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印度北部百余农民遭雷击究竟是天灾还人祸
因为印度大部分处于热带地区,这个雷暴容易发生的地方,这属于天灾而不是人祸,因为人为没有办法去控制这个雷暴。
印度雷暴发生的当天,因为这段时间正值农作物耕种时间,所以田间会有很多劳作的农民,而且,因为人类的一些行为和方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了,印度就会受影响,而且印度抗灾能力比较差。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谁能够控制自然天气都发生,所以说这个雷暴不可能是人为的。如果要说是人为的话,那也只能是因为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导致整个地球的气候变化非常大,从而影响了一些地方,尤其是像印度这样地理位置刚刚在那个地方。
② 伞最初的功能不是遮雨吗
现在,人们用的伞五花八门,无论是遮阳伞还是雨伞都成了人们生活必备的用品。可是在历史上,伞曾经是高贵的象征;而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竟然不知道伞可以用来挡雨!
【伞:贵族身份的象征】
在西方社会,伞最初的功能不是用来避雨而是用来遮阳的。在古希腊,伞状遮阳板是奴隶主们在节日里必不可少的陪衬,通常是由奴隶站在自己主人背后打伞,所以为了方便当时的伞把在伞的侧面。在少雨干旱但是日照强烈的西亚,亚述人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为阿卡得国王萨尔贡修建的胜利纪念碑上,雕刻着萨尔贡带领这他的军队大步前进,一名随从紧紧跟在他的后面,手举一把遮阳伞。
由此可见,在古代的许多社会里,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可以用伞,而且是由别人在背后为其撑伞,伞可以说是贵族们的特权,亚述王和印度贵族出行的时候也有人在背后为其打阳伞。后来,伞曾经是庄严和帝王的标志,中国的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称其为“罗伞”,官阶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也叫“华盖”,表示“荫庇百姓”,到了明朝,生产出了足可以用作伞面的丝织品,但是朱元璋规定只有皇室成员才可以使用。泰国国王外出,后面有人为他打金色罗伞;日本的天皇在公开场合露面时,总有一个持伞者陪同,直到现在,天皇浇花种草时还有持伞者站在他身边。伞除了被视为王权的象征,伞的数量也反映了统治者的势力,缅甸君主的尊号是巨伞之王;16世纪时,曾有人上书遏罗的统治者,恳请其补加一个“二十四伞之主”的封号。
在中世纪的欧洲,伞还是宗教权力的象征,教皇每次出场都有专人撑伞侍候,以显示其庄严和郑重。罗马教皇所用的伞华美至极,伞面上装饰着鲜红色和金黄色的羽毛,伞把上刻着金色的天使雕像。
【雨伞在欧洲的波折】
伞的历史如此悠久,但奇怪的是,在中世纪欧洲,人们竟然不知道伞可以用来挡雨。那时,欧洲人在户外活动时如果碰上阴雨天,达官贵人们可以躲进马车里避雨,而平民百姓大多只能披一块厚布挡雨了。直到17世纪时,法国才发明了雨伞,但是这种欧洲最早的雨伞却只用于从家门口出来到乘上马车这段路上。
1747年,英国一位叫汉威的商人到中国广州办货,他看见当地人们在下雨时撑着黑布伞在雨中行走,并且雨停后把伞还能收起来随身携带,觉得非常方便,所以他就带了一把回伦敦。1750年,当他在伦敦钟塔下撑开中国雨伞遮雨时,被过路人视为怪物加以嘲笑,妇女们发出尖叫,年轻人竞用石头打击“怪物”,汉威险些丧生。因为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同样,雨伞于18世纪末第一次出现在美国纽约时,也在街头引起一片混乱,人们认为这个既能撑开又能收缩的东西是个吓死人的怪物,小孩子们也不停地朝打伞的人扔石头。
幸好几十年之后,罗马教皇对雨伞产生了兴趣,他以上帝的名义为雨伞洗刷不白之冤,于是到了19世纪雨伞不仅为人们所接受而且还进入到了黄金时期,它成为时髦女性和绅士们的必备雨具,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荣耀。
③ 印度的风俗和禁忌
一、风俗:
1、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庆祝孩子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孩子未来的婚姻对象。
2、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二、禁忌
1、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中上层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的人草食者越少(也吃鸡蛋、黄油、牛奶,印度教徒中的肉食者禁食牛肉鱼。但印度教徒忌在同一食盘中取食,伊斯兰教进饭馆就餐时,应按照菜谱食猪肉、牛肉,印度有许多素食饭馆和旅供给肉食。
2、按照传统观念,10岁至50岁女性不得进入神庙朝觐,原因是这一年龄段女性有经期,会“玷污”神庙,这一传统禁忌1991年获得喀拉拉邦高等法院支持。
(3)印度为什么要撑伞扩展阅读:
原始社会的印度: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
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④ 印度的雨季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皑皑。在出国之前,一直认为其他国家的气候也是这样划分的四季,其实并不然,比如印度就没有春夏秋冬。
印度的气候可分为三类:热季,雨季和凉季。每年的三月到六月是热季,是印度气温最高的时候,可达到45摄氏度的高温;
从六月至十月为雨季,这个时间段的印度,几乎天天都在下雨,有时候会持续一周甚至一个月;
十月至次年三月,是凉季,最低气温在十度左右。
描写一下印度的雨季,一是因为之前没有经历过雨季,二是第一次来印度的开始是在雨季,结束也是在雨季!
印度的雨季,天气变化无常,空气潮湿,闷热,体验感感极差。雨来的没有任何规律,一旦看到天空的云有凝聚现象,就赶快找地方避雨吧。
起初并不喜欢下雨,因为雨季的雨几乎都是暴雨,倾盆而下,不似国内的春雨绵绵,秋雨清爽。地面很容易形成积水,深可没脚,再深可没膝。
在雨季,被淋湿是常有的事情,衣服鞋子湿了就要换洗,洗过后又要好久才干,因为没地方晾晒,屋内潮湿,屋外在下雨!
一次偶然,下班略早,便撑伞在小区晃悠,穿着拖鞋短裤,踩在雨中,发出呼啦啦的声音,觉得甚是有趣。走至小区的池塘边,看到岸上积水里有鸡蛋大小的生物伫立,靠近观察,是螃蟹!
两只硕大的蟹钳,横行霸道。之前虽有见过螃蟹,不过是在盘子中、鱼缸里、电视里,第一次看到野生的螃蟹,颇为好奇。下手去抓,螃蟹横向闪躲,迫于其双钳的威胁,不敢步步紧逼。因撑着伞,穿的是拖鞋,动作不甚敏捷,与之斗争一番,无果,遂放弃,继续前行。发现另一只鸽子蛋大小的螃蟹,观其双钳稚嫩,随即弯腰,一把将其捞起。感觉手中有轻微骚动,是小螃蟹在进攻,皮厚,不疼!
打开手掌,仔细观察小家伙的英姿,背部蟹壳呈棕色,微微透明,其足也是如此,蟹钳端部略有质感,末梢有些许倒刺凸起。之后用户脖子夹着雨伞,腾出手拿出手机,对小螃蟹一番狂拍,随后放生。小螃蟹眨眼间没入水中,不见踪影。
继续前行,发现更多的螃蟹,或大或小,在浅浅的道路积水里若隐若现,似海里的礁石群。雨还在下,但天色渐暗,于是返程回家,心中颇感满足。到家后向印度朋友描述所见所闻,并因此牢记一个单词Crab(螃蟹)。
之后每逢雨天并且下班早的时候,我都会撑伞到池塘边去寻找螃蟹,不是为了抓了吃,只是想看看这小精灵。
在印度的次年六月,又一轮雨季来袭,我试图向去年那样去池塘边寻找螃蟹,不过小区的池塘已逐渐被填平,只剩中间很小的范围内仍有积水未干,池塘的岸边很难再发现螃蟹的踪影了。
在雨季,还很容易见到另一种生物,蛇!蛇在雨季出现的很频繁,雨季期间听到印度朋友说,XX家里晚上来了一条大蟒蛇,有碗口般粗细,好几米长,其实我没见过。到目前为止,只见过一次野生的蟒蛇,我也不是很想见到这种爬行生物,尤其是它们昂着头对着你吞吐蛇信子的时候,心里发毛!
那天刚下完雨,在公司后面逛,听到有同事说有蛇,顿时化作吃瓜群众,飞奔过去,顺着它们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一条有青色花纹的蟒蛇,约一米五长,粗细如甘蔗,在草丛上缓缓游走,大概是我们的到来惊动了它,不一会便窜进一片灌木丛,不见了踪影。
在雨季,有时因为雨水量实在太大,会发生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一次,下了一整夜的暴雨,第二天去上班时,看到整个小区都淹没在水里,水深没脚。
公司前面的一条路,两侧是一米多深的小水沟,由几座小型的桥梁互通往来,我们到那条路时,放眼望去,白茫茫的全是水,根本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水沟,哪处是桥梁!无奈返回。
路上听朋友说其邻居家的趣事,邻居家的车,车型小而轻,底盘低,停靠地点地势略低,因雨水太大,直接浮起来了,飘了好远才搁浅在地势高的方位!还有一家公司的地势太低,雨水直接把整个一楼办公司淹没了……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环境,也正是由于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生物,以及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⑤ 印度高温为什么没人打伞,而穿防嗮服
第一,绝大部分印度人买不起伞,买个廉价的服装自己改改勉强穿了。
第二,婆罗门,刹帝利之类高种姓不需要自己打伞,而且高温天人家呆在家里玩。
第三,印度热天温度太高,辐射太大,污染太重,打个伞根本没用,浪费,伞上的涂料都会被晒化。
第四,人家肤色本来就黑,多晒晒显得健康
⑥ 1951年印度大饥荒,我国援助66万吨粮食,邻国却占据我国9万领土
疫情的阴霾遮蔽了晴朗的天空,带来无数黑暗的挣扎。我国作为抗疫大国,对国内防范严格,医疗到位,不给世界添麻烦。对他国,积极援助,遣人捐物,承担责任。正应我国那句古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我国向来是礼仪之邦,情义之邦,以和平包容面对世界各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纵观 历史 ,这可谓是我国常态。
1951年,邻国印度爆发饥荒,饿荒遍野,我国就因为建国之初人家的一句承认,便举国之力, 汇聚66万吨粮食, 这个当时于中国而言的天文数字,快速运达印度, 拯救几百万印度人于水火 。
并非每次善行都会得到善报,“毒蛇”可是个向来冷血的动物,所以,我国的援助之行不仅没有温暖它的心灵,反而喂大了它的欲望。居然恩将仇报,待饥荒度过, 侵犯我国边疆领土达九万平方公里,实在令人唏嘘。
1949年,我国建国,百废待兴,本欲专心修正内部,奈何天不遂人愿,边疆纷争遍地。1950-1952年,我国一方面要国内宣传教育运动,增加新兴 科技 工业实力,进行土改,镇压反革命,开展城市工作,整党建党等,一方面国外要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进行半岛战争,着实焦头烂额。
灾难灾难,不在乎天灾人祸,二战刚歇的情况下,1951年,印度在自然灾害加持下爆发了大饥荒,面对国内饿灾遍地的情况,印度束手无策,把希望寄托在了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身上。
印度本身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就该明白,资本主义向来以利为先,都是战后恢复时刻,没有多少存储,自己尚且自顾不暇,怎会救援他国,尤其是目前看来,无利可图之国。
印度自然没有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本已心灰意冷,没想到,中国这位尚在休整,半斤八两的同行者伸出了援手, 66万吨粮食,运到了印度,解决了这燃眉之急,成功救助几百万人口。
自1975年杂交水稻研制成功,我国粮食产量“一夜飞升”,这66万吨粮食自然不在话下。可在1951年,可就完全不同了,我国当时虽仍为农业国,可也是“落后”农业国,农业产量于国内尚且有些自顾不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量更是差了一大截儿。
况且,我国当时在外还有战争,粮食的充足,也是行军必备。可就算这样,中国还是选择救下印度。当然,我国如此做也有自己的考量。
于国际,二战过后,美苏争霸,两方势力不断扩张的情况下,那些曾经被帝国主义侵犯过的国家,有些不愿站队,不愿再受帝国主义摆布,便一起组成了“第三世界”,在这里,所有国家,友好相处,抱团取暖,中国与印度也在其中。于公,友国受难,应当相助。
况且,当时,我国建国之初,西方国家处处刁难,许多拒绝与我国建交,对我国实行封锁的外交政策,这样的情况下,印度仍是承认了我国,是第一个承认我国的非 社会 主义国家。于私,应当相助。
“这世间锦上添花者多如牛毛,雪中送炭者,凤毛麟角。”可就算再怎么珍贵的东西,终究比不上情势所迫,利益所趋,终是有那农夫与蛇,真心喂了狗肺。
大量粮食送达,印度的燃眉之急很快得到缓解,不至于当街饿死,生活也步入正轨。本身这救死扶伤的“义士”行为,应该会让两国关系更进一步,万万没想到,反而适得其反。
有的人会因为自己曾淋过雨,就会为别人撑伞。而有的人,会因为自己淋过雨,会想让所有人都淋一遍。
显然,印度是后者,曾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不但不愤恨殖民掠夺,反而感谢英国带来的残缺进步,他们看来,是英国的掠夺让他们见到了新的文明,所以,掠夺便为合理,实在偏颇。
但他们还是想成为“大英帝国”那样的国家,这样的结果需要两个条件,世界威望和版图面积。从版图上看,印度周围其他小国,要么侵略过了,要么没有侵略的必要,他们便把眼光投向了中国。
一方面,中国建国之初几场战役打出了国家威严,世界是承认了这个国家实力的。另一方面,中国当年的粮食援助,在他们看来是国家软弱可欺,讨好他们的象征。于是,当美苏两国向它伸出橄榄枝时,它便心甘情愿地做了“打手”木偶,任人摆布。
要知道,尼赫鲁曾在上世纪发动过“不结盟运动”,收到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最终印度还是走上了不归之路,还真是讽刺。
1952年开始,印度一点点侵犯我国藏南地区,威胁阿克赛钦,我国本来秉持着和平共处的原则,希望他们好自为之,及时收手。奈何,这种态度,在他们眼里便是怯懦,更点燃了他们猖狂的气焰。
1959年, 印度已经侵占我国9万平方公里土地 ,甚至仗着美苏撑腰,公然自己拟定了一份协议,要求中国签字,同意他们所侵占的土地,让这些地方“合法”。
真是丧心病狂,异想天开,中国是不愿放弃彼此的情义,才暂时忍让,既然,不知好歹,那就接受风雨的洗礼吧,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中国直接开打。
“重武轻文,非百姓之福,重文轻武,非社稷之福。”我国向来重文而不拘泥于文,“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我国历来所认可的。
1962年,我国发动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印度以为中国一贯的态度是没有实力的证明,刚开始甚至有些轻敌,待反应过来,早已没有了反击之力。
战争中,中国军人,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打得印度落花流水,也重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事实力,让那些因为印度而虎视眈眈,心里痒痒的西方国家,彻底断掉了侵略中国的幻想。
这场战役,给印度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以至于,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听见中国军人还是会瑟瑟发抖。
印度也终于认识到自己几斤几两,乖乖退回去守好自己的国家领土,安安生生过日子去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若在犯,斩草除根”。这是这次中印冲突中,我国的做法,即有大国的包容又有大国的狠绝。不得不说,这次侵犯,倒也是提醒我们,国家之间交往,虽有情义,终究还是利来利往,发展才是硬道理。
⑦ 印度人雨天为什么不打伞
不是宗教信仰,而是人们在暑热后盼望雨季的到来,这关系到印度农业生产的问题,也是印度的粮食问题。
雨季前的溽热似乎把时间蒸发掉了,人都是失魂落魄的样子,所以印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论谁统治印度,这个统治者都是短暂的,因为这个国家的真正统冶者是季风雨。印度人对季风雨的关注程度远胜于政治。只要季风雨没有按着推算的日子到来,人们都会焦虑地仰面朝天,猜测这个真正统治者何时会“上朝理政”,又担心它犯路线性错误。只要晚到一天,人们就会在酷热中多一天煎熬。只要方向稍有偏差,就会让大半个印度处于干涸状态,全国人民的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印度人总以诚惶诚恐的心态迎候季风雨的大驾光临。
夏日酷热一直让印度四处冒烟,人的皮肤如同裹着一层透明塑料薄膜一样。暴雨恰似剥去了皮肤上的那层塑料薄膜,让雨水与身体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印度人在本性上十分温和,只要季风雨一到,那融化在血液中的狂热就如同被点燃的宗教热情,立刻兴奋异常。
在瓢泼大雨中,很少能看到街上的人们在慌张地躲雨,而大都是喜笑颜开。而且,暴风雨的中撑伞,也会一下子就把雨伞翻转过去。在印度街道上很少见到雨中打伞的人,晴天朗日中打伞者要比雨天中多出好多倍。赶上大雨时,人们都习惯躲在浓密大树下,惬意地欣赏空中垂下的雨线。
⑧ 印度这个国家是不是被国内严重低估了为何都在贬低
并不是低估。其实大家拼命黑印度,就是因为印度是周边邻国中最强大的一个,对我国有很大的威胁。这就像美国人各种无脑黑中国一样,尊敬你,把你当对手,才会黑你。不然都懒得看你。
巴基斯坦,和印度本质上是同一个文化圈,混得比印度还差,你瞧瞧有人黑它么?
中国人高估自己了,中国人的思维定势是只有比中国强大很多的西方列强才能给中国造成麻烦,因而忽视弱于自己的国家。然而事实证明远弱于中国的国家也可以很好地恶心中国中国还没什么办法。
印度的可恨之处就是有贼心没贼胆!美国的可恨之处是狼狈为奸不行了就来烧杀掠夺。这就是世界的现实!一个高层决策者都严重内斗、大佬之外还有各个地方势力在掣肘的国家,没有什么希望。每个大佬都有自己的利益点,下层实施者抱有理想也是空有理想,会轻易被大佬们压制而难以实现理想;地方势力会竭尽所能和中央政府对抗,同样牵扯印度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内部环境这么差,投资分布也会不均衡,更加引起贫富差距刺激经济状况,印度内部还有地方势力在阻碍中央政府实施政策,贫富差距更加难以平衡。
莫迪老仙现在这样也算是可以,手中的王牌只有印度教文化为核心的舆论导向才能暂时团结印度,除非大佬们突然找到了共同使力的方向,要不然就是——今天你拆我的台,明天我拆你的台,整个国家的动向像布朗运动一样,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而无法预测。这就是为什么教员想了十天十夜也没想清楚印度为什么要打中国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