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怎么宣传1962年印度战争

印度怎么宣传1962年印度战争

发布时间:2023-09-12 11:22:30

‘壹’ 印度农村的首陀罗种姓和贱民们是怎样看待1962年中印战争的他们有没有一种盼着被解放的直感

印度到现在还保持着种性制度。种姓制度 caste system。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各国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种彼此严格区分的社会等级或集团制度。梵语为瓦尔纳,意为色、种、质。中国古代的汉译佛经或旅印高僧的着作中,称为种姓或族姓。依葡萄牙语音译为卡斯塔,世界上则多用卡斯特一词。现在已逐渐废除。但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印度-雅利安人(以下简称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七河流域后,为了把自己较白的肤色同土着居民较黑的肤色区别开来,开始使用瓦尔纳一词。在雅利安人占领的地区便出现了雅利安瓦尔纳与达萨瓦尔纳。随着雅利安人的社会分化,从事祭祀的僧侣和以部落首领为首的武士集团逐渐同雅利安一般人民大众脱离开来,而成为两个特权等级。一般人民大众则成为雅利安人社会内部的第三等级。这样,再加上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在社会上便自然地形成 4 个地位不同的社会等级。关于这 4个等级产生的最早记录 ,见于《犁俱吠陀》最后一篇的普鲁沙赞歌。其中依次提到婆罗门、罗惹尼亚(即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种姓的产生当属后期陀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种姓制已逐渐形成为一种社会体系。作为第一等级的婆罗门,独揽宗教事务,形成专门的祭司阶级,有些婆罗门还参与政事。第二等级的刹帝利,是掌握军政大权的武士阶级。这两个等级处于统治地位。第三等级的吠舍,是雅利安人的平民大众,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等。这是就雅利安人3个等级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来说的,而社会现实并非如此单纯。事实上有些高级种姓的人也从事低级种姓的职业,而在吠舍中间有些商人后来恃其财富,飞黄腾达。第四等级首陀罗,基本上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但也有贫困的雅利安人。他们是被压迫、遭奴役、受歧视的无权居民等级,从事手工业和农牧业,他们之中大多数是奴隶。 近现代种姓制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后,种姓制度继续存在。据1931年英国殖民当局对印度所进行的人口调查统计,全印已有3500种卡斯特。其中被压迫种姓有 429 种,大约有6000万人。印度民族主义者注意到被压迫种姓问题,1931年,M.K.甘地为唤起“贱民”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要求废除贱民制,倡导提高贱民地位的哈里詹运动。1942年“贱民”出身的安伯德卡成立全印度表列种姓联盟,领导“贱民”进行合法斗争。今日印度,“贱民”的数量将近一亿,种姓问题仍然是社会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印度斯坦人除印度教徒实行上述种姓制度外,穆斯林受其影响,也有赛义德、谢克、穆格尔等种姓之分。印度其他民族包括奥里亚人、比哈尔人、古吉拉特人、坎纳拉人、拉贾斯坦人、马拉雅兰人、马拉地人、桑塔尔人、泰卢固人等,都实行种姓制度,但种姓名称及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例如比哈尔人分为婆罗门、巴明、拉吉普特、吠舍、迦耶斯特和首陀罗6个种姓,界线森严;而奥里亚人则分为婆罗门 、坎代德、戈拉腊、拉柬尼耶和首陀罗5个种姓,制度不严 ,种姓地位还可升降;拉贾斯坦人也分为5个种姓 ,地位不高的马哈金种姓的人主要从事工商业,却相当富有,以加尔各答为中心,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尼泊尔的尼瓦尔人实行种姓制度,以婆罗门最高,清道夫最低;后来佛教徒也实行种姓区分,以古巴久最高,贾普最低。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的种姓制度则具有世俗性质,以瞿维种姓(耕种者)最高,罗陀种姓(洗衣人)最低。孟加拉人中印度教徒分为婆罗门、维迪耶、迦印斯特和首陀罗 4个种姓,其中迦印斯特种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许多社会活动家和宗教领袖。对社会群体的宗教划分,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代表神庙的宗教官员(不包括权力的最高统治——帝王,宗教的权力大于皇权), 刹帝利:代表帝王将相, 吠舍:代表平民, 首陀罗:代表奴隶。 此外,还有比首陀罗更低,不入流的“贱民”,成份是打仗的战俘,以及不遵守种姓制度而结合的人。种姓是随着前20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时开始出现的。最初雅利安人用“雅利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来区分雅利安人和当地的土着。后来才逐渐有了四个种姓。种姓的划分,很像对社会群体的职业划分,只是种姓的划分是按出生而定,自进入这个社会就没法改变自己的种姓。维护种姓制度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是人世的主宰,首陀罗只能温顺地为其他种姓服劳役,首陀罗不能积累私人财产,不能对高级种姓有任何不敬的言行,婆罗门和刹帝利则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互相不能通婚、交往,不能共食、并坐。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高低种姓之间不能同食起居,禁止种姓之间通婚,高级种姓的人与低级种姓的人特别是与贱民通婚,有可能被处以死刑,民众对此习以为常。每个种姓内部,有人监督本种姓的人遵守摩奴法典及传统习惯的情况。倘有触犯者,轻则由婆罗门祭司给予处罚,重则被开除出种姓之外沦为贱民。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今天的印度社会仍然保留着种姓制度的残迹,种姓制度已经给每一个印度人打上的宗教烙印

‘贰’ 印度为什么敢说1962战胜中国

印度为什么敢说1962战胜中国?实际上中国赢的很明显

1954年,印度修改了官方地图,非法占领中国12.5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到底有多大呢,大概有一个福建省吧。

1959年 印度大佬尼赫鲁正式给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信,硬说这12.5万公里的地盘是印度的。并不断制造流血事件。制造了“朗久事件”,空喀山口事件。

咱们伟大的毛主席爷爷是可忍孰不可忍。终于在1962年10月20日对印发起了反击战。战争只持续一个月。印方完败。

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大败,溃不成军,这场战役对印度人民的内心也造成了重创。对此,一部分的印度人似乎找到了绝佳的解决方式:说谎。

据《印度时报》8月10日报道,印度中央邦教委所辖的多所学校的梵文教材中赫然写道:"众所周知的1962年中印战争,其结果是印度战胜中国"。

这令当地8年级的中学生及家长感到困惑,因为印度多数教材中写道,"1962年同中国的战争,尽管印度士兵战斗到最后一人、最后一刻,但中国取得了胜利"。

中央邦由印度总理莫迪所属的印度人民党管理。报道称,该书面向八年级学生,为"Sukritika"系列教科书中的第三册,由印度北部城市勒克瑙(Lucknow)的克里特·博卡山公司出版。

中央邦家长联合会秘书潘狄亚曾表示:"实际上我们已为此斗争多年,但很不幸我们关于更正教材的请求被当作耳边风。到底政府能给到私人出版社多少史实证据?难道这一荒唐的错误还不足以让国家统一教材审订吗?"

总之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家和韩国有的一比(他俩在历史问题上有的一拼)望采纳

‘叁’ 1962中印战争 印度空军为什么按兵不动

1962年11月19日,印度总理尼赫鲁接连给美国总统肯尼迪发出了两封信。印度与中国的战事进行得很不顺利,印军处于崩溃的边缘,中国军队已经抵达印度“东北边境特区”山麓(即今天所谓的“阿鲁纳恰邦”),并攻占了邦迪拉(Bomdila),从色拉山口(Sela,即中国称西山口)撤退的印军则被阻滞在两个山口之间。对中国军队可能沿山谷挥师直下,进而占领东部地区的恐慌开始蔓延开来,印军中充斥着惊惶与无助的情绪。印度已经开始准备执行撤离阿萨姆(Assam)主要城市的计划。这就是尼赫鲁写信时的凄凉景象。 在信中,尼赫鲁要求美国给予印度一揽子援助,包括立即出动美国空军帮助东部地区防空。尼赫鲁请美国空军协助防御东部地区,以防解放军空军攻击该地区的印度城市、油田和工业设施作为报复。信中尼赫鲁还向英国首相提出给予援助。但就在信件发出后不久,中国宣布单方面停火和分步骤撤军。显然,中国方面实现了战争之初设定的有限作战目标。此外,中国方面可能考虑到后勤补给线在未来的日子里将被积雪覆盖,寸步难行,前方作战部队难以长期维持。这些信件最近才被公开,信件内容表明了尼赫鲁当时的恐惧,以及印度方面感到的无助,信中尼赫鲁用语谦卑,对美国总统格外“尊敬”,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援助。 由于这些信件的公开,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当年战争中一个看似矛盾的事实:尽管印度陆军在中国军队面前遭遇惨败,但印度却始终没有动用印度空军的作战部队。印度陆军对那场战争的回忆只有委屈,即使陆军身陷绝境,空军也没有真正实施救援。如果不是尼赫鲁受到了美国驻印度大使加尔布莱斯和印度情报局局长穆里克的强烈影响,恐怕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会发生变化。加尔布莱斯在向尼赫鲁做出建议时,显然糅杂了美国的冷战忧虑,而穆里克缺乏真实情报支撑的言论,则导致了对中国威胁程度夸大的误判。 由于缺少真实可靠的情报,加上对过高估计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导致了对中国可能采取的惩戒行动的畏惧,印度政府和印度军队最终做出了非常糟糕的决定。由于对未知情况的莫名恐惧,导致了印度政府高层一片惊惶,整个政府的决策过程陷入混乱。 美国给印度政府的建议是,动用印度空军作战部队参加中印战争是不明智的,这在印度政府的决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按照美国人的建议,印度东部城市,以及提斯普尔(Tezpur)和古瓦哈蒂(Guwahati)空军基地,加尔各答工业区和油井设施等可能成为中国轰炸的目标,这使得印度政府失去了动用本国空军的勇气。而根据印度获得的情报,中国在罗多克(Rudok)、噶达克(Gartok)和塔什贡(Tashigong)拥有随时可用的空军基地,这更让印度政府的决策变得混乱--事实上,即使到2010年中国也没有建立这样的基地。结果,印度政府作出了除了对陆军的补给行动进行有限支援外,不使用空军加入作战的决定,以防止酿成某种灾难性的后果

‘肆’ 中印1962年那场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我们解放军伤亡统计为: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缴获印度军队: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37辆、88mm加农炮13门、88mm榴弹炮36门、75mm山炮12门、106.7mm迫击炮27门、106mm无后座力炮6门、81mm迫击炮142门、51mm迫击炮144门、轻重机枪631挺、长短枪5,772支、火箭筒112具、枪榴弹发射器(掷弹筒)32具、枪弹4120591发、炮弹79720发、手榴弹16921枚、地雷14848枚,电台(报话机)520部,炮兵观测仪等其他器材735部(具)。解放军消耗:炮弹22976发、枪弹701342发、手榴弹7080枚、爆破筒64节、炸药2050kg,喷火油料677L,损坏122mm榴弹炮1门、机枪18挺、长短枪81支、40mm火箭筒2具、电台(步话机)5部、汽车12台。

期间经过西山口之战(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豪尔·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瓦弄地区反击战(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里米金之战(我军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占领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歼敌一部);都登地区作战(共歼印军12人,独立营亡8人、伤2人);班公洛地区反击战(部队以炮火压制破坏了入侵印军另3个据点,其守敌于19日逃窜,我军于20日占领该3个据点。);

1962 年11 月21 日,我国政府声明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和设立民政检查站等三项措施:自11月22日北京时间零时起我国军队单方面全线停火;开始全线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北20公里之外,脱离双方军事接触;另外还单方面将缴获的武器、军车和军用物资交还印方。

‘伍’ 都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为何印度对62年战争依旧耿耿于怀呢

因为那场战争彻底地挫败了印度人的士气,在结束了两百多年英国的殖民统治后,印度也开始有了成为世界大国的梦想。以至于开国之初,就提出了要做一个超级大国的目标。所以当时印度蒸蒸日上,发展稳定,而且国土广大,人口众多,还领导了不结盟运动,在南亚的对外战争中气势雄厚,打败了葡萄牙,法国等。

在世界现代史上,发生了几百场战争,所以对于1962年的这场小规模的战争,世界史都懒得关注。毕竟只打了一个多月,而且军队数量都不大,快速开打,快速结束。所以在国际上都将这场战争看作一场小规模的边界战争,不足为道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也是非常小的而且对我国来说,在历次战争中规模也不大,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场小战。距离现在都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时间也是很久远了,更加应该冲淡战争带来的影响。但是对于印度来说,却并不是如此,印度至今都对这场战争耿耿于怀,而且提到这场战争,都是满脸的可惜和沮丧。甚至很多人还在为这场小规模战争,印度的惨败而难以接受……

‘陆’ 印度的历史书是怎么讲中印战争的

原版的我找不来了,不过原来在哪个论坛上看过,大意是:

由于中国占领西藏后,不承认之前和我国(嘎厦政府和印英总督)签定的条约,侵占我国土,且和巴基斯坦勾结,在东线对我国安全构成威胁,我英勇无敌的(我自己加的,哈哈~~~)国防军被迫还击!

在我印毒勇士的打际下,敌军节节败退,不过可惜的是由于中国有新式武器,我军难以应付(AK47对李.恩菲尔德),最后被迫做了小小的撤退,其后大战300回合后,又夺回我国大片领土(哎~~~某某某下令撤退~~~哎~~~).

最后,我国因为北边巴国蠢蠢欲动而放过了中国云云...

‘柒’ 1962年中印战争的事是怎么回事

中印战争
最近大家对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中国军队主动撤军至战争前的实际控制线一事,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最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在领土上吃了大亏,便宜了印度。我曾经有一本珍宝级的书,叫《中印边界战争》,后来叫人偷了,现在告诉大家一些不广为人知秘密。
大家都知道,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分东线和西线两条战线,东线又有两个战场,亚东战场一线和达旺战场一线,东线是成都军区打的,西线是新疆军区打的。

先说东线达旺战场,为什么先说它哪?这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国人最熟悉的麦克马洪线就在这里,这里也是中印战争的主战场,印军考尔中将的部队就是沿达旺--邦迪拉--德让宗一线展开的,中国军队的反击最早就是在这一战场打响的,战争一开始,中国军队就打垮了达维尔准将的一个旅,俘虏了达维尔准将,打过了麦克马洪线,中国军队宣布就地停战,等待印度回应。在这期间中国军队紧急修了一条简易公路,保证了战争物资的供应。中国军队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拿下达旺,但拿下达旺后,一清点战果,发现俘虏的人数与打垮的印军数量相差太大,达不到战前定下的要打出30年边界安全的目标。正好这时藏民来报告说,印军的增援部队分三部分正沿德让宗--达旺公路展开,准备攻击达旺,战机显现,中国军队立即兵分两路,一路沿公路迎击印军,另一路沿贝利小道堵印军的后路,结果把印军一个半旅加一个师部夹在了达旺与邦迪拉之间,这就是中印战争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就有一个战士击溃印军一个炮连,缴获四门大炮。八个战士俘虏180印度兵。半个紧急凑起来的连(本来这是一个从贝利小道穿插过来的加强连,等从深山密林钻出来一看漫山遍野的印度兵,以为已经没有了成建制的印度军队,也就漫山遍野地抓起了俘虏,收都收不回来了,这个连有更重要的任务),就这半个连的30来名战斗人员,硬是在邦迪拉外阻击了装备齐全的3000印军,印军打了几次冲锋死了几百人还是无可奈何,最后还是师部的参谋向师长建议说,有一条几乎没走过人小路,可以突围,但就是不知还能不能走,师长破口大骂“他*的,能走不能走就这一条路,不走还在这等死吗?还不快走”。印军丢弃了所有重武器,沿小路狂奔,后面那半个连还穷追不舍,途中遇到那个连的副连长带的一个重机枪班在桥头阻击,打光所有子弹后,眼睁睁地看着800多印军蜂拥而过。这个连的任务本来就是切断这条小路,副连长带的掩护部队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任务,连长带的主力却光顾抓俘虏了,但念在阻击印军主力有功(别的穿插部队没有及时赶到),降职使用,连长和副连长就地掉了个。

中国军队沿公里一路狂追,打到了德让宗,其中一个连的先头部队,比逃跑的印军还跑得快,在印度人目瞪口呆的眼皮下,一枪不发,穿城而过,一掉头又把印军堵在了德让宗,就在这个连吃饭休息挖工事时,后面来了一个车队,战士们枪都来不及拿,这个庞大的车队就进了德让宗。

等打下德让宗才知道,车里全是英美两国紧急援助印度的第一批先进武器,连封条都没拆,就急急忙忙送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其中就有美国当时最先进的M16步枪。德让宗战斗中,牺牲了一个副教导员(副营级),这是中国军队在整个中印边界反击战中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军官。

当时一队中国士兵打的兴起,收不住脚了,只管往前打,突然一个士兵目瞪口呆地就不敢往前走了,后面的人上去一看,妈呀,前面怎么就没有山了,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德问指导员,我们是不是打出印度了,打的美国了。指导员一挺肚子骄傲的说,知道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陆了,再往前你就掉印度洋里了。

战后,中国军队撤军过了达旺(就是第一阶段停战的地方),然后又宣布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就到了俘虏达维尔准将的地方。

‘捌’ 印度为什么要在1962年发动中印边际战争

打响中印战争第一枪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不是印度,所以印度至今耿耿于怀。

至于为什么解放军要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主要是补给线太长,主动出击。那主要是因为印度不知天高地厚,将西藏划入他们的势力范围。并且印军已经在西藏腹地驻扎,远远超出了麦克马洪线,大有接管西藏的趋势,并且完全不理会解放军的一再警告。总之一句话,欠揍。

至于为什么解放军打赢了还要撤回到麦克马洪先以内,首先此战的战略目的并非夺回争议地区,而是打消印度对整个藏区的野心,消灭其深入藏区腹地的军队;其次,解放军当时没有实力占领争议地区,打持久战;最后就是地形的原因,藏南地区地处平原,易攻难守,而解放军退至山脊线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这也是为什么,西段占领了以后,解放军不退的原因,因为那里地势高,不易进攻。

‘玖’ 中印战争印度人怎么评价

关于1962年东北边境特区(the North East Frontier Agency简称N.E.F.A,)的“溃败”,已经有很多的论着。但是其中许多是有倾向性的,或是使人误解的,很少是客观的和准确的记述。1962年的事件,在印度军事史上是不光荣的一页。但是,应该下令作一次彻底的而无偏见的查究,以便从中吸取教训,或者说尚待吸取教训。这份报告,应该公诸于众,这一点还未曾做到。结果,在公众的头脑里,对于东北边境特区战争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掌握处理,继续存在着很多的误解。例如,普遍地认为陆军基本上没有对中国进行抵抗。而且,在谁应对作出灾难性的决定负责任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很多的争论,对于东北边境特区的溃败,究竟由谁承担罪责,是军方还是政府领袖?个别的作者尽力为自己辩解,这是无助于澄清令人不安的疑团的。 自从中国侵犯我们的边境领土,现在差不多已过去二十年了。在那次战争中,我在关键的达旺要地(Tawang) 指挥第四步兵师作战,我们负责保卫塔格拉前线和娘江河谷以及达旺地区。我经过二十年之久的思考,才下定决心叙述这一桩历史事件,以澄清1962年10月底导致达旺失陷的原委。我这样做,不是为我自己或者为第四步兵师的同事们进行辩解(我希望读者同意我的话),而是为了澄清对那次战争的误解。已故旅长约翰·达尔维在他多年前出版的《喜马拉雅的失策》(The Himalayan Blunder)一书中,记载了他的经历。我是达尔维的师长,可以证明他所写的是事实。然而,他的视野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他接触不到高级领导层交换意见进行争论的领域,而正是在那种领域内,最高司令部形成了在塔格拉山脊分界线地区有关防御和进攻态势的可行的作战训划,我接触到其中大量的情况,这就是我之所以认识到,我们可悲地缺乏在正常情况下作出如此重大战略决策时所应采取的内行专业程序。我知道这些情况,感到十分恼怒,因为我的部队由于这种不负责任而遭受了巨大的牺牲。 我觉得,这些方面必须客观地予以记载。尤其应该被广泛了解的是,我们的军队打仗是好的——在战争中伤亡惨重,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后勤支援才终于被打败。只有一个不光彩的例子,就是在1962年11月第二次进攻的时候,某一防区的部队放弃阵地溃退了。因此,对于那些在战争中顽强战斗并且死去的许多官兵不予记述,则是不公平的。 这是一个军人讲的故事,它不涉及有关印度政府外交目的和方法的政治争论,也不涉及处理喜马拉雅边界问题的中印谈判。我们政府对于我们在西藏的利益所作的处理,并非全都得到印度人民的赞成。那是另外的问题。的确不属于这本军事记载的范围。

阅读全文

与印度怎么宣传1962年印度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与哪个国家比较相似 浏览:934
意大利为什么会扩张 浏览:812
印尼1998发生了什么事 浏览:732
伊朗的飞机多少吨 浏览:702
中国普法教育微信公众网如何登录 浏览:685
班图是哪个印度电影 浏览:640
2020意大利杯胜者有什么奖励 浏览:823
初到伊朗穿什么 浏览:861
意大利语里爱怎么说 浏览:906
一块越南盾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748
意大利语直接宾语代词什么时候用 浏览:204
印尼电话打哪里 浏览:180
伊朗开放了多少年 浏览:971
中国哪个省没有耕地 浏览:659
美国刺杀伊朗少将是什么时候 浏览:854
印尼黑酸枝做大床质量怎么样 浏览:312
英国为什么要分裂爱尔兰 浏览:725
英国酒店如何开住宿证明 浏览:123
伊朗国家有什么最出名 浏览:236
中国科学馆球幕和4d哪个好看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