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唐朝玄奘法师向何地取经
戒贤论师是古印度的高僧大德(据《佛祖历代通载》等史籍记载,戒贤论师当年已一百零六岁,一说已一百六十岁,
玄奘大师到了印度王舍城的那烂陀寺,僧人就引导大师去参见“正法藏”,也就是戒贤论师。当地的民众因为尊重戒贤论师,所以不直呼他的名号,而称作“正法藏”。玄奘大师随众进入谒见,一见到戒贤论师,就以弟子对师长的仪规,竭尽恭敬的心意,他依照当地的礼俗,以膝盖跪地而行,用手肘支撑地面前进,在论师足下顶礼。这样恭敬的问讯赞叹之后,论师命人布置床座,请玄奘大师及其他僧人坐下。等大众坐定后,就问玄奘大师从何处来?大师回答∶“我是从中国来的,希望能跟大师学习瑜伽论。”戒贤论师一听之后,就掩面而泣。召唤一位名叫觉贤的弟子上前,这位弟子也就是戒贤的侄子,此时已七十多岁了,他博通经论,善于言谈。戒贤告诉他:“你可以跟大众说出我在三年前生病苦恼的那段往事。”觉贤听命后,也悲伤拭泪,哽咽的说出当年的情况:“法藏大师一直有风湿的宿疾,每次发病时,手足就会剧烈疼痛,好像被火烧、被刀刺那样痛苦。这种病时好时坏,也已经拖了二十多年。而三年前,法藏的病痛更加剧烈,他已厌恶这个身躯,打算不吃不喝,以求灭度。这时,有一天夜裏,他梦到了三位天人,一位是黄金色,第二位是琉璃色,而第三位是白银色。他们的形貌十分庄严端正,而服饰高雅飘逸。在梦中,天人问法藏大师:‘你想要舍弃这个色身吗?佛经上说身体有种种的苦,但并不是教我们厌弃舍离身体。你因为过去世中曾作过国王,却带给众生许多苦恼,所以才招感今日病苦的果报。如今你应该作观反省往昔的罪业,至诚恳切的忏悔,对病苦能安心忍受,并且勤于宣扬佛法经论,这样你的病苦自然就会消灭。不然的话,你若厌弃这个身体,苦难永远无法穷尽。’法藏听后至诚的礼拜这三位天人。其中金色的天人指着碧绿色的天人说:‘你认识他吗?这就是观自在菩萨。’又指着银色天人说:‘这位就是慈氏菩萨。’
法藏立刻礼拜慈氏菩萨,并问道:‘弟子戒贤长久以来就发愿能投生到您的宫中,不知道将来是否能如愿?’慈氏菩萨回答:‘你一直广为大众传扬正信佛法,日后必然得以投生。’金色天人自我介绍:‘我就是曼殊室利菩萨,我们看到你只想舍弃肉身,而不作真正有利益自己及他人的事,所以特来劝你。你应当依我们所说,显扬正信的佛法如瑜伽论等,使那些未闻佛法的人都能听闻正法。这样你的身体就会日渐康复,不必再为身体的病苦担忧。将来有一位从中国来的出家人,喜好大乘佛法,想要跟从你随习,你可以等他来,好好的教导他。’法藏听完就再次顶礼拜谢,说:‘我一定会恭敬的照您的指示去做。’话一说完,天人们都不见了。从此以后,法藏大师的病就痊愈了。”当时在场的僧人听到这一段因缘,人人都称赞这真是稀有难得之事。而玄奘大师能亲自承受菩萨为他授记,更是悲喜交加,不能自已。于是他再度礼谢戒贤论师:“如果真的如法师梦中所言,我一定尽力聆听学习,希望法师能慈悲的教诲我。”戒贤论师又问他:“您从中国到这裏,共花了几年的时间?”玄奘大师答:“我是从三年前出发至今。”也就是和戒贤论师作梦的时间相同,这种种瑞相均与梦境相符。而后戒贤论师的教诲也令玄奘大师十分欢喜。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体悟到“发心”的可贵。真正能发心宏扬佛法,广利众生的玄奘大师,就能感召诸佛菩萨的庇佑,甚至预先为他授记。即使菩提路远,生死海深,都能逢凶化吉,有愿必成。而戒贤论师梦中菩萨的训诫,也召示我们面对各种横逆应有的心态,要以忏悔心广修功德,以除罪业,而不是解苦妄作,反而复造苦因啊!
B. 真实历史中唐玄奘去西天拜见了谁
在《西游记》中,唐僧要到达的目的地是西方天竺的大雷音寺,拜见的是如来佛祖。而现实中,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没有雷音寺,更没有如来。真实的如来即释迦牟尼,诞生于前六世纪,并于八十岁涅槃,而玄奘西行已经是六世纪的事情,中间已相隔千年,玄奘到那里当然见不到如来了。
玄奘要去的是当时令众佛教徒无限神往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在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以东的巴腊贡村),它是当时印度佛教界的最高学府,在此大小乘并举,以大乘为主。玄奘到达这里时受到的迎接盛况和小说有得一比,那烂陀寺的僧众闻玄奘已抵金刚座,特派四位长老前往迎接,更有二百余僧与千余檀越捧幢盖花香前来迎引,在众人的赞叹围绕下将玄奘迎入那烂陀寺。
玄奘到那烂陀寺时,正是德高望重的戒贤大师住持此寺。这时,戒贤已百余岁,据说是留寿等候玄奘的,可见他对玄奘异常器重。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五年以后,又四处游学,游历数十个国家,虚心向名师请教。随后又回到那烂陀寺,向他的老师戒贤汇报学习情况,受到戒贤的赞赏。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印度戒日朝的国王在曲女城举行了佛学辩论大会,请玄奘为论主,参加者有五印十八个国王、三千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两千人。当时玄奘讲论,大家可以随便提问题,但无一人能难倒他。此次辩论让他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五年一度、历时七十五天的大法会。会后,玄奘决定启程归国。
玄奘回国的消息传开以后,戒日王千方百计地挽留他,迦摩缕波国的鸠摩罗王表示,只要他留在印度,就为他造一百座寺院。可是,这些优厚待遇并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