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士兵怎么被俘的

印度士兵怎么被俘的

发布时间:2024-10-17 17:26:17

Ⅰ 印度是不是灭了中国一个团

LZ,你被谁忽悠了?
在藏南,印军被消灭了一个旅。旅长被俘。
在印度平原,印军被消灭了一个团(是库尔卡雇佣兵团,这个团跟随英军打进过北京,印度认为这个团完全可以消灭从克什米尔爬雪山过来的中国军队,毛主席下令必须全歼该团。)该团被灭了后,印度就慌了,都准备迁都了。详情见当时英国驻印度大使回忆录。

Ⅱ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三个中心

19世纪中期印度封建主领导的、以印度雇佣兵为骨干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又称印度雇佣军兵变、土兵起义。19世纪上半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英国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许多王公的不满。1849年英国吞并旁遮普以后,取消20万印度雇佣兵的特权,使印度雇佣兵十分气愤。

早在1856年 ,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就在 广大城乡进行各种形式的反英宣传。从1857年2月到4月,军队哗变事件不断发生。5月11日,起义者进入德里,拥立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印度皇帝,成立了领导机构——由10人组成的行政院。起义者占领古都德里,激发了各地起义的迅速发展 。年轻的詹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于6月领导人民起义。起义波及北印度和中印度广大地区,中心是德里、坎普尔、勒克瑙。从6月上旬到9月中旬,起义者进行英勇的德里保卫战。7月初,巴雷利起义领袖巴克德·汗到达德里,被任命为德里起义军总司令。但巴哈杜尔·沙二世周围的封建贵族反对巴克德·汗,致使起义军失去统一指挥。9月中旬,在血战6天之后,德里陷落。巴克德·汗率军出走法鲁哈巴德。巴哈杜尔·沙二世屈膝投降,后被囚在仰光。德里陷落后,奥德首府勒克瑙成为起义军的中心。1858年初,集中在勒克瑙的起义军接近20万人 ,其中3.5万以上是孟加拉军团的印度雇佣兵。2月19日至3月19日,起义军在勒克瑙进行艰苦的保卫战,最后被迫撤出城市。3月22日至4月3日,在拉克希米·巴伊领导下,起义军进行詹西保卫战。6月,这位女王在瓜廖尔牺牲。
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1858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东印度公司。

印度民族大起义 - 起因
印度民族大起义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为加快国内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对印度进行更加疯狂的殖民掠夺和奴役,给印度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等社会下层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损害了部分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使印度各阶层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十分尖锐,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在全国酝酿起来。英印军队中的印度土着雇佣兵是当时印度唯一有组织的力量。这些给英国殖民者当兵的印度士兵,在大起义前已达25万人,他们大部分来自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多数是为生活所迫才受雇于英殖民者的。英殖民者为加强对士兵的控制,干涉他们的信仰,触犯他们的种姓,削减他们的薪饷,激起了广大士兵的强烈不满,他们多次举行武装反抗,成为印度人民反抗英殖民统治的核心力量。

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涂油子弹问题。1857年初,殖民当局用牛油和猪油做润滑油涂在子弹上,这带有明显的种族、宗教歧视,严重伤害了广大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士兵的感情,军队哗变事件不断发生。3月29日,第三十四团一名士兵怀着对殖民者的满腔怒火,开枪打死3名英国军官,被处绞刑。这一事件加速了民族起义的爆发。5月10日,驻德里附近米鲁特的印度士兵首先起事,点燃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烈火。他们放弃宗教偏见,用曾经拒绝使用的涂油子弹打击英殖民者。起义士兵焚烧军营、袭击教堂、封锁铁路、释放囚犯。当晚,米鲁特起义军乘胜向德里进发。德里城内军民纷纷响应,严惩英国军官,烧毁殖民者住宅,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起义者很快就占领了古都德里,成立了起义政权,对英国统治者心怀不满的贵族和僧侣也参加起义队伍,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各阶级、各种族力量的反英战线。英殖民者急忙从各地调兵围攻德里,4万起义军英勇战斗,不断出击,连挫英军,使其无法前进一步。德里起义的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英殖民者,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反英斗争,起义烽火很快遍及印度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北方奥德省的勒克瑙、坎普尔起义在全境取得胜利,对从东南方向进攻德里的英军造成很大威胁;中印度的詹西起义军由女王率领,攻占了市区,恢复了女王王位;印度南部的海德拉巴和孟买起义也取得了胜利。
印度民族大起义 - 经过
印度民族大起义1849年英国完成对印度次大陆的征服后,通过“土地整理”加重对农民盘剥,倾销纺织品使大批手工业者失业,以“绝嗣丧权”和管理不善为由兼并部分王公的领地,降低印度土兵(共23.3万人,占英印军队总数83%)待遇并派他们到国外作战,从而激起各阶层人民的不满。1856年,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僧侣在城乡群众、印度土兵中进行反英宣传。起义导火线是英殖民当局发给印度土兵涂有牛脂和猪油的子弹,印度土兵认为这是英国人亵渎他们的宗教感情。1857年初,孟加拉管区土兵因拒绝使用涂油子弹而多次发生骚动,均被镇压。5月10日,驻密拉特的三个骑兵团起义,杀死英国军官,随后向德里进发,揭开印度民族大起义序幕。
第一阶段,起义军以印度古都德里为中心,掀起抗英高潮(1857.5~9)1857年5月11日,起义军占领德里,拥戴已名存实亡的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印度皇帝,皇子米尔扎任总司令,同时成立由10人组成的领导机构“扎尔萨”(行政院)。5~8月,印度北部、中部广大群众和土兵纷纷响应,控制数十座城镇。5月30日,奥德省首府勒克瑙爆发起义,英国殖民官吏及数百名官兵被围困在官邸中。一些权利受损的封建主如那那·萨希布和占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分别在坎普尔和占西领导起义。德里成为起义中心,新政府号召人民不分宗教信仰参加起义。殖民当局匆忙从各地调集军队,以旁遮普为基地进攻德里。至6月7日,围攻德里的兵力增至4000人。8日,英军发起进攻,攻占德里近郊制高点。德里城墙坚固,高21.9米,周围有宽23.86米、深18.3米的护城河。英军缺乏重炮,无力突破。各地起义军驰援德里,总兵力达4万人,拥有重炮114门、野炮60门。7月2日,巴赫特·汗被任命为德里军总司令后,严厉整饬军纪,但未能扭转各路起义军自行其是的混乱局面。8~9月间,英军增至1.1万人,并调来攻城炮兵。守城起义军却因内讧陆续撤离,仅剩1.2万~1.7万人。9月14日,英军经三天炮火准备后,分四路发起总攻。起义军顽强抗击,击退攻打喀布尔门的英军,但克什米尔门被突破。经六昼夜巷战,19日王宫被占领,巴哈杜尔·沙二世被俘。起义军主力撤至法鲁卡巴德,坚持战斗。德里保卫战中,英军伤亡1000余人,包括67名军官,陆军准将J.尼科尔森被击毙。英军入城后进行报复,屠杀2万多人。

第二阶段,起义军以勒克瑙、占西为中心,与英军激战(1857.9~1858.6)德里沦陷后,起义中心转移到勒克瑙。1857年11月,C.坎贝尔率英军5000人攻占勒克瑙,救出被困5个月的英军。27日,那那萨希布的部将唐底亚·托比率瓜廖尔起义军攻占坎普尔,威胁英军退路,迫使坎贝尔放弃勒克瑙。1858年2月,英军7万余人经充分准备后对奥德省发动大规模攻势。起义军在勒克瑙地区集结近20万人,其中多数是新兵和附近农民,且兵器不足,缺乏统·指挥。3月2日,英军分进合击猛攻勒克瑙。经半月激战,起义军于19日放弃该城,撤至僻远内地。勒克瑙保卫战结束后,中印度的占西地区成为起义中心。3月20日,H.罗斯率英军进攻占西城。占西女王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异常激烈。4月1日,唐底亚·托比率起义军2万人驰援占西,因麻痹轻敌被英军击溃。3日,英军从占西城正门突入城内,经激战于次日占领该城。占西女王率部撤至加尔比,6月1日占领瓜廖尔。17~18日,英军进攻瓜廖尔,占西女王战死,瓜廖尔陷落。

第三阶段,起义军在中印、北印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因寡不敌众而失败(1858.6~1859.4)各大城市陷落后,起义军化整为零,在乡村与英军周旋。唐底亚·托比率起义军主力东进那格浦尔,西击巴罗达,依托山林、河流、峡谷和沼泽袭扰英军。此外,库马尔·辛格、阿马尔·辛格等率领的起义军也多次攻击英军。英军疲于应付,损失惨重。1858年11月,英国发布女王诏书,拉拢印度封建主。多数参加起义的上层封建主放下武器,背叛起义。唐底亚·托比率军南下德干高原,但未得到马拉塔王公的支持,被迫折返北方。起义军中离队者日益增多,兵力锐减。1859年1月,那那·萨希布退走尼泊尔。4月,唐底亚·托比被叛徒出卖遇难。至此,印度民族大起义基本结束,零星战斗持续至同年年底。

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一次由各地封建主领导、以土兵为骨干的包括各阶层人民参加的武装起义。它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军事上看,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指挥,领导人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以及起义军缺乏训练、装备落后等。

印度民族大起义 - 影响
作战地图轰轰烈烈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下虽然失败了,没有达到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目的,但它却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使英国消耗战费4000多万英镑,大批英国军官和士兵毙命,打破了英国殖民者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人民斗争的信心。继这次起义后不久,爆发的1860年孟加拉农民起义就是与这次民族大起义有密切联系的。这次民族大起义是印度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起义以前的100年是英国征服印度和建立殖民统治的时期,起义以后,迫使英国为了加强殖民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撤销东印度公司,由英国女王直接统治印度;下诏书尊重当地王公的权利,调整了与封建主阶级的关系;彻底改组军队,增加英籍士兵人数;加强铁路、通信建设等。这些措施不但加速了印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促进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彻底瓦解创造了物质基础。这次民族大起义又是印度民族斗争史上的里程碑。在此之前是以爱国的封建主为领导的旧式起义和斗争,在此之后则是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新式起义和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打乱了英国的侵略部署,间接地支援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反英斗争,在亚洲近代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民族大起义被英国殖民者残酷地镇压下去了。起义的失败,除了统治印度的英国资产阶级实力强大,英军武器精良,装备先进,起义军装备和纪律都不如英军外,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主在英国威胁利诱下,纷纷投降叛变,使起义遭受极大的损失。起义爆发后,一些封建主因其特权被剥夺,与殖民者发生矛盾而参加了起义,但在英国殖民者的收买政策下,除少数土邦王公外,多数都叛变投敌了。第二,起义军组织分散,行动上各自为政,缺乏得力的领导人和统一的领导,不能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德里起义军声势很大,也建立了政权机构,但并未成为领导全国的中心,使德里保卫战成了孤军作战。以后在各地开展的游击战也是互不配合,结果被英军各个击破。第三,起义军在军事上采取单纯防御战略,使敌人掌握了主动。北印度各地的印籍士兵发动起义后,几乎同时向德里集结;德里失陷又一起向勒克瑙转移,而且均取守势。当时德里并不是英军要地,如北印度起义军不向德里集中,而向旁遮普的白沙瓦、孟加拉的加尔各答、西印度的孟买、南印度的马德拉斯等战略要地发起进攻,就可大量牵制敌人,使战局完全改观,由于起义军采取了单纯防御战略,使英军能调集兵力,进攻起义的中心地区,接连攻克德里、勒克瑙、詹西,使起义失败终成定局。

Ⅲ 要不是这些战地照片,对印自卫反击战会被多少网友当成“神剧”

​从被解放军俘虏印军坦克说起

前两天,听人讲笑话一样说起印度宝莱坞拍了一部电影,主角相貌狰狞,和解放军作战枪也打不死,炮也炸不死,战场上还能来一段大篷车式的抒情舞蹈,当时不禁感慨这 “抗日神剧” 开始走向出口了,看来将来世界影视艺术史上必会提到其重大贡献。

真实的情况是……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以后,据说印军的战斗力曾经让总参的王尚荣部长大吃一惊。印军放在第一线的旁遮普联队、廓尔喀联队、拉吉普特联队等都是曾经打过二战中激烈恶战的部队,凶名在外。所以战前我军计算其战斗力,是按照与国民党军精锐部队等同的公式来推算的。

谁知打起来竟然是摧枯拉朽,有一位参战的战士这样评价他们的战斗: 我们碰到的这伙印度兵奇怪咧,不但不投降,竟然还敢于抵抗!(“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反正,看来前面提到的这印度电影是不能让打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们看的,否则某位老爷子笑得发了胆结石可不是玩的。

“竟然还敢于抵抗……”这样奇葩的评价不是我军夸张,而是有真实图片为证的。

注意,两辆战车在涂装和自卫武器等方面存在微妙的差别,第一张照片的电台天线的位置也不一样。

在对印作战前线,蓝志贵拍摄了很多经典照片,有些要几十年后才被人们认识到其价值。比如下面这张拍摄的,便是战争史上着名的 “达旺沙盘” ,连西方的军校里都经常提起呢。

​1962年10月26日,我军攻占达旺,并准备继续向前方德让宗方向突击前进。此时我军已经不能再借助最初的突袭效果,料想印军将在前方严密布防,作战可能面临重大牺牲。

然而,根据阴法唐政委回忆, 我军攻占达旺以北五公里处的邦岗共(原为印军指挥所),发现印军居然留下了一个完好的沙盘,上面清楚地标明了印军各部的位置。大家很快发现一条通往西山口的山谷印军完全没有设防。

当时侦察科长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气,曾认为是印军的诡计。然而综合俘虏口供,证明这上面的标志竟然全是真的!于是指挥战斗的张国华司令员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就指着这个沙盘制订作战方案,下达各部实施迂回、穿插、分割的任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过印军没有布防的山谷,绕到印军主力后面,切断德让宗与邦迪拉之间的公路,堵截敌南逃退路。

印军……根本没想到我军竟然弄出了这么一个南北纵深达150公里的口袋,连逃的力气都省了,除少数指挥官乘坐直升机逃走外,大多数在饥寒交迫之下当了俘虏。

这也使我军有了在第一次归还印军战俘时一下子就交给他们三千多人的底气。

当然,各国军校提到这个“达旺沙盘”目的只有一个—— 提醒学员们即便打了败仗,也不能把这么重要的东西原封不动留给对手啊。

不是每架直升机都能把长官接走,这一架 苏制米-4直升机 看来是因为地形复杂来了个“我自横刀向天笑”,动不了无法起飞被抓了俘虏,旁边坡地上可看到印军的对空联络用三角白色标志。

难道是印度陆军被打急了,仓皇中忘记了直升机的性能限制,竟然在陡坡上摆下让飞机降落的标志,结果坑了友军?

根据印军第四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少将的回忆,这架飞机是派去前线扯冬和龙布方向执行侦察任务的,并寻找失踪的达尔维准将,编号BZ-590。解放军390团人员回忆,该机飞到吉牙附近被我击伤过,后来在本穹东侧地区将其俘虏。

如果此说准确,那块白色三角标志可能是印军直升机负伤迫降后摆出请求救援的,但没有第二架飞机赶来,否则可能会被坑得也趴窝在这里—— 此前中国军队曾在一架击落的贝尔直升机旁设伏,结果钓来了第二架,连飞行员都给俘虏了。

在战斗中我军缴获了多架印军飞机,包括米-4直升机、贝尔直升机和“双水獭”飞机,大多数被俘原因是印军方面对飞机运用不当,不是被我们的轻武器弄下来,就是起落时出了事故被放弃……

不过,在不适于装甲车辆活动的山地作战中能抓到印军的坦克,还是令人有些惊讶。这是因为印军在当地并没有投入成建制的装甲部队,而我军也没有见到消灭印军坦克的记载。而照片证明,这样的事情,在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的确发生过。

那么,这些坦克是怎样落入中国方面手中的呢?寻找蛛丝马迹,战后中国方面从政治角度决定归还印度方面大多数被俘装备和全部人员,表达我方和平诚意, 在归还印军的装备清单中,的确有两辆M3A4坦克,但并没有提到怎样将它们俘获,只是说明着两辆坦克都有机件损坏。

考虑到印军并没有大规模出动装甲部队,考虑其作战特点,这几辆坦克应该是配属给印军前线指挥部门使用的警戒车辆——印军记录在东西两线都有少量坦克配合作战。

我军虽然携带简单的反坦克武器如57毫米无后座力炮,但主要用于打碉堡,未见与敌坦克战斗的记录,说明敌坦克可能根本没有来得及投入一线作战。而其机件损坏和其他若干我方获得的战利品是同样特征,通常是印军主动破坏的结果。

双方作战地域为喜马拉雅山南坡,这里要么地势陡峭,要么溪谷纵横,都不是使用坦克的良好战场(除非太二,谁会在这里用坦克?), 很大可能是印军坦克勉强进入战场,但或者由于后路被切断失去油料补给,或者由于道路原因发生故障,不得不将其破坏后放弃,结果成了我军的战利品。

当然,如果有熟悉那段战史的朋友能够找到我军和印度坦克有过作战,那会更有效地补充这段 历史 。

根据外电报道,我军在这次战争中俘虏的印度坦克并没有都交还回去,还是留了个纪念品,这就是在北京的中国坦克博物馆保存的6019号车,它们的型号都是美制M3A4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这型坦克在二战中也曾是中国远征军在印缅作战时的装备,中国装甲兵评价它虽然不如同时装备的M4谢尔曼式中型坦克皮实,但底盘较高,机动能力好,适宜于复杂地形使用,而且,比日军一线所有战车更强大。

考虑到这种坦克是在二战中活跃的老式车辆,战后很快被废弃,印度方面能让它在1962年依然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出动,这份维护的本领也算了不起啦。

不过,想想还是有点啼笑皆非——在那场战争中,中国方面并没有出动装甲部队,却能把对手的坦克抓来,没有出动航空兵部队,却能把对手的飞机缴获,后人听说,会不会以为我们又在写神剧啊?

【完】

Ⅳ 印度十万大军被中国哪个将军杀光

大唐时期的王玄策,他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战绩,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并顺带前往印度访问与唐朝有友好关系的印度玛卡达国的国王西拉迪提亚,但此时印度发生了政变,篡位的新王阿罗顺伏击了大唐的使团,使团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和蒋师仁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公元648年,王玄策用“火牛阵”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击溃印度数万象军,随后破城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而印度兵将与唐军(算是外籍军团)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弃国投奔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统率的七万战象部队,活捉了阿罗顺,余众尽坑杀。

Ⅳ 1962年,印军俘虏称旅长被毙,找到了吗

1962年,印军俘虏称旅长被毙,找到了吗?

1962年11月20日,在中印边境东段战场,印军在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一线的防御已经完全崩溃。至此,我军战前制定的“集中兵力,迂回包围,打头切尾,击背剖腹”的战法全部获得成功。位于追击第一线的藏字419部队第154团和第11师第33团,已经成功推进至中印边境传统习惯线附近。

这次普冬村西山追剿战,第2连官兵在运动中精确判断敌情,以突然的攻势打了印军一个措手不及,最后将其大部歼灭,仅仅两个小时的战斗,就歼灭包括准将旅长在内的58人,而第2连仅付出了轻伤1人的微小代价,其中第6班因击毙敌旅长而在战后荣记一等功。

直至12月初,整个清剿行动胜利结束,我军战果极为辉煌,其中第154团成果最为丰硕,共计歼灭印军1052人,其中击毙434人,俘虏618人,缴获大批军事物资,而己方仅牺牲12人,负伤35人。第154团凭借这一辉煌战绩,在战后荣记集体一等功。

Ⅵ 为什么在德国的党卫军里,会有印度兵

呵呵……
不要奇怪,印度人也是属于雅利安人种,这是二战时德国所承认的,而党卫军都是由纯粹的雅利安人组成,所以当时德国人对印度人并不是非常排斥!

阅读全文

与印度士兵怎么被俘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当代中国诗人是哪个人 浏览:126
印度电影大概多少钱 浏览:688
意大利亚马逊仓库在哪里 浏览:349
中国煤矿产地在哪里 浏览:178
中国护照在河内可以待多久 浏览:570
伊朗什么时候是白天 浏览:660
文艺复兴发生于意大利的哪个方向 浏览:177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电话多少 浏览:569
侣行在印度怎么样 浏览:200
中国为什么不接受从伊朗的货款 浏览:635
印度中药丸哪个牌子好 浏览:895
伊朗姑娘邀请男子吃饭是什么情况 浏览:51
意大利都有哪些音乐作家 浏览:50
印尼人长得什么样子 浏览:941
搬家去英国多少钱 浏览:364
美国对伊朗制裁最早什么时候 浏览:138
伊朗鞭刑什么意思 浏览:586
英国伏特喇叭怎么样 浏览:203
印尼精油多少钱 浏览:490
中国政府财政储蓄是多少 浏览: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