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历史文化
印度传统文化, 受地理环境、宗教传统、种姓制度、村社结构、语言断
裂等影响, 形成了多元复杂性、浓厚宗教性、极大包容性等特征。
历史久远的宗教传统,流行的是树神崇拜及动物崇拜。印度教承认吠陀权威、向往梵我
如一、践行业报轮回、追求精神解脱、虔诚修炼瑜珈,印度教以其博大、灵活与宽容精神, 既维持了传统信仰,又吸引了新兴宗教的归附, 成为根深叶茂的印度国教,一直主导和影响印度人民。宗教信仰已经变成了印度人民生活中的一种自发的支配力量, 使它成为一个非常典型的传统宗教型社会。在印度, 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主要在宗教, 人们生活的重心不在国家政治上而在宗教。
印度文化如同一块坚硬的石头,即没有很大的扩张性,也顽强地 *** 任何外来文化的入侵。
印度早期虽然有许多国王将佛教作为国教,后来被信奉 *** 教的蒙古和突厥王公所统治,近二百年来又被信仰基督教的英国作为殖民地,但每个统治者走后,印度又顽强地恢复古老的印度教传统。 *** 文化对印度进行了几百年强有力地冲击,只击下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块碎屑,没有能撼动印度主体文化的分毫,正是由于印度作为中流砥柱,迫使 *** 教的扩张大潮分为两支,使处于印度阴影下的其他国家没有受到 *** 教文化的影响。
印度文化的哲学观念认为时间是无限循环的,总是由一个周期转入另一个周期,无始无终,空间则是有限的。印度人不大关心印度半岛以外的世界,也不关心和记录历史,现在印度的历史学家需要利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希腊人和英国人的记述来了解印度的历史。
印度文化认为死亡只是走向下一个轮回,他们不惧怕死亡,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世界具有无比的信心,印度文化反对杀生,和自然相处比较和谐,对任何灾难都不会发生大范围的歇斯底里恐慌,但也不愿意和命运进行暴力抗争,即使是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争取独立也是依靠和平方式取得的。印度文化并不是单一的宗教文化,印度早期就出现一些其他宗教,如锡克教、耆那教、佛教等,这些宗教的哲学观念实际和印度教是一致的,也吸收印度教的神灵和传说,只是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和印度教一样,这些宗教都局限于印度本土,只有佛教成功地向其他民族传播,其中南传佛教国家都已经成为印度文化圈内的国家,北传佛教则吸收儒教的哲学思想,和儒教合流。
印度文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文化的压力,也不进行激烈地抵抗,始终顽强地维系自己的传统。印度文化圈还包括南传佛教各国家,他们具有统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
古印度 佛陀与梦幻交织的世界--印度文化 印度是我国的紧邻,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经"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成了艰难的代名词,和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
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同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在距今五十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这一切,为一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沃土。
在南亚次大陆,有一个头枕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脚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陈躺,又生机无限的古老国度。这就是被人称作"月亮之国"的印度,因其国土形状宛若牛首,也有人称之为"牛颅之国"。
神游文明古国--印度 圣诗般的纯美曲调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走过一个被孟加拉湾、 *** 海和印度洋环抱的亚洲半岛,滋润了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度的“圣河”。而这个幸运的国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
圣诗般的纯美曲调 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
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璞归真。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是“自然”。
它歌颂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
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
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
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庙 *** 在庙宇里表演。
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现在,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现在群舞更为流行。
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 *** ,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时至今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泥炉碳火烹调的美食 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
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
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
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
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着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种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
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
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螃蟹、龙虾、虎虾和贝类等海鲜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
当炉温达到600摄氏度后,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都影响着烹饪的成败。而用这种方法烹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时候再蘸上酸奶酪。
当食物还没上桌,那吱吱作响的碳火声,还有悠悠飘出的香味,都已经令你食指大动。 此外,在印度的多个地方,都喜欢用一种叫“thali”的大浅盘盛载食物。
在用“thali”进餐时,应该入乡随俗地慢慢品尝,狼吞虎咽只会让当地人笑话。 天竺之魂——印度古国青铜雕像展 古代印度是神话之邦,宗教、哲学异常发达。
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铜造像往往是神话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学的隐喻,融铸着诸神之灵。印度青铜造像的传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约公。
哈哈,可笑啊,一楼拿个外国的世界年鉴来做reference,谁告诉你繁体字有2000年?又是谁告诉你印度传统得到了保留? 给你点基本知识吧: 没有使用简化字的中文经常被称为繁体中文(某些认为繁体中文是正统的人也会称之为“正体中文”,中华民国官方的一套汉字取字方案所取的字叫“正体字”,使用这套“正体字”方案的中文也叫“正体中文”)。
其中的文字在很多时候会被笼统的称为“繁体字”。由于这些汉字未经汉字简化,故有人认为比简化字较为美观,为传统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应将其称为“正体字”。
繁体字的取字在各地有所不同,中国大陆《简化字总表》里面所列的简化字对应的繁体字和港台的实际取字就有分别,而且港台的取字未亦未必相同。 简化字,香港、澳门及台湾有部份人士称为大陆字,是繁体字的对称。
目前,简化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大陆地区推行的规范汉字。同一汉字,简化字通常比繁体字笔画为少。
简化字是在简体字的基础上经整理改进由 *** 主管部门公布的法定简体字,具有唯一性。在中国大陆,现行的简化字是收入《汉字简化方案》(后发展成《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
不过,汉字也有很多并没有被简化,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汉字叫作传承字,既不属于繁体字,也不属于简化字。
使用简化字和被选用的传承字的中文有时被称作简体中文。 由于简化字是在简体字的基础上经整理改进的,因此常被误称为简体字。
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在演化过程中不断简化。 汉字的简化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和汉字的数目,因而降低了汉字学习的难度,同时加快了书写的速度,有利于普及教育。
印度的文化只是单一的宗教文化,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所以印度永远成为不了大国强国! 。
印度文化有两大基本特征,即它的多样性和宗教性。
印度文化基本上属于宗教文化。目前,印度99%以上的人都是宗教信徒,无神论者极少。
在纷繁复杂的印度文化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印度教文化,它贯穿了印度文明史的始终。 印度教是公元前2000年随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而兴起的,起源于上古的原始崇拜和巫术。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间,逐渐演变成吠陀教,最后发展成婆罗门教,即今天的印度教。印度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即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
印度教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和万物有灵,并宣扬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在该教看来,生命不是以生为始,以死告终,而是无穷无尽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为而限制和决定。
一个人的善良行为能使他升天,邪恶行为则能令他堕为畜类。因此,个人必须通过修行和积累功德才能认知梵、回归梵,与梵合一。
“梵合同一”是印度教哲学理论的核心,更是印度教徒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由于有了这种追求和信仰,因此,印度教徒在精神与物质这个哲学根本问题上表现出重精神轻物质的倾向,它同时也决定了绝大多数印度人最基本的价值观。
可以说,印度国父圣雄甘地主张以东方精神文明战胜西方精神文明,着名诗人泰戈尔的精神圆满,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精神境界,都是这一价值观的具体反应。另一方面,在这种宗教文化的带动下,形成了印度民族性格热情奔放、善于言辞、长于思辩、富于幻想和时间观念差、动手能力不强的特点。
与此同时宗教文化形成的价值取向,还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方式,使印度的文学艺术表现为浪漫、神秘和超现实。 总之,印度教的这种人生哲学和价值观,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演变,已得到绝大多数印度人彼此认可,是印度民族凝聚力的主要内在因素。
文化概况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创造了产兰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迁入,他们带来了雅利安文化,成为印度教以及印度文学、哲学和艺术的源头,开始了恒河谷地文明。约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性,为奴隶制度的萌芽时期。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是印度文化史上灿烂的阶段,形形 *** 的哲学流派和社会理论蓬勃涌现,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公元前325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8世纪 *** 人入侵,带来了 *** 文化。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进入印度。
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经济掠夺。1849年英占领印度全镜,开始了残酷的殖民统治。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成立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对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 *** 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也拥有广泛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
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 在印度文化体系中不难看出其他文化成分如希腊文化、 *** 文化、波斯文化、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
形成印度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二是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㈡ 简析古代印度法与宗教的关系
佛陀与梦幻交织的世界--印度文化
印度是我国的紧邻,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经"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成了艰难的代名词,和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同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在距今五十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这一切,为一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亚次大陆,有一个头枕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脚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陈躺,又生机无限的古老国度。这就是被人称作"月亮之国"的印度,因其国土形状宛若牛首,也有人称之为“牛颅之国”。
神游文明古国--印度 圣诗般的纯美曲调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走过一个被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环抱的亚洲半岛,滋润了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度的“圣河”。而这个幸运的国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
古印度文明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波斯人统治印度河流域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起义,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
圣诗般的纯美曲调
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璞归真。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是“自然”。它歌颂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庙舞女在庙宇里表演。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现在,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现在群舞更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舞女,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时至今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㈢ 古代印度文明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有什么文明
1.【概述】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
2.【纯美曲调——音乐舞蹈】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朴归真。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是“自然”。它歌颂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庙舞女在庙宇里表演。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现在,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现在群舞更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舞女,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时至今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3.【古国美食】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着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种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螃蟹、龙虾、虎虾和贝类等海鲜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当炉温达到600℃后,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都影响着烹饪的成败。而用这种方法烹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时候再蘸上酸奶酪。当食物还没上桌,那吱吱作响的碳火声,还有悠悠飘出的香味,都已经令你食指大动。
此外,在印度的多个地方,都喜欢用一种叫“thali”的大浅盘盛载食物。在用“thali”进餐时,应该入乡随俗地慢慢品尝,狼吞虎咽只会让当地人笑话。
4.【青铜雕像】古代印度是神话之邦,宗教、哲学异常发达。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铜造像往往是神话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学的隐喻,融铸着诸神之灵。印度青铜造像的传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时代的青铜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纪相继兴起的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为古代印度艺术包括青铜造像提供了永恒的主题。印度中世纪(公元7——13世纪),印度青铜造像达到鼎盛时期。
5.【数学成就】自哈拉巴文化时期起,古印度人用的就是十进位制,但是早期还没有位值法。
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以后,古印度才有了位值法记数,不过开始时还没有“0”的符号,只用空一格来表示。公元9世纪后半叶有了零的符号,写作“.”。
十进制位值法为中亚地区许多民族采用,又经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逐渐演变为现今世界上通用的“阿拉伯记数法”。所以说,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他们只是起了传播作用。而真正对阿拉伯数字有贡献的,正是古印度人。
《准绳经》是现存古印度最早的数学着作,这是一部讲述祭坛修筑的书,大约成于公元前5至前4世纪,其中包含有一些几何学方面的知识。这部书表明,他们那时已经知道了勾股定理,并使用圆周率π为3.09,古印度人在天文计算的时候已经运用了三角形,公元499年成书的《圣使集》中有关数学的内容共有66条,包括了算术运算、乘方、开方以及一些代数学、几何学和三角学的规则。
圣使还研究了两个无理数相加的问题,得到正确的公式,在三角学方面他又引进了正矢函数,他算出的π为3.1416。
公元7~13世纪是古印度数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其间的着名人物有梵藏(约589~?)、大雄(9世纪)、室利驮罗(999~?)和作明(1114~?)。
梵藏约于628年写成了《梵明满悉檀多》,对许多数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梵藏是古印度最早引进负数概念的人,他还提出负数的运算方法。
梵藏对零作为一个数已有所认识,但他却错误地认为零除零还是等于零的结论。他提出了解一般二次方程的规则,得出二次方程x+px-q=0的根为
梵藏还给出了ax+by=0的整数解和处理不定方程ax+1=y的方法。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得出了求等差数列末项以及数列之和的正确公式。
在几何学方面,梵藏有以四边形之边长求四边形面积的正确公式,即 S=√(s-a)(s-b)(s-c)(s-c) (√为根号下的意思),S为四边形面积,a b c d为各边边长。
而大雄继续了他前人的工作,他的主要着作是《计算精华》。他认识到零乘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零,不过他又错误地认为以零除一个数仍然等于这个数。
大雄对分数的研究也很有意义,他认识到以一个分数除另外一个分数,等于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相乘。
现存的室利驮罗的数学着作有《算法概要》一书,据说他还有一部专论二次方程的着作。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二次方程的解法。
在这一时期,数学上成就最大的要数作明。他的《历数全书头珠》中的《嬉有章》和《因数算法章》反映了古印度数学的最高成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
作明对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正确地指出以零除一个数为无限大。他继续研究二次方程求解的问题,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数,一正一负。
他还明确地指出负数的平方根是没有意义的。作明在不定方程的研究中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绩,他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许多不定方程的求整数解的问题。
如下列方程:
6x+2x=y, 5x-100x=y,
他还给出圆周率的两个数值,即π=3927/1250=3.1416和π=22/7=3.1429,并且指出前一数值较为准确,自作明之后,古印度数学科学的发展便趋缓慢,没有更多引人注目的东西了。
㈣ 谁知道古印度的圣诗的所有
《摩珂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史诗时期最重要的民间文学作品。前者的作者为广博仙人,后者的作者是蚁垤仙人。实际上,它们都不可能是由个人独立创作出来的。它们是在数百年口头流传中经过不同地位、阶层和阶级的人不断修改和增删而形成的。因此,这两部作品规模庞杂,不仅有浪漫神奇的故事,甚至还有非故事类内容,如哲学的讨论、法律和道德的对话等。
《摩珂婆罗多》全书共18篇,2109章,10万颂,相当于20万行,是荷马史诗的8倍。中心故事从第100章开始,只占全诗的五分之一,说的是古代印度两大王族--俱卢族和般度族之间争夺王权的斗争。俱卢族有一百个王子,以长子难敌为首;般度族五个王子,以坚战为首。双方为王位进行了长期的争战。最后的战役持续了18天。战争结束,最初强大却非正义的难敌,败给了弱小却代表正义的坚战。
作品中的坚战是“仁慈的化身”。他最突出的性格就是容忍和宽恕,一次次地容忍难敌的加害,一次次地宽恕难敌的险恶用心。这是一个坚持善行,维护正法和毫无私心的克已复礼的英雄。他与难敌的狡猾、险恶、嫉妒、贪婪形成对照。作品对两个家族的代表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古代印度人民的愿望:维护正法,坚持善行;争取国泰民安、和平仁爱的政治理想;追求家族和睦,提倡兄弟友爱。
《罗摩衍那》约有24000颂,即48000行,相当于荷马史诗的2倍弱。史诗描写罗摩王子一生的曲折经历:早年的宫廷生活,主动离京流浪、在楞迦与十首大战和重回京城执掌政权。罗摩是十车王的长子,有兄弟共四人。成年后,十车王立罗摩为太子,继承王位。登位庆典前夕,王妃吉迦伊却要求国王实现当年对她的许诺,满足她的两个要求:让她的儿子婆罗多继承王位,并流放罗摩14年。为不使父王食言,罗摩同妻子悉多和三弟罗什曼那离开京城,到森林中隐居。婆罗多要求罗摩回城,亦被拒绝。婆罗多代兄摄政。森林中女罗刹巨爪向罗摩求爱未成,请来大小罗刹报仇。大哥十首王使小罗刹变为金鹿,引走罗摩和罗什曼那,劫走悉多。十首王诱逼悉多嫁给他,遭严词拒绝。罗摩在寻找悉多的过程中,遇被兄弟篡夺王位的猴王妙项。两兄弟帮助妙项夺回政权。猴军出动,寻找悉多。神猴哈奴曼在楞迦岛找到悉多。罗摩和猴军在天神帮助下,跨海攻入楞迦岛,救出悉多。14年流放期满,罗摩夫妇回国,重登王位。但连年灾荒,民间流言不断。罗摩怀疑悉多,将悉多遗弃在恒河。最后地母将悉多接走。大梵天预言,罗摩全家将在天上团圆。
我们可以看出,罗摩是一个古代的英雄、理想的国王。他主动放弃王位,远离故土过苦行生活。不管是神仙劝说,还是遭遇困苦,他都矢志不变。罗摩又十分勇武,但他的勇武是在他的道德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在森林中与罗刹们的战斗,在楞迦与十首王的交手,一次次地证明罗摩的精神:忠于真理,言行一致。罗摩高尚的品德,代表了印度人民对国王的希望。
两部大史诗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品几十个主要人物,几百个重要人物,都是理想和现实、神性和人性相结合的英雄,带有人神相融、虚实相间的艺术魅力。主线故事穿插了200余个大大小小的插话。这些插话,内容不一,有文学性很强的插话,也有政治宣传、道德说教、哲学论述、宗教神学的论述;有与主线相关的故事,也有各种无关的故事。史诗的情节发展起伏跌宕,浪漫的想象和现实的描绘有机交融,比喻、排比、夸张、重叠等民间文学修辞手段的使用,使史诗达到后人无可企及的地步。
如果我们将印度史诗与希腊荷马史诗作一比较,我们会发现,阿喀琉斯、阿伽门农等希腊英雄以勇猛为特征,而印度英雄坚战、罗摩们以克已复礼为特征;荷马史诗结构布局的严谨和印度史诗故事的开放。我们可以从比较中产生很多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