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八世纪以前强大的军事组织(包括官方、非官方与私人武装)有哪些需要详细的资料,谢谢!
第一部分 武装殖民公司
一、东印度公司
在欧洲历史上一共有过多个被简称为东印度公司的企业,它们分别是:
•荷兰东印度公司
•丹麦东印度公司
•法国东印度公司
•瑞典东印度公司
.神圣罗马帝国东印度公司
•和被合并称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几个企业
其中以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最为强大
1、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所以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就是说,在英国统治的地区,
一天24小时都可以见到太阳。英国之所以发展壮大、强盛发达。与对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残酷掠夺分不开。“东印度公司”建立与发展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最初,英国人主要是利用东印度公司作生意,慢慢地,东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王朝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因为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逐渐就占领了上面提到的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另外一个城市孟买。他们在这里设立了三个管区,各设一名省督管辖,把这些地方变成了进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区的根据地。1757年6月,克莱武率军在普拉赛战役中获胜,从而控制了孟加拉。之后,东印度公司在七年战争中击败了法国东印度公司,将法国人的势力排挤出了印度半岛。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法”,此法规定,原加尔各答的省督改为总督,并由国家直接任命,其任务是代表英国政府全权管理英国占领下印度的全部领土。至此,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以后,英国继续占领印度其他地区,1774年,占领了奥德,1799年,经过持续23年的战争之后,英国又占领了印度南部具有很强实力的封建国家迈索尔。1849年,又占领了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从此,英国完全占领了印度,印度(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767年,公司无力交纳英国政府规定的40万英镑,开始向政府贷款,财政危机越来越严重。1813年,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了,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这样,东印度公司不得不走向破产的道路。1858年,东印度公司被政府正式取消。
2、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建立于17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当时的欧洲各国兴起海上冒险,探寻世界地理,更发展外海的商机。16世纪的葡萄牙在东南亚地区已有殖民地与商业发展,1560年代,一群荷兰商人派浩特曼(Cornelis de Houtman, ?-1599)至葡萄牙刺探商情,浩特曼回国后这群商人便成立一家公司,利用这个资讯往东印度地区发展,从1595年4月至1602年间,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14家公司于是合并,成为一家联合公司,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
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泽兰省的密德堡市、恩克华生市(Enkhuizen)、德夫特市(Delft)、荷恩市(Hoorn)、鹿特丹市(Rotterdam)六处的办公室所组成,其董事会由七十多人组成,但真正握有实权的只有十七人,被称为十七绅士(Heren XVII),分别是阿姆斯特丹八人、泽兰省4人,其他地区各一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的雅加达)建立了总部,其他的据点设立在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上。
到了1669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五万名员工、与一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当时的10盾约等于1英镑,而1660年代荷兰一位教师的年薪约280盾,光阿姆斯特丹一地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
【与台湾的贸易关系】
荷兰东印度公司原先在澎湖附近活动,但当时中国明朝政府认为澎湖为其领土,使得荷兰人于1624年转而到当时未有实质政府统治的福尔摩沙(今台湾)大员(今台南市)设立据点,占领台湾的期间由1624年至1662年。当年的建筑如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等仍留至今,唯多已倾圯。
占领台湾的目的是为对中国、日本、韩国与东南亚据点的枢钮,并垄断马尼拉(西班牙殖民地)与中国间的贸易。主要的输出贸易内容包括砂糖、鹿皮、鹿肉、鹿角、藤、米,转运贸易内容包括荷兰的金属、药材,巴达维亚的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鸦片、锡、铅,中国的丝织品、陶器、黄金。
以鹿皮为例,在1634年到1638年短短四年之间,由台湾输出到日本的张数由十一万张成长到十五万张。到了1658年,台湾砂糖的输出量已经足够供应日本与波斯的需要,并增加巴达维亚为输出对象。
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洲约有35个据点,日本据点的获利为38.8%排名第一,第二名即是获利25.6%的台湾,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这些地方的获利主要是配送给荷兰的股东,而非用回馈当地人或用于当地的建设。
当时在台湾经营贸易的国家除了荷兰,尚有日本人,鉴于日本人的经济竞争,荷兰遂对日本商人课征10%的税,引起双方不满,甚至发生滨田弥兵卫事件,1628年两方终止贸易,1632年才又恢复,但日本在不久之后进入锁国时代。除此之外,因为荷日两方政府对于其所有领地都有司法权执行的权力,为此两方也发生过冲突。
【历史年表】
1602年:3月20日成立。
1603年:公司船员韦麻朗经由马六甲海峡由巴达维亚抵达澳门,与葡萄牙的战争失败。
1604年:8月7日抵达澎湖,但12月15日被大明帝国的军队驱离。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由葡萄牙手上攻下安汶(Ambon)岛,并设置商馆。英国随后也在此设立商馆。
1619年:在爪哇的西达维亚成立东印度地区的总部。
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再度占据澎湖。
162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杀害安汶岛英国商馆的10名馆员。
1624年:大明帝国军队与荷兰经过8个月的战争后,荷兰人退守台湾。
1638年:日本锁国,葡萄牙人被日本赶走,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日本贸易
164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葡领麻六甲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西班牙承认荷兰独立
1652年:在好望角成立殖民地。
1661年:4月,郑成功占领澎湖并以之为据点,开始攻打台湾的荷兰人。
1662年:2月,荷兰投降。退出台湾
1704年:第一次爪哇战争(~08年)
1719年:第二次爪哇战争 (~23年)
1740年:巴达维亚华人起义
1749年:第三次爪哇战争(~55年)
1795年:法国革命军占领荷兰
1799年:12月31日解散。
二、西印度公司
在欧洲历史上一共有过多个被简称为西印度公司的企业,如荷属西印度公司、英国西印度公司、瑞典西印度公司等,这里以荷属西印度公司历史最悠久,最为有名。
1621年,荷兰政府批准成立荷属西印度公司,公司的目标是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未牢固占领的殖民地,展开同英、法等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经过10年断断续续的战争,西印度公司控制了巴西海岸很大一部分土地,但到了17世纪中叶被葡萄牙人赶出。1622年荷兰在哈德逊河口获得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城1660年,英国人夺占后,改名为纽约。1674年,根据第二个威斯敏斯特和平条约,荷兰正式将纽约交给英国。。此后以哈德逊河流域为基地向东扩展到康涅狄格河的哈特福特,向南扩展到特拉华河畔,建立起新尼德兰。1623年占领南美的圭亚那。1630年到1640年间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得加勒比海上的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阿鲁巴岛、库腊索岛、博内尔岛、萨巴岛、圣尤斯特歇斯岛,和法国人共占圣马丁岛。西印度公司占领这些岛后大肆屠杀土着居民,使劳动力减少,以后又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贩奴者。
17世纪中叶,荷属西印度公司又在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拥有了多处堡垒和商站,并一度占领毛里求斯,作为在马达加斯加掠夺奴隶的根据地,英属弗吉尼亚的第一批奴隶和法属殖民地的奴隶全靠它供应。到18世纪初,荷兰奴隶贸易量占世界奴隶贸易额的一半以上。
荷兰所有殖民地中最持久的殖民地是海角殖民地,这是1652年从葡萄牙人手中抢来的一小块殖民地,位于南非好望角。它是一个补给基地,向去东方的船只提供燃料、水和新鲜食物随着更多荷兰人的迁入,这块殖民地最后发展为两个自治共和国――德兰斯瓦尔共和国&奥兰治共和国(现位于今天的南非联邦共和国境内)
荷属东西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对殖民地的掠夺是极其残酷的。为了掠夺殖民地的财富,他们野蛮地屠杀当地居民,或者把他们变为奴隶,利润往往高达百分之几百。马克思说“荷兰——它是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
第二部分 中世纪欧洲军事宗教组织――骑士团
一、骑士团的建立及其鼎盛时期
骑士团出现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侵期间,系西欧封建主为保卫他们在东方所侵占的领地而建立的宗教性封建军事组织。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1096-1099年)结束后,十字军陆续占领了地中海东岸最富庶的地区和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这一带建立起4个十字军国家,其所占领地首尾相接从南到北竟有1200公里长。由于这一带地处沿海,地势平坦,缺少天然屏障,易攻难守,时刻有遭受进攻的可能,在穆斯林虎视眈眈的威胁之下,十字军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为巩固这些国家,亟需建立一支常备武装力量。于是,罗马教皇又组织起几个僧侣骑士团,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三大骑士团,即善堂骑士团(圣约翰骑士团)(12世纪初)、圣殿骑士团(约1118年)和条顿骑士团(1198年)。其使命是镇压十字军国家中人民的反抗,与毗邻的穆斯林国家作战,保卫并扩大十字军领地。这三个骑士团不久便发展为精锐的职业军,能够在任何地方与敌人交手。他们在欧洲大规模招兵买马,其实力日渐强大。
就表面上的形式和性质而论,骑士团是一种僧侣帮会,其宗教方面的约束类似于修道士。这些僧侣骑士绝大部分是西欧各国破落贵族出身的亡命徒,他们被按照修道会方式组织起来,为"保卫基督教"而奉献一生。骑士团的成员不得娶妻生子,不得谋求财富,不可违背上级(天主教会)的旨意,决不可因迷恋世俗生活而动摇自己"献身基督教"的意志。
骑士团内部实行严格的集权制。每个团的最高首领是"总团长",归其管辖的支团首领称"支团长",再往下还设有司令、马厩长等,支团长以下的军官组成总会,从属于总团长。而总团长则直接听命于罗马教皇,必须唯教皇之命是从。
罗马教皇给予骑士团各种特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不受十字军国家的僧俗统治者管辖。尽管耶路撒冷王国的总主教是教皇的国使,但他也无权支配调遣骑士团。
在名义上,骑士团必须恪守安贫、守贞和听命三大戒律。但是,骑士们朝思暮想并且为之忙得不可开交的,却是积累财富。他们根本做不到安贫乐道。而且,十字军国家的僧侣封建主为了借其力量使西欧人长期占据地中海东岸,也给予骑士团以优厚的待遇。因此,骑士团的生活方式极端世俗化。
骑士团敛财的途径
其一,进行"募捐"和接受馈赠
其二,经营商业。
其三,抢劫
骑士团的"世俗事业"大获成功,几十年之后,骑士团不仅在东方有领地,而且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匈牙利、捷克、英国等地也有为数不少的属地。
同时,骑士团在十字军国家中的地位也变得越发重要,拥有许多要塞和城堡。到12世纪末,僧侣骑士团成为东西方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团员人数也大大增加,因为许多一般骑士看到,在十字架的庇护下,便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12世纪末期,仅圣殿骑士团已经拥有15000名团员。
后来,随着十字军国家的衰落与崩溃,骑士团在东方已无法立足,但它们并没有解散,而是身着修道服、披盔戴甲地回到欧洲,继续效力于教皇。条顿骑士团甚至还在欧洲建立起骑士团国家,对欧洲的政治和军事生活发挥了长时期的影响。
1、圣殿骑士团:福祸相继终灭亡
圣殿骑士团的正式名称是"基督和所罗门圣殿贫苦骑士团",始创于1118年前后,其团员主要是来自法国的十字军骑士。这个骑士团的创始者最初住在毗邻救世主教堂的耶路撒冷王宫的一角,而救世主教堂的原址是阿拉伯伊斯兰教的一个清真寺,据传此地原是所罗门国王的神殿。"圣殿骑士团"的名称由此而来,有时也译为"神殿骑士团"。另一种说法是:据说当时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把犹太教圣殿内一部分院落划予法国骑士们作为驻地,因而得名。
这个独立的教团内分三个等级:骑士、军士和教士。他们的徽记是一枚红十字章,骑士佩戴在白色外衣上,军士佩戴在黑色外衣上。随后该团迅速发展成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教皇给予的特权、君主王侯的捐赠以及他们的抢劫,使其迅速聚集了大量财富。在东方和西欧占有大量地产,还在西欧从事高利贷和银钱业。圣殿骑士团逐渐变成了天主教会内最强大、最富有的僧团之一。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福兮祸所倚,正是这些财富和权势给圣殿骑士团带来了毁灭之灾。13世纪末,西欧封建主在东方所建的殖民地全部被消灭殆尽之后,圣殿骑士团被迫离开巴勒斯坦,转入法国、英国及西班牙等国活动。而当时统治法国的腓力四世,正陷于财政极其困难的窘境之中。出于觊觎骑士团财产的目的,他暗中与受他保护的教皇克莱门特五世合谋,指控圣殿骑士团为异端,于1307年9月13日发出了逮捕法国境内全体圣殿骑士的密令。结果,这个骑士团的几乎全部成员,包括总团长雅克.德.莫莱及其副手雨果.德.佩罗,统统被关进了宗教裁判所的拷问室,大批圣殿骑士在侦讯过程中被折磨死去,骑士团的组织也随之瓦解。1312年,教皇克莱门特五世下令,正式解散了圣殿骑士团。
有人统计,腓力四世靠取缔圣殿骑士团掠夺到142万利弗尔巨款。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圣殿骑士团异端案的炮制者此后也相继死于非命。1314年4月20日,就在莫莱被烧死的次月,克莱门特五世死于红斑狼疮。同年11月29日,腓力四世在打猎时丧命。当时的人纷纷传言是莫莱把他们勾到地狱受神的审判去了。然而还有更加辛辣的报应: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监禁的地方,恰巧是圣殿骑士团在法国的总部--塔姆佩尔神庙,并且他就是从这里被送往断头台的。
2、条顿骑士团:从辉煌到消亡
条顿骑士团是三大骑士团中建立时间最晚的一个,但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它于1198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主要由德意志骑士组成,着白色外衣,佩戴黑色十字章,白色斗篷上绘有红色宝剑和十字。13世纪初,在总团长冯.萨尔扎领导下,该团将活动中心自中东转移到东欧。1226年,应波兰马佐维亚公爵康拉德之召,条顿骑士团前往波兰,攻击波兰的宿敌普鲁士人。康拉德同条顿骑士团立约:骑士团负责进攻普鲁士,康拉德签应把托伦和赫翁诺之间一块领地划给骑士团作为报酬。康拉德的这种引狼入室、目光短浅的政策,给日后的波兰造成了很大的祸患。1237年,条顿骑士团与驻在波罗的海东岸的圣剑骑士团合并之后,势力猛增,成为东欧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此后的50年间,条顿骑士团又牢牢地控制了普鲁士,这样便形成了从东西两方钳制波兰领土,直接威胁波兰国家安全的态势。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是条顿骑士团的鼎盛时期。他已不满足于对波兰的渗透,同时还将侵略之手伸向立陶宛那片从波罗的海延伸到黑海的区域。1346年,条顿骑士团又从丹麦人手里夺得了爱沙尼亚。除此之外,条顿骑士团在南部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法国都有自己的属地,最大的属地则在德国。条顿骑士团在欧洲东北的属地堵塞了波兰、立陶宛和俄罗斯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于是波兰、俄罗斯和立陶宛各民族的力量都联合起来,同他们的共同敌人--条顿骑士团进行斗争。
1410年,波兰和立陶宛组成联军,向占据波兰领土的条顿骑士团进军。7月15日,进行了历史上着名的格林瓦尔德会战(德国文献中称为坦南贝格会战,中文又译作坦能堡会战)。会战的一方是由波兰国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亚盖洛率领的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联军,以及捷克和匈牙利的志愿部队,共3.2万人,以步兵为主;另一方是得到德国、匈牙利支持的条顿骑士团,共投入2.7万人,以身穿甲胃的重装骑兵为主。会战结果,骑士团的大部分军队被歼灭,总团长云金根以下所有指挥官全部战死。联军取得了战役的全胜。
此后,条顿骑士团转向衰落。1454年,波兰和条顿骑士团之间的战端再起。1462年,在决定性的帕克会战中,条顿骑士团再次失败,总团长也被俘。1466年,骑士团第三次败于波兰,被迫与波兰签订了托伦和约,东普鲁士虽然仍在骑士团的统治之下,但在法律上已附属于波兰王国。条顿骑士团成为波兰王国的藩属,它的成员中已经有一半是波兰人。1525年,骑士团总团长阿尔布列赫特将东普鲁士改为世俗的普鲁士公国,骑士团遂失去其原有的显赫地位,但它仍一直保留到1809年才宣告解散。后来曾于1834年一度恢复,但此后的条顿骑士团与原来意义上的强大的条顿骑士团国家已经完全是两码事了。
3、善堂骑士团:历史上的光荣与现状
善堂骑士团全称是“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其雏型出现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尚未开始的1070年左右,它的任务是进行一些"慈善"工作,比如保护来"圣地"朝圣的西方基督徒,供给朝圣者食宿,医治生病的基督徒等等,故得此名。它的成员是以耶路撒冷的"圣约翰圣殿"为中心而聚集起来的,故又称为"约翰骑士团"。
但是,第一次十字军远征结束后,善堂骑士团的宗旨开始发生变化,他们的首领决定:一部分教友继续为饥饿和染病的朝圣者从事慈善工作,但其中心任务是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骑士军,从而逐步变成了纯粹的封建骑士军事团体,并在巴勒斯坦地区存在了将近200年。其服装是缀有白色十字架的黑色外套,后来又改为红色外套。
14世纪初,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逼之下,骑士团不得不于1310年移到地中海东部的罗得岛。1522年,奥斯曼苏丹苏里曼一世为了解除进犯欧洲的后顾之忧,大举进攻罗得岛,虽然骑士团只有500多名骑士和6000多名士兵,但他们面对20万强敌,毫不畏惧,英勇抵抗,进行了整整半年多的顽强防御战,虽然最终被迫投降,但土军却付出了至少5万人丧生的惨重代价。苏里曼一世对骑士团的勇气颇为赞赏,于是特许这支敌军在1523年1月1日安全撤离了该岛。
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同意把马耳他岛及其附近的戈佐岛交给善堂骑士团管辖。于是,骑士团就在马耳他岛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正式称为"马耳他骑士国"。
此后,善堂骑士团进入了鼎盛时期,船帆上标有马耳他八角十字的战船横行于地中海。18世纪,骑士团的疆域远达美洲西印度群岛的圣克鲁瓦。1794年,美国独立后不久,这个骑士国就很快对它予以承认,并同它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当时,马耳他骑士国比美国还要强大得多呢。
1798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在远征埃及的途中,将骑士团从马耳他岛上赶了出去,到1834年骑士团才在意大利的罗马扎了根。此后,它们再度转向经营慈善事业,一直延续到今天,其名称也改为"耶路撒冷、罗得岛和马耳他圣约翰军事护理人员骑士团"。
4、圣剑骑士团的由来及解体
圣剑骑士团虽然不属于三大骑士团之列,但它在历史上也曾发挥过相当大的影响,而且还曾合并到条顿骑士团之内,因此,这里也简单叙述一下它的产生及结局。
圣剑骑士团系德意志的宗教性封建军事组织,1202年由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支持建立。因其所属骑士的白色斗篷上绘有红色宝剑和十字,故名。它在13世纪初以传播基督教为名,侵入波罗的海东岸立窝尼亚地区,故又称"立窝尼亚骑士团"。1240年,骑士团又伙同丹麦、瑞典封建主入侵俄罗斯,占领普斯科夫城,并继续东进,进逼诺夫哥罗德城。1242年4月5日,在冰封的楚德湖上爆发了着名的"冰上交战",结果诺夫哥罗德军队获胜,骑士团被逐出俄罗斯,此后再不敢向东扩张。到16世纪初,骑士团由于内部矛盾逐渐分崩离析,分裂为若干不同的领地。
围绕着争夺骑士团遗产的斗争,又演变成为一场国际性的争夺波罗的海统治权的战争--立窝尼亚战争。1558年1月,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借口立窝尼亚骑士团与立陶宛联合反俄,挑起立窝尼亚战争。1560年8月,骑士团主力被俄军击攻,总团长菲尔斯滕堡被俘。1561年11月28日,新任骑士团总团长戈塔尔德.克特莱尔同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二世在维尔纽斯签约,把立窝尼亚交给立陶宛,骑士团还俗,在库尔兰和塞米加利亚建立公国,从属波兰和立陶宛。次年3月,存在了360年之久的立窝尼亚骑士团正式解体。
二、骑士团的现在状况
今天,骑士团的总部设有罗马商业街的马耳他大厦,其标志为缩写字母S.M.O.M。像梦蒂冈一样,这块土地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虽然骑士团的正式公民只有几十人,土地也只有这一幢1.2万平方米的大厦,但它却与世界上8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骑士团目前在世界各地共有12000多名骑士,其中包括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意大利前总理弗朗西斯科.科西嘉,美国前财政部长威廉.西蒙,纽约天主教特伦斯.库克等名人。
第三部分 城市同盟
城市之间的竞争,特别是为了与封建领主和国王对抗,中世纪中期出现了城市之间的结盟,即城市同盟。城市同盟主要出现在德国。最为着名是汉萨同盟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
一、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为主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汉萨(Hanse)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12世纪中叶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1370年战胜丹麦,订立《斯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实力雄厚。15世纪转衰,1669年解体。
二、莱茵同盟是公元13-15世纪德国西部莱茵河流域的城市同盟。同盟正式形成于公元1254年,参加者有美因兹、科伦等50多个城市。为了保护城市商人的利益,反对封建主的掠夺,莱茵同盟拥有自己的武装。同盟还有统一的组织,以加强各城市间的联系,发展对外贸易,同法国、尼德兰等地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公元1381年,与士瓦本同盟合并,势力增强。但公元1388年士瓦本同盟解散。莱茵同盟也遭到封建诸侯的打击。终于在公元1450年,同盟瓦解。
三、士瓦本同盟是公元14世纪德国南部士瓦本地区的城市同盟。公元1331年,由士瓦本地区的奥格斯堡、纽伦堡和一部分瑞士城市组成同盟。之后,士瓦本同盟不断扩大,最多时有80多个城市加入,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势力。公元1381年,与莱茵同盟合并,势力更加壮大,遭到政府的干涉。公元1388年,被迫解散。
第四部分 其他
一、歌萨克
俄国历史上的特殊社会阶层。哥萨克一词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人。原指从中亚突厥国家逃到黑海北部从事游牧的人。后泛称15~17世纪从农奴制压迫下出逃的农民、家奴和城市贫民。他们住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靠当雇工为生。自16世纪起,哥萨克因替沙皇政府镇守边疆,被免除劳役和赋税,并获得一定的俸禄和相当数量的土地。他们拥有经自由选举产生的统领、百人长、大尉所组成的自治机构。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哥萨克内部出现贫富分化。17~18世纪,大批哥萨克参加了反对沙皇封建专制制度的农民起义。哥萨克最初聚居在顿河沿岸和第聂伯河下游。随着俄国疆土的扩展,哥萨克相继出现在乌拉尔、伏尔加河下游、中亚细亚、高加索、西伯利亚等地。他们以勇猛善战着称,是沙俄兵力的重要来源,18世纪成为特殊军人阶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拥有顿河军、库班军、乌拉尔军等12支哥萨克部队,人数近30万。沙皇政府用各种办法收买哥萨克的上层分子,使之成为向外进行侵略战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的工具。1918~1921年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哥萨克富裕阶层参加了白卫军。苏维埃政府对哥萨克地主、富农与上层军官实行打击、镇压,同时把广大哥萨克贫农和普通士兵吸引到苏维埃政权方面来。国内战争后,作为社会阶层的哥萨克已不复存在。多数人在集体农庄劳动。分布在顿河、捷列克河和库班河流域等地。
二、马穆鲁克(Mamluk、Mamluke、Mameluk、Mameluke,又名马木鲁克、马木留克、马木路克),中世纪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的奴隶兵,主要效命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式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布尔吉王朝,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
........(实在太多了,字数所限,就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