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是什么
印度西部沿海地区的孟买是印度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港。
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Ⅱ 印度棉花主要分布在哪
印度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是起伏和缓的低矮高原,利于引水灌溉和耕作,土壤肥沃;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利于棉花生长;10月——次年5月为旱季,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开花、成熟.
位于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地处迎风坡,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其水汽主要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Ⅲ 印度盛产棉花的城市
孟买附近 ,孟买因靠近原料产地而成为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Ⅳ 印度的棉花分布在哪
德干高原
印度棉田面积占世界棉田总面积23%左右。棉区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哈亚那邦、拉覃斯坦邦,以及德干高原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其中,以旁遮普邦的棉田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棉田的一半。旁遮普、拉覃斯坦等邦棉田,地处亚热带干旱、半干旱地,主要依靠灌溉,土壤多为干旱土、盐碱土、冲积土等类型,土壤pH较高。德干高原西北部的棉田土壤为黑绵土,质地相对较粘,保肥保水性较好,土壤较肥沃。
Ⅳ 在印度小麦棉花水稻黄麻分布的地区是哪里
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故选:A.
Ⅵ 棉花原产于哪里,什么时候被传入我国的
我国古代有丝绸之路,为了丝绸出口而开拓,更是以丝绸文明世界,但是如今我们更多的是使用棉麻制品,那么其中的棉花是从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原产地又是哪里呢?棉花原产于印度和流域,在我国大概元代时期开始普及。
棉花虽然原产于印度,却在汉魏时期流入我国之后,经过元明清等千百年朝代的繁衍种植,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植被之一,我国更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棉花供给国。
Ⅶ 印度盛产棉花什么城市是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1)A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因为这个城市周围盛产棉花;B城市即加尔各答附近有 煤矿、铁矿、锰矿,并且其周围盛产黄麻,所以该市成为钢铁工业中心和麻纺织工业中心.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工业分布的特点是靠近原料产地;
(2)由图可以明显看出,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 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西南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常发生水旱灾害.
故答案为:
(1)孟买;棉;麻;(2)热;热带季风;旱涝.
Ⅷ 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棉花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新疆棉花气候条件独特,日照充足,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干燥,虫害轻。在每年4~9月的主要棉花生长季,当地日照时数可达1460~198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80%,高于长江、黄河流域的10%~20%,尤其是秋季,以晴天为主,有利于棉花光合作用。特别是南疆,热量条件较好,棉花种植面积比北疆大,品质最好的长绒棉位于南疆。黄河流域的棉区主要包括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天津等省市。黄河流域棉区日照充足,热量条件好,土壤肥力中等,年降水量适中。正常年份纤维质量更好。
短短两天时间,我深入走访了海关总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能源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等9家单位。围绕进一步提升青岛科技创新能力、拓展实体经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管理海洋,我们与国家相关部委、机构、企业、高校负责人进行了讨论交流,并就部分具体项目的推进进行了深入探讨。
Ⅸ 印度的棉花分布在哪 该地棉花生长的有利的自认条件 着名的棉纺中心 影响其区位选择的重要原因
同胞呦~
Ⅹ 世界性帝国棉花帝国的中心是哪个国家呢
说到这本书,我还特地查阅了下。在某网站上,它居然成了最热门电子书下载之一。
它是2015年美国历史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获奖得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王希教授、 清华大学历史系仲伟民教授作序推荐,《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经济学人》等多家媒体推荐,美国亚马逊畅销书。
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的美国历史莱尔德·贝尔教授,还是哈佛大学资本主义研究项目的联合主席,也是韦瑟黑德全球史计划的联合主席。写作范围广泛,涉及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历史。
本书的译者是历史学博士徐轶杰和教育学博士杨燕。
那么,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呢?
一看书名就猜到一大半了,没错,作者斯文·贝克特通过叙述棉花产业发展的历史,解释了欧洲国家和资本家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塑了这个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项产业,并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的。
棉花产业涉及土地、劳动力、生产技术、运输、销售市场等诸多要素。一个国家只要拥有其中的一个要素优势,就可以在全球棉花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欧洲资本主义的成功之处就是借助资本逐利的强大内生动力,先后依靠暴力、工业力量和国家力量,实现了棉花产业各要素的全球配置,统治了全球棉花帝国二百年。
本书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史,内容涉及五大洲,将非洲的贩奴贸易和红海贸易联系在了一起,将美国南北战争和印度棉花种植联系在了一起。
在贝克特波澜壮阔的巨着中,商人、商业资本家、经纪人、代理人、国家官僚、工业资本家、佃农、自耕农、奴隶都有自己的角色,贝克特清楚地表明,这些人的命运是如何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塑造我们现在这个存在着巨大不平等的世界的。
本书告诉我们,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
好了,话不多话,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本书吧!
内文选摘:绪论
1860年1月底,曼彻斯特商会的成员聚集在该市市政厅举行年会。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工业化的城市的中心聚集的这68人中,最显要的当属棉花贸易商和制造商。
在过去的80年里,这些人把周围的农村地区整合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囊括农业、商业和工业生产的全球性网络的枢纽。商人将原棉从世界各地运到英国的工厂,这些工厂拥有当时世界三分之二的纱锭。一大批工人把棉花纺成线,织成成品织物,然后经销商把它们销售到世界各地的市场去。
这些出席年会的绅士们都兴高采烈。商会主席埃德蒙·波特(Edmund Potter)提醒他们注意到本行业的“惊人增长”以及“全国的普遍繁荣,尤其是曼彻斯特地区的繁荣”。
他们的讨论话题非常广泛,涉及曼彻斯特、英国、欧洲、美国、中国、印度、南美和非洲。棉花制造商亨利·阿什沃思(Henry Ashworth)更是喜不自胜地庆贺道:“这是前所未见的商业繁荣。”
这些自鸣得意的棉花贸易商和制造商有理由沾沾自喜:他们站立在一个世界性帝国——棉花帝国的中心。
他们统治的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操作着巨大的纺纱机和轰鸣的动力织布机。他们从美洲的奴隶种植园获得棉花原料,再将工厂的产品贩卖到世界最偏远的角落去。虽然他们自己的职业可以说平淡无奇,就是生产并贩卖棉线和布料,但是这些棉花商人却以惊人的从容在讨论世界各地的事务。
他们拥有的工厂嘈杂、肮脏、拥挤,无论如何都算不上讲究;他们生活的城市为燃煤蒸汽机的煤烟所熏黑;他们呼吸的空气中夹杂着人们的汗臭味和秽物的恶臭。他们运转着一个帝国,但看起来一点不像帝王。
仅仅一百年前,这些棉花商人的前辈们还会觉得“棉花帝国”的想法不可想象。
在那个时代,人们仅仅种植小批量棉花,在壁炉边纺织;在联合王国,棉花加工业最多是个边缘行业。可以肯定的是,一些欧洲人知道一些美丽的细平布(Muslins)、轧光印花布(Chintz) 和纯色棉布(Calico),法国人将这些布料统称为“印度货”(indiennes),它们从伦敦、巴塞罗那、勒阿弗尔、汉堡和的里雅斯特的港口进入欧洲。欧洲农村也有男女纺纱织布,但产品难以和东方来的织物匹敌。
在美洲、非洲,特别是在亚洲,农民将棉花分种在马铃薯、玉米和高粱之间。他们用棉花纺纱织布以满足其家庭自身的需要或他们统治者的需要。
几个世纪来,甚至一千年来,生活在达卡、卡诺、特奥蒂瓦坎和其他地区的人们已经能够生产棉质布料并在布料上印染漂亮的颜色。他们生产的织物中的一部分行销全世界。一些布料非常精美,被同时代的人称之为“风织品”(Woven wind)。
在过去,妇女们要么在农舍里坐着矮凳用小型木质纺车纺纱,要么坐在小屋前用纺纱杆和纺纱钵;然而在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机械锭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其中许多是孩子)操作——每天运转14个小时,产出数百万磅纱线。
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并被纺成纱线织成布料,而是由数以百万计的奴隶在美洲种植园里种植,供应数千里之外的需求极大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在世界各大洋装载着美国南方棉花或英国棉纺织品的蒸汽船,取代了穿越撒哈拉沙漠驮运西非棉纺织品的骆驼商队。
到1860年,刚才那些参加集会庆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棉花产业资本家把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整合的棉花产业看作理所当然,虽然他们所帮助创造的世界仅仅是新近才建成的。
然而在1860年,未来和过去一样难以想象。如果有人告诉他们,说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世界棉花产业会发生怎样剧烈变迁的话,这些棉花制造商和贸易商人也会嗤之以鼻。
到1960年,大多数原棉以及大量棉线和布料再次出产于亚洲、中国、苏联和印度。在英国、欧洲其他地区以及新英格兰,只有极少数的棉花工厂还保留了下来。此前的棉花产业中心——曼彻斯特、米卢斯、巴门和洛厄尔——到处都是废弃的工厂,并为失业工人所困扰。
事实上,在1963年,曾经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贸易协会之一的利物浦棉花协会拍卖了办公家具。棉花帝国,至少由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已经崩溃了。
本书关于欧洲主导的棉花帝国兴衰的故事。但是由于棉花的中心地位,本书研究的也是关于全球资本主义及现代世界的缔造和重塑的变迁过程。
运用全球尺度的分析框架,我们将会了解,在如此短的时期内,欧洲那些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和有权势的政治家是如何通过将帝国扩张和奴隶劳动与新型机器和受薪工人结合起来,重塑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的。
他们所创造的特别的贸易、生产和消费的组织形式颠覆了千年以来世界上原有的各个分散的棉花世界。他们棉花产业给棉花业注入活力,投入改变世界的能量,并随后以其为杠杆改变了世界。
欧洲的企业家和政治家掌握住这一古老作物的生物学馈赠,掌握了亚洲、非洲和美洲传统棉纺织业的技术的巨大市场,建立了有着巨大规模和能量的“棉花帝国”。不过讽刺的是,这些令人震撼的成就也唤醒了最终将他们在他们自己创造的棉花帝国中边缘化的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数以百万计的人终生操劳,在慢慢扩张到世界各地的大片棉花田里耕作,从顽强的棉花作物上摘下数以亿计的棉铃,把棉包从车上搬到船上,再从船上搬到火车上,还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在从新英格兰到中国的“撒旦工厂”中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各国为了攫取肥沃的土地而发动战争,种植园主将不计其数的人置于枷锁之下,雇主缩短了他们的工人的童年,引入新机械导致古代产业中心的人口减少,工人,不论奴隶还是自由人,都为了自由和维持生计的工资而斗争。那些凭借一小块土地维持生计、在粮食作物旁种植棉花的男男女女们,眼睁睁地看见自己生活方式的终结。他们抛下农具,前往工厂。
在世界其他地方,许多自己织布并穿着自己生产的衣服的人,发现他们的商品被无休无止的机器产品淹没。他们离开了纺车,进入田野里,陷入了无休止的压力和无尽的债务陷阱中去。
棉花帝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奴隶和种植园主、商人和政治家、农民和商人、工人与工厂主不断进行全球斗争之的场所。在这一点,还有其他很多方面,棉花帝国开创了现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