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佛教石窟的简介
南亚次大陆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主要遗迹之一。凿石开窟约开始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7~8世纪逐渐衰微。除印度比哈尔邦巴拉巴尔山区态察有一埋握组最早的石窟群外﹐主要分布于温迪亚山脉和德干高原一带弯闭庆﹐其中重要代表有巴查﹑卡尔利﹑纳西克﹑阿旃陀等。在千馀年发展过程中﹐大致可分为早期佛教石窟(前3~公元3世纪)和笈多王朝时期石窟(4~7世纪)两大时期。
B. 古印度的遗址或文物有什么
阿旃陀(Ajanta)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孟买东北388公里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共有29个佛教石窟,是从公元前2世纪到7世纪(650年)的石窟作品。石窟的建筑有佛殿和僧房两种,内有大量的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美绘画和雕刻,也有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体现了古印度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筑、雕刻、绘画三种艺术结合的范例,被誉为世界艺术精萃之一。据说唐玄奘到印度时曾拜访过这里。
桑吉佛教建筑群,距离博帕尔约40公里,坐落在小山上,俯瞰着平原。古迹由一组佛教建筑群构成,包括巨石石柱、宫殿、庙宇和寺院。这些建筑的历史大多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它们都不同程度的保存下来。在12世纪前这里一直是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目前它是现存的最古老的佛教圣地,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阿育王沙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筑艺术的重要遗迹。这些高达15米的石柱,最重的达50吨左右,除奔马、瘤牛、大象等造型的柱头外,最着名的是萨尔纳兹大石柱,其柱头的四个背对背蹲踞着的狮子,栩栩如生,雄劲有力,象征着帝王的权威。
C. 源于印度的石窟窟型有什么
支提窟、毗诃罗窟
印度石窟的建筑形制可分为“支提窟”和“毗诃罗窟”两种。“支提窟”是藏舍利的塔,其特点是窟平面呈狭长的马蹄形,窟内环绕四壁雕刻列柱,分前后两个空间,前者是“礼堂”,后部为圆形天井,即穹窿井,也称之为藻井。“毗诃罗窟”是僧徒居住、修道和讲学、集会的地方。
石窟传到中国后,它逐渐消失,其作为僧舍的作用已被宏伟的庙宇所代替。不过,“支提窟”在莫高窟得到传承与发展,我国古代艺术匠师们把木构建筑和石窟巧妙结合起来,着重发展了窟檐和甬廊。窟檐利于保护洞窟,甬廊便于窟与窟之间的沟通。
D. 印度的着名建筑有哪些
印度的着名建筑有:
1、泰姬陵: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位于印度孟加拉湾附近的科纳拉克,离加尔各达400公里。神庙由13世纪的羯陵伽国王那罗辛诃·提婆建造,是婆罗门教的圣地之一。太阳神神庙表现太阳神苏利耶驾驶战车的形象。24个车轮饰有字符图案,6匹马拉着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