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体育有哪些强项
印度体育强项包括摔跤、曲棍球和羽毛球。
1. 摔跤:摔跤是印度的体育强项之一,与印度文化中的尚武传统密切相关。虽然印度给人以温和闲散的印象,近代历史似乎也显示他们在战斗上并不出色,但从整个印度历史来看,这种判断并不准确。印度文明能够延续三千五年,说明并非所有印度人都不会打仗。摔跤作为印度尚武传统的代表,自雅利安人入侵以来一直存在。
2. 曲棍球:印度男子曲棍球队在1928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就夺得金牌,之后在1956年之前创造了24场连胜,进球比178比7的纪录,成为奥运史上的“六连冠神话”。尽管在1960年失去了七连冠的机会,但在1964年和1980年再次夺冠,共获得八届冠军,是印度在奥运会上最辉煌的成绩。印度男子曲棍球极大地激发了国家自豪感,成为了印度人心中的国球。
3. 羽毛球:羽毛球是一种古老的游戏,形式在古代欧洲、中国、日本等地都有出现。现代羽毛球运动在19世纪中期起源于印度浦那城,当时被称为“Poona”。英国人对这项运动非常着迷,并将其带回英国,经过规则调整后发展成为今天的羽毛球运动。尽管如此,印度选手在这项运动中的表现只能算是良好,男选手最高排名是世界第八的斯里坎特基达姆比,女选手最高排名是世界第三的普萨拉辛德胡。
2. 鍗板害浣撹偛链夊摢浜涘己椤
鍗板害浣撹偛寮洪”链夋憯璺ゃ佹洸妫岖悆鍜岀窘姣涚悆銆
3銆佺窘姣涚悆锛
缇芥瘘鐞冩槸涓绉嶉潪甯稿彜钥佺殑娓告垙锛岀被浼肩殑褰㈠纺鍦ㄥ彜浠fф床銆佷腑锲姐佹棩链绛夊湴閮藉彲瀵诲缑銆傝岀幇浠g窘姣涚悆杩愬姩鍒椤湪鍗佷节涓栫邯涓链熷嚭鐜板湪鍗板害镄勬郸闾e煄锛屽綋镞舵浘浠ュ湴钖嵝淧oona钬濇潵绉板懠杩欑嶈繍锷ㄣ傚綋鍦扮殑椹诲嵃鑻卞啗瀵规墦钬淧oona钬濋囦负䦅磋糠锛屽洜姝ゅ皢瀹冧紶锲炶呖鑻卞浗銆
缁忚嫳锲戒汉瀵硅勫垯杩涜屼简璋冩暣钖庯纴链缁埚彂灞曟垚涓轰粖澶╃殑缇芥瘘鐞冭繍锷ㄣ备笉杩囷纴褰揿墠鍗板害阃夋坠鍦ㄨ繖椤硅繍锷ㄤ腑琛ㄧ幇鍙鑳借存槸镩濂斤纴鍏剁敺阃夋坠鎺掑悕链楂樼殑鏄涓栫晫绗鍏镄勬柉閲屽潕鐗瑰熀杈惧嗘瘆锛岃屽コ阃夋坠鎺掑悕链楂樼殑鍒欐槸涓栫晫绗涓夌殑鏅钀ㄦ媺杈涘痉鑳°
3. 印度有什么强项和弱项
印度经济发展中的弱点远大于中国
现在,许多西方媒体,总是在拿印度与中国进行比较。有不少西方人认为,印度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模式,将超过中国,并真正成为世界上的超级经济体。发表这样言论的人,大部分不是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更多的是一些政客、记者和非经济类的所谓“政治学者”。那么究竟印度是不是真就比中国强,或者说比中国更有后劲,更有前途?可以肯定的说:决非如此。
第一,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从来没有超过中国。按照西方自己讲的,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9%以上,这个速度超过战后六、七十年代日本连续十年保持的8.4%记录。超过了亚洲四小的持续发展水平。而印度不论是在其改革前还是改革后,经济发展速度从来也没有超过中国。2005年,中国的发展速度是9.4%,而作为印度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年份,仍只有不到8%。而且据西方一些权威经济学家预测,中国这种发展速度至少还将持续20年左右。如果印度不能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中国,那就谈不上超越中国。
第二、印度的经济模式并不具有创造性。目前印度采用的是混合所有制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上世纪初英国的发展模式。即强调以服务业为主,拉动其它产业发展。这种模式虽然有经济效益水平较好的优点,但在解决基本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建立国家工业体系上,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解决就业和为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能发挥根本性的作用。这也是印度虽然有效益比较好的公司、产业,但去不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根本性作用的主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所提供的只是少数人就业的先进产业,而大多数人并不能够进入国家的基本发展领域,那对整个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此外,印度的中小民营企业也不强大,没有形成一种群体性的发展势头。大部分企业技术落后,规模偏小,不能参预国际竞争。
第三、印度的投资体制不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印度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银行自主投资方面,也就是说,大部分投资来源于金融资本而非产业资本。这种投资体制确实比较先进,属于西方后工业时代的特征。说白了,就是是一种非常理性的投资体制。而中国目前的投资是以产业资本为主,即以相关产业的资本及产业链扩张为主的投资体制。这种体制的弱点是盲目性强、风险性大,资本的投资收益率小于金融资本。但产业资本投资的最大优点是:资本与产业的结合非常紧密,资本运行的规模大、速度快,投资积极性高,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直接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极易形成规模性产业基础/。按照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的话说,印度的投资可能更理性,效益更高,但却显得过于理性了。如果一个资本的运行过于谨慎,按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资本运行基本规律来看,风险很小的资本,它的收益率就不可能是最高的。尤其对那些需要以规模投资取得效益的资本来说,这种体制不具有吸引力。这也是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始终落后于中国的原因之一。如果印度每年吸引的资本始终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那印度就不可能超越中国。
第四、印度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而其投资体制又影响大规模资本的进入。据西方估计,印度要使其基础设施达到中国目前的水平,大概需要8千到1万亿美元的投资。而目前印度每年投资于基础设施的全部资本,不过百亿美元。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印度的基础设施只能是越来越破旧不堪,根本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可能。印度不仅在航空、水运和陆路运输的规模、水平上远远落后于中国,就是被印度自诩为世界最大的网络的铁路看,其运输量和效率也根本不能和中国相比。印度的铁路死亡率也是世界最高的。
第五,印度的经济发展没有使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得到好处。由于印度经济的所谓“贵族化”特点,虽然促进了印度的白领阶级的扩大和提高,但由于印度经济对就业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并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因此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并没有享受到这种经济发展的好处。由于印度人的观念问题,在世界几次经济转型期,都没有主动吸引到以劳动密集型转移为主的资本,印度经济发展没有大规模的促进人口就业。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印度经济对人口就业的规模拉动作用明显不足,因此印度在解决人口大面积贫困化的问题上也没有多少进展。从国际经验来看,要解决人口贫困的最主要做法,不是什么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而是就业。只能大规模的促进就业,才能从根本上缩小贫困面。而印度经济发展恰恰是在这方面没有明显作用。
第六、印度的经济相对封闭性,也不可能促进印度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据一些理性的西方经济学家分析,印度经济的封闭性远大于中国,就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其封闭性也是比较高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印度的政治体制。虽然印度是所谓的民主体制,但由于当选的政治领导人,要顾虑到自己选民的利益,也就是说他们只能选择保护印度落后的产业,以免造成民族产业的大面积破产和政治动荡。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看,封闭就意味着落后,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和技术不进入国际竞争体制,不能积极的解决好保护与推动竞争的关系,那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这种封闭性,也极大的限制了资本的进入,特别是劳动形态转移资本进入印度。
第七、印度的受教育率大大低于中国,这对印度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个致命的弱点。据联合国统计,中国与印度的国民文盲率分别为5-10%、40-50%,这种差异反映了整个国民毒素的基本情况。从亚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看,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30%以上。随着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这种制约作用会越来越大。印度虽然在高等教育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基础教育的严重落后,必将严重制约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经验是,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不断扩大国民基本教育覆盖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教育发展道路,是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仅从数字统计上看,中国不仅在国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规模水平上大大高于印度,就是在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的整体进步上,也要高于印度。同时,从国家对国民教育的重视程度上看,中国的投入也远高于印度,并且这种投入的水平还在不断的提高。如果印度不能改变大部分国民是文盲的状况,不改变每年以近20%的财政收入,用于到处引进和购买各种互不兼容的武器系统,即使印度的高等教育再精、再尖,也谈不上与中国进行竞争。
第八、印度的人口增长率将为印度经济发展付出沉重的代价。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率为千分之十到十五,而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为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中国将在2050年左右,进入人口平衡期,到那时,中国的人口规模大约在16亿左右。而印度目前的人口为11亿,据西方估计,大概在202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如果印度不实行计划生育,那么印度何时进能进入人口零增长,将不得而知。印度的国土面积大约为中国的三分之二,虽然印度的耕地面积比中国约多百分之十,但印度的农业仍以小农生产为主,还不能完全满足印度的基本粮食安全需要,仍需进口粮食。按照国际通用的经验,一个国家正在进入工业发展时代时,人均GDP每提高100美元,粮食需求率就增长千分之二。如果印度不能控制住人口的增长,那印度不仅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提高不了,就是农业、交通业等基础服务业,也将不堪重负。当然,如果印度仍处在目前这种基本的困状态,对这些需要的压力可能会感到不大,可随着印度经济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就会越来越感受到这种人口压力的特别沉重性。如果一个国家不能解决大面积的贫困状态,那就谈不上超越。从西方发展的道路看,如果人口不进入零增长,那就意味经济增长对资源与环境仍具有破坏性和增长的不稳定性,仍可能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
第九,印度的经济发展环境也不能和中国相比。中国所在的东亚,经济发展水平成阶梯状阵形,但整体起点较高,已基本形成促进良性增长的循环体系。在东亚,中国可以直接面对经济发展水平很高的美国、日本,又可以依托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同时,又能和马来西亚、泰国等中等发达国家形成互补、转移、投资、市场、协作、服务等多种经济联系和贸易合作。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健康性和促进性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这种拉动作用还会越来越大。而印度经济从根本上说,还没有融入亚洲,印度对亚太经济的依赖度远低于中国,而它周围的国家又一个比一个穷,经济发展水平一个比一个低。这反而让印度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中国。虽然印度想融入东亚,但已经落后中国很多了,不论是从地缘优势,还是从宗教、文化与民族融合性来讲,印度也无法与中国竞争。
第十、印度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与世界,也不可能打开自己的视野。印度人在面对世界其它发展时,总是采取一种非常可笑的心态。比如,在对待西方先进技术与发展水平的时候,印度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殖民地心态。即一切以西方的发展模式为好。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时,印度人总认为自己的发展水平、模式和速度好于中国。印度人最经常的就是拿他们优势,来与其它国家进行比较。比如印度人最常拿的就是他们的软件产业水平来与中国进行比较,而对中国在基本信息产业规模、移动通信保有量、个人计算机保有量和网络人口上的巨大优势却视而不见,听而不信。绝大部分印度人并没有来过中国,而印度人却十分听信媒体对其孟买、班加罗尔好于中国的上海、深圳的说法。一些来过中国的印度人,出于一种妒忌和传统封闭的心理,也不能正确的报道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这反映了印度人不能正确的看待世界和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这一点,那他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科学的发展观念和清醒的选择,也不会形成发展的紧迫性和持续动力。
最后,印度人并没有形成民族发展的基本共识和正确道路。由于印度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每一个上台的政党都要代表不同的利益。这就使不同阶层、地域、民族,对不同政党的发展观和执政理念,产生不同的信任度。如果印度不能在发展道路选择、发展速度紧迫等方面形成民族共识,那就不能凝聚全民族的思想,不能发挥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多方面发展经济的合力,所制订的政策就不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和针对性。如果印度是一个发达国家,这种政治体制也许比较合适。可偏偏印度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说印度的政治体制如何先进,检验的标准是什么?只能是看其对国家、人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有没有作用。而恰恰在这方面,印度的政治体制非常缺乏说服力。一个充满着赤贫的国家和人民,民主对他们来讲是一种讽刺,因为你的制度并没有帮助你改善生活,那你拿什么来说服人家啊?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印度的制度不民主,只是说民主应该是促进人权与经济发展的武器,如果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那民主就是一种鸦片,它只能让人们心安理得的享受落后!
4. 中国和印度的比较,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方面阐述。
政治:我国为单一制国家,由中央对个地方进行直接管辖,全国只有一部宪法(除特区).并且是议会制共和制最高权利机构为全国人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各职业等人民构成,体现了我国的民主.而印度是联邦制国家由若干成员构成,全国通行有若干部宪法,不利于中央的管理.他也是议会制共和制,但执政党由若干党组织成联合党派从而控制议会,这样使得国家政局不稳定.
经济:我国去年GDP达30100亿美圆位居世界第四(今年位居世界第三),印度达9280亿美圆位居世界第十三,并且我国的政体使得我国在经济发生变故时可以及时进行宏观调空,反映速度大大高于资本主义国家(今年金融危机就是例子),同样受人口因素影响的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我国,所以其经济并不是很乐观.在此次金融危机时印度拿不出象我国4万亿这么大数字的钱来救市,而且他的政体大大限制了其在救市时的反映速度.
科技:这方面印度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计划在2015年发射载人航天飞船,2025年实现登月计划,他的科技产品在世界得以广泛的认可,但在去年的国家综合国力派名中印度的科技力只有176,而我国达312,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科技水平将近是印度的一倍,但其发展速度不容小视.
军事:印度军事力170,我国508.双方均拥有核武器,我国拥有洲际弹道导弹可对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进行导弹攻击,印度只拥有远程导弹,我国拥有二次打击能力,印度则没有,印度有3艘航母不过都是常规动力,我国虽无航母但不会怕他,因为他的攻击能力十分有限.我国军费开支598.2亿美圆,印度242.6亿美圆.
预计2025年我国综合国力排世界第三,印度排第八,虽然在任何方面我国均高于印度,但其发展速度也不容小视,不过印度的人口问题大大的影响了他的发展.
中国自古就是大国,是世界的强国,在未来中国会为世界的多极化产生巨大影响,仅在经济上说2037年中国就能超越美国!
5. 为什么说印度发展的潜力大于中国
印度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发展潜力大于中国
在全球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今天,另一个经济奇迹却也正静悄悄地在印度出现。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今天报道说,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东亚的巨龙和南亚的大象互相辉映,同时又相互竞争的时代或许终于拉开了序幕。
官方统计显示,印度经济去年7至9月份大幅增长了8.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仅次于中国。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人相信,印度自1991年推行的改革已显现效应,一方面IT业正在为印度经济赢得国际上的重视,另一方面制造业也蓄势待发,其年经济增长率有望长期维持在7%以上的水平。印度财政部长贾斯万特.星(Jaswant Singh)最近就表示,印度正处在“爆炸性增长”的临界点。
报道说,印度经济的乐观前景也正在改变人们对中印对比的评价,过去舆论完全一面倒认为中国模式优于印度模式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报道举例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黄亚生和哈佛大学教授凯纳(Tarun Khanna)去年年中联合发表的文章认为,中国利用外资推动经济增长,发展后劲将不如鼓励本国企业与国际竞争的印度。
这两位学者指出,在2002年福布斯评选的世界最佳200小企业中,共有13家印度企业,中国只有4家。他们并认为,相比中国,印度更有条件成为世界的高科技实验室。
投资银行高盛则在去年底发表的《迈向2050年》报告中预测,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可在2010年左右超越中国,在未来50年里,它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报道说,在外界看法改观的同时,印度人的观念也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在印度国内备受尊重的IT巨子穆尔蒂(Narayana Murthy)日前就在北京说,印度人现在普遍有“一种希望向中国学习,同时和中国竞争的意愿”。
报道说,印度政府目前已在酝酿要仿效中国,在今年内设立大约20个经济特区,以吸引更多外资,并促进出口。这意味着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可能因为来自印度的竞争而减弱。
另一方面,报道亦指出,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印度拥有大于中国的潜力,但在其他发展条件上,中国的优势仍然明显。
例如,强项在制造业的中国,比实力在研发的印度更能让社会上的多数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目前中国有接近1亿的制造业工人,印度只有900万,高速发展的IT业也只为印度制造了100万个就业机会。
报道又引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的观点说,“印度的政治结构是现代的,经济结构基本现代,社会结构却还属于前现代。”他指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需要一些前提,例如,社会需要打破以血缘和家族为基础的传统结构。
转帖 不代表个人观点
6. 比较印度和中国的综合国力,哪个更强大
综合国力的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国力比较差距很大。
印度的人口超过12亿多。
中国人口13 亿多。
2011年印度GDP1.83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4年水平)
2011年中国GDP总量合7.3万亿美元
工业能力,
印度总体工业能力与水平尚较落后于中国,无论基础还是高精科技,至少也有十到十五年的差距,不过,为数不多的超过中国的亮点就是印度的软件工业等领先于中国。
军事方面,
印度陆海空三军总体实力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军事工业更加落后,军工能力约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只有相早的数据,2003年左右:
消费领域
移动电话
印度:2003年底拥有28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万。
中国:2003年底拥有2.7亿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万。
个人电脑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买了230万台。
中国:2003年中国人买了1300万台。
因特网用户
印度:1600万。
中国:7800万。
宽带用户
中国:1700万。
印度:查不出来,估计是还没有产业化。印度这个所谓的世界IT第二大国的信息化,看来也是完全没有民众基础的空中楼阁——10亿没有被互联网网罗的人民和25万IT员工。
工农业领域
钢铁(反映工业基础最重要的指标)
印度:2003年的钢铁产量不足2800万吨(甚至比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还要少)。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2.25亿吨的钢铁,并且另外进口了3500吨来满足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印度:约60万吨/年,不仅在世界、也名落亚洲排行榜的孙山之外。
中国:约500万吨/年,世界第5位,亚洲第3位。
水泥(另一项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标)
中国: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国生产,2003年产量为7.6亿吨。
印度:无可奉告。只有两个相关数据: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借用化学概念,两种原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这个国家主要还是处于水和泥分开的原始状态,他们之间还没有反应条件。
石油(命脉资源丰富程度和工业发达程度指标)
印度:2003年生产了大约3600万吨石油,并且即将面临资源枯竭危机。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1.6亿吨石油,同年进口了大约1亿吨。
汽车
印度:号称100万辆,估计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个轮子以上的车全都算上了。
中国:420万辆,2004年预计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国:中国的高速公路(最少4车道,限速100公里/小时或120公里/小时)在2003年末达到了2.7万公里,并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开始对它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进行规划设计。
铁路
印度:6万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国的铁路体系并不统一,有宽轨和窄轨之分。同时,印度几乎没有对它的铁路系统作过全面改造,现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还靠举灯摇旗来指挥。
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超过70%的国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均可以作为铁路建设博物馆,更有“磁悬浮”这种高精尖。
粮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国家,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比中国多得多。2003年生产2.5亿吨粮食,人均粮食只有480斤/年。
中国:不管天气如何,通常每年生产至少4亿吨粮食,人均粮食达到650斤/年。
经济成分
中国:农业占GDP15%,工业占52%,制造业占35%,服务业占33%(2001年数据)。
印度:农业占GDP24%,工业占27%,制造业占16%,服务业占48%(2001年数据)。
中国2003年工业增长16.8%,印度增长8%。
以上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如果说中国是工业化中期的国家,要注意增长的质量和代价,印度的首要任务则是不顾一切恶补工业化。
科技实力
说到科技,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国的超级计算机,因为印度号称世界第二大IT大国,因此这应该算是其强项。
中国国产的超级计算机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现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还是IBM生产的,印度的国产货排第258位。中国联想公司今年生产了一台超超级计算机,世界排名第4。
国际贸易
中国:2003年总额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
印度:2003年总额为1540亿美元(出口740亿,进口800亿,出口小于进口)。
这是中国货(当然还只是廉价品,所以被戏称为一亿条中国裤子换一架美国飞机)横扫世界,而中国人想见到印度货不亲自到西天(天竺)“取经”是取不来的原因。
社会发展领域
中国有13亿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亿,并有望在40年内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上世纪80年代,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只有4.1%。这种差别导致了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内增长140%,而另一个国家只增长50%。
请看下面来自美国中情局2003年的资料:
印度的婴儿死亡率:59.59‰。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25.26‰。
印度的人均预期寿命:63.26。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