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古老祭神习俗将自己孩子进行“活埋”,究竟是何目的
印度古老祭神习俗将自己的孩子进行”活埋“,目的是为了祭祀两位女神,据说这两位女神能够驱除妖魔鬼怪。
麻醉过后,就是活埋的过程了,将孩子们全身都埋进土里面,这个时候孩子是非常痛苦的,然而那些观看的人,就像在看表演一样,内心毫无波澜,孩子的父母们居然还会觉得自豪。等祭司宣布结束的时候,就可以把孩子带回家清洗了。全程受苦的是孩子,而其他人就像在享受一般。这样残忍的活动原本是应该被禁止的,然而政府并没有着手去管这件事,反而还有一些政府的官员们也在其中观看,说明他们也是赞成这个活动的,实在是让人疑惑不解。
② 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名称是什么每个等级的职责是什么
是种姓吧?
古印度有五个种姓,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达利特(话说我念书那会的世界历史课本上讲的还只有前四个)
婆罗门——宗教祭司。能一定程度影响国家施政,通过宗教控制人心,左右民意。
刹帝利——国王与贵族世袭武士。需要强调的是古印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大部分时侯都分裂成数十乃至数百个国家。国家一多,国王就不值钱了。例如说大唐贞观年间,唐将王玄策引吐蕃兵灭掉的就是中天竺。当时印度分裂成数十个大小国家,以东南西北中五天竺最强,占据了今印度约70%以上的疆域,五国中又以中天竺最强。王玄策灭中天竺之后顺手把敢于遣兵援助中天竺的东天竺敲打了一番,最后古印度因为最强的中天竺灭亡而陷入混乱,诸国开始为了争夺中天竺的土地(灭中天竺后唐、蕃军已撤回国)和统一天竺而争战不休,经过约百年的战争后分裂成“三千方国”现代印度人的历史学家一般认为只有几百个,不知为什么自称三千国。
吠舍——拥有人身自由的平民,从事畜牧业的农民或牧民,军队士兵。
首陀罗——婆罗门或刹帝利的管家、高级佣人、各类工匠,还有一些“高级”奴隶阶层也是。
达利特——最低等的奴隶、贱民,走路要避开其他种姓的人,不能居住在村子里,子女不能上学。不过现在好像可以了,但要到专门为这个种姓设的学校接受教育。
③ 印度的四大传统礼仪
印度的四大传统礼仪主要有生礼、葬礼、婚礼和普迦仪式。生礼是印度人庆祝孩子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葬礼是指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婚礼是当天晚上新郎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
1、生礼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庆祝孩子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孩子未来的婚姻对象。
2、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3、婚礼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替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4、普迦仪式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祇赐予的力量。
④ 印度婆罗门是什么意思
印度婆罗门是指印度祭司。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婆罗门”源于“波拉乎曼”(即梵),原意是“祈祷”或“增大的东西”。祈祷的语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婆罗门是印度四姓中,最高级种姓、祭司和学者的阶级,是古印度掌握一切知识的核心人群,也是印度社会中最崇高的种姓。四姓中婆罗门有六法,即学习吠陀、教授吠陀、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故四姓中除最下之首陀罗族外,其余三姓皆得诵吠陀、自作祭祀,然为他人祭师、教他人吠陀、受施等则仅限于婆罗门。
⑤ 印度的婆罗门是什么意思印度的婆罗门到底有多厉害
婆罗门的意思就是祈祷,那些掌握向神灵祈祷权力的祭司们,就被称为婆罗门。婆罗门是印度种姓制度之中最高等级的种姓,他们拥有诸多特权,可以免税,不必遭受一些惩罚,还可以接受低种姓人士的跪拜和供养。
而婆罗门下面的低种姓之人,就算操劳一生,再努力奋斗,也无法突破种姓的束缚,没有办法变成尊贵的婆罗门。对于这些低种姓的人,他们没有资格跟高种姓的婆罗门进行通婚,更不能平等相处,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仍然没有真正消失,在剥削着印度的底层人士和劳苦大众
对于婆罗门而言,他们是幸福的,但是对于底层的首陀罗来讲,他们是悲哀的。个中滋味,或许只有真正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真正知道吧。
⑥ 古印度有四种种性制度,分别是什么
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
第一种姓婆罗门,是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阶级、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报道农时季节、垄断文化,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其次是刹帝利,他们是掌握军政的武士阶级,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中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吠舍,他们是商人、手工业者,也有从事农耕的农民阶级,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最下层的种姓是首陀罗,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包括农人、牧人、仆役和奴隶,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6)印度祭司干什么的扩展阅读:
政治上,种姓制度造成印度人民彼此仇视,缺少团结;社会等级分明,四分五裂。当外敌入侵破坏家园时,印度人民因种姓制度相互仇视,不能团结一致反抗外敌。
所以印度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经常被外族征服的屈辱史。当印度摆脱殖民统治走向独立时,种姓制度又将人们严格地划分为十分鲜明的等级,造成选举过程中难以化解的矛盾。
经济上,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种族制度的影响下,社会分为不同的集团。人们都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造成社会的分裂与不和。
种姓制度还造成人们确信与生俱来的宿命,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从事的职业都是前生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