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财政收入在哪里

印度财政收入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4-10-29 11:02:01

A. 印度财政结构

印度经济改革至今已有十年,不仅扭转了当初经济几乎崩溃的局面,而且有几年还取得了较高的增长率。印度财政部长在公布2000~2001年度预算时称:“为了在10年内将贫穷的苦难从我们的国土上消除,我建议印度走上公正、持续、创造就业、年增长率7%~8%的增长道路。未来的10年将是印度发展的10年。”印度实行改革以来的经济形势如何?今后能否像中国那样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改革以来的经济形势
(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呈波动状态
印度90年代经济改革所带来的成效是明显的。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1991~1992年度曾跌至谷底,仅1.3%,然而在下一年度就迅速从危机中恢复过来,达到5.1%。1994~1995年度至1996~1997年度连续三个年度都超过或达到7.0%。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从1997~1998年度开始减慢,2000~2001年度的增长率只有4%。工业增长从1991~1992年最低值0.6%开始,经过4年的努力达到了1995~1996年度的11.6%,之后增长速度又开始下降,估计2001~2002年度的增长率只有3.3%(注:GovernmentofIndia:EconomicSurvey2001-02.)。由于受到气候的影响,农业的增长情况并非令人满意,在改革前的1980~1981年度至1991~1992年度的11年间,农业部门年均增长率为3.4%。与之相比,1992~1993年度至1999~2000年度的7年中年均增长率却下降了31.03%,仅为2.2%(注:孙培钧:《印度当前经济形势与第二代经济改革》,载《南亚研究》2001年第2期。)。农业及相关部门的附加值年增长率从1993~1994年度至1996~1997年度的年均4.5%减至1997~1998年度至2001~2002年度的年均1.2%。
印度经济自改革以来虽然出现过几年较高的经济增长,但增长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究其原因,既有外部的影响和一些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又存在着根本性的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印度储备银行在其2001年报告中认为,“最近的经济活动减缓似乎反映了结构因素和周期因素的重合,两种因素的比重不同……”(注:AjitKarnik,"SlowdownoftheEc-onomy:WhichWayout"?,EconomicandPoliticalWeekly,October20,2001,p.3970.)持续的高额财政赤字、电力运输等基础设施瓶颈、关键部门的结构调整滞后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工农业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表1改革以来经济增长情况(%)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a]2001[b]
GDP增长1.35.15.97.37.37.84.86.56.14.0
工业增长0.62.35.210.211.67.14.33.74.96.3
农业增长-2.05.84.15.0-0.99.6-2.46.21.3-0.2
财政赤字/GDP4.75.77.46.15.45.26.15.15.45.5
出口增长-1.53.820.018.420.75.34.6-5.19.519.6
进口增长-19.412.76.522.928.06.76.02.216.57.0
偿债率30.227.525.626.224.321.418.31816.217.1
注:a为临时数字;b为快估数字。
资料来源:GovernmentofIndia:EconomicSurvey2001-02.
(二)国际收支平衡明显改善
从表1中可以看出,印度按美元统计的出口贸易额在1993~1994、1994~1995和1995~1996三个年度增长迅猛,分别达到20.0%、18.4%和20.7%。1994~1995和1995~1996两个年度的进口增长也大幅提高,分别为22.9%和28.0%。但是到了1996~1997年度出口和进口增长率却分别下降至5.3%和6.7%,1997~1998年度只有4.6%和6.0%。2000~2001年出口增长19.6%,比上年的9.5%有更快的增长幅度。2000~2001年度进口增长7.0%,同1999~2000年度16.5%的快速增长相比有所放缓。印度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放慢主要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后对外需求下降所造成的影响。
到2000~2001年度,国际收支贸易账目赤字从1999~2000年度的178.4亿美元(占GDP的4.0%)下降到143.7亿美元(占GDP的3.1%),无形收入117.9亿美元,可弥补82%的贸易账目赤字,剩余的25.8亿美元赤字约占GDP的0.5%,同1999~2000年的47.0亿美元和1.1%相比有较大改善。外汇储备曾一度降至最低点,仅10亿美元,而到了1993年3月就迅速恢复到64亿美元和1999年7月的274亿美元,2002年1月已经达到494.8亿美元。
(三)外国投资大量增加
印度的经济改革大大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投资环境改善之后,许多外国跨国公司第一次将眼光对准了印度。不仅当年撤离印度的可口可乐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等重返印度,而且全球500强之中的多家企业,如通用汽车公司、福特公司、索尼、本田、LG国际、AT&T、壳牌、杜邦等跨国公司,也开始纷纷落户印度。从1991~1992年度至1997~1998年度期间,印度批准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444亿美元,而在1980~1990的十年间尚不足1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实际流入从1991~1992年度的1.35亿美元升至1997~1998年度的30亿美元。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2001年印度又在一些部门进一步放宽了对外资股份的政策,例如对电子商务、信件服务、炼油、宾馆及旅游业、制药业等部门,政府允许的外资股份最高可达100%。
随着外资政策的放开,外国资本流入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国直接投资、外国机构投资、海外基金(off-shorefunds)以及全球存款收入(globaldepositoryreceipts)呈上升趋势,而外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以及高利率下的短期资本流入(如外国商业借款和印度侨民存款)的比例减少,目前在印度证券及外汇委员会登记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已超过500家,其中250多家来自美国。
表2流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百万美元)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424435673824274833121828-613026
国外发行股票240152020826831366645270768
机构投资者11665150320091926979-3902135
可兑换债券43382239562020459123
总计
资料来源:《印度储备银行公报》,2000年10月。
(四)外债结构趋向合理
80年代,印度大量举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导致外债成倍增加。据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统计,1991年印度的外债仅次于巴西和墨西哥,居世界第三位。90年代,印度采取了持续谨慎的外债管理政策,强调提高出口增长率,鼓励外国投资,严格控制短期债务,使商业债务掌握在可管理的限度之内。经过几年的努力,外债形势出现好转。首先是短期外债占总外债的比重从1991年3月末的10.2%下降到1998年9月的3.68%,之后又下降到2001年9月末的2.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更促使印度减少短期外债的比例。目前,印度的外债结构已比较合理。在2000年9月债务总额中,长期债务占95.4%,短期债务占4.6%,优惠债务占37.5%。外债占GDP的比率也连年下降,从1992年3月末的38.7%下降到2001年3月末的22.3%以及2001年9月末的21%。偿债率(按现行价格计算)也从1990~1991年度最高水平的35.3%不断下降,并且已经进入一个适宜的水平,至2000~2001年为16.3%。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至2000年9月底,曾是世界第三号债务国的印度已经降至第九位,第一次被世界银行列入“少外债”国家。
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一)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印度政府长期采用赤字财政的办法来获取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当国内积累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时,这一部分差额通常由外资或外援来弥补,但是如果仍存在缺口,就需要实行赤字财政。在六七十年代,几乎所有的印度经济学家都高度赞扬过赤字财政。印度在1990~1991年度曾创下了1135亿卢比的财政赤字记录。然而,高额的财政赤字也会导致宏观经济失控和通货膨胀等恶果。1991年印度出现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80年代实行高额财政赤字的结果。
印度政府虽然已经认识到财政赤字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是长期以来却一直未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说,财政赤字已经成为制约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一大顽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只在改革初期从1990~1991年度的8.3%降至1991~1992年度的5.9%,然而在此后的几年里却一直保持在5%~6%之间。由于邦政府也存在类似的财政赤字,导致中央及邦的总财政赤字始终占到GDP的10%左右,这同改革前的情况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改观。高额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偿还不仅限制了政府必要的生产性投资,而且挤占了私人部门更有效的投资。
印度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的巨额财政补贴支出。政府的补贴主要用于化肥补贴和粮食补贴上。政府通过公共分配系统以低于市场价向消费者提供6种关键性商品,差价部分由政府补贴支出。1997~1998年度中央的补贴支出为1964.4亿卢比,占当年GDP的1.4%,而在1998~1999年度粮食补贴就高达870亿卢比。印度通过补贴的办法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而不是通过建设新的农村基础设施如灌溉、电力等来加强农业,这一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后果。这种办法本身就是高成本、低效率,是难以维持的,一方面挤占了政府用于对道路、灌溉、技术升级等关键基础设施和社会需求的有效支出,另一方面也挤占了银行的贷款,使中央财政不堪重负。
(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利于更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将落后偏远的地区同较先进的地区连接起来。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不间断的电力供应以满足工业发展的基本需要,也需要公路、港口、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来满足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以及商品和服务的及时分配,以实现经济的快速运转并形成规模经济从而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印度的基础设施一直比较滞后,对经济发展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1996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1996竞争力报告》把印度的基础设施排在49个国家之中的第48位(注:孙培钧、华碧云:《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页。)。
对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来说,基础设施的状况对于刺激国内投资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FDI(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向在广义上分为三类:市场寻求、效率寻求和其他产地寻求(注:N.S.Sin-ddharthan,,EconomicandPoliticalWeekly,March25,2000,p.1051.)。FDI的流向不仅取决于当地市场的规模、该国的收入和经济增长率的高低,还取决于效率的实现。FDI出于对效率的寻求,关心的是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利润。而成本方面的考虑主要是基础设施的状况、劳动力成本等。如果一国的基础设施滞后,势必带来生产的高成本,影响FDI的流入。可见,仅有吸引外资的种种优惠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相配合

B. 为什么印度经济那么不发达,还总想成为超级大国

我个人对综合国力的定义是:
国家财政通过国家采购能够买到的,能够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水平和政治影响力的东西。
其它的定义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有效区分国家的实力和潜力的问题。
一个国家,人民再有钱,也必须被国家收成税由国家花出去,才能变成国力。企业的产品再好,也要国家买回来由国家使用才能变成国力。科技人员水平再高,也必须由国家雇佣并为国家服务才能变成国力。否则这些东西都只是国家的潜力而不是国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实际上取决于国家的财政支出水平和有效性。
接下来我以印度为例说一下财政对国力的决定性影响:
1、印度的财政收入。中国的GDP大约是印度的5倍,但中国的财政收入大约是印度的8~11.5倍(依据不同的统计口径)。所以印度这个国家大约有一半的GDP是不能转化为国力的。中印之间的国力差距是大于GDP差距的。
需要指出的是,槐迹一个国家有四个主要的税种:关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是以增值税为主的国家,而且印度所有四大税种的税率都高于中国。印度财政的直接问题在于大量的GDP收不上税,只能躺在统计数据上。这也是我们经常说印度的GDP很虚的原因。
2、印度的财政支出。中印两国的财政支出其实是和GDP的比例相差不多的。财政收支之间的差距主要就靠债务弥补。所以这个国家是靠大量借债,勉强撑起一个和中国竞争的面子。但是印度的国债又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外汇国债占比很高;国债利率很高。虽然印度国债占比还不算非常高(与美国、日本相比),但是政府债务的负担非常大,债务没有扩张的潜力。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国债一路上涨,光国债利息每年就要消耗上千亿美元的外汇。因此,印度的财政开支首先是不可持续,其次是严重透支了财政潜力。目前印度政府要维持这个面子都已经很难了,最近几年已经开始逐步出售国有资产了维持财政。
3、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印度的财政支出有两个巨大的弱点:
重要设备、装备依赖进口。我们经常说独立自主,但是很多人对独立自主的认识停留在被国际封锁怎么办上。然而像印度这种不能做到独立自主的国家,重要资产依赖进口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采购不能使用税收上来的本币,只能消耗外汇。也就是说印度的财政收入对相当大一部分的国力建设不起作用。而工业不能独立自主的国家,换汇能力又极为薄弱,需要依赖从国外借债来取得外汇。于是造成国力建设被外债不断的吸血。
财政支出绝大部分用来维持自身的运转,不能用来进行投资,进而生成国力。以军费为例,印度的军费中人员开支居然相当于中国的65%左右(人均则相差无几,想想看印度顷樱军人吃的穿的住的是啥条件,怎么花掉的钱?)。装备采购费用只有五分之一,训练费用只有十五分之一。所以他们的军费大部分被吃掉了,没有转化为军事实力。印度的航天算是亮点,经常吹嘘去月球只花了几千万,去火星只花了几千万,然而事实上印度航天经费一年好几十亿美元,大部分都没用到正经事上。
财政能雀明丛力最终体现在国力上的结果是:莫迪任内七年,印度重要武器采购项目,买了36架阵风战斗机,还没全部交付;重要航天科学项目,月船二号,还失败了;重要基础建设项目,铁路和高速公路都只完成了几百公里。同一时间它的北方邻国,采购了十倍以上的三代半和四代战斗机;修建了一百倍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进行了月球背面着陆,月球采样返回,火星着陆巡视,空间站,全球定位系统,量子卫星,暗物质卫星。
作为对比,印度的GDP比英国高,但是国力却显着的比英国弱。这是因为:
英国的财政收入是印度的1.5倍;英国的国债虽然比印度高,但是它的国际信用也比印度高,国债利率低,而且英镑本身是国际货币,可以比较容易的发型本币国债,所以举债能力更强;英国收入更高,国债信用也更高,造成财政开支能力更强;英国的科研能力更强,虽然工业生产能力不行,但是关键设备和装备还是有自产能力的,英国的国际采购环境也比印度强,所以英国财政开支的效率远高于印度。
总的来讲,英国虽然账面上的GDP不高,但是真实的国力达到印度的两三倍毫无问题。

C. 印度买武器的钱都是从哪来的

世界上所有国家进口商品,包括进口武器,都是用国家外汇储备进行购买,印度也不例外,它用来买武器的钱也是来自自己国家的外汇储备,印度不缺钱。截至2020年2月7日,根据印度储备银行的数据,印度的外汇储备达到473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7。 但是印度给世界的印象却是落后的基建、大量的贫民窟、饥饿乞讨的老百姓。由于印度由于人口众多,贫富差距较大,所以看起来国家还是很落后贫穷。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贫富差距大和国家没钱是两码事。

随着印度的经济数据成长广受关注,有许多看中了印度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的外资大量涌入,在印度投资建厂,因此印度积攒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尤其印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外汇来源,那就是印度侨民的汇款。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大批印度移民每年都会向国内的亲属寄钱。仅2016一年,印度的侨汇收入总额达到了627亿美元,居全球第一,而且每年以5%增速增长。其次就是印度央行在外的投资升值所增加的外汇储备,最后就是借钱了。截至2019年9月,印度外债为1.4万亿美元,每年财政收入要拿出20%还外债利息。

D. 印度大量军购的钱从哪里来

省出来,抠出来,挤出来,吹出来。其实印度哪有那么多钱?

印度政府2012~2013年度财政预算。
收入93568亿卢比
支出149092亿卢比
赤字55524亿卢比
财政赤字占到收入的59%,收入增长约14%,支出增长约18%。
国防开支19341亿卢比,债务利息开支31975亿卢比,利息支出占到收入的34%。

我们再看看所谓的外向型经济。
印度2010~2011年度出口2459亿美元,进口3503亿美元,贸易赤字1044亿美元。

好了,总结一下,印度经济实际上常年维持高额的双赤字,两个赤字都能占到收入的一半左右。它的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实际上都是不可维持的。
印度政府花的钱比挣的多一半还多,每年光是还利息就要花掉三分之一的收入。表面上看印度政府收的税少,但我们要明白,政府花掉的每一分钱最后都是要转嫁给老百姓的。印度政府度目前的财政状况如果持续下去,财政崩溃只是时间问题。解决的办法要么大举征税,要么印钱,反正最后连本带利都是印度老百姓买单。

回到军费上来,中国的军费大约是印度的2倍多不到3倍,但中国的GDP是印度的4倍多,所以军费负担比印度轻。从微观角度说,中国每年新增六七十架战斗机,而印度只有10架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飞机都是国产,比较便宜。而印度国产的飞机比进口还贵。由于进口先进武器占用了大量的军费,导致印度的基本军事开支得不到保证。例如印军还在使用二战时期的步枪,几十年没有买过火炮,空军连一架初级教练机都没有。
也就是说,印度表面上花了大量的钱进行军购,但实际上投入的钱并不多,只不过由于大量进口武器,被人关注的更多而已。同时由于大量进口昂贵的技术装备,导致军费投入之后的产出并不大。

E. 印度到底是有钱还是没钱

印度确实很穷。

不论从人口上,还是从土地上,印度都算一个大国。从地缘关系来看,印度也有成为地区强国的实力,然而从报道中看,印度人民确实很穷,但印度政府看起来却很有钱。

F. 印度落后的真正原因

印度发展迟缓的原因大致归纳如下:
1.政府收入相对不足
印度其实是个联邦制国家,国家权力分散在中央政府和邦政府两层,财政上也分散在中央和邦政府两层。这就导致中央财政收入打折较多。而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基数低的情况也很明显。钱不多,还不能捏在一起花,必然加重政府的财政困难。
2.基本消费不少
印度国内资源和产能不足。特别是在能源和粮食上,印度都不能自给,这就要求用不少硬通货来换取,同时政府不得不为粮食生产投入大量补贴,2012年印度在农业补贴上就严重超支。印度的人口基数也是造成这一负担的因素之一。
3.制度不适
1)印度的民主制度,必然导致其政权轮换频繁。民主制度的好处是能较好地在各种利益平衡上频繁调整,但过多的调整也使其缺乏一个持久的经济建设目标和政策。民主制度并非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良药,一般而言,在国家进行大调整时就需要集权制度,而需要保持平衡路线时采用民主制度则更有效。印度现在想要一个大调整,却又被民主制度所限制,而且这种情况看来短期内不太会改变。
2)法制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匹配。比如,印度土地始终是私有制,国家对于土地使用没有决定权。在印度,一个工业园或者一条道路,因为土地问题无法解决而被迫放弃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虽然保护了小部分人的利益,但在政府与个人达不成协议时,政府就明显缺乏一个合理的法律手段,只能放弃,从而损失了更多人的利益。这在法制建设上是需要思考怎么解决的。再如,政府为发展经济往往出台很多优惠政策,但在实施上很多制度法规建设又没有同步跟上,这都是法制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承担立法的议会方面的问题
4.政府的能力不足:
1)印度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上缺乏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明确方针。比如,印度政府的好高骛远特点非常明显,理想过于远大,不切实际,在国防上投入过多,这些钱短时间内就算投入也不会有什么回报,也不会让多数人得益。如果换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2)对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敏感性。在印度,道路、公共交通、水电煤、教育、公共交易平台等经济基础方面始终并不如人意。特别是对于平民来说,这些方面均不高效或普及率低。
3)政府效率低下,腐败严重。最新公布的世界腐败评价,印度的腐败程度比中国还略严重一点。而印度政府效率的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都影响了政策和法律的执行效果。
5.风俗成为包袱
1)印度的种姓是一种带有行会意味的等级制度。一个种姓的人能进行的职业是被限制的,而被雇佣者与雇佣者间也往往存在一种固定关系,这都限制了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种姓的等级制度也造就了占种姓多数的低种姓和贱民在教育、财富等方面与高种姓的不平等地位,很多人才能被种姓制度所压制,得不到正常发挥。
2)印度传统文化中压制欲望的味道浓重,使很多底层社会的人都安于现状,缺乏积极性,劳动效率自然也受影响。
3)印度社会节奏缓慢,且人们往往安于这种缓慢的节奏,很多地方都缺乏革新精神。比如造同样的一座楼房,印度人往往会化十倍于中国人的时间才能造好,当你看到印度人依然用头顶小罐的方法在运输水泥沙石混凝土时,作为中国人真的很难想象这是在21世纪的印度,在中国,机械化程度明显高出不止一个档次。当然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这样,在知识分子为多数的软件行业,印度人的革新能力也是显着的。

G. 印度为什么有那么多钱到处买军火,却不买美国国债呢

印度其实很穷,他们卖军火的钱是必须通过财政系统收上来的税收,而这些印度卢卢比要在外汇管理部门换成美元,然后才可以向全世界买买买。

关键是这些钱必须是印度联邦的钱,不能是印度老百姓的钱,这段话也意味着,印度用来购买国债用的钱,要求是这些国家出口企业买东西赚回来的美元,然后还得在外汇管理部门换成卢比。

不过,印度也有优势,很多印度佬到美国打工,赚来的美元邮寄回印度,形成了印度相当一部分的外汇储备。这一点,和菲律宾、埃及一样,都是有"侨汇"的。

H. 印度的四大支柱产业

1、服务业:印度的经济支柱之一,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5.1%。主要领域包括贸易服务、金融服务、运输、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等。在2007/2008财政年度,服务业增长约为10%。2006年,印度软件服务业产值约为396亿美元,其中软件出口额达314亿美元。
2、旅游业:印度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已成为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和就业创造部门。旅游业直接提供约5190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外国游客访问印度的人数约为443万,同比增长14.2%,为印度带来约65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4.6%。印度的主要旅游点包括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和特里凡特琅等。
3、交通运输: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有企业,是主要的运输方式。铁路部门有单独的预算,每年与中央财政预算一起提交议会讨论通过。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迅速,已承担了全国货运和客运量的70%和85%,成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印度海运能力在全球排名第17位。
(8)印度财政收入在哪里扩展阅读:
支柱产业的选择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在选择支柱产业时,应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避免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应选择一两个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形成“支柱”;再围绕这些“支柱”培养一批重点产业,形成支柱产业群,以支撑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2、技术开发原则:支柱产业的发展应注重增加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科学技术水平是提高产量、质量和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关键。不断将新技术应用于支柱产业,能够使其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3、扶持培育原则: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的推动,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应通过产业政策和行政干预来弥补市场缺陷,促进支柱产业形成规模和优化结构。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更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引导和支持支柱产业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印度财政收入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的地质灾害有什么 浏览:711
邮件到印尼怎么收费 浏览:49
中国野生樱桃在哪里 浏览:105
英国签证自取什么时候取 浏览:986
中国换电市场前景如何 浏览:908
意大利哪些参与会见 浏览:662
伊朗的比特币为什么特别贵 浏览:312
shopee印尼用什么语言 浏览:646
印度一行自己智齿死了多少人 浏览:590
在意大利坐火车用什么APp 浏览:638
印度空军有多少方舱 浏览:650
意大利火炮是什么样的 浏览:706
伊朗为什么喜欢戴头巾 浏览:254
乌克兰客机为什么会在伊朗 浏览:170
广东和越南衣服哪个便宜 浏览:631
中国近代落后了多少年 浏览:312
印度的蛇文化英语怎么说 浏览:467
英国女性用什么钢笔 浏览:41
英国蓝猫不听话是怎么回事 浏览:446
英国沃里克市有多少人 浏览: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