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蓝绿厂在印度什么地位

蓝绿厂在印度什么地位

发布时间:2023-10-02 03:18:19

A. 蓝绿大厂什么意思 蓝,绿大厂为何称霸中国手机

OPPO的logo是绿的,VIVO的logo是蓝的,合起来就称作蓝绿大厂,这两个牌子在中国销量非常高。

OPPO更多年轻人选择的拍照手机。

国产手机越来越受青睐,在中国,更多年轻人选择OPPO拍照手机。十年来,OPPO一直专注手机拍照的技术创新,开创了“手机自拍美颜”时代;如今,全球超过2亿年轻人正在使用OPPO拍照手机。

据权威数据机构IDC统计,OPPO 2016年已成为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品牌。

B. 印度的绿/白/蓝色革命是怎么回事

印度农业革命是指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绿色革命"、以提高牛的经济价值,增加牛奶产量为目标的"白色革命"和以开发江、河、湖、海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为目标的"蓝色革命"

绿色革命
背景
南亚古国印度,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但因长期受英国殖民者的残酷掠夺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农业生产水平低,曾是举世闻名的"饥馑之国",有些地区曾出现过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悲惨景象,仅1900~1947年就饿死2600余万人。
目的及成果
印度独立以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从60年代开始,就实行新的农业发展战略--"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是指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以引进、改良、推广高产优良品种为核心,提高粮食单产,所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水稻。60年代初"墨西哥小麦"育成,单产每公顷14025kg;60年代中育成的菲律宾"奇迹稻",单产每公顷达22500kg。"墨西哥小麦"和菲律宾"奇迹稻"的引种成功和大面积的推广,加上灌溉面积的显着扩大,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印度的粮食单产和总产量成倍增加,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绿色革命"以来,平均每年增长3.95%,1981年印度粮食产量达134×106t,创历史最高纪录,粮食产量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三粮食生产大国。
问题
"绿色革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必然要增加大量投资,不仅生产成本高,还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由于大量灌溉,长期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板结和盐碱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另外,一些农村旧的生产关系及落后势力,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也起着阻碍作用。

白色革命背景
背景
印度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印度教敬牛如神,除土地之外,牛是农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印度教徒反对杀牛,不少教徒买牛"放生",被放生的牛被奉为"神牛",目前,印度有难以计数的"神牛",在大小城镇的街道上游荡或躺卧。汽车司机为等待"神牛"慢吞吞地穿过马路,不得不减速、停车,造成交通阻塞,有时为避让突然出现的"神牛",往往酿成车祸,如1993年8月21日,在印度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一辆长途客车为避让一头"神牛"而冲入湖中,造成28人丧生。
开展
为了提高牛的经济价值,增加牛奶产量,从1977年起,印度开展"白色革命"。他们引进、培育、推广优良水牛品种,建立牛奶生产合作社,停止进口一切商品性奶制品,使牛奶产量有很大提高,现在,印度牛的存栏数达2.7亿头,名列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养牛头数的20%,全国平均每3个人就有一头牛。全国每年牛奶产量达4×107t多,平均每人每天占有牛奶150g多,80年代后期印度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产奶国。

蓝色革命
80年代后期印度又推行"蓝色革命"的构想。所谓"蓝色革命"就是开发江、河、湖、海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其目的是增加鱼类捕捞量,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外汇收入。
印度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7500km,并且有众多海湾、海角和海峡,可供捕鱼的海域面积达2020000km2,具有发展海洋渔业和养殖业的良好条件。此外,印度内陆长达2900km的河流系统以及170多万公顷的水库和池塘,也具有发展淡水养鱼的可观潜力,80年代中期鱼类捕捞量达28×105,1993年底为4365000t,本世纪末将达6×106t,投资为170亿卢比。
为了加快对江河湖海资源的开发,筹集资金和培养技术人员,印度成立了渔业开发署和专门发展养鱼的国家合作开发公司,与此同时,还在科钦建立了海洋研究院,中央水产、航海工程学院,在马德拉斯建立了国家养殖中心。另外,还计划在喀拉拉邦、安德拉邦和孟买等地区兴建4个大型渔港和23个小型渔码头,在沿海地区兴建水产加工厂,建造冷藏库。目前,印度有293座水产品加工厂,现有冷藏库367座。据统计1992~1993年度,印度水产品赚取外汇近6亿美元,1993~1994年度,将提高到8亿美元。
为争取实现"蓝色革命"提出的下一个目标,即到本世纪末,鱼类捕捞量达6×106t,印度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千方百计推动各项计划的实施。

C. 印度最顶尖的四大招牌产业


一、印度软件服务业


印度的软件出口仅次于美国,占比达到全球软件出口的20%,印度在IT外包行业是世界第一名,竟然占到了50%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中国软件总量要比印度要大得多,中国一年的软件总量大约在5000亿美元之上,而印度的软件产能大约在1500亿美金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软件主要是用来出口创外汇,而中国的软件主要是为本土经济所服务的,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印度软件业的确厉害,包括着名的波音公司,它的大飞机使用的飞行软件都是交给印度来编程的。比如着名的Windows 10软件,大部分印度人做出来的,甚至于比美国人搞的Windows 7要好用一些。


印度被称为IT人才的硅谷。根据之前统计,在美国超过18%的微软员工,16%的IBM员工,17%的网络人才和超过10%的医生,21%的护士曾经在印度接受过教育。甚至于美国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通用电器、捷运公司包括具有重要定位的美国五角大楼都采用印度的软件。在硅谷的各大电脑公司里,有大量的印度人担当研发的重任,即使发达国家领头羊德国也曾经表示要从印度引进软件人才。


印度软件业一度占据世界软件市场50%以上的份额,印度软件产品大多是输出到美国,然后是欧洲。印度的软件公司大量承揽了美国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的飞机运行软件,以及英国伦敦地铁的运行软件,印度的设计技术堪称一流。


世界银行之前有一份调查称,80%的美国公司把印度作为全球软件来源的首选市场。微软比尔盖茨曾经在之前访问印度时惊呼:“21世纪的软件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而可能是印度。”可见,印度的软件业在全球的地位。


印度主要是IT外包服务,比如服务呼叫中心,还有一个就是软件外包,依靠的就是印度人的编的软件通俗易懂。


严格地讲,印度的软件业并不发达,发达的是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


印度软件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表现在外包服务上——就是给欧美大的IT公司做软件代工。类相当于富士康和苹果的那种合作关系,因此,软件的核心技术及品牌都不掌握印度自己手中,类似于中国之前的“外贸加工”模式,所以,印度的软件外包则是一种比较廉价的脑力劳动输出。


印度软件外包业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


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在软件业实施“零税赋”优惠政策,并享有银行贷款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印度政府还对号称“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在内的多个软件园和出口加工区实施了优惠政策,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出有利于积极吸引外资、加快软件业发展的法律生态环境。


叠加英语是印度官方语言之优势,使得软件人员在与跨国公司的交流上沟通无障碍,这是印度的软件行业具有的先天优势。



需要纠正的是,虽然英语是印度的一个语言优势,但是并非英语是印度语言交流的全部。因为在中国人的普遍印象中,印度是说英语的国家。事实上,根据人口统计显示,印度真正说英语的人口数量大约仅占总人口的5%,当然,在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里,说英语的人口数量已经不少了,毕竟英语人口拥有5000万,比起6648万人口的英国只少1000多万,可见印度英语人口比例虽然区区5%,但人口基数非常大。

英文是印度的全球商业交流及政治领域的工作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外语。比如在印度街头翻阅报纸杂志,在酒店里打开电视浏览各个频道,会发现英语只占有所有媒体一小部分,而且还是欧美主流媒体频道,而印度本地的英语频道并不多。在印度大城市公共图书馆,印度管理人员曾经说过,英语书籍只占所有图书的8%,92%以上的图书是各种印度语言的图书,而且英文图书的价格是印度本地图书的几倍。

除了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外,印度最普遍使用的语言是Hindi(印地语),占总人口的66%。另外还有Bangla(班哥拉语)等1 8种语言。印度语言中分10种不同文字,其中,语言使用人口占5%以上的语言文字有7种,这些语言在发音、语法、书写上是各不相同的。

在印度,中学生除了学习本地语言,往往还要学习英语及印地语,假如毕业去外省工作,还要学习当地语言。因此,一个印度人要想在全国找工作,至少要会讲4-5种语言。

由于印度在语言交流成本比较高,为了降低语言交流成本问题印度实施了两次大的规定:一次是印度独立后,决定在国会继续使用英语作为法律工作语言,这个决定大幅减少了政府的翻译成本。在全球商业领域和 科技 领域,印度将继续使用英文,保持与全球交流的低成本化。另外一次,是1976年,印度决定采用技术的手段,解决6-7种不同语言的沟通问题,其语言翻译软件也由此出现。



一开始,印度的软件外包公司承接的都是一些很小的软件开发代工,在2000年,印度软件业软件开始迅速发展。记得当年“千年虫”的担忧让全球各国一度恐慌,同时,也给了处于低端产业链的印度IT公司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让印度接到了大量的代工订单,比如美国软件公司运行中的数百万条代码修复工作。


另外,日本的软件公司与美国公司的竞争,迫使美国大幅削减软件代工成本,在低端的软件解决方案上与印度IT公司展开合作。印度的很多IT公司也“借力使力”提升自己的软件技术,并且改善离岸业务模式流程,在获取专业软件知识上打造高价值的IT服务。


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卢比开始的长期贬值,间接支撑了印度软件公司竞争力,让印度一度成为“世界软件工厂”,号称”世界办公室“。


在软件代工高速发展时期,成千上万人的软件公司不在少数,比如Infosys、 HCL、Wipro等,这些都是印度软件外包领域的巨头,软件代工总收入都做到了千亿美元的级别,并占领了世界软件市场约20%的份额。统计数字显示,印度超1000人的软件公司就有上百家,并且软件外包公司前五名的公司员工数都在5000人之上。

印度获得软件技术人才有几个方式 :首先是依靠吸收印度的大专院校人才。印度有400余所大学设有计算机专业,每年能够培养软件毕业生1万余人,印度政府特别为250余所院校提供部分教学经费。


印度高等教育享誉世界,印度在高校的师资力量、教材及教学管理其实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着名大学几乎差别不大。特别是班加罗尔大学、韦洛尔 科技 大学等着名大学,他们的师资力量、教材和教学管理与全球名牌大学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印度在师资力量和学校规模、学科设置等方面是与全球全面接轨的,并且人才输出也堪称世界一流,印度的毕业生在全球人才市场上炙手可热。


很早以前,印度信息技术部长在美国就曾经说过,印度每年可向世界各国输出20万名IT人才。印度事实上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人才的大国”。当时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德国等,这些发达国家都十分渴望获得印度的信息技术人才。


其次是依靠民办或私营机构来培训人才。这类机构在印度有大约700余家,每年可培养数万名学员。再次是软件企业自己开立的培训机构。印度政府还在全国250个机构开设电脑培训课程,并在大约3000所中学推出“中学计算机扫盲和学习计划”。因此,印度多渠道发力软件培训,为软件企业提供了持续不断的“软件蓝领”人才。
虽然在过去20多年来印度软件外包业称雄世界,但已经成为过去式。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技术更新迭代较快,特别是在大数据分析应用、数字化转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印度外包产业和模式开始遭遇技术寒流,产值大幅下滑,员工大批失业。



由于印度众所周知的软件几乎都是外包业务,因此,印度软件业基本上挣的是外国人的钱。印度软件代工的模式是根据国外公司的需求进行软件编写,但自己的硬件条件很差,所以,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环境,软件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软件外包技术含量相当低,加上外国公司不断控制人工成本,利润越来越低。

印度《经济时报》,早在2017年印度IT产业裁员就高达5.6万人,并且IT公司在印度校园的招聘也大幅减少了50%—70%。报道称,裁员仅仅是刚开始。研究表明,在未来数年,印度数十万的就业机会可能会消失。在印度班加罗尔,心理医生”生意兴隆“,原因是来咨询的人很多,大部分往往都是被解雇的软件工程师。
印度IT公司由于极少在技术开发、产品研发上大幅投入,因此无法进入软件的高端领域。自始至终,印度软件外包产业没有走出低端产业链的循环格局,印度软件外包维持的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劳动力套利”模式。


因此,印度IT公司始终在延续这种低成本代工模式,并拥有十分庞大的入门级劳动力队伍,而缺乏资深的软件管理者和高端的软件开发者,让印度IT公司在面对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据流量等新的模式面前,在软件高端产业链开发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

印度为何不进行软件行业产业升级呢? 由于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约达13.4亿,再加上它的教育体制限制,缺乏充分的高端人才供给,使得印度基于外包模式的软件行业无法进行产业升级。

印度的教育走的重视重高等教育,轻视基础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可以”直追“咱们,但基础教育却停留”非洲水准“。比如2013-2014学年,印度小学阶段辍学率高达21%,小学到初中阶段高达39%。


《经济学人》称据一份非政府组织的调查报告,大约有一半的印度五年级学生看不懂提供给二年级学生的课文,另外,仅有四分之一的五年级学生能掌握除法。

印度在识字率上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基础教育辍学率居高不下的前提下,高等教育规模却扩大很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已经到了26.88%。



虽然印度也有像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这样的顶级学府(录取率不到3%),但早已经成为了向美国硅谷输出人才的后花园。


印度IIT毕业的天才学生几乎都移民去了美国,成为了印裔硅谷高管,比如谷歌和微软的CEO往往是美籍印度人。

印度的人才流失一直是印度IT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毕业生会选择离开印度,是全球软件人才外流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些外流人才一大半去了美国。印度的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让印度的高 科技 人才纷纷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也导致了本国的软件行业无法进行产业升级。

因此,如果真正让软件业领独领风骚,必须吸引软件核心高技术人才,或者培养孵化类似于微软及谷歌这样的软件公司,打造软件业的高端产业链及技术把控能力。


印度的优势是软件业比较团结,特别是在美国,印度人和印裔很团结,往往喜欢抱团作战,是其一大优点。


印度顶尖的软包公司


1、印度软件外包公司:塔塔集团(TCS)


TCS在全球有100多个分支机构,向55个国家提供软件服务。TCS雇员超过2万名,客户数有近千名, 提供IT和商业咨询服务。除印度本土外,公司在美国、英国、匈牙利、巴西、乌拉圭和中国拥有多个交付中心



2、印度软件外包公司:Infosys


Infosys是印度 历史 上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总部位于印度信息技术中心—班加罗尔市,在全球拥有雇员超过100,000 名,分布于全球27个国家, 56个主要城市设有办事处或分公司。 Infosys股票市一度达629亿美金


3、印度软件外包公司:威普罗公司wipro


Wipro Limited是印度领先的完整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印度领先的有价值的信息 科技 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企业。在亚太和中东市场,Wipro为国际公司提供IT解决方案和服务。


4、印度软件外包公司: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Satyam

Satyam位于印度,在美国、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加拿大、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日本与澳大利亚的萨蒂扬开发中心为全球提供服务,其中152 家为财富全球 500 强与财富美国 500 强企业。


5、印度软件外包公司:马衡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ech Mahindra

Tech Mahindra是印度排名前5的IT公司,在全球90个国家拥有近12.2万名员工,年销售额高达46亿美元。


二、印度的生物技术产业


印度处于热带,在一些药用植物上,印度的天然条件能够获得更好收成。古时印度的香料业就强于我国。


印度被称为“世界的药房”,也被称为“全世界穷人的药房“。印度曾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出口药品,印度药品一度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20%左右。据统计,印度有近3000家仿制药企业,2017年全球七大仿制药公司中印度就占了两席。因此,印度的仿制药品不仅能满足了本国穷人看病的基本需求,而且每年还大量的出口,并成为印度重要的支柱产业。



全球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仿制药出自印度,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印度的制药业比较发达,制药企业研发能力较强;其次是相关政策比较宽松,甚至不惜颁发强制许可证书,为国内仿制药亮绿灯,事实上,没有仿制药,大多数印度穷人根本无法承担高昂的医药费。


特别是一些抗癌类进口药物,价格十分昂贵,比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由瑞士诺华制造的格列卫,如果折合成人民币,每月仅药费支出就要2万多人民币,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无法承担。


格列卫在世界很多国家都被授予了专利药物,但印度政府并不授予格列卫专利。原因是: 一是印度为了适应世贸组织规则,修改了《专利法》,早在2005年就开始生效。印度的《专利法》规定,在药物领域只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保护,不支持衍生药物专利。由此,格列卫就被印度视为衍生药物,因此也不受专利保护,印度国内的药企就可以仿制,因此,印度制造的格列卫价格十分便宜。二是为让国内药企仿制一些药物,印度政府还对一些药物实施“强制许可”,从而为国内一些药企生产仿制药去掉了专利约束限制。


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为实现让普通百姓能够看得起病、促进本国制药行业发展两项基本目标,亲自主持了对《专利法》的修订。



从此,印度对食品及药品等民生必需品只授予工艺专利,而不授予产品专利。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印度放弃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的宽松让本国企业能获得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从而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空间。


印度生态品种丰富,拥有森林、湿地、海岸、草地、海洋、沙漠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拥有千差万别的生态多样性,从而为印度的生物资源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让印度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世界生物多样性地区总面积的8%左右。


从记录的野生物种来看,印度拥有世界上6.5%-7%的野生物种;在已记录的物种中拥有植物4.5万种、动物8.1万种。从栽培物种来讲,印度是世界上八个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至少有166种作物和320种作物亲缘种起源于印度,因此,印度作物基因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已驯化饲养的动物方面,印度仍然具有丰富多样的基因资源,且位居世界前列。


印度的医学院、理工学院等很多都设立了生物技术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已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印度每年毕业的生物技术专业的硕士一度达6500人,博士达1500人。生物技术人才的大量涌现促进了印度生物技术研发的领先地位和生物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印度的生物技术产业,在资源、人才、设施、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从80年代开始,印度在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旁遮普邦、安得拉邦、北方邦等地设立了1000多个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还建立了10多所合乎国际标准的干细胞培养实验室,成为世界胚胎细胞菌采集最先进的十大研究中心之一;


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生物技术信息系统网络的国家,处于生物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领先地位。


三、印度的太空技术


印度卫星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运载火箭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早在2009年,印度已拥有4种类型的国产运载火箭:1)“卫星运载火箭3(SLV-3)”;2)“加大推力运载火箭(ASLV)”;3)“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4)“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


印度早在40年前就发射了第一颗遥感卫星,印度还是继美国、俄罗斯、欧盟之后又一个将火星探测器送上火星的国家。



2007年,印度将首个返回式太空舱和3颗卫星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为该国未来实施载人航天计划等获取了重要数据。


印度目前还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其探月计划,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在2008年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发射升空。


2008年4月28日,将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载10颗卫星升空。是继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之后第五个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发射技术。印度一箭十星成为当时第一。此后,特别是1箭104星发射成功最为着名,并且创造了世界之最,一直被印度国民津津乐道。


印度之前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其反卫星试验其实也意味着,印度将会成为继中国、美国、俄国之后,全球第4个全具备反卫星能力的国家。


四、印度的电影业


印度电影产量世界第一,平均年产量大概超过一千部,根据统计,2018年其电影平均产业规模约合158.27亿人民币。据毕马威的预测,到了2023年印度电影产业规模将增加到约合227.9亿人民币。


宝莱坞(Bollywood)是宝莱坞制片厂外景的简称,位于印度孟买电影基地。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数亿观众。


宝莱坞和印度其它几个主要影视基地泰米尔语- Kollywood,特鲁古语(Telugu),孟加拉语(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达语(Kannada)和马拉亚拉姆语(Malayalam)等构成了印度的庞大电影业, 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和售出的电影票数量位居全世界第一。



宝莱坞对印度以至整个印度次大陆,中东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南亚的移民输出传播到整个世界。


宝莱坞是印度最美丽的一张名片,表现出印度人独特的魅力。 印度的电影明星们在全球名流的圈子里风头强盛,很多好莱坞明星开始往宝莱坞发展。在印度宝莱坞明星的婚礼上,可请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妇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可见印度宝莱坞的影响力。


印度电影在电影产业中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作为不发达国家,印度为什么能够电影行业发展到与好莱坞媲美的程度?


一、金融资金支持。早在1999年,电影业就成为印度政府官方认可的产业,意味着电影从业者可以获得合法的银行贷款。2001年,印度工业发展银行成为第一家为电影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让印度电影业开始发展壮大。


二、印度电影民族特色极为鲜明。印度电影在歌舞元素及印度民族风光特色的基础上,非常注重电影节奏、意象表达和叙事抒情。把歌舞转化为表达人物 情感 和思想的工具,并与全球市场接轨,并且融入摇滚等 时尚 元素。



三、印度政府对电影产业的大力支持。在1948年,印度政府广播新闻部内设立了电影处、1953年设置国家电影奖、1960年建立电影金融公司、1961年创办浦那电影学院、1964年建立国家电影馆。1952年,印度官方举办印度国际电影节以促进印度电影与世界电影行业的交流。不定期举办,从197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印度国际电影节是亚洲最早的A类电影节之一,至今已成为亚洲极具影响力的电影赛事。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本土市场是印度电影的重要消费地。由于各地语言差异性明显,印度电影为了服务好本土观众,采取根据拍片语言进行了市场划分。据统计,印度电影中有15种当地语言。


据拍片语言的不同,印度电影总体上形成了三大制片中心:孟买(印地语)、加尔各答(孟加拉语)、马德拉斯(泰米尔语),其中位于孟买的“宝莱坞”闻名遐迩。



印度电影本土化的重要措施就是采取平民票价。尤其是印度影片收入与影片成本及档期无关,全国电影票价一律保持在超低水平,目的就是让平民百姓能够看得起电影。2017年印度推行GST修正案后,印度国内票价又再度大幅降低。持续稳定而价格低廉的票价,让平民阶层成为电影院的常客,形成印度全民观影热潮。

D. 小米或蓝绿厂的质量、品控谁更好

肯定蓝绿厂品控要好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同学在富士康组装手机,他说买手机一定要购买前期的,品控比较好!因为任何配件组装都存在良率问题,配件也有误差,前期管的比较严,不能出问题(林斌天天在工厂守着敢出问题吗?),有问题的零件全部丢弃,但是后期为了节省成本,只要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能凑合就凑合!知道为什么有些时候返回键失灵吗?为什么有些屏幕漏光吗?因为也许你根本不会在意这些问题,这就是代工厂最大的问题!

oppo、vivo有自己的工厂,从手机设计到各种测试车间应有尽有,制度自己定,对于手机的要求也比较高,有了自己的工厂,人员调动完全自己说了算,不用依赖代工厂的公模,小米全部手机都是依赖富士康英业达等代工厂,很多人陶侃苹果也是富士康代工呀!那谁告诉你苹果的品控就一定好呢?只不过你认为更贵一定更好而已!

感谢各位伙伴的阅读。

国内的四大品牌华米OV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标签,小米的性价比,OV的设计,华为的拍照。那就手机的质量、品控方面来说,OV绝对在行业里是首屈一指的存在,用户的使用体验上也是有口皆碑的。

手机即所谓电子产品,或多或少都会有质量问题(概率大小)、有的是外观可以看见的,比如接口缝隙、机身瑕疵、屏幕的阴阳屏、或者色差问题。而有的是内在问题,比如网络断流、电池损耗快、启动软件卡死、闪退,这些都属于质量问题。那么就在小米和蓝绿大厂在手机的质量做工上谁更好呢,就目前的市场反应来说还是OV更好。

小米手机的性价比确实不错,但是就质量问题还是爆出的更多,最简单的就是WiFi断流,多少年了依然没有解决,我都不知道这是设计缺陷还是工艺问题。另外小米手机的做工在同价位中确实的很一般,小米MIX和数字系列这样的高端机的边框结合处都比较一般,缝隙大的问题曝光不是一次又一次了。

小米手机在用品控用料上就明显不如蓝绿大厂了,OV的手机性价比确实不能跟小米比,但是在用料设计、装配工艺上显然更为成熟,特别是在千元机、百元机上单就拿在手上的手感和机身的用料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就说小米9我去体验店里看来一下,也上手玩了一会,在颜值设计上确实进步巨大,设计用料上也进步很大,但是没有那种惊艳的感觉,单就手感来说我更喜欢小米9SE。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OV有这么好的口碑,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第一点、OV涉足手机领域很早,在功能机时代就开始涉足,有自己的工厂流水线,这么多年下来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流程,工人的技术沉淀也水涨船高,这是小米手机所不具备的。

第二点、OV有自己的工厂,有成熟的供应链。很多人说小米的手机还是富士康产的,作为代工界最牛逼的企业,富士康包揽了苹果大部分的订单,富士康产的怎么就不好了。小米是富士康产的不假,但小米的单价跟苹果不可能同日而语,苹果的那一套成熟的供应链是自己全程参与挑选的,小米显然还没有这样的待遇。简单的说,小米和苹果同根不同命,苹果那套成熟的供应链跟小米没有半毛钱关系,那是自己经营起来的。

第三点、小米手机注重性价比,在一些材料选择上自然不会用顶级的,所以就会压榨供应商和代工厂,这些企业都是要赚钱的(特别是代工厂就多薅了一层羊毛),所以去除利润后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另外我们发现小米的供应商除了富士康还有其他的中小企业,每个厂家的设备、技术、流水线都不可能一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参差不齐。

OV深耕线下多年,如果是质量和做工问题自然不可能活这么久,三四线城市和乡镇上购买OV手机的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是CPU,但是质量好坏还是能分辨的,如果第一次质量不好自然不会再去买第二次。

先看一张图:

这是2018年全球主要手机品牌全年出货量,小米、OPPO、VIVO三家出货量相差无几,都是一亿部出头。

面对如此巨大的出货量,讨论手机的品控问题,个人的主观经验和感受就不太有说服力了。

品控问题只能用客观的数据解答

上图是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的连续三年手机品牌投诉统计,很明显可以看到用户投诉数量最多的是苹果和小米。 这个消费者投诉数量和品牌销量有直接关系 ,所以销量较小的中兴、联想等手机品牌投诉数量也相对较少。

但是这张统计图里,OPPO和VIVO的表现非常抢眼,在总体销量和小米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用户投诉量极少。

上图是2017年315时 财经 报 科技 频道的一项调查,差评率最高的品牌中小米很扎眼,而OPPO和VIVO的差评率分别是1.7%和1.5%,是所有手机品牌中差评率最低的两家。

品控也是性价比

在OPPO、VIVO没有推出Realme、Reno、IQOO等品牌前,性价比一直是小米手机的招牌,以最低的价格提供高通骁龙旗舰SOC机型,满足了很多年轻人对性能的要求

但一分钱一分货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OPPO、VIVO之所以没有被小米的性价比打败,反而在国内市场份额超过小米,手机品控就是重要的一环。



有人说OPPO和VIVO有自己的工厂,在品控上更容易把控,这是没问题的,但这不是决定品控的唯一因素。

品控的关键在于手机厂商而非代工厂

同样的金属背板,有直接能按出一个坑的冲压板,也有品质更高的CNC加工板。

同样的震动马达,有转子马达还有线性马达。

同样的线性马达,有圆形马达还有横向马达。

同样的横向马达,有X轴马达还有Z轴马达。

手机里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决定体验和品控的方面太多了,很多是从产品参数表里看不出来的。

代工厂拿钱干活,你给什么料他们加工什么料, iPhone在富士康的一条产线上有400名操作工,国内小米华为同样在富士康一条线只有60人。



400人完成的整条产品线如果缩减到60人,意味着一个人要干原先差不多5个人的活,品控怎么能没有差距。

但提到品控的差距,同样不能忽视的是产品价格和利润。

品控与产品价格和利润空间的关系

只提品控不提价格,只提价格不提利润也是不公平的。

OPPO和VIVO之所以没有被小米的性价比打败,优秀的外观和良好的品控是最关键的因素,这是从用户角度来说的,强大的渠道和无孔不入的门店是另一方面。

OPPO、VIVO之所以能在品控上更胜一筹是因为产品利润更高,X系列和R系列长期采用高通骁龙中端SOC,在成本上能省下一大块。省下的钱一方面给了渠道,一方面提高品控和售后服务体验。



小米的高通顶级旗舰SOC算成本,OPPO、VIVO出家门就能在实体店买到,这算不算成本?

所以OPPO、VIVO的品控确实明显高于小米,但小米的性能也是确实长期领先OV,双方在手机成本的布局上有策略的区别。

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知道这些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然后综合考量我更需要什么,这样才能理性的购买到合适的手机。

小米和蓝绿的质量、品控比不了!

OV是四大巨头里都能达到自研、自产的厂商,vivo, OPPO 所有的产品全部自研,产品组装以及品质管控全部由自有的工厂完成。


这样下来有三大好处,一个是细节可以做足 ,小米9即使是OEM代工,但是人家的工厂凭什么给你仔细优化细节,磨合好每一个小的点。vivo有美国原装进口的超精度MPM双轨印刷机,印刷的精度仅为25um,是头发丝的1/3;全球领先的Asymtek点胶机;日本富士第三代NXT高速贴片机,日本松下NPM高速贴片机;全自动化手臂控制的整机测试等,对每一部手机测试的细微程度都超乎你们想象。考虑到运输过程对手机品质的影响,进行包装模拟运输测试:模拟潮湿环境、 汽车 运输振动、仓库堆压、意外跌落等各种环境条件,对整箱手机施加各种压力测试,确保运输过程对手机质量不会产生影响。就拿X7来说完成的测试用例软件87000条,硬件1500个门类,完成全部测试至少消耗45000个人工时,期间提出软硬件共7000多项修改意见。一部手机如何让人觉得精致、高端,有品牌感。就是看细节,为什么别人一看iPhone,就和其他手机不一样,就是在细节上做足做细。

第二个就是产量可以加快,成本可以降低 ,别人的工厂哪里有自己的工厂加工这么快,vivo加工厂拥有3万多名员工,可以自己自由控制产量,你不需要像小米一样给加工厂货款、押金,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就只需要付员工薪资,至于工厂设备,均匀分摊在一年近亿台手机出货量里,就已经微乎其微了。打一个比方,小米除了给供应商硬件钱之外,还需要付给OEM厂商代工费,押金,人家还有其他订单。但是vivo就只需要给供应商硬件钱,不需要代工费也不需要押金。这部分钱可以让利给谁,给渠道商、给合作伙伴等。

第三个就是品控可以把握 ,vivo之所以能够称霸线下,你以为靠的是明星吗?靠的是那多如牛毛的手机店,品质很重要,如果手机烂,忽悠一次可以,能忽悠十次吗?vivo的品控之强,你见过vivo出过什么大型的质量问题吗?并没有,自有工厂就可以完美地去把握好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这样说很多普通消费者选择vivo的原因。

所以你明白为什么OV线下为什么如此霸道了吧,品控售后都很完善,消费者就很乐意买!消费者买OV最大的原因不是明星,而是品控售后,因为如果质量不好,消费者可能买一次,但是不可能买两次!

结果,肯定蓝绿厂做的好!

本人专业销售手机五年,每年销售出去1500台手机,蓝绿厂的售后几率为百分之二左右,而小米为百分之十左右!实践结果!

比起网上的节奏,我还是比较相信我投入的真金白银

看看生产线就知道了

1'蓝绿走线下渠道,如果品控差,更容易砸牌子。2'蓝绿有自己的工厂,把控上更强!所以个人以为蓝绿靠谱点

这方面确实要说到vivo和OPPO的优势了,我们在2018年世界手机代工厂排名中可以看到,OPPO以及vivo基本上从2016-2018年,都属于国际五大手机代工厂之一,要知道排在前二的是三星和富士康,而OPPO以及vivo自家手机,自家生产,这确实是极大的优势。

因为自己生产,可以控制自己的质量,能够保证手机质量,这确实就是它们的优势。而小米手机因为代工厂生产,虽然现在的技术有很大的进步,比如富士康,比亚迪等作为它的代工厂,毕竟不是自己家的工厂,会和OPPO以及vivo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那么,OPPO以及vivo的自己家的工厂到底怎么样呢?我们看看一些关于vivo以及OPPO的自家工厂是什么样的?

我们就以vivo来举例,vivo在全世界共有四大生产基地,目前为止总计拥有122条现代化生产产线,每个月有超过1000万台的生产制造能力,因此这就是vivo能够保证充足供货的原因所在。

自产自销,并且形成了体系化,确实是vivo这家厂商的优势所在,据称,60%的vivo员工是研发人员,有大约3万多的一线产线员工;并且在vivo的设备中,还具有美国原装进口的超精准MPM双轨印刷机,精度为25um,约是头发丝的1/3、全球领先的Asymtek点胶机、日本富士第三代NXT贴片机和松下第三代NPM贴片机以及全自动化PCBA 测试等设备。

我们其实也能通过一段描述知道vivo这款品牌的品控表现:


我们确实能够感觉到,在品控方面,vivo确实做的非常出色。其实,我第一次感觉到vivo这款手机的品控,是在它的升降式摄像头的使用,通过使用了步进马达,带来了极强的升降式设计。

其实,目前的手机市场,都在极力的做到做工优良,品质上佳。vivo,OPPO,小米,华为等等手机都在这样做。不过,相比小米,vivo以及OPPO的优势上,它们的自产自销,确实会有更强的优势。

两家是可以拿来比一比,且大体相差不大,但两家不是对手,小米功能性更优秀。

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人心中对国产手机的疑惑,因为不涉及国外品牌,也不涉及国内手机老大华为,等于拿老四和老五对比老六(按现在销量顺序)。

说起小米和蓝绿厂, 不得不先扯远点,看下他们老大当年是干什么的。小米老大雷军,是金山软件CEO,金山毒霸、词霸、WPS、剑侠情缘等很多软件 游戏 ,不是玩过就是用过。蓝绿厂老大是陈明永,他本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经手的产品你一定玩过,小霸王其乐无穷,多少80后童年的记忆,步步高VCD、DVD,还有步步高音乐手机,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当年的广告,宋慧乔听着音乐画面超美。刚好OPPO继承了美,vivo继承了音乐。

说正题,小米或蓝绿厂有什么不同

作为都是国产手机厂商的小米和蓝绿厂,相同倒是很多,他们的处理器都是用高通骁龙,旗舰机屏幕用的都是三星,传感器也大都是索尼的,大体相同。价格小米主打性价比,同等配置,小米优惠一些。当然都是国产,都是同等级的品牌,也不会差太多。

这里主要说下有什么不同。

一、营销策略不同

OPPO选择了很多明星来代言,联合各种卫视与用户共鸣,广告铺遍大街小巷,门店也是开到家门口。这样的好处是确实达到了广告效应,让用户很快能看到、体验到新产品,购买也很方便。缺点就是高额的广告费,代理商的层层代理,只能抬高手机价格。更没有研发的费用了。

小米初期和OPPO完全不同,小米靠网络、微博、发布会、产品性价比等来宣传,有些机型还以饥饿营销的方式。优点是通过网络快速的展示给用户,用户只需要通过网络购买就可以了,减少了广告费,用低价给用户实惠。缺点是不在家门口宣传还是会丧失很多用户。

二、用户群体不同

像开头所说,小米和蓝绿厂不是对手,小米主打宣传配置,性价比,功能性,客户群体以懂手机配置的低端用户为主。用户特点是追求配置,功能性,想用低价格获得更多实惠。

而蓝绿厂主打外观、拍照、充电,客户群体以低端女性用户为主,其实你会发现身边的女性不是用苹果就是用蓝绿厂。有网友评价蓝绿厂是场内职工女专用机,不无道理。而这类用户群体的特点是,不懂配置、要求手机好看、拍照好,有美颜就OK。

三、发展方向不同

从近期看,小米销量有些下滑,刚发布小米9 Pro销量一般,供货还不足,但小米产品线丰富,小米的对手很多,手机对手其实是荣耀,荣耀的独立,给小米不小的冲击,其他家电产品对手是各家电厂商,电脑产品对手是华为。这样使小米的压力也很大,但以现在电子产品的竞争趋势看,二虎相争,伤的永远是不同类的其他厂商,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为了竞争会有什么技术突破,会生产什么产品。所以说尽管小米现阶段压力很大,但以小米产品线和自研能力是不会倒下的,因为小米不只是生产手机,生产的是一个AI智能生态。

再看蓝绿厂,只做手机,没有自研能力,亮点只有VOOC闪充,在2018年12月才开始在印度成立海得拉巴研发中心搞研发,虽主打美颜拍照,但在DXO评分榜上根本没有蓝绿厂的事,可见蓝绿厂的拍照很一般。5G手机IQOO占了先机和低价,销量还不错,而到NEX3价格高点就彻底没了销量,且荣耀对其也有很大的冲击。总感觉蓝绿厂已到了强弩之末的时候。

总结

现在买手机不仅仅是打电话上网,更多是买这个厂商的整个AI智能生态,像三星、华为、苹果、小米,而家电小米更出色一些。怎样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我想这是小米一直在做的,小米9Pro,虽然销量一般,但小米在实用性、用户感受上提升了很多,可见小米却实是在为用户着想,就像现在有果粉、花粉、米粉。用自家高体验的系统生态牢牢锁住自己的用户,我想这才是现在手机厂商该做的,硬件重要,软件体验更为重要,我想雷布斯这点不会不如有小霸王。

阅读全文

与蓝绿厂在印度什么地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用什么计量汽油 浏览:570
中国土地法大纲是由哪些组成 浏览:741
越南豪华游轮多少人 浏览:544
嫁伊朗人送什么礼物 浏览:693
印尼雅加达可以买什么 浏览:170
美国为什么打伊朗官员 浏览:723
印尼小米椒什么时候生长 浏览:763
印尼能买什么带回中国 浏览:437
糖的印尼语是什么 浏览:151
印尼大象神像代表什么 浏览:119
印度白昼多少小时 浏览:884
印度虎皮辣椒怎么做 浏览:672
英国是什么民主共和制 浏览:806
意大利面包怎么做才能软烂 浏览:165
腾冲到越南边界多少公里 浏览:624
中国移动小智卡是哪个省的套餐 浏览:210
多米尼加有多少中国人 浏览:371
去印度吃肯德基多少钱 浏览:1002
越南和美俄哪个好 浏览:858
意大利移民局什么时候上班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