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玉米杯多少钱一元

印度玉米杯多少钱一元

发布时间:2024-08-20 05:57:15

❶ 可口可乐是哪产的 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

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13年的历史。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甚至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赞誉。但是,就在可口可乐如日中天之时,竟然有另外一家同样高举“可乐”大旗,敢于向其挑战的企业,它宣称要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并且在与可口可乐的交锋中越战越强,最终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就是百事可乐公司。

新可乐挑战老可乐
世界上第一瓶百事可乐同样诞生于美国,那是在1898年,比可口可乐的问世晚了12年,去年是它100岁诞辰。它的味道同配方绝密的可口可乐相近,于是便借可口可乐之势取名为百事可乐。
由于可口可乐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大力开拓市场,到这时早已声名远扬,控制了绝大部分碳酸饮料市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定势,一提起可乐,就非可口可乐莫属,百事可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不见起色,曾两度处于破产边缘,饮料市场仍然是可口可乐一统天下。尽管1929年开始的大危机和二战期间,百事可乐为了生存,不惜将价格降至5美分/镑,是可口可乐价格的一半,以致于差不多每个美国人都知道“5分镍币可以多买1倍的百事可乐”的口头禅,百事可乐仍然未能摆脱困境。
在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个是市场领导者,一个是市场追随者(挑战者)。作为市场追随者,有两种战略可供选择:向市场领导者发起攻击以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者是参与竞争,但不让市场份额发生重大改变。显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百事可乐公司发现,后一种选择连公司的生存都不能保障,是行不通的。于是,百事可乐开始采取前一种战略,向可口可乐发出强有力的挑战,这正是二战以后斯蒂尔、肯特、卡拉维等“百事英才”所做的。

百事可乐的一代
这时有一个对百事可乐的发展非常有利的环境。二战后,美国诞生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没有经过大危机和战争洗礼,自信乐观,与他们的前辈们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小家伙正在成长,逐步会成为美国的主要力量,他们对一切事务的胃口既大且新,这为百事可乐针对“新一代”的营销活动提供了基础。
但是,这一切都是在1960年百事可乐把它的广告业务交给BBDO(巴腾-巴顿-德斯廷和奥斯本)广告公司以后才明白过来的。当时,可口可乐以5∶1的绝对优势压倒百事可乐。BBDO 公司分析了消费者构成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将火力对准了可口可乐“传统”的形象,做出种种努力来把百事可乐描绘成年轻人的饮料。经过4年的酝酿,“百事可乐新一代”的口号正式面市,并一直沿用了20多年。10年后,可口可乐试图对百事可乐俘获下一代的广告做出反应时,它对百事可乐的优势已经减至2∶1了。而此时,BBDO又协助百事可乐制定了进一步的战略,向可口可乐发起全面进攻,被世人称为“百事可乐的挑战”。其中两仗打得十分出色。
第一个漂亮仗是品尝实验和其后的宣传活动。1975年,百事可乐在达拉斯进行了品尝实验,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去掉商标,分别以字母M和Q做上暗记,结果表明,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更受欢迎。随后,BBDO 公司对此大肆宣扬,在广告中表现的是,可口可乐的忠实主顾选择标有字母M的百事可乐,而标有字母Q的可口可乐却无人问津。广告宣传完全达到了百事可乐和BBDO 公司所预期的目的:让消费者重新考虑他们对“老”可乐的忠诚,并把它与“新”可乐相比较。可口可乐对此束手无策,除了指责这种比较不道德,并且吹毛求疵地认为人们对字母M有天生的偏爱之外,毫无办法。结果,百事可乐的销售量猛增,与可口可乐的差距缩小为2∶3。
1983年底,BBDO 广告公司又以500万美元的代价,聘请迈克尔•杰克逊拍摄了两部广告片,并组织杰克逊兄弟进行广告旅行。这位红极一时的摇滚乐歌星为百事可乐赢得了年轻一代狂热的心,广告播出才一个月,百事可乐的销量就直线上升。据百事可乐公司自己统计,在广告播出的一年中,大约97%的美国人收看过,每人达12次。
几乎与此同时,百事可乐利用可口可乐和包装商们的利益纷争,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对饮料行业特许包装体制的反对,争取过来数家包装商,并且让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一次非常公开的挫折。1984年5月,负责官方饮料供应的快餐联号伯格•金公司因不满可口可乐转向其竞争对手麦当劳公司,于是交给百事可乐一纸合同,让它为全美2300家伯格•金快餐店提供3000万升饮料,仅此一项每年为百事可乐增加3000万美元的收入。伯格•金的“倒戈”,令百事可乐获益匪浅。
百事可乐只有30多岁的经理约翰•斯卡利坚信:“基于口味和销售两个原因,百事可乐终将战胜可口可乐”。这一预言现在终于变成了现实。在百事可乐发起挑战之后不到3年,美国《商业周刊》就开始怀疑可口可乐是否有足够的防卫技巧和销售手段来抵御百事可乐的猛烈进攻。1978年6月12日,《商业周刊》的封面赫然印着“百事可乐荣膺冠军”。A•C•尼尔森关于商店里饮料销售情况的每月调查报告也表明:百事可乐第一次夺走了可口可乐的领先地位。

色彩:红与蓝
实际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商标设计可能最能反映二者的特色和定位。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在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字样,白字在红底的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草书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逸之感。红白相间,用色传统,显得古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百事可乐则选择了蓝色,在纯白的底色上是近似中国行书的蓝色字体“Pepsi Cola”,蓝字在白底的衬托下十分醒目,呈活跃、进取之态。众所周知,蓝色是精致、创新和年轻的标志,高科技行业的排头兵IBM公司就选用蓝色为公司的主色调,被称为“蓝色巨人”,百事可乐的颜色与它的公司形象和定位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从真空地带着手
百事可乐不仅在美国国内市场上向可口可乐发起了最有力的挑战,还在世界各国市场上向可口可乐挑战。
与国内市场完全一样,百事可乐因为可口可乐的先人优势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百事可乐的战略就是进入可口可乐公司尚未进入或进入失败的“真空地带”,当时公司的董事长唐纳德•肯特经过深入考察调研,发现前苏联、中国以及亚洲、非洲还有大片空白地区可以有所作为。
肯特的至交,美国总统尼克松帮了大忙。1959年,美国展览会在莫斯科召开,肯特利用他与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之间的特殊关系,要求尼克松“想办法让苏联领导人喝一杯百事可乐”。尼克松显然同赫鲁晓夫通过气,于是在各国记者的镜头前,赫鲁晓夫手举百事可乐,露出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这是最特殊的广告,百事可乐从此在前苏联站稳了脚跟,这对百事可乐打入前苏联国家和地区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百事可乐虽然进入了前苏联市场,却未能实现在前苏联建立工厂,垄断可乐在前苏联销售的计划。于是,1975年,百事可乐公司以帮助前苏联销售伏特加酒为条件,取得了在前苏联建立生产工厂并垄断其销售的权力,成为美国闯进前苏联市场的第一家民间企业。这一事件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各家主要报刊均以头条报道了这条消息。
在以色列,可口可乐抢占了先机,先行设立了分厂。但是,此举引起了阿拉伯各国的联合抵制。百事可乐见有机可乘,立即放弃本来得不到好处的以色列,一举取得中东其他市场,占领了阿拉伯海周围的每一个角落,使百事可乐成了阿拉伯语中的日常词汇。
70年代末,印度政府宣布,只有可口可乐公布其配方,它才能在印度经销,结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口可乐撤出了印度。百事可乐的配方没有什么秘密,因此它乘机以建立粮食加工厂、增加农产品出口等作为交换条件,打入了这个重要的市场。
百事可乐在拓展国际市场时,一直将尼克松视为它的秘密武器。60年代尼克松竞选惨败后,百事仍然积极对其给予支持,肯特先生以年薪10万美金的报酬,聘请尼克松为百事公司的顾问和律师。尼克松则利用自己的关系周游列国,兜售百事可乐,并且在竞选美国总统成功后,任命肯特为总统经济政策顾问,使其有机会影响经济政策,借以创造百事可乐在世界市场与可口可乐竞争的有利地位。
在与可口可乐角逐国际市场时,百事可乐很善于依靠政界,抓住特殊机会,利用独特的手段从可口可乐手中抢夺市场。

另一种多元化
由于饮料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了规避风险,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多元化经营。但是,多元化为两家公司带来的收益大相径庭,百事可乐在这场特殊的角逐中再次战胜了可口可乐。
自70年代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大举进军与饮料无关的其他行业,在水净化、葡萄酒酿造、养虾、水果生产、影视等行业大量投资,并购和新建这些行业的企业,其中包括1982年1月,公司斥资7.5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制片厂的巨额交易。但是,这些投资给公司股东的回报少得可怜,其资本收益率仅1%。直到8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公司才集中精力于主营业务,结果利润出现直线上升。
百事可乐就幸运多了。它从60年代起就试图打破单一的业务种类,迅速发展其他行业,使公司成为多角化企业。从1977年开始,百事可乐进军快餐业,它先后将肯德基食品公司(KFC)、必胜客(Pizza-hut)意大利比萨饼和特柯贝尔(Taco Bell)墨西哥餐厅收归麾下。百事可乐这次的对手是快餐大王麦当劳公司。肯德基、必胜客和特柯贝尔在被百事可乐兼并前,都只是一些忽冷忽热的餐馆,仅仅在自己狭小的市场内略有优势。百事可乐兼并它们之后,立即提出:目标和对手“不应再是城里另一家炸鸡店、馅饼店,而应是伟大的麦当劳!”于是,百事可乐又在快餐业向强手发起了挑战。
当时正是美国通货膨胀不断高涨的年代,麦当劳的食品价格也随着物价不断上涨,百事可乐看准时机,以此为突破口,开始了它的攻势。公司不断设法降低成本,制定了“简化、简化、再简化”的原则(这不是指食品的制作和质量,而是指尽量减少非食品经营支出)。如预先做好部分食品,在店外烧烤牛肉,尽量减少厨房用地,降低人工成本;修改菜单,将制作快的菜放在前面,以加快流通速度等。结果销售额很快达到以前的两倍,而员工只有以前的一半。由于收入迅速增加,成本大大降低,利润猛增,已经能够与麦当劳抗衡,并且带动了百事可乐饮料的销售。
百事可乐还首创快餐业“送货上门”的新型营销方式。当时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韦恩•卡拉维说:“如果只等着忙碌的人们到餐厅来,我们是繁荣不起来的。我们要使炸鸡、馅饼的供应像看时间那样方便。”
百事可乐质优、价廉的食品,高效、多样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青睐,销售额年年创记录,很快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餐饮公司。许多老牌快餐公司在百事可乐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败下阵来,甚至麦当劳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70年代末80年代初,麦当劳公司的年利润率为8%,而百事快餐公司的年利润率却高达20%。
百事可乐终于在它诞生92周年的时候赶上了竞争对手。1990年,两种可乐平分市场,在零售方面百事可乐甚至超出了1亿多美元。该年度A•C•尼尔森公司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的90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排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的10大名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均获此殊荣,分列第6和第8位。百事可乐已经实现了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的梦想。1997年,百事可乐公司全球销售额为292.92亿美元,位列《财富》98世界500强第92位,荣登饮料行业企业世界冠军,可口可乐只能屈居亚军,销售额只有188.68亿美元,排名在201位。

可乐在中国
由于可口可乐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企业,具有百事可乐不可比拟的先人优势,百事可乐在中国同样处于挑战者的位置。
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是:
1.以年轻人和爱好体育的人士为目标市场。1999年3月,中国足球协会宣布,中国足协与国际管理集团经过友好协商,正式签订协议,由百事可乐公司买断今后5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冠名权,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甲A联赛将冠名为百事可乐全国足球甲A联赛,同时,合同规定,禁止其他饮料企业进入甲A联赛俱乐部和球队,一举独占了中国最大体育运动市场的宣传权。百事可乐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中国体育,扩大在体育爱好者中的影响。另外,百事可乐的广告也全部以时尚、新潮、青年或运动人士为诉求重点。
2.集中开拓北京和南方主要大中城市。现在百事可乐产品已在国内12家合资的灌瓶厂制造,包括北京、深圳、广州、福州、上海、南昌、桂林、成都、重庆及长春等地,除了北京和长春外,全是南方城市,其中上海、福州、成都、重庆被认为是百事可乐最重要的领地。
3.并购国内饮料企业。1993年,百事可乐在广州成立百事亚洲饮料有限公司,设立了两家浓缩液生产厂:一家负责生产百事饮品,而另一家则负责生产当地品牌。1994年,百事可乐又同天府可乐和北冰洋饮料公司达成协议,成立了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和北京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
4.多样化经营。百事公司旗下的饮料和餐饮业务均已在中国展开。目前,百事可乐饮料在国内的产品包括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及激浪、北冰洋等,百事可乐餐饮在中国主要是肯德基炸鸡和必胜客比萨饼。
自1993年百事可乐与中国国家轻工总会签订共同合作发展备忘录至今,公司已在国内相同项目上进行了7亿美元的投资,拥有12家合资灌瓶厂及3家浓缩液生产厂。百事可乐国际集团还计划于未来5年在中国设立9家新厂,联同本地的合伙人,公司将会转移先进科技及器材,同时引入现代的管理及市场系统。
百事公司积极扩展的成绩十分显着,仅1994年,该公司在中国的销量就增加了50%。但是,在中国可乐市场,可口可乐仍然处于绝对优势。1998年的中国碳酸饮料市场上,前5名中有4名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1999年2月1日—28日,可口可乐公司在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的中国民生银行大厦上,挂起了四幅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的可口可乐巨型广告,公然在百事可乐的家门口向百事可乐挑战,可见其气势之盛。
1999年2月2日,推出非常可乐的娃哈哈集团通过《中国经营报》,对全国的消费者进行了“为非常可乐打分”的问卷调查。北京市统计局计算中心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结果在参加调查的消费者中,63%的人在购买可乐时首选品牌是可口可乐,34%的人首选非常可乐,而百事可乐仅为3%。据分析,中国人有两种心态:崇尚外国生活和对国货潜藏在心的爱护。可口可乐以纯正的美国口味成为“可乐”的同义词,得到了前一种心态的一致喜爱;而非常可乐则争取了后一部分人;百事可乐面向年轻人的定位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所以位居末席。连初出茅庐的非常可乐都竞争不过,看来百事可乐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以百事可乐勇于向强手挑战的精神、杰出的经营销售经验,以及人才云集优势,百事可乐公司绝不会甘居人后,好戏还在后头。
点评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双雄战早已打得不可开交,百事可乐在其中令人称道的是它勇于挑战的勇气和它的市场竞争手段。最终,百事可乐取得了一席之地。
当我们的眼光投向世界,尤其是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感到:中国的企业与它们相比是何等的渺小。但是,竞争是不可回避的,中国企业必须学习百事可乐的精神,勇于面对世界级强手。实际上,并不是一点机会没有。与新兴的小企业相比,规模巨大、历史悠久的企业也存在致命的弱点,百事可乐就抓住可口可乐管理机构调整和人事纠葛带来的良机,向可口可乐发起有力的冲击,并取得了赫赫战果。
当然,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百事可乐如何向强手挑战。百事可乐在美国挑战可口可乐的主要方式,是其卓然超群的市场定位和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在可口可乐一统天下的年代,针对青少年对碳酸饮料的强大需求及未来的购买潜力,百事可乐将自身定位于“创新、年轻并富有活力”,这对于6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极具号召力,并且控制了销售渠道中的包装公司,因此能够异军突起。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鏖战可乐市场的时候,七喜将自己定位为非可乐,也迅速打开了销路。
在国际市场上,百事可乐的竞争策略也很独特,它看准时机,占领了可口可乐的“真空地带”,不仅避免了后入劣势和两败俱伤的局面,还在大片地区形成了垄断。百事可乐对麦当劳等快餐公司的挑战主要是有针对性地“提供质优、价低的产品,高效、多样的服务,并不断创新”。都是眼光独到、精准,策略切中要害,深合顾客心理和需求,因此能够行之有效。
最近,非常可乐、汾湟可乐、中华可乐纷纷出台,掀起中国的可乐大战。在向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强手挑战中,应当学习当年百事可乐的精神,特别是要学习百事可乐的竞争手段,找准定位,做好市场营销。
但是,这三种可乐除了强调自己是国货外,似乎没有其他创意。以汾湟可乐为例,现在电视上播得比较多的是汾湟可乐的两则广告——《打抱不平篇》和《龙舟篇》。前者的内容是:手中的汾湟可乐被抢走后,小男孩无可奈何,这时成龙见义勇为,抢回可乐,小男孩对成龙的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又将手中的汾湟可乐抛出,要求再来一次。后者的内容是:大家扛起龙骨下水,人们挥汗如雨,这时一罐汾湟可乐出现了,成龙打开它,仰头痛饮,然后来了一句话,“汾湟可乐,大家齐欢乐”。专家评论说,前一则广告似乎是在为成龙的功夫而非汾湟可乐做广告,将可乐换成玩具一点不影响其完整性;后一则也无非是这样一种诉求:汾湟可乐能解渴,特别是大汗淋漓时,与其他可乐并没有两样。这两则广告的问题都在于:定位不准、不深,没有特色。
其实,这正是汾湟可乐对自己产品定位把握不定的表现,其他两种可乐也是一样。在洋可乐横行的时代,宣扬“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当然能够赢得部分顾客,因而非常可乐首先以此为诉求,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消费者关心的不仅仅是国货,而是它们与洋可乐比,有什么新颖独特的地方,能否接受并喜欢,显然,这就不单是“国货”二字能达到的。如果非常可乐营销得法,能够充分利用“娃哈哈”对儿童的影响,培养未来“娃哈哈的一代”也并非无稽之谈。现在,在台湾,占软饮料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的不是可口可乐,也不是百事可乐,而是一家当地饮料企业,它的诀窍就是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对销售渠道的牢牢控制。
这正是我们需要向百事可乐学习的。

❷ 印度经济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增长

作者:刘紫城

首先,感谢知乎朋友的邀请。这是个大问题,下面就印度的自身条件,分析印度内在的优势和劣势,继而结合印度经济的产业结构以及印度历史因素分析印度经济发展。

一、印度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中心,南部伸入太平洋,是亚洲、大洋洲、非洲的海上交通要道。印度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七位。南亚地区绝大部分自然资源都集中在印度。印度可耕地面积1.7亿公顷,占南亚可耕地面积的83%,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拥有丰富的铁矿、铝土矿、铜矿、铅锌、煤炭资源。
印度的动植物资源很丰富,在农业方面,印度盛产稻谷、小麦、玉米、杂粮、小米、薯类、豆类、棉花、麻类、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烟叶、茶等,其中许多产品居世界首位。在林业方面,森林是印度的重要资源,印度森林的面积为75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3%。
值得指出的是,印度拥有7600公里的海岸线,拥有20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海洋经济区。浩瀚的印度样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矿物和能源资源。印度已于80年代后期开始对印度洋的海底矿物资源进行勘察并对矿床进行登记,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将大大弥补印度陆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并将对其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印度的人力资源状况
国力的强大与人口的数量有着重要的关系,对要成为世界性的大国来说尤其如此,只有具备较多的人口才能形成巨大的消费能力,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人口过多,超过本国资源和生产力的承载能力,则成为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2000年印度的人口已达到10亿2千万,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6.3%,居世界第二位。就印度的人口而言,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已经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一)印度人口的自然构成
印度当前人口处于“年轻型”时期,人口的增长潜力很大。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率达到2.1%。 这意味着印度每年要增加约2400万人口,人口急剧膨胀。
(二)印度人口的社会构成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最大的有10个民族。这10大民族人口占印度全国人口的96.6%,其中印度斯坦族最大,占46.3%。由于各民族的分布以及历史、宗教、文化等种种原因,印度的民族问题非常复杂,民族矛盾有时十分尖锐,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印度人口中,特别需指出的是印度的表列种姓和表列部族,即所谓“不可接触”的“贱民”。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没有权利,在农村只能当佃农、雇农,绝大部分生活在贫困线之下,没有土在城市只能从事“不洁的工作”(如洗清扫等)。“贱民”们不能进寺庙,学校等公共场所。虽然印度地衣,宪法规定不得歧视“贱民”,并给他们以公民的权利,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在人口的社会构成中,和经济关系最密切的是人口的就业比重和就业的产业构成。印度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在印度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印度存在着精英群体与低素质两级分化的情况。教育水平整体上不能与我国相提并论。
直观的从现象上来讲。
目前印度有公立教育,但是往往条件十分简陋,且名额很少。
很多能上得起学的人,在印度基本上算是中产家庭了。

高等教育中,目前学校中公立教育的名额往往只占10-20%,其价格确实十分便宜。几百块人民币一个学期。但是印度人人口众多,往往这些名额是入不敷出,杯水车薪的。
目前真正在印度受到良好教育的一般都是精英阶层的小孩子,印度一样存在择校费的费用。所以穷人家早已经蛰伏命运,不再相信中国人心中的“教育改变命运”。而且印度人在学校中,嘲笑低种姓人的现象十分猖獗。依旧把阶级层次带入到生活中。

所以穷人往往转头依靠宗教,希望来世可以投生在富裕的家庭。最搞笑的事例莫过于,拜神求考试结果,拜神求老婆金钱之类的愿望。

至于印度精英阶层始终还是相信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还是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国外念书。

三:印度内在文化
印度和中国相邻,却又被高耸的喜马拉雅山隔开,中国人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大不相同。如果我们想超越这些限制,就必须要了解中国丰富的传统和文化。
中国人与印度人有许多共同之处:敬重长者和权威,重视学习,热情好客,看重家庭生活以及男性享有优越地位。而我们双方的差别则可以归结为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人生观:中国人是“现世主义者”,而印度人是“来世主义者”。我们关心的是来世,因为它会支配我们现在的生活。这种观念导致印度人对目前的生活趋向于否定和悲观。
中国人只相信今生今世。在他们看来,眼前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生活的目的所在。由于在他们眼中只有“今世”,中国人愿意尽力过好每一天,让自己过得平和、舒适和富足。他们更愿意面对现实,做实用主义者。
印度人相信宗教,并幻化了诸多神灵以供敬仰。敬神是出于畏惧,或想得到切实的好处(发财、升官、得子)。印度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取悦神灵,并创造出天堂和地狱等概念及作孽和积德等观念。
虽然佛教试图将许多印度教的教义传入中国,但中国人依然不像我们这样来看待作孽与积德。佛教、伊斯兰教及基督教都曾传入过中国,但中国人对宗教的态度仍显得不冷不热并带有功利主义色彩。
印度人为自己只注重精神世界而自豪,因此他们信仰精神与灵魂。中国人却要和精神、物质两个世界打交道。对印度人来说,精神世界比物质世界重要,内容比形式重要,意愿比表达重要。对中国人来说,形式和表达则比精神和意愿更重要。

❸ 印度人生活的习性

印度人如厕之后,确实是用手去清洁的——(只限于左手。这点请记住)。一开始我在网上看到相关说法,也不敢相信,认为是丑化印度人。现在经过多方认证。证明这个说法属实。

其次,说说他们的方法。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干净。印度厕所不像我们的公厕有卫生纸,但是全部在马桶旁备有一个水槽。是伸手可及的。专门用来帮助事后清洁。连最豪华的酒店卫生间也是如此。因此,去印度的朋友,除了护照,卫生纸是必须随身配备的。否则,你只能学习印度模式了。

在印度,用手清洁的问题,和文化、素质、学历、阶层是毫无关系的。即使白领阶层也照样是这个习俗。因此,印度人来中国旅行,感觉最不方便的,是卫生间蹲坑旁边没有水槽,如厕之后比较别扭。

印度人是手抓饭。孟加拉人也是这样。都是用右手的。绝对没有人用左手。因此,如果和印度人吃饭,最好左手不要伸到桌面上来。

❹ 去过印度的朋友们你们在印度感觉如何


因为工作原因,我被迫在印度呆了2个月。这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刺激,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还有心理上的冲击。如果你身体不好,尤其是你的胃,那么我不我不建议你去印度,因为很可能你再也不会回来了。


年,该公司有一个项目需要去印度,但没有去。Idon’我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所以我被选中了。其实这份工作很轻松,除了少量的工作对接,还有大量的业余时间。那是一次工作旅行。我没有直到去了印度,我才知道这次旅行不简单,我永远不会忘记.


视觉冲击1、建筑


新德里,这里是印度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出了机场,我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仿佛回到了20年前,甚至30年前。我面前的根本不是大城市,很像我家乡的一个小镇。除了少数高楼,大部分都是3-6层的小楼,非常低矮破旧。说实话,连我家乡的小镇都不如。那是我当时的感受。


2.路


新德里的道路大部分是水泥路,少数是柏油路。其实有很多隐藏的土路,所以让让我们谈谈印度人修路的方式。他们把土路整平,然后直接喷沥青。注意,它这里的喷雾不浓,但像喷漆。说白了就是喷漆,把土路伪装成柏油路。还有没有过往车辆,完全没有问题。


可以说路上车水马龙。


【汽车,普通人骑自行车出行,有点条件的人骑摩托车,真正的有钱人开车。我没有坐公交车,而是上了印度三宝子,感受当地人的生活。三宝子就是三宝子,而且它无论我坐在哪里,都有同样的感觉]


[我没有我看不到水和洒水装置,但路上有很多水和坑坑洼洼。归根结底,我没有我修路的时候没注意]


[马龙t,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动物,比如羊,比如猴子。最厉害的是牛。他们在印度有很高的地位。大多数印度人不不要吃牛肉,他们会尊重它,并对它保持谦逊。牛过马路,车应该停下来让牛先过,这让我无语]


虽然我不我对牛没有任何敬畏之心,见到它们我还是躲起来,生怕它们会突然发疯踢我。


3.道路的两边


在繁忙的道路两旁,你可以看到许多商店和一些中国品牌,如OPPO,vivo和小米。这些手机在印度很受欢迎,我看到很多人都在用,尤其是小米,需要抢购。


在并不繁忙的道路两旁,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垃圾场和露天厕所,气味很大。据说是厕所。其实一个人是背对着路对着墙的。如果他不他看不到别人,他觉得别人也看不到我也没看见他。它这显然是一种掩饰,这使他感到恶心。【走在这种地方要低头,不是为了收钱,是为了防止踩雷】


不管是什么路,你都会看到路两边的电线杆,就是农村最常见的那种圆柱形电线杆。那种可以在我的家乡小镇上看不到的在印度还能看到,上面的电线很乱,明显是一团乱。后来才知道,印度人偷电是没救了。大家都是电工,大家都会偷电。也许这是个穷国,烂水导致刁民?


那这是我在印度的视觉冲击。住了2个月,慢慢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我也发现了印度的一些优点和缺点,所以我我将与你分享。


1、交通便利。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人说印度的交通状况极差,我坐过的车都挂在车窗上。反正我没见过这种情况。火车很整洁,有时有点拥挤,但根本没有人坐在车顶上,更不用说挂在窗户上了。


地铁是我比较喜欢赞美的一个方面。很新很先进,和我们的地铁也差不了多少,但也差不了多少。


公交车也很方便。虽然它it’它有点破旧了。这足够当地人旅游了。除此之外,还有出租车和三跳。我我只经历过一次三跳,然后打的,很方便。


2.它安全了。


许多人担心安全问题,但他们并不担心。除非你是女人,否则不必担心。因为印度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不是吗?这不奇怪吗?但是这是事实。除了对女性的侵犯,各种犯罪在印度很少发生。这是因为他们都是宗教信徒,他们不不要为彼此而战。即使他们过着艰苦的生活,我也不在乎。


除了一个女生翻译,我们一行都是男的,每次都是一起旅行,所以很放心,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问题。


1.缺点:空气质量差


虽然我不我没有哮喘,我有些鼻炎。来到印度后,我经常感觉鼻子不舒服或者不舒服。这里的雾霾很严重,而且即使在晴天也很难看到蓝天。天空经常有雾,有时甚至是黄色的,我我无言以对。


即使质量不好,戴口罩还是能挡住一档。什么更难受的是空气还很臭,闻起来有垃圾场、牛粪、咖喱等一些味道。当这些气味混合在一起时,它它真的很高,有时我觉得恶心。


2.水质很差


印度美国水资源不丰富,水质很差。许多居住在恒河沿岸的人就地取材,直接饮用恒河的水。事实上,很多水也来自恒河,没有经过很好的过滤和消毒。味道很奇怪。第一次喝,肯定拉肚子。反正我们公司几个人前几天一直拉肚子,喝水,吃东西。


公司的这些人都是年轻小伙子,平时能吃能喝。他们身体很好,没有肠胃问题。他们只拉肚子一个星期。如果你有一些肠胃问题,我不我不建议你来印度。如果一定要来,一定要喝纯净水,以防意外。


3.卫生条件差


这里的卫生条件不是乱扔垃圾,而是食品卫生条件。我是一个吃货,很喜欢零食,但是尝了印度的零食之后,当场就吐了。


有一种糕点叫加尔各答,在印度很有名,但是我吃的时候发现里面不仅有头发,还有老鼠屎一样的东西,当时就吐了。有一些炸糕,很想吃,但是看到厨师就放弃了操作。他们坐在大油锅旁边,而我不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洗过脚。无论如何,他们的脚是在油锅的边缘,所以他们没有不穿鞋不穿袜子,让人一看就没胃口。


除了比较大的高档餐厅,其他小店几乎都没有很好的卫生条件,很容易被抓到,拉肚子比较轻。万一得了急性胃肠病什么的,就麻烦了。


[It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印度人痴迷于清洁,爱干净。当我们认为他们肮脏的时候,他们也会认为我们肮脏。就拿厕所清洁来说吧,我们都用卫生纸,但是印度人用手,用水洗。谁更干净?其实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3.糟糕的医疗设施


我没有我拉肚子的时候没有带药,所以我想去医院。印度声称看病不花一分钱,而且都是免费的。事实上,它这只是一个幌子。公立医院的设施很差,很多药品都没有。一次旅行后我放弃了,带着公司美国人去一家好的私立医院。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是条件要好一些。


相比国内的医疗条件,印度的医疗确实不让人放心,但是印度很多人住在贫民窟,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更没有能力看病。所以,公立医院能免费看病就不错了。总比没有好。


4.做一个不友善的人


当我没事做的时候,我喜欢参观当地的景点。后来发现自己是个傻子。印度游客买票只需要50卢比,之后就是500卢比。过了好几次我才发现我好生气。为什么?不是难道这不是明摆着要骗人吗?


它吃饭的时候也一样。明明前一个人结账的时候是30卢比,到我的时候变成了200卢比。搞什么鬼?看,我我被欺负了,不是吗是吗?


5.缺乏城市规划


一个城市要想发展得更好,必须精心规划。然而,新德里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更不用说其他城市了。小区建设很乱,私有土地不动。明明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一分钟就可以到达,但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规划,坐车要绕道很久,很麻烦,给我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不仅如此,印度人在印名片的时候也不认真,或者说印度本身的地址就不准确。合作伙伴的地址永远不会是XX路,而是XX酒店附近,很模糊,浪费了我很多时间。


6.经常停电


无论在公司还是在住所,停电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每周至少要断电一次。如果一个星期没有停电,人们会在心里想着这件事,好像自己的月经还没来,会很烦躁。


7.踩


能留在贫民窟的人是幸运的。许多人不我甚至没有地方住。他们只能四处流浪,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结婚生子。甚至还有带着宝宝流浪的情侣。我不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它看起来很令人难过。遇到一些孩子比较多的家庭,我也会给他们一些钱。如果你能帮忙,请帮忙。


总体感觉虽然在印度生活了2个月,但是工作忙了很多,能看到的东西有限。但是,这个有限的东西,却对我的心灵产生了无限的冲击。我见过各种各样的人生,有过生与死的挣扎。回国后,我特别珍惜现在的生活,为自己能生活在一片富饶的土地上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四年前,我跳槽去了国内某知名手机公司。入职没多久,领导会派人去印度出差,问谁想去。看到有出国的机会,马上举手报名。当我和我的主要同事举手时,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松了一口气表情。去了印度之后,我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是这样的反应:印度是一个曾经去过,却再也不想去的国家。


印度,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生活方式也没有那么文明。但由于印度也是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而且近年来印度也出了很多优秀的电影,所以对印度的印象有些改变,似乎印度还不错。但是当我真的去了印度,我发现印度真的是一个神奇国家。


四年前,我从一家小手机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大型知名手机公司,负责市场开发。这家公司当时在印度其实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是很多知名国产品牌的手机在印度都卖得很好。所以公司决定加大在印度的市场开发,所以计划派人去班加罗尔做一些前期的调研工作。


接到任务后,领导问大家的意见,谁想出国?去印度班加罗尔出差要三个月。在领导宣布这件事的那一刻,我看到同事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恐慌,领导也一脸尴尬。我心说我我从未遇到过出国出差这种事,而且我没人说话的时候我很欢迎。所以我自愿去了。当每个人看到我站出来时,他们都鼓起掌来,好像我是一个英雄。领导也笑着冲我点点头:不错的年轻人!


经过几天的准备,我踏上了去印度的路,踏上了令人大开眼界的异国之旅。


卫生条件堪忧,容易造成水土不服。去过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美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这与中国完全不同。比如在供水、公厕等设施方面,印度显然有很高的提升空间。


去印度之前,同事跟我说了几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喝瓶装水不要喝自来水,更不要喝生水。印度人似乎对不干净的水有一种天然的抵抗力。恒河的水已经被污染成那样了,但是每天都有大量的印度人去恒河直接喝水。他们对漂浮在河上的各种垃圾完全视而不见。


都说恒河好,是因为当地人投入了很多心血去治理。班加罗尔的那些沟渠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条堆满垃圾的沟渠流淌着腐臭的河水,就像20年前中国城乡那些被废水污染的臭水沟。


接待员是我们公司的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孩。我们一见面,她就告诉我很多在班加罗尔生活要注意的事情。其中,她还提到,在这里一定要喝瓶装水,否则容易肠胃不适。刚来班加罗尔的时候忘了这个,在一个印度客户那里喝了一杯水,回去的时候拉肚子两天。


饮食习惯很难接受。很多人说印度人吃得很棒。不管吃什么,都一起熬成糊状。食物的外观真的让人不舒服。更不能接受的是,他们真的是直接用手抓食物。我问小女孩,唐印度人不知道如何使用餐具吗?小女孩说,实际上,它不是的。它这是一个概念问题。我们认为用手吃饭非常不卫生,但印度人认为我们的手是最干净的。


我本来已经做好了每天吃糊糊的心理准备,但是看到路上那些印第安人用看起来脏兮兮的手(其实是黑皮肤)抓着黏糊糊的东西往嘴里塞,我真的觉得反胃。小女孩看到我的反应后,笑了。她告诉我,其实这些吃玉米粥的都是这里的穷人。他们可以他们吃不起精致的饭菜,所以只能吃这些稀饭。有钱人对吃很挑剔。很多人用餐具。就算他们用手抓,他们的饭也和我们差不多。饭菜都一样,分开包装。


我们吃饭的时候,她带我去了一家看起来不错的餐厅——。果然如他所说,餐厅里的人几乎不用手直接抓,这让我很放心。虽然味道不好,但至少干净,消费真的很低。我们为两个人点了四个菜,只花了大约六十元。


交通混乱,乘车体验差,公交车车门未关,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班加罗尔的交通状况真的很吓人。市中心的道路上几乎没有红绿灯。也许是因为经济不发达,路上的车很少。然而,由于没有红绿灯,汽车在野外行驶。


在班加罗尔,市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和公共汽车。这个人对摩托车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我认为它太不安全了。我我从来没有在中国骑过摩托车,我也没有骑过摩托车。我更害怕去印度。所以当我旅行时,我主要使用公共汽车。


但是,坐公交的风险还是巨大的。——这里的公交车行驶过程中不封闭!有些印度人能够在汽车启动时在公共汽车门口跳起来,加快冲刺速度,这让我感到心惊肉跳。万一发生不幸,就不会难道没有事故吗?但印度人对此非常熟悉,以至于他们不会Idon’我一点也不担心。作为一个习惯了公交车司机在离开前关门的中国人,我上车后,和售票员买了一张票,很快找到了一个离车门较远的座位。我老实地坐了下来,生怕公共汽车转弯时我会被甩出去。


印度的火车乘坐体验是最差的。很多人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照片:,一辆行驶的火车,密密麻麻挤满了人。


事实上,这样做的原因是印度美国经济如此落后,以至于大多数人都很穷。因为在印度坐火车,你不会如果可以的话,我不需要买票。hang它在火车上!只有进入火车车厢内部,才需要补票或者站票。


虽然挂票可以为那些有能力坐火车,每年都不在少数。有很多印度人不愿意花钱,他们永远不会放弃免费挂票因为有人出事了。


出差期间,有幸体验了一把印度火车。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不可能冒险去拿一个挂票。为了安全和舒适,我甚至买了一张卧铺票哪怕只有一个小时驱动。因为我知道普通车厢肯定都是人,能不能顺利出站都是个问题。


然而,现实给了我沉重的打击。——次卧铺车厢还是坐满了人。我不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都买了卧铺票,也不敢问,只好入乡随俗。除了人群,我还能做什么更受不了的是车厢里的气味。我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味道,而且它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它。在那种气味中,有脚臭、汗臭、咖喱味等。刚进去的时候差点吐了。我没有直到我到达车站,我才想通这件事。当时我发誓再也不坐印度火车了。


我的神奇神器印度吸管空调。去的时候正好是夏天,印度挺热的。在班加罗尔,我在印度市场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东西:——吸管空调。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我没有我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我们公司的小姑娘告诉我,这是印度穷人用来降温的。它的结构很简单,就是一个铁架子,三面塞稻草或稻草,前面放一个风扇,架子底部装一个小水泵和水槽。使用时,水泵将水箱中的水抽到秸秆上使其湿润,风扇的风将秸秆中的水蒸气吹出降低温度。


吸管空调虽然看起来土,工作原理简单,但是制冷效果确实不错。对于印度的穷人来说,吸管空调真的是很酷的神器,因为一个只要300人民币左右。


总结:总的来说,那次印度之行的体验相当差。我觉得印度之所以呈现这样的局面,和他们落后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印度的贫富差距巨大,因为他们的种姓制度基本上是一出生就终身固定的,种姓壁垒非常牢固,普通人很难突破,让人很无奈。


如果你想来印度旅游,你必须做好功课。这里设施建设的落后是我们在国内想象不到的。在家里,你可以用一部手机环游世界,但在印度不行。因为这里的卫生条件,胃不好的朋友要带一些常用药,以防不测。


如果你是女生,不要不要独自去印度旅游。它这仍然很危险。我们公司的小姑娘经常被搭讪,甚至被跟踪,让她觉得压力很大。她本该在那里呆一年半,但最后她在那里呆了不到半年就回来了。


如果你真的想出国旅游,我建议你不要不要去印度。尤其是现在,印度的疫情已经失控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


去了印度之后,唯一的收获就是国内——,真的好开心。印度,反正我赢了不要再去那里了。

❺ 印度有什么样的特色食物

印度人的主食是米饭和各种薯类食物以及玉米等,面食类是副食品,品种上也主要是以西式的布丁、蛋糕、面包以及流行于本地的抛饼或烤长包或烤饼等为主。在对面食的处理上,印度人基本上是以烤和煎为主,因为这两种方式处理的面食更适宜印度暖湿闷热的气候条件下的人们的食用和保存。
印度飞饼
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着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种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螃蟹、龙虾、虎虾和贝类等海鲜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当炉温达到600摄氏度后,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都影响着烹饪的成败。而用这种方法烹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时候再蘸上酸奶酪。当食物还没上桌,那吱吱作响的碳火声,还有悠悠飘出的香味,都已经令你食指大动。
此外,在印度的多个地方,都喜欢用一种叫"thali"的大浅盘盛载食物。在用"thali"进餐时,应该入乡随俗地慢慢品尝,狼吞虎咽只会让当地人笑话

阅读全文

与印度玉米杯多少钱一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听意大利歌用什么播放器好 浏览:300
为什么男的组队去越南旅游 浏览:963
大阪去伊朗怎么去 浏览:34
数学专业英国大学学什么 浏览:21
怎么从印尼买虎鱼 浏览:609
印度金马胶囊在哪里买 浏览:493
意大利杏鲍菇怎么做 浏览:341
中国和印度哪个国家最穷 浏览:381
咕力咕力是什么印度歌 浏览:415
ac米兰是意大利哪里的 浏览:95
印度为什么老能得到奇怪的病 浏览:130
越南爸爸妈妈怎么读 浏览:436
在意大利得了皮肤病怎么办 浏览:631
印度马邦到底有多少人 浏览:649
伊朗是什么亚地区 浏览:37
意大利贸易公司怎么样 浏览:555
为什么伊朗和沙特是世仇 浏览:908
中国哪个整形医院好 浏览:353
伊朗主要人口是什么民族 浏览:55
意大利picf什么意思 浏览: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