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印度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生产率水平不高,农业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长期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投入较少,85%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70%的耕地无灌溉设施而靠雨水灌溉,因而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② 印度耕地面积居亚洲第几为什么
印度耕地面积高达153.5万平方千米,仅次于美国的166.9万平方千米耕地,位居世界第二位,亚洲耕地面积第一位。
原因: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印度地处南亚,青藏高原以南,地形从北至南分别是山地、平原和高原,除了北部的少部分山地地形之外,中部的恒河平原,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都地势平坦,而且德干高原的海拔也相对较低,平均海拔为500至600米,都适宜作为耕地开发。
印度地处南亚,南濒印度洋,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适宜农业生产,而且热量丰富,可以实现一年三熟。得天独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得印度成为了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养活本国超过13亿的人口。
(2)印度农业大国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位于南亚的印度,耕地面积无疑是亚洲的佼佼者,印度虽然国土只有298万平方千米,远远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却远远的多于我国,印度不仅耕地面积多于我国,而且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也远高于中国,达到51.5%。
虽然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多,但粮食产量却不是很多,产量远没有我国的多,由于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很慢,他们的农业几乎都是传统农业,就是靠人去种、去收。而且印度人也不愿意花大价钱从国外进机械设备,所以不论是效率还是产量都十分地低。
③ 印度成为世界农业德国的原因
因为印度推行了“绿色革命”“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
印度独立以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从60年代开始,就实行新的农业发展战略——“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是指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以引进、改良、推广高产优良品种为核心,提高粮食单产,所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水稻。60年代初“墨西哥小麦”育成,单产每公顷14025kg;60年代中育成的菲律宾“奇迹稻”,单产每公顷达22500kg。“墨西哥小麦”和菲律宾“奇迹稻”的引种成功和大面积的推广,加上灌溉面积的显着扩大,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印度的粮食单产和总产量成倍增加,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绿色革命”以来,平均每年增长3.95%,1981年印度粮食产量达134×106t,创历史最高纪录,粮食产量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三粮食生产大国。
印度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印度教敬牛如神,除土地之外,牛是农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印度教徒反对杀牛,不少教徒买牛“放生”,被放生的牛被奉为“神牛”。为了提高牛的经济价值,增加牛奶产量,从1977年起,印度开展“白色革命”。他们引进、培育、推广优良水牛品种,建立牛奶生产合作社,停止进口一切商品性奶制品,使牛奶产量有很大提高,现在,印度牛的存栏数达2.7亿头,名列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养牛头数的20%,全国平均每3个人就有一头牛。全国每年牛奶产量达4×107t多,平均每人每天占有牛奶150g多,80年代后期印度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产奶国。
80年代后期印度又推行“蓝色革命”的构想。所谓“蓝色革命”就是开发江、河、湖、海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其目的是增加鱼类捕捞量,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外汇收入。
印度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7500km,并且有众多海湾、海角和海峡,可供捕鱼的海域面积达2020000km2,具有发展海洋渔业和养殖业的良好条件。此外,印度内陆长达2900km的河流系统以及170多万公顷的水库和池塘,也具有发展淡水养鱼的可观潜力
④ 印度农业用地的扩大原因
因为那边他们的土地面积比较少,人口相对来说裤拿又可以说比较多,所以胡丛搭农业用地相对来说也比较紧张,因此应郑漏该扩大了
⑤ 印度耕地面积比中国大的原因
印度的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 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等条件下,几乎印度大部分土地都适合耕种。
而中国的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山地跟高原几乎都是海拔2000米以上的,不适合主要等农作物种植。而平原部分跟丘陵地带又居住着中国大部分的人口,土地资源紧缺。中国复员辽阔各地的土壤成分又不一样,适合种植的土地又要减少一部分。
所以中国耕地面积比印度少。
⑥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答案是B,因为大部分是高原和平原,所以耕地面积多,印度虽然国土面试是中国的三分之一,但是他可耕面积缺远远超过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