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吞并锡金国后,锡金百姓生活怎么样
谈到锡金,其实这个国家和我们也有着极深的渊源,也因此,它在被印度吞并前,曾悬挂我国国旗。甚至,当时的锡金还向全世界主要国家的外交机构声明,一切外交事务交由中国负责。
不过,非常可惜,在锡金宣布该消息三个小时后便被印度吞并。最终,锡金成为了印度第22个邦,时至今日,印度已经吞并了锡金45年。
那么,锡金和我国的渊源来自哪儿?
当印度环顾四周,周边的小国之中,锡金是最弱的,因此,印度决定拿锡金练练手。于是,自印度独立的当年便开始向锡金派遣专员,在锡金内部扶持亲印的政党。
1949年,当印度扶持的政党和锡金原有的王族发生矛盾时,印度终于找到了契机,以“防止流血和动乱”为由,派遣了大量军队进驻。随后,印度控制了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锡金也在此时成为了印度保护国。
随后的事情简单了,印度不断地对锡金进行渗透,直到1975年,印度军队直接发动了政变,将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全部解散,将其国王软禁。同年4月10号,印度和其控制的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加入印度。但在4月14号,锡金才在印度的指示下举行了全民投票。
当时,锡金的民众并不知道此次投票意味着什么,因为他们选择的内容并非是加入印度,或者保持独立。而是是否支持废除君主制。
答案显而易见,锡金人民大部分选择的是废除君主制。接下来,印度便对外宣称锡金自愿加入印度。(按这种做法,我觉得给萨达姆几天的时间,科威特人民也可以自愿加入伊拉克)
由此,锡金的结局成为了印度向外侵略扩张的缩影。
那么,45年后的今天,锡金的百姓生活如何呢?
自锡金被印度吞并后,锡金的第12代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被迫流亡于美国,他的白人老婆也被迫改嫁了,后来因为癌症在美国去世。他去世后,其子继承王位,宣布印度非法入侵,但由于各种利益关系,世界各国对印度的野蛮入侵根本不加理会,锡金复国也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
相比于王室的凄惨,锡金的百姓相对要好上一点点,仅是一点点。
锡金成为印度的锡金邦后,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每年印度都会给锡金播发一定的扶贫资金,这些资金占据了锡金邦每年支出的30%以上。也正是靠着印度的倒贴,现如今,锡金的人均GDP仅次于印度的新德里,位居印度各邦第三,在2018年时超过4000美元。
公平地说,锡金在印度的统治下,经济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不过,锡金的发展和当地的原住民关系不大,因为这里的发展实际上是牺牲了原住民利益。
现如今,锡金街头到处是甘地的塑像,以及搬迁来的印度人,锡金的文化、传统正在逐步消失。而且原本锡金当地人掌控的资源都变成了印度人的,锡金当地人的失业率也成为了印度各邦之首。
总体来说,锡金在印度治下,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锡金原住民也正在被印度强制同化。另外多说一句,印度的锡金邦是限制外国人进入的,所有人都有审核,而且对于中国人、巴基斯坦人,锡金几乎是印度规定的禁地。
2003年,我国正式承认了锡金已经成为印度一个邦的事实,到了2005年,所有教材,以及出版的地图,锡金国也被标注成了印度的锡金邦。
2. ‘印度’为什么在与中国边界加强军事设施2009-07-23 12:10
这是出于印度的国防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的考虑,是印度国大党大国“沙文主义”思想的新进展。
世纪之交的印度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军事强国”。其主要内容为:
1.全力推行“大国外交”,为其争当地区军事大国创造条件。印度抓住冷战结束、世界和亚太战略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这一“契机”,积极开展大国外交,以求更多地参与亚太安全事务。2000年印度与俄罗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在发展核力量和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问题上得到俄罗斯的支持。2000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印度,两国签署了指导21世纪印美关系的框架性文件《印美关系:21世纪展望》,从而确立了“持久的、政治上有建设性、经济上有成果的”新型伙伴关系。同年9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依访问美国。在诸如反恐怖主义、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等方面积极与美国合作,促使其结束了对印度的经济制裁,同时部分恢复对印武器装备零部件的供应和同印度的军事交往。印度在同日本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全方位对话的基础上,建立了全球伙伴关系。同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得到了恢复性发展。5月,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访问中国,中国外长访问印度。印度重新调整“向东看”政策,加强同东盟的政治对话、经济交往和军事合作关系。此外,印度不定期地与美、俄、法、澳、新、马、越、韩、日、印尼等国举行联合海上军事演习。
2.实行最低限度可靠核威慑的核政策。印度发展核武器除了有谋求大国地位的政治目的外,还旨在对中国形成所谓“核对称”,与中国进行军事抗衡;保持对巴的核威慑优势,以加强和巩固对南亚次大陆的控制权;将核打击范围扩大到印度洋海域,制约外部势力特别是美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从而达到向印度洋扩张的战略目的。印度政府于1999年8月通过印度核政策构想草案,提出最低限度可靠核威慑政策。该草案称,一旦遭到攻击,印度能够而且也愿意以足够的核武器进行报复。这一政策根本改变了印度早期领导人提出的和平利用核能的原则。印度国防部1999/2000年度《国防报告》称:“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努力收效甚微,印度的正当的国家安全需求不能被忽视”。为此,印度正加紧核武器的运载工具和核武器小型化的研制与开发,组建战略核部队,建立核力量指挥与控制体系,加强对战术核武器实战运用的理论研究。
3.继续坚持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并重的方针。印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全面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军费开支,确保国防建设目标的实现。经济建设中重视军民两用企业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核能技术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印度同时赋予军队担负“维护国家安全,反对民族分裂”的任务,其职能由单一“对付外侵”转变为“御外安内”的双重职能,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保证经济顺利发展。
4.以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为核心,建设一支技术密集型的军队。2001年3月,印度政府宣布2001-2002财年国防经费增加13.8%,其增幅仅次于上一年度的28%,占国民总产值2.7%。
5.确保印度在印巴、印中边境地区的军事优势。即有效“遏制”巴基斯坦支持的民兵对印占克什米尔地区的渗透和进攻,将50%的陆军、54%的空军和60%的海军兵力部署在印巴边境一线和毗连巴的海域,形成对巴的绝对军事优势;在印中边境地区仍保持着较大规模的兵力部署,形成对华局部军事优势。
6.扩大海上边界,在逐步实现对印度洋控制的同时,将其势力扩大到南中国海。印度提出将其专属经济区扩大到200海里以外,加紧在马德拉斯、卡尔瓦尔等地修建海军基地,在安达曼群岛修建机场,并组建海上特种部队。1998年组建远东海军司令部,加强了对印度洋地区的管控。2000年4月,印度国防部长称,“从阿拉伯海到南中国海都有印度的利益”,为此,10月间印度海军与日本、韩国、越南进行了联合海上军事演习。印度还大力发展航空母舰、潜艇和海军航空兵力量,试图建立一支专门从事远海作战的远洋海军。
3. 世界上领土最支离破碎的国家有怎样的历史,现在发展的如何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领土都是相连的,除了岛屿、海外属地等情况,但是世界上有个国家,其领土绝对是世界上最支离破碎的,因为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这个国家就是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
4. 身为印度洋主宰,印度为什么会放弃孟加拉
1971年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大举入侵东巴基斯坦,东巴抵抗部队投降,印度直接占领了东巴。如果印度有沙俄那种胆量的话,估计直接将孟加拉重新纳入印度版图了。可是,印度毕竟不是沙俄,虽然印度为第三次印巴战争蓄谋已久,但目的只是扶持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并没有将东巴重新纳入印度的打算。后来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干预下,印巴会谈,东巴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印度从东巴撤军。
自古以来南亚大陆邦国林立,未真正实现统一过,近代英国殖民统治给了印度统一的契机,然而英国人蒙巴顿又实行印巴分治,后来又有孟加拉的独立,使南亚大陆统一成为空想。现在印度最大的梦想应该是将印度洋变成印度的海洋,这一梦想实现起来还比较靠谱些。
5. 孟加拉原本是印度的地盘,为什么印度最后失去了它
孟加拉西部与印属西孟加拉邦以加尔各答为核心的东恒河三角洲的主体部分接壤,三角洲往西是德干高原。恒河北边是喜马拉雅山脉,南边是德干高原,在南北地势影响下,恒河呈东西走向,流经孟加拉,河水注入孟加拉湾。而德干高原的地缘屏障,致使了印度本部核心区难以大规模的向恒河三角洲投射地缘影响力,最终导致了该地区成为独立的地缘板块。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主体民族和孟加拉国同属孟加拉族人,这就隐藏了西孟加拉邦脱离印度转向孟加拉国,也被伊斯兰化的危险。
虽然,西孟加拉邦近邻孟加拉国,但印度恒河本部凭借强大的体量和地缘实力,足以将这块区域保留在印度文明范围内。不过,印度文明在此地的影响力已相当薄弱,印度要想西孟加拉邦来影响伊斯兰文明的孟加拉国,可能性已不大。
而排出了东恒河三角洲排之外,印度本土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就只有一条狭长的通道,就算是印度本土核心要向东北地区施加更多的影响力,也会显得力不从心,更别说要靠此狭长地带来颠覆占据恒河三角洲主体部分的孟加拉国。
孟加拉与印度本都在地缘上的相对独立,以及其不错的地缘实力,为其摆脱印度文明的影响提供了条件。在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王朝统治者推行伊斯兰化时,这块边缘地区也成为了最易被同化的地区。
以上是从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地缘关系来分析的。
而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将伊斯兰文明深度传播到孟加拉地区,也为孟加拉抗衡印度文明提供更丰富的资本。
早在中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借中国——阿拉伯海上丝绸之路,东进控制了北印度洋航线,并以此航线为基,将伊斯兰文明大范围传播到亚洲东部、南部地区。而当时,阿拉伯文明其体量和质量远超印度文明,而印度文明内部的四分五裂,也为阿拉伯文明在印度的传播提供了契机。阿拉伯势力通过在南亚沿海低地功建立一系列据点,来逐渐吞噬印度文明。而孟加拉是恒河是进入南亚次大陆内部的天然通道,阿拉伯商人早就嗅到了恒河口巨大的地缘经济价值。即使阿拉伯商人不能完全控制孟加拉,但也可以凭借其在海上贸易的巨大优势,来从经济上支持孟加拉的伊斯兰化。
后来,伊斯兰文明逐渐衰落,印度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而英国人也推进了孟加拉的伊斯兰化。
英国当时凭借领先于世界的文明发展水平来控制印度,但是,英国和印度在地缘关系上十分疏离,加上印度文明本身体量庞大,为了达到最有效的统治和管理,英国人只能假他人之手来统治印度。
而扶持南亚次大陆上如伊斯兰教、锡克教这样的少数派,既能防止他们坐大,同时也对庞大的印度教为主体的印度文明有牵制作用。
在英属印度殖民地下,南亚次大陆的伊斯兰势力在政治经济上有了多于印度文明的优势,而在日积月累下,孟加拉的伊斯兰势力彻底压倒了当地的印度文明。
从孟加拉内部来看,其本身的地缘实力以及相对独立的地缘结构易于被伊斯兰化。再加上外部势力,突厥、阿拉伯、英国漫长岁月的扶植,最终,伊斯兰文明从印度文明中挖到了孟加拉这块墙角。
印巴分治后,孟加拉(东巴基斯坦)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1971年,东巴脱离巴基斯坦独立建国为孟加拉国。在孟加拉独立建国中,印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既然孟加拉曾长期都是印度的势力范围,那么,印度为什么不在东巴脱离时将其收入囊中呢?
6. 印度经济这几年增长很快,其背后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印度这几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不断提高,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主要原因有世界格局的稳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还有和谐健康的外交关系,主要还是国家制定的发展计划符合当下的形式,各种条件的相互协调,才能够使印度的发展越来越好。
在国际上,现在主张公平和谐的外交关系,印度作为一个重要交通位置的国家,很好抓住了这个契机,大力发展国外经济,以此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效果很明显,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