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尼西亚位于什么板块与什么板块之间
印度尼西亚尼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1.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尼(Indonesia)。是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印度尼西亚国土面积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
2.印尼人口2.62亿,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数百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45%,巽他族14%,马都拉族和马来族分别占7.5%。民族语言共有200多种,官方语言为印尼语。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13—14世纪在爪哇形成强大帝国、16世纪末沦为荷兰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独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国。 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航空航天技术较强。石油资源可实现净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该组织。
拓展资料: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有一级行政区(省级)34个,包括雅加达首都、日惹、亚齐3个地方特区和31个省。二级行政区(县/市级)共514个。[2]31个省分别为: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西苏门答腊省(首府巴东)、占碑省(首府占碑)、南苏门答腊省(首府巨港)、明古鲁省(首府明古鲁)、楠榜省(首府班达楠榜)、邦加-勿里洞省(首府槟港)、廖内群岛省(首府丹戎槟榔)、西爪哇省(首府万隆)、中爪哇省(首府三宝垄)、东爪哇省(首府泗水(苏腊巴亚))、万丹省(首府西冷)、巴厘省(首府登巴萨)、西努沙登加拉省(首府马塔兰)、东努沙登加拉省(首府古邦)、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中加里曼丹省(首府帕朗卡拉亚)、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马辰)、东加里曼丹省(首府三马林达)、北加里曼丹省(首府丹戎施乐)、北苏拉威西省(首府万鸦老)、中苏拉威西省(首府帕卢)、南苏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锡)、东南苏拉威西省(首府肯达里)、哥伦打洛省(首府哥伦打洛)、西苏拉威西省(首府马穆朱)、马鲁古省(首府安汶)、北马鲁古省(首府索菲菲)、西巴布亚省(首府马诺夸里)、巴布亚省(首府查亚普拉)和廖内省(首府北干巴鲁)
Ⅱ 印度国内有分裂势力吗
印度国内有分裂势力。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印度东北部地区那加兰邦、米佐拉姆邦、阿萨姆邦分别爆发了分离主义暴乱。
印度东北部地区同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孟加拉国接壤,居住着加洛族、米佐族、梅泰族、米基尔族、卡西族以及阿萨姆族等少数民族和部落居民。
由于地理上远离中央政府,经济上发展缓慢,在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等矛盾的催化下,东北部地区不断爆发各种骚乱和恐怖流血事件。
据印度媒体不完全统计,至少有50个大大小小的叛军组织活跃在印度东北部地区。
有的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与打家劫舍的“山大王”无异。他们时常联手袭击当地军警和政府,成为印度中央政府的“心腹之患”。
更让印度不安的是,由于边境管理不严,周边邻国成了这些叛军的避风港。他们走私枪支和弹药,在国外建立起大量武装训练营地。
每当印度政府军进行大规模清剿时,他们就躲进国外的训练营。政府军撤走后,他们又回到印度进行各种恐怖活动。
(2)印度是怎么活跃的扩展阅读
印度打击分裂势力不手软
为遏制搞分裂、闹独立的势头,稳定当地社会局势,印度政府在东北部地区长期驻扎有几十万军警。时至今日,外国人前往东北部地区旅游观光,还必须向印度内政部申请通行许可证。
1983年1月,印度中央政府出动20万军队镇压阿萨姆邦的动乱。
1990年11月,印度中央政府再次调动8个陆军旅围剿“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抓获2800名嫌疑犯。
1991年9月,印度中央政府又调集4.3万正规军,发起了为期3个月的“犀牛行动”,共逮捕了630名该组织骨干成员,其领导核心的11人中有5人被击毙或逮捕,3000名武装分子缴枪投降。
但该组织主战派流窜到不丹、缅甸等邻国,与当地的恐怖分子勾结,不断越境对印度进行袭击。
Ⅲ 印度尼西亚位于哪几个板块的交界处
印度尼西亚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印度尼西亚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约有17000多个岛屿组成,这些岛屿地势高峻,沿海有狭窄的平原,位于板块交接地带,多火山地震,人口超过2亿,超过一半分布在爪哇岛。语言多达200多种。印尼的胡椒、金鸡纳霜、木棉和藤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天然橡胶、椰子产量居世界第二。
印度尼西亚的地理环境
印尼处于南北半球两大季风系统间的暖海面上,同时又有山地的抬升作用,因此成为世界多雨地区之一。除努沙登加拉群岛旱季较长,降水较少,属热带草原气候外,印尼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具有高温、多雨、风小、潮湿等特点。
年平均湿度25〜27℃,年降水量一般达2 000mm以上。山于印尼国土十分辽阔,各个岛屿还形成各具特点的地方性气候。
Ⅳ 谁给我介绍一下印度的历史
折叠原始社会
印度新德里
印度新德里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
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1]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2]
折叠早期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折叠十六雄国
十六雄国是16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是: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槃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3]
折叠孔雀王朝
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带。
在大流士一世之后侵入印度的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他对孔雀王朝的兴起起了助推作用。
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孔雀王朝终于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
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3]
折叠笈多时代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在文学上,出现了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
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但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许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于是这个帝国迅速瓦解了。所谓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没有关系)的统治权力再次退回摩揭陀。[3]
折叠拉其普特人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
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远征印度的序幕。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3]
折叠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赫穆德远征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兆汗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出身奴隶)顾特卜-丁·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3]
折叠莫卧儿帝国
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现。1526年,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
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欧洲列强。[3]
折叠殖民时期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
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着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战争。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在1885年以后,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显然漠视印度人的诉求。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3]
折叠印巴分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3]
折叠共和国
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印度于1975年吞并锡金王国,将原锡金王国设为所谓的锡金邦。21世纪初的印度,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3]
Ⅳ 印度板块的介绍
印度洋板块(Indian Plate)为大陆板块,包括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属于印度-澳洲板块的一部分。印度板块形成于白垩纪,原位于南半球,自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分离,每年向北漂移15厘米,大约在五千到五千五百万年以前的新生代的始新世时期与欧亚板块碰撞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