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巴空战 历史上的印巴空战
1947年8月,英国被迫结束对南亚次大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按斗枣照英方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原英属印度按居民宗教信仰,被划分为巴基斯轮燃坦和印度两国实行分治。印度以锡克教为主,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占多数。由于宗教;中突,早在独立之初,这两个国家就频频发生暴力冲突。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居民大多为穆斯林,但当地头领却是印度教徒。因此在政权转移时,英国一直没有就该地区的归属问题同双方商定。在印、巴独立后不过两个月,当地头领宣布该地区将与印度合并。印度军队随后进入克什米尔地区,与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装展开激战。这场冲突愈演愈烈,终于在1947年底发展为印、巴双方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在战争中,新组建不久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空军都参加了作战。
世纪仇恨的序幕
印度和巴基斯坦空军当时拥有的机型几乎都是英国留下来的老式飞机。英国乐得将那些剩余的飞机做顺水人情,分别赠送给这两个原殖腊销虚民地国家。因此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是“风暴”和“喷火”,而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也是“风暴”战斗机。
1947年10月27日,印度空军用“达科他”运输机向斯里那加运送部队,随后用“风暴”和“喷火”战斗机进攻了穆斯林武装的阵地。“达科他”运输机不仅负责运送物资、兵员和伤员,据说还打开货舱门直接向地面投放炸弹。在印度空军的打击下,穆斯林武装在盘踞了3周后开始后退。经过联合国的调停,双方于12月实现了停火。在这期间,印度空军损失了“喷火”战斗机和“风暴”战斗机各1架。而巴基斯坦空军当时仅有2个战斗机中队,35架“风暴”战斗机和部分运输机,合格的飞行员不足10名,因此未与印度空军直接交战。
1949年7月29日,印度与巴基斯坦签署协议,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停火线。但两个国家之间的仇恨却并没有停止,而是从20世纪一直延续到21世纪。
签署协议后印巴两国都开始着手加强空军建设。巴基斯坦从英国引进了“海怒”战斗机和“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印度则增加了“风暴”和“喷火”战斗机的数量。50年代,巴基斯坦从英国引进了“海上超级攻击者”战斗机,而印度则从英国得到了“吸血鬼”战斗机。
印度还分别从法国和苏联购买飞机。进入60年代,其主力战斗机就更换为“猎人”和“米格-21”战斗机,另外还有轻型战斗机“蚊蚋”、法国的“神秘”战斗机和英国的“堪培拉”轰炸机。为了与印度相抗衡,巴基斯坦从美国引进了F-86“佩刀”战斗机以及B―57轰炸机,随后又拥有了F―104战斗机。
克什米尔上空之战
第二次印巴战争,双方没有正式宣战就匆匆进入了战争状态。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穆斯林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随后巴基斯坦正规部队在8月14日也卷入;中突。印巴两国军队在克什米尔停火线附近山地展开战斗,印度军队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占了巴方控制线一侧的多处山岭。这时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战机是100架F-86与10架F―104A,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是118架“猎人”和12架“米格―21”。
1965年9月1日,巴基斯坦展开了代号“直布罗陀行动”的反击,并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巴基斯坦地面部队在猛烈炮火和坦克的配合下,给印军以重创。双方在战斗中动用空军支援地面战斗,并展开激烈空战。
印度空军的“吸血鬼”战斗轰炸机首先向战线附近的地面部队进行扫射,谁知道那竟是印军自己的阵地,幸亏造成的伤亡并不严重。随后巴军的地面炮火还击落了印军1架“吸血鬼”战斗机。而当巴方得知印度出动战机之后,立即将正在附近执行飞行任务的2架F-86战斗机调往前线。当他们赶到交战地区上空时,印军第二批“吸血鬼”也刚好抵达,于是3架笨拙的“吸血鬼”马上成为巴方F―86的首批空战战果。
印度方面认识到,“吸血鬼”和“神秘”战斗机根本不是F-86的对手,于是在9月2日,将一批“蚊蚋”战斗机部署到离克什米尔最近的空军基地。次日清晨,4架“神秘”以500米的高度出击,正在巡逻的巴方6架F,86和2架F―104立即前往迎击。但巴方的防空雷达完全未能探测到4架在100米低空、8架在30米超低空飞行的“蚊蚋”战斗机。
到达战区上空后,印军的“神秘”突然一个大盘旋,然后降低高度返航。而与此同时,“蚊蚋”战斗机却爬升到1万米高空。很快,他们在1500米的空中发现了1架F―86,印方编队围了上去,基拉少校取得印度空军击落首架敌机的战果。
但这次战斗印军也不是毫无损失。1架“蚊蚋”在交战后偏离了编队,最后竟然降落到巴基斯坦的机场上。按印方的说法这是燃料用完后不得已的迫降。按照巴方的说法,则是“蚊蚋”遭遇了巴方性能最好的F―104,在空战中无法摆脱,不得已投降。不管怎样,这名印度飞行员没有战斗开火就将自己和飞机一同送给了对方。后来该飞行员被遣返回国,继续在空军服役,屡经升迁后最终还升到了上将的位置。而这架完好无损的“蚊蚋”至今还展示在卡拉齐的空军博物馆。
巴空军扭转了战局
随后印度空军的“米格―21”战斗机也参加了空战。1965年9月4日,正在巡逻的2架“米格-21),战斗机发现了巴方的2架F-86战斗机,于是一个大盘旋咬住了其中1架,并发射了AA-2空空导弹。导弹在F-86的前方爆炸,惊魂未定的F-86立即降低高度低空逃窜。“米格―21”斗机也降低至超低空猛追,并发射了剩下的导弹,但未能命中目标。印度飞行员在失去攻击手段的情况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F-86从眼皮底下溜走。
与此同时,双方在地面的战斗处于胶着状态。于是印军于9月6日另遣重兵挥师西向,直逼巴基斯坦本土重镇拉合尔。由于此时巴军主力尚在克什米尔,国内兵力空虚,只得以28个营对印军121个营的优势兵力勉强迎战。西路印军很快击溃巴军边防部队的抵抗,推进至亚克尔运河。但印度空军对地面部队的掩护做得很差,作战指挥相当拙劣。由于战斗机作战半径的限制,又难以攻击巴方的空军机场。
在此危急关头,巴基斯坦空军倒是在9月6日大胆袭击了印度的空军基地。在8架F-104的掩护下,巴空军32架F―86战斗机对印度本土的5个军用机场和3个雷达站进行了打击,印度空军一下子损失了35架战斗机和运输机(印度仅承认9架),一举削弱了印度前线空军的作战能力。其时,正在巡逻的4架“猎人”战斗机与F―86狭路相逢,自然又是一阵短兵相接。1架“猎人”在躲避袭击时不慎坠毁,另1架在准备返航时被击落。还有1架“猎人”战斗机在击落了1架敌机后,自己也被击落。巴空军的F―86在对 印机场的攻击中,被印度防空炮火击落1架。另外2架在返航时的空战中也先后被印“猎人”击落,但总地说来,巴方得远大于失。
巴空军的战斗力使得印军飞行员一度竟不敢再接招,以至战区上空任由巴方战机呼啸,为所欲为地飞临印军上空,巴空军完全夺得战场制空权,进而以炸弹、集束火箭和机关炮从空中对印军地面部队反复展开凶猛打击。谁也不会想到,印度空军实际上拥有3:1的数量优势!由于巴空军的卓越表现和陆军的顽强抵抗,印军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不利于巴方的战局得以初步扭转。
印度空军输在飞行员
在1965年9月6日巴军袭击印方机场后的翌日,印军也以牙还牙,紧急从国内纵深调遣200多架战机向巴空军基地发起攻击。但对印空军不利的是,“神秘”战斗机作战半径较小,在飞行路线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且巴方由于前一夜刚刚进行过袭击,已经做好了被报复的准备。印度空军先后发动了5次空袭,宣称摧毁了3架F―104、2架C―130和6架F,86;付出的代价是1架“神秘”和3架“猎人”。但据巴方公布的数据,巴方损失了F-86和F-104各1架,而印军却被击落了5架“猎人”和6架“神秘”。
在当时的东巴基斯坦即现在的孟加拉国,巴方仅部署一个F―86中队;而印军却拥有3个“猎人”中队和另外6个其他战机中队,处于绝对优势。但印空军的部署和训练主要是为了针对中国,而缺乏对东巴地区巴空军作战的情报准备。9月7日勉强对东巴的巴军基地进行了袭击,但未取得什么战果。
而反观巴基斯坦军方却积极大胆,他们使用C-130运输机运送了180名突击队员,企图夜袭印军机场。但在夜幕中空降的巴军士兵因为不熟悉地形,未能集结起来,结果被印军分而歼之。22人战死,136人被俘虏,其余的人逃脱。巴基斯坦空军还用B―57轰炸机和C―130运输机在夜间对印军的集结地进行轰炸,但并没有什么战果。而印度空军由于缺乏夜间的反击能力,也未能阻止对方的袭击。
9月11日,巴方的1架F-104和印军的2架“米格―21”不期而遇。这是空战史上2马赫战机之间的首次相会,但F-104迅速贴着地面高速逃逸,“米格―21”也没有一味追击,所以没有战果。
9月中旬,印军以数百辆坦克再度向杰温达发起大规模攻势。连日内已完成紧急调整部署的巴陆军装甲部队倾巢迎敌。双方空中力量也再度展开激烈角逐。结果仍是巴空军很快夺取了制空优势,进而以大机群从空中对印度坦克军团轮番进行猛烈打击。终使印度军队遭受了灾难性损失并在整个战场陷于瘫痪状态。巴地面部队则在空军配合下阻止了印军的攻势,而且在局部方向前出至印度境内。9月23日,在苏联斡旋下,印巴两国军队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正式停火。
在20多天的激烈厮杀中,巴基斯坦空军大胜,不仅使数量优势的印度空军受到痛击并使之望巴生畏,更在打击地面目标的作战中战绩卓着。巴基斯坦宣布,在对印空军机场的攻击中击毁35架印机,空战中击落19架印机。巴空军仅损失6架F-86、1架F―104和1架B-57。
客观对比当时双方的主力战斗机,“猎人”与F―100基本属于同档次飞机,绝对优于F―86。但“猎人”去0输得如此之惨,就不能不从武器之外去寻找原因。一方面印度飞行员战斗意志不强,竟然有驾机降落在巴方机场投降的;二是印度飞行员战术意识太差,在受到攻击时,竟然编队向同一方向作摆脱机动(正确的作法是至少向左右两个方向同时作水平机动)。反观巴空军飞行员不仅技术高强,而且有强烈的战斗意识,敢于以少胜多、以劣胜优。
第三次印巴战争
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印度大力推进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共拥有飞机625架。原先作为主力的“猎人”中队减少到6个,“神秘”中队也仅剩2个,而“米格-21”韦队去C增加到8个,还用印度国产“风神”战斗机组成2个中队。此外还有6个“苏―7”超声速战斗轰炸机中队,与4个“堪培拉”轰炸机中队共同组成印度空军的打击力量。与此相比,巴基斯坦的空军战斗力提高不快,其主力仍是6个F-86中队,超声速战斗机仅有1个F―104中队和1个“幻影Ⅲ”中队。另外还有3个中国仿照苏联“米格―19”生产的“歼-6”中队。轰炸机也就是2个B―57中队,巴空军全部飞机仅有285架,双方实力差距进一步扩大。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是于1971年12月爆发的。不过这次不是为了克什米尔,而是因为东巴。当时东巴基斯坦要求与西巴基斯坦分裂,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此前的1971年3月,出于削弱巴基斯坦的目的,印度内阁通过了支持东巴独立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为了寻求国际支持,印度还于8月同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并从苏手中获得了坦克、装甲输送车和地空导弹等武器装备。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备战部署,也进行了相应备战。
到1971年11月为止,双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毕。在东巴方向,印度投入约17万兵力,其中空军12个中队(含5个“米格―21,,中队),作战飞机达200架;而巴基斯坦部队仅有9万兵力,其中空军2个中队、17架作战飞机,处于明显劣势;在西巴方向,印度投入约30万兵力,其中空军20个中队、300架作战飞机;巴基斯坦约25万兵力,其中空军20个中队、200架作战飞机,印军的优势不是很大。
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以夺占东巴为最终目标。23日,巴总统叶海亚・汗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巴军全力抗击印军。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展开。东巴的巴空军部队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在开战2天后就完全失去了战斗力。而在西线,双方进行了以空战为主的交战。印军凭借空军力量的优势,力图重创巴空军于基地,破坏巴交通运输线,切断巴军各战场的相互联系,阻止巴地面部队机动和集结,达到削弱与钳制西巴地面部队的目的。巴军则努力加强要地防空,钳制与削弱印空军作战力量,阻止或限制印空军的空袭行动,保障地面作战的进行。
22日,4架巴基斯坦的F-86战斗机截击印军的“蚊蚋”战斗机,在己方丝毫未损的情况下,击落了对方3架飞机。这是第三次印巴战争的首次空战。
拙劣的指挥使印军吃亏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空军拥有强大的实力而且整体上处于攻势,但由于拙劣的指挥,招致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
其实早在1971年12月1日,印度空军就从情报中得知巴空军正准备对其展开袭击,以夺取制空权。为此,印度空军决定为巴空军设套:让巴空军首先发 动打击并取得虚假的“胜利”,造成印空军主力已被消灭的假相;然后,印空军实施突然反击,将巴空军摧毁。印空军认为,这是个绝好的计划,可以让巴空军损失惨重。
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12月3日天刚黑下来,巴空军战机编队开始向多个印空军基地飞来。随着巴空军炸弹的纷纷落下,印空军许多机场浓烟滚滚。当然,印度空军战机早已躲了起来,因此没有受到大的损失。战斗似乎按照印度空军的设想在进行。
12月4日天黑后,印度空军经过精心准备,开始出动大批“苏-7”、“猎人”战斗轰炸机实施反击作战。印度空军认为,这个时候的巴空军准是在庆祝胜利,机场一定疏于戒备,是印空军偷袭的极佳时机。因此,印空军战机疯狂地扑向巴空军机场。然而,令印空军飞行员诧异的是,迎接他们的是巴空军猛烈的防空火力,一些印战机顿时成了靶子,拖着黑烟栽向大地。
印度空军认为这是偶然现象,因此在5日晚继续进行空袭,试图把巴空军战机消灭在机场。于是,印空军一架架战机呼啸着升空,杀向巴空军机场。然而,巴空军早已有备,密集的防空火力很快形成了绵密的拦截网,让印度空军一些战机有去无回。印度空军连续两夜出动670架次,仅取得摧毁巴方7架飞机的战果,自身损失却高达32架。
印度空军终于知道上当了!想为巴空军设套的印度空军不得不改变战略,不再以袭击巴空军机场为主要任务了。印度空军开始对自己的地面部队实施航空火力支援,同时,对巴军战略目标开始进行偷袭作战,包括轰炸巴基斯坦铁路调车场和公路桥梁等。
印空军各种机型的表观
印度空军的“苏-7”攻击机是对地面攻击的主力,既要掩护本方的地面部队,还要阻止对方陆军的推进、袭扰对方的空军基地。在这次战争中,印度空军一共出动“苏-7”2500架次之多。在西部战线,印军的“苏-7”摧毁了巴方60多辆坦克和许多火炮。12月8日在西部战线执行侦察任务的“苏-7”攻击机,击落了1架巴“歼-6”战斗机。但“苏―7”也是印度空军损失最大的机型,共达25架。
印度国产的“风神”战斗机驻扎在拉贾斯坦邦基地,在开战第一天就参加了对巴基斯坦机场的袭击,也承担了攻击对方地面部队和掩护己方部队的任务。但由于数量较少,所以战绩也不那么突出。据印度方面公布的数据,2个中队的“风神”战斗机共出动了300架次。“风神”战斗机的损失不大,只是被对方的防空炮火击落了3架。
在西部尤其是在西南部战线,“米格―21”不仅要承担防空的任务,而且还要进行火力侦察,掩护“苏-7”和“风神”战斗机的活动,并不时击落巴基斯坦战机。12月12日,“米格-21”击落了1架巴基斯坦从约旦空军租借的F―104战斗机。4天后在掩护“风神”战斗机的行动中,2架“米格-21,,战斗机与前往截击的3架“歼-6”战斗机交火,击落了其中的1架。17日,“米格―21”战斗机又用空空导弹击落1架从低空进入印度领空的F-104战斗机。同一天,在掩护“风神”战斗机的行动中,“米格―21”用空空导弹击落1架F-104。总之,在印度看来,“米格―21”在战斗中从未吃过
“歼-6”的经典之战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歼―6”主要执行战场和要地防空任务,共飞行650架次,击落敌战机7架、自己损失4架。同时“歼-6”也为巴基斯坦陆军提供近距空中支援,共飞行184架次。由于巴空军战术灵活,“歼-6”经常能够出奇制胜。
1971年12月8日,印度空军派出2架“苏―7”攻击机以低空高速出击,企图偷袭巴基斯坦境内的李萨勒瓦拉空军基地。就在“苏―7”还有2分30秒就要到达李萨勒瓦拉机场上空时,巴基斯坦的对空观察哨发现了这2架战机,并马上报告了基地。基地指挥官当即命令值班飞行员哈斯米中校战斗起飞,拦截企图偷袭的印机。
哈斯米中校大胆地在地面滑行中抛掉副油箱,迅速驾驶“歼-6”飞机打开加力紧急起飞。“歼-6”高度升至2000米、时速达到1100千米时,哈斯米根据地面引导,在左前方发现了印机。哈随即以大坡度迅速进入1架“苏―7”尾后,准备发起攻击。这架印机发现“歼-6”占据了后下方有利战术位置后,慌忙中打开加力直线加速逃跑,并做摆脱动作。殊不知这样做恰好是事与愿违。此时双方的距离使得“苏-7”难以在短时间内逃脱,而打开加力反而提供了更强的尾部红外辐射,为“歼-6”的“响尾蛇”导弹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攻击机会。在距敌600米处,哈斯米发射1枚“响尾蛇”空空导弹,使这架“苏-7”空中开花。
另一架“苏-7”见直线加速已无法摆脱“歼―6”的导弹攻击,便急速俯;中到离地面仅有30米的超低空,尔后突然拉起做急上升转弯动作以图摆脱。哈斯米迅速驾驶“歼-6”飞机切半径接近,在距离500米时,对“苏―7”进行瞄准。但由于“歼-6”的瞄准具活动光环跟不上大载荷机动而无法使用,哈斯米立即改用固定光环,并根据进入角较大的情况,按目标投影修正射击提前量,在距离350米时用航炮将第二架“苏-7”飞机击落。此次空战,从哈斯米发射首枚导弹到击落第二架敌机,仅仅用了45秒钟。
“苏-7”无论在推重比、最大马赫数以及加速性等方面均优于“歼―6”。哈斯米却能够在敌机距离自己机场只有两分半钟的情况下,迅速升空,在短短的45秒钟内一举击落2架印机。除了巴方飞行员技艺娴熟、战术精湛以及“歼―6”飞机中低空性能优良、简单可靠之外,还由于巴空军为本来不带导弹的“歼-6”挂装了美制“响尾蛇”导弹,使其战斗力得到提升。当然,上述奇迹从某种程度上还要感谢“苏-7”飞行员打开了加力。
巴空军难救其主
整个战争期间,规模远远逊于印空军的巴空军共出动3000多架次,其中对地攻击作战900多架次。但主力布防在西部的巴基斯坦空军和陆军难以阻止印度陆军在东线的前进步伐。在东巴战场,印陆军在海、空军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东巴实施“多路向心突击”。12月15日,印陆军完成了对达卡的合围,海、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切断了东巴与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东巴守军于12月16日向印军投降,东巴战场的攻防作战遂告结束。此后东巴就被分离出来建立了孟加拉国。
战争的最后结果虽然是印度成功地肢解了巴基斯坦,但在空战中印度并未讨到多少便宜。巴方宣布空中对抗的结果是印方被击落50架,巴方只被击落14架。即使按印度方面宣布的战果,在东西两个战场,印军也损失了100架战机(包括巴方地面防空火力的战果),而巴基斯坦方面则损失72架,仍少于印军。
巴基斯坦空军是一支富有积极主动进攻精神,素来以训练严格、作风顽强而着称的空中力量。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印、巴空军曾多次在战争、冲突和危机中交手。巴基斯坦空军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气势上,均明显优于在装备质量和数量上占优势的印度空军,占据着主动和上风。这一点甚至连对手都不得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