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印度人倾向与信奉印度教而不是佛教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问题描述:
个人认为,佛教比印度教更文明些
印度教看上去更像是原始的崇拜
为什么佛教的思想不能在印度流传
请达人做答
解析:
印度是一个信奉多种宗教的国家,影响最大的是佛教,创立最早的是婆罗门教。你能否想到,印度教在8世纪末和9世纪期间,曾大大超过佛教的影响而居于优势。
印度教形成于8世纪,它是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得到了当时印度上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印度教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信仰梵,并对存在着造业、果报和轮回的观点,赞成和积极发挥。但并不同于婆罗门教的教义、教规等。首先,婆罗门教原是一个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个具有相当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应以梵天、毗湿拏、湿婆三神为主神。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拏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在三个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湿拏或湿婆立为一个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并都是这两个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欲的主张,并把释迦牟尼吸收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团和寺庙。婆罗门教初无寺庙,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开始有点零星庙宇。印度教自建立起,它的祭祀活动在寺庙举行,有些庆典祭祀还有专门的舞蹈者跳祭神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形成了盛大、热烈的场面。因此,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最后,在哲学上,是以一个更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为基础。提出这一体系的是8世纪吠檀多哲学大师商羯罗。他创立了不二论,即一元论学说,认为除宇宙精神梵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物,梵和个人精神是同一的、“不二”的。为人们指出了如何摆脱虚妄,达到真实的道路。在他看来,物质、个人灵魂、具有人性的神又都是存在的,但从总的真理的意义上来说,这一切都是幻觉,是梵以幻力进行了神秘而不可喻解的作用的结果。他认为,把幻象当成真有,是以人自身的无知无明为条件的。并强调指出:“只有智者可以透过它看到它背后除了唯一实在的梵以外无它物。”在商羯罗的眼里,人的本我,也即他的不死的灵魂,他的精神,在本性上是与最高实在梵完全相同,人生的目的,就是摒虚幻不实的物质世界,使人的本我与梵合一。至此便可以摆脱痛苦的世世轮回,进入神妙而又销魂的纯粹极乐状态。鼓吹解脱之道是在心智上进行多方面的修养,逐步做到能区分永恒的东西和无常的东西,控制自己的感官,放弃对于世间物质的执着,热心向往与梵的结合,通过冥想梵我如一的真理获得坚定的信仰。商羯罗就是以这一客观唯心论的哲学理论,引导人们崇尚印度教。他还亲自组织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动。并在印度建立了四个圣地和仿照佛教僧团成立了“十名教团”印度教组织。这在最终击败佛教起了很大作用。
印度教为什么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在印度的影响超过任何宗教呢?除上面所指出的吸收各教经验、革新教义和有理论作指导外,还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种姓制度广泛、有力地支持着它。印度教教义规定:教徒必须是一定种姓的成员并遵守有关种姓制度的规则和习惯,印度教维护种姓制度。因此,它自然得到坚持种姓制度的成员们的支持。第二,印度教教义有很大的伸缩性,因此适应性很强。一些地区的地方神本来只有地方的独特性,不属于印度教,但一下子即可解释为印度教一个主神的化身或仆从,就把它也归入了印度教。第三,支持各国统治集团,因而也得到各国统治集团的保护和支持。印度教教义宣扬,人的行为道德与否,要看与统治阶级法律要求是否相合,宣称每一个人都要按照法律对于不同人的要求行事,完成自己的社会职责。这对维护各国统治集团是有极大帮助的,所以它也就得到了统治集团的支持。第四,印度教把自己植根于印度封建社会之中,容易被人们接受。印度教除社会既成关系外,对其信徒几乎并无其它宗教束缚。这些,大概就是印度教曾在当年盛极一时和印度教至今还在印度富有生命力的原因之所在吧。
② 印度是分离主义特别严重的国家,为何他们迄今还能保持领土完整
其中最主要的是宗教的神奇“团结”力量,其次是印度首领紧缩的管理和宽泛的政令,印度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语言不统一,印度方的说法是不限制民众的权利,选择语言是民主的象征。这种行为竟然扯上民主二字,那怎么不说大量警察设岗略显专制呢?反正印度民众就是这样相信了,在“民主”谎言之下,大多印度民众甘愿臣服,于他们,这是最美好的国度!
③ 佛教是印度的发源地,为什么印度信仰伊斯兰教
当今印度从来没有把伊斯兰教视为国教,而且,现在印度的印度教人口占其国家人口的82%,伊斯兰教占11%,古印度的最后一个帝国莫卧儿王朝是个外来民族,它们征服印度时带来了伊斯兰教,并运用武力传教,当近代印度从英国殖民地获取自由后,由于国土内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所以通过了蒙巴顿方案,将原印度国土分为了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联邦两个主权国家,印度联邦以印度教为国教,而巴基斯坦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后来东巴基斯坦地区也独立成为了孟加拉国。
印度虽然是佛教的发祥地,但是随着莫卧儿帝国的伊斯兰化征服,在印度的佛教永久的消亡了,反而是古婆罗门教通过商羯罗等大师,吸收了大量佛教哲学因素改良后,形成了现代的印度教,占领了印度人的主流思想,也就是所印度教才是印度地区最主要的信仰方式。
④ 印度信仰什么宗教
1,印度教
印度教信众超过人口的82%,也就是说多达8亿以上的人口信奉该教。印度教由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的婆罗门教发展而来。印度教是多神教。据说,印度教的神有3.33亿之多 。印度教经典繁多,教义十分繁杂,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论,也有一些无神论的思想。
2,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地位仅次于印度教,信奉者约有1 .2亿左右,公元8世纪前后由阿拉伯传入印度。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时期,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定为国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伊斯兰教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
3,基督教
基督教信徒超过2000万,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以外信众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传,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时就已传到印度。
4,锡克教
锡克教是在伊斯兰教影响下经过改革的一个印度教教派。它原是印度教一个反对种姓的支派,是对婆罗门统治和教义的一种反叛,后来又在反对穆斯林的统治中形成了军事力量。它的产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两大文化融合的产物。
5,佛教
佛教是其诞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达毗罗卫王国(今属尼泊尔),由始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佛教在印度曾获很大发展,一度近乎普及整个次大陆。
6,耆那教
耆那教创立时间与佛教相仿,也是公元前6——前5世纪前后。它是当时反对婆罗门教的主要思潮之一,后分裂为天衣派(裸体)和白衣派,中世纪时得到广泛传播,一直保存至现代。耆那(Jain)本身的意思是胜利者,是该教传说中的人物筏陀摩那的称号。
(4)印度人为什么接受印度教扩展阅读:
国家环境
印度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直到现代,绝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笃信宗教。宗教与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深入到印度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印度,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是工厂,还是学校,从几岁、十几岁的儿童,到几十岁的老翁,他们同你交谈之间,一定会问“你信什么教?”当你回答不信任何宗教时,许多人甚至青年学生都会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
在印度,可以说处处有神庙,村村有神池。在一些地区,街上的行人路过一座神庙,便会停下来,转身跨进庙门,举手击几下吊着的小铜钟,然后在一个容器里放一些钱,接着双手合十,闭上眼睛,祈祷片刻。之后再继续赶路。
前边若再遇到一座神庙,又会重复一番。白天,在大街十字路口的庙内或路边的庙中,总有不少信徒赤脚盘腿席地而坐,全神贯注地听祭司向他们讲述各种神话故事。
由于印度是个宗教盛行的国家,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来,宗教至关重要,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生活,这种思想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人们信仰宗教,按宗教教义行事。绝大多数人从早到晚,从生到死,一举一动,无不与宗教联系起来。
⑤ 印度为什么不信佛教
印度人不信佛教,而是主要信印度教,这是因为佛教已经被印度教二级化了。因为佛教被异化后称为印度教的一部分,佛就是神的化身。印度被异教入侵,后又分裂。现在佛教也在恢复中。印度分裂也有英国吵册携人的功劳,一部分成了伊斯兰教,如巴基斯坦。另一部分分离出去成了斯里兰卡等,这是信佛教的。还有变种,成了锡克教的。
在印度教中有一个大神叫毗湿奴,毗湿奴一共有十个化身,其中第八化身就是佛陀。所以,印度人到了佛教寺庙里边,他看到的是佛陀,但他理解的是这是毗湿奴的第八化身。所以所有的人到印度教,到佛教寺庙里边都参拜,都去触摸,佛教已经被印度教二级化了。
印度是佛教诞生地、发源地,佛教也是在印度兴盛的。升伏所以,在印度有佛教中圣地中的圣地,我们管那儿叫菩提伽耶,那是释迦牟尼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的地方,那棵菩提树的位置还在,而且那旁边有一座大佛塔。
但佛教现在在印度并不是最兴盛的,印度教本身是最兴盛的。在 3500 年前,在印度这个地方诞生了一种宗教,叫做吠陀教,它是以《吠陀经》为指导的。后来,吠陀教演化成了婆罗门教,婆罗门教跟吠陀教看的经不一样,但实际上里边的经典还都是差不多的。佛教跟印度教也有着很多关系,比如像轮回,比如像曼陀罗,对宇宙的一些解释是完全一样的。
(5)印度人为什么接受印度教扩展阅读: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姿则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印度教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印度的国教。
在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众多信徒。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大于拥有3亿信徒的佛教。
所谓“印度教”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但是与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崇拜三大主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参考链接:
佛教-网络
印度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