造业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印度常年保持着高经济增速的发展态势,这也直接帮助印度的整体GDP超越英国。
除此之外,因为印度是一个本身非常看重经济发展的国家,虽然印度的很多行业在国际间依然有着一定的劣势,但当印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上的时候,印度的经济增速非常夸张。
㈥ 为什么印度的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但印度经济还是不景气,求详细解释
印度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服务业相对较发达。
没有足够的物质财富,服务业是无根之树。
印度服务和IT外包业务对印度经济的左右被严重夸张了,最多只占GDP的5%,跟中国商品出口额相比,可以忽略。
物质财富毕竟要靠第二产业来生产。没有强大的第二产业,也不像美国可以依靠中国的第二产业,永远都只能是穷国。
第二产业依托于第一产业的概念是——你只有吃饱了饭,才会考虑购买工业品提高生活水平。
第三产业依托于第二产业的概念是——你只有有了足够的物质财富,才会想到保险、金融、医疗这些更高层次的财富消费。
(6)印度怎么看待经济扩展阅读
印度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占印度gdp55.1%。主要部门有贸易服务、金融服务、运输、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等。2007/2008财年增长约为10%。2006年印度软件服务业产值约396亿美元,其中出口314亿美元。
【旅游业】旅游业因其良好的社会和创汇效益被印政府列为发展重点,该产业已成为主要创汇部门和重要的就业创造部门。旅游业直接提供约519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访印外国游客人数约为443万,比上年增长14.2%,创汇约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运输】铁路是最大的国营部门,是印主要运输手段。铁路部门实行单独预算,每年与中央财政预算一起提交议会讨论通过。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和客运量的70%和85%,是世界最大公路网之一。海运能力世界第17位。
㈦ 印度经济真实水平远超你想象,印度最大的经济短板或浮出水面
印度跟中国一样,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因为跟中国的国情非常相似,所以很多印度人认为,印度的经济,也能像中国那么辉煌。为此印度大量地吸引外资,想要把印度制造,推到中国制造那样的高度。
印度也意识到,制造业才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国家稳定的保证。因为发达的制造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印度经济的发展。
曾经有一家美国知名的金融网站《Zeohedge》表示,印度正在面临着严重的财政赤字。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主要在三个地方能够体现出来。
第一,印度许多企业都背负着巨额的债务
印度企业背负的债务,已经破坏了企业的收支平衡。虽然前期让经济的增长率达到了一个理想的效果。但是实际上,印度企业最后的利润少之又少。
第二,印度外汇的储备也是令人堪忧
印度目前的外汇储备只有4007亿美元。这样的储备量,印度根本经不起任何的金融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印度国内的资金,将会大量的流失。
第三,印度的银行都要靠变卖资产维持运营了
外媒曾经报道过,印度银行,印度工业发展银行都已经把自身的资产卖掉了。原因是为了应付企业的债务和不良贷款。变卖资产还不一定能保证银行的运营,因此银行也在计划筹资方案。
印度经济的短板也开始浮出水面了。印度市场,已经被中国制造占据,印度制造几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这听起来好像是中国夺走了印度的生存之路,但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的。如果崛起的不是中国制造,而是印度制造。相信他们也不会手下留情。
对此各位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㈧ 印度经济数据亮眼,真繁荣还是“虚火”
印度统计局8月底的数据显示,印度4—6月份的经济增速超过20%,是印度近几十年来最为强劲的增长。但围绕这一数据的“成色”,印度国内分裂为乐观派和悲观派,两派观点截然对立,互不相让。
乐观派以印度财政部为代表。印度财政部长指出,印度4—6月份经济实现超过20%的增速,而去年同期的增速为萎缩超过24%,这是典型的“V”型复苏。印度财政部在其8月份的月度经济报告中表示,印度经济在接下来的3个季度里将加快复苏。印度财政部指出,印度7月和8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在强劲复苏。同时,印度在处理疫情时的丰富经验也有助于处理后面可能的第三波疫情。
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苏布拉曼尼亚坚定地站在“V”型复苏的一边。苏布拉曼尼亚指出,尽管4—6月份20%的增速有去年同期的基数效应影响,但需要看到的是,今年4—6月,印度的疫情比去年深重得多,而且包括马邦、卡邦、新德里等经济发达地区均实施了地区性的封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但就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印度经济还能实现超过20%的增长,这显示出经济在强劲复苏。苏布拉曼尼亚同时预测,印度本财年的经济能够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这一预测比印度央行、穆迪等印度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预测乐观很多。包括印度央行在内的机构一般预测印度有望实现9.5%的增长。
但同时,悲观派断然否定复苏的存在。印度尼赫鲁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比斯瓦吉特达尔指出,印度财政部的“V”型复苏只是基于简单的经济增速的对比,从去年4—6月的萎缩超过24%,到今年同期的增长超过20%,确实是“V”型复苏。但如果从经济总量上看,看法就截然不同。印度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6月份,印度的GDP为32.38万亿卢比,较去年同期的26.95万亿卢比,增长20.1%。但在疫情之前的2019—20财年的4—6月份,印度GDP为35.66万亿卢比。与此相比,印度今年4—6月份的经济规模仍萎缩达9.19%。环比来看,结论也是一样。印度4—6月份的经济总量与1—3月份相比,萎缩接近17%。“不,印度经济还没有恢复。没有什么‘V'形反弹。”比斯瓦吉特达尔说。
这两派的看法可能都趋向了极端,更为接近事实真相的是,印度经济确实在复苏,复苏的迹象既可以从4—6月份的数据中看出,也可从7月、8月的高频经济数据中看出。印度的农业、制造业和出口,均处于近几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印度商工部的数据显示,本财年以来的4—8月份,印度出口较去年同期增长66.92%,较2019年同期增长22.93%。就印度出口而言,这是实实在在的“V”型复苏。印度目前的出口增速已经超出疫情之前的水平了。
但同时也需要看到的是,在印度经济增速快速上涨的同时,印度的私人消费(PFCE)占GDP的比重在持续下跌。印度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4—6月份,印度的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5.1%,而这一数据在去年同期还是55.4%,在2019—20财年的4—6月份则是56.75%。“私人消费(PFCE)为印度经济的支柱,在印度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都超过55%。但目前这一数据已经快不足55%了,且还在惯性下跌中。使问题严重的是,私人消费(PFCE)的低迷状态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状况,在疫情冲击下,印度劳动力市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目前的证据表明,印度就业市场继续保持低迷。”印度尼赫鲁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比斯瓦吉特达尔说。
印度国内的相关研究机构指出,印度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在持续下跌,这一趋势在疫情之前就存在。这也是疫情之前印度经济增速持续8个季度不断下跌的根本原因。疫情使得这一趋势更为严重和明显。由于印度经济主要依靠私人消费推动,这一数据的持续下跌影响到本轮经济复苏在今后几个季度的可持续性。私人消费的不振,成了印度漂亮经济数据下的最大隐忧。
印度财政部作为这两大观点对立的一方,其对印度经济过于乐观的看法,可能会影响其采取的政策举措。早在5、6月份,市场就预期,印度财政部可能会在消费端进行相应的政策刺激,以促进 社会 消费,但迟至今日,印度财政部仍没有出台需求端刺激措施。正如相关学家分析,没有私人消费的改善,印度经济能否持续反弹,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㈨ 中国经济“世界第二”,印度怎么看
“太快了”,是印度人对于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的第一反应,不过并没有快到来不及反应。事实是,印度媒体到目前也没怎么关注这件事,原因可能有二:一是10月份即将主办的英联邦运动会吸引了大部分媒体的视线,二呢,就是印度主观上“复杂”的心态——沉默其实也是一种态度。
近年来中印比较渐成显学,比较的目的也应该是如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印两国的有识之士都应认识到,中国和印度把自己的事情都搞好了,都崛起了,将真正标志亚洲世纪的到来,是两国人民的福分。中印之间到底有没有一场“龟兔赛跑”式的竞赛,也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于“‘中国兔’与‘印度龟’激烈竞赛”的提法,就要千万警惕了。
中国并非“贪睡兔”,印度也非“落后龟”
印度《经济时报》8月22日发表文章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是一个里程碑式事件,但是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中国人口规模是如此巨大,经济增长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人们对中国创造的诸多奇迹已经习以为常。
文章中说,即便中国有朝一日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够掩盖印度的光芒。文章中说,日本已经启动了与印度的战略对话,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有望在今年底前签署。日本还增加了对巴基斯坦洪灾的援助,并派遣了自卫队前往巴基斯坦救灾。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本政府的态度也更加务实灵活,日本与俄罗斯同意就北方四岛问题展开新一轮谈判。虽然这些举动或许与中国崛起没有关联,但是这些变化表明,日本正在调整其外交战略,一个包绕中国的“外交圈”正在形成。因此,印度并不担心未来会生活在中国的阴影之下。
《印度时报》目前公布了这条消息,可能更能说明问题:印度大型消费者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一项调查报告,指出印度只有45%的人口日收入低于20卢比(0.4美元,不足人民币三元)。这项数据,综合考察了家庭收入、消费、储蓄三者的情况,并运用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论,因此更为可信。此项结论推翻了印度国家样本调查机构此前发布的数据,即印度80%的人口日收入低于20卢比。印度将自己比为“印度龟”,名并不符实。
综合印度各方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中国经济“世界第二”,印度舆论持四大看法。
借鉴论
资深国际问题记者普拉内?夏尔马认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重大事件,值得印度认真研究学习。”他表示。借鉴学习中国的一些经验是记者与印度战略界接触中得到的一个普遍认识。
“在发展制造业、基础设施、农业、教育等领域的巨大投入是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值得印度借鉴的地方,”即将在中国出版的《追赶中国》一书的作者莫汉?古鲁斯瓦米认为。实际上,“中印比较学”在印度越来越被用来推动政府改进政策的一个“工具”,如提高政府效率、加快吸引外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等。
人均论
“尽管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日本,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仅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目前国际上排名仍徘徊在阿尔及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前后。因此同印度一样,中国还算不上富国,”古鲁斯瓦米表示。同时他认为,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因为它反映一个政府施政的资源实力,其基础也是人均GDP。从这个比值来看,目前美国的数值是35,而中国还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即使到2050年中国经济总量大大超过美国那一天,中国的人均GDP仍将不足美国的五分之一,因此也很难说得上是能够与美国相较量的强国,”他认为。
焦点论
成为“世界第二”的中国同时也被放到了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和焦点,尤其是将受到“世界第一”美国的格外关注,印度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需要应对的新挑战。《超级大国》一书的作者认为,冷战时期的苏联、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都被冠以“世界第二”的名头,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他未明说的言下之意很明显,现在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前景如何还不确定。
印战略分析家拉贾?莫汉认为,中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状况出现之后,中国国内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冷静观察,这种区别本身就十分值得关注。中国出现在西方的“战略焦点”上已有时日,成为“世界第二”只能强化这种关注。伴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关于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增加在国际社会承担责任等许多问题会更加突出。
压力论
中国的“快速进步”是否对印度构成“压力”?不少印度人认为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印度老人民党主席、哈佛大学客座教授斯瓦米认为,中国是唯一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两个方面都超过印度的国家,这表明中印之间的差距在加大而不是缩小,因此印度人感到压力是很自然的。
拉贾?莫汉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印度的影响包括,政府在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改革等方面的紧迫感会增加,推动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将会加大,印度的商界、学术界、媒体对中国的兴趣与合作也必将增大。同时,中国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经济上领先印度,在国际上重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也将促使印度以新的视角和态度审视和处理同中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