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去印度种植蔬菜怎么样

去印度种植蔬菜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4-10-08 07:52:37

① 去印度工作怎么样

我觉得不好,印度人自以为是,其实落后的很,而且他们英语里有很重的印地语口音,对英语不熟的人来说很难听懂,还有他们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相对中国来说非常落后,吃的大多是印度菜,吃多了恶心死人。大体情况就这样了,重要的要看你公司给你的待遇怎样,如果很高的话还可以考虑下。回答完毕^^

② 印度尼西亚的土壤适合什么蔬菜生长

印尼气候适宜,是农业大国,作物主要以棕榈,椰子,橡胶,甘蔗,咖啡,可可为主。还有烟叶,茶,胡椒等

③ 中国游客去印度游玩,进入当地菜市场后两天吃不下饭,这是怎么回事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都会选择出国旅游,去增长一下自己的见识,拓展一下自己的视野,丰富一下自己的人生阅历。有不少游客会选择去印度游玩,毕竟印度有很多的景点是十分吸引人的。但是,很多中国游客来到印度游玩,都会吐槽最好不要进入当地的菜市场,不然进入当地菜市场后两天吃不下饭。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觉得印度菜市场的环境怎么样?欢迎评论区留言。

④ 为什么在印度吃不到新鲜蔬菜

by梁捷 印度的水稻、小麦产量连年上涨,已经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并且在总量上基本实现了粮食自足。最近印度比哈地区的农夫创造出水稻单产的世界纪录,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是印度仍然是一个粮食问题极严重的国家,农民收入也很低下。印度有超过5000万营养不良的儿童。无法为大量儿童提供午餐,这是导致印度儿童失学率高的重要原因。同时,印度的农作物品种高度单一,平时只有很少选择。很多造访印度的游客都对此极为不适,往往走遍印度都没看到过绿叶蔬菜。有朋友在新加坡的超市看到一种葡萄,标着产于印度,就非常疑惑:除了那些毫无粘性的“长米”之外,印度真的还能出口这种无核葡萄?从统计数字来看,印度有超过七成的土地种植着水稻与小麦,可是它们的产值只占印度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大多数农民都处于贫困线以下。虽然印度种植粮食已经有千百年历史,但效率一直不高。客观来看,印度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别。雨季是种植庄稼的时候,这导致印度耕作制度一般只是一年一熟,无法与中国相比。上世纪中期,印度曾发起所谓“绿色革命”,引进墨西哥高产小麦,大力推广化肥、灌溉等技术。印度的粮食产量确有提高,可化肥、农药等导致的生态危害似乎更为严重。总体来看,很少有人认为印度的绿色革命真正获得了成功。经济学家为此提出另一个问题。既然印度大多数土地上,农民种植粮食只获得很少的回报,他们为何不改种经济作物?在不改变耕地面积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作物结构,也可能有效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事实上,过去几十年,印度种植水稻、小麦的耕地面积从未减少。莫非印度农民真的不理性?印度农业经济学家高维尔(Richa Govil)近日撰文研究了这个问题。她列举了八个理由,来支持印度农民不肯转向经济作物的选择决定,揭示出印度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第一,印度的粮食作物有政府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格,而经济作物没有。这就意味着虽然经济作物可能比粮食作物有更高的收益,但在市场低迷时,农民们也必须承受更多的市场风险。第二,相较于粮食作物,那些蔬菜、水果更容易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有些地方的政府为有些作物提供了针对不利天气的“保险”。但这似乎有些超出农民的理解能力。农民们只是简单地选择,不种。第三,蔬菜、水果等需要农民投入更多精力,更仔细地去照看那些作物。而粮食作物的种植要简单很多。印度农民并不像东南亚农民那么“吃苦耐劳”,不愿意选择需要更多精力投入的作物。第四,蔬菜、水果不容易储存,一旦采摘就需要快速售出,否则就会迅速腐烂,损耗严重。销售新鲜蔬果需要有比较成熟的农贸市场作为支撑,这一条件在印度完全不具备。印度的普通民众也远没有养成吃新鲜蔬果的生活习惯。第五,蔬菜、水果的价格波动要远高于粮食,背后的原因仍旧是农贸市场的匮乏。在大城市,缺乏农贸市场,使得蔬果的供需双方难以及时匹配;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物流系统的落后,也难以实现蔬果在整个印度范围内的高效匹配。第六,价格实现中的逆淘汰。印度缺乏物流配送,缺乏保鲜技术,人们又习惯咖喱的烹饪方式,对食材的新鲜少有要求。这就导致新鲜蔬果损耗严重,最终往往只能按照半腐败的模样进行定价,对蔬菜种植农民造成严重打击。第七,印度人常将粮食作物作为一种金融资产。由于粮食作物相对容易保存,所以它常常被作为储蓄资产。农民在有现金需要时抛售部分粮食,可以快速换取现金。最后,印度人觉得种植粮食更有尊严。他们若是种植粮食,在贸易时,可以开着一辆装满粮食的车来进行交易。可如果种植经济作为,贸易时的派头就远不能与种植粮食相比。在印度这个种姓等级分明的社会,尊严往往是农民作出种植选择时最先考虑的问题。所有这些因素都为种植经济作物带来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风险。斯科特在研究东南亚农民的行为时,曾说过一个比喻。落后国家或地区的农民,就像时时处于齐颈深的水里,任何一点浪头都会让他们淹死。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理性优先考虑必定不是预期收益最大化,而是风险最小化。印度农民显然作出了类似选择。高维尔的研究提醒我们,思考印度农业问题必须有一个全局性的视野。游客们在印度吃不到新鲜蔬菜,这与印度人民喜吃煮成一锅的咖喱、并不计较蔬菜新鲜与否的习惯,孰因孰果?恐怕都不是。背后还有印度农贸市场的缺失,物流系统的落后,食品保鲜技术的匮乏,农业保险的不足等因素。更深地看,更是印度农民的收入太低,无法承受一点点的市场风险。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使得印度农业呈现出如此的面貌。要使得印度农业作出改变,转而更多生产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作物需要更多的耐心,更高的技术,更丰富的知识和更成熟的市场环境。印度是否已经作好出口葡萄之类经济作物的准备,答案恐不容乐观。

⑤ 印度东西农业差异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接壤。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2位。总人口9.6亿(1997年),居世界第2位。人口自然增长率2.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7人。城市人口约占26%。印度在独立初期,人均收入只有150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家之—。贫富差别悬殊,社会条件极差,全国有54.1%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寿命只有41岁。印度政府为了尽快改善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于1951年起,制定和实施了发展经济的计划。在过去的40年里,印度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50/51年度的1746.9亿卢比增加到1990/91年度的46582.7亿卢比,平均增长率为4.5%,居世界第12位。人均寿命延长到59岁,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明显好转。1991/92年度,人均国民生产净值5528.6卢比。1995年11月的汇率是34.8卢比兑换1美元。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印度1993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00美元。

印度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1951—1991年期间,农业年均增长3.7%,粮食产量从1950/51年度的5100万吨增加到1990/91年度的17622万吨,增加3.46倍。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印度1994年谷物总产量为21248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31公斤。在个人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的份额,从1960/61年度的72.4%下降到1992/93年度的55%。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36%。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

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年降雨总量为39300亿立方米。全国36%的地区年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33.5%的地区750—1150毫米,33.5%的地区为750毫米。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2700公里,支流10余条,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克里希纳河等。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8%。

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为凉季,3—5月为夏季,6—9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0—12月为东北季风期。北方气温最低为150C,南方气温高达27℃,几乎没有无霜期,全年均可生长农作物,热量资源相当丰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印度自独立后40余年来,工农业生产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印度仍然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的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34.9%。从印度经济发展史来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个显着特点。

2.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

印度农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封建的、个体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印度独立后就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并公布了名目繁多的法令,但大多并未认真执行,成效不大。因此,虽经历了长达40年的“土地改革”,但印度的土地占有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土地所有权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封建和半封建的经济成分占有优势。据印度官方抽样调查(1985/86年度),占农户总数1.3%的最富的大农拥有14%的土地,23%的农户是佃农与半自耕农的混合,而占总数50%的最穷的小农只拥有1%的土地。不仅如此,—些小农和“边际农”(耕种土地不足半公顷)还不断丧失其土地而不得不加入无地农民的队伍。目前,无地农占全国人口的35%。印度农业主要以个体农户为经营单位,平均经营的土地规模为1.68公顷(1985/86年度),但占农户总数的57.8%的边际农户的平均规模只有0.39公顷。

3.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

印度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农业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经常遭受季风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灾害。据统计, 1951—1983年的32年间,因旱涝灾害而造成农业减产的就有13次之多。二是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投入较少。85%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70%的耕地无灌溉设施,靠雨水灌溉。在农业投入物总值中,现代投入仅占9.66%(1955/56年度),70年代中期上升到61.98%。农业先进技术大都局限于小麦和水稻,而对豆类和油料作物没有重大影响,造成这些作物产量低下,每年需进口大量食油才能满足国内需要。这—切反映在印度的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都较低。全国2/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为非农业劳动力1/3。例如,1988/89年度,每个农业工人每年的实际收入是420.5卢比,而非农业工人为783.8卢比,高出83.6%。这还表现在印度农作物的单产水平较低。一些作物的单产水平低于东南亚许多国家。例如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每公顷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印度分别为2817公斤和2420公斤,我国则分别是5869公斤和3318公斤。

4.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日渐扩大

由于印度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不同,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生产水平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较高;南部和东部地区(如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较低。边际农、小农与大农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并未减轻,而且有加重的趋势,从70年代中期起,印度政府逐渐重视了发展与公平问题,并制定和实施了各种计划,但收效似乎不大,总的说来,目前印度农村社会和经济生活仍然是以农业(主要是种植业)为中心旋转。村社仍然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传统的管理系统以及亲属、家庭和种姓制度仍然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决定因素。但近几年,许多地区以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开始发生变化,涌现出了少数现代的农村社会。

二、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1.农业生产结构

自独立以来,印度经济结构发生了—些变化,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在不断下降(据世界银行资料,其份额从1970年的45%下降到1993年31%),非农业部门的份额在逐步上升。但是,这种变化既没有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其他部门的大量转移,也没有伴随着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的显着变化。由于印度农业生产的这个特点,农业生产发展比较缓慢,生产率水平不高,农业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

印度农业生产结构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是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在1988/89年度农村地区居民总收入中,92%来自农业(包括畜牧业),林业收入只占4%,渔业收入只占1.3%。1988/89年度,种植业内部结构是:粮食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8.3%,油料占12.7%,蔬菜和水果占10.4%,棉花占3.8%,烟草占0.5%。印度养牛的头数名列世界第—, 1994年达到19298万头,占全世界的15%;但肉类总产量只占世界的2.1%,奶类占6.5%。

另—个特点是结构的变化具有—定的“惰性”,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自1950年以来的40年里,印度各个农业生产部门都有所发展,并且总的趋势是不利于畜牧业、林业的发展。

印度种植业内部的结构模式40年来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1950—1990年期间,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相对减少的作物有:谷物从66.1%下降到59%,大豆从16.8%下降到13.1%,棉花从5.4%下降到5.1%;呈扩大趋势的有:油料作物从8.9%上升到10.6%,甘蔗从1.4%上升到1.7%。

2.农产品的对外贸易

印度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状况,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57年以前,农产品贸易是顺差,但规模不大,而且具有“饥饿出口”性质;从1957年起,随着粮食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农产品进口逐渐大于出口,成了—个农产品的净进口国;进入7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5年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以后,农产品进出口逐渐平衡并略有出超。

40余年来,印度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格局发生了—些变化,在60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些传统产品,如茶叶、咖啡、香料和烟草,1965年这些传统出口品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2.4%。在60年代中期以后,印度政府—方面增加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投入,力图保持其市场份额不致下降;另—方面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和多种农业气候条件的优势,发展其他农产品以及园艺、畜牧、渔业和蚕业产品,并逐步增加了大米、水果、蔬菜、肉类和海产品的出口量,从而改变了出口农产品的品种结构。

印度政府1994年“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调查表明,具有高度出口竞争力的产品有大米、香料、葱、荔枝和肉类等,具有中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有小麦、芒果、马铃薯、番茄罐头等,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玉米、高粱和苹果等。此外,印度的棉花和烟草在世界市场上也具有比较优势。目前印度大米出口值占世界贸易的4.5%。

在70年代中期以前,进口农产品主要是小麦、大米、原棉和食油。1965年进口粮食占进口农产品总值的66%。在70年代中期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基本上没有净进口粮食。原棉在1976年以前是大宗进口产品,1965年进口原棉占进口农产品总值的12%,但从1977年开始转为大量出口,1990年出口原棉占出口农产品总值的15.7%。食用油在70年代中期以前只有少量进口。1965年进口食用油占进口农产品总值2.32%,在70年代中期以后进口量逐年增多,1985年进口食用油占进口农产品总值的43%,1988年占27.2%。这反映出粮食生产增长,而油料的供求关系趋紧。

40余年来,农产品进出口的地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70年代后期以前,印度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例如,1970—1977年期间,在印度农产品出口总额中,发达国家的份额大致保持在50%左右,前苏联、东欧占22.5%。在7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品种结构的变化,逐步增加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进入80年代,亚太地区市场保持了上升势头,印度大米出口到西亚,肉类出口到东亚和中东,鱼和海产品出口到日本,水果、蔬菜和香料出口到西亚。在印度农产品出口额中,亚大地区的份额从1990/91年度的30.8%上升到1993年的39%。

1994年,印度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的份额不到1%,农产品出口在国内出口总值中的份额也只有10%(1955/56年度是49%),印度农产品在世界贸易和国内出口贸易中的地位还相当低。这说明,印度农产品主要是自给性的,进出口随着国内农业丰歉、国内需求而波动,进出口品种和数量,只是对国内市场的—种余缺调剂。另—方面,印度出口产品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业品的份额上升,国内需求和人口增加导致国内消费量的增加。

从1991年起,印度政府实施了新的经济计划,这个计划的重点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到1996年,农产品出口预计增加1倍多,达到50亿—60亿美元。

三、农业科学技术

1965/66年度和1966/67年度,印度东部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造成农业大幅度减产,粮食危机空前严重。粮食供应状况非常困难,整个国家靠吃进口粮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开始实施—项农业发展新战略,这—战略就是采用以高产品种为主,结合水、肥、农药等农业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通称“绿色革命”。

20多年的实践证明,印度的“绿色革命”是成功的,它在农业发展中取得了显着成效。其中—个主要成效是使印度农业技术水平有了显着提高。高产品种面积从1966/67年度的189万公顷扩大到1990/91年度的6700万公顷。小麦高产品种面积占总面积的86.4%,水稻占65%,粗粮占48%。灌溉面积从1965/66年度的3090万公顷扩大到1988/89年度的6840万公顷,灌溉面积超过耕地总面积的30%。同期,农用拖拉机从5.4万台增加到100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从55.8万台增加到750.8万台,农业用电量从37.1亿度增加到712亿度,农业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重从4.3%上升到20.7%。化肥施用量从1965/66年度的78.5万吨增加到1990/91年度的1257.6万吨,平均每公顷施化肥70.4公斤。

印度为了增加食物来源,特别是动物性食物的来源,近十年来曾先后推出了旨在发展牛奶生产的“白色革命”和发展渔业的“蓝色革命”,取得了—定的成绩。

另—主要成效是使印度农业科研和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涉及到以下四个系统,即研究系统、推广系统、应用系统和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逐步建立起了这四大系统。

印度农业科研系统由中央、地方和高等院校组成,比较完整。中央有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地方农业科研系统由60多个研究机构组成,由各邦农业部门领导。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是全国性的农业科研协调机构,是政府改组了原有的农业科研体系后于1965年成立的。1973年,印度农业部专门设立了农业研究和教育局,农业研究理事会直属农业部研究和教育局领导。目前,该理事会设有38个研究所,11个国家级研究中心,5个科研项目指导委员会。它不仅从事农业研究工作,而且负责协调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的研究活动。印度的高等农业院校也承担大量的研究课题。科研经费的85%来源于政府的财政预算,其余部分来源于农业生产税基金、世界银行贷款、国外援助和捐赠。1960—1986年期间,农业科研经费增加了89倍。

在70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乡村工作者兼职完成的,70年代中期以后,才形成独立的由各级专职人员进行的推广系统。进入80年代以后,这个系统得到了进—步的重视,各邦相继成立了农业科技推广站和种子公司,其宗旨是“要把新技术的好处推广到农户、农作物和各地区”。科技推广站及时地提出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建议,组织农民进行田间试验,然后逐步推广。印度现在有140多个科技转让中心。支持系统包括农业信贷系统,价格支持系统和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合作社系统。

四、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农产品价格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在1965年以前,印度农产品价格政策的重点放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上,政府通过低价收购,进口和配售来实现保护。这种政策虽然保证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相对稳定,却带来了生产发展缓慢、政府收购量无法增加而粮食进口剧增的后果。1965年以后,印度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就是把重点放在保护生产者利益上,同时兼顾消费者利益。这—政策是印度农业政策调整的里程碑。

政府通过规定农产品(主要是粮食)的购销价格、政府配售制度、缓冲库存等措施来实现稳定农业收入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政府规定,农产品支持(收购)价格的机构,是1965年成立的“农产品价格委员会”(1985年更名为“农产品成本和价格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根据农产品成本,并考虑到工农产品比价、作物之间的比价及供需状况、农民的合理利润等因素,每年向政府提出关于农产品支持(收购)价格的建议,然后经政府确定并在收获前正式公布。

执行粮食价格政策的机构是印度粮食公司和各邦的粮食和民用供应部门。这两个机构不仅承担政府的粮食收购任务,而且负责粮食的贮藏、加工和批发供应。—方面,政府通过上述机构及其代理机构(主要是供销合作社)按规定的价格收购粮食;另—方面,政府通过上述机构把政府收购的粮食批发给设在各城市和乡镇的“平价商店”,再由“平价商店”按政府规定的价格零售给持供应卡的居民。这种收购和供应不仅是政府保证粮食平价供应和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对生产者进行价格支持的主要手段。 印度农产品价格政策的支持对象主要是小麦、大米、玉米等粮食作物,在70年代中期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之后,价格支持的对象逐渐扩大到黄麻、大豆、油料等20多种农产品,其目的是为了调节种植业的生产结构,促进平衡发展。印度农产品价格政策依赖于价格补贴,价格补贴是支撑印度农业生产的基点,也是价格政策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粮食价格补贴主要是经营补贴和缓冲库存补贴。随着粮食配售量和收购价格的提高(粮食配售量1961年只有400万吨,到1991年增加到2060万吨;每吨小麦的收购价格从1977/78年度的1125卢比提高到1991/92年度的2250卢比),结果是财政补贴越来越多,1980/81年度粮食补贴共计65亿卢比,到1989/90年度增加到247.6亿卢比。小麦补贴占小麦批发价的58%,大米占40%。1990/91年度,小麦平均补贴1.12卢比/公斤,大米0.8卢比/公斤。如此巨大的耗费,必然造成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不仅如此,农产品补贴的大部分利益被控制大量剩余农产品的大农所得,也被城市上、中等收入集团分享,而广大城乡贫民所得的份额很小。

2.农业信贷政策

印度农业贷款来源于各类机构(例如农业信贷合作社系统、商业银行和地区农业银行)和私人放债。在印度独立初期,私人放债是主要的来源。以1951年为例,私人贷款占农民贷款总额的92.8%。针对这种情况,印度政府采取了大力支持和发展农村信贷合作机构的政策,以抑制猖獗的高利贷活动。为实施这—政策,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逐步形成了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领导下的信贷合作社系统。这个系统在向农业及其有关活动提供低息贷款方面,起了很大作用。1970/71年度,信贷合作社系统提供的农业贷款占农业贷款总额的6.6%。在各种贷款机构中居主导地位。但是,仅依靠这个系统的贷款,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1970/71年度,信贷合作社系统的贷款仅占农民贷款总额的20.1%(其他贷款机构占9.1%),农民70.6%的借款仍需向私人借贷。

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绿色革命”的广泛开展,农业投资需求激增,农业贷款供求之间的差距随之迅速扩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对14个商业银行实行了国有化,后来又建立了地区农业银行和农民的服务合作社机构,这些机构参与农业信贷,向农业及其有关活动提供低息贷款。从此,印度农业信贷政策发生了另—重大变化,即从单独地依靠农业信贷合作社系统提供农业贷款,转变为依靠商业银行等多种机构提供农业贷款,极大地扩大了农业贷款来源。商业银行在农业贷款领域的地位仅次于农业信贷合作社系统, 1986年占农民贷款总额的28.8%。不仅如此,贷款的方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优先向农业和农村小规模工业贷款,积极参加各种扶贫计划,直接向具体的项目和受益人(主要是小农、佃农和农业劳动者)提供贷款。1987年,商业银行对项目受益人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44.5%。多种农业贷款机构的迅速发展,有力地削弱了印度农村中的高利贷势力,1988/89年度,机构贷款已占农民贷款总额的57.4%,而私人贷款下降到42.6%,其原来的绝对优势已不复存在。

尽管印度的农业信贷政策在扩大农业资金来源、推动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需解决—些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信贷机构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有的机构过分强调获利原则,—些贷款用于非生产性用途,—些贷款到期不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业资金的供应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3.扶贫计划和农村综合发展计划

由于印度的土地分配不合理,农业生产水平低,广大农民特别是小农、边际农和无地农民仍未摆脱贫困。据政府的全国抽样调查资料,农村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956/57年度54%,1967/68年度56.5%, 1977/78年度50.8%,1988/89年度28.4%。虽然农村贫民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其绝对数字并未减少,均为2亿多人。

农村贫困是困扰广大人民的严重问题,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主要向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倾斜,注意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般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贫困问题愈显突出,印度政府和各界人士也逐渐认识到,农村贫民的大量存在,不仅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从70年代后期起,印度经济计划和政策的重点转向缓解农村贫困,并实施了—系列扶贫计划。主要有: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全国农村就业计划,农村无地者就业保证计划,农村青年自营职业培训计划,农村妇女和儿童发展计划和干旱地区发展计划。这些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始于1979年,随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大,并成为印度政府“六五”计划直至“八五”计划中扶贫部分中的中心内容。这个计划的目的是改善农村贫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率,主要通过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农村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农村贫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收入来源,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贫困线以上。农村综合发展计划所需要的资金,分别由财政和贷款两方面解决。

印度“八五”计划中的扶贫计划,强调要因地制宜地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在干旱地区发展小型灌溉工程,要通过村民委员会、合作社和其他民间组织促使广大人民参加扶贫计划,要进—步提高受益人的偿还能力,注意培养受益人的技术能力,注重“在册种姓”和“在册部落民”的受益比重。

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取得了较大成绩。据印度国家银行关于评估农村综合发展计划扶贫效果的抽样调查(在10个县抽样调查1000户)得出的结论是: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缩小了贫困差距。在所调查的县份中,按平均计算,每个家庭增加的就业的数量为78日/人;平均每户增加的收入1372卢比,平均31%的受益家庭超过了贫困线。

4.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业合作社是印度政府实现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农民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它的类型很多,主要的有农业信用、销售、耕种、牛奶、渔业、农产品加工、消费以及住宅合作社等。例如,经营生产资料供应的合作社向社员提供信贷、种子、化肥、农药等,销售合作社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合作社成员的农产品能在市场上以较高的价格售出。它们又分好几类,有的还从事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有的只销售某些特殊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棉花、烟草等,以减少风险,获得较多的利益。加工合作社主要从事蔗糖的加工、棉花及羊毛的加工和精纺以及稻谷和牛奶的加工等。印度农村也有从事工业生产的合作社,它们主要生产农业投入品和机械,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化肥生产合作社,其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20%。

印度的农业合作社有以下特点:(1)入社自愿,民主管理。理事会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多为5年,大会通常每年召开—次,审议合作社的工作;(2)民办官助。政府对合作社十分重视,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给予支持,包括培训、补贴和资金援助,帮助合作社发展生产、加工、销售等事业;(3)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发展农村工业,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加工的利润丰厚,同时还得到政府的重点扶持。牛奶的收购、加工和分配系统也很有特色,在推进发展奶业的“白色革命”、提高人民营养水平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印度在发展合作社中也有—些问题。主要是:(1)基层合作社的规模小,力量薄弱,服务功能受到限制;(2)政府的行政干预比较多。政府—方面对合作社投资,同时又从合作社拿走—定的红利;据说,经济状况越好的合作社,受到政府的干预也越多,影响了农民办社的积极性;(3)地区之间以及社与社之间的差距很大,多数农产品不分级,加工深度不高,农民不能获得应有的利益。

⑥ 印度喜欢巧克力和和咖啡

印度国土面积只有290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我国的三分之一,但可用耕地面积却比我国要多不少,所以它可谓是货真价实的农业大国,印度的历史同样悠远,所以也创造了不一样的饮食文化,而且受宗教和环境影响颇深。

同我国一样,印度也分菜系,南北有很大差异,比如靠近咖啡产地的南方喜欢喝咖啡,而在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平原,气候温润,适合种植茶叶,所以饮品变成了茶,但无论是咖啡还是茶叶,印度人都会加上牛奶和糖,北方的主食以谷物,面包为主,喜欢吃辣的,可以吃肉,而南方则以素食为主,吃米饭与咖喱。

除此之外水果也是印度人所钟爱的食品,这可能与印度盛产水果有关,比较便宜,一打优质的大香蕉只需要7到8个卢比,还不到1块人民币,其余诸如荔枝,芒果,石榴,菠萝蜜,椰子,木瓜,西瓜,也都不贵,这点和我国很像,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们比他们贵多了,好无奈啊,我好想去印度吃水果去。

印度人的正餐,通常以汤开始,菜肴放在一个大托盘里一起端上来,菜品也十分丰富,比如带有蒙古特色的波亚尼炖饭,奶油鸡,坦都里烤鸡,菠菜吉士,等等。

提高印度菜不得不提到咖喱,咖喱在印度人的日常生活在可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地道的印度咖喱会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而成,由于用料重,加上少以椰浆来减轻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强烈兼浓郁,不知道别人感觉怎么样,反正无论对于它的味道还是模样,我觉得并适合我。

印度的街边小吃也十分丰富,比如,煎薯仔饼(就是把薯仔碎块压成直径约8厘米的圆形饼煎着吃)炸咖喱角(煎炸各种咖喱和薯仔),罗提(面团以旋圈式做成轻薄脆的印度饼,再放入油锅中油炸),普里(宛如手掌大的圆饼油炸时会鼓起来,圆饼中央则呈现空心状态),沙摩沙(三角形的咖哩炸饺,内部馅料则是马铃薯混和豆子、茴香、辣椒等香料),他们还有印度的“煎饼果子这个很适合我”。

别具风味的印度奶茶,奶茶是最普遍的饮料,印度式的奶茶牛奶比水来的多,糖也是多的不得了,在冬天时会加入豆蔻调味,夏天时则是添加姜调味,因此,印度奶茶喝起来不但甜,口味也重。这种浓郁又甜的奶茶是印度人消暑的绝佳方式,尤其是坐火车时,常常会有小男生或是老伯伯拎着一壶热腾腾的奶茶到车厢中叫卖Chai,一杯奶茶卖5卢比,那种难得的甜蜜滋味绝对难忘!

总之印度的美食也是很丰富的,其中肯定有一款也是适合你的,虽然大部分食物味道很强烈,咱们也不习惯用手直接抓事物,但如果你去了印度,总要尝试一下新鲜事物,这就是生活,再次强调,女孩子千万不要独身前去,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新加坡饮食风俗和美食有哪些?
新加坡美食数不胜数,是最有代表性的亚洲美食之一,在世界上越来越为人称道。在新加坡,不但有中国、马来、印度三大民族各自的代表风味,还兼具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其他各国美食佳肴,可说是美食者的乐园。这里介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分享给大家。

印度煎饼

外酥内软的印度煎饼每次品尝都十分过瘾。南印度圆面饼,由加了酥油(印度澄清黄油)面团飞抛拉伸制成,通常搭配鱼或羊肉咖喱享用。Roti在印度语中意为“面饼”,而prata或paratha意为“扁平的”。一些人认为这道美食是从印度旁遮普的煎饼做法演化而来,但是穿过新柔长堤到了马来西亚,这种扁平的圆饼被称为“roti canai”,有人认为它源于钦奈。无论它源自哪里,印度煎饼都是适合全天任何时间享用的美味。虽然经典的印度煎饼为原味或加蛋,本地菜单现特别推出各种花式,如奶酪味、巧克力味、冰淇淋味,甚至还有榴莲味——既可作为主菜也可作为甜点。

叻沙

从槟城的罗望子风味叻沙到沙捞越类似咖喱的叻沙,新加坡的叻沙各种各样。但是它们都没有土生土长的加东叻沙有名。加东叻沙受住在加东地区的土生华人(海峡华人)启发。它有色如火烧夕阳的香辣浓汤,以椰奶和虾米入味,再浇上鲜蛤、虾和炸鱼饼等食材。其特征在于它的米粉:粗粉被切成短条,用勺子即可轻松享用。有些摊位,吃叻沙时只会给勺子——根本不需要筷子。得益于特许经营和乐于进取的叻沙摊贩对各种风味的借鉴,如此美味的加东叻沙从新加坡东部传遍了全国各个角落。

咖喱鱼头

神经脆弱的人看到鼓起的鱼鳃和红色肉汁包围下凸起的鱼眼时会感到不适。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它却是秀色可餐的盛宴——常常佐以米饭,浸入喷香的咖喱一起享用。咖喱鱼头是新加坡独有的菜式,是文化大熔炉的缩影。它融合了南印度典型的咖喱香料,是华族的一道美食。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版本的咖喱鱼头,咖喱的用量略有不同。有些人会加入罗望子汁来增加酸味,有些人则会加入椰奶获得更绵密的口感。唯一的相似之处便是,辣肉汁中摇曳的肥美的红鲷鱼,以及秋葵和茄子等蔬菜的混合。

咖椰吐司

这道小点搭配一杯本地的“kopi”(咖啡)或“teh”(茶),堪称完美;炭烤或香焗面包片包裹着冷黄油碎和一大抹椰果和鸡蛋制成的咖椰酱。有些人将这道烤三明治作为早餐,有些人则选择为茶点享用。它更多地则是配上两颗半生熟蛋、略加少许黑酱油和白胡椒。美味的鸡蛋与诱人的香酥甜咖椰吐司相得益彰,一层是入口即化的橄榄绿咖椰酱,一层是厚厚的黄油。

椰酱饭

将马来语“椰浆饭 (nasi lemak)”翻译成英语会得到“rich rice”。这里的“rich”不是富裕的意思,而是指令其美味绝伦的椰子奶油。这道菜拥有完美的混合风味:椰奶和香兰叶浸透香米,佐以油炸鱼或鸡翅、“乌打 (otah)”(香辣烤鱼脯)、炸“江鱼仔”(本地凤尾鱼)、花生、鸡蛋、黄瓜片,和“参峇酱”(辣椒酱)。它是一道深受马来人推崇的丰盛美食,非马来人也对它喜爱有加,有他们自己版本的椰浆饭。米饭不变,尽管有些米饭略带香兰叶的绿意清香,但是它们的区别之处在于配菜。

炒萝卜糕

不要将它与胡萝卜蛋糕甜点相混淆,后者是一款用胡萝卜和香料制成的松软蛋糕,表面富有奶油奶酪糖霜。这道可口的炒萝卜糕并没有胡萝卜,至少没有橙色胡萝卜。新加坡炒萝卜糕的主要食材为米粉和白萝卜。将米粉和白萝卜丝混合再蒸熟,然后切成小块,和蒜、鸡蛋和菜脯 (腌制萝卜干) 一起烹炒。这些细腻滑嫩的炒年糕就是潮州方言中的“菜头粿”,几乎可以在每个小贩中心找到。食用时或为黑色(加甜味黑酱油炒制)或为白色(原汁原味)。

肉骨茶

去过新加坡的人都知道,到了新加坡一定要吃一次肉骨茶,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在这里无不饱享一次口福。肉骨茶,就是边吃排骨边饮茶。肉骨是选用上等的包着厚厚瘦肉的新鲜猪排骨,然后加上各种佐料,有的还加进各种滋补身体的药材,炖得烂烂的。

罗惹

罗惹在马来口语中意为“不拘一格的混合”,而且实至名归。其食材反映出新加坡文化的多样性,将风味浓烈的不同食物和谐美味地融合在一起。它是一种混合了蔬菜、水果和油条的本地色拉,覆有厚厚的黑色酱汁,缀以碎花生和芬芳的姜花末提味。酱汁是一道罗惹成败的标志,其酱汁由酿造的虾酱、糖、青柠和辣椒酱做成。必须以甜酸辣调制出开胃的混合酱料。通常,酱汁会在大木碗中用木勺调制。只有添加了所有食材并充分混合后,酱汁才算完成。这些食材包括白灼通心菜和豆芽、鲜脆黄瓜和沙葛、菠萝片、青芒果或未成熟的莲雾(jambu)等芳香扑鼻的水果、炸油条和烤豆卜。

辣椒螃蟹

螃蟹自是极好的,但酱汁才最为闪耀——甜中带咸,口感微辣,极其美味。拨开蟹壳时,酱汁会沾得您满手都是,此时,不吮指赏味绝非可能。您还会再要一些炸或蒸馒头,蘸着酱汁品尝——此酱汁以番茄和辣椒酱混合而成,丝丝蛋液增加了其浓稠度,妙不可言。辣椒螃蟹是新加坡的最伟大的烹饪发明,在所有蟹类料理中独占鳌头。绝大多数海鲜餐馆均可轻松找到,典型的吃法是佐以味美甜香多汁的鲜蟹肉泥。

鸡饭

当您看到一个小吃摊上整齐排挂了一只只熟鸡时,就应该知道那便是新加坡的国菜之一——海南鸡饭。它在新加坡全国小贩中心随处可见,也是很多大餐馆乃至酒店咖啡厅的菜品。同菜不同价:一口大小的鸡块——或是团队用餐时的整鸡——与喷香的米饭、呛口辣椒、鲜香姜酱搭配食用。这道菜的食谱改编自早期中国移民,他们来自远离中国南部海岸的海南岛。海南当地人称这道菜为文昌鸡。他们使用特别品种的鸡,佐以鸡油饭享用。深绿色的绿辣椒蘸酱为这道菜锦上添花。

⑦ 印度人一日三餐吃些什么为什么看上去伙食很好的样子

一提印度美食,估计很多人想到咖喱,想到某只手抛出来的飞饼。但事实上,印度飞饼并不是印度的特产,或者说并不是印度人爱吃的食物。因为虽然印度的胖人不少,但事实上人口超密集,很多人还处于吃不饱饭的温饱线上。是不是这样说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吃不饱饭,却还会有那么多胖子呢?


最后,印度人喜欢用的油也很给发胖加分。他们最多用的就是热带木本植物油,即棕榈油。这种油在印度绝对可打五星好评,炸个东西,做点食物,完全就是无棕榈油不欢。但这种油吃多了就会发胖,印度人民生活如此“美好”,如何能不增加吨位呢?

其实,如果真的站在客观角度来看印度的话,我们还是非常不理解的。他们的国民生存现状差距极大,有的成了胖子不假,但有的就吃不饱饭,处于挨饿状态。可国家呢?却每年还有大量的大米出口,这种生存法则我们普通人真是没办法接受。

⑧ 去印度,菜种是不是违禁物品

印度是一个以吃蔬菜为主的国家!怎么会没有绿色蔬菜??!

阅读全文

与去印度种植蔬菜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块钱在越南能换多少钱 浏览:628
印尼总统叫什么名字 浏览:647
印度左右都是什么海 浏览:868
意大利面怎么铺 浏览:292
中国菜如何走出世界 浏览:750
哪里有卖印尼酸枝木 浏览:214
印尼虾片菲那怎么样 浏览:148
伊朗名字怎么缩写论文 浏览:100
印尼竹子多少钱一方 浏览:282
春节去意大利适合玩哪些地方 浏览:672
英国那边一杯咖啡多少钱 浏览:524
印度人吃饭爱用什么碗 浏览:446
怎么化印度妆图解 浏览:173
为什么伊朗运石油走好望角 浏览:120
去印度种植蔬菜怎么样 浏览:454
伊朗的气候是什么 浏览:417
为什么伊朗伊斯兰革命后 浏览:380
如何突围中国式养老 浏览:38
英国为什么渔业发达 浏览:464
马来西亚写信到中国需要多久 浏览: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