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阿尔梅利金泽神庙旅游指南
印度阿姆利则的金庙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佛教文明的圣地之一。具有浓厚的宗教历史价值和文化气息,有很多古老的仪式和典礼,尤其是万人自由流水宴。这是印度阿尔梅利金泽神庙的导游。
世界上真的有免费的午餐吗?
如果要你列出一个印度地标,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泰姬陵,但其实印度有这样一颗明珠,它的游客数量超过了泰姬陵,为你提供免费的食物、住宿,山虚净化你的心灵。你怎么能错过这个美妙的地方呢?
它就是金庙,位于旁遮普的阿姆利则,是印度锡克教的圣地。是我去过的最贵最干净最大方的寺庙。
最贵的:
金殿位于圣湖中央,建于1604年。它是用750公斤的黄金制成的,并且是镀金的。极其壮观,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更显凝重。在阿尔梅利的四天里,我每天都来,一天去参观几次。它的美丽从未让我厌倦。
金殿早中晚
最干净的:
所有人进入寺庙前必须脱鞋、洗手、洗脚、裹头,以保持干净。每天都有志愿者打扫寺庙。他们俯首恭恭敬敬地打磨每一个地方,不留一丝灰尘。
孩子们也参与清洁。
最慷慨的:
金殿为世界各地的朝圣者、流浪者和背包客提供24小时免费的食物、饮料、洗浴和住宿。经历了共产主义之光,瞬间觉得此生无悔。
世界上最大的免费食堂(Langar)是我此行的一大特色。锡克教徒认为人必须吃饱才能追求精神信仰,所以他们建了24小时食堂,提供无限量的饭菜,欢迎不同宗教、肤色、国籍的朝圣者。每天约有5万人在此就餐,贺桐节假日更是翻倍。食堂每天的消耗量是惊人的:12000公斤面粉,1500公斤大米,2000公斤蔬菜。
大家跟着我的视频来看看吧。
阿尔梅利金泽神庙:世界上最大的免费食堂_腾讯视频
走到饭堂门口,志愿者排队分发餐具,我随着庞大的人群进入饭堂。人们分批就餐,一楼可以同时容纳5000人,很多人要等10分钟才能进入大厅。
坐下后,老人带领大家祈祷,志愿者们有条不紊地分发食物。
大约500年前,种姓制度深深束缚了印度的方方面面。它影响了人们的信仰、职业和婚姻,也决定了人们可以吃什么,可以和谁一起吃。锡克教的创始人古鲁那纳克(guru Kumar)在当时彻底改变了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观念,所以他创造了这样一个食堂,所有人,不管是锡克教、印度教还是伊斯兰教,都会一起席地而坐,平等地享用同样的食物。
即使在今天,这种观点也是非常进步的。
餐厅很简单,但是干净,有营养,好吃。这里的素食也符合不同宗教的需求。这里每天的饭菜基本都是鸽子豌豆汤,蔬菜咖喱,煎饼,牛奶布丁。你来的时候一定要尝尝牛奶布丁。这粘粘的奶粥简直好吃爆了。
后来,志愿者会一次又一次地过来,看看你是否需要更多的食物和蔬菜,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吃到。
因为还有很多人等着来吃饭,所以人家从来不细嚼慢咽。当他们吃完后,他们悄悄地离开,把他们的位置让给下一个人。每个人一轮大概吃10-15分钟。
出了餐厅,我们来到了回收盘子的地方。主要是老年志愿者。当他们递给他们盘子时,他们会虔诚地双手合十,表示感谢。那一刻,我被他们的单纯感动了。很明显,我应该说谢谢你。
为了探索这个神奇的食堂,我连续几天走访了厨房。我发现这里所有的厨具都出奇的大,一口锅的口径大到两个人都不一定能盛得下。我走近一口烧着的大铁锅,脚已经烫了。老人很友好的给我拿了个凉席,洗了个大勺子,让我站起来,上了做饭的瘾。真的是很辛苦的工作。鉴于以前的人气,我甚至一个星期都不能转身。
大量水果和蔬菜
这个大锅一次可以煮700公斤的木豆!
这里的现代罗蒂机也值得一提。他们一小时能做25000个煎饼!
当我去洗碗区时,我更惊讶于人们高度的团队合作。盘子会被洗三遍,然后依次洗两遍,这样的清洗标准真是良心。我一直听着锅碗瓢盆的响声,看着志愿者们永不停歇的双手。我不禁感叹,这秩序和效率,难道是军队出来的?
洗碗的志愿者。
被食堂滋养了四天,我一直在想,食堂是怎么维持免费运营的?原因也很简单。一个靠捐款,一个靠志愿者。
锡克人自称是印度最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不理发(因为完美的神创造了完美的人,只保留他们的自然美)。他们用五颜六色的头巾裹住头发,并以辛格为姓,意思是狮子。广东人喜欢叫他们“包头星”。锡克人聪明,做生意诚实,财力相对丰富。走在阿尔梅利干净的街道上,我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力量。作为他们的精神家园,许多信徒会将年收入的10%捐给金殿,以维持其天文数字的开销。
阿尔梅利到处禅唯坦都是英俊的大胡子爷爷。
其次,锡克教强调奉献精神(Sewa,无私的仆人)。信徒有钱,有钱,努力,很少有人会单纯的吃喝。所以金淼饭堂只有300多名固定员工,其余90%都是志愿者。有的人会伺候几个小时,有的人每天都会来,有的是老人,有的是小孩,大家都觉得劳动是必须的。从扫地、巡逻、分发碗碟、切菜、做饭到照看行李,志愿者无处不在。而且,他们的态度也很感人。每次我给他们鞋子和盘子,他们都会双手合十,笑逐颜开。我觉得这里的志愿者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但是他们把整个寺庙维持的井井有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诚心诚意地把自己交给上帝来服务众生。一位老志愿者甚至说:“只要我能站一天,我就服务一天。”
只要你愿意,作为一名游客,你可以随时加入志愿者队伍,贡献一点力量。
女人在剥大蒜。
金殿还有什么是免费的?
1.从火车站到金殿的免费班车,20分钟车程。
2.24小时免费行李寄存。还没到入住酒店的时间,但是有一堆行李?到这里来,放下行李,你就可以自由行走了。
3.免费住宿。很多印度人会直接睡在金殿内外的地板上,而在金殿西南不远处,有一个专门提供免费住宿的巨大院子。还有专门的外国人住宿区,门口有大叔全天守护,安全感压倒一切。里面有公共卫生间和几个房间,大概能睡30多个背包客。这里的条件很普通,但这是一次有趣的住宿体验。你在哪里能如此接近神圣之光的照耀,你在哪里能如此扎根于印度人之中?出门会看到很多印度人躺着睡觉或者在认真祈祷。旅行的美好在于了解不同的人生。
晚上睡在地板上的印第安人
4.无价的精神升华。
去过印度那么多寺庙,金殿给我的气场最多。有一天,我四点起床去拜访。天还是黑的,但里面的人也是黑的。我又惊呆了。大家真的没睡吗?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超越了人的惯性。我在金殿有过一次很奇妙的经历,就是早上去天台席地而坐,感受凉爽的大理石地面,听着悠扬的圣歌,闭眼打坐,让天边的光一点一点温暖自己。
虔诚的信徒
我在这里遇到一个加拿大人。他身穿白衣,头戴宝剑。五年前他信仰锡克教,他欣赏锡克教的开放和宽容。他曾让我想象,如果世界变成一个金殿食堂,张开双臂关爱每一个人,不论其出身如何,而被爱的人则无私奉献,服务众生。
没想到,这个乌托邦的雏形已经在印度的某个角落悄然绽放。
② 游记 | 印度 | 2 神庙篇1
先简单介绍下印度的宗教史。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古印度《吠陀经》问世,印度神话由此而出现了轮廓。吠陀神话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罗,他是天帝,众神之首。
在这一时期诞生的古婆罗门教强调种姓制度,宣扬诸生生而不平等的教义。婆罗门教发明了轮回与因果报应的学说,认为今世的祸福是前世的修行和种种善恶的报应,而今世的种又可决定来世的祸福。
自婆罗门占据印度社会的首要地位后,印度便永远成为宗教的国家,人民的一切生活都要照宗教的规定去做了。受到婆罗门教影响的古印度神话除了鼓吹种姓制度之外,还存在着严重的女性歧视现象,女神不仅数量少,而且地位低。
在公元前四世纪之前,印度最大的两部史诗出现——《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这里,因陀罗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话中出现了三大主神,他们分别是梵天、毗湿奴和湿婆。
梵天(Brahma):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四面四臂,手持吠陀,坐在莲花上或乘骑天鹅。
湿婆SHIVA:创造和毁灭之神。
毗湿奴VISNU:保护之神。
印度比较大的神庙,基本供奉的就是这三大神。
BRIHADISHWARA TEMPLE.THANJAVUR.布里哈迪锡瓦拉寺 (始建于1003)
从钦奈驱车到位于坦贾武尔的神庙约350KM,需6个小时。
布里哈迪锡瓦拉神庙(BrihadishwaraTemple),又称朱罗神庙,是世界第一个全部用花岗岩建造的印度教寺庙,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由朱罗王朝国王在1003-1010年(罗贾罗贾一世时期)建立,供奉湿婆神。用了上万吨世界上最硬的花岗石来建其理想庙宇。所搬运的花岗石足够建造吉萨金字塔。至今1000多年.
坦贾武尔(Thanjavur)是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城市之一,位于高韦里河(Kaveri)的南岸,曾经是朱罗王朝的国都。
神庙是典型的南印神庙风格,平面为长方形,两重城墙,外墙四角有圆形角楼,内墙有一圈石柱廊,中间为主殿。
据神庙石碑上的铭文记载。公元11世纪初期,坦贾武尔有数百名祭司和神庙中的舞者、鼓手、吹笛人、洒水人、点灯人、洗衣人等,总数超过600人。这些人每天在神庙里工作半天,其余时间去国王赏赐的农田干活。他们和寺庙间的契约刻在石头上,上面写明,使用耕地的代价是参与神庙建造,并且要在举行仪式时拉装饰豪华的神车。
第一道门
第二道门,门的两边有舞蹈中的湿婆的两个雕像。
神庙坐西朝东,东门建有门塔。神庙长240米、宽125米,院落由回廊环绕,围廊顶上立了一排小小的神牛。
院内最东为神牛殿,内供湿婆的座骑神牛黑色石雕,据说这是印度第二高大的神牛像,高4米,重25吨,用一整块黑色花岗岩雕刻而成。
穿过神牛殿,是高66米13层的天宫大宝塔。装饰精细、神龛和壁柱众多,顶上饰有八匹公牛描绘印度教万神殿的雕带,使它成为朱罗艺术的一件杰作.
下层以其壁画之精美而着称于世,七层则有《舞论》中介绍的约80种舞姿的优美的浮雕像。《舞论》是一部公元一世纪时的论着,也是印度古典舞蹈原则的基础。
主殿周围有一组保护性的小神殿。其中之一是专门奉献给罗罗王的精神导师喀鲁武拉的。
③ 印度的神庙位于哪里
印度的神庙最主要是支提和毗诃罗。支提(Chaitya),原义是火葬的柴堆,泛指礼拜场所,在佛教建筑中特指塔庙、祠堂或佛殿。其中最着名的是卡尔利(BuddhistChaitya,Karli)的支提窟。毗诃罗(Vihara)意思是休闲安居的园林,佛教建筑指的是僧房、精舍和寺院。早期的支提和毗诃罗是木构建筑。这种毗诃罗(僧院)主要包括一个正方庭院,围着几排僧房,它也许达三层,或更多层。院子中间是一座小庭堂,有石柱或木柱支撑。而遗存至今的多为仿木结构的岩凿建筑,称作支提窟或毗诃罗窟。这种石窟建筑常常位于峭壁上的岩穴中,是印度典型的建筑类型。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大地的隐深处和神域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佛教的僧徒依山凿窟,这些石窟往往是用来举行宗教仪式的。
④ 在印度喀拉拉邦的一座神庙中,在几间锁闭的地下密室里发现一批珍宝,这些宝物究竟从何而来
位在印度溪南岸的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SriPadmanabhaswamy)被黄金覆盖,是全世界最昂贵的神庙,除了藏有大量财宝,十足的神秘传说让这座神庙在众多藏宝神庙中脱颖而出,为考古学家津津乐道。据学者向《福布斯》杂志表示,这座神庙近年被新发现一座密室,内有总价值超过1兆美元的隐藏财宝,但过去没有人敢打开那扇被称为“B密室”的大门,因为就跟其他藏宝传说一样,印度喀拉拉邦(Kerala)的这座神庙多年来充满着魔力,据说有两条眼镜蛇首位这这座密室内部,而传说打开密室门扉的人都将遭来灾难性的结果。
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从中世纪(西元6到9世纪)就已有响亮名声,16世纪开始新建了其他建筑,包括富丽堂皇的门塔(Gopuram)。外观上,这座神庙的外形效仿的是斯里阿迪凯萨瓦佩鲁马尔神庙(SriAdikesavaperumal),只有印度教徒才被允许进入,内部可以看到帕德马纳巴神(SriPadmanabha)横倚在蛇王阿迪赛萨(AdiSesha)身上,这条巨蛇拥有5个朝向神像内部的头,有着“沉思”的象征;蛇王的右手靠在湿婆林迦(Shivalingam)身上,印度教的丰收女神斯里德薇(Sridevi)及土壤女神布德薇(Bhudevi)则矗立在他两侧,作为他的两个伴侣。创造之神梵天(Brahma)坐在从毗湿奴肚脐长出的莲花上。神庙大门前有几个放置神像的平台,皆是由岩石精雕细琢,岩石面积约有20平方英尺,厚2.5英尺。
神庙的6个密室当中,B密室与帕德马纳巴神最有紧密关联,而且这密室并不隶属神庙金库,里面除了一座帕德马纳巴神像,还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宝藏,据说能为这位印度教主神的法力提供加持。印度最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