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外的路怒症是怎样的
一、英国路怒症
英国的男士总以绅士着称,而英国的路怒症却没有绅士的味道,更多的是一种“英式幽默。”
2012年9月,英国伍斯特郡的萨默维尔路,一名男性车主(暂且称他为A)因临时变道,被另一名车主(暂且称为B)叫停,B下车后在A车前“邀请”A下车,B没有表现的十分愤怒,只是用手指示意A下车,但是A是拒绝的。于是B车主不知从哪牵来一匹马(牵马时间不超过2分钟),骑马在A车主的车上一顿乱踩,现场虽充斥着两名车主的愤怒和咒骂,但也有种滑稽的味道。
如果说英国男士的路怒症是一种另类的幽默,那么英国女人的路怒症给旁人的感觉便是一部《惊声尖笑》。
同样是英国伍斯特郡,2013年,据《伍斯特新闻》报道,一名女车主(A)因从超市停车场外出时走进入口车道,与另一名女车主(B)狭路相逢互不相让。经过一番激烈的口角,最后大打出手,A车主许是刚逛完超市,从车中掏出一把刚买来的菜刀,直追B车主,B车主显然受到了惊吓,一路尖叫寻求支援,这场因路怒症引发的闹剧最后由警察出面制止,车主B除了受到惊吓和嘲讽并未受到身体上的伤害。
英国伍斯特郡,是英国交通事故最为频发的一个地区,其中萨默维尔路号称交通事故街,是英国车祸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一条街,根据车祸事故保险索赔数据统计,在过去10年中,萨默维尔路上平均每年都要发生10起交通事故保险索赔案。这条街上的居民也被人们称做是全英国最粗心、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司机群体。为了提醒住在该街区的司机们在冬季安全行车,当地使用至少1500平方米的“塑料气泡膜”包装材料将这条街上的几乎所有物品都“打包”保护了起来。
英国伍斯特郡,萨默维尔路“交通事故街”
如果说英国的路怒症是一种另类的英式幽默,那么美国的路怒症就是一场西部片了。
二、美国路怒症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自2009年至2013年全美发生200多起“路怒”谋杀案件,1.2万起“路怒”伤害事件,共有1554人死于公路暴怒交通事件,因路怒症而死的美国人是一天一个。危险驾驶行为导致的“路怒”冲突平均每年增长7%。
2015年2月,科罗拉多州的I-70号州际公路,一名黑色轿车司机因不满卡车占道,将枪指向了一名卡车司机。卡车司机当场死亡。
2015年2月,拉斯维加斯,一位母亲带孩子外出游玩,因驾驶技术问题与另一名车主大打出手,最终死在枪下。
2015年3月20号,休斯墩一名28岁的女子因为开车上班途中对着前面的一辆汽车按喇叭,结果被对方司机隔着这车玻璃枪击头部,所幸及时送往医院,并无生命危险。
2013年,在洛杉矶西10高速路上,一开宝马的华裔男子被一个墨西哥男子开车追逐被枪击身亡。
被拍到的真实警告视频
为什么美国路怒症的死伤率那么高?
美国作为传统,并没有禁枪,有11%的美国司机表示,他们会在汽车里放上一把上了膛的手枪。就像美国电影中一样,司机总能在车上找到一把枪,但这些枪并不是为了僵尸准备的。
在美国开车的人,大多人带枪并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自保,没有枪的司机一定不能按喇叭、竖中指等表示不满,在美国,都是事后有专门的投诉机构进行投诉,血的教训告诉他们,一切的不满一定要忍耐。但这还不够,带枪也要比别人拔枪快,否则……2015年1月,纽约两男子因为停车位争执,一方因掏枪太慢被对方射击身亡。
三、德国路怒症
德国的路怒症跟前两个国家相比除了杀伤力持久外,就有一些……令人费解。
在德国西南部的艾尔菲地区,一个德国大叔因为对交通不满而感到沮丧和愤怒,制造了762起路怒案件,警方用四年才抓获兇手,并在兇手大叔家中发现了作案工具若干以及1300发子弹。
而这位大叔看似人畜无害但为何对公路交通严重不满和沮丧却并未提及。
四、俄罗斯路怒症
俄罗斯人总被冠以战斗的民族,从俄罗斯的新闻与报纸中报道的路怒症来说,这“战斗民族”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而且是十分团结的战斗民族。
给人一种“能用拳头解决就绝不瞎吵吵”、“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的感觉。例如:
2014年9月,俄罗斯西部奔萨州,双方因打喇叭竖中指的问题大打出手,本来是两个车主的矛盾,最后演变成双方多人混战。
2013年8月,莫斯科明斯克大街,一中年男性车主因不满前方司机临时刹车,将另一名车主直接从车窗中拽出,引发多人混战。
俄罗斯的路怒症总是引发多人混战,总给人两方肌肉男混战摔跤的错觉。而俄罗斯因为民风彪悍,车速普遍较快,交通事故频发,路怒症在俄罗斯所引发的混战也早已见怪不怪了。由此可见,俄罗斯的交警对于此类问题,应该也算是手到擒来。
五、印度路怒症
在印度,汽车被视为财富的有力象征。如果车遭剐蹭,车主会觉得自己的地位遭到冒犯与践踏。这是他们绝无法容忍的,谁剐蹭他们的车,就必须付出代价,如果出现汽车手奥剐蹭时,他们便必须要拳头相见。而结果也必须非死即伤。
印度新德里,2010年12月,格拉夫·库马尔开车送货,在新德里一条拥挤的路上与一辆车剐蹭。他被对方立即拦住,并从车内拉出,推倒在人行道上,头部受伤。一个小时后,库马尔死在医院。
负责这起案件的警官O.P.曼达尔向记者说:“这种事天天发生。起初本是一次小争吵,结果愈演愈烈,于是开始动手,闹出人命。”
印度警方并没有确切统计“路怒”引发多少冲突,因为这种事总是频繁发生。
据印度交通管理部门统计,很多城市20年来机动车数量增加超过两倍以上,但道路长度仅增加17%。每天大约1000万辆机动车在城市街头行驶。因为路怒症所引发的不仅仅是人员伤亡,更多是交通系统的瘫痪。
六、澳大利亚路怒症
澳大利亚的路怒症是缠绵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2015年4月,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附近,一男子对另一男子大打出手,又是用滑板抡,又是拿石头砸,另一男子也不甘示弱,与其扭打在一起,两人十分火热。据报道这两名男子早在出手之前的几百米之前就结下仇怨,在这几百米中互相挑衅直至红灯停下,方才出手。
战况太火热就像龙卷风
而澳大利亚作为交通事故频发的国家,所颁布的最有效的对策就是罚款,高额的罚款来对待,不管是路怒症还是其他交通事故,例如,闯红灯者将有300澳元的罚款,而此前的罚款数额是225澳元;遮掩汽车牌照的处罚金额从76澳元猛涨至300澳元,是从前的4倍之多。此外,汽车追尾事故的罚款金额也从原来的178澳元增至300澳元。
所以说,在澳大利亚想犯犯路怒症,也要先看看自己的钱包答不答应。
路怒症作为一种“国际通病”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但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风格和处理方式,而中国的路怒症相较于一些合法持枪的国家,病态的形式已然相对温柔,没有闹出人命,最多也是一些身体伤害。但路怒症对于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车主都是一件麻烦的事,不仅伤害他人也伤害自身,希望不管任何国家的司机能有安全驾驶的交通意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开斗气车,文明行车,避免路怒症的发生。
Ⅱ 印度知名企业前董事长遭遇车祸身亡,为什么有钱人总是死于车祸
这个情况不能这么说的,所有人都有可能死于车祸,不止有钱人。这个更行车安全有关,下面给大家说说行车安全要注意的情况。
1、上车之前先绕着车辆检查一圈。
检查车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看看车子四周是否有什么障碍物,或者是否有哪些小朋友刚好蹲在车旁边玩,而因为你的视线盲区,所以没有办法看到检查之后,才能发现车辆四周是否符合正常上路的条件。现在很多车子的配置非常高,大多数的国产车型都有配备360全景影像,上车的时候也可以打开360全景影像查看一下车辆的4周情况是否正常。
4、不要占用高速超车道,龟速行驶。
我这里就不点名是哪些车型了,但是某些品牌的紧凑型轿车非常喜欢干这种事情,在高速上绝大多数占用超车道龟速行驶的就是这部分车辆,在他们看来车子开的慢一点更安全,车子开的慢一点会更省油,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呢?他们以较低的速度占用超车道,给后方车辆带来了非常大的交通隐患,同时也影响了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Ⅲ 在印度开车谁大谁称霸求答案
空调、立体式音响系统、DVD播放器,更不用提防水车篷了。驾驶着这样银光闪闪的豪华轿车,让人心情舒畅。 但是,世界上任何奢侈品都不能改变印度的交通状况。那里的交通法规不过就是几句轻描淡写的驾车建议。正像司机抱怨的那样,在印度四处兜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以下是在印度行车的几条建议: 喇叭是你的朋友 学会经常并有效地使用喇叭。在美国,喇叭声代表紧急事件突发。然而在印度,按喇叭却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任何时间、任何东西都能从你面前闯过——黑暗中,走在公路中央的行人、走错路的摩托车、沿大街滚动的轮胎——所以一定要腾出一只手放在喇叭上。在当地,司机向行人按喇叭,警告他们即将到来的车辆;司机向其他车辆按喇叭,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有时,司机甚至向空街道按喇叭,只是出于习惯而已。 不分车道谁大谁称霸 尽管到处能看到“沿道路驾驶最安全”的标志,但印度司机不会把自己局限于一条行车道内。于是,按吨位行驶的规则很自然地得到运用:简单说,就是小型交通工具必须服从于大型交通工具。首先是卡车,司机愿意把它们开到哪儿就开到哪儿。接下来是公共汽车,它们只畏惧“拥有上帝权利”的卡车。然后是动作灵活的小汽车,司机们常常带着不安的表情,需要用紧急刹车或突然转向,来避免“行驶权大”的交通工具。 人力黄包车高于摩托、自行车、行人和狗。牛是个例外。即使卡车也得避开印度人认为神圣的牛。 不要横穿马路 开着车突然闯到印度的公路上不会受人指责。但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倾向,我有个不太成熟的建议。瞥一眼即将驶入的车道,确信没有人在你的视野范围内。假设你驾驶一辆小汽车,不必理会任何方向行驶而来的摩托车、自行车和人力黄包车——它们必须为你让路。然后,机会来了。加大油门!快按喇叭!闪车灯并祈祷!如果你够幸运,你会在公共汽车撞到你之前达成目标。把手伸出车外,比划几下,让你后面的车减速,然后你可以再回到原来的位置。你将见证一条有魔力的“扩张性公路 ”——短时间内,一条双行道内挤进4辆车。不要表现出惊慌失措,你可以吹着小曲目睹这一奇迹。 我们这些生活在印度多年的人,对此已见怪不怪了。掌握这些规则是一回事,每天的灵活运用又是另一回事。我确信我们的司机能胜任,只是无法达到印度人的境界:第一,处理多项任务的超凡能力;第二,忍受的能力。 不过我们的司机表现还算令人满意,他的父母送给他一个绰号“多臂神”。在每个关键时刻,他能几乎在同一时间做出以下高难度动作:调整空调温度、换挡、减速让自行车通过、咒骂离得太近的小汽车、躲开身旁经过的卡车并避开路边熙攘的人群。 在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孟买,忍耐的能力早晚会派上用场。在那里开车15公里通常需要花一个小时。有一天,我们乘人力黄包车时遇到被洪水淹没的桥,我问几个行人大概得等多少时间。“四五个小时吧!”一个行人平静地说。这段时间能干些什么呢?“除了等待,别无选择。” 青年参考
Ⅳ 印度一大巴车坠入运河致至少37人死亡,大巴车为何更容易出事故
现在大巴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越来越高了,如果关注这类事情的人就会发现印度已经发生了好几起大巴车侧翻事件,据报道印度的一个大巴车坠入了运河中,虽然已经及时进行救治,但是还是有37人当场去世,这个消息也让人非常的悲痛,因为死亡人数还是很多的,其实发生交通事故的大巴车并不多,大部分大巴车都是会撞上栏杆或者是侧翻掉下去,这是因为大巴车的行驶时间比较长,司机难免也会有些懈怠,可能一不留神就会发生事故,其次就是大巴车里的人数太多惯性就会比较大,万一遇到什么事情,司机想刹车可能也没有办法立即停下,而且如果大巴车一直稳定行驶,不会出现交通事故,但如果有一些小路障,很有可能就会导致大巴车侧翻。
也希望大巴车司机能够引以为戒,在开车过程中一定要以稳当为主,当然现在交通工具特别发达,所以选择乘坐大巴车的人也在逐渐变少,如果能够乘坐高铁火车这样的交通工具,还是不要选择大巴车,毕竟谁也不知道驾驶大巴车的司机技术是否过关,情绪是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