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开发了哪些工程

印度开发了哪些工程

发布时间:2023-12-23 17:10:41

A. 印度萨尔达萨罗瓦调水工程

1 印度水资源及跨流域调水工程概况
印度是世界上第七大国,国土面积297.47万km2,人口近10亿,由22个邦和9个直辖区组成,可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5%,农业产值占国民总收入的50%。全国年平均降水量1100mm,总降水量37万m3,蒸发量约占降水量的1/3,地表水年径流量约17万m3,7.9万m3入渗补充地下水,其中约2.7万m3可以被利用。印度的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喜马拉雅山东部和西海岸的山脉年降水量为最大可达4000mm,东部阿萨姆地区为1000mm,在中部和南部的高止山脉背风坡面不到600mm,最干旱的西北部拉贾斯坦和塔尔沙漠以及孟买北部固贾拉特年降水量不足100mm。印度的河流水源有两种:一种是雪水补给的,在北部和西部经常引起洪水;另一种是季风雨补给(印度降雨量的90%集中在6~9月的雨季),在中南部造成短暂的洪水,这些河道旱季干涸,雨季暴涨,很有规律。
印度现有灌溉面积2200万hm2,占可耕地面积的15%,仅占预计潜在灌溉能力的一半。据粗略估计,印度的1/3地区水量有余。1/3地区缺水,1/3地区水量时多时少。因此,开发印度水利资源最好和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季风雨径流贮存在水库中,并用于作物需水期灌溉。由于水库库容与年径流相比根本谈不上实现有效控制和最佳利用,所以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就成为开发印度水利资源恰当而重要的方式。
长距离大流量调水在印度已有五个世纪的历史,如西珠木那运河和阿格拉运河从喜马拉雅山调水至遥远的旁遮普、乌塔普拉德西和拉贾斯坦。20世纪开始,特别是印度独立以来调水工程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北方邦的萨尔达-萨哈亚克调水工程从卡克拉河-萨尔达河送水到恒西平原,供水渠长260km,设计流量650m3/s,灌溉面积约160万hm2,拉牟刚嘎河供水工程,灌溉面积约60万hm2;巴克拉-前加尔调水工程,灌溉面积约133.33万hm2;那珠那沙供水工程,灌溉面积约80万hm2;唐巴德拉供水工程,灌溉面积约40万hm2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拉贾斯坦运河工程,从喜马拉雅山输水到拉贾斯坦的沙漠地带,供水渠长178km,设计流量685m3/s,灌溉面积约120万hm2。
20世纪90年代印度国家水文研究院提出的2000年及2025年全国需水量预测见表1。
表1 印度2000年、2025年需水量预测表

由此表可见,印度全国年需水量将由1990年的5520亿m3增加到2025年的10500亿m3,增加190%;其中灌溉用水由4600亿m3增加到7700亿m3,增加167%。其增长速度是十分惊人的。
尽管近几十年对灌溉水源做了大规模的开发,但印度政府和各邦政府对长距离大流量调水问题仍在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调查研究。这些调水规划有:哥达瓦利河-克里西那河-蒲那河调水计划;那马德河高水运河;西流河水东调计划;恒河建高坝蓄水计划;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调水计划以及开发拉贾斯坦沙漠计划等。印度政府已经认识到大规模调水对于开发水利资源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可以期望,再过一、二十年这些规划中大部分将变成现实,那时印度大部分地区的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将会面貌一新。
2萨尔达-萨哈亚克调水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
萨尔达-萨哈亚克调水工程建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已经正常运用20余年。调水工程位于印度北方邦,从发源于尼泊尔境内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卡克拉河和萨尔达河取水,水源充沛。在两条河上各建一座低拦河坝和进水闸组成的引水枢纽。在两河之间建一条连接渠,长14.5km,设计流量为480m3/s,从卡克拉河调水入萨尔达河,以上为取水首部工程。输水总干渠自萨尔达河引水,全长260km(其中自26km至104km为双线并行输水,其余均为单线输水),设计引水量650m3/s,灌溉面积160hm2。灌区内主要作物为甘蔗、水稻、小麦、蔬菜和果树,主要灌溉期为6月至11月;11月至3月用水较少,一般维持在400m3/s左右;3月至6月为非灌溉期。总干渠基本处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村镇稀疏,渠线比较顺直,渠道多为填方或半挖半填,设计水深7.0m~6.8m,渠道底宽48m~23m,设计边坡为1/2.0,纵坡为1/10000。总干渠渠道输水部分采用混合衬砌,衬砌结构自下而上为素混凝土垫层(厚10cm)-砖(厚12cm)-塑膜防渗层-砖(厚12cm),衬砌段长度合计130km。总干渠共设节制闸4座,分水闸12座。为保证输水安全,每隔40km~60km设退水闸一座,退水流量为相应总干渠设计流量的1/2,总干渠与现有河渠交叉处共设大型建筑物2座,其中渠渡槽1座、河涵洞1座。由于总干渠两侧村庄较稀疏,公路桥间距约为2km~4km左右。
调水工程仍实行政府行政管理的事业体制。总管理机构为北方邦灌溉管理局,并在枢纽工程和重要建筑物处设管理处。灌区的农作物灌溉定额为1m水深(折合10005m3/hm2)。灌溉水费按作物类型以hm2计征,如:小麦为287卢比/hm2;甘蔗为474卢比/hm2。水费由地方政府征收,工程管理、运用和维修费用由政府拨付。工程运用方式也比较简单,渠道一般不按灌溉需水量输水,而是常年维持大流量输水,多余的水量送入下游河道。
3 戈麦蒂渡槽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戈麦蒂渡槽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渡槽之一,位于萨尔达-萨哈亚克调水工程总干渠163km处,是总干渠跨越戈麦蒂河的大型交叉工程。总干渠设计流量357m3/s,戈麦蒂河设计洪水流量4530m3/s,渡槽总长473.6m,其中:进口渐变段37m,槽身段381.6m,出口渐变段55m。过水槽宽12.8m,高7.45m,由9.9m高的预应力混凝土纵梁、加劲肋和横梁、上连杆组成的框架系统支承。左右纵梁顶部均设有5m宽的公路桥连接戈麦蒂河两岸交通。渡槽下部结构空心槽墩和基础沉井,槽墩长18m,宽3m,高9m;沉井长27m,宽12m,深35m。
戈麦蒂渡槽的工程设计、施工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增加盲跨,减少岸墩沉井深度
戈麦蒂河设计洪水流量4530m3/s,经河道水利计算渡槽设10跨,每跨31.8m,即可满足行洪要求。但按此进行冲刷计算,河槽部位沉井埋置深度为35m,两岸沉井埋置深度达58m,不仅造价太高,施工难度也太大。因此,设计时在两岸各增加1跨31.8m的盲跨,两岸况井按埋置式设计,不再考虑冲刷影响。渡槽设计总长为12跨,每跨31.8m,共计381.6m。
3.2输水槽与承重框架各自独立,解决槽身抗裂问题
戈麦蒂渡槽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承重框架支承非预应力输水槽身的布置形式。这种结构受力明确,跨度31.8m的承重框架不直接挡水,不必进行抗裂计算;而输水槽身三面支承在间距为1.95m的横梁和肋板上属于密肋板结构,容易满足抗裂安全要求。由于采用这种结构,输水槽身可以分节布置,设计为每跨三节,每节10.6m,以增强槽身对沉陷、位移、温度、地震等变化的适应性。
3.3承重结构采用预应力箱型框架,承载能力强
戈麦蒂渡槽承重结构采用预应力箱型框架,框架由纵梁、横梁、竖肋和拉杆组成,为增强框架的刚度,底部纵梁和横梁之间还设置了十字交叉的系梁。框架的每一个部件均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每根纵梁设有38根纵向预应力钢绞线,每根横梁设有12根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每根竖肋设有3根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每根拉杆设有4根横向预应力钢绞线。这个由三向预应力构成的高9.9m,宽14.6m,跨度31.8m的箱型框架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经20余年的高水位运用,未出现任何问题。
3.4 采用两段钢槽连接段,选用合理的支座及分缝止水结构,适应地震、温度、伸缩、沉降变形
为了消除槽墩沉陷和地震时纵向位移对结构和止水的影响,戈麦蒂渡槽采用了非常规的连接段、支座、接缝和密封止水形式。经计算和现场实验槽墩沉陷7.2cm~13.4cm,对应的渐变段侧墙顶端位移可达30cm。为此,在岸墩与渐变段之间设置了一跨长1.2m的简支滑动钢槽,钢槽支承在一侧固定,一侧可以滑动的圆柱铰支座和滚动圆柱铰支座上,能在滚动铰支座侧承受30cm的滑动位移。为便于滑动并保证密封止水,在支座的垫板上增加一叠10mm厚的铅片,并将带皱折的止水铜片焊接在钢槽和支座钢板上,使之能适应水槽的位移,保证渡槽不漏水。在渐变段内,将水槽分段与沉井布置相适应,即每段水槽放置于一个沉井上,并在沉井之间设置较小的水槽段。水槽支座采用特制的切线橡胶支座,相临水槽间设30cm的分缝并采用Ⅴ型橡胶止水。这种止水表面用钢板覆盖,钢板一边固定在一节水槽上,另一边搭接在另一节水槽上,钢板下铺设铝片并安装P型密封橡胶止水,防止泥沙进入。渐变段是渡槽沉陷、位移最严重的部位,采取以上措施保证了渡槽的安全运行。
3.5 渐变段采用沉井基础,减少与主槽段之间的不均匀沉降
戈麦蒂渡槽上部荷载很大,主槽部位全部采用沉井基础。沉井为双D型断面,长27m,宽12m,井壁厚2.25m,隔墙厚1.5m。渐变段位于两岸槽身坐落在原状土上,如不进行处理将在主槽和渐变段之间产生很大的不均匀沉陷,造成结构破坏和渡槽漏水。为此,设计时特别重视两岸渐变段的基础处理,对渐变段的槽身也采用沉井基础。渐变段的基础沉井长26m,宽14m,比主槽沉井尺寸大,上游渐变段设3个沉井,下游渐变段设4个沉井,除与岸墩相临的两个为双D型断面外,其余5个均为矩形断面,矩形沉井壁厚为1.7m。为使设计更加符合实际,在戈麦蒂河左岸做了一个直径5m,壁厚1.25m的实验井,经详细观测得到:井壁摩阻力为1.9t/㎡;井底容许承载力为4.5kg/cm2以及荷载强度5kg/cm2时的总平均沉陷量。这些实测资料为沉井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6 梁系结构采用工字型断面,受力条件好
戈麦蒂渡槽的主要受力构件均采用工字型断面。纵梁梁高9.9m;上翼缘宽5m;跨中部位腹板厚350mm,下翼缘宽600mm,高1.5m;两端各5.55m长部位腹板厚600mm,下翼缘宽1650mm,高1.5m;跨中部位与两端部位之间设600mm长的过渡段。横梁高1.5m;腹板厚350mm;翼缘宽均为1m,上翼缘厚150mm,带有高90mm的45°的梁腋;下翼缘边厚150mm,带有高150mm的30°的梁腋。拉杆也为工字型断面,截面高600mm,腹板厚350mm,上下翼缘均为450mm,厚150mm。主要受力构件采用工字型断面虽然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单具有断面经济合理,便于配筋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3.7 戈麦蒂渡槽工程量
戈麦蒂渡槽于1973年10月开工,1978年竣工,总工期5年。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35000m3,沉井土方开挖180000m3,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140000m3,预应力混凝土8000m3,钢筋7500t,钢模板和钢支架3500t。沉井开挖采用10t起重机加1.5m3抓斗,每口井使用两台。由于沉井自重很大,一般不需另加压重便能自行下沉,但是工地也准备了混凝土压重块,施工中有一个沉井就在使用加重块后一个月未沉陷,而在一次偶然情况下突然下沉10m,所幸未造成任何破坏。上部结构施工顺序为:纵梁,每根纵梁分3次浇筑;横梁;内外肋板;拉杆;输水槽以及其他小项工程,如护栏、耐磨层、连接装置等。纵梁施工由于河床土壤承载力很低,不能在地面安装脚手架和模板,为此制造了一台带滚轮的特种钢拱架梁,架设在槽墩上,一次可施工4跨。纵梁采用定型钢模板,分三层浇筑混凝土,一旦纵梁浇注完成并施加完第1期预应力后,钢拱架梁就移可至后面4跨,浇注后面4跨纵梁。横梁、肋板、拉杆、输水槽的模板均支承在从纵梁上缘悬挂下来的脚手行架上。由于输水槽的侧墙非常薄,侧墙混凝土分4层浇筑,并采用模板振捣器振捣压实。为防止漏水,输水槽底板和侧墙均涂刷了两层环氧树脂。预应力的施加程序为纵梁(先垂直后纵向);横梁;拉杆。纵梁浇筑完5天后开始施加垂直预应力,从纵梁中部向两端对称施加,在纵梁顶部加载,在底部灌浆封孔。纵向预应力分两期施加。第1期在混凝土浇筑完7天后开始对26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梁底6根钢绞线的预应力足以承受纵梁自重,此时可拆除底部钢模板;第Ⅱ期预应力于纵梁混凝土浇筑完21天后施加,各纵向钢绞线均从纵梁两端施加预应力。纵梁预应力由纵梁向跨中对称施加,为减少附加应力对纵梁的影响,分三步进行:第1步,先对每根横梁的2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第2步,对另外2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第3步,用千斤顶将整跨框架顶升并将纵梁支承在只允许横向位移的滚住轴承上,再给横梁中的其他钢绞线施加预应力。所有横梁预应力均由一端施加,施工时左右交叉对称进行。拉杆施加预应力从纵梁两端1/4跨处开始,向跨中和两端对称进行。每根拉杆的预应力一次施加完成。所有的预应力钢绞线穿孔均采用混凝土泵进行灌浆,以确保浆体注满整个空间。该渡槽的其他部位施工均采用常规的方法。
戈麦蒂渡槽设有管理处负责运用管理和养护维修等工作。运行20多年来渡槽经常在高水位下运行,未出任何事故。通过检测未发现工程有明显的位移和沉降,也未发现渡槽常见的漏水现象。这些充分说明戈麦蒂渡槽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都是很高的。

B. 印度最顶尖的四大招牌产业


一、印度软件服务业


印度的软件出口仅次于美国,占比达到全球软件出口的20%,印度在IT外包行业是世界第一名,竟然占到了50%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中国软件总量要比印度要大得多,中国一年的软件总量大约在5000亿美元之上,而印度的软件产能大约在1500亿美金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软件主要是用来出口创外汇,而中国的软件主要是为本土经济所服务的,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印度软件业的确厉害,包括着名的波音公司,它的大飞机使用的飞行软件都是交给印度来编程的。比如着名的Windows 10软件,大部分印度人做出来的,甚至于比美国人搞的Windows 7要好用一些。


印度被称为IT人才的硅谷。根据之前统计,在美国超过18%的微软员工,16%的IBM员工,17%的网络人才和超过10%的医生,21%的护士曾经在印度接受过教育。甚至于美国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通用电器、捷运公司包括具有重要定位的美国五角大楼都采用印度的软件。在硅谷的各大电脑公司里,有大量的印度人担当研发的重任,即使发达国家领头羊德国也曾经表示要从印度引进软件人才。


印度软件业一度占据世界软件市场50%以上的份额,印度软件产品大多是输出到美国,然后是欧洲。印度的软件公司大量承揽了美国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的飞机运行软件,以及英国伦敦地铁的运行软件,印度的设计技术堪称一流。


世界银行之前有一份调查称,80%的美国公司把印度作为全球软件来源的首选市场。微软比尔盖茨曾经在之前访问印度时惊呼:“21世纪的软件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而可能是印度。”可见,印度的软件业在全球的地位。


印度主要是IT外包服务,比如服务呼叫中心,还有一个就是软件外包,依靠的就是印度人的编的软件通俗易懂。


严格地讲,印度的软件业并不发达,发达的是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


印度软件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表现在外包服务上——就是给欧美大的IT公司做软件代工。类相当于富士康和苹果的那种合作关系,因此,软件的核心技术及品牌都不掌握印度自己手中,类似于中国之前的“外贸加工”模式,所以,印度的软件外包则是一种比较廉价的脑力劳动输出。


印度软件外包业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


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在软件业实施“零税赋”优惠政策,并享有银行贷款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印度政府还对号称“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在内的多个软件园和出口加工区实施了优惠政策,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出有利于积极吸引外资、加快软件业发展的法律生态环境。


叠加英语是印度官方语言之优势,使得软件人员在与跨国公司的交流上沟通无障碍,这是印度的软件行业具有的先天优势。



需要纠正的是,虽然英语是印度的一个语言优势,但是并非英语是印度语言交流的全部。因为在中国人的普遍印象中,印度是说英语的国家。事实上,根据人口统计显示,印度真正说英语的人口数量大约仅占总人口的5%,当然,在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里,说英语的人口数量已经不少了,毕竟英语人口拥有5000万,比起6648万人口的英国只少1000多万,可见印度英语人口比例虽然区区5%,但人口基数非常大。

英文是印度的全球商业交流及政治领域的工作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外语。比如在印度街头翻阅报纸杂志,在酒店里打开电视浏览各个频道,会发现英语只占有所有媒体一小部分,而且还是欧美主流媒体频道,而印度本地的英语频道并不多。在印度大城市公共图书馆,印度管理人员曾经说过,英语书籍只占所有图书的8%,92%以上的图书是各种印度语言的图书,而且英文图书的价格是印度本地图书的几倍。

除了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外,印度最普遍使用的语言是Hindi(印地语),占总人口的66%。另外还有Bangla(班哥拉语)等1 8种语言。印度语言中分10种不同文字,其中,语言使用人口占5%以上的语言文字有7种,这些语言在发音、语法、书写上是各不相同的。

在印度,中学生除了学习本地语言,往往还要学习英语及印地语,假如毕业去外省工作,还要学习当地语言。因此,一个印度人要想在全国找工作,至少要会讲4-5种语言。

由于印度在语言交流成本比较高,为了降低语言交流成本问题印度实施了两次大的规定:一次是印度独立后,决定在国会继续使用英语作为法律工作语言,这个决定大幅减少了政府的翻译成本。在全球商业领域和 科技 领域,印度将继续使用英文,保持与全球交流的低成本化。另外一次,是1976年,印度决定采用技术的手段,解决6-7种不同语言的沟通问题,其语言翻译软件也由此出现。



一开始,印度的软件外包公司承接的都是一些很小的软件开发代工,在2000年,印度软件业软件开始迅速发展。记得当年“千年虫”的担忧让全球各国一度恐慌,同时,也给了处于低端产业链的印度IT公司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让印度接到了大量的代工订单,比如美国软件公司运行中的数百万条代码修复工作。


另外,日本的软件公司与美国公司的竞争,迫使美国大幅削减软件代工成本,在低端的软件解决方案上与印度IT公司展开合作。印度的很多IT公司也“借力使力”提升自己的软件技术,并且改善离岸业务模式流程,在获取专业软件知识上打造高价值的IT服务。


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卢比开始的长期贬值,间接支撑了印度软件公司竞争力,让印度一度成为“世界软件工厂”,号称”世界办公室“。


在软件代工高速发展时期,成千上万人的软件公司不在少数,比如Infosys、 HCL、Wipro等,这些都是印度软件外包领域的巨头,软件代工总收入都做到了千亿美元的级别,并占领了世界软件市场约20%的份额。统计数字显示,印度超1000人的软件公司就有上百家,并且软件外包公司前五名的公司员工数都在5000人之上。

印度获得软件技术人才有几个方式 :首先是依靠吸收印度的大专院校人才。印度有400余所大学设有计算机专业,每年能够培养软件毕业生1万余人,印度政府特别为250余所院校提供部分教学经费。


印度高等教育享誉世界,印度在高校的师资力量、教材及教学管理其实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着名大学几乎差别不大。特别是班加罗尔大学、韦洛尔 科技 大学等着名大学,他们的师资力量、教材和教学管理与全球名牌大学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印度在师资力量和学校规模、学科设置等方面是与全球全面接轨的,并且人才输出也堪称世界一流,印度的毕业生在全球人才市场上炙手可热。


很早以前,印度信息技术部长在美国就曾经说过,印度每年可向世界各国输出20万名IT人才。印度事实上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人才的大国”。当时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德国等,这些发达国家都十分渴望获得印度的信息技术人才。


其次是依靠民办或私营机构来培训人才。这类机构在印度有大约700余家,每年可培养数万名学员。再次是软件企业自己开立的培训机构。印度政府还在全国250个机构开设电脑培训课程,并在大约3000所中学推出“中学计算机扫盲和学习计划”。因此,印度多渠道发力软件培训,为软件企业提供了持续不断的“软件蓝领”人才。
虽然在过去20多年来印度软件外包业称雄世界,但已经成为过去式。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技术更新迭代较快,特别是在大数据分析应用、数字化转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印度外包产业和模式开始遭遇技术寒流,产值大幅下滑,员工大批失业。



由于印度众所周知的软件几乎都是外包业务,因此,印度软件业基本上挣的是外国人的钱。印度软件代工的模式是根据国外公司的需求进行软件编写,但自己的硬件条件很差,所以,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环境,软件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软件外包技术含量相当低,加上外国公司不断控制人工成本,利润越来越低。

印度《经济时报》,早在2017年印度IT产业裁员就高达5.6万人,并且IT公司在印度校园的招聘也大幅减少了50%—70%。报道称,裁员仅仅是刚开始。研究表明,在未来数年,印度数十万的就业机会可能会消失。在印度班加罗尔,心理医生”生意兴隆“,原因是来咨询的人很多,大部分往往都是被解雇的软件工程师。
印度IT公司由于极少在技术开发、产品研发上大幅投入,因此无法进入软件的高端领域。自始至终,印度软件外包产业没有走出低端产业链的循环格局,印度软件外包维持的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劳动力套利”模式。


因此,印度IT公司始终在延续这种低成本代工模式,并拥有十分庞大的入门级劳动力队伍,而缺乏资深的软件管理者和高端的软件开发者,让印度IT公司在面对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据流量等新的模式面前,在软件高端产业链开发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

印度为何不进行软件行业产业升级呢? 由于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约达13.4亿,再加上它的教育体制限制,缺乏充分的高端人才供给,使得印度基于外包模式的软件行业无法进行产业升级。

印度的教育走的重视重高等教育,轻视基础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可以”直追“咱们,但基础教育却停留”非洲水准“。比如2013-2014学年,印度小学阶段辍学率高达21%,小学到初中阶段高达39%。


《经济学人》称据一份非政府组织的调查报告,大约有一半的印度五年级学生看不懂提供给二年级学生的课文,另外,仅有四分之一的五年级学生能掌握除法。

印度在识字率上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基础教育辍学率居高不下的前提下,高等教育规模却扩大很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已经到了26.88%。



虽然印度也有像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这样的顶级学府(录取率不到3%),但早已经成为了向美国硅谷输出人才的后花园。


印度IIT毕业的天才学生几乎都移民去了美国,成为了印裔硅谷高管,比如谷歌和微软的CEO往往是美籍印度人。

印度的人才流失一直是印度IT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毕业生会选择离开印度,是全球软件人才外流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些外流人才一大半去了美国。印度的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让印度的高 科技 人才纷纷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也导致了本国的软件行业无法进行产业升级。

因此,如果真正让软件业领独领风骚,必须吸引软件核心高技术人才,或者培养孵化类似于微软及谷歌这样的软件公司,打造软件业的高端产业链及技术把控能力。


印度的优势是软件业比较团结,特别是在美国,印度人和印裔很团结,往往喜欢抱团作战,是其一大优点。


印度顶尖的软包公司


1、印度软件外包公司:塔塔集团(TCS)


TCS在全球有100多个分支机构,向55个国家提供软件服务。TCS雇员超过2万名,客户数有近千名, 提供IT和商业咨询服务。除印度本土外,公司在美国、英国、匈牙利、巴西、乌拉圭和中国拥有多个交付中心



2、印度软件外包公司:Infosys


Infosys是印度 历史 上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总部位于印度信息技术中心—班加罗尔市,在全球拥有雇员超过100,000 名,分布于全球27个国家, 56个主要城市设有办事处或分公司。 Infosys股票市一度达629亿美金


3、印度软件外包公司:威普罗公司wipro


Wipro Limited是印度领先的完整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印度领先的有价值的信息 科技 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企业。在亚太和中东市场,Wipro为国际公司提供IT解决方案和服务。


4、印度软件外包公司: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Satyam

Satyam位于印度,在美国、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加拿大、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日本与澳大利亚的萨蒂扬开发中心为全球提供服务,其中152 家为财富全球 500 强与财富美国 500 强企业。


5、印度软件外包公司:马衡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ech Mahindra

Tech Mahindra是印度排名前5的IT公司,在全球90个国家拥有近12.2万名员工,年销售额高达46亿美元。


二、印度的生物技术产业


印度处于热带,在一些药用植物上,印度的天然条件能够获得更好收成。古时印度的香料业就强于我国。


印度被称为“世界的药房”,也被称为“全世界穷人的药房“。印度曾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出口药品,印度药品一度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20%左右。据统计,印度有近3000家仿制药企业,2017年全球七大仿制药公司中印度就占了两席。因此,印度的仿制药品不仅能满足了本国穷人看病的基本需求,而且每年还大量的出口,并成为印度重要的支柱产业。



全球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仿制药出自印度,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印度的制药业比较发达,制药企业研发能力较强;其次是相关政策比较宽松,甚至不惜颁发强制许可证书,为国内仿制药亮绿灯,事实上,没有仿制药,大多数印度穷人根本无法承担高昂的医药费。


特别是一些抗癌类进口药物,价格十分昂贵,比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由瑞士诺华制造的格列卫,如果折合成人民币,每月仅药费支出就要2万多人民币,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无法承担。


格列卫在世界很多国家都被授予了专利药物,但印度政府并不授予格列卫专利。原因是: 一是印度为了适应世贸组织规则,修改了《专利法》,早在2005年就开始生效。印度的《专利法》规定,在药物领域只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保护,不支持衍生药物专利。由此,格列卫就被印度视为衍生药物,因此也不受专利保护,印度国内的药企就可以仿制,因此,印度制造的格列卫价格十分便宜。二是为让国内药企仿制一些药物,印度政府还对一些药物实施“强制许可”,从而为国内一些药企生产仿制药去掉了专利约束限制。


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为实现让普通百姓能够看得起病、促进本国制药行业发展两项基本目标,亲自主持了对《专利法》的修订。



从此,印度对食品及药品等民生必需品只授予工艺专利,而不授予产品专利。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印度放弃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的宽松让本国企业能获得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从而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空间。


印度生态品种丰富,拥有森林、湿地、海岸、草地、海洋、沙漠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拥有千差万别的生态多样性,从而为印度的生物资源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让印度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约占世界生物多样性地区总面积的8%左右。


从记录的野生物种来看,印度拥有世界上6.5%-7%的野生物种;在已记录的物种中拥有植物4.5万种、动物8.1万种。从栽培物种来讲,印度是世界上八个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至少有166种作物和320种作物亲缘种起源于印度,因此,印度作物基因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已驯化饲养的动物方面,印度仍然具有丰富多样的基因资源,且位居世界前列。


印度的医学院、理工学院等很多都设立了生物技术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已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印度每年毕业的生物技术专业的硕士一度达6500人,博士达1500人。生物技术人才的大量涌现促进了印度生物技术研发的领先地位和生物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印度的生物技术产业,在资源、人才、设施、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从80年代开始,印度在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旁遮普邦、安得拉邦、北方邦等地设立了1000多个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还建立了10多所合乎国际标准的干细胞培养实验室,成为世界胚胎细胞菌采集最先进的十大研究中心之一;


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生物技术信息系统网络的国家,处于生物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领先地位。


三、印度的太空技术


印度卫星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运载火箭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早在2009年,印度已拥有4种类型的国产运载火箭:1)“卫星运载火箭3(SLV-3)”;2)“加大推力运载火箭(ASLV)”;3)“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4)“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


印度早在40年前就发射了第一颗遥感卫星,印度还是继美国、俄罗斯、欧盟之后又一个将火星探测器送上火星的国家。



2007年,印度将首个返回式太空舱和3颗卫星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为该国未来实施载人航天计划等获取了重要数据。


印度目前还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其探月计划,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在2008年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发射升空。


2008年4月28日,将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载10颗卫星升空。是继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之后第五个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发射技术。印度一箭十星成为当时第一。此后,特别是1箭104星发射成功最为着名,并且创造了世界之最,一直被印度国民津津乐道。


印度之前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其反卫星试验其实也意味着,印度将会成为继中国、美国、俄国之后,全球第4个全具备反卫星能力的国家。


四、印度的电影业


印度电影产量世界第一,平均年产量大概超过一千部,根据统计,2018年其电影平均产业规模约合158.27亿人民币。据毕马威的预测,到了2023年印度电影产业规模将增加到约合227.9亿人民币。


宝莱坞(Bollywood)是宝莱坞制片厂外景的简称,位于印度孟买电影基地。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数亿观众。


宝莱坞和印度其它几个主要影视基地泰米尔语- Kollywood,特鲁古语(Telugu),孟加拉语(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达语(Kannada)和马拉亚拉姆语(Malayalam)等构成了印度的庞大电影业, 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和售出的电影票数量位居全世界第一。



宝莱坞对印度以至整个印度次大陆,中东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南亚的移民输出传播到整个世界。


宝莱坞是印度最美丽的一张名片,表现出印度人独特的魅力。 印度的电影明星们在全球名流的圈子里风头强盛,很多好莱坞明星开始往宝莱坞发展。在印度宝莱坞明星的婚礼上,可请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妇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可见印度宝莱坞的影响力。


印度电影在电影产业中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作为不发达国家,印度为什么能够电影行业发展到与好莱坞媲美的程度?


一、金融资金支持。早在1999年,电影业就成为印度政府官方认可的产业,意味着电影从业者可以获得合法的银行贷款。2001年,印度工业发展银行成为第一家为电影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让印度电影业开始发展壮大。


二、印度电影民族特色极为鲜明。印度电影在歌舞元素及印度民族风光特色的基础上,非常注重电影节奏、意象表达和叙事抒情。把歌舞转化为表达人物 情感 和思想的工具,并与全球市场接轨,并且融入摇滚等 时尚 元素。



三、印度政府对电影产业的大力支持。在1948年,印度政府广播新闻部内设立了电影处、1953年设置国家电影奖、1960年建立电影金融公司、1961年创办浦那电影学院、1964年建立国家电影馆。1952年,印度官方举办印度国际电影节以促进印度电影与世界电影行业的交流。不定期举办,从197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印度国际电影节是亚洲最早的A类电影节之一,至今已成为亚洲极具影响力的电影赛事。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本土市场是印度电影的重要消费地。由于各地语言差异性明显,印度电影为了服务好本土观众,采取根据拍片语言进行了市场划分。据统计,印度电影中有15种当地语言。


据拍片语言的不同,印度电影总体上形成了三大制片中心:孟买(印地语)、加尔各答(孟加拉语)、马德拉斯(泰米尔语),其中位于孟买的“宝莱坞”闻名遐迩。



印度电影本土化的重要措施就是采取平民票价。尤其是印度影片收入与影片成本及档期无关,全国电影票价一律保持在超低水平,目的就是让平民百姓能够看得起电影。2017年印度推行GST修正案后,印度国内票价又再度大幅降低。持续稳定而价格低廉的票价,让平民阶层成为电影院的常客,形成印度全民观影热潮。

C. 二十冶在印度承包的什么工程,在印度什么地方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金结公司参建的印度佳凯德燃煤电厂工程2×600MW机组1号锅炉钢架安装完毕,佳凯德燃煤电厂业主爱莎电力公司对金结公司钢结构质量与制作能力予以高度赞许。
印度佳凯德燃煤电厂工程位于印度佳凯德邦TORI地区,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2台600MW亚临界空冷机组,业主为印度第二大私营电力投资公司的爱莎电力有限公司。其中金结公司负责2×600MW机组1号、2号锅炉钢架制作任务,每台锅炉钢架共分六层,主要由钢柱、钢梁、垂直支撑、水平支撑等结构组成,工程量8000多吨。

D. 印度的可燃冰开发情况如何了

20世纪90年代初可燃冰的研究开发活动也在印度开展,印度政府成立了一个由技术顾问、开采指导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拟订研究开发计划,开展了相应的海上调查工作。印度在天然气供需矛盾加剧,与进口天然气价格相对昂贵的情况下加快可燃冰研究发的步伐。根据近年来初步海上调查,印度东、西近海海域确实存在可燃冰地震反射层。印度从2001年到2005年投入5600万美元,在印度洋进行勘探,2007年正式打钻,打了32个钻,39个孔,其中有一个孔取到天然气水合物样品。

印度政府根据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研究开发计划建立了包括地质学家、工程师组成的工作组。在已有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印度大陆架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初步调查。

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根据已有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震资料,编写了一份综合性报告,选取具有远景的天然气水合物靶区。

(2)在印度东、西近海域对应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水域内确定了海底模拟反射层特征。

(3)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进行评估,并对印度大陆架内天然气水合物中气资源量进行了排序。包括天然气资源(有机碳和微生物资源量)的评估碳氢化合物生成与圈闭时间;有效气体运动概率的评估;对含天然气水合物多孔性岩石产状概率及潜在储层相的评估。由于所持的乐观或保守态度不同,评估资源量差别非常大,但无论如何与传统天然气资源量相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的规模绝对是非常大的。

(4)制定商业性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必要步骤,包括根据已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源编制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图;圈定大陆架内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开展地震调查,选择3~5个远景区进行勘探;进行地层划分并确定含天然气水合物层位(岩心钻进和记录);试打3~5口测井;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进行模拟研究;对开发计划的各阶段的技术经济进行评价;深水生产系统和管线的设计。

有关天然气水合物定量解释需要的技术问题,除了常规的地质沉积(物源、厚度、速率)、地球化学(有机物质含量、间隙水盐度、地热梯度)、构造特征(水深测量、构造类型)和地球物理(地壳反射)研究外,还特别需要加强二维地震(2DES)、高分辨率地震(HRS)、浅拖侧扫描仪(STP)、海底下侧扫描仪(SBP)的研究。在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进行三维(3D)高分辨率地震调查、深拖阵列地球物理调查、水听仪和地质测声仪的调查等。

岩层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含量或孔隙体积、反射层以下是否存在游离气带及其渗透性的确定,需要引进“地震波反演技术”,它能提供在反射层以上或以下的详细波速特征。这种技术是朝着量化反射层之上沉积物中现存的天然气水合物和反射层之下的游离按需分配渗透性迈出的重要一步。

关于深水开发的工艺问题,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要进行开发成本的技术经济评价,包括钻井(垂直井和水平井)、水下生产系统、水下近岸设施、操作与维持水处理和气处理系统等成本评估。

深水开发技术及工艺(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生产与安装)必须选择可靠的生产技术,使其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保证。此外,为防止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气体突然释放而造成环境危害、温室效应等,应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热动力相行为加强研分。

考虑到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高风险和高回报特点,印度1996~2000年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计划的实施经费由国家投资5600万美元,用于开发前期的调查研究,并选择有远景的区域进行钻探,为商业性开采做好准备。

E. 印度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近年来,印度明显加快了空间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步伐,在航天领域取得许多成就,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六个航天大国。印度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航天技术,70年代前主要是兴建探空火箭发射场并研制自己的探空火箭,为研制运载火箭打下基础;70年代后主要是发展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和运载火箭。1975年第一颗人造卫星“阿里亚巴塔”号研制成功,印度开始逐步掌握了卫星设计、研制、测控等方面的技术。1980年7月18日,印度使用自行研制的第二枚SLV—3运载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成功地将一颗“罗西尼”试验卫星送入400公里高的轨道,从而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F. 印度不惜贷款搞开发,想成为下一个基建狂魔,能成吗

近年来,我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基建方面的成就,让同属亚洲的印度,既羡慕又嫉妒,更多的还有恨,于是他们也想要效仿我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基建狂魔。

印度虽然人口数量和我们差不多,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便却被中国甩出几条街去。印度的铁路到现在开的还是跟我们老式的绿皮车一样的火车,民众开挂式的挂在火车上。

印度的火车

印度的 高速公路里程仅为942千米,不到中国高速公路里程的1%。如果你走在印度的大街小巷,抬头往上一看,全是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式的 电线。我就佩服印度的电话修理工,电话坏了他是怎么找出坏的那条电线的。

密密麻麻的电话线

印度政府早就看到这个问题了,应该讲莫迪是一个运气极好的印度总理,他从一开始上台就自带主角光环。他执政的初期正赶上国际油价的大跌,而印度当时饱受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困惑,印度的石油完全靠进口,一直是印度的输入性通胀的主因, 他一上台,国际油价立马大跌,国内的通货膨胀戛然而止。更为神奇的是老天爷也在帮忙,自从莫迪上台后,印度风调雨顺,以前的印度不是洪涝就是干旱,导致印度的粮食产量忽高忽低,这下可好了,莫迪上台后,农业大丰收,印度人民开始吃饱饭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印度总理莫迪

但是莫迪作为男主角,肯定不会满足于温饱层次,他还要带领印度走向富强之路,于是他把 目光瞄向了东方,他发现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度,只要经济速度放缓,立马防水基础设施,经济马上就会起色,基础设施建设简直成了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莫迪一想为什么我们也不能搞基础设施建设呢?于是莫迪发誓要把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而这时候不幸却来了,国际石油开始上涨了,但是莫迪铁了心的要搞基础设施建设,为此 他不惜贷款,加大财政赤字。

印度真能成为基建狂魔吗?

我是不看好印度,主要原因如下:

一 是印度缺少大一 统 的基础, 在英国殖民地之前,印度只是个地理名称,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英国过来后将这个地方的大大小大的各个小国家,整合为一个印度。因此, 印度到现在很多邦还各自为政,地方的分裂势力很强。而要搞基础设施建设,难免要牵扯到各个邦之间的利益协调,但是因为 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全国大范围的修建铁路、公路都成了问题。

二是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制。 印度和我们的体制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是土地国有制,而印度几千年来土地私有的格局并未改变,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大规模搞基础设施建设,肯定要牵扯到很多私人的土地, 如不一一加以协调解决,路很难修成。

三是缺少完备的工业体系。 人家都是先发展第二产业,再发展第三产业,而印度恰恰相反,先发展第三产业,再发展第二产业,导致印度的 的工业体系极为落后,突出表现在以军工为代表的重工业体系方面,印度号称“万国武器库 ” ,别国的武器应有尽有,就是没有自己国产的。

印度决堤的大坝

四是缺少一支高素质的工人队伍。 印度因为种姓制度的存在,大量中下阶层的教育得不到保障,印度现在还有30%以上的文盲率。没有一批受到过高素质教育的工人队伍,怎么来修路架桥。光有人当民工,没人看图纸,能行吗,我们看印度的很多桥梁大坝,建了不久就垮了,这可不是豆腐渣工程,而是设计质量不过关。

结论:这个世界上一些东西不是中国行,印度就行的。

印度也有一个“基建梦”。去年9月,印度政府公布了一项万亿基建计划——将砸600亿美元(约4.3万亿卢比)在未来10年到15年内建100座新机场,这可能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助力。然而,随着这一大型基建计划箭在弦上,印度对于基建的执念也越变越深,已经到了“宁愿到处借钱,也要争当第二个基建狂魔”的阶段。

为当“基建狂魔”,印度不惜借钱搞基建!

高居不下的财政赤字一直是印度政府心里的痛。印度财政部日前提交的2018-2019年度财政预算提案显示,该国政府预计总支出将超过24.4万亿卢比,财政赤字目标被设定为GDP的3.3%,高于其之前定下的3%的目标(3%同时也是一国财政是否安全的警戒线)。大规模的超支早已让印度政府捉襟见肘,再面对庞大的基建项目的支出,印度只能通过借钱来维持自己的“野心”。

由中国主导建立的亚投行似乎成了印度的一大帮手。亚投行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在成立的头两年里,亚投行批准了4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为亚洲各地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其中印度获批的贷款总额达到17.69亿美元(约1258.9亿卢比),主要集中在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借此,印度也成为亚投行最大借款国。

援助成印度打响“基建狂魔”名声的途径?

虽说是借钱搞基建,但印度对于通过援助他国来打响自己“基建狂魔”的名声可是丝毫不吝啬。据日本共同社日前消息,印度在去年12月底提出向不丹提供450亿卢比(约6.3亿美元)的援助计划,以支持后者的水力发电及多项基础建设。有分析指出,印度此举主要是为了抗衡中国在基建方面的影响力。去年11月,印度也表示其正在沙特价值5000亿美元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上寻找投资机会。

早些年,印度也计划在伊朗南部城市恰巴哈尔投资5亿美元,用于港口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在恰巴哈尔周边投资160亿开发一个自由贸易区。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还在去年12月表态将向马尔代夫提供14亿美元的援助,而其开出的条件是“疏远中国”。

实力比不上野心?印度寻求中国协助建设铁路走廊

除了不断拉拢其他国家,印度还攒了一个“大招”。据《印度时报》近日报道,印度将在不丹、尼泊尔、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这5个邻国建立5个大型卫星地面接收站和500多个小型终端设施,用以接收通讯、网络、灾害管理等卫星的数据。有国际专家就指出,印度为这5国建造地面基站其实是“截胡”了中国企业的订单,毕竟此前这些国家的基建订单基本都是交由中国方面负责。

尽管印度努力“追赶”中国,但这个野心满满的国家似乎还是逃不过活在基建狂魔的阴影之下。日前,印度就提出希望可以得到中国的帮助,以将班加罗尔-钦奈铁路走廊的时速提高到所计划的每小时150英里。此外,印度也再次强调了此前曾向中国提议的、重建阿格拉和占西两地火车站的计划。

渴望能成为下一个“基建狂魔”的印度,最后却不得不再次向中国求助。如此看来,印度空有基建雄心却难有与其匹配的基建实力,其基建大国的美梦恐怕短期内很难实现。

如果印度是在现今的这种政治框架,宗教,种姓一成不变,他永远也成不了像我国这样的基建狂魔。

想要成为基建狂魔,印度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改革政治框架,来场像我国一样的全民大翻身。推翻现有的所有政治体系,不过好像不太可能。

二是宗教不能涉政,不能让牛满街走。

三是取消种姓制度,什么年代还以姓分高低,不过也很难。

而我国之所以被称为基建狂魔,一是文化价值观不同,理念不同,最主要的是西方心虚害怕了。

只要印度还存在种姓制度,别说基建狂魔,就连最基础的基建都不一定能搞好。


以《厕所英雄》这部片子为例,大部分印度人家里都没有厕所,一方面是装不起,而最主要的是不想装,因为印度教说了,家里不能留污秽。该片有相当一部分镜头是引自纪录片的,可以从中看到印度政府修的公共厕所大部分没人用,有的甚至拿来住人,由此可见宗教和种姓制度对于印度基础建设的阻碍非常大。



其次印度是联邦制国家,本身就是各个土邦捏起来的,印度的联邦政府无法整合各邦,所以执行的效率低,难度大。比如2000年印度政府就要喊着给农村地区修路,结果修了十年才不到30万公里,而且基本都是碎石路,不是柏油路。在2011年曾经有份报告,说印度政府每年拿出3%的政府预算去修路,但是三分之二都被各级政府中饱私囊,最后雇不起建设公司只能让村民们自己去修。


最主要的是,印度是民选政府,往往任期短,通常对于急功近利地项目非常欢迎,而对基础设施建设这种长期回报的项目并不上心。再加上政绩并不是印度地方官员强制考核绩效,所以在基础建设问题上投入少,不关心,直接导致发展缓慢。而且印度腐败指数并不低,位列世界第81位,就连当初上战场的印度军队都曾遇到过半路被印度铁路员工勒索的事件,所以印度的基础建设发展任重道远。

“基建”是印度的软肋,独具咖喱味的“Make in India”一经提出,就包括要发展基建。 印度总理【莫迪】特别重视制造业,在抛弃“Made in India”的提法后,近些年来大手笔投资铁路网、公路网、智能城市的建设。

现任印度商工部副部长艾米塔尔·康特,一再强调印度正在大兴制造业,尤其是鼓励基建领域的发展,因此特别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为成为“基建狂魔”,印度政府的确是不惜贷款搞开发,一直在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等金融机构在接触。

哪有随随便便的基建狂魔?中国人有钱、有技术、有人员,那是实至名归的基建狂魔。印度就没有这么简单,世界银行就曾拒绝过印度的基建项目,所以面对未来10年印度国内基建融资近1万亿美元的庞大缺口,莫迪老仙也是施法吃力。

印度疯狂要搞基建,我们还是要谨慎看待,总觉得三哥是要挑战世界和平。 印度跟邻国的边境冲突,常常由于当地的基础设施不给力,导致兵力、军备投送有相当苦难。假如,印度把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搞得很好,那么跟邻国发生的摩擦会更多?

这也不是耸人听闻,前几年看的视频,印度的边境道路破破烂烂。最近一次看到的视频,6月底印度媒体报道有5万增援印军调往中印边境,你可能也已经发现,印度运兵的道路是没一点毛病。

经常有人会损三哥,其实三哥的发展趋势不错,特别是在一些新领域。如果说印度基建落后中国15年的话,那么互联网领域跟中国的差距就不到5年,现在印度的在线支付、国内物流等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不过,印度在新冠疫情的打击下,各种 社会 弊端到也是集中呈现在吃瓜群众面前。

也正因为印度基建落后,意味着印度的基建市场潜力巨大,众多的海外资本都想抢占先机。很多中国人也会跑去竞标,不过你们来帮助印度建设普通道路、桥梁是没问题,印度人既能偷学技术又能改善硬件,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你们要是触及印度人敏感的项目,他们自认为事关国家安全。对不起,中国人靠边站,会设置各种认为障碍,比如华为公司的投资被拒绝、印度高铁建设放弃中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缺乏中国人的参与,印度要成为基建狂魔还要走更长的路。 但是,中国公司不参与,或者少参与,并不见得就是坏事。

除去外部因素外,印度国内也有各种问题,要开开心心发展基建不容易。 主要有以下几条:1、印度很分裂,各邦有着较大的独立自主,基建工程往往要跨邦,各种利益纠葛导致纷争不断。2、印度土地私有,基建工程涉及到老百姓拆迁,一家一家谈条件也是耗时耗力;3、印度基建人才缺乏,要短时间内培养出来并非易事,有些事还是要遵循“一步一个脚印”。

此外,印度政府体系的效率奇低,公务人员总体作风拖拉、贪腐严重。基建项目里的各种涉公事务,很容易被公务人员“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明里暗里要回扣、吃分红也是司空见怪。

总而言之,印度要成为基建狂魔,问题多多。不仅仅是贷款搞基建,还要解决技术的获得、人才的培养,以及国内各种体制性弊端。 当然,印度要是成为基建狂魔,对印度的前程影响深远,最显着的是GDP就不会被扯后腿。然而,果真是如此,对邻国很可能是一件大坏事。

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是没有可能成为基建狂魔的。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体制原因,另一个是物质基础。

首先,几句简单的话来讨论一下印度的体制原因。印度的土地是私有的,印度农民虽然大多数很穷,但很多人还有土地。而印度又从英国那里继承了议会制,搞选举。因此,在印度搞建设,征地非常困难,最直观的一个案例就是印度高铁项目。当年日本费尽心思拿下印度高铁项目,还以近乎倒贴的方式,按照0.1%的利率贷款给印度买日本技术修高铁,结果因为征地困难,至今未能开工。要知道,印度人可是信誓旦旦地说要2022年建成通车的。

这个案例就说明了,在印度征地是多么困难和低效率的一件事情。那么,要成为基建狂魔,在自家土地上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适用的土地,去哪里建什么基础设施呢!这就是印度不可能成为基建狂魔的体制因素。

而印度无法成为基建狂魔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物质基础。搞基建的物质基础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原材料,比如钢筋水泥。二是专用设备,比如工程机械、盾构机等。

我们一年的钢铁产量约在10亿吨左右,而印度预计2021年钢铁产量达到1.2亿吨。从规模上来看,印度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但是,和我们这个级别来比一比,还差得太远。

2020年,我国水泥年产量为23.77亿吨。印度水泥产量能够查到2015年的数据,是产能4.1亿吨,实际产量2.7亿吨。虽然绝对数额也挺大了,但是和我们比一比实在是差太远。

虽然普通的钢筋水泥称不上高 科技 产业,印度如果真想投资,那么有的是企业愿意卖生产线给他们。但是,印度的根本问题在于,因为印度未能建立自己完善的重工业基础,使得自身未能具备工业自我造血能力,而最终不得不依靠进口工业产品和技术来维持本国工业体系的运行,从而消耗了太多宝贵的外汇。这是制约印度进行大规模基建的经济瓶颈。

如今,很多朋友都在网上看过盾构机故事的文章。1997年,我们首次从德国引进了两台盾构机,用于挖掘秦岭隧道造铁路。当年,一台盾构机的进口价格就是3亿人币。而且,外方对我们进行严格的技术封锁,连盾构机的维护过程,都不允许我方人员在场观看。很多文章都说,盾构机的维护都要外国技术人员从本国飞过来,住五星级酒店,支付每小时几百甚至上千美元的服务费。

目前,我们没有看到关于印度国产盾构机的新闻。而根据2020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入围的仅有一家印度厂商贝姆勒,排名第47位,年营业额3.16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印度如果真的变身基建狂魔,将需要消耗天量的外汇资金来进口工程设备,并且像曾经的我们那样,花费巨额的服务费来聘请外国的技术人员。

这样的经济成本是不可想象的。这种条件下,印度造出来的公路、铁路、机场、房屋、市政设施等,都将是成本巨高的、大多数人用不起的。如果印度官方承担大部分的费用和成本,这将轻易地将其财政压垮;如果印度按照市场化原则,让使用者付费,那么很显然,价格将高到很少有人能用,最终导致这些项目亏损,进而使得没有人敢投后续项目。

厚积薄发这个词不仅仅适用于个人,同样适用于一个国家。我们1988年才开始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现已变成一条城市快速路),2008年才拥有国产盾构机,基建狂魔这个名词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讲的。在这之前,是几十年的物质积累和技术积累,才能使我们拥有基础设施建设的物质能力和技术能力。

关于印度,开头就说了体制问题,这个问题貌似要伴随印度很久很久。目前看来,官方强人要树立绝对的威信,只有战争这唯一的一条路。印度独立就是英国人安排的,没有经历独立战争就成功了,还被安排上一个议会体制。这就让任何一个印度官方老大都不具备绝对的威信来改变体制上的弊端。就像现在莫迪要做很多有意义的改良体制的动作,总有反对派要站出来,为反对而反对,而并非站在印度民族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此,无论从体制来看,还是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来说,印度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成不了基建狂魔。

所谓 基建狂魔 ,是属于我们的专用名词。意思是,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还拉动了经济发展。具体特征是, 数量多,速度快、质量高、难度大。

比如, 港珠澳大桥 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桥隧全长55千米,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总投资额1269亿元。毫不夸张地说,不管从那个角度看,都属世界第一。

相比较来说,以印度的基建能力,修一座类似的大桥,不现实。

对印度来说,虽然他们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需要升级,基建需求很大,但想达到 基建狂魔 水平,是不可能的。进而,也就无法实现靠基建拉动经济发展的设想。

首先,从规模上看,印度没钱搞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据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的数据,到2040年,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将达4.5万亿美元。就在2019年,印度自己表示,将筹措1.39万亿美元,进行国内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印度2018年的财政收入仅为0.52亿美元左右,手中的钱不够怎么办?印度一方面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投行贷款,一方面争取国际资金。

据统计,从2016年算起,印度累计从亚投行借走了41.5亿美元,用作基础设施建设。按这个情况看,印度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数量也不会超过100亿美元。但这点钱,与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同时,印度人也用其他方式争取 国际资本 。比如,莫迪政府第一次上任的时候,就和日本签订了阿默达巴德到孟买的高铁项目,但至今未开工建设。

总体算起来,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缺口非常巨大,这种情况下,指望印度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达到基建狂魔水平,需要有强大的工业化水平作支撑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先进的机械做后盾,但印度的工业化水平离中国差很多。举个例子,印度在孟买和班加罗尔修建地铁,需要应对玄武岩、角砾岩和页岩等复杂地质条件,最终从中国购买了三台 盾构机

为什么从中国买?印度一直排斥中国,不应该买中国的工程机械啊!关键是,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 盾构机 确实质量好,价格便宜。同样,在机场和港口建设、高压线布设等方面,印度的工程机械水平也不足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没有先进的机械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就提不起来,也就达不到基建狂魔的水平。

再次,工程师和施工工人的水平,也决定了基建工程的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发现问题并随时解决问题非常重要。而这,就需要工程师和施工工人的水平很高。

我曾经作为甲方代表,在施工工地呆过,施工经理的水平往往决定了工程进度。比如,施工机械出现故障了,小的问题,施工经理有可能就地解决了。大的故障,需要施工经理及时联系维修。维修过程中,施工经理会利用这段时间,为下步工程做好各种准备,从而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

可以说,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工人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了工程进度。我们在视频中,经常能看到印度工人慢腾腾施工的场面,这在中国的建设工地上,是不可想象的事。

感谢阅读!

首先印度工业基础不如中国,机械制造业明显落后我们

其次:印度种姓氏制度非常根深蒂固,姓氏不好出身不好,阶级流动差,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最后:印度土地制度严重制约发展,大规模建设太难

阅读全文

与印度开发了哪些工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办理越南游戏版号需要什么资料 浏览:378
印度为什么叫文化乐园 浏览:842
有哪些食用油为中国的 浏览:783
印尼人最喜欢什么动物 浏览:755
中国到意大利飞机怎么坐 浏览:882
激光中国风冰箱贴有哪些种类 浏览:410
北海哪里有印尼5号鱿鱼批发 浏览:687
越南大米604怎么样 浏览:264
印度洋一斤多少鱼 浏览:139
越南商铺现在怎么样了 浏览:885
中国的多少人口是世界第一 浏览:169
越南升旗仪式是什么 浏览:278
伊朗的气温现在多少度 浏览:965
越南河内有多少年历史 浏览:168
安来和意大利哪个好 浏览:661
养印尼虎配什么颜色的灯光好 浏览:195
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哪个好 浏览:773
意大利面用什么酒好吃 浏览:195
在哪里买正宗的意大利小提琴 浏览:981
印度牛粪多少人民币一斤 浏览: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