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的官方报纸是什么官方新闻社是什么
《印度时报》(相当于中国的《人民日报》);新闻发布署(相当于中国的新华社)。其他主要报纸有:《印度快报》、《印度教徒报》、《印度斯坦报》;知名通讯社有:印报社、印度联合通讯社。
⑵ 印度国家有哪些重要的报纸
发行量排名前三位的都是印地语的报纸。
第一,Dainik Jagran (觉悟日报),发行量高达一千六百万
第二,Dainik Bhaskar (太阳日报),发行量达一千四百万
第三,印度斯坦报,发行量一千二百万。
英文报纸发行量比较大的是
《印度时报》和《印度斯坦时报》,都只有八九百万份的发行量
还有很多其他语言的报纸。
⑶ 印度 有哪几家 发行量大 的报纸。请说一下报社名。
印度报刊中,最大的三家日报依次为《印度时报》、《马拉亚拉姆娱乐报》和《古吉拉特新闻》。主要印地文报纸有《印度斯坦报》等;主要英文报纸有《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等。
⑷ 印度现存历史最久的报纸是
第十六章 印 度
一、名词解释:1、《印度快报》:德里,1953年创刊。
2、《印度时报》:反映印度政府观点的英文对开日报 。1838年在孟买创刊,称《孟买时报》。每星期三、六出版。1850年改为日报。1861年5月与《旗帜报》、《电讯与信使报》合并,改用现名。原为英国贝内特·科莱曼有限公司经营,后被印度达尔米亚-贾殷财团收买。读者主要为知识分子、商人、官员。
3、《印度教徒报》:马德拉斯,1878年创刊。旗舰英文报纸,发行量47万份。
4、印度报业托拉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英文简称PTI。半官方性质。成立于1947年8月。后兼并印度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印度分社,于1949年元旦开业。总社设在孟买,编辑部在新德里。辖有136个分社和30多名海外通讯员。在北京、纽约、伦敦、莫斯科、哈拉雷等城市派有常驻记者。
⑸ 印度的官方报纸是什么官方新闻社是什么
印度的报刊大多属私人和财团所有。截至2007年底,共有96种文字的报刊35595种,总发行量9900万份,居世界第2位。印地文和英文报刊分别占总数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报依次为《印度时报》、《马拉雅拉娱乐报》和《古吉拉特新闻》。主要印地文报纸有《旁遮普之狮报》、《今天日报》、《印度斯坦报》等。主要英文报纸有《印度斯坦时报》、《政治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等。 主要新闻机构和通讯社有:(1)新闻发布署:相当于政府中央通讯社,拥有1100多名国内和180多名国外特派记者,电传网覆盖全国各地,向8000余家新闻单位供稿。设有8个地区总分社和27个分社。(2)印度报业托拉斯:印最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成立于1947年8月,后兼并印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于1949年元旦开业。现设136个国内分社和11个海外分社,员工1000多名,海外记者30多名。英文日发稿量超过10万字。在北京派驻记者。(3)印度联合新闻社:印度第二大通讯社,系报业同仁的合股企业。1959年登记成立。现有分社100多个。目前向四个海湾国家及新加坡、毛里求斯提供新闻服务,在迪拜、华盛顿和新加坡设有分社,向22个国家派驻记者。(4)印度斯坦新闻社:私营,主要编发印地文、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尔文的新闻。 全印广播电台隶属政府新闻广播部,广播网覆盖全国人口999.1%。对内使用24种语言和146播音。对外使用27言广播。 全印电视台于1959播,1976印广播电台成为独立机构,隶属新闻广播部,是世界最大的电视网络之一。截至年3,全国共有56视台,23星频道。电视网覆盖全国陆地面积的86.9%。
⑹ 新印度报纸和媒体怎么看中国
去年去印度旅行的时候我常看《印度斯坦时报》(Hinstan Times)、《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这是两份英文日报,主要城市都有出售。在报摊买这两份报纸的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人士和游客,也就是那些坐得起一等、二等火车车厢的人,而买土着语言报纸的似乎多是中下阶层的小店主之类,当然,更多的人不买也不看报纸他们更喜欢看有歌舞剧的电视。 印度媒体有新闻报道自由,我喜欢看他们吵吵嚷嚷纵论天下大事的热闹劲。难免,我会特别关注涉及中国的报道、评论,可有点惊讶的是报纸上对中国的看法如此负面涉及中国的环境污染、拆迁争议之类的新闻我倒觉得正常,毕竟这是中国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我感到惊讶的是很多印度的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和评论家对中国怀有的强烈戒备心理,比如,中国参与斯里兰卡的工程,他们就认为这是中国在印度洋牵制印度,华为在印度出售电信设备也被怀疑有碍他们的军事安全,他们似乎认为中国人在南亚的每一个动作即使外人看来是商业性的都是针对印度的阴谋。 这些报纸上的发言者一点也不讳言他们最大的假想敌是巴基斯坦和中国,前者似乎正越来越远地落后于印度,但后者则是个强劲的对手。他们对中国过分在意甚至可以用怨恨来表达,让他们焦虑的主要是三件事:1962年两国发生的冲突,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伙伴关系,而现在则是经济发展方面和中国的比较。 我想怨恨的源头是1962年,在那次边界冲突中印度遭到挫败,但就对那片荒僻土地的战友而言他们现在并不吃亏。可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总是对最近一次重大挫折耿耿于怀,就像今天在中国不少愤青也对日本有仇视一样。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今天的中国和日本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同样,印度和中国也不是。尽管在国家利益上有局部冲突,但是目前的和平和商业合作对双方的利益更有好处。比如,尽管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外交关系更为亲密,经济合作也得到政府强力支持,但贸易额却还不到100亿美元,而在全球市场的自发作用下,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年度贸易额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各自给对方提供的就业机会、税收收入是巨大的。 对中印经济和发展模式的比较不仅仅是印度人喜欢说的话题,实际上《金融时报》、《经济学家》这些有国际影响的媒体在过去几年做过很多这方面的报道,这些比较在印度引起的反响要比在中国强烈的多,印度人非常在意里面提到的内容,比如印度在信息产业上的优势、印度的民主制度的优劣等等,他们的媒体也经常把孟买和上海做比较。但就我在北京的生活经验而言,我接触的媒体圈、文化圈的人士大多对印度并不了解,也没有和印度比较的欲望,北京、上海人喜欢和伦敦、纽约、巴黎看齐,而不是和孟买、新德里拉关系。 在孟买海边的小餐馆我曾经和从班加罗尔来度假的塔鲁探讨过这个问题,这位电子工程师并没有去过中国,但他说的话却深得我心,他说别太相信媒体上的胡扯,那是新德里的政客和编辑的看法,因为他们需要树立一个敌人,他们就不断说那就是我们的敌人,人们相信了,就真的以为有了敌人。 问题是,如果双方都真的以为对方就是敌人,那可就不妙了。 让我们无言,他喝了一口咖啡,这是英国人传入印度的饮料,而我喝马沙拉茶,茶源自中国,也由英国人在印度普及,不过当地人喜欢煮茶的时候加上牛奶、香料和糖,类似巧克力奶茶,浓稠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