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各国工厂的分布情况
在中国,市场已经挤满了各种公司。印度是软硬件的领先大国,质量和数量都很好,而且不断提升。
孟加拉女性衣服种类不多,都传统服装包头什么的。很低,但是问题是,你确认你的配套跟的上,大部分原材料要靠进口。。。光关税就让很多人吃不消,高附加值的还好,但是工人的技术素质又成问题,我们也考察过去建厂,但是前期付出的代价太大,后来决定观望下,等那边的配套起来再说。可以去考察一下啊。吸收借鉴孟当地华商和其他国商人经验看看。
上一年荷兰公司将在孟加拉国建服装辅料工厂,还有孟加拉国掀罢工潮,700多家服装厂关闭。孟加拉国服装工厂因薪酬争议而关闭,孟加拉服装工人为加薪堵路烧车 700家工厂停产,今年美国呼吁进口商抵制孟加拉国部份成衣厂。
印度借鉴中国经验解决就业 印度要走世界工厂之路;印度神像工厂在中国生意蒸蒸日上;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将让位于印度和墨西哥;印度新工厂投产,"通用"复制“五菱”模式
华已是“世界工厂”,但印度却充当世界后勤部。制造业在印度到底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印度能否赶上甚至超越中国?答案是能,但也可能做不到,这取决于印度如何克服目前的障碍。
另一类历史遗产:印的政策向公共部门倾斜,私营部门虽被允许存在,却受严重管制。1947年印度独立后,主要倚重公共部门塑造印度经济,实现工业化。由于希望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外汇和私有企业的依赖,印度主要运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手段来实现进口替代和工业化的战略目标。从1981年起,所有的关税壁垒被大幅度调低,对进口数量限制也大体上被取消了。
同一时期里,印度私营部门受到许可证制度的严厉管制——许可证不仅管你生产什么,还管怎么生产、生产多少和在哪里生产。印经济政策另一重要特点:是苛刻的劳工法。劳工法着重限制大公司重新分配资源的权力,大型企业要得到政府的许可才能裁员,甚至改变工人工作地点也要提交申请。
两种驱动力:印度似乎拥有了一种不寻常的发展模式。一般来说,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增加,农业占经济的比重会有所下降,接着是工业和制造业比重的增加,然后是服务业的比重提升。用这个标准来进行中印比较的话,可以看到在2005年,农业在中国的份额与中等收入国家基本持平,制造业和工业比重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而服务业的比重略低;在印度,制造业和工业比例与中国相似,农业份额偏低,但服务业却占到了整个经济56%!--这已经接近中上收入国家的水平。而中印经济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有2/3来自工业,而印度经济增长的2/3则来自服务业。这样的差异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在包括服务业在内的所有领域领先于印度——特别在工业方面,印度的生产率增长水平仅为3%左右,远远落后于中国11%的水平。
“二元”的印度制造业
1948年实施的“印度工厂法”规定,雇用20人以上或者雇用10名工人但使用电力的公司,就必须向政府注册。随着时间推移,经过注册的公司及其产业活动变得更加正式和有组织性,而未经注册的那些公司也成为一个非正式的板块,这导致了印度制造业“二元”的特质。理解印度制造业这一的二元特点,对于判断印度制造业的未来至关重要。
目前,印度的非正规部门包括近4000万工人,但正规部门只有700万工人。从对GDP的贡献来看,占印度劳动力13%的工业正规部门创造了制造业75%的附加值,非正规部门的贡献仅为25%。
印度制造业的规模小于其他国家,但在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制造业,印度具有较大的优势。过去的政策遗产一直在阻止印度的工业化进程。鼓励小企业的政策,死板的许可证制度和严厉的劳动法规,导致大部分劳动力进入了效率不高的非正规领域。
那么,印度制造业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印度在IT、工程和流程外包领域的优势非常显着。虽最近中国提出要快速发展外包和离岸业务,但由于各种结构性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很难复制印度在外包领域的成就——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限制性因素恰好促成了“中国制造”全球风行。
未来,印度将得益于其最好公司——有20到30家印度企业已成各自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就在中国沿着制造业价值链向上攀爬时,印企在这些领域已先行一步,在全球版图上占据了有利地形。华将面临印制造业严重挑战。
❷ 富士康选择了人工成本便宜一半的印度,还有哪些大型工厂也选择了印度
很多手机厂商比如说华为、三星、小米等等都选择到印度建厂,美的公司也不甘落后,在印度建了美的科技园。因为印度在未来几年里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将会达到最大,印度劳动力又比较低廉,所以很多大型工厂才会选择印度。
美的集团投资135亿印度卢比的美的科技园,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苏巴帕勒举行奠基仪式。美的计划,未来五年内将这一科技园打造成为家用电器、暖通空调和空调压缩机等产品的生产基地。事实上,美的在之前就宣布在印度启动“绿地”项目,从而扩大美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其他家用电器在印度的本地化布局,未来还计划将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负责为印度市场设计、测试和开发产品。
❸ 三星在印度建厂了吗
三星在印度建成世界最大手机制造厂 ,莫迪文在寅揭幕。
据新德里电视台(NDTV)报道,三星已在印度诺伊达(Noida)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制造厂,占地35英亩(约212.5亩)。当地时间9日,正在对印度进行访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与印总理莫迪一同参加了新工厂的落成仪式并为其揭幕。
NDTV视频截图
《印度快报》报道称,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在智能手机领域,三星2017年全年在印度拥有24.7%的市场份额,在个别季度输给了竞争对手小米。
据了解,三星在诺伊达的工厂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1997年起,这个工厂开始负责制造电视机设备。2005年开始手机制造的工作,不过是直至2007年才开始生产手机。
三星目前在印度拥有两座工厂,分别位于诺伊达和斯克里伯鲁布德。在诺伊达工厂有一个研发中心,一个设计中心,拥有员工超过7万人。而除了这两座工厂之外,三星在印度还有5个研发中心。
来源:凤凰网资讯
❹ 印度为什么工厂那么多
印度是目前唯一一个人口红利巨大且手机市场需求还在不断上升的国家,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手机厂商进军印度的一个主要原因。在目前中国手机市场出现饱和的情况下,增量空间越来越小,换机需求逐渐放缓,但印度的增量需求却与日俱增。为了加快手机业务在印度本土的快速运转,以及降低成本,快速提升出货需求,手机厂商将工厂搬迁到印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印度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但目前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只有30%,这巨大的人口红利和手机需求就决定了与手机制造业相关的配套设施和工厂在哪。
二.印度政策吸引外资建厂
自印度政府在2014年提出“印度制造计划”以来,就推出了各类政策吸引外商来印度投资建厂。而为了解决印度本土民众的就业问题,印度政府更是对关键的手机零部件增加关税,以此让手机厂商选择在印度本土加工制造。例如,印度政府规定,在印度本地生产制造的手机整机只需要缴纳12%的增值税税率,而从外界进口的手机除了要缴纳10%的基本关税外,还需要缴纳35%—40%的增值税。这一方面保护了印度本地制造业,另一方面也充分解决了印度本地民众的就业问题。
另一方面,印度无论是在机械设备、厂房成本还是人工成本方面都更为低廉。相反,目前中国国内高昂的房价间接推高了制造业的成本,与此同时,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在经历5年的快速发展后日渐饱和,已经没有太大的增量空间。照这样来看,对手机厂商而言,将原本在中国的手机制造产业链转移到印度或许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考虑到上面两点原因,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手机厂商愿意将手机产业链相关的配套设施转移到印度了,因为一旦在印度建立生产基地,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印度本土手机市场,并完成整个产业链的深耕和运营
❺ 富士康在印度有几家工厂
富士康在印度有2家工厂罩旅
富士康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5.3万名员工,从而将其印度南部泰差指米尔纳物庆凳德邦工厂的员工人数增加至7万人。相比之下,富士康郑州工厂目前拥有20万名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