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世纪80年代啊富汗的经济状况
阿富汗是一个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71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乱,阿富汗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最高峰时约有600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从2002年开始,在美国和国际社会提供的大量援助支持下,阿富汗国内经济连续3年呈现20%以上的恢复性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着,重要法律法规相继出台,金融机构日益活跃,国内市场逐渐复苏。04年下半年阿富汗成功进行了总统大选,05年9月又成功进行了议会选举,政局总体趋于稳定。由于今年的国际援助和毒品资金的流入速度仍然保持不变,再加上今年春季雨雪较多,农牧业收成良好。总体来看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但安全局势的持续恶化和打击毒品前景不明朗,有可能减缓甚至中断这个势头。
阿富汗货币名称为阿富汗尼,(Afghani),简称阿尼。2002年10月7日,阿过渡政府发行新币阿尼,与旧币比值为1:1000。目前的汇率约 1美元=50阿尼(2005年9月)。在国际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支持下,阿政府实行严格的货币政策,新币发行以来币值基本保持稳定,并建立了必要的外汇储备。根据世界银行2004年9月的报告,截止到2004年3月,阿外汇储备总额为7.306亿美元。
2、农牧业
阿富汗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已耕地79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玉米、棉花、甜菜、油料作物和瓜果等。畜牧业人口约250万,牧场和草地5470万公顷(实际利用面积620万公顷)。主要牲畜有绵羊、紫羔羊、山羊、牛、骆驼等。2002年有羊1600万只,牛约3715万头,年产羊毛24000吨。
2002年阿生产小麦373万吨,水稻米268万吨,玉米30万吨,葡萄33万吨,薯仔27万吨,大麦38万吨,甘蔗23万吨。
2005年冬春阿富汗雨雪频繁,据说是三十年间最多的一年,良好的气候条件预示着较好的农牧业前景。而04年的大旱导致农业减产达25%,仅小麦的产量就从03年的436万吨减少到04年325万吨。农牧业产值约占阿GDP的一半,农业的丰收对稳定阿国经济至关重要。
3、工矿业
阿富汗战前的主要工业有地毯、纺织、皮革、水泥、电力、化肥、采煤、汽车修理和制糖等,手工业约占工业产值的42%。1986年工业产值为7.5亿美元。由于连年战乱,大量工业基础设施被毁,工业产值大幅下降,现在还处于恢复之中。
阿富汗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能源类矿藏如天然气、石油和煤的储量很少,这也成为制约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阿比较突出的矿产是铁矿储量17亿吨,铜矿石储量5亿吨。因高原运输困难和资金缺乏,目前仅青金石、大理石、天然气、煤、盐等矿藏得到少量开采。
战后阿富汗的工业和制造业恢复缓慢,至今仍只能生产一些水泥砖、烧制砖、手工地毯、瓶装水之类的产品。尽管阿政府对外资许诺了种种优惠措施,但落实的不多。极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和腐败的官方机构,特别是持续不断的动乱使阿的投资环境相当恶劣,国内外的投资者至今还在观望,对阿制造业方面的实际投资寥寥无几。只有在赫拉特地区出现一些伊朗投资的小型工厂,喀布尔及其他地区的所谓工业区至今仍然一片荒芜。预期这种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有多少变化。
4、能源和电力
阿富汗能源极其缺乏,电力工业非常落后。2000年全国发电量只有3.75亿度,消费4.54亿度,不足部分从邻国进口。目前全国只有5%的人口可以得到电力供应。战后喀布尔的电力供应虽然已从50兆瓦提高到150兆瓦,但对40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这点电力即使是照明也远远不够,晚间城市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黑暗。阿富汗主要靠水利发电,约占总发电量的64%,其余为燃油电站。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一些主要的发电站如喀布尔附近的那格鲁水电站、坎大哈附近的卡加克水电站正在修复。一些重要的输变电线路和设备即将新建和改造,如从乌兹别克通过阿北部向喀布尔供电的输变电线路工程、喀布尔电力系统改造工程等都将启动。但是由于阿富汗的电力基础设施实在太差,即使这些项目完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仍将严重短缺。
5、交通运输
阿富汗无铁路和出海口,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空运,交通不便是制约阿富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阿现有公路约2.1万千米,其中沥青和水泥路面2700多千米,70%被战争破坏。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近三年来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阿境内的交通条件已大大改善。目前喀布尔-坎大哈的公路已经修复通车,喀布尔-贾拉拉巴德-白沙瓦、喀布尔-萨朗隧道-昆都士等重要道路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坎大哈-赫拉特公路等项目基本落实了资金,即将开工。喀布尔国际机场、坎大哈机场和各地方机场修复扩建工程已经完工或正在进行。
阿目前有两家航空公司。阿利亚纳(Ariana)航空公司势力较为雄厚,主要经营国际航线。KAM航空公司经营国内航线。全国有机场46个,其中拥有水泥跑道的机场10个,喀布尔机场为国际机场。战后的阿利亚纳航空公司拥有7架二手民航飞机,使用年限都超过了20年。目前已开通了12条航线,分别为巴基斯坦、伊朗、印度、阿联酋、土耳其、德国、俄罗斯、中国新疆、阿塞拜疆、沙特、科威特和塔吉克斯坦的航线。
6、通讯
阿富汗电讯系统一直比较落后,1998年全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只有29000线。而多年战乱又使阿富汗的电讯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战后,阿政府优先恢复和发展电讯工业,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目前阿主要大城市均开通了固定电话业务,仅喀布尔的固定电话即已达到4.2万户。我国的中兴和华为公司积极参与了阿全国电讯修复重建工作,全国主要大城市的固话系统设备大多为这2家公司提供。目前阿富汗已有两家移动通讯公司,全国各地几乎都开通了移动通讯业务,总用户人数发展到80多万户。最近阿政府又通过招标方式发放了2张新移动通讯执照,预计今后几年阿富汗的移动通讯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7、毒品经济
提到阿富汗的经济,不可避免的要谈到鸦片种植问题。阿富汗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国,04年的产量达到42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5%以上。虽然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今年阿政府加大了打击毒品的力度,鸦片种植面积减少了约五分之一。但由于天气良好,鸦片长势好于往年,总产量据说仍可达4100吨,只比去年减少2%.据世界银行估计,阿富汗的鸦片加工后总值可达上千亿美元,回流到阿的资金近30亿美元,超过阿GDP的一半。毒品资金虽然来源肮脏,但对阿富汗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今阿富汗的大多数地区都在种植鸦片,鸦片已真正成为阿富汗的支柱产业。
8、财政金融
由于多年战乱,阿富汗的银行系统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阿富汗的金融系统正逐渐走向正轨。04年初,阿出台了新银行法。根据该法,阿富汗的中央银行不再办理一般存、汇款等商业活动,而将负责监管全国的金融活动、货币印刷发行和国际贷款等政府行为。在该法的推动下,一些国际银行如渣打银行、巴基斯坦国民银行、阿加汗银行等都已在阿开设了分行。阿国内也成立了十几家银行,各银行都可以办理外汇存、汇、担保及信用证等业务。
预算:阿2005财政年(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政府总预算为47.5亿美元,其中3/4将直接用于发展工程项目,政府普通预算为6.5亿美元(328.83亿阿尼)。上述预算中的93%需要国际社会的捐助, 阿政府仅能解决3.33亿美元。本财政年的普通预算比上个财政年增长了15%,预计国家财政收入将增长29%。本预算中的24%即69亿阿尼用于内政部,22%用于国防部,20%用于教育部。
9、对外贸易
阿富汗在战前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联系,外贸连年逆差。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气、地毯、干鲜果品、皮张、棉花、羊毛等。出口最高年份的1997年达到1.44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有车辆、食品、纺织品、石油产品、糖、植物油和橡胶制品。进口最高年份的1996年达到6.23亿美元。战后阿富汗的进口大幅增长。根据阿中央统计局公布的贸易统计数字,01/02年为16.97亿美元,02/03年23.22亿美元,03/04年度为22.45亿美元。04/05年度进出口总额为24.82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37亿美元。其中: 进口为21.77亿美元,出口3.05亿美元。
据阿中央统计局数字,04, , /05年度阿富汗最大的进口国为中国3.85亿美元,其次为日本3.53亿美元、巴基斯坦3.26亿美元、德国1.82亿美元、印度8300万美元。 阿富汗对我国出口约为20万美元,从我国进口为3.82亿美元。
另外,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阿间贸易总额为5,792万美元,其中中国对阿富汗出口5,697万美元,阿富汗对中国出口95万美元。
10、外国援助
国际社会对阿富汗的援助对阿的战后重建至关重要,在美国的牵头下,各国向阿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及物资援助。据阿富汗财政部提供的数据,从2002年初至2005年上半年,国际社会共承诺援助阿160亿美元,实际到位约80亿美元,占承诺额的一半。各援助国中,美国、日本、欧盟、英国、德国为最大捐助国。前一时期,这些援助大部分用于人道主义目的,如安置难民及政府开支等,其次用于军队、警察的重建和政府日常开支。用于发展建设的资金约占三分之一。在2002年阿总统访华期间,中国承诺在今后5年向阿富汗提供1.5亿美元援助,其中无偿援助和贴息贷款各占一半。
Ⅱ 印度为什么出现大规模抗议呢
新德里冬天的寒冷没能阻止印度农民抗议的激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郊区,越来越多的印度农民在此集中,抗议政府今年通过的三大农业改革法案。
这些农民大都来自印度的北方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等。这些地区都是印度主要的农业产区,也是印度农业人口的主要分布区。从2020年11月下旬开始,成千上万的农民开着拖拉机、坐着马车、甚至徒步,向首都新德里进军。农民预期他们关心的问题不会得到快速解决,出发时就准备好持久抗争:干粮、炊具、帐篷、被褥等,随身携带。在抗议的间歇,这些农民会就地生火做饭,晚上就睡在拖拉机上,或者蜷缩在简陋的帐篷中,条件相当简陋。但为了今后更好的生活,这些困难也就无所谓了。
印度农民如此大规模的抗议,要做到中规中矩,不越雷池,几乎是不可能的。为引起政府的注意,这些农民已经数次试图进入首都新德里,频繁与当地警察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据印度媒体报道,在参加抗议的印度农民中,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寒冷、冲突等方面的原因,已有数十位农民丧生。
但抗议的农民没有因有人伤亡而退缩。“我们不会回去,除非政府撤销改革法案。”参加抗议的印度农民说。
(在孟买举行的农民抗议集会)
为减少此次抗议事件的影响,印度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和农民代表进行了至少10轮会谈,但尚未取得结果。最新进展显示,2021年1月,印度政府表示,可以暂缓农业改革法案实施18个月,但前提是农民代表必须和政府就法案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印度政府总理莫迪2020年9月份在农业改革法案通过时,曾表示,这是印度农业产业发展的“分水岭”,对于国家向前发展是“历史性和必要的”。但农民代表对此不认同。“这事关我们农民的利益,政府为啥就不征求我们的意见,就推出这些改革法案?”
尽管印度农民抗议运动已经历时两个月,尚未没有看到平息迹象。而印度的其他一些农业产区的农民也开始对北方农民的抗议进行声援。2020年12月份,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的农民分别在孟买等城市进行集会,呼应首都新德里的农民抗议运动。
Ⅲ 最近,中国这个新动作为何让印度很紧张
最近,中国这个新动作为何让印度很紧张?
原标题:最近,中国这个新动作为何让印度很紧张?
有时候摊子铺得太大了,对印度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文| 林民旺邱永峥
前几天,中国、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三国外交部长在北京举行首次三方外长对话。
在记者会上,三方表示将致力于加强彼此间关系,深化互利合作,推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不加区别地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同时,中巴表示愿同阿方一道,本着互利共赢原则,积极探讨中巴经济走廊以适当方式向阿富汗延伸。而正是这点,触碰到了某些国家的痛点。
比如印度某些媒体说,“中巴经济走廊计划延伸至阿富汗令印度感到不安,这会让中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亚并连接南亚”,“中国要进一步包围印度”。
针对这种认为中国“过度扩张”的言论,外长王毅也进行了回应,中阿巴三方外长对话不寻求代替现存机制,不针对三国以外的任何一方。中方仍然主张的是“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和解进程
1
阿富汗
《今日印度》网站称,中巴经济走廊延伸至阿富汗是“中巴舞剑,意在印度”。印度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这些年来,印度对阿富汗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政策,两国关系有了显着提升。印度曾向阿富汗提供超20亿美元的战后重建援助;帮助阿富汗建设公路、电网和医疗等基础设施,比如从阿富汗赫拉特省的德拉拉姆市一直延伸到伊朗扎拉吉市的国际公路,耗资上亿美元的萨拉姆水电站以及造价7500万美元的阿富汗新议会大厦等等。
但是,印度提供的援助并非“免费”。
比如在军事方面,印度要求阿富汗国防军要接受印度军队的全面培训,要求军官去印度培训,或者让印军来阿富汗。同时,让阿军队“承担应尽的军事责任”,说白了,就是希望培养阿富汗可以当作未来“谋局”的“棋子”,用来牵制巴基斯坦之用。
归根结底,印度希望借阿富汗、伊朗(尤其是查巴哈尔港)绕道巴基斯坦,将影响力深入到中亚地区。比如印度刚刚加入的上海合作组织,也是为了借助这个平台以提高自己在中亚的存在。为此,印度不惜耗费巨资在阿富汗修建战略公路,悄然渗透,苦心经营。当然,部分也源于巴基斯坦没有处理好同阿富汗的关系,2016年还曾几度在边境线上短兵相接,让阿富汗转而更加亲印。
但是,有时候摊子铺得太大了,对印度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印度虽然自诩“南亚霸主”,但是在自身经济建设上尚且自顾不暇,遑论援助他人。比如在修建阿富汗“经济命脉”兴都库什战略公路时,除了效率低下,还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完成公路的建设。这时,阿富汗提出想要引入中国资金参与建设公路,印度坚决反对。
如此,阿富汗转向中国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方面,发展是主旋律,无论是阿富汗还是巴基斯坦,都对经济发展有共同的渴望,与此同时中国有经济实力,拿得出技术与资本;另一方面,中国与阿富汗一直关系亲密,况且中国主张的是“阿人主导、阿人所有”,不过度涉入内政,一定程度上也让阿富汗较为放心。
这样一来,处心积虑在南亚“谋划”的印度,丧失了阿富汗这个钳制巴基斯坦的战略抓手,能不着急吗?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2
深意
也许大家对阿富汗的印象,只简单停留在“塔利班”或者美国在这里长达16年的战争上。但其实,“帝国的坟墓”,历史上英俄“大博弈”以及冷战时美苏在阿富汗的较量,似乎都告诉我们,这个地方,乱。
那么为什么中国还要“介入”阿富汗问题呢?
首先,这有助于中国打击“三股势力”、毒品输入等重大问题。28日,恐怖分子对阿富汗首都发动连环袭击,造成至少41死84伤,“伊斯兰国”随后宣布对袭击事件负责。面对恐怖分子回流,世界上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完全安全。而打击恐怖主义势力,中国需要阿巴两国的配合,加强反恐情报合作,一同将恐怖分子阻在境外。
其次,最重要的是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尤其是作为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毕竟阿富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之地。在阿富汗,中国有巨大的资源投资,如埃娜克铜矿项目和阿姆河盆地油田项目,然而却一直因阿富汗内部安全问题而难以积极推进。
而且,解决阿富汗问题,中国是最佳人选,也只有中国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可能性。
在阿富汗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一直都较为超脱,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同阿富汗各派都保持着友好关系。中国的这一角色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替代的。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印度、巴基斯坦都是阿富汗问题的直接相关方,任何一方的得利,或者各方的关系变化,都可能引起区域其他国家的反制反应。
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周边外交最大的变化是要“经略周边”、“塑造周边”。换言之,就是对周边的未来环境,中国要有自己的未来规划,思考的不是如何适应当下的环境变化,而是积极去塑造未来5-10年内的发展趋势。
因此,中方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中介”,利用自己同各方的“人脉”,搭建各方和谈的平台,提供对话的便利。无论是巴基斯坦还是阿富汗,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就是发展经济,这是巴阿抛弃纷争,和平相处的基础。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好可以大大改善两地的经济水平。
对于这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事情,中国何乐而不为呢?
外交部长王毅、阿富汗外长拉巴尼(左)、巴基斯坦外长阿西夫(右)
3
印度很焦虑
实际上,印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反对,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一带一路”的焦虑。毕竟,将南亚和印度洋当成自家“后花园”的印度,不希望别人轻易“染指”自己的地盘。
不妨来看看印度官方的表态。今年5月,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互联互通倡议必须建立在公认的国际准则、良治、法治、开放、透明及平等的基础,暗指“一带一路”存在以上这些问题;并且公开反对中巴经济走廊,称没有国家能接受一个忽视其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关切的项目。
印度着名中国问题专家谢刚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旨在构造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Sino-centric global order)。而现在随着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攫取印度的发展空间。
例如本次,印度就担心该项目通过克什米尔地区,而印度认为这个地区属于自己。印媒报道称,印度一直强烈反对中巴经济走廊通过克什米尔地区,但是中国却一直想邀请其他国家合作。
对此,王毅外长进行了回应,“中巴经济走廊是经济合作项目,不应将其政治化。走廊与地区现有的争端,包括领土争议没有关系,也不应有关系”。
对于印度的“胡搅蛮缠”,中国却一直在释放善意。“中巴经济走廊的目的不是针对第三方,同时希望能惠及第三方,惠及整个地区,成为地区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中国官方也多次公开解释,中巴经济走廊是民生项目,中国无意介入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中国对克什米尔的政策没有变化,可以考虑中巴经济走廊向印度延伸,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印度的北南经济走廊连接起来,印度的“季风工程”和“香料之路”可以与“一带一路”对接等等。
不过,中方的表态,似乎并未让印度接受。印度也一直扮演着抵制中国“一带一路”的先锋。
比如近期,印美日共同抵制了将“一带一路”写入到联合国的决议中。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莫迪6月份对华盛顿的访问,寻求到美国支持其对“一带一路”的立场,也才有了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称“一带一路”是“掠夺性经济”。
4
尴尬
印度的抵制立场,也多少让它在地区多边组织中显得尴尬。
举个例子来看。
今年,在索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十六次会议的《联合声明》中,有一个条款是这么说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等六个国家重申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声明中,八个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员国中唯有印度被剔除。
现在,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及诸多国际机构,都已经或直接或间接地寻求加入经济走廊建设。2016年9月,伊朗总统鲁哈尼更是直接向谢里夫提出了加入走廊的要求(一星期前,岛叔恰好在伊斯兰堡参加了中巴伊三方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二轨会议)。
随着阿富汗的加入,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趋势如此,印度,你到底该如何面对呢?
拓展阅读
印度吞并了几百个“小国”, 却因一个“硬骨头”今天仍打得你死我活...
当地时间12月23日和24日,纷争不断的克什米尔烽烟再起,印度、巴基斯坦在这里连日猛烈交火并造成人员伤亡。
24日晚,印度《教徒报》呼吁印巴两国和解,称“是时候该破冰了”。
然而数十年的积怨,“破冰”又谈何容易?
三个月前,印度政府发布了一份有关印巴克什米尔边界地区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7年里,克什米尔地区共有41000人由于战争死去——平均每天都有4条生命在战火中消逝。
南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药桶”,冲突的核心正是克什米尔地区。
而克什米尔问题的根源,远比数十年更加久远,它其实是南亚漫长历史进程和印巴分治时众多“烂摊子”所遗留的难解命题。
文| 徐聪了望智库特约历史观察员
本文为了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了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世界首富的海得拉巴被印度抢走啦!
米尔·奥斯曼·阿里汗,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很陌生。
但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此君可是世界上响当当的人物:1937年2月22日,他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阿里汗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他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因为他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阿里汗手握大把的黄金、珠宝,据说,他拥有的所有珠宝连起来可以绕伦敦的皮卡迪利广场一周;
他用旧报纸裹着当镇纸用的钻石,比英王王冠上那颗还重!
……
不过,要是以为这些金银珠宝就是阿里汗的全部家底,那就太天真了——这位富翁还拥有一个面积广袤的“国家”。
横亘于南亚次大陆中南部的这块土地,名为海得拉巴,领土面积达21.3万平方公里,比英格兰和苏格兰加起来还要大,也比如今克什米尔的印巴实控区加起来更大;
它的位置十分重要,把海得拉巴叠加到今天的印度地图上就能发现,它实实在在地长在印度的“心窝”里;
海得拉巴又具有一个特点:以君主阿里汗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是穆斯林,但领土上绝大多数居民却是印度教徒。
若是没有它,今天的印度将是一块“空心”的版图
刚刚取得独立的印度坐不住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所以,印度堂而皇之地“要求”海得拉巴“并入”印度。
作为穆斯林的阿里汗自然不肯接受,他想保持独立,甚至加入巴基斯坦。
屡次“劝说”不成,印度终于露出了獠牙。
1948年9月13日,印度军队直接入侵海得拉巴。
阿里汗的巨大财富无法逆转双方悬殊的力量对比,海得拉巴军队抵抗5天后,被迫投降。
海得拉巴由此被印度吞并,至此,当代印度的版图才算基本形成。
2
印度:卧榻之侧岂容……
巴基斯坦:闭嘴!我的卧榻之侧怎么总能听见你的呼噜声?!
海得拉巴和大名鼎鼎的克什米尔都被称为“土邦”。
印度、巴基斯坦和各土邦,原本都处在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英国人离开时,同意印巴以“分治”形式独立,各“土邦”可以自行选择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或者选择独立。
因此,到印巴各自独立时,南亚次大陆上,还存在着近六百个土邦,其中550多个在印度境内。
但是,英国人给出的方案毕竟只是理论上的原则,现实的地缘因素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处在印巴两大国境内星罗棋布的土邦,纷纷识相地“主动”并入印度或巴基斯坦。
两个南亚面积最大的土邦——海得拉巴和克什米尔,是少数几个“拒不从命”的“硬茬子”。
克什米尔的统治者哈里·辛格是印度教徒,但其治下3/4的人口是穆斯林。
印度疯狂吞并境内土邦的行动,巴基斯坦不会视而不见:你的卧榻之侧不容人酣睡,难道我的就可以吗!
克什米尔对于巴基斯坦,相比海得拉巴对于印度,要棘手很多。
急于将克什米尔收入囊中的巴基斯坦,吓坏了土邦君主辛格,他选择主动投入印度,换取其武力支持。
印度很乐意“插一杠子”。印巴双方谁也不轻易相让,旷日持久的冲突由此爆发。
当代南亚最大的争端就存在于这个“最后的大土邦”,这也正是印巴分治方案中不明不白的土邦处置规则导致恶果的一个缩影。
土邦的问题,却并非此时才出现的,它的历史还要上溯到更远的时代……
3
“海得拉巴、克什米尔们”从哪里来?
喜马拉雅一山之隔,隔出了两个世界。
山这边的中国,从秦统一六国以来,“大一统”的理念深入人心,历史上虽屡经战乱分裂,但最终都必然走向统一,这一传统已延续了两千多年。
而山另一边的南亚次大陆,从古至今基本处于邦国林立的状态,从未实现过真正的统一,也从未有过一个统治整个国家的中央王朝,即便是空前强盛的阿育王时期也是如此。
来自中亚和西南亚的征服者一次次来到印度平原,建立起众多五花八门的封建土邦。
到了欧洲殖民者入侵前的莫卧儿帝国时期,这种特点更加凸显。
莫卧儿帝国(Mughal Empire),是突厥化的伊斯兰教蒙古人在南亚次大陆上新建的国家,是帖木儿蒙古帝国的“续集”(“莫卧儿”其实就是“蒙古”的音译)。同时,它又是伊斯兰教文化与印度教文化的交汇点。
注:莫卧儿帝国从1526年开始至1858年结束,统治时间长达331年。1857年,莫卧儿帝国末代君主巴哈杜尔参加反英大起义,失败后被英国殖民当局放逐到缅甸仰光,印度最后的王朝——莫卧儿王朝灭亡。
莫卧儿帝国给南亚种下了土邦问题的种子。
自建立之初,莫卧儿帝国便是邦联性质的国家,大肆分封功臣贵族,地方总督、王公享有极大的自治权利。
立国之初,帝国皇帝尚能靠个人权威、严酷法令约束地方;后来的君主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王公贵族或部落首领巧取豪夺,逐步把原本以服军役为条件、分封所得、不能世袭的领地转变为世袭封建领地。
在第六位皇帝奥朗则布(1658--1707在位)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的疆域达到了顶点,版图最广时包括今天阿富汗一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和印度大部。
然而,这看似鼎盛的大帝国,却是外强中干——战争大大消耗了帝国实力,长久在南部征战,导致奥朗则布对北部的控制力减弱,大贵族纷纷拥兵自立。
奥朗则布推行宗教迫害政策,下令对非伊斯兰教徒征收重税,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到奥朗则布去世时,留下的已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帝国。
18世纪以后,帝国日益衰微,各省总督、地方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封建主乘机纷纷拥兵自立,遍布印度各地、大小不等的土邦王国,正是在这时形成的。
正如马克思所评论的那样:
“大莫卧儿的无上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摧毁,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塔人摧毁,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摧毁;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都征服了。这是一个不仅存在着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的国家,这是一个建立在所有成员之间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排他思想所造成的均势上面的社会。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社会,难道不是注定要做征服者的战利品吗?”
4
维多利亚王冠下的“两个印度”
1857年,莫卧儿王朝灭亡,印度正式进入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英国人在他们统治的南亚版图上建立起了英属“印度帝国”,将原本仅是概念的“印度”具象化为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满目疮痍:“国境”之内,居然还分布着近600个大小不等、分裂割据的土邦国。
所有土邦加起来面积达500万平方英里,占英国统治南亚总面积的45.3%,人口达8600万,占当时区域总人口的1/3。
许多土邦王公热情欢迎英国人到来,在战场上为英国人冲锋陷阵,以承认英国君主为前提,保留他们的王位。
各土邦王公和大英帝国签订条约,确认上述原则,接受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的君主地位,同意副王(总督)控制其外交和国防大权。
作为交换条件,英国保证各王公享有内部事务自治的权利,像海得拉巴这样实力雄厚的大土邦还拥有自己的货币、造币厂、铁路和邮政局。
注:1858年印度帝国成立后,英国驻印总督(Governor-General)加上了“副王”(Viceroy)的头衔。这一与众不同的头衔,凸显印度对于大英帝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
所以,英国统治之下的南亚,事实上有“两个印度”:
一个是先后以加尔各答(1858—1911)和德里(1911—1947)为首都,并以此为中心由各省组成的印度,称为“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或称“印度帝国”),由英国直接统治;
另一个是由565个土邦王公封建领地组成的印度,称为“印度土邦”(Princely State),由各邦王公施政,英国殖民者在幕后操控。
直至1888年,一位高级英国驻印官员还说:“现在没有,过去也从未有过一个印度。印度甚至从未有过一个欧洲人心目中的国家,即在国土、政治、社会和宗教方面拥有统一的国家。以为印度能成为国家,就像指望将来欧洲各国被一个单一的国家所取代一样异想天开。”
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虽然都以英国国王为最高元首,却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实体。国中之国,可能不算稀奇,但是一“国”之内,存在着如此众多、不相连接的“国家”,实在不能不说是种奇特的现象。
土邦王公拥有不同的封号,如马哈拉贾、罗阇、摩诃罗阇、纳瓦布和尼查姆等。
注:称为马哈拉贾(Maharaja)或罗阇(Raja)的,一般是印度教或锡克教的封建主;
称为纳瓦布(Nawab)的,原是莫卧儿帝国派驻较大省份的总督;
称为尼扎姆(Nizam)的,原是中央政府封派的省级官员(后来成为掌握省的实权的最高长官)。
纳瓦布和尼扎姆均为伊斯兰教徒。
海得拉巴的尼扎姆和克什米尔的摩诃罗阇,统治的领土和人口与欧洲最大的国家不相上下。位于阿曼海之滨的卡提阿瓦岛的王公,居住在破旧不堪的马厩内,管辖的地盘仅仅略大于一个县。四百多个土邦的面积不超过三十平方公里。
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其中有15个可以认为是主要的土邦。最大的是海得拉巴、克什米尔、迈索尔、特拉凡哥尔、巴罗达、瓜略尔、印多尔、柯钦、斋浦尔、佐德浦尔、比加尼尔、波保尔与巴的亚拉。跟着就是许多中等土邦,最后是几百个很小的地区,有些在地图上并不比针尖大。这些小土邦的大多数是在加提
Ⅳ 阿富汗究竟有多穷
阿富汗究竟有多穷
阿富汗究竟有多穷,在农业之后,阿富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海外援助,传统上它约占阿富汗政府支出的四分之三。由于缺乏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的电网和技术专长,阿富汗开采这些资源的能力将受到阻碍,
接管阿富汗的塔 利班将继承一个世界上最摇摇欲坠的经济体。
鉴于美国及其盟友在过去二十年中在该国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这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
不过,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培训阿富汗警察和军队了。
尽管建造了一些高层建筑,主要是在喀布尔,但用于基础设施改善等举措的支出却很少。
阿富汗人在接水
这并不是说在美国及其盟国赶走塔 利班之后没有任何改善。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阿富汗GDP从2002年的40.55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05.61亿美元。
但在2014年,随着联合国支持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撤离,大多数外国作战部队离开了该国,阿富汗GDP增长急剧放缓。
阿富汗的GDP增长率从2012年的14%左右下降到2015年的1.5%。
随后从2016年开始复苏,但截至2020年,经济价值仍仅为198.07亿美元。
由于疫情的爆发和扰乱出口的政 治动 荡加剧,它去年又重新陷入衰退。
该国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流离失所的阿富汗人
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全世界只有六个国家——其中包括布隆迪、索马里和塞拉利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阿富汗。
据估计,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至少五分之一来自鸦片贸易,其中大部分由塔 利班控制,帮助武装该组织。
总的来说,农业约占阿富汗经济活动的一半,而在一个五分之二的人失业的国家,它也至少占所有就业的一半。
除鸦片外,小麦是主要的农业出口产品,尽管近年来鸦片种植的土地越来越多,但近年来也出现了更有价值的作物,如核桃、杏仁、开心果、藏红花、石榴和葡萄干。
此外,由于缺乏对冷库和包装设施的投资,阿富汗无法从水果和蔬菜出口中获得更多收益,据估计,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农产品在收获后会变质,无法出售。
在农业之后,阿富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海外援助,传统上它约占阿富汗政府支出的四分之三。
不过,这种情况近年来一直在下降,而且由于塔 利班已经夺取控制权,因此可以预期几乎完全枯竭。
这并不是说,即使在塔 利班控制之下,也不会有任何经济机会。
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十年前价值1万亿美元——包括锂和钴矿床,这两种都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成分,此外阿富汗还拥有黄金、铜和铁矿石等资源。
在40年前入侵之后,苏联地质学家绘制了这些财富的图表,最近五角大楼在2010年的一份内部文件中表示,阿富汗有可能成为“拥有锂的沙特阿拉伯”。
不幸的是,由于缺乏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的电网和技术专长,阿富汗开采这些资源的能力将受到阻碍,甚至在塔 利班上台之前,很少有采矿工程师准备涉足该国。
迄今为止,这些矿产资源对阿富汗也没有多大帮助。
该国存在的大部分采矿活动都是非法的,不仅剥夺了政府的特许权使用费,而且还为叛乱分子提供了收入。
比阿富汗的矿产财富更重要的是它的劳动力。
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在 25 岁以下,而且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在塔 利班被驱逐后,五分之一的阿富汗人是文盲的情况下,教育得到了大规模扩张,大学数量是 2001年的 10 倍。
主要受益者是妇女和女童,她们以前在塔 利班统治下被剥夺了教育,但现在又面临被禁止接受教育或就业的前景。
塔 利班之前禁止女性工作的禁令的延续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
阿富汗塔 利班于当地时间15日进入首都喀布尔,并宣称已控制总统府。阿富汗经历“变天”后,16日,在喀布尔经商整整20年的中国商人、“一带一路”中国城的负责人余明辉透过窗户望向喀布尔大街,街上依旧不平静。“我们每天都在判断阿富汗的局势,”余明辉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很多中国商人在中国外交部多次提醒下,一个多月前已经从阿富汗撤离,但是余明辉和中国城的中国人都没有打算离开。
《追风筝的人》还在上演,但发生很大变化
余明辉首先和记者提到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于2003年发表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当年的阿富汗面临军阀混战、塔 利班当权。如今的阿富汗在外界看来也是一片乱局。而在余明辉看来,阿富汗在过去的20年间发生很大的变化,阿富汗人已经适应世俗化的生活,对世界的认知也发生很大变化,正如整个世界一样。
据世界银行官方网站的数据,2020年阿富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98.07亿美元,较2019年的192.91亿美元增长2.67%。阿富汗2020年人均GDP为508美元,近40%的人口处于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绝对贫困状态。尽管这个国家如此贫穷,余明辉负责的中国城依然在筹备多年后,于2020年6月30日正式运营。“不管谁掌权,离开这些能力都很难把这个国家发展起来。周边国家没有像我们中国产业链这么全的,这也是我在周边国家看了那么多,最后定位在阿富汗的一个主要原因,”余明辉告诉记者。
塔 利班接管阿富汗政权 图源:外媒
余明辉介绍称,阿富汗自己的小企业,就像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作坊,连老百姓10%的需求都不能满足。阿富汗的生活用品,如盘子、碗、锅、床铺、地毯等,大都是中国制造。据余明辉一个阿富汗朋友回忆,自己小时候就常用中国产品。当时这个朋友也不知道China,还以为是个产品名字,后来才知道是个国家名字。余明辉的中国城和很多企业有合作,经营电线电缆、厨房用具和生活装饰品等等,商品包罗万象。
在阿富汗投资的外商都有谁
16日,《环球时报》记者获悉,大部分中企人员出于安全考虑,在阿富汗“变天”前已经陆续回国。但是余明辉没有打算离开,因为中国城和阿富汗政府几个主业务部门如建设部、商务部和国家电网等都有合约。尽管他也承认,安全是谁都难以把握的。“确实是因为有合约,另外我们也不想给阿富汗留下中国人不讲信用、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没有定力的印象,”余明辉说。在阿富汗打拼的20年让余明辉在当地建立一定人脉。在塔 利班占领喀布尔前几天,余明辉对局势已有所耳闻,提前做了一些措施,包括安装防护网、增加安保值班人员等。从15日开始,中国城歇业3天,静观形势变化。
这是8月15日拍摄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街头关闭的商店。新华社发(拉赫马图拉·阿里扎达 摄)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1992至2020年,中国与阿富汗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0.3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5.5亿美元。另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中阿两国的经贸关系依然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2020年双边贸易额5.5亿美元,同比下降11.7%。其中,中国对阿出口5.0亿美元,自阿进口0.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6.5%和增长86.2%。
印度也在阿富汗有投资。在2020 年日内瓦举行的阿富汗会议上,印度据称在阿富汗有400多个项目。“德国在阿富汗基础设施项目落入塔 利班之手”,德国《商报》16日称,凭借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德国资助了阿富汗的机场、道路和桥梁。塔 利班上台后,国际援助的结束将对该国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去年的一次捐助者会议上,德国承诺到2024 年每年向阿富汗提供4.3亿欧元的重建援助。目前只有1/3的阿富汗人口有电力供应。
经济未来濒临崩溃?
路透社16日分析称,可以预见的是,塔 利班重夺政权带来的恐慌很可能导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进一步上升。阿联酋《国家报》发表题为“塔 利班上台,阿富汗经济濒临崩溃”的文章,对阿富汗未来的经济形势表示悲观。
“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6日称,虽然阿富汗现在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是这个国家的贵金属、铀、天然气和石油储存丰富,价值约3万亿美元。德国《明镜》周刊16日则说,阿富汗未来重建是一个大机会。不过,按照目前欧美的政策,西方可能失去参与重建的机会。
长时间的积累让余明辉比局外人更了解阿富汗这个国家。即使阿富汗处于权力交接的不确定中,余明辉依然对阿富汗的未来抱有信心。“中国的产品在这里几乎没有竞争。中国人没有大量进来的原因就是对这个地方不了解,而进来的话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否则想大展拳脚那是不可能的。”余明辉认为,阿富汗陷入战争40多年,没有工业基础,不具备生产能力,未来阿富汗需要发展经济提高民生,离开中国都是很困难的,因为中国有强大的物资和生产制造能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Ⅳ 101℃聚焦国际:9.22你不知道的大事
据报道,法国体育部长劳拉?弗莱塞尔9月21日表示,朝核紧张局势仍在持续,法国体育代表团可能不会参加在韩国举行的2018年平昌冬奥会,并表示法国政府不会让代表团置身于危险之中,法国体育代表团与法国外交部保持联系,法方将持续观察并分析实际形势。
Ⅵ 印度将加强对阿富汗援助吗
蒂勒森访印的另一个议题是阿富汗问题。目前,阿富汗仍然处于长达16年的血腥冲突中。就在8月,特朗普宣布了新的阿富汗战略。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讲话中还透露出进一步加强印度在其南亚战略中地位的政策取向,表示将与印度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并要求印度支持阿富汗的经济发展。
据报道,印度与阿富汗有着长期的伙伴关系,印度为阿富汗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方面已提供了20亿美元的援助。蒂勒森称,印度在美国的阿富汗战略中至关重要,美国支持印度作为这个区域的领导者。
在访印前,蒂勒森曾于23日突访阿富汗,并与阿总统加尼举行会谈。蒂勒森强调,美国在南亚地区采取新战略表明美国愿意和阿富汗政府以及地区其他国家一道,为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实现阿富汗的和平而努力。
“但印度不会军事介入阿富汗”,舒克拉说,“声明都是指向双方所达成的共识,即印度将加强对阿富汗的人道主义援助及经济发展项目”。
9月26日,印度国防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在新德里与到访的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会面时明确表示,印度不会派兵进入阿富汗,但将会继续提供发展和医疗援助。
Ⅶ 印度接管了伊朗的恰巴哈尔港,是否可以对抗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
其实像这种战略合作,双方都具有不确定性。印度虽然接管了伊朗的恰巴哈尔港。但是印度跟伊朗的结盟主动权其实是在伊朗这一方面的。他把哈尔港其实就是一个战略的陷阱,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美国的因素。印度的战略联想设想都取决于美国和伊朗最终没有交火他所有的战略设想才能够成功,恰巴哈尔港才能够顺利地运转。
印度与伊朗、阿富汗2016年5月签署这项协定,协定内容包括在三国间建立过境与运输走廊,使用恰巴哈尔港作为伊朗海上运输的区域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