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的粮食是怎么浇灌的

印度的粮食是怎么浇灌的

发布时间:2023-11-20 05:40:57

‘壹’ 印度的气候这么炎热为什么还能种植小麦主要作物是什么

印度的气候是非常炎热的,处于热带,是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小麦是属于温带农作物,那么就会有人问印度的气候这么炎热为什么还能种植小麦?主要作物是什么?答案是印度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和水稻。小麦是一种种植范围比较广的耐旱农作物,由于印度气候的特点,所以水稻种植在降水比较丰富的平原上,然后比较干旱的地区就会选择种植小麦。因为小麦耐旱,对灌溉水源要求不高。所以就算小麦是温带作物,但是还是有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种植小麦。印度除了主要作物水稻和粮食,还种植许多其他作物,比如棉花,茶,黄麻等。由于国土面积大,耕地面积大,所以各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和降水情况不同,水稻分布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沿海地区,小麦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黑土肥沃的地区,黄麻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区。

‘贰’ 印度比哈尔邦的农业等经济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土地和人口是比哈尔邦最主要的资源。农业在比哈尔邦经济中占统治地位,该邦82%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比哈尔邦总面积约936万公顷,794.6万公顷的总农业面积中,纯耕地面积达560.3万公顷。

游客在比哈尔邦不仅可以了解丰富多彩的印度历史和文化,还可以欣赏到当地迷人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另外,为了推动健康旅游,比哈尔邦政府宣布分别在王舍城和菩提伽耶建立了两座印度传统的阿育吠陀医疗康复中心。

‘叁’ 人口与中国相同,面积与中国不相同的印度,为什么粮食不够吃

这主要是因为印度还属于农业国家,人民主要是靠种田为生,想要换取其他生活就需要卖粮食,而有些人本来就没有多少粮食,卖了粮食换生活用品就不够自己吃了。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的发展,制造的东西越来越受国外的喜欢,所以中国就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产品从国外赚钱。而印度的工业发展没有中国好,能够向国外交易的也只有他们的粮食了。

‘肆’ 印度本身是一个粮食出口的大国,为何它还会产生粮食危机的问题

印度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他们耕地面积广,适宜种植粮食,但是他们的耕作技术却不成熟,粮食产量并没有达到想象中那么高,且印度人口多,国内的粮食分布并不均衡,可以说其实印度是在“勒紧自己的裤腰带”在出口粮食。

‘伍’ 印度在水利方面实力强吗

水利对于印度是极其重要的,不仅关系到赖以生存的农业,而且对于社会稳定,减少贫困,保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印度的人口占世界1/6,淡水资源占世界1/25,土地面积占世界1/40,同时还养活着世界上1/20的牲畜,其中一半以上是牛。印度的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流域占印度土地面积的33%,但占有全国水资源的60%;西海岸占地面积只有全国的3%,但占了全国水资源的11%,其余64%的土地只有29%的水资源。

印度的淡水来源主要是降雨,加上北部喜马拉雅地区有限的雪水。印度全国降雨的特点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极不平衡。西部拉贾斯坦邦年降雨量只有约310毫米,东部梅加拉亚邦则超过11400毫米,全国平均年降雨量为1170毫米。全年降雨量中约85%都集中在4-5个月的时间内。全国3.29亿公顷的土地面积接受到的年降水量为4000立方千米。每年平均流淌在河流里的水量估计为1869立方千米,其中只有690立方千米的地表水可通过现有技术带来效益。可再生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估计约为431.8立方千米。由此,印度每年可再生利用的水资源为1122立方千米。

印度水利的形势是严峻的:全国12%的土地,即4000万公顷的面积属于洪水多发地区;16%的土地,即5100万公顷的面积属于干旱地区。在人口迅速增长的形势下,人均可获得水量从1951年的5177立方米/年下降至2007年的1654立方米/年,预计到2025年会进一步降到1341立方米/年,而普遍认可的人均最低用水量是1700立方米/年。印度最极端的情况是2000年萨巴尔马蒂盆地人均只有308立方米/年。

印度水利部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对全国各门类用水需求做了预期估算,情况如下表:(单位:立方千米)

2010年

2025年

2050年

灌溉用水

688

910

1072

饮用用水

56

73

102

工业用水

12

23

63

能源用水

5

15

130

其他用水

52

72

80

合计

813

1093

1447

把印度水资源的家底与将来的需求对照一下,估计到2050年,印度30%的土地面积和16%的人口将出现水资源缺口。

印度需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印度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的急速降水。在短短15天内就能降下全年50%的雨量,河流中90%的水量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流走,即六月至九月。自古以来,人们为了适应这种急剧变化,要么靠近河岸居住,要么想方设法对水进行精打细算的管理。印度过去的150年间在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做了巨大投资,出现了惊人的经济变化,曾经的干旱地区变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历史上有水的地区增长速度反而比较慢。灌溉区的贫困发生率大约是未灌溉地区的三分之一。印度人在特有的气候条件下发展出了河岸文明的模式,直到19世纪,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蓄水池和地下小水窖来储存剩余的水,这只是在当地能够想出来的办法。

在印度可利用的1122立方千米水资源中,690立方千米是地表水,432立方千米是地下水。对地表水的利用只有建立了相应的蓄水设施后才能实现。印度在修建了大大小小4525座水坝之后,人均蓄水才达到213立方米,许多其他国家则要多得多,如俄罗斯为6103立方米,澳大利亚为4733立方米,美国为1964立方米,中国为1111立方米。另外,印度只能存储30天的雨水,而发达国家干旱地区主要江河流域能储存900天的雨水。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喜马拉雅山西部冰川迅速融化,次大陆大部分地区降水变率增大等原因,对于蓄水的需求将会增加。蓄水可以对增加的变数有所帮助。蓄水于江河、湖泊、土壤和地下蓄水层中是任何应变战略的关键一环,不论是对付旱灾还是涝灾。水坝的设计需要有内含的灵活性,在流域范围内既可以应对水多的时候,又可以应对水少的时候。其他的选项包括小规模的雨水储存,通常被称为收集雨水。收集雨水是一种古老的做法,但有效,特别是在干旱地区。

地下水一直是保证水源供应的基础。印度的淡水供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下水,例如80-90%的农村地区生活用水靠地下水。人们打了2000万口管井抽取地下水,用来灌溉的面积超过50%,占了全国农业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二,在耗电量方面也占了近30%。在农业邦地下水和电力消耗都比较高。地下水的使用量达到每年估计补充水量的70%至超过100%。在这些地方,地下蓄水层以每年0.2至0.5米的速度在减少。城市里的穷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供水商,他们大部分供应的是地下水,要价很高。工业部门在很大程度上也用地下水来进行自我供应。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水里的有毒元素越来越多,如氟,砷和盐分,已经有2500万人因氟中毒致残。已有17个邦200个县发现地下水被氟污染。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印度20个邦的7000万人有过量吸收氟的危险,另外有1000万人承受着地下水中含有过量砷的危险。

通过收集雨水,修建水坝,流域管理,修复故有水体,建设新的水利系统等,水利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大量修建小池塘小水窖来收集雨水可以增加水的供应量。中央政府地下水委员会的总体规划是动用2450亿卢比的经费给地下水补充36立方千米的雨水。但是目前还没有认真落实这项规划的行动。许多城市制定了新建建筑物必须安装回收雨水设施的规定,而农村地区还没有类似的办法。

地下水的可持续是一个核心问题。根据观察,对有水患平原浅层地下水的过度开发造成季风期河水返回到地层下的空间增大。疏导性地补充水源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弥补供需之间的差距。许多专家提出建议,通过跨河流连接的方式对冗余水量进行调配是个好办法,特别是在季风季节把水量过多河流里的水调到水少的地方去。估计可用于这种调配的水量有220立方千米。印度每年有747立方千米的水白白流到大海里去了,通过实施约30个跨河流连接项目把某个地方过多的水输送到某个缺水的地方去,应该是意义重大的。

农业是用水的第一大户。在使用的水中有2/3用在种粮食上了。一个人每天喝水2-4升,但所吃的粮食需要2000-5000升水才能种出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印度的粮食生产从现在的3.8亿吨,到2050年时也许要增长到4.2亿吨。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加大灌溉农田的用水量,这会带来进一步的水源枯竭,水质下降,环境恶化,进而又影响到粮食安全。

印度进行的绿色革命使粮食产量成倍增加,取得了成功,但现在认识到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伤害,包括过度使用化肥、杀虫剂和水。

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个基本的解决方案。通过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有助于缩小水的缺口。扩大“滴水浇灌”的应用是一项积极的措施,可使水的净用量获得更多的产出。提高农作生产力的整套措施除其他外,还包括免耕种植,改善排水,开发良种,优化用肥,加强管理,改进方法,农作技术的创新等。比如开发出耐寒品种,在冬季种庄稼需要的水就少。在温室或遮荫大棚里种庄稼可以减少大田种地的水分蒸发,尽管这会增加成本。

在农业生产中有些低技术方法也会有帮助,如改进淡化海水的方法和低成本滴灌,以及成本低但较实惠的水投资项目。在印度不同形式的滴灌系统已经流行较长时间了,如东北部的竹竿滴灌,奥里萨邦等地的大陶罐和多孔盆等。约50年前引进的压力喷头灌溉对农业现代化贡献良多,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滴灌可节水25%-60%,还可增产60%。滴灌非常适合于园艺作物。喷头灌溉适用于地势起伏的农田,可节水25%-33%。目前在印度6900万公顷灌溉面积中,采用滴灌的只有50万公顷,喷灌的只有70万公顷。

节约用水的措施应该推广使用。有些措施并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流量表可以监测出实际抽取了多少地下水,这对地下水紧张地区的工业用水大户能起到监督作用。产业界使用弹簧阀门、感应器等设备可以减少用水量,带来经济回报。“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一项战略就是水的循环利用和二次使用,这主要是指非饮用水。在控制洪水方面,增加流域体系的蓄洪能力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城市缺水一直是让印度头疼的一个问题。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印度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做到全天全时供水。大小城市平均下来每天供水时间仅2.9小时。城市水的成本回收效益太差仍然是一个难题。大多数的供水和卫生工作不会产生足够的收入来偿付其运行和维护费用。从自来水供应服务中只能赚回46%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在首都德里,对水进行加工处理和供应的成本是每立方米9-10卢比,而市民交的水费是每立方米0.35卢比,还不到成本的4%。实际上主要的费用还不是提供清洁水,而是从排污系统中收回用过的污水并进行处理后排放到环境中。污水处理才是真正难做的事情。印度对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的量还不到7%,每天有约7000万升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了当地的河流湖泊。

印度在独立之前,灌溉部门是能够为政府赚取净收入的,现在政府甚至不得不为维持这一基础设施而开支。水利部门在财政上缺乏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有(1)糟糕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2)不适当的关税水平和扭曲的收费结构;(3)较高的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4)冗员;(5)无收入水的数量很大。印度特大城市里的水利人员配置远远高于国际上做得最好的城市,即在发达国家每1000个水点配2-3名职工,在发展中国家每1000个水点配4-8名职工。

水利的管理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在印度大多数公共服务和公用事业中,地方上的管理失当是一个重大弊端。如同在电力方面的情况,在供水方面因流失和浪费现象而付出了沉重代价:全国供水总量中流失的水占30-50%。以德里市政当局情况为例,除泄露流失的水达40%外还承担着15%的偷用水。全国平均只有24%的自来水有水表计量。在城市地区,由于下水道淤塞或抽水站不能正常工作,未经处理的污水经常溢出排水渠。在农村地区有些手动水泵坏了几个月而没人修理。在许多城市里,由于下水道淤塞、保养不善、抽水站经常停电等原因,产生的废水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到处理设施中进行处理。农村许多灌溉沟渠就是在田野上简单地挖掘出来的,大量的水根本流不到需要浇灌的庄稼那里。

管理水的部门多,需要协调好。印度中央政府对水的管理有好几个部门负责。农村的饮用水由农村发展部负责,城镇饮用水由城市发展部负责,地表水和地下水由水利部负责。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门的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的水资源开发和保护计划进行整合,形成一致的办法。农村发展部制定的收集雨水、水流域开发的各种计划要与水利部和负责提供饮用水的各政府部门协商后才能实施。不同部委之间的有效协调和各种方案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2006年成立的国家旱作区管理局作为全国统一的机构在5个不同部委之间起协同作用,制定了提高8500万公顷非灌溉农田产量的计划。而在大多数邦里,都存在制定政策、管理资金和经济职能交叉重叠或分工不当的问题。印度出台的国家水利政策强调应该以综合协调的方式开发和管理水利。

在用水方面经常听到一种说法:由于人的生命离不开水,因此获得水应该是一种基本的人权,对所有的人都一样,最好是无偿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在许多地方,水越来越珍贵,把用水作为一种权利只会使情况更糟,对水权收费是有效用水的一条理想途径。这体现出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印度,许多地方因为水而引发了各种冲突。无论如何,社会正在接近一个不再把水当作免费物资的时代,水有可能会被作为可以贸易的货物。从长远来看,水权贸易有助于改善对水的管理。有些国家的实践表明,水权贸易帮助农民抵抗了干旱,促进了创新,在没有政府介入的情况下增加了投资。

印度水利面临着一个令人担忧的未来。国家水利委员会已经表明,水利的形势总体上是不平衡不稳定的,这种危机在一些流域已经显现,到2050年,印度对水的需求量将超过能够供应的量,现在约15%的含水层情况危急,在未来的25年这一比例将增长到60%。全国约15%的粮食生产依靠开采不可再生的地下水。最需要考虑的严重问题是怎样才能够,而且是必须把全国许多地区的用水需求降低到可以供应得上的程度。这一艰巨的又无法回避的任务需要使用者和供应者之间进行密切合作,例如成立授权的含水层用户协会。

正确的政策可以产生更好的用水效益,减少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带来的用水压力。需要努力取得进展的方面包括:(1)统筹协调与水利管理政策相关的部门(如农业)以及土地使用政策;(2)确保实行更为一致的污染者付费和使用者付费原则;(3)减少带来水利问题的补贴。减少能源补贴就是一项值得考虑的政策措施。目前这项政策使农民可以用很少的成本抽取地下水。再好的水资源管理也会被电力和水利补贴打消积极性。削减这种补贴有利于阻止农民用几乎免费的电力抽取便宜的但宝贵的水源过分地浇地。取消补贴的事拖得越久,地下水就越少;给的补贴越多,就越难以改变这种做法。现在印度农民对电力补贴的依赖性很大,大幅削减补贴会让他们受不了,因此政治上还不可行。这需要多方面来应对这个问题,如改进供电质量,对农民用电适当定价,制定一套“有效补贴”的方法等。

政府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印度政府新近拟定的国家水利计划确定了5项目标:(1)建立广泛全面的水利资源数据库;(2)促进国家和国民节水,保水,增水的行动;(3)高度关注过度开发水资源的地区;(4)把水的利用效率提高20%;(5)提高流域一级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为了实现提高用水效率20%的目标,政府还准备采取鼓励循环利用水、开发水利技术的激励措施;制定城市供水系统效率、水利审计指南;审查财政和分配政策;开展先期研究。然而政府不是唯一的利益攸关者,也不是唯一需要为管理水利做决策的人。保证水安全的战略需要政府、投资人、非政府组织、工业和农业以及城市里水的用户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有印度学者呼吁说,技术、环境、社会、法规的变化都影响着水利的发展。因此政府迫切需要与各利益攸关者进行对话和沟通,并开展一场运动,让农民参与进来,使他们了解水利的现状,困难,前途,政策,任务,后果等。印度也许需要一种把各种方法措施综合起来的解决方案,包括改变亿万农民、工人和生活用水用户的行为习惯。

从喜马拉雅山流下来的雪水河:

印度水利情况综述 - 松花江的雪59-49 - 松雪的博客
巴特那的恒河:

印度水利情况综述 - 松花江的雪59-49 - 松雪的博客
印度自古就有挖井的习惯(台阶井):

印度水利情况综述 - 松花江的雪59-49 - 松雪的博客
印度现在城乡许多地方仍然这么取水:

印度水利情况综述 - 松花江的雪59-49 - 松雪的博客

‘陆’ 看印度人吃米饭,那个米又长又大,他们是如何种植的

他们的水稻基本上都是单季稻。

印度大米的口感不错

中国的水稻不仅在产量上,而且在品种上都远远超过印度。每种米的产量都高于印度米,但与印度米不同的是,中国米软糯香甜,而印度米粘度低,所以煮成米饭后,颗粒分明,特别适合炒饭。所以从口感上来说,印度米的口感比中国米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柒’ 印度首都成群饥民追赶食品车,是什么原因让印度如此缺食品

1、印度地区的长期干旱让粮食的产量下降。

从2020年到今年为止,印度地区的很多地方都处于长期干旱,原本粮食的产量本来就不多,现在产量又要下降,加上印度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导致了很多普通老百姓都没有东西可吃,所以就看到了印度首都成群的居民在追赶时停车。

总体来说是以上几个方面让现在印度缺粮食,当然也有其他的方面,比如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印度的粮食生长环境对待自然灾害的抵抗力较弱,如果遇到冰雹或者极端天气很容易减少粮食的产量。

其次是政策是否合理,印度的国家领导人是否对粮食制定了相关的治理规范和标准?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种得起粮食,吃得起饭。

‘捌’ 印度为什么水旱灾害严重,农业却很发达

你的认识可能有误喽,事实上印度的农业相对中国而言,那是相当地不发达呢,具体理由如下:

1、印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年降雨总量为39300亿立方米。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2700公里,支流10余条,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克里希纳河等。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8%。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为凉季,3—5月为夏季,6—9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0—12月为东北季风期。北方气温最低为150C,南方气温高达27℃,几乎全年都是无霜期,全年均可生长农作物,热量资源相当丰富。

2、因为印度70%左右的人口都是农村人,有略高于5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以2011年的数据显示,从1980年以来,以1999年至2000年价格为基准的农业产值的五年移动平均值从未超过4%的增速。只是在最近两年,其增长速度才脱离了90年代早期以来一种相当稳定的下降趋势。

3、下面援引一篇印度《印度商业在线》2011年12月18日文章。
原题:中国的农业经验值得印度决策者学习
全球食品安全和食品价格上涨与印中这两个亚洲大国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经济高速增长和收入水平上升已令民众对高营养和高热量的摄入增加,这进一步加大对两国农业的压力。
对比印中两国,尽管中国耕地面积比印度少,灌溉地面积与印度相当,但中国的粮食产量是印度的两倍。两国都面临周期性干旱和洪水。印度一直在忙着应对河流相关工程的环境影响问题,政府关于淡水储量和可持续问题的政策一直受到决策缓慢的拖累及环保人士的反对。而中国已启动许多大型水利工程,比如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工程。
印中每年都进行粮食储备,印度约为5000万到6000万吨,中国约是1.5亿吨到1.8亿吨。由于巨大的粮食储备,食品系统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不大,这帮助中国在艰难时期遏制了食品通胀。就粮食储备基础设施而言,中国有能力储备2亿吨小麦和大米,而印度的储备能力只有8700万吨。
两国农业政策的目标都是实现自给自足和食品安全。中国通过使用高产种子、化肥和杀虫剂来大力提高粮食产量。在粮食消费滞涨和水果、蔬菜、奶及奶制品、肉类消费量日益增长的推动下,中国还把焦点放在经济作物上,北京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大力投资农业研发,尤其是培育高产量稻种。
尽管印中在一些政策上具有相同点,但在农业市场、补贴及合作融资制度上有明显差别。印度是土地私有制,中国是集体所有制。中国政府对农民直接补贴,印度是间接补贴。与印度相比,中国具有成熟完备的商品交易所和期货市场,有更严厉的政策限制将耕地转作非农业使用。与印度不同,中国制定最高限价来把食品通胀的影响降到最小。
印度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农业贸易有限,2011年农产品出口250亿美元,进口80亿美元。中国则拥有自由的农业进口政策,是全球商品最大进口国之一,2010年农产品进口650亿美元,出口300亿美元,农贸价值是印度的3倍多。中国的农业贸易赤字在增加,但通过制造业和电子商品出口得到平衡。这令中国能够将食品通涨维持在6%以下,印度则超过10%。▲【作者沙鲁巴·巴特,陈一译)

‘玖’ 只有全球土地面积2%的印度,是如何养活占据世界18%人口的

据《世界人口展望2019》人口报告描述,2019年,中国人口总数量达到了14.3亿,印度人口达到了13.7亿,中印两国的人口数量分别占据全球总人口数量的19%和18%。

这份报告还指出,2027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拥有960万公里国土的中国养活14亿人已经极为吃力,人们实在难以想象,仅占据世界陆地总面积2%的印度,究竟如何养活世界总人口的18%?

印度可耕地

第三:印度在取得独立以后,在发展农业与粮食生产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比如在1950—1951年度,粮食总产量仅有5080万吨,到了1977—1978年度,印度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12600万吨。

这是由于,自1968年开始,印度就对于农业技术和农业种植品种进行了“绿色革命”。这场农业改革促使印度每年粮食产量迅速增加,到了1971年,印度第1次向世界宣布,本国粮食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得出答案,印度充足的耕地面积,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立以后所推出的农业政策,让印度足以用全世界2%的土地养活全球将近18%的人。

阅读全文

与印度的粮食是怎么浇灌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400关税多少 浏览:828
中国驾照去越南怎么用 浏览:635
为什么在伊朗不能竖大拇指的 浏览:465
印尼50亿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838
荷属东印度公司有多少人 浏览:352
印尼一元等于多少盾 浏览:68
伊朗美国什么情况 浏览:532
马云怎么援助意大利 浏览:248
dolcegabbana在中国有多少 浏览:53
网购英国东西怎么样 浏览:380
中国移动如何办理两城一家 浏览:813
意大利人养什么狗 浏览:298
建筑木工到英国务工怎么样 浏览:138
美式足球英国人怎么说 浏览:600
英国女王大学一年需要费用多少钱 浏览:910
印尼燕窝怎么寄回国 浏览:574
中国茶城十三区在哪个省 浏览:638
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为什么 浏览:513
越南招聘在哪个平台 浏览:996
意大利面餐馆的英语怎么读 浏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