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舞最早从哪里来

印度舞最早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24-07-20 17:39:48

⑴ 古印度的舞蹈充满怎样的神话色彩

印度是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国家,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在印度被认为是神的创造物,舞蹈者的惟一目的是为了取悦于神。它的原始形式,大约起源于古代祭祀典礼时人们的手舞足蹈,一方面向神表示虔诚,一方面向神表达祈求,例如求雨、求丰收、求平安等等,它也是人们欢乐情绪的一种动态的流露。

印度的音乐、舞蹈之神——湿婆。舞蹈在印度既是娱乐又是劝善的艺术形式。有关舞蹈的产生,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远古时,在两个时代更换交替之际,凡人染上了种种恶习。于是人们祈求梵天赐给人间一种玩具,它不但可看,而且可听,这样便可把凡人的兴趣从恶习中吸引开。梵天答应了,他闭目静思,最后决定给凡人第五部吠陀,那就是“戏剧吠陀”。这部吠陀中包含了人世所有道德的精华。另一个大神湿婆在这一戏剧中使用了自己的舞蹈艺术,因此他被尊为“舞蹈之王”。

在印度演出舞蹈时,台前往往要放一尊有四只手的“舞蹈之王”湿婆的神像。至今,这个习俗还在流传。他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如鼓,象征着创造,有的说象征各种声音;他的右下手象征神的保护和祝福;他的左上手持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可以毁灭他所创造的一切,有的人说它象征谬误的毁灭舞神湿婆踩着无知的侏儒阿修罗,他上面的一双手拿着小鼓,拍打出创造宇宙的节奏,而下面的一双手则赐福给他的信徒。这个男性躯干呈典型的跳舞仪式。后人据此画了舞者素描。和真理的传播;左下手像象鼻那样垂向抬起的脚,象征着不受一切羁绊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魔鬼,这个魔鬼名叫莫亚拉卡,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向上升腾。舞神周围的圆周装饰,象征着怀抱人们的大自然。这尊舞王之像形象地启示了印度舞蹈的宗旨。

印度舞蹈有四大流派,它们是:婆罗多舞、卡塔卡利舞、曼尼普利舞和卡塔克舞。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是婆罗多舞。这种舞蹈最初是在印度教庙宇里跳的。那时每个大庙里都有一些“戴舞达西”,意为“神的女仆人”。这些人从小就被送进庙里,一辈子不结婚,惟一的“神圣使命”是给神献舞,使神高兴。后来这些舞蹈逐渐流传到庙外。

古代印度舞蹈题材广泛,有宗教、神话传说、宫廷佚事、以及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题材。宗教题材多取自《吠陀》。举行宗教仪式时,经常伴以舞蹈。寺庙里专门传授舞蹈技艺的女演员叫“提婆达西”。印度人家喻户晓的两大史诗,更是常常用来作舞蹈表演的题材。舞蹈家用其优美的动作,颂扬英雄人物,表明正义、善良必将战胜邪恶的思想。

舞蹈人像

⑵ 印度最古老,最具影响的古典印度舞是

婆罗多舞(Bharatha-natyam)是最具代表的印度古典舞,发源于印度南部的泰米尔那都省邦。婆罗多代表Bhava(情绪)Raga(音乐)Tala(节拍)Natyam(舞蹈),非常清楚的表明婆罗多舞蹈是由情绪、音乐、节拍组合的舞蹈艺术。
婆罗多舞历史悠久,远在公元3世纪就有关于这种舞蹈的描述。进入20 世纪后,经过无数艺 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大胆创新,他们不仅从印度古老的庙宇里保存下来的石刻、壁画、碑文里,临摹再现了湿婆神(LordShiva)-宇宙舞之神的108种舞蹈动作,经过创新,使古老的婆罗多舞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

⑶ 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是什么舞

印度舞蹈有四大流派,它们是:婆罗多舞、卡塔卡利舞、曼尼普利舞和卡塔克舞。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是婆罗多舞。这种舞蹈最初是在印度教庙宇里跳的。那时每个大庙里都有一些“戴舞达西”,意为“神的女仆人”。这些人从小就被送进庙里,一辈子不结婚,惟一的“神圣使命”是给神献舞,使神高兴。后来这些舞蹈逐渐流传到庙外。

⑷ 印度古典式舞蹈的起源

自古以来,印度半岛上的人民就能歌善舞。早在史前时期,半岛就出现了舞蹈,在印度河流域的挖掘中,就出土了大量的舞女雕刻。可见印度舞蹈的悠久。
在印度人看来,舞蹈是神创造的,取悦于神是舞蹈者的唯一目标,最初,舞蹈者在一些宗教祭祀上跳舞以来举行仪式。
在印度教的传说中,世间本无舞蹈。一天,上天的雷雨神因陀罗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她虽然身体在跳,心中却抵制不住对贾因特(同样是神)的爱,于是对她暗送秋波,这下可触犯了天条,被伐到尘世托生。贾因特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尘世变成了一根竹子。但天神给了他们最后一次机会,假如他们能在尘世相遇,便可以重返天庭。乌尔沃西到了人间,同时也把舞蹈带到了人世间,乌尔沃西仙舞翩翩,在人间名声大噪。在一次节日舞会上,人们为了表达对她的感谢之情,送给他一根竹竿。而这根竹竿正是贾因特,因此他们的惩罚宣告结束,二人重返天宫。但是,舞蹈就此在人间传开了。
印度的舞蹈历史悠久,跟宗教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在印度,不管在寺庙中,还是在工艺品店,一个十分常见的神像就是舞神。他是印度教中的大神湿婆,在印度舞蹈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直到今天,每当有舞蹈演出时,湿婆的舞蹈神像往往要被供放在台前。这尊舞蹈中的湿婆神像不仅做工精妙,而且寓意深刻。神像采用的是站姿,正在翩翩起舞。右上手拿一鼓,象征创造各种声音;右下手象征保护和祝福;左上手托起燃烧之火,象征可以毁灭一切;左下手斜向下垂,与抬起的左脚相对,象征自由;右脚下踏一魔鬼,象征善战胜恶;左脚上抬,象征超凡脱俗,升腾不息;周围装饰,则是象征养育人类的自然世界。如此一幅舞神形像,不仅其舞姿优美动人,引人人胜,其举手投足间的深刻寓意更是充分体现了印度舞蹈的丰富内涵。

⑸ 求印度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课用,谢谢!)

印度民族舞蹈
印度人跳舞的传统由来已久,关于舞蹈的起源,还有这么一段传说。
本来舞蹈是只有神才能享受的,人间并没有。一天,雷神因陀罗在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她人虽在跳,心里却默默地翻腾着对贾因得(当然也是天上的仙人)的情爱,不由自主地向贾因得暗送了一个秋波,这一下不得了,触犯了天条,被罚到尘世托生。贾因得也因株连而遭贬。被赶到尘世变成了一根竹子。但天神最后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如果他们在尘世相会,就可以再回到天上。而乌尔沃西将舞蹈带到了人间。在一次节日中,人们为了感谢乌尔沃西带来的舞蹈,送给了她一根竹子,而这根竹子正是贾因得所变。于是处罚结束,两人返回天上。而舞蹈也从此在人间流传开来。
传说毕竟是传说,其实早在4000年前的吠陀时期,经典之作《梨俱吠陀》中就有关于舞蹈的记载,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2000多年前婆罗多牟尼用梵文写就的《舞论》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关于舞蹈的论着。
印度舞蹈进化到现在,已有180种形式之多。世界许多舞蹈家,光是学习其中的一种就耗费了一生的精力。
印度舞蹈大致上可以分为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这些舞蹈大多宗教色彩浓厚。在演出时,台前都要放上一尊舞神——湿婆的雕像。
“他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和鼓,象征着创造,有的说象征各种声音;右下手象征神的保护和祝福;他的左手托起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可以毁灭他所创造的一切(也有人说象征谬误的毁灭和真理的传播);左下手像象鼻那样垂向拾起的脚,象征着不受一切绸绊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魔鬼(名叫莫亚卡拉),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向上升腾。舞蹈周围装饰,象征着怀抱人们的大自然。这等舞王之形象,可以说形象地启示了印度舞踞的宗旨。”
印度古典舞有六大派: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曼尼普利舞(Manipuri)、库奇普蒂舞(Kuchipudi)、奥蒂西舞(Odissi)。
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
婆罗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古典舞蹈,起源于吠陀时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起初这种舞蹈是在庙宇里跳的。当时有一些被称为“戴舞达西”(神的女仆)的少女,从小被送入寺庙,以后一辈子唯一的使命就是为神献舞。后来这种舞蹈渐渐流传到了庙宇之外。
“婆罗多舞追求人类精神与宇宙精神的融合,是纯粹之舞、精神之舞、灵魂之舞,在舞蹈中通常表现为男女主人公进行对话,女主人公代表人类精神而男主人公代表宇宙精神。这种关系通常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女主人公渴望与所爱的人团聚表现出来。”
这种舞蹈形式以卡纳塔克体系的音乐为基础,讲求音调、节拍、表情和谐统一。通常由一名演员(女)独舞,台侧有五人协助演出。这个六人乐团经常由演奏铙钹的宗教师傅率领。舞者作为乐团的中心负责综合表演,打击乐由演奏姆里丹鼓的鼓手负责,歌曲的旋律伴奏还有笛子、小提琴或印度七弦琴。(小提琴的加入是近200年的事)
五人乐团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婆罗多舞者
“这种舞蹈一般有六段,第一段叫阿拉瑞普,是在整个舞蹈开始先向神祈祷的舞段。演员一出场,手指伸开,弯曲成荷花瓣的形状、全手像一朵盛开的荷花,这叫“阿勒巴得姆”姿势,象征把圣洁的荷花献给神。演员走到台前,先向观众合十致意,然后动颈、举日、伸手、拈脚……使人觉得好像神把生气
注入舞蹈雕像,使它复活了。以后的五段依次为贾提斯瓦抗姆(步伐与音调)、沙达姆(述说)、瓦尔纳姆(叙事)、巴得姆(表现)和提拉姆(结尾)。
婆罗多舞是有伴唱的,同一句唱词,演员要根据情节作不同处理。例如唱道:“哦!克里希纳,快来吧,别让我虚度一生”。这时女演员既可以恼恨地撇一下头表示:“好,你不来、等着瞧吧!”也可以表演手捧牛奶或糖果的碗去哄孩童时代的克里希纳,还可以像虔诚的信徒那样乞求克里希纳的怜悯,又可以作为克里希纳的情人拉达那洋渴望他的到来。观众如果通晓古代文学,就会很容易理解舞蹈的含义。”(《印度文化神秘之谜》杨学详)
卡塔克舞(Kathak)
卡塔克舞起源于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此舞名源于印度古代的民间说书艺人(名为“卡塔克”)。起初卡塔克们只是口述,后来为了增加渲染力,于是将动作和音乐结合,就诞生了卡塔克舞。比较独特是,该派舞者尊崇的舞王不是湿婆,而是克里希纳和拉达。这种舞蹈刚开始应该只是在民间传播,但到卧莫尔王朝时期,逐渐进入宫廷,并融合了波斯舞蹈的一些特点。
此舞又名“脚铃舞”。顾名思义,就是在双脚绑上许多的小铜铃。有多少?通常是50到200个。
卡塔克舞恐怕是最难练习的印度传统舞蹈之一,许多跳卡塔克舞的艺术家,从7岁起就要接受专业训练。不要小看这些铜铃,一个优秀的舞蹈者首先必备的素质就是能很熟练的掌握这些铃。一个一流的卡塔克舞者,可以通过精确的脚步控制,使得200个铜铃中只有那么特定的一两个发出响声!
卡塔克舞的特点就是其强烈的节奏感,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班牙舞蹈。其实当年印度的吉普赛人就曾将卡塔克舞带往欧洲,所以西班牙舞蹈中可能也包含有北印度舞蹈的成分吧。卡塔克舞热情奔放,舞者始终面带笑容。在整个舞蹈的过程中,舞者都要跟随鼓点的节拍,时快时慢。快,如暴雨骤至;慢,则似杨柳拂风。“从技巧来说,卡塔克舞是平面的,永远随着一条垂直的线,没有停顿和转向。…………笔直的步伐、滑翔的动作、快速的旋转、变换的速度和韵律构成了卡塔克舞的美和灵巧。
同其他舞蹈一样,舞者首先向神灵或观众中最重要的主办人祈祷。之后便慢慢展示其眉毛、眼睛、颈项和肩膀的优美动作,接着展示有节奏的动作。在三人、六人、九人、十二人的组舞中单腿旋转动作往往意味着终曲。纯舞蹈的部分后面往往是短促的、在重复的乐曲伴奏下的解释性段落。主舞者偶尔插入的蹦豆儿似的道白,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这些滑稽剧通常是根据城乡居民耳熟能详的抒情诗演出的。舞者在纯舞蹈段落中有即兴表演的自由,他同鼓手之间展开健康的竞争是很正常的。在滑稽剧中,舞者根据诗句做即兴表演的能力往往可以测试出他的水平。”
卡塔卡利舞(Kathakali)
卡塔卡利舞起源于喀拉拉邦,起初只有男子可以表演,后来慢慢开始允许女性表演者参与。
该舞蹈有明显的特点。每位演员在表演前,脸部都要浓妆重彩(有点象京剧)。化妆的材料主要是米糊、绿叶、油烟、颜料和白纸。妆化的非常非常细腻。为什么说“非常非常”呢?因为一次化妆通常需要4个小时!卡塔卡利舞的妆厚可达15厘米,是世界上各民族舞蹈中最厚的妆(吉尼斯记录)。
卡塔卡利舞的面部化妆衣着上也很有意思。上身五颜六色,但下身,一律是白布。这里面到有一个典故。
“传说一位学者为演员的服装苦思了好几天,不得其解。后来他来到了海滩上,忽然看见海里冒出许多穿戴各种服饰的人,使他豁然开朗。但他看到的只是上半身,下身穿什么呢?最后决定取白色的浪面作下身,所以演员都围白布。”
通常穿不同服装的人代表不同性格的人,例如绿色代表勇敢、神圣的性格,而白色的胡子代表着虔诚。
卡塔卡利舞“强调眼睛的流转,表情非常丰富。”(在15厘米厚的妆下,作出“丰富”的表情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另一个特点是,该舞的叙事性很强,有舞剧的特点。通常表演的比较多的是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选段。
“卡塔卡利舞演出前,通常先擂响大鼓,附近林子的人听到后,便点着火把,走过稻田,穿过椰林,循声而来。这种舞蹈不需要舞台,在空地上用香蕉杖叶围出一块不大的地方就行。观众在地上席地而坐,一看就是一个通宵。当朝霞映红了椰子树梢时,人们才尽兴而归。”(《印度文化神秘之谜》杨学详)
曼尼普利舞(Manipuri)
“曼尼普利舞产生于曼尼普尔地区,因而得名。曼尼普尔一向有“舞蹈之乡”的称号,舞蹈是曼尼普尔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妇女必备的一种美德。
曼尼普利舞,由民间舞蹈发展而来。据民间传说,在古代,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创造了一种舞蹈,并且选择了一片适于跳这种舞的山谷地带,但是地势低洼,淹在水中。于是湿婆神用他的三叉朝劈山排水,填平了洼地,开辟了一片跳舞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曼尼普尔。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在曼尼普尔跳的第一个舞蹈叫拉伊哈罗巴舞。拉伊哈罗巴舞就是曼尼普利舞的原始形式,它是一种祭奠村神的舞蹈,跳舞时,往往全村人参加。曼尼普利舞是几种舞蹈的总称,属于曼尼普利舞的有与颂神有关的班格•贾兰恩舞(快步舞)、格拉达尔•贾兰恩舞(击掌舞)、表现克里希纳(黑天神)童年生活的拉卡尔舞(伙伴舞)、泼水节时跳的塔巴尔•金格比舞(月光舞)等。平常人们所说的而且也是闻名全印的曼尼普利舞,是指充满艳情的拉斯•利拉舞而言。据说,大约在1700年前,曼尼普尔地区出了一位国王,名叫杰辛格。一次,他在梦里看到了拉斯•利拉舞,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便教他的女儿学会了这种舞蹈。从此,使这个舞蹈得以流传至今。
拉斯•利拉舞又包括瓦森德•拉斯舞(春舞)、衮古•拉斯舞(林舞)、马哈•拉斯舞(大舞)、尼碟耶•拉斯舞、迪沃•拉斯舞等。所有这些舞蹈,都是表现克里希纳和高比族(一种牧族)姑娘们之间的爱情和嬉戏情景的舞蹈。舞蹈的主角是拉塔和克里希纳。
拉塔和高比族姑娘们穿一种叫巴尼格的圆圈裙,没有褶纹,裙子上罩一件薄纱,腰部系一根腰带,上身穿一件紧身短衣,头戴薄纱巾和帽子。克里希纳穿黄色衣服。他们的服装色彩,同舞蹈气氛十分协调,使舞蹈显得更加婀娜多姿,优美动人。”(以上全段摘自《印度文化神秘之谜》杨学详)该舞蹈主要特色是动作温和而持续。舞蹈常以爱情和生活趣事为主题,演员手臂动作柔软纤细,躯干动作自然松弛,女舞者如同盛开的花中花蕊一般美丽动人。
曼尼普尔的宗教仪式舞蹈另成一派:其中最重要的是男女教士在乡村的神灵前表演的麦巴和麦比舞。这些舞蹈往往在休克中结束。
以上舞蹈(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曼尼普利舞(Manipuri))有时直接被称为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所以关于印度古典舞蹈流派,也有4派之说。可见这4类舞蹈是印度民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亦是印度民族舞蹈的精髓所在。
库奇普蒂舞(Kuchipudi)
库奇普蒂舞起源于安得拉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最初,它作为一种敬神仪式,由男女演员在寺庙里演出。后流传开来。
库奇普迪舞的舞蹈动作高度程式化,节奏欢快。和大多数印度舞蹈一样,情节多取材于神话故事。例如湿婆为了让死人复活,力分恒河水的故事。
起初,库奇普蒂舞是男女都可以参与表演的,但后来人们渐渐认为:舞蹈中某些角色不适合由女演员出演,库奇普迪舞曾一度被男演员一统天下。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这种古老而优美的舞蹈受到压制,无人问津,直到印度独立后,才重新焕发活力。
如今,学习库奇普迪舞在印度已经形成了新的时尚,姑娘们更是喜爱,因为能歌善舞总会让她们更容易找到如意郎君。

⑹ 印度舞和肚皮舞

印度舞不是肚皮舞,可以说没有多少相似的地方。
印度舞分为三类:电影歌舞(宝莱坞),民间歌舞(土风舞),古典歌舞。
其中古典歌舞分为八大种类:卡塔克,婆罗多,奥迪西,普契库迪(西游记玉兔精类似),曼尼普利,卡塔卡利,摩西尼,乔舞。
目前国内有教授的是:卡塔克,婆罗多,奥迪西,普契库迪。
撇开起源于宗教不谈,印度古典舞的特征主要靠步法、身、手、眼神。
步法是印度古典舞的基础,学任何一种古典舞,都必须先学步法。
至于腰身,是熟悉了步法套路之后慢慢修炼出来的,卡塔克洒脱的流线型、婆罗多的雕塑感、奥西迪的优雅三道弯,普契库迪的敏捷灵动,都是随着全身的不断练习和配合慢慢凸显出来。
电影舞蹈,是根据印度的多民族特征,在古典舞的基础上‘改良’而来。
而且从电影舞蹈中发展出一种单独的宝莱坞舞蹈,中国没有的学,在美国火爆。
民间土风舞,不是很了解,种类也是很繁杂很多,但跟肚皮舞都得太大的关系。
如果非要问印度有没有肚皮舞,也还是有,在印度侨居的一些土耳其人带过去的,过去没几个人学,现在也有印度人学了。
哦,顺便说一句,波斯舞娘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带个面纱,穿着大胆清凉,身上挂好多钱币。波斯的舞娘跟新疆的差不多,跳的舞也差不多。

⑺ 鍗板害鑸炶箞镄勫嬬栨槸璋浠栦细鍑犵嶈垶韫

鍗板害鑸炶捣婧愪簬濮嗗浗鏂囧寲銆
鐩镐紶鍏跺嬬栨槸涓婂笣镄勫寲韬涔嬩竴锛氭箍濠嗭纴婀垮﹩鏄鑸炶箞澶х烇纴浼氲烦180澶氱嶈垶韫堛
镊充簬钖庢潵镄勫彉鍖栦笌鍒嗘敮锛屾槸婀垮﹩鑸炲拰鍏朵粬澶氱嶈垶韫堣瀺钖堜互钖庡舰鎴愮殑銆傛瘆濡傚崱濉斿厠锛岃捣鍒濆彧鏄缁椤﹩缃楀氲村敱镄勪汉杈规墦镓嫔娍杈瑰敱锛屽悗𨱒ュ彂灞曟垚涓虹嫭绔嬬殑杈硅村敱杈归厤钖堣剼姝ョ殑韪㈣笍锛屾渶钖庤缮鍜岀獊铡ヨ垶浜х敓浜呜瀺钖堚︹︹︹
甯屾湜瀵逛綘链夊府锷╋紒

⑻ 印度舞最早来源于哪里

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聚在一起,鼓一敲,就可以跳起舞来。旁遮普地区的民族舞蹈—彭戈拉舞是一种庆祝丰收的舞蹈,人们聚在一起,舞步时快时慢。据说这样的舞蹈常常一跳就是8个小时。在阿萨姆邦,有句古话:“会纺织的姑娘就会跳舞”;古吉拉特邦古称“阿纳尔德”,意即舞厅;比哈尔邦的姑娘们在月夜,会三五成群汇聚于院落之中,跳起杰达—杰丁舞,歌颂爱情;而迪拉格尔族的小伙子则会在九夜节时,表演波瓦依舞,迎接波瓦依神母(难近母)。可以说,舞蹈自古以来就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的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也是一种肢体语言,起着劝善的作用。它已经深入到任何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印度的舞蹈,那就是“会说话”。的确,印度的舞蹈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肢体语言。人们不是用口,而是在用身体和表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手势是印度舞蹈中一个重要的特点。不明就里的人只会认为那些手势是出于美感的需要,其实不然。大多数印度舞蹈中对手势的意义都有严格的规定,通常来说,单手可以有28个姿势,双手24个。加在一起总共有52个姿势。而每一个手势,再结合上臂膀的挥动、身体的扭动则可以表达上十种不同的含义。
而“会说话”的并不光是手势。印度舞蹈中对演员的面部表情也有高到几乎变态的要求。
九种“拉斯”(意为“味道”)是每个演员都必须要熟练掌握的。这包括:斯楞嘎尔(爱情)、哈谢(诙谐)、格鲁楞(怜悯)、劳得尔(怒)、威尔(英雄)、帕雅那格(恐怖)、威帕兹(轻蔑)、阿得浦得(惊愕)和肖德(安详)。这些都要以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的协作表现出来。 “一个好的演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九种拉斯技巧…………如果她在表演斯楞嘎尔(爱情)时,要做到让观众一看就明白,她是在表达母子之爱、兄妹之情还是情人之爱;在表演阿得浦得(惊愕)时,她还要能表现出是一头老虎闯进了村庄,还是看见一头陌生的牛进入村子”(够变态吧^-^)
印度人跳舞的传统由来已久,关于舞蹈的起源,还有这么一段传说。
本来舞蹈是只有神才能享受的,人间并没有。一天,雷神因陀罗在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她人虽在跳,心里却默默地翻腾着对贾因得(当然也是天上的仙人)的情爱,不由自主地向贾因得暗送了一个秋波,这一下不得了,触犯了天条,被罚到尘世托生。贾因得也因株连而遭贬。被赶到尘世变成了一根竹子。但天神最后结了他们一个机会,如果他们在尘世相会,就可以再回到天上。而乌尔沃西将舞蹈带到了人间。在一次节日中,人们为了感谢乌尔沃西带来的舞蹈,送给了她一根竹子,而这根竹子正是贾因得所变。于是处罚结束,两人返回天上。而舞蹈也从此在人间流传开来。
传说毕竟是传说,其实早在4000年前的吠陀时期,经典之作《梨俱吠陀》中就有关于舞蹈的记载,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2000多年前婆罗多牟尼用梵文写就的《舞论》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关于舞蹈的论着。
印度舞蹈进化到现在,已有180种形式之多。世界许多舞蹈家,光是学习其中的一种就耗费了一生的精力。
印度舞蹈大致上可以分为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这些舞蹈大多宗教色彩浓厚。在演出时,台前都要放上一尊舞神—湿婆的雕像。
“他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和鼓,象征着创造,有的说象征各种声音;右下手象征神的保护和祝福;他的左手托起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可以毁灭他所创造的一切(也有人说象征谬误的毁灭和真理的传播);左下手像象鼻那样垂向拾起的脚,象征着不受一切绸绊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魔鬼(名叫莫亚卡拉),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向上升腾。舞蹈周围装饰,象征着怀抱人们的大自然。这等舞王之形象,可以说形象地启示了印度舞踞的宗旨。”
印度古典舞有六大派: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曼尼普利舞(Manipuri)、库奇普蒂舞(Kuchipudi)、奥蒂西舞(Odissi)。

阅读全文

与印度舞最早从哪里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百万亿基建梦怎么圆 浏览:620
美国人如何去越南 浏览:606
许家印在中国做什么生意 浏览:464
印尼万隆适合种什么苏菜 浏览:698
500万印尼币兑多少美元 浏览:543
越南礼仪火炮怎么样 浏览:266
印度的生活水平和中国哪个差 浏览:209
伊朗有什么好玩的的 浏览:674
印度男人怎么看待社会 浏览:643
中国的少数民族节日有哪些 浏览:565
意大利进口马桶有哪些品牌 浏览:513
印度是什么民族的传统节日 浏览:970
伊朗一万元换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129
广西走哪个港口去越南 浏览:355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兵种有哪些 浏览:931
伊朗5g什么时候开通 浏览:996
意大利搜索引擎有哪些 浏览:909
20人民币换印尼盾多少 浏览:777
英国读雅思需要什么条件 浏览:724
挪威伊朗尔城为什么禁止死亡 浏览: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