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怎么过兄弟节

印度人怎么过兄弟节

发布时间:2024-08-10 20:06:46

1. 印度国民性格 印度的宗教怎样影响印度人性格

一道山脉或一条河流可以是一种文化的座标,也可以是两种文化的界标。喜马拉雅山脉就是这样一个文化界标,它隔开了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又把这两种文化维系在一起。中印两国国情相似,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难题,两国人见面时也爱称兄道弟。在印度的生活体会却是,中印兄弟长得不像,而且两国文化相差甚远。

重精神轻体验

历史悠久的国度都拥有众多的节日。中国人过节特别讲究吃,喜欢用美味佳肴来烘托节日气氛。印度人却从来不讲究口福,节日庆典更与美食无缘,有时甚至还要减少餐桌上的食物。比如在4月份庆祝罗摩转世时,民众不仅要吃素食,菜肴中还不得加入葱蒜等 *** 性调料。印度节日的主要目的是让神灵高兴,自个再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印度人把创造力献给了神庙和神像,没有在饮食上下功夫,印度饮食根本无法与中国饮食媲美。在印度,素食者占非常大比例,全国到处都是素食餐厅。

中印文化专家帕兰杰毗(中文名白春晖)曾对中印文化进行过比较,他以为中国人生活在世俗世界,印度人生活在精神世界。印度教相信生命轮回。只有当肉体死后,肉体包裹的灵魂才会投胎转世。肉体是灵魂的载体,也是灵魂最后解脱的障碍,所以印度教徒不会用美食娇纵自个的身体。这种世界观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公元前321年,旃陀罗笈多建立了孔雀王朝后便退位苦修,最后飘然逝去。他的孙子阿育王把印度疆域扩到中亚,却在晚年皈依佛门,青灯孤影,了此一生。几乎同一时期,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为自个修造了奢华陵墓,还把财富和军队搬入地下。印度古代帝王没有留下坟冢墓碑,连骨灰也没有留下。遍布印度各地的庙和塔都是神的居所。由此可见,两种世界观造就了不同的文化遗产。

重内在秩序轻外部环境

印度人对精神有多么执着,就对现实有多么冷漠。印度街道和公共场所显得散漫而无序:路上,车辆和动物并行,许多汽车都有碰撞过的痕迹。仅仅把这种混乱归结为管理不善并不全面。根据印度教圣典《奥义书》的解释,人生活的物质世界都是幻觉。既然是幻觉,何必在意眼前的混乱呢?同时,印度教的轮回观念使印度人不重视时间,反正这辈子不得行还有下辈子,印度人的性格似乎注定是散漫的。

印度并非没有秩序,这种秩序是建立在内心之上的。印度教按社会分工把人分为四等:负责祭祀的婆罗门地位最高,刹帝利是武士阶层,吠舍主要是经商,首陀罗只能从事卑微的工作。这种种姓制度构筑起了印度钢铁般的社会结构。在现代都市,城市生活掩盖了市民的种姓身份,但只要来到一个印度教徒的家庭,依旧会看到等级差别的存在。厨师只负责做饭,扫地者只负责扫地,两种工作不得混淆。

在印度教文化中,精神比物质重要,内容比形式重要、目的比表达重要。印度人不会把漂亮建筑故意集中在主干道两侧,而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需要来选择建筑地点,所以街道显得破烂陈旧。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却常常可以看到精美漂亮的建筑。这不仅让人领略到印度建筑的精致,也可以认识到印度文化的精髓。

重个人轻集体

印度教的修行是一种个人行为,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吠陀》里有一句话:“哪怕在群飞的鸟儿中,每一只鸟都得自个飞。”印度教没有固定的礼仪和聚会,一个人每日的行动和想法,决定了他来世的命运。这种自我意识在印度妇女纱丽的丰富色彩中得到了体现。正如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在一群妇女的纱丽中,非常难看到一模一样的颜色和图案搭配。每个妇女都能依据自个的喜好找到恰当的色彩和图案。

这种注重自我也与印度历史有关。印度历史分裂时间长、统一时间短。这就削弱了印度人的集体意识。在宗教文化的薰陶下,人们只想着自个头顶的那一片天空。帕兰杰毗说,印度人目光短浅,没有大局意识,但印度人擅长数学计算和逻辑推演,这使得印度人在任何场合都显得精明而自信。这种自信通常通过咄咄逼人的讲话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情绪释放,没有明确目的,也不等待对方有任何正面反应。

这种自信在西方社会获得广泛赞许,也使印度人多了一份自负。印度边境口岸竖立着不少巨型广告牌,上面醒目地写着:“你已进入了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不管外国人在印度看到的是贫困还是富裕,印度人根本就不在乎别人的评论。

2. 印度传统节日有哪些

印度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元旦 公历1月1日。这是世界性节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家各户都要喜庆一番。只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点本国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时,要在亲朋好友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点,以示吉祥。

国庆节 公历1月26日。1929年,印度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国大党在其年会上通过决定,规定1930年1月26日为独立节。此后,这一节日每年都过。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布独立后,1月26 日被正式定为国庆节。 1950年1月26日,印度颁布了共和国宪法,1月26日具有了更为重大的意义。每年1月26日,印度 *** 都要在总统府前的广场上举行声势浩大的 *** 。

甘地纪念日 公历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的伟大领袖、当代印度国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后,这一天便成了人们参拜甘地陵墓、纪念他伟大人格的日子。

萨拉斯瓦蒂节 一般在公历1月到2月间,是印度教节日。在此期间,印度教徒要纪念知识女神萨拉斯瓦蒂。

洒红节 公历2、3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全国性的大节日。此节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细节下面另述。

开斋节 公历2月前后,是 *** 节日。这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 *** 开斋节没什么两样,开斋节前, *** 要封斋一月,白天不得进食,到了开斋节, *** 们到 *** 寺礼拜,尔后宰牲摆宴,欢欣庆祝。

丰收节 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盛行于南印度。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要打扫清除,人们要穿戴一新,烧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阳神,尔后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团聚。人们还要举行敬牛仪式,给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牵牛 *** 或举办赛牛会等。

复活节 公历3月2重日至4月25日间,是基督教节日。基督教徒要到教堂做礼拜,庆祝耶稣复活。

大雄诞辰 公历3、4月间,是耆那教节日。耆那教徒要举行 *** ,到耆那教庙敬香,祭拜大雄。

佛陀日 也叫“吠舍节”,在公历4、5月间的月·圆日,是佛教节日。南传佛教认为,佛陀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盘都在这一日,因而定为佛陀日。这一天,佛教信徒要举行法会,到佛庙敬香拜佛。

宰牲节 公历4月左右,是 *** 教节日。这一天, *** 要沐浴盛装,到 *** 寺做礼拜,互相拜会,宰杀牛羊。

除十节 公历5、6月间,是印度教节日。该节源于古代对河川女神的祭祀。印度教徒认为,节日期间到恒河等圣河沐浴,可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种罪恶。

扎格纳特乘车节 公历6、7月间,是印度教节日。扎格纳特意为“世界主宰”,即克里希纳神,是印度教大神毗溼奴的化身。节日期间,印度各地凡有扎格纳特庙宇的地方都要举行沐浴节。沐浴节后15天,将扎格纳特等神像安放在礼车之上,放上供品,送到附近的寺庙中去,信徒们会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格外热闹。

克里希纳神诞辰 公历8、9月,是印度教节日。这天,印度教教徒会斋戒、沐浴,唱颂诗,祭拜克里希纳神。

佩镯节 也叫“拉克夏·本坦”节,一般在公历7、8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二相传在古代,因陀罗神在决战之前,其妻在他的手腕上系了一个绸带做的护符,叫“拉克夏”。因陀罗神戴着它最后大获全胜。所以,每逢过节,姐妹要给兄弟戴上“拉克夏”,以求天神保佑他们一生平安。不过,这种“拉克夏”现在变成了绸带、红线或是手镯。做兄弟的当然也不能只受惠,不出力,他们也会向姐妹们保证,他们将终生保护她们。

独立节 公历8月15日。纪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正式宣布国家独立。

十胜节 公历9、10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全国性大节日。该节源于......
印度的传统节日是哪些
印度拥有高度文明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将这里渲染的格外神秘,历史传承至今保存众多有特色的民族节日,能够亲身感受一番,也是来印度旅游游客最大的收获了,那么大家都了解印度当地传统节日有哪些吗?

元旦 公历1月1日。这是世界性节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家各户都要喜庆一番。只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点本国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时,要在亲朋好友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点,以示吉祥。

国庆节 公历1月26日。1929年,印度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国大党在其年会上通过决定,规定1930年1月26日为独立节。此后,这一节日每年都过。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布独立后,1月26 日被正式定为国庆节。 1950年1月26日,印度颁布了共和国宪法,1月26日具有了更为重大的意义。每年1月26日,印度 *** 都要在总统府前的广场上举行声势浩大的 *** 。

甘地纪念日 公历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的伟大领袖、当代印度国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后,这一天便成了人们参拜甘地陵墓、纪念他伟大人格的日子。

萨拉斯瓦蒂节 一般在公历1月到2月间,是印度教节日。在此期间,印度教徒要纪念知识女神萨拉斯瓦蒂。

洒红节 公历2、3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全国性的大节日。此节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细节下面另述。

开斋节 公历2月前后,是 *** 节日。这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 *** 开斋节没什么两样,开斋节前, *** 要封斋一月,白天不得进食,到了开斋节, *** 们到 *** 寺礼拜,尔后宰牲摆宴,欢欣庆祝。

丰收节 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盛行于南印度。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要打扫清除,人们要穿戴一新,烧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阳神,尔后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团聚。人们还要举行敬牛仪式,给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牵牛 *** 或举办赛牛会等。

复活节 公历3月2重日至4月25日间,是基督教节日。基督教徒要到教堂做礼拜,庆祝耶稣复活。

大雄诞辰 公历3、4月间,是耆那教节日。耆那教徒要举行 *** ,到耆那教庙敬香,祭拜大雄。

佛陀日 也叫“吠舍节”,在公历4、5月间的月·圆日,是佛教节日。南传佛教认为,佛陀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盘都在这一日,因而定为佛陀日。这一天,佛教信徒要举行法会,到佛庙敬香拜佛。

宰牲节 公历4月左右,是 *** 教节日。这一天, *** 要沐浴盛装,到 *** 寺做礼拜,互相拜会,宰杀牛羊。

除十节 公历5、6月间,是印度教节日。该节源于古代对河川女神的祭祀。印度教徒认为,节日期间到恒河等圣河沐浴,可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种罪恶。

扎格纳特乘车节 公历6、7月间,是印度教节日。扎格纳特意为“世界主宰”,即克里希纳神,是印度教大神毗溼奴的化身。节日期间,印度各地凡有扎格纳特庙宇的地方都要举行沐浴节。沐浴节后15天,将扎格纳特等神像安放在礼车之上,放上供品,送到附近的寺庙中去,信徒们会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格外热闹。

克里希纳神诞辰 公历8、9月,是印度教节日。这天,印度教教徒会斋戒、沐浴,唱颂诗,祭拜克里希纳神。

佩镯节 也叫“拉克夏·本坦”节,一般在公历7、8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二相传在古代,因陀罗神在决战之前,其妻在他的手腕上系了一个绸带做的护符,叫“拉克夏”。因陀罗神戴着它最后大获全胜。所以,每逢过节,姐妹要给兄弟戴上“拉克夏”,以求天神保佑他们一生平安。不过,这种“拉克夏”现在变成了绸带、红线或是手镯。做兄弟的当然也不能只受惠,不出力,他们也会向姐妹们保证,他们将......
印度主要节日
印度的节假日名目繁多,但各地情况不一。有全国性的,也有地区性的,有政治性,也有民俗性的,但更多的是宗教性的,富有民族色彩。 全国性节日:

·元旦 1月1日

·国庆节 1月26日

·独立纪念日 8月15日

·甘地逝世纪念日 1月30日

·宗教性节日

·印度教灯节 10月-11月

·印度教十胜节 9月-10月

·印度教除十节 5月-6月

· *** 教开斋节 2月

· *** 教古尔邦节 4月

·基督教复活节 4月

·基督教圣诞节 12月25日

·锡克教那纳克诞辰节 11月

·耆那教摩诃毗罗节 每逢15年一度的3月举行

像印度文化色彩斑斓一样,印度的节日也是五花八门。有政治性的,有宗教性的;有全国性的,有地区性的;有由来已久的,也有新推出的。

印度节日数不清

印度的节日实在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呢?笔者曾经就此请教过一位很有学问的印度朋友,他开玩笑地说:“一年有365天,我们印度人有366天是在过节,你说有多少?”如此回答,乍一听,似乎有点逻辑不通,但当你醒过味来时,就由不住抿嘴一笑了。

在印度,除了一些政治性节日,其他重要的节日大都是宗教性节日。印度的宗教多,宗教节日当然也就不少。印度官方认可的节假日每年有120多个,其中多数节日不仅与宗教有关,有着神话般的由来,而且还有别具特色的传统庆祝方式,下面就一些比较重大的节日,大致按时间顺序给读者列出,以供参考:

元旦 公历1月1日。这是世界性节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家各户都要喜庆一番。只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点本国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时,要在亲朋好友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点,以示吉祥。

国庆节 公历1月26日。1929年,印度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国大党在其年会上通过决定,规定1930年1月26日为独立节。此后,这一节日每年都过。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布独立后,1月26 日被正式定为国庆节。 1950年1月26日,印度颁布了共和国宪法,1月26日具有了更为重大的意义。每年1月26日,印度 *** 都要在总统府前的广场上举行声势浩大的 *** 。

甘地纪念日 公历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的伟大领袖、当代印度国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后,这一天便成了人们参拜甘地陵墓、纪念他伟大人格的日子。

萨拉斯瓦蒂节 一般在公历1月到2月间,是印度教节日。在此期间,印度教徒要纪念知识女神萨拉斯瓦蒂。

洒红节 公历2、3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全国性的大节日。此节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细节下面另述。

开斋节 公历2月前后,是 *** 节日。这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 *** 开斋节没什么两样,开斋节前, *** 要封斋一月,白天不得进食,到了开斋节, *** 们到 *** 寺礼拜,尔后宰牲摆宴,欢欣庆祝。

丰收节 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盛行于南印度。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要打扫清除,人们要穿戴一新,烧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阳神,尔后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团聚。人们还要举行敬牛仪式,给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牵牛 *** 或举办赛牛会等。

复活节 公历3月2重日至4月25日间,是基督教节日。基督教徒要到教堂做礼拜,庆祝耶稣复活。

大雄诞辰 公历3、4月间,是耆那教节日。耆那教徒要举行 *** ,到耆那教庙敬香,祭拜大雄。

佛陀日 也叫“吠舍节”,在公历4、5月间的月·圆日,是佛教节日。南传佛教认为,佛陀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盘都在这一日,因而定为佛陀日。这一天,佛教信徒要举行法会,到佛庙敬香拜佛。

宰牲节 公历4月左右,是 *** 教节日。这一天......
印度新德里有哪些传统节日
·元旦 1月1日 ·国庆节 1月26日 ·独立纪念日 8月15日 ·甘地逝世纪念弧 1月30日 ·宗教性节日 ·印度教灯节 10月-11月 ·印度教十胜节 9月-10月 ·印度教除十节 5月-6月 · *** 教开斋节 2月 · *** 教古尔邦节 4月 ·基督教复活节 4月 ·基督教圣诞节 12月25日 ·锡克教那纳克诞辰节 11月 ·耆那教摩诃毗罗节 每逢15年一度的3月举行
印度的传统节日和饮食习惯
元旦 公历1月1日。这是世界性节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家各户都要喜庆一番。只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点本国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时,要在亲朋好友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点,以示吉祥。国庆节 公历1月26日。1929年,印度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国大党在其年会上通过决定,规定1930年1月26日为独立节。此后,这一节日每年都过。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布独立后,1月26 日被正式定为国庆节。 1950年1月26日,印度颁布了共和国宪法,1月26日具有了更为重大的意义。每年1月26日,印度 *** 都要在总统府前的广场上举行声势浩大的 *** 。甘地纪念日 公历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的伟大领袖、当代印度国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后,这一天便成了人们参拜甘地陵墓、纪念他伟大人格的日子。萨拉斯瓦蒂节 一般在公历1月到2月间,是印度教节日。在此期间,印度教徒要纪念知识女神萨拉斯瓦蒂。洒红节 公历2、3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全国性的大节日。此节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细节下面另述。开斋节 公历2月前后,是 *** 节日。这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 *** 开斋节没什么两样,开斋节前, *** 要封斋一月,白天不得进食,到了开斋节, *** 们到 *** 寺礼拜,尔后宰牲摆宴,欢欣庆祝。丰收节 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盛行于南印度。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要打扫清除,人们要穿戴一新,烧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阳神,尔后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团聚。人们还要举行敬牛仪式,给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牵牛 *** 或举办赛牛会等。复活节 公历3月2重日至4月25日间,是基督教节日。基督教徒要到教堂做礼拜,庆祝耶稣复活。大雄诞辰 公历3、4月间,是耆那教节日。耆那教徒要举行 *** ,到耆那教庙敬香,祭拜大雄。佛陀日 也叫“吠舍节”,在公历4、5月间的月·圆日,是佛教节日。南传佛教认为,佛陀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盘都在这一日,因而定为佛陀日。这一天,佛教信徒要举行法会,到佛庙敬香拜佛。宰牲节 公历4月左右,是 *** 教节日。这一天, *** 要沐浴盛装,到 *** 寺做礼拜,互相拜会,宰杀牛羊。除十节 公历5、6月间,是印度教节日。该节源于古代对河川女神的祭祀。印度教徒认为,节日期间到恒河等圣河沐浴,可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种罪恶。扎格纳特乘车节 公历6、7月间,是印度教节日。扎格纳特意为“世界主宰”,即克里希纳神,是印度教大神毗溼奴的化身。节日期间,印度各地凡有扎格纳特庙宇的地方都要举行沐浴节。沐浴节后15天,将扎格纳特等神像安放在礼车之上,放上供品,送到附近的寺庙中去,信徒们会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格外热闹。克里希纳神诞辰 公历8、9月,是印度教节日。这天,印度教教徒会斋戒、沐浴,唱颂诗,祭拜克里希纳神。佩镯节 也叫“拉克夏·本坦”节,一般在公历7、8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二相传在古代,因陀罗神在决战之前,其妻在他的手腕上系了一个绸带做的护符,叫“拉克夏”。因陀罗神戴着它最后大获全胜。所以,每逢过节,姐妹要给兄弟戴上“拉克夏”,以求天神保佑他们一生平安。不过,这种“拉克夏”现在变成了绸带、红线或是手镯。做兄弟的当然也不能只受惠,不出力,他们也会向姐妹们保证,他们将终生保护她们。独立节 公历8月15日。纪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正式宣布国家独立。十胜节 公历9、10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全国性大节日。该节源于史诗《罗摩衍那》,是为了纪念罗摩大战魔王罗波那,最后取得胜利。细节另述。......
印度有什么节日
印度由于宗教多,民族多,加上地方大,所以节日多达上千个。全国性较大的节日有(印度节日多充满宗教色彩,所以日期多以印历计算,有别于公历,故无法确定其公历日期,以下月份均以公;历计算):

元旦 1月1日

印度共和日 (Republic Day) 1月26日,即国庆日,各邦首都均有庆祝盛会及巡行,而以首都新德里的巡行最壮观。

甘地逝世纪念日 1月30日, 是日在首都的甘地陵(Raj Ghat)有诵经、祈福活动。

溼婆神节 (Shivratri 或Mahashivratri)也叫溼婆神之夜节,在印度教寺庙庆祝,时间在公历2-3月(印度12月黑半月第四天)举行。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贵贱都要斋戒。

洒红节(Holi) 洒红节就是泼水节,是印度纪念黑天的节日,源于古时的丰收祭仪,在每年2-3月(印度历为12月望日)举行。节日期间,成群结队的印度教徒,载歌载舞,在篝火旁边尽情跳跃,庆祝春天来临,并互相泼水,向路人撒红粉或红水。

拉玛节 (Ramanavami)每年公历3-4月,印度较徒庆祝毗溼奴(Vishnu)的化身拉玛(Rama)的生辰。

马哈维那节 (Mahavir Jayanti)耆那教徒庆祝其祖师马哈维那(大雄)寿辰之日(3-4月)。过节时,数以万计的较徒聚集在当地耆那圣人的大石像前举行祭典和参拜活动。

复活节(Good Friday)4月,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后第三日的复活。

佛诞节 (Buddha Purnima)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公历在5-6月。每年的此日,各国的佛寺及僧众都要举行诵经法会,并根据“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的传说,用香水洒洗佛身。同时,崇佛之家还要以花献佛,祭拜佛祖,施舍僧人。

独立节 (Independence Day) 8月15日,是印度全国性节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过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获得了独立。独立节这一天,印度总理要在德里的红堡上升起三色国旗,发表讲话,总统要向全国人民致辞祝贺独立节。

十胜节 (Dussehra) 是印度教最盛大的节日,又叫凯旋节。仪式共举行10天,庆祝拉玛战胜邪魔。时间在9-10月。

灯节 (Diwali) 灯节是印度教徒四大节日之一,在公历10-11月举行。灯节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印度教神庙显得格外热闹,人山人海。妇女们虔诚地手捧摆满祭品的盘子,缓步朝庙堂走去。祭祀仪式开始时,人们双手合十,闭合双眼,对着神灵,默默祈祷。祈祷仪式结束之后,祭司在教徒的前额上点白灰、朱砂等,然后给教徒一点神赐的圣水和祭物。庆祝灯节会使人的身心得到净化,逢凶化吉,同时表示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邪恶。

给分!!!!
印度有哪些传统节日和饮食习惯
印度传统节日

排灯节

排灯节又称屠妖节、万灯节、或印度灯节,是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的节日,于每年10月或11月中举行,一些佛教信徒也庆祝这个节日。为了迎接排灯节,印度的家家户户都会点亮蜡烛或油灯,象征着光明、繁荣和幸福。

十胜节

十胜节是欢庆罗摩战胜十首魔王罗波那的节日,是印度教三大节日之一。印度教徒认为罗摩是天神毗溼奴的第7次化身,只要对罗摩表示虔诚,就可国泰民安。十胜节一共要庆祝10天。头9天是到处搭台演戏,节日的最 *** 是第十天晚上,它被称为“胜利的第10天”。

提吉节

提吉节,是印度教的传统节日,是当地妇女的节日,为期三天,在节日最后一天,当地女性要在她们认为的圣河中洗浴净身,已婚妇女为丈夫健康祈祷,未婚女子则祈祷能找一个如意郎君。

蛇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樟湖镇村民都要举行迎蛇活动来祈求蛇神永保平安。蛇节分蛇文化渊源、蛇王的象征体、敬蛇仪式、放蛇回归四个部分,形成独特的春秋三祭崇蛇民俗体系。而其中蛇王庙又为举行蛇王节的重要部分。

杜尔迦节

杜尔迦节也称杜尔迦女神节或者难近母节,是印度重要的宗教节日,每年10月初开始。据《往世书》记载,女神杜尔迦曾将折磨众神的恶神阿修罗杀死。印度教信徒为感谢杜尔迦女神的功绩,用投水的方式送她回家与亲人团聚,由此兴起杜尔迦节。

除十节

除十节,梵名Das/aha^ra^。是印度教节日,该节源于古代对河川女神的祭祀。每年公历5、6月间举行。印度教徒认为,节日期间到恒河等圣河沐浴,可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种罪恶。

。。。。。。。。。。。等

印度虽然没有什么典型的饮食,不过他们比欧洲人更加喜欢吃大米、蔬菜和调味品。北印度人觉得南印度人的食物难以下咽,而南印度人也不爱吃北印度人的食物。有些人吃鱼、肉和蛋类;很多人宁愿饿死而不肯吃牛肉,而另外一些人却没有这些禁忌。所有这些饮食习惯的形成并不是由于食物味道的好坏,而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同时,由于地理条件各地千差万别,饮食也千差万别,丰富多彩。
印度的传统节日
开斋节,大概是最隆重的
印度传统节日是什么?饮食习惯又是什么?
国庆节 公历1月26日 甘地纪念日 公历1月30日 洒红节 公历2、3月间,是印度教节日 开斋节 公历2月前后,是 *** 节日 宰牲节 公历4月左右,是 *** 教节日 佛浴节要斋戒,只能吃素的
印度人有什么节日传统
印度节日: 印度的节假日名目繁多,但各地情况不一。有全国性的,也有地区性的,有政治性,也有民俗性的,但更多的是宗教性的,富有民族色彩。 全国性节日全国性节日全国性节日全国性节日:

•元旦 1月1日

•国庆节 1月26日

•独立纪念日 8月15日

•甘地逝世纪念日 1月30日

•宗教性节日

•印度教灯节 10月-11月

•印度教十胜节 9月-10月

•印度教除十节 5月-6月

• *** 教开斋节 2月

• *** 教古尔邦节 4月

•基督教复活节 4月

•基督教圣诞节 12月25日

•锡克教那纳克诞辰节 11月

•耆那教摩诃毗罗节 每逢15年一度的3月举行

元旦

公历1月1日。这是世界性节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家各户都要喜庆一番。只 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点本国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时,要在亲朋好友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点,以示吉祥国庆节国庆节国庆节国庆节 公历1月26日。1929年,印度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国大党在其年会上通过决定,规定1930年1月26日为独立节。此后,这一节日每年都过。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布独立后,1月26 日被正式定为国庆节。 1950年1月26日,印度颁布了共和国宪法,1月26日具有了更为重大的意义。每年1月26日,印度 *** 都要在总统府前的广场上举行声势浩大的 *** 。

甘地纪念日

公历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的伟大领袖、当代印度国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后,这一天便成了人们参拜甘地陵墓、纪念他伟大人格的日子。

萨拉斯瓦蒂节

一般在公历1紶到2月间,是印度教节日。在此期间,印度教徒要纪念知识女神萨拉斯瓦蒂。

洒红节

公历2、3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全国性的大节日。此节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细节下面另述。

开斋节

公历2月前后,是 *** 节日。这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 *** 开斋节没什么两样,开斋节前, *** 要封斋一月,白天不得进食,到了开斋节, *** 们到 *** 寺礼拜,尔后宰牲摆宴,欢欣庆祝。

丰收节

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盛行于南印度。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要打扫清除,人们要穿戴一新,烧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阳神,尔后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团聚。人们还要举行敬牛仪式,给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牵牛 *** 或举办赛牛会等。

3. 介绍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1.泰国 人乡随俗,到泰国有必要知道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1.泰国人习惯"合十礼"(即合掌躬首互向对方致礼),合十时常互致问候"沙瓦迪卡"(泰语"您好"的意思)。别人向你合十问候时,你也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合十后,便不必再握手问候或告别,但僧侣对俗家则不必回礼。见面或告别时的握手礼,尚未普及流行于泰国社会。

2.缅甸 要能接受男士穿“裙子”。缅甸男人穿笼衣。要能接受当地人用手吃饭的风俗。要能习惯女士们满脸涂粉末出现在你的周围。缅甸人把一种植物磨成粉末,涂于脸上,用来防晒。
要能习惯缅甸人民张开“血盆大口”地和你说话。缅甸人很喜欢吃树叶包的槟榔,所以很多当地人的牙齿都被染成了红色。

3.印度 印度的禁忌很多,由于宗教不同,地区不同,禁忌也有差异。

带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说蛇;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婴儿忌照镜子,否则会变成哑巴;父亲在世时,儿子忌缠自头巾、剃头;3和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妇女在怀孕期间,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递接东西。

在市场上陈列的花怀,禁止人们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为将受到人们的厌恶。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

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特别是在圣地,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不刹猪,耆那教徒不须杀人和动物或昆虫。

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光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凡进入回教寺庙者,均不能穿短裤或无袖背心,也要求脱鞋。

凡进入锡克教寺庙者,必先戴上头巾或帽子,然后脱鞋才可进入

4.越南 传统节日与民俗:越南民族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全国佛教徒约2000万人。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服饰穿着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姓名与称呼】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介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朝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越南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叔”、“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服饰】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阳核挪与牙之美】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滨榔的特殊爱好。他们常将按椰擦上一点石灰膏或碱发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产生化学反应,汁不吞咽,顺嘴角流出,嚼到无汁时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后甜,可刺激神经,提神醒脑,除积消肿。京人还把摈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上一颗摈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他们的习俗,开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从此,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参加当地举行的任何娱乐聚会,参加对歌,选择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风已日渐衰微,但在越南农村,你依然还可以看见不少老年妇女的牙齿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们眼里,保持牙齿洁白如玉是品质不良、作风不正的表现,而将牙齿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节日】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与中国人一样,阴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过节准备丰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门口贴上大红对联,高高的幡旗随风飘扬,爆竹鸣响。从这句民谣中,可见越南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在新年与旧年交接之时,越南人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夜,人们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娱乐,后传人民间。所谓的军鼓实际上是一只木桶或洋铁桶,在村头立两根柱子,用麻绳或钢丝绳将桶绷紧后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绳子使其发出鸣鸣的响声,男女双方各站一边,边敲边对歌,笑语欢歌汇集在一起,气氛欢快热烈。一些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建立感情,确立恋爱关系。 【祖先崇拜】越南人也和其他东方人一样,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解脱。越南人每家每户都没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用细腰红漆木盘或塑料。玻璃盘盛放的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越南人视祭把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思。许多家庭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节来临前,必须重新布置祭坛,插上香烛,摆上供品。春节三天期间,祭坛总是香火擦绕,合家吃团圆饭前,家长和族人都要祷拜。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平时,子孙忌提到祖辈、父辈的名字,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名词与祖辈、父辈的名字相重,要回避或用同义词代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乱喊,对先祖不敬。如果被别人指着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骂,被奚落或被辱骂者会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会激起深仇大很。近年来,忌名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这一习俗仍保持。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风水、精灵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树、野兽、刮风下雨等,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精灵寄寓其中,应当供奉祭扫,以求祛灾降福。如在河内栋多郡的金莲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立于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铭。在农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树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里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们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谈举止中不能冒犯它,低声称它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还要供奉上各种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古树,他们认为这些长期经受狂风暴雨、雷电袭击的大树能存活下来,树下必定有神灵,因此经常有人在树阴下,尤其在榕树下摆设香案或在树旁空地建盖庙宇,风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于此。

【宗教信仰】从公元前111年中国的西汉时代起,儒教、佛教、道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人的意识形态起了很大的影响。从中国传入的佛教为大乘佛教,越南人称为“北宗”。此外还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并称之为“南宗”,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庙不少。佛教徒忌杀生,讲因果报应。重大节日、个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献礼,听和尚诵经。
天主教传入越南约有500多年历史。历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到越南传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传教的是奥德雷科·巴德诺和弗朗西斯·沙维尔两位法国传教士。法属时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发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两地已有教区11处,天主教信徒300万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河西、承天、广南现港、波莱古、平顺等地。基督教为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教派,传入越南只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在越南称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师大卫·罗拉汉到西贡传教,随后陆续有牧师到越南传教,但遭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脚跟。
越南南部的西宁、迪石等地的京族农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该教的全称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为吴文昭、黎文忠于1926年创立。该教将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圣道)、老子(仙道)、释迹(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纸马,要忌杀生、忌贪欲、忌荤、忌色、忌粗口,每日6点、12点、18点、24点要焚香诵经。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该教为佛教的变体,由越南人黄富楚创立于1939年,因黄富楚居住的村子名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义为孝和交好。与佛教一样,该教也讲慈悲。博爱、大同和因果报应,信徒多为农民,又被称为“农民佛教”。和好教设僧侣,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佛的图像,信徒早晚供佛两次,供品为鲜花和清水,鲜花代表坚贞,清水代表纯洁。

在越南生活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我有幸看到了越南的胡志明市欢庆南部解放日的盛景。越南朋友说,4月30日对越南南方的人民来说是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1975年4月30日那一天,越南的南方解放了。

在解放日临近的时候,南方各城市,尤其是胡志明市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大街小巷都挂起了鲜艳的国旗,走在大街上红旗飘飘;各单位都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各家各户也是喜气洋洋的……人们很容易就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最令人激动的是在胡志明市的市中心的统一广场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民族风情园,在里面可以看到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是越南的一个缩影。

越南的人棋是最特别的,吸引人眼球的是巨大的棋盘,但最让人好奇的是有人站在棋盘上,身穿有标志的服装,他们便是“棋子”。由在场外的“统帅”指挥“棋子”进攻的路线,走棋的方法和中国的象棋差不多。“棋子”正面对垒时,两方都尽全力对抗,互相打斗,弱的一方就被淘汰出局。整盘棋让人的感觉就是“活”的。

荡秋千也是越南的一个传统的节目,据越南朋友介绍,每次庙会都少不了的。

秋千很大,架子支得非常高,拉住秋千的绳子外面套着的是长长的竹竿,所以荡起来时,绳子不会弯,而且弧度也大。一般秋千上可以站两个人,下面有人用绳子拉。可以想象———身穿飘逸传统服装的越南少女站在上面,秋千被高高的荡起时,像飞舞在空中的蝴蝶。

“嘭嘭……”一朵朵烟花飞起,接着是一阵阵热闹的锣鼓声,往前挤一看,原来是水上木偶戏。越南水上木偶戏是世界木偶戏艺百花园里的奇葩。“水”是水上木偶的艺术生命,水上木偶戏的艺术家们把它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地。在一阵阵爆竹声、锣鼓声、螺号声中,龙、鱼、龟争先恐后跃出水面,这些神灵的动物角色,是按照越南民间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塑造,涂上生漆金粉和各种色彩,显得质朴可爱。在水上木偶戏的传统保留节目中,人们可以看到金龟喷水,仙女随着“神曲”起舞的那种充满幻想色彩的表演。

在搭起的舞台上表演的是越南传统的戏曲,有改良戏等。表演的人身着传统的服装,唱着古老的曲子,跳着有节奏的舞蹈。那表演是很古老、很有特色的,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走到哪都会有这韵味十足的曲子萦绕在耳边。

民族风情园里,也有品种众多的美食展览,有春卷、米粉、卷筒粉等有越南特色的可口小吃。在那里参观,不仅饱了眼福,也饱了口福。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越南的各种风土人情。

2.泰国通常称呼人名时,在名字前加一个"坤"字,无论男女均可用,表示为"先生"、"夫人"、"小姐"之意。

3.泰国人忌讳用脚指物或指人,即便是坐着时,也不允许将脚尖对着别人,此举被视为不礼貌的做法。抚摸对方头颅或挥手越过别人头顶,被视为有侮蔑之意,是禁止的动作。

4.泰国人认为右手高贵,而左手只能用来拿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因此,给别人递东西时都要用右手,以示敬意。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要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女士若想将东西奉给僧侣,宜托男士转交。如果亲手送赠,那僧侣便会张开一块黄袍或手巾,承接该女士交来的东西,因为僧侣是不允许碰解女性的。

5.尊重宗教。寺庙是泰国人公认的神圣地方,因此凡入寺庙的人,衣着必须端庄整洁,不可穿短裤、迷你裙、袒胸露背装或其他不适宜的衣服。在寺庙内,可以穿鞋,但进入佛殿时,必须脱下鞋子,并注意不可脚踏门槛。每尊佛像,无论大小或是否损毁,都是神圣的,绝对不可爬上佛像拍照,或对佛像做出失敬的动作。

6.尊重王室。在泰国处处可以见到国王和王室的人像,如硬币、纸币、日历牌、挂图等,由此可见对皇室的敬重。游客要小心表现适当的礼仪,例如在公共场合有皇室人员出席时,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动作,跟着照做。

7.不要在公共场所做有伤风化的举动,例如在公共场合应避免和泰国人接吻、拥抱或握手。除在某些海滩允许裸体日光浴外,在其他地方,泰国人不喜欢这种行为,尽管未触犯法律,但是违背了泰国人的佛教理念。

饮食

泰国人主食是大米,喜欢吃酸辣食物,由于常年炎热,习惯饮用冰茶。泰国菜式通常选用新鲜的材料,菜的味道以辛辣为主,且调味料花样繁多,如有辣椒、咖喱、雨露、虾酱、椰奶等等。泰国菜多数由淡素的食品组成,包括鱼、蔬菜和饭,再加上一些香料和酱汁。但无论饭餐是否丰富,都必有餐汤,与我国的粤菜风格相似。

5.1、穿花格裙的苏格兰男人
男人穿裙子在世界不多见,苏格兰男人就是其中一例。头戴小黑呢帽,身着花格裙及短袜,手上拿着管风笛,这是苏格兰男人引以为傲的打扮。苏格兰人爱穿花格裙,是因为不同图案的花格布代表着不同的氏族,每一个氏族都为自己设计一种代表氏族精神及血缘关系的花格布裙。当氏族人穿上自己氏族的花格布,,也同时穿出了他们族人的骄傲、责任与忠诚。
2、民俗礼仪
英国人给人的印象是及保守又富有幽默感。英国人倾向于接受熟悉的事物,对于新奇或者外来的东西总是持怀疑的态度。英国人比较谦虚,自夸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英国人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幽默感。英国式幽默的出发点自我贬低,以自负为大敌,其最终目的是能够自嘲,嘲笑自己的缺点、失败、窘境乃至自己的理想。他们不相信华丽的词藻和自夸之词。英国人热爱体育,现代形式的体育运动几乎全是英国人的发明,如拳击、橄榄球、曲棍球和网球等。

4. 印度节日有哪些

一、洒红节

洒红节,也叫“胡里节”、“色彩节”,是印度传统节日,也是印度传统新年(新印度历新年于春分日)。洒红节源于印度的着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在每年2、3月间举行,庆祝时间的长短不一。

在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抛洒用花朵制成的红粉,投掷水球,迎接春天的到来。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洒红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排灯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十胜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度丰收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兄妹节

5. 世界各国节日的特色是什么样的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起源于古代罗马,于每年2月14日举行,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关于“圣瓦伦丁节”名称的来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纪念以为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他用反抗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狱,并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处死刑,行刑前,瓦伦丁曾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她的一片情怀。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中国人现在用近乎狂热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一样,情人节也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情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可能并不一定为大多数人所知。下面所要介绍的,不过是众多关于情人节的传说中的一个。

在古罗马时期,二月十四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二月十五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为情人节。

在西方,情人节不但是表达情意的最佳时刻,也是向自己心爱的人求婚的最佳时刻。在这一点上,情人节体现出的,不正是古罗马人设计这个节日的本意吗?

公历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曾建立过教师节。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

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再存在。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

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

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每年的教师节,全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6. 印度人怎样看中国

在中国的印度人,主要居住在北京、上海两等地,他们是这样看中国的:

1、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认为:上海很安全

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的老家是印度中部的那格浦尔。2009年,怀卡尔当时所在的一家德国企业把他派遣到上海,担任亚太区销售高级副总裁。现在,他11岁的大儿子和7岁的小儿子都在上海上学。2012年,怀卡尔被选为印度人协会主席,这个2006年由“上海印度女性联盟”和“上海印度商人联盟”合并的印度人社团,在他负责的这3年里,会员从7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印度人协会的网站上,能查到所有委员会成员的手机号和电子邮箱,协会成员的名字和手机号也都在年度刊物上公开。

怀卡尔说,印度人协会经常组织公益活动,联络在华印度人的感情,比如一年一度的印度排灯节公益晚会。此外,他们也愿意为上海市民做些贡献。去年11月,上百名印度人协会的成员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参加献血。等到今年6月14日“世界献血日”时,协会还会举行这样的活动。怀卡尔说:“我们很高兴这样做。”采访中,怀卡尔再三称赞中国人的守时和勤奋,他还说:“每次遇到新来的印度人,我都会告诉他上海给我们的安全感超过世界很多地方。我们应该给上海颁一个‘安全奖’。”

普拉迪普·库马尔和太太安·丽塔住在上海世贸滨江花园的高层公寓里,天气好的日子,从他们家的客厅能俯瞰黄浦江。在这个高档社区,总共住着七八十户印度人。库马尔来自印度首都新德里,有在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上海等地做跨国企业高管的经历。2006年,库马尔看到中国咨询行业的机遇,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同时也是另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那时中国的GDP增速很快,相关政策使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和运营非常容易,商业发展前景很好。

上海的生活让库马尔一家感到满意。谈到在广场跳舞的中国大妈,已经当上奶奶的丽塔说:“中国老年人比印度老年人更活跃,也更快乐,退休仿佛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由于一家人都是素食主义者,丽塔还教会来家的钟点工做印度菜,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在上海生活的幸福感。现在,丽塔是上海一家名为“米饭妈妈”的公益组织成员,她们致力于帮助上海的弱势儿童群体。丽塔说:“印度人与西方人差别很大。中国人把我们看成半个外国人,因为我们的语言、相貌,也因为我们的亚洲特性。我很高兴,当地人接纳了我们。”

2、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

生活在中国的印度人,有时愿意把两国做对比。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来中国24年了,1997年他娶了中国妻子,1998年在北京国贸开了第一家印度餐厅。帕斯塔卡亚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印度创业,想出一个“工业厨房”的点子,和做外卖差不多,但不太顺利。几年后,他决定出去闯闯,曾考虑过到颇受印度人欢迎的中东地区,那里有700多万印度人,直到一个朋友问他“要不要一起去中国”。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帕斯塔卡亚对中国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做出了选择。来中国不久,就认识了会说英语的郑女士,用帕斯塔卡亚的话说:“印中文化真的有很多不同,我们认真交往、磨合了好几年,1997年才结婚。”那时候,他想买咖喱等家乡的调料要去友谊商店,但现在方便多了,网购就可以解决。说起北京的变化,帕斯塔卡亚侃侃而谈:“那时刚修完的二环路、三环路没过多久就又拥堵了。以后北京有七环也不奇怪。”对于北京的雾霾,他也会抱怨,但他觉得“污染和发展有关,哪个国家都一样,印度也有污染”,而且北京近几年已经好多了,几乎没有沙尘暴。

帕斯塔卡亚在北京开的印度餐厅很受欢迎,吸引了很多社会名流。短短几年内,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走上正轨,让帕斯塔卡亚更热衷于传播印度文化,他说:“很多中国人对瑜伽的印象就是减肥美体,其实它更强调呼吸冥想,是用来修身养性的。我希望能尽一己之力,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印度。”

来自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的珊妮,是独生女,她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月光”,是当年一个去印度的中国女孩给起的。月光很喜欢这个名字,来中国后,她得知“月光”有了新的含义,不过,这个开朗的女孩笑着说:“在中国发展不可能成‘月光族’的,这也是我来中国的原因。”月光说,印度人口多,很多人都有兄弟姐妹,所以像她这样的独生子女很少见。

月光的父亲曾在英国、中国香港经商,她13岁首次来中国时第一站就是香港,然后又去了广州和深圳。月光说:“你问100个印度人刚来中国时是否适应,可能99个都说不适应,因为印中的文化差异很大。可是我很适应,我想是因为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和中国有联系的原因。”现在,她最喜欢的中国小吃依然是粤菜系中的虾饺。一年半前,月光到北京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MBA。谈到为什么放弃美国名校而选择中国大学时,月光说,印度以前是英国殖民地,印地语和英语都是官方语言,她在印度的商学院里学到的知识也都以欧美为范本,因此,选择去美国留学意义不大。相反,她认为,再过二三十年中国肯定能超越美国,因此,她想“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见证历史”。月光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很多,我注意到中国商场里的售货员、旅游景点咨询处和高速公路收费站等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多是女性,而这些工作在印度都是由男性来做。

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尼廷·达尼在意大利读研时,一次到上海实习的机会让他对中国产生兴趣。2011年毕业后,达尼来到上海,现在,他是一家名为“绿色倡议”的环保组织负责人,同时兼职做室内摄影和建筑咨询。“绿色倡议”经常组织宣传环保的活动,如每月邀请环保产业的相关专家和高管讲座,每次参加的人数都有上百人。达尼对政治话题不感兴趣,但更关注中国政府的环保举措。达尼说:“在印度,环保问题还没有像在中国这样被重视。印度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仍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最近才被重视。”

达尼认为中国政府的治理很出色。他举例说:“与上海相比,班加罗尔的交通很差。10公里的路程,我需要花一小时甚至一个多小时。”但他觉得,印度在旅游业上有优势,景观和风俗仍保持原貌,但在中国,“所有的东西都被装点过,越来越西方化”。对达尼来说,他希望可以简化来中国的签证手续。

3、印度学者:“印中不要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说: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4.5万印度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着推动作用,通过人员往来可以增进了解,促进中印两国经贸、文化发展。但是人口大国印度在中国的人数还不够多。

一位在中国生活了8年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学者说:印中两国媒体有时会有关于对方国家的负面报道,如炒边境话题,其实印度普通百姓不太关注这些报道。他认为,欧美媒体也经常有对印度的负面报道,这很正常,西方不愿接受其他国家崛起的事实。说起1962年的那场战争,他认为,印中合作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就太可惜了。他还谈到,“莫迪总理对华友好访问,希望印中往前看”。以前印度的领导人喜欢把耳朵捂上自己做决定,但莫迪不是,更喜欢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较开放,亲和力强,因此赢得很多海外印度人的心,有不少印度人为投莫迪一票而特意回国。

库马尔表示:“民间层面,印中两国之间可以说相互信任。但在政府层面,彼此有些过于谨慎。我之前想把一些中国公司带到印度,但印度政府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相关程序。在中国,美国公司注册很容易,我的公司在中国注册时也很容易。”他认为,中国稳步增长,印度也迅速发展,“两国应以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共同繁荣”。

在华印度人体验中印差异 感叹中国机会多更安全--国际--人民网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5/c157278-26846086.html

7. 为什么有人说俄罗斯叫大毛印度叫三哥

我只知道过去上海有租界的年代,经常有印度人被雇来当租界警察。他们通常被称作 A sir,这一点在很多港剧中也能听到。但上海话变阿三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怎么过兄弟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女王的妈妈为什么不做女王 浏览:4
印尼ob岛在什么地方 浏览:371
手机不显示中国移动怎么回事 浏览:260
西红柿意大利面什么名高大上 浏览:849
越南怎么用中国的姓 浏览:594
英国插座是什么样 浏览:79
意大利手表都哪些城市最多 浏览:153
印度人过新年怎么过 浏览:271
意大利语fece什么意思 浏览:805
印度高种族结婚怎么样 浏览:565
印度禁止华为5g有什么影响 浏览:808
英国有一个大桥叫什么 浏览:727
印度的铁矿场在哪里 浏览:899
伊朗为什么对中国人重要 浏览:556
印度疫情为什么控制的这么快 浏览:968
伊朗为什么向美国发射火箭 浏览:629
意大利女郎背什么包 浏览:244
怎么查询自己的印尼签证 浏览:975
印度军队多少万 浏览:884
伊朗人叫昂了公的是什么东西 浏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