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雕刻效果怎么样

印度雕刻效果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4-10-18 19:13:01

㈠ 印度河文明特有的印章雕刻是怎样的

印章雕刻是印度河文明特有的微型雕刻,是当时印度的社会现状、宗教信仰与文化思想的神秘记录。印章雕刻多采用冻石,也有玛瑙、燧石、象牙、铜、赤陶等材料。印章雕刻多数的尺寸在1.27厘米到16.35厘米之间。这些印章上的雕刻多是各种动物,包括公牛、瘤牛、犀牛、山羊、羚羊、鹿、野兔、大象、鳄鱼等,还有许多幻想的神怪动物和复合动物,如独角兽、象鼻牛、牛角虎、多头兽等。这些动物的造型既有高度的写实性,又有浓厚的装饰性和奇特的想象力,充满了强烈的生命感。

㈡ 中国雕像与印度雕像的区别

中印几个典型代表比较:中国代表: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印度雕像代表;公元前321年,古印度丹护王(旃陀罗笈多)率军赶走马其顿侵略军之后,便推翻了难陀(Nanda),建起了摩揭陀国,史称孔雀王朝。"孔雀"据说是从其母名。首都建在巴特那(即史称的"华氏城")。这个时期印度的雕刻是以动物为主。人物造像虽有,但不如动物雕刻来得生动,数量也少,这一尊《持拂药叉女像》却是一个例外。它反映着印度雕刻艺术在转变时期的面貌特征。

巴卢特的人物雕刻不能算是最好的,较为生动的雕刻还是动物形象。但有一些建筑装饰雕刻,却别有一番艺术情趣。这一件现藏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的圆形建筑装饰浮雕即是一例。它可以算是印度民间建筑雕刻的极好范例。这种装饰浮雕最初发端于象牙雕刻,后来改在红砂石上凿刻。构图很有想象力。在圆形的框内,描绘佛本?quot;购买祗园"的故事。由于构图的局限,雕刻家采用多焦点透视法。树木与房子,车马与神龛以及各种人物动态,都各呈角度,或平视或俯视,或坐或站,极其生动。有的在祈祷,有的牵牲口,有的种庄稼,有的在修车,是一个繁忙的生活情景。雕刻家把佛传故事世俗化了。这些人物也都缠着头巾,表情单调,但人物脸部的各种转侧变化,处理得很协调。圆饰浮雕像上,完全采用平雕镂空法,体现着以前象牙雕刻的民族形式。

桑奇大塔上的雕刻,是古代印度艺术家的独特创造。西方美术史家常常把这种艺术说成是模仿波斯艺术与希腊艺术的结果。他们的主要根据是,桑奇石刻上有带翼狮子与半鹫半狮的怪兽等形象。当然,古代印度艺术与上述两种民族有密切的文化往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那时不少希腊匠师曾留居印度,波斯工匠也来到这里为宗教建筑与陵墓工作过,这些外族工匠常常被聘请为主设计师,使大塔上有些雕刻具有西方风格,但这不能替代整个古代印度雕刻艺术自己的面貌。

诸神之灵:印度古代青铜造像

古代印度是神话之邦,宗教、哲学异常发达。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铜造像往往是神话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学的隐喻,熔铸着诸神之灵。

印度青铜造像的传统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文明时代的青铜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纪相继兴起的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为古代印度艺术包括青铜造像提供了永恒的主题。贵霜王朝时期(约公元64--225年)犍陀罗艺术中的青铜舍利容器上已出现佛像和婆罗门教神像。犍陀罗佛像开始确立了佛像的相貌、手势(印)、立姿和坐姿(座)等造像仪轨。笈多王朝时期(320--550)创造了垂为典范的笈多式佛像,苏丹甘吉出土的高2.25米的铜佛像,薄衣贴体的造型与同时代的石雕笈多式佛像雷同。印度中世纪(公元7--13世纪)是青铜造像的繁盛时期,北印度的波罗王朝(750--1150)和南印度的朱罗王朝(846--1279)分别成为佛教密宗造像和印度教诸神造像的两大中心。

波罗王朝信奉佛教,统治着北印度东部比哈尔和孟加拉地区。在比哈尔邦巴特那附近的那烂陀寺,是印佛教的最高学府,也是佛教造像的作坊。13世纪初毁于兵燹。而今从那烂陀寺烧焦的断壁残垣的遗址发掘出土的300多件铜像,依稀令人回想起当年香花宝盖云集法会的盛况。波罗时期流行的金刚乘密宗佛教造像,多少沿袭着笈多式佛像的古典遗风,更多濡染了印度教艺术繁缛富丽的火焰式风格,出现了大量菩萨、多罗(度母)等女神和多面多臂的怪诞形象,造型与印度教神像趋同。东印度奥里萨地区同时期的佛教和印度教铜像也融合了波罗铜像的造型要素。朱罗王朝信奉印度教,继帕拉瓦王朝(325--897)之后统治着南印度全境,也继承了帕拉瓦铜像的铸造传统。朱罗铜像把南印度铜像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南印度铜像通常采用含铜比例较高的青铜以失蜡法铸造。朱罗时期的蜡模制作得非常精确,铸出的铜像几乎不必再进行任何加工。

㈢ 印度雕刻取得了哪些瞩目的成就

雕刻是一种造型艺术,它可赋予顽石以灵气,也可赋予金属以生命。从材质讲,印度古代既有石雕,也有铜雕;从主题讲,则既有佛教雕刻,也有印度教雕刻。无论在哪一领域,哪种材质,印度雕刻都取得了令人嘱目的非凡成就。

据考证,印度先民至少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就开始了雕刻艺术创作。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大量印章底面上,就镌刻着动物、树叶和神祗。这些印章大部分是用皂石、玛瑙、象牙和青铜一类材料刻制的。它们一般呈方形,但也有呈圆形的;一般刻有牛的古印度印章刻有独角兽的古印度印章边长为3至5厘米,但也有边长达7.5厘米的。这些印章的上部虽然大都刻有象形文字符号,并且在实际使用中可能更为重要,但动物雕刻往往占去大半面积,因而先声夺人。由于所雕刻的动物大多为雄性,我们似乎可以认定,刻制和使用印章者都是男性;由此似乎还可以断定,男性在印度河文明时期的家庭与社会中均占主导地位。刻在印章上的动物的多种多样,令人惊叹不已。所雕刻的动物最多见的为黄牛、瘤牛、水牛、犀牛、象、虎、羊、羚、鹿、兔、鳄、蛇等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有存在于人们幻想与传说中的动物或为标新立异而人为组合的动物。由于牛在印度社会与宗教生活中的特殊地位,牛的形象出现在印章中的次数最多,雕刻得也最为传神。它们那浑圆的躯体似乎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微微低垂的头仿佛就要发起进攻。这些写实的或自然主义的雕刻虽然十分古朴,但其技法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屑十分娴熟。这样,一件生雕栏装饰孔雀活中的实用品就变成了可供欣赏的艺术品。也有些印章上面雕刻了人或神的形象,但在气韵上远不如那些动物的形象生动。这是印度先民对雕刻艺术的初步尝试。他们对动物题材偏爱的特征,一直被后世的艺术家们继承下来。

孔雀王朝时期的雕刻在印度艺术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这一时期,石头开始在印度被普遍用于建筑和雕刻。这对于印度艺术的发展与传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用于雕刻的石材,表面都打磨得十分光洁。这一特征甚至成了鉴定孔雀王朝时期石雕的一个重要依据。

阿育王统治时期,是印度雕刻史上的辉煌一章。为了宣扬自己的功德,弘扬正法,他命人在帝国的许多地方寻找天然岩壁或建造石柱以刊刻诏书。他敕建的独石纪念碑式圆柱是这一时期石雕作品的典范代表。这些石柱主要竖立在佛陀生前的重要活动场所或通往这些圣地的重要路线上。虽然当时印度的建筑与雕刻受到波斯帝国的影响,但竖立纪念柱的做法却是出于印度固有的理念。它很可能是印度古代崇奉宇宙之柱的传统的体现。在印度各地曾先后发现30余根阿育王石柱。

孔雀王朝时期的人物雕刻作品数量并不多见。在北方邦圣城马土腊等古代雕刻艺术与文明中心,曾先后发现了当时遗留下来的20余尊巨大的石头药叉雕像。在今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附近,曾经发现两尊无头男性雕像躯干。它们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耆那教圣人的雕像。此外,在巴特那市还发现了一尊砂石雕刻的药叉立像,虽然其头部及双手已经缺损,但仍然可以看出这是一件技法熟练的成功之作。

古印度的摩羯鱼雕刻(公元前100年)舞女铜像(公元前3000年)在今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东北方向约50公里处的桑奇,也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那就是在198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桑奇大塔。它的雕栏和塔门是孔雀王朝之后极其重要的雕刻作品,而塔门浮雕尤其具有代表性。这些作品约作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初期安度罗王国领有中、南印度时期。当时,安度罗国国势逐渐强盛,控制了印度许多重要的商路与海港。信奉佛教的商人与富有的市民,为桑奇大塔的扩建和维修慷慨解囊。大塔原有的木头围栏遂被石头围栏取代。桑奇雕刻规模宏大,技巧细腻,刀工精湛,造型娴熟,堪称稀世之作。它在艺术上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而成为印度早期佛教雕刻的代表作品。

贵霜时代印度后宫的守护神——雅典娜,犍陀罗出土。这是公元前2世纪典型的希腊化神像,现存拉合尔博物馆。公元1世纪中后期,在波斯、希腊和罗马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交互作用下,印度佛教雕刻艺术发生迅速变化。在此背景下,举世闻名的犍陀罗艺术产生了。

犍陀罗艺术是以希腊艺术风格表现佛教内容的一种雕刻艺术,代表了古代印度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印度艺术与西方艺术融合的结晶。

犍陀罗地区位于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与喀布尔河交汇处附近的白沙瓦谷地。这里是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门户,是一个将印度、中国和中亚与地中海、周围的希腊—罗马世界连接起来的贸易网的中心。这种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这里既演绎了印度河和外族入侵者你来我往的历史剧,也使印度文化与波斯、希腊、罗马等外来文化水乳交融,从而在几个世纪中形成了东西方联姻的艺术——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艺术的创造者们在吸收外来文化营养的同时,既延续了印度风格手势和坐姿的固定模式,又吸收生活中舞蹈、戏剧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的手语,创造了佛像手势和坐姿的标准格式。这种格式在以后形成了亚洲各国佛像形象的标准模式。

犍陀罗的佛陀塑像,以《悉达多王子像》、《佛陀立像》最具代表性。《悉达多王子像》制作于2世桑奇大塔着名的塔门纪。塑像宽21英尺。塑像中王子盘腿而坐,须发苍然,骨瘦如柴,眼窝深陷,肋骨参差突现,骨骼和血管清晰可见。但他神态安详,正在瞑思人生的真谛。悉达多消瘦的形体与其面部表情反差极大,恰恰反映出他坚韧的性格和追求人生真理的毅力,具有震撼人心的表现力。《佛陀立像》的创作于2、3世纪,高1.42米,是把希腊太阳神阿波罗与佛陀的特点相结合的艺术杰作。佛陀身穿罗马式“陶格”袈裟,形象古朴、庄严。

犍陀罗艺术为后世继承和发展。在笈多王朝时期,随着印度教的复兴,印度教神像雕刻也蔚成风气。毗湿奴、湿婆、黑天、太阳神、难近母等男女诸神的雕像纷纷问世。毗湿奴、湿婆等印度教诸神及其化身的大量精美雕像,构成了印度教图像的岩石网络全书。约开凿于8世纪的第16窟凯拉萨神庙规模最为宏大。这座湿婆神庙高30米,进深达90米。湿婆神像及表现其功业的雕刻类乎鬼斧神工。同期开凿的象岛石窟是纯粹的印度教石窟。门廊两侧与窟内岩壁上刻有表现湿婆诸相的9块高浮雕,其中《湿婆三面像》最为着名。在中印度和南印度,大量印度教神庙都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雕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令人目不暇接。与佛教雕刻不同的是,印度教雕刻以造型夸张、动感强烈和变化丰富为特征。

闻名于世的萨尔纳物狮子柱头。建于约公元前242—232年。古代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十分擅长铜雕艺术。其中又以朱罗王朝的青铜雕像在印度最为着名。题材既有男女诸神、圣徒、国王、王后,也有动物。大小形制均有。由于朱罗国王虔信湿婆,湿婆神像备受青睐,其中尤以各种青铜舞王湿婆神像最为流行。约创作于11世纪的青铜舞王湿婆神像,是一件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品。湿婆被塑造成三目四臂的裸体男性舞者形象,周身环以火焰光环。右上手持沙漏形手鼓,象征着宇宙的创造;左上手持火焰,象征着定期焚毁宇宙的动火。这两条臂膀的平衡,象征着宇宙生命创造与毁灭两极的辩证统一。前右臂手作无畏式,前左臂手作模拟象鼻下垂的象手势。右足踏象征无知的侏儒,左腿凌空翘起,象征着解脱。湿婆昂首挺胸,头发水平甩开,极富动态之美。这座铜雕,通过湿婆的神秘之舞象征着宇宙的创造、保护和毁灭,从中透出了印度古人对宇宙演化的哲学理解。

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所以穆斯林侵入印度后,佛教和印度教建筑雕刻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穆斯林政权统治时期,印度雕刻艺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㈣ 印度的女神雕像为什么臀部和胸部那么大呢

黑格尔曾说:“宗教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的感受到宗教的真理。”

印度是一个极具宗教色彩的国家,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信教。根据印度教教义,宗教与性力、生育、多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印度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印度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印度女性雕塑其充分体现了女性的本质美和女性的活力,把对女性的需求和欲望带来的崇拜和苦行的宗教融为一了体。印度的女性雕塑是雕塑中的一股清流,不仅在精神上给了人们猛的一击,而且还体现了其人体美。

阅读全文

与印度雕刻效果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潮汕到越南飞机票多少钱 浏览:611
印尼虾皮电商平台怎么玩 浏览:925
中国有多少房奴 浏览:597
中国的最西端是哪里 浏览:440
越南伊朗局势怎么样 浏览:408
中国功能糖城在禹城哪里 浏览:697
伊朗有什么不明飞行物 浏览:126
伊朗为什么攻击航母 浏览:771
二战伊朗叫什么 浏览:345
在越南用什么听音乐 浏览:764
印度煤炭从哪里进口 浏览:860
虾皮印尼店铺一个多少钱 浏览:387
英国硕士多久可以回国 浏览:608
南昌中国笔都在哪里 浏览:853
坐飞机去伊朗怎么样才划算 浏览:162
fg英国版多少钱一件 浏览:413
中国到底怎么打下的江山 浏览:804
印度雕刻效果怎么样 浏览:390
英国的旗子怎么拼读 浏览:676
印度人为什么不能吃饺子 浏览: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