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工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印度工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发布时间:2024-01-20 04:01:12

A. 印度工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是

印度的工业发展并不快,但是印度的GDP增速在全世界来看还是比较快的的,年增速保持在8%左右,但是印度较快的GDP增速并不是靠工业拉动的,而是主要靠高科技的服务业的增长拉动的,也就是软件业。据《经济时报》分析,印度制造业有稳定收入工人比例从1990-91年的10.9%降至2009-10年的3.2%,就业增长率也从1993-94年的2.61%降至2009-10年的1.03%。印度的经济的腾飞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收入的普遍增加和就业率的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现在发展的软件业并不是劳动密集新行业,这也佐证了印度经济发展是极其跛腿的,在印度,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印度要想在工业上有所作为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至于印度的第三产业特别是软件业为什么这么发达主要是印度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印度大学特别是印度理工大学,输出了大量软件人才,而且印度语言是英语,这位印度软件人才更好融入国际提供了先天条件,不过印度目前的产业结构也是代工,和中国制造业代工一样,都是米国和欧洲的打工仔,说道这里也泪奔一下

B. 印度发展的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印度发展的工业的有利条件是煤,铁资源丰富拉。

C. 印度的工业为何发达 世界地理上的问题 求解谢谢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原因为:印于1991年7月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1992年至1996年实现经济年均增长6.2%。“九五”计划(1997年至2002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5.5%。1999年起实行第二阶段经济改革。2001年,出台“十五”计划(2002年至2007年),深化第二阶段经济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销售自由化,改善投资环境,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赤字。

(说明:虽然现在印度工业发展很快,但是并不能称得上是发达,于中国大致相同,其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尚未达到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的全自动化机械生产,且其工业水平与中国还有一定差距)

D. 印度工业生产和发展条件大概内容

一 自然
1位置:南亚次大陆,相对独立;沿海,靠印度洋
2气候:亚热带,降水多,温暖湿润,日照足
3土地:地广,面积大,肥沃;多平原丘陵,少高山;几大河流供给用水
4资源:矿物种类多,集中度高,丰富,如煤、铁、水能

二 人文
1劳动力:人多,集中分布,素质较高,官方语言是英语
2城市:分布集中,利于工业集中发展
3政府:重视发展工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新产业,如IT
4交通:铁路、公路、海运教发达
5政治:南亚第一

E. 印度的工业化之路

文山 第7篇

    在来印度之前听说了各种关于印度的传闻“没有厕所,吃饭手抓,火车顶上坐人,生很多孩子.....”

        当亲身经历过了新德里、孟买两个印度最大、最发达的城市后,我想对印度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说它脏乱差这是事实,但这些画面似曾相识,这不就是二三十年前的中国吗!? 满大街的摩托三轮车,飞驰的铃木雨燕小汽车,坑洼道路,尘土飞扬的马路,乱穿红绿灯的行人与车辆.....

      当我们参观了印度的当地工厂与印度的当地友人深入交流后,我开始思考这个国家的工业化之路;来印做生意的人都说“印度客户难缠,要价低,根本没法做生意”; 可我们从国家工业体系的角度来理解印度的现状时,一切也就理所当然了。当今世界主流已进入了工业4.0的进代,然而印度才刚刚进入工业2.0。我们国家非常幸运,我们30年前牢牢抓住了工业2.0的大发展机遇,从而改变了世界工业体系的格局,让Made In China成为当代工业的代名词; 中国从工业2.0就一发不可收拾,让我们200多种工业产品成为世界第一!

        今天的印度相对于中国来说可以工业体系非常薄弱,很多产业都无法自给自足,12亿的印度人民渴望改变,渴望与世界同步,所以他们更加渴望能买到全世界最低廉的好产品!近12亿的印度人民他们几乎没有社保、没有医保,只有贫穷的人民才有微薄的政府救济;能活下,能买到能用的产品、买得起够用的产品就已非常不错了!

      印度渴望改变,但为何发展如此之慢?与获得了孟买大学MBA学位的当地友人深入交流时得知,这一切都因为英国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 英国为了统治印度数亿人口,在过去的200年间印度建立了非常完备的法律体系,人民也非常听话,也不好战,税赋也非常繁重,贫富差距也非常之大。这些都是制约印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天的印度缺少了中国当年的“白猫与黑猫”理论,缺少了粗放式的全民参与工业化改造的大运动!

      不难想象,印度的工业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文山

2017年9月8日于印度孟买

F. 手工业在古印度是怎样发展的

在古印度,手工业和商业无论在行会或政府管理下,都表现出经营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手工业者有的住在农村,为村社农民服务;有的住在城市,自销产品或出售给商人;还有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些小镇和村落。迦尸国首都波罗斯附近有一个木工镇,居住了上千家木匠,其产品远销印度各地。摩揭陀王舍城外有一条织工街,生产各类纺织品,织品的声誉远近闻名。手工业分工细密,达几十种之多。生产方式除个体经营外,还有手工业作坊。小的作坊主雇佣几名工匠,大的则雇佣数百人。如一位名叫萨达罗普特的陶器作坊主,拥有500名陶工和一只船队。他的陶器制作精致,在恒河流域的许多地方出售,很受欢迎。孔雀帝国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官方手工业作坊。

印度河陶器及其纹饰印度河文明的复合动物纹彩陶器(公元前2550年)在古印度手工业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佛教文献也有提到类似于中国传说中鲁班造木制飞鸟之事,这说明当时的木工制造业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不仅用粮食酿酒,也用果品酿酒,酒的品种有粳米酒、大麦酒、梨汁酒、阎浮果酒、甘蔗酒、舍楼伽果酒等十余种。金银器皿及象牙、珠宝、天青石等装饰品工艺精湛,大量出口到西亚和西方。在古代世界,印度的纺织品颇负盛名。纺织品质地极好,花色多样,品种繁多。如被单有长绒山羊毛被单、丝被单、多色混合的被单、绣花毛被单、绣以大型图案的被单;毯子有白毯、一边和两边带软毛的地毯、可供16人坐在上面的特大地毯。当时佛教僧侣的袈裟布料有亚麻、棉、丝、毛、粗布和大麻布等六类。而富人则身穿更为华丽的绫罗绸缎。作为纺织品之精品丝织物出现较早,已出现了纺织品生产的基地。

G. 求印度经济发展历程

印度经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1. 1947~1956年,即从印度独立到“一五”计划结束,是经济恢复时期。印巴分治不仅造成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大仇杀,而且打乱了本来就不平衡的国民经济。分治后大城市和大工业均分布在印度境内,而原料产地和粮食产区却大多分布在巴基斯坦。据统计,91%的大工业如钢铁、黄麻、造纸等工业几乎全部留在印度,而巴基斯坦却生产38%的棉花和80%的黄麻。这就使独立初期的印度花费巨额外汇进口黄麻、棉花和粮食。

  2. 印度独立初期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工业生产总指数从1948年的108.4下降到1950年的105。农业下降到1950~1951年度的95.6,粮食下降到90.5。为改变这种状况,印度政府拟订了“一五”计划(1951~1956年),其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变印度停滞不前的经济结构,以便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经过努力,印度国民经济在“一五”计划结束时,平均增长率达到3.6%,超过原定指标的2.1%。5年内工业生产增长25%,农业生产增长22.2%。按1970~1971年价格计算,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7.4%,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4.3%,国民收入每年平均增长3.6%。

  3. 此间,物价比较平稳,工厂工人实际工资恢复到战前(1939年)的水平。在“一五”计划期间,还实行了取消中间人地主的土地改革,有40%耕地面积的土地转移到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手中,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农村的阶级矛盾,并促进了印度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第二阶段:

  1. 1956~1966年,即实行“二五”和“三五”计划的10年,是印度工业体系形成时期。根据尼赫鲁的经济发展战略,印度“二五”和“三五”计划在工业方面强调优先发展以机械制造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在这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集中力量投资在电力、冶金、矿山、采矿、机械制造、化工原料、采油、煤油、石油化工以及化肥等各种重工业和基础工业方面,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经过10年的努力,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总指数从1956年的136(1950的为100)上升到1966年的264.4。

  2. 工业产品增长最快的是为生产服务的机械设备和耐用消费品,其中机床增加21倍,内燃机增加7倍,动力水泵增加5倍,发电机增加4倍,家用电冰箱增加6倍。此外,食糖和食油分别增加14%和13%,机纺棉布反而减少15.2%。印度政府在积极发展国营企业的同时,也鼓励私人垄断财团以及同外国资本合作兴建的新型工业。印度国营企业从21家增至74家,投资额增加29倍,从8.1亿卢比增至241.5亿卢比。

  3. 印度国内和国外垄断组织在印度投资增加132.5%,从47.83亿卢比增加到106.93亿卢比。印度五家最大的财团资产总值从1958年的45.44亿卢比增至1966年的131.94亿卢比,增加近2倍。

  4. 在农业方面,尼赫鲁的战略是实行乡村发展计划和实行合作社。前者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合作社评议会制度,使其成为农村基本经济行政单位,要求10年内把全部耕地纳入广泛的发展计划,并在美国专家的建议下实行农业精耕计划,集中使用高产品种、化肥、农业机械等现代化技术,以达到大幅度增产目的。但该计划当时基本上未能实行。

1964年尼赫鲁去世后,继任的夏斯特里抛弃了尼赫鲁的上述战略。其间,工业增长一倍,而农业只增产14%,年平均增长率为1.5%。而且农业生产很不稳定,每隔二三年就出现一次减产,有时甚至出现大幅度倒退。如1965~1966年度的农业生产低于1958~1959年度的16.6%。1965~1967年连续两年灾荒,加上1965年的印巴战争和美援的中断,形成了粮食恐慌、通货膨胀、外汇短缺和工业减产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农业生产的停滞和倒退严重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三、第三阶段:

  1. 1966~1984年,即从三个年度计划,经过“四五”、“五五”、“六五”计划到英·甘地逝世,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着重发展农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印度粮食恐慌,粮食库存全部耗尽,配给制度基本上依靠美国进口小麦来维持,从而使印度对美国和世界银行的依赖加深。为改变这种状况,在美国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英·甘地开始实行所谓“绿色革命”,即农业发展新战略。

  2. 在工业方面,给国内外私人投资提供新机会,开展放松工业许可证政策,将14家大银行(存款总额占全国56%)收归国有,对垄断财团新建和扩建进行审批等限制措施。在这个时期,对农业和能源动力方面的投资比例增大。农业投资比重从“三五”计划(1964~1969)的20%,提高到“四五”计划(1969~1974)的23%。工业企业的投资从20%下降到18%。

  3. “六五”计划(1980~1985)对农业的投资占25.4%(“五五”计划为21.7%),能源动力开支占28.1%(“五五”计划为26.2%),工矿业开支占15.4%(“五五”计划为18.7%)。“六五”计划期间预计国民收入增长率为5.2%,人均收入增长率为3.28%。

四、第四阶段:

  1. 1985年至今,经过“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计划,即从拉吉夫·甘地执政后,印度各届政府开始经济政策的调整与经济改革。进入20世纪80年代,英·甘地执政时,印度就开始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但调整幅度太小。

  2. 1985年拉吉夫·甘地执政后,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问题与困难较多。1991年拉奥执政后坚持改革,改革步伐加快,成绩显着,但仍存在问题与困难。

阅读全文

与印度工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神兽叫什么名字 浏览:240
英国人怎么才可以加中国人微信 浏览:817
越南媳妇在广东哪里预约打疫苗 浏览:848
英国哪里有卖螺丝刀 浏览:573
中英国际医疗健康城需要什么条件 浏览:579
中国杯赛在南宁哪里 浏览:651
中国创卫城市在哪里 浏览:715
伊朗人国籍怎么获得 浏览:284
美国和中国哪个国家比较好玩 浏览:842
青柠意大利面怎么做 浏览:33
伊朗什么时候恢复国际交易 浏览:117
越南什么时候实行民主制度 浏览:625
英国脱欧读什么书 浏览:922
民丹岛2天一夜换多少印尼盾合适 浏览:857
印度做什么行业最赚钱 浏览:905
包头中国银行离婚多久能贷款 浏览:746
进军用越南语怎么说 浏览:277
越南面条的面是什么面 浏览:983
在英国如何学好专业课 浏览:489
英国本科临时入境的签证怎么办理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