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怎么出现的佛教

印度怎么出现的佛教

发布时间:2023-12-23 02:42:53

⑴ 佛教在印度是怎么产生的其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

产生和流传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创始人是悉达多·乔答摩,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简称佛陀(觉者)。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原始佛教 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佛教。约为公元前6~前5世纪。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为了便于记忆,采取偈颂的形式,后来编集为由经、律、论组成的“三藏”。在经藏中近代学者认为真正属于佛陀的教说和最早的经典是《经集》、《如是语经》和《无问自说经》,其中也包括一些戒律条文。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其核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其次,又从缘起思想出发,提出了“诸法无常”、“诸法无我”和“涅盘寂静”的学说。后人把原始佛教的修持,概括为戒、定恝三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佛陀在世时反对婆罗门教四种姓的不平等制度,因此,在他所创立的僧团中允许各个种性和贱民参加。另外,还容许教团中包括过在家生活的男女信徒,称为优婆塞、优婆夷或在家二众。

部派佛教 在佛陀逝世的100年后,佛教内部由于对戒律和教义看法的不同,开始分裂。先后形成了许多部派。最初分为大众部和上座部,这被称为根三二部,以后又从两个根本部中分裂为十八部或二十部,称为枝末部派。部派佛教争论的主要总是诃梨跋摩在《成实论》中曾概括为“十论”,即二世有无?一切有无?中阴(轮回的主体)有无?顿悟或渐悟?罗汉是否有退?随眠(烦恼)与心是否相应?未受根业是否存在?佛是否在僧数?在无人我(灵魂)等。对于这些问题各个部派都有不同的回答。上座部认为佛教徒修行的最高境界应是阿罗汉果,阿罗汉果与佛果位相同,他们把一切现实存在分为色法(物质存在形式)和心法等,色法有“四大种”(地、水、风、火四元素)及所造色(长、短、大、小、方、圆等形象和青、黄、赤、白等显色以及其他感官对象),心法有八十九种,并作了详细的分析。上座部后来又分为根本上座部和说一切有部。前者流传于雪山即喜马拉雅山麓,后者流传于克什米尔地区。说一切有部后来分出犊子部,犊子部又分出正量等四部,继又分出化地部、经量部等共十一部,说一切有部的基本特征是重视三藏中的论藏,也就是着重对佛教理论问题的阐述。在1世纪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统治时,曾举行大规模的结集,编纂了《大毗婆沙论》、《发智论》和六足论等庞大的论书,主张“法有我无”、“三世实有”和“法体恒有”;经量部约成立于3世纪末,是最晚从说一切有部分出来的,主张“过去未来无本,现在实有”。佛陀以蕴、处、界概括一切法,但未区别实有和假有。说一切有部主张蕴、处、界都是实有。经量部则主张蕴、处是假有,界是实有,这意思是说外界一切的事物或主客观的存在形式(蕴)以及人们的认识器官和对象(处)都是一种虚假或唯名的实在,它们不过是人们认识中的感觉材料,只有人们的认识的根源(界)才是真实的存在(实有)。大众部崇信超越的、神化的佛陀,特别提倡“一心相续说”和“心性本净说”。部派佛教后来向大乘发展,从大众部向中观派(空宗)发展,从上座部向经量部发展,进而向瑜伽行派(有宗)发展。

从学说的思想发展来看,可以把印度佛教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佛逝世后约一百年之间为原始佛教时期;第二,在这之后约四百年之间为部派分裂时期;第三,此后约四百年为大乘中观学派兴盛时期;第四,此后又约四百年为大乘瑜伽学派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后期,密宗颇为流行;第五,最后约三百年为密宗盛行时期。

佛弟子们在教团生活上一般维持着佛在世时一向的设施和惯例,在学修上奉行着四谛、八正道的根本教义,没有什么重大的争论。这一时期,用佛教的话说,是“和合一味”的时期。但是所谓和合一味,仅能说是大体上的一致,不是没有见解上和主张上的歧异。即以这一时期开始时的第一结集为例, 在结集中就曾有关于“小小戒”微细的戒律是什么和要不要废除的不同意见。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和地点的条件,多数僧众没有能够参加结集,分散在各地的大弟子们也有未能参加的,他们不会没有认为需要补充或修正的意见。如富楼那十大弟子之一除在事后承认结集的佛法外,又声明:“我从佛得闻之法,亦当受持”。他和摩诃迦叶讨论戒律时,对“内宿”僧人住处留藏食物等八条戒条,他认为那是佛制定之后又开了的,迦叶则认为是开了之后又重制定的,终于各行其是。

典籍中又有跋波最初五比丘之一在窟外另行结集的记载。这些事实说明当时的统一之中存在着差异。佛在世时,于不同的时机,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教法。弟子们或因佛说法的时机不同而有听受的不同,或因各人的根性、专长和学修方法的不同而有了解和悟入的不同,这也是可以想见其然的。在第一结集之后,长老们分别率领僧众在各方弘化,师弟相承,渐渐各自形成传承的系统。他们传授的教法和戒律互有异同。各个传承系统很自然地按照地域划分其势力范围,日久之后,不能不受到各地环境的影响而具有各自的特色。在学说思想方面,有的态度偏于自由进取,对佛所说的教法,但取大意,对戒律的受持,也有所通融;有的偏于固执保守,拘泥教条,不敢出入;有的介乎二者之间。这种情形,发展下去,势必引起后来部派的分裂。

⑵ 为什么佛教诞生于印度

这个问题可以做多方面回答,可以从古印度恒河文化说起,可以从佛教历史说起,都会长篇大论。但是简短的说,因为佛教是释迦牟尼佛而悟道成佛而建立的三宝僧团而开始的。其背景是因为当时的新思潮流和宗教改革破除迷信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当时的阶级是四种姓,人们地位极其不平等,宗教地位居在皇族之上。并且婆罗门教是当时印度最具影响的宗教,其主导大梵论,类似后来的基督教义。并且有很多错误的思想和习俗,譬如牲畜祭祀等等。还有很多各种新型教团诞生,他们的教义都是偏绝对唯心或者绝对维物理论,学说不尽统一和达到绝对真理水平。甚至有一些教义非常极端,比如享乐主义和断灭主义。而佛教恰恰是建立在想改革统一一个真正绝对真理的交易,是佛在菩提树下所感悟的宇宙实相,打破了所有宗教哲学二元一神造论。所以是当时印度的思想以及国情和宗教团体造成的佛教诞生。释迦牟尼佛本是一位太子,由于幼年时代出游而感世间之无常疾苦之等级不平等。受生老病死困固,从而萌生修道的思想,并且给予实现,经过六年之久的苦修终成正果。在历史上这样的圣人比比皆是,譬如耶稣,老子。他们无论诞生在哪里都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教义解救苍生,阐述行上哲学最高的真谛。从神话角度来说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古印度是因为因地中的修行圆满和古印有所其因缘所以在净饭王家庭中降世。也可以这样说,是当时的那个地方的人们都有善根福德,适合佛所教化。现在的汉传佛教即是与我们中国有莫大的因缘所以才在中国发扬光大。当然以上是我自己根据多年的了解来进行的分析,不代表正确答案,仅供您提出问题中给出的分析。

⑶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请问佛教何时建立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称为原始佛教,这段时间称为原始佛教时期。

自佛陀入灭百年后起,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曾发生多次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

拓展资料

汉族佛教传承

北传的佛教分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进行。陆路经西北印度和西域诸国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印度大月氏贵霜皇朝等时代,其势力范围曾直接覆盖到西域诸地,与中国西部边境接壤),另一路由海路直接传入中国南方,如达摩,真谛等大祖师,均从海路直接来到中国在广州登陆后北上。

⑷ 佛教在古代印度兴起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所有宗教的发起及兴起都因有特定条件,如当灶毕时的时代背景、文化、隐神芹及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变化的看法等。佛教在印度发瞎棚起就是因为当时的印度符合佛教的兴起。

⑸ 印度佛教源流:佛教为什么产生

由沙门学派传承而来的佛教
如果我们认为恒河流域的土着林居文明是《奥义书》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那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没过多久,就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印度发生了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住在恒河流域的这些森林居民当中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形成了一个思想流派--沙门学派(Sramana )。

如果说《奥义书》还是披着雅利安统治者意识形态外衣、在羞羞答答地传承非雅利安的文化,那么沙门学派的出现是雅利安人统治印度之后的第一次公开反对婆罗门教的思想运动,第一次公开传播一种与雅利安文化相违背的学说。属于沙门学派而流传至今的有两派:一是佛教;一是耆那教(Jain)。据佛教文献记载,沙门学派有近百种派别,其中最重要的有六派,被称为六师。佛教成为了世界性宗教;耆那教没有走出印度的国门,现在还在印度存在着。
这些沙门教派之间有不同的观点,所以佛说他们是九十六种外道。但是大家要注意,就印度早期宗教的源流而言,我们要区分好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近百个沙门派别之间相互有矛盾,但这些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整个沙门学派与婆罗门《吠陀》之间的矛盾是"敌我矛盾"。

释迦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前,曾跟随两位老师学习,他们都是当时着名的沙门。沙门各教派是有共同点的,第一,都反对婆罗门教,即反对吠陀天启,反对祭祀万能,反对婆罗门至上,倡导众生平等。佛陀收弟子,再卑贱的百姓他也收,佛陀高举众生平等的旗帜,就是针对于当时印度婆罗门主流文化把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种姓,高种姓压迫、歧视低种姓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当年佛陀不赞成用吠陀语传播佛教,所以我们才有现在的南传巴利圣典;佛陀要求比丘用俗语,用各自的地方语言,而不是官方婆罗门的吠陀语传颂佛法,从此可以看到这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之间的冲突。第二,沙门都承认轮回,也都是以寻求解脱为根本目标,在这一点上所有沙门教派都是一致的(把顺世论-Lokayata 除外,顺世论也许与后面要讲到的印度河Tantra文明更有密切的关系),他们的分歧只是在解脱的方法上。虽然他们在如何修行解脱上有矛盾,但在某些方面他们还是统一的、相通的,第一条就是严格禁欲,他们认为世间一切的痛苦和轮回的根源都来自于我们的欲望,所以禁欲主义是沙门教派的重要标志。第二条就是修习禅定,他们认为修习禅定是摆脱痛苦和超越轮回的最重要的手段。《奥义书》里的禅定方法不是雅利安的,它是恒河流域的森林居民的,这也是蕴育了伟大佛陀的文化背景。

四念住与禅定,是沙门思想反映在佛教里最重要的两个支点。

四念住第一条就是观身不净;还有一条是观受是苦,一切的感受都是苦,目的就是要断欲、要厌世,生起出离心,一个佛教徒如果生不起出离心,那他的一切的修行都是空中楼阁。当然,四念住在后期的大乘佛教中被做了一些积极的理解,做了一些调和,但从原本的沙门思想来讲,就是厌世的。在所禁的诸多欲望之中,最重要的就是男女之欲,就是对异性的贪爱之欲,所以沙门教派才倡导出家,成为比丘(Bhiksu)。出家人要修习不净观以断性欲,这也是修习禅定的基础,如果没有严格的禁欲作前提,禅定的修习就没有了根基,是绝对不可能成就的。

沙门教派的第二个支柱是修习禅定,就是如何心住一处、静坐冥想、直观真谛。耆那教比佛陀的教法在禁欲方面走得要极端得多,佛陀讲中道,避免苦行,佛教比丘是剃头,而耆那教的出家人是把头发一根根地连根拔掉。耆那教有两派,其中一派叫"天衣派",就是"以天为衣",真的就是裸体,他们认为身上哪怕有一点点东西,都是对贪心的助长。印度这个国家非常的热,全裸还是可以生存的,如果到了中国的北方,冬天来了,恐怕"天衣派"是要被冻坏的,耆那教走不出国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佛教在印度断了,而耆那教到今天还在印度延续着,也许正是耆那教徒这种极端的苦行,使得印度民众始终都能对他们保持着一种敬仰之心。当然,沙门思想各教派之间虽有共通之处,不同点也是有很多的,比如说,佛陀所倡导的诸行无常、诸法缘生无我等,都是佛法与外道不共之法,这是绝对不能抹杀的。

⑹ 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时期

文/禅晕

1、原始佛教时期2、部派佛教时期

3、大乘佛教时期4、后期佛教时期

原始佛教时期:

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佛教这个时期的佛教即称为原始佛教时期。在释迦牟尼传法的50余年里,佛法已传播到中印度的7个国家,范围已超过12.95万平方公里,如果我们考虑到释迦牟尼及其弟子都是以步行传法,这已是一个了不起的记录!

部派佛教时期:

释迦牟尼入灭后,随着佛教向古印度各地的传播,各地的佛教僧团纷纷兴起,由于各地僧团对戒律和教义的理解各有不同,最终形成了诸多派别,随着这些派别矛盾的激化,在释迦牟尼入灭百年之后,佛教发生了第一次大分裂,史称“根本分裂”。在根本分裂的基础上,佛教又发生更多小的分裂,并形成了许多部派,史称“枝未分裂”。这些分裂从公元前4世纪一直持续到公元2世纪,这一时期的佛教就被称为“部派佛教”。

大乘佛教时期:

公元1世纪左右,在当时印度的佛教团体中,开始出现一群不急于自我解脱,而以利益众生为宗旨的修行者,他们认为修行的目的不只是获得自我解脱,更重要的是要救度众生,使众生都达到觉悟。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是大的车乘之意。

于是,他们根据《大般若经》、《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等佛教经典来进行修持和传教,大乘佛教自此在印度兴起。所谓“大乘”,就是大的交通工具,即“获得真知、达到解脱的大的途径与方法”。

在大乘佛教兴起后,大乘修行者将以前的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中的一些流派贬称为“小乘”,意思是小的乘车工具,小的途径与方法。

后期佛教时期:

公元7世纪中叶,印度的婆罗门教与其他宗派互相融合,诞生了一个新的宗派——印度教。随着印度教的复兴,大乘佛教修行者吸收了印度教的修行方式,形成了密宗,这是印度佛教的最后一种重要形态。作为大乘佛教的一种,密宗是在师徒之间秘密传授,具有神秘内容的特性,因而又被称为密教,也称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刚乘。

阅读全文

与印度怎么出现的佛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短毛猫一天吃多少 浏览:577
京东在印尼做得怎么样 浏览:594
中国人口增多多少 浏览:442
在中国适合去哪里旅游 浏览:586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一次能转款多少 浏览:661
中国邮政起源在哪里 浏览:912
伊朗和苏联关系怎么样 浏览:435
印度哪里有卖新能源汽车 浏览:813
印度的硬核是什么 浏览:953
意大利音文怎么写 浏览:649
美国对伊朗实行什么制裁 浏览:126
中国咸肉哪里的最好 浏览:25
印度票房为什么这么高 浏览:668
为什么古印度文明没有延续下来 浏览:734
印度的虾酱是什么样的 浏览:939
意大利怎么崛起 浏览:215
10月8日是印尼什么节日 浏览:229
中国汤饭怎么做 浏览:28
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出自哪里 浏览:980
印尼主要出口什么产品 浏览: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