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印度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叫什么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这位伟大的君主完成了对南方羯陵伽的征服,这样除了极南端的一些国家以外整个印度都在形式上统一于帝国政权之下了。
‘贰’ 古代印度有哪几个时期
古代印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印度河文化时期,有考古发掘的摩亨佐·达罗等古城;第二时期是公元前2000~前500年的吠陀文化时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第三时期为公元前324~前187年的孔雀帝国,这个时期是佛教兴盛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石建寺庙和石窟;第四时期是公元6世纪以后,婆罗门教又重新取代了佛教,后来转化为印度教,还有专修苦行的耆那教,形成了婆罗门教和耆那教寺庙。公元11~12世纪,伊斯兰教徒先行在印度北部建立了几个王朝。到公元15世纪末,印度的建筑伊斯兰化了。
印度婆罗门斯瓦拉庙
‘叁’ 古代印度历史分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多年猎懦塑像美
‘肆’ 古代印度可以分为哪些时期
古代印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印度河文化时期,有考古发掘的摩亨佐·达罗等古城;第二时期是公元前2000~前500年的吠陀文化时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第三时期为公元前324~前187年的孔雀帝国,这个时期是佛教兴盛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石建寺庙和石窟;第四时期是公元6世纪以后。
‘伍’ 古印度指的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
史前印度
(公元前600年以前)
古印度
古印度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又称哈拉巴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350~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最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消逝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但是哈拉巴文化在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及北方邦北部等仍有遗留。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代印度
(公元前600~公元800)
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佛陀时期
(前6~前2世纪) 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
古印度金币
古印度金币
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
(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后来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入侵时期
(公元前200~公元200)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入侵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
(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
(320~540)笈多王朝崛起于贵霜废墟。奠基于275年,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
吉祥天
吉祥天
120年。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当时文化灿烂,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剧本和较早的《往世书》均在笈多王朝时编成,此外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丰富多彩,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的成就。
北印度
(606~647)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着名皇帝。当时,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发多,但更加分散。都城从华氏城迁曲女城,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
南印度
(公元前200~公元750)
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最南部分国家的历史,从l世纪开始。古代南印度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是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时期是300~750年。
‘陆’ 古代印度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叫什么
到了旃陀罗笈多儿子瓶头王(宾头沙罗)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阿育王就是这强大王朝的继承者之一。
前3世纪中叶阿育王在位时国势强盛,统一了除了现卡纳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个印度次大陆,并将佛教定为国教,到处派遗传教师放各地宣传佛教,一时亚非欧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迹。经此提倡,佛教遂成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孔雀王朝约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
汉帝国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孔雀王朝国王一览(大约在位时份)】
旃陀罗笈多:前322年 - 前298年
瓶头王(宾头沙罗):前297年 - 前272年
阿育王:前273年 - 前232年
十车王:前232年 - 前224年
沙姆婆罗蒂:前224年 - 前215年
沙里苏卡:前215年 - 前202年
提婆伐曼:前202年 - 前195年
萨塔陀拉:前195年 - 前187年
布柯提婆陀:前187年 - 前185年
到了旃陀罗笈多儿子瓶头王(宾头沙罗)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阿育王就是这强大王朝的继承者之一。
前3世纪中叶阿育王在位时国势强盛,统一了除了现卡纳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个印度次大陆,并将佛教定为国教,到处派遗传教师放各地宣传佛教,一时亚非欧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迹。经此提倡,佛教遂成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孔雀王朝约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
汉帝国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孔雀王朝国王一览(大约在位时份)】
旃陀罗笈多:前322年 - 前298年
瓶头王(宾头沙罗):前297年 - 前272年
阿育王:前273年 - 前232年
十车王:前232年 - 前224年
沙姆婆罗蒂:前224年 - 前215年
沙里苏卡:前215年 - 前202年
提婆伐曼:前202年 - 前195年
萨塔陀拉:前195年 - 前187年
布柯提婆陀:前187年 - 前185年
‘柒’ 古代印度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是
阿育王时期的孔雀王朝,这时印度自己人建立的。
当然莫卧儿帝国也很强大,但是是外族人建立的。
‘捌’ 古印度分为哪几个时期 古印度的历史进程简述
文明起源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代印度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佛陀时期
(前6~前2世纪)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
(前322~前185)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后来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入侵时期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入侵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
(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
(320~540)笈多王朝崛起于贵霜废墟。奠基于275年,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120年。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当时文化灿烂,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剧本和较早的《往世书》均在笈多王朝时编成,此外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丰富多彩,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的成就。
北印度
(606~647)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着名皇帝。当时,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发多,但更加分散。都城从华氏城迁曲女城,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
南印度
(公元前200~公元750)
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最南部分国家的历史,从l世纪开始。古代南印度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是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时期是300~75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玖’ 古印度分为哪些时期
古代印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印度河文化时期,有考古发掘的摩亨佐·达罗等古城;第二时期是公元前2000~前5000年的吠陀文化时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第三时期为公元前324~前187年的孔雀帝国,这个时期是佛教兴盛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石建寺庙和石窟;第四时期是公元6世纪以后,婆罗门教又重新取代了佛教,后来转化为印度教,还有专修苦行的耆那教,形成了婆罗门教和耆那教寺庙。公元11~12世纪,伊斯兰教徒先行在印度北部建立了几个王朝。到公元15世纪末,印度的建筑伊斯兰化了。
印度建筑最重要的建筑是宗教建筑,即使是城市也具有宗教的意味。马里奥·布萨利指出,印度建筑的“整个建造活动具有一种巫术仪式的意义:首先要用占卜术来进行选址,并要将魔鬼、精灵以及除神庙所供主神之外的其他神祗都驱除出场地,以确保所选地段和宇宙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对应关系”。在马里奥·布萨利看来,印度建筑的基本主题就是对“中心”的表现。这一主题对于建筑和城市规划都是同样适用的。每一座寺庙或宫殿都是一个宇宙轴心,一个神圣的中心,它是天、地,甚至冥世的交汇点。由于在整个印度地区直至今曰都将村落视为人类聚居的基本单元,因此,将这种中心的象征加以拓展,就成了城市平面中反复出现的母题。这种观念首先是在摩亨佐·达罗城得到体现。
公元前3000年在现今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下游有一个城市叫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意为“死者之丘”。城市分东西两部分,中间一条主要干道宽达7米(一说10米),城的西区是城堡,建在一个高约10米的人工平台上,城的北半部中央有一个水池,长12米,宽7米,深约2米,据推测可能是宗教祭祀建筑,水池的东面和北面可能是宅第,池的西面是谷仓。城堡的南半部是会堂和寺庙,会堂可能是祭祀用的,是一个每边长约28米的方形大厅,里面是四排砖砌的圆柱。寺庙的四周有柱廊,里面有走道和各种房间。另外城里还有高塔。从水池、寺庙等推断,这个时候古印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体系,建筑也初步形成自己的形制。
‘拾’ 印度历史上有哪些王朝
史前印度 (公元前600年以前)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又称哈拉帕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350~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最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消逝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见印度河文明)。但是哈拉帕文化在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及北方邦北部等仍有遗留。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属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代印度(公元前600~公元800) 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 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祗萨罗、跋祗、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娑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
外族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大夏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侵入印度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 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 。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时期(320~540) 笈多王朝崛起于贵霜废墟。奠基于275年,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120年。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当时文化灿烂,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剧本和较早的《往世书》均在笈多王朝时编成,此外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丰富多彩,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的成就。
戒日王时期(606~647) 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着名皇帝。当时,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笈多,但更加分散。都城从华氏城迁曲女城,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
古代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 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最南部分国家的历史,从1世纪开始。古代南印度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第一时期是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时期是300~750年。
中世纪印度(750~1757) 印度教早在4~5世纪(笈多王朝时)就以新婆罗门教的形式从各地政权出发向部落地区发展,对部落居民进行同化。至8世纪,印度几个重要地区的部落的同化过程基本告成。印度教寺院在土地、商业、财政方面具有雄厚实力。8世纪的商羯罗(788~820)创立了吠檀多哲学,恢复了佛教之前的对梵天的信仰。多种有神论教派由此派生。信奉湿婆神者为湿婆教派,信奉毗湿奴神者为毗湿奴教派,统称印度教。印度教寺院为培养婆罗门种姓子弟的最高学府。印度教不仅是中世纪形式的宗教,而且是区域王国的政治经济支柱。梵文作为古代书面语在中世纪仍没有灭绝。在民间开始流行区域性的语言文字。区域语言相传至今,成为现代按语言划分行政区域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