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如果硅谷没落了印度人才去哪里

如果硅谷没落了印度人才去哪里

发布时间:2024-11-17 14:08:35

❶ 印度的教育那么烂,为什么印度裔ceo可以统治硅谷

印度人正在悄悄地占领硅谷。印度精英正在涌入硅谷的管理、技术、计算机和其他领域。在美国500强公司中,许多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都变成了印度人。例如,进入谷歌的盛大披萨。掌管微软的萨特雅·南德拉;领导百事可乐的因陀罗·克里希纳莫斯;安卓系统的负责人桑德鲁。一方面脏乱不堪,另一方面又充满了精英。印度教育发生了什么?印度糟糕的教育状况差距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国家。他们不像世界上其他国家那样按财富排名,而是按姓氏排名。印度人分为四个种姓,贱民没有姓。

激烈的竞争真让人头疼。这次考试与高考相当,程度更高。印度有句谚语:一等学生去印度理工学院,二等学生去麻省理工学院。基础教育造就了一大批尊重学生个性、注重素质的印度精英和注重能力的应试教育。他们的精英教育模式的确有其优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印度出来的人才几乎是世界顶尖的,所以他们会去往世界科技的顶端硅谷。

❷ 为什么印度的IT人才都喜欢到美国去

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美国人沟通没有问题。
美国是IT业最发达的国家,在美国生活水平比在印度高,发展机会多,当然愿意去美国了。

❸ 为什么“印度帮”在硅谷的高管很多,华人却越来越少

很多人不知道“印度帮”在美国跨国大公司中的存在,直到脸书华人员工疑被印度上司霸凌后跳楼,“印度帮”才进入大家的视野。“印度帮”就是印度人或印度裔美国人,在职场(主要是跨国大公司)中形成的一个利益小团体。


1、不团结,习惯于各自作战,不像印度人喜欢集体行动

2、喜欢埋头工作,当老黄牛,印度人则喜欢表现,抢功劳意识强烈,容易在职场冒出来;

3、中国学生不喜欢团队配合的体育项目,印度学生则喜欢打板球(印度的国球),团队运动需要队员密切配合才能取胜,这等于锻炼了印度人的团队协作意识;

4、印度人在做好工程技术的同时,有点想法的都会去读MBA,而MBA的目标就是培养管理者,硅谷的科技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创始人会退居幕后,转而雇佣受过MBA教育的人担任CEO,印度人既会工程技术,又手握MBA的敲门砖,自然容易爬上CEO这个实权位置。



❹ 为什么有很多印度裔美国人在美国硅谷当CEO或软件工程师呢还有为什么印度人精通数学的比较多有谁回

这个只是现在的表象。中印人口大国,印度人也是在硅谷撞了墙,然后醒悟过来,通过前人带后人的方式,互相帮助才成功,这个是最关键。

第二是中国大发展,人才回国有更好的机会,导致华人回国,腾出位置给了印度人。

英语其实不是问题,只是借口,中国优秀人才这么多,英语不好?印度英语相当母语,更容易交流?那印度和西方各国环境都不一样,宗教也是多元的,英语只是工具,并不是搞文学奖,就像现在国内各地方言不同,不影响交流,毛主席那么浓重的口音,一样是个优秀的领导。

交流也不是问题,能出国的都是人才,交流会有问题?表现会有问题?

人口大国,在缺钱的时候当然搞数学这种不需要太多资金的科学,资金充足的时候才会投资航空造船这些工程,那个时候科技的光芒掩盖了数学的发达,并非数学不行了,法国就是数学大国,华为的研究中心为了人才在法国开设研究院。

事实就是事实,不是忽悠能糊弄的。

❺ 印度人在软件互联网行业的地位,连老美都撼动不了

世界互联网的牌桌上只有两个大玩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阿里巴巴、Facebook、微软等企业,服务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互联网用户

然而被称为互联网中心的美国硅谷,头部公司的掌舵人竟然不是自命不凡的美国人,而是画风与之差异很大的印度人,谷歌CEO桑德皮查伊已经成为印度人之光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国,GDP却不争气的排在世界第七,位列人口只有6000多万的法国之后,但是即便如此,没有一家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且国内市场被中美瓜分的印度,头上却一直顶着一顶闪闪发光的高帽子,"IT强国"

在硅谷碾压以勤奋号称的华裔精英,大多数中国的工程师止步中层,而印度裔却很多进入高层,甚至是打工皇帝CEO,掌舵硅谷,让人不免有些看不懂

印度在中国的名声并不好,总是招嘲,大致形象是吃着五颜六色糊糊饭,出行乘坐挂票火车、基础教育普及率极低,出了孟买都是村儿,连阅兵都像杂技表演的二哈形象

但不得不说,咖喱味儿的英语也是英语,印度人擅长交际,思辨活跃,这是公认的事实,受英国长期殖民的影响,他们似乎完全没有亚洲人的含蓄,语言表达时丰富的手势动作,抑扬顿挫的表情配合,性格上更加靠近欧美

通过一些印度电影也可以印证这一点,宝莱坞突如其来的歌舞风格有时候让欧美人都拍案惊奇,"我擦,这也太TM欧美了吧"

低障碍的语言优势,欧美范儿的性格,使得相比于中国人,印度人在美国有更好的种族认同感,可以更好的融入硅谷的氛围中

关心大学排行榜的同学们应该了解,全球TOP100的大学大部分被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占据,亚洲名校则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印度在教育上的成果乏善可陈

但有一个学校脱离于评价标准之外,就是印度最高学府印度理工学院,这所学校被称为印度工程师的摇篮(在中国荣获这个称号的是蓝翔技校)

印度理工学院在亚洲大学排行榜上也并不卓越,但其在印度国内的地位远比清华在中国的地位高,毕竟清华身后有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复旦等一众高水平大学紧随,清华并非独步江湖,

而印度理工学院可以说是全国唯一的985,其他全是普通高校,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在等级划分明显的印度 社会 ,进入印度理工学院不只是进修知识,更是 社会 阶层的跃层,是一个正真意义上高考决定命运的学校

印度理工学院在工科类专业上很强,特别是IT信息工程是世界互联网的外包基地,美国主流的IT企业中都有印度裔的身影,在世界分工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上面这句话是国内互联网行业的戏言,吐槽程序员们写代码的不规范问题,缺少注释和结构,5个程序员一起写代码,最后合在一起运行不了,且无法精准定位问题,5个人只能各自重新撸一遍,效率低下

而印度作为世界的IT外包工厂,体现了优秀的专业素养,整齐高效,配合顺畅,无论是效率还是质量都是高水平的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人不会配合,看奥运会凡是个人赛的羽毛球,乒乓球等,单兵作战中国都能问鼎,但是像足球,篮球等强配合的项目上,成绩就没有那么耀眼了,正因为如此,女排精神才如此难能可贵,因为它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竞技能力,个人拼搏精神,更重要的是团队协作能力

印度的协作是渗透到日常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下印度飞饼的非工业化制作方法,街边破旧的门面里面几个大汉分工明确

和面的将面和好后压成面饼,甩饼的将面饼在空中翻腾甩成又薄又大的面皮,烤饼的接过面皮替换掉已经烤熟的成品,接力给负责售饼的打包收款,整条简单的供应协作链平稳又高效

IT产业的开发要比飞饼的制作难度大得多,在这种信息密集的产业中,团队协作能力是一定要比单兵作战能力重要的多的能力,我们要追求的不只是极客文化,而是一群极客协作的文化

印度人更团结吗?我想不是的,印度国内的种姓制度,多官方语言,宗教背景复杂,使得印度从来没有形成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特别是思想上的统一

但是,在硅谷不一样,硅谷的印度工程师多是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而后又去美国名校进修的高材生,同属印度精英阶层,有类似的成长经历

印度人在硅谷非常注重前辈对后辈的提携,对新人工作机会的介绍等,硅谷有印度派的说法,2012年硅谷的人口数量中印度以只占到了6%,但是印度裔人才领导的公司占到了33.2%

印度裔在办公室的扩张非常快,很多人反馈印度领导在人才招聘方面偏袒印度裔,甚至是明显的放水,一个印度裔升为中层领导,很快他管辖的部门就会是一片咖喱色

在印度裔掌管的硅谷中,印度新人会比较自信,因为在IT工程师在印度是类似医生,律师一样,有 社会 地位提升作用的,国家也非常重视IT外包产业的发展,站稳高级劳动力市场老大的地位,即便在美国IT工程师也是高知高收入的圈层

而在我国,IT工程师一般称之为程序员,甚至码农,写代码的,是强压力 社会 下"社畜"的代表,是996毒文化的践行者,圈层画像被描绘为格子衫+地中海+人字拖,被定义为高收入低情趣的人群,对整个从业人群的自信是一种打击

中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全世界看来是成功的,在TIMES,USNEWS等世界着名的排行榜上中国大学连年走高,清华大学已经超过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东京大学等亚洲名校成为亚洲第一的大学

中国的教育将专业分为工学、理学、经济学等13个一级学科门类,人才教育高度专业化,使得在各行各业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但人才能力的隔离使得跨界创新的能力被削弱,并且加重了对协作能力的要求,缺少专业管理人才的建设

所以国家开放双学位,辅修专业等,为的就是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而印度的大学教育,大多数专业都有MBA课程,不仅培养专业工程师,更是培养技术型管理人才

所以硅谷的印度裔工程师,除了在技术人员角度思考问题外,还会在管理者角度思考问题,有良好的晋升路线,在竞争中的优势明显

在全世界范围内,IT工程师在纯技术领域的职业生涯都是很短暂的,如果在35岁之前没有转变到管理岗,基本上难逃辞退的宿命,印度的大学教育,在教育阶段就为学生准备好了后路,这也是印度裔在硅谷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印度人在硅谷混的风生水起,但印度本土的互联网环境非常恶劣,微软、惠普、3M等着名企业都在这里设有分公司,大多数IT从业者都是外包服务,即便微软谷歌的CEO全部是印度裔,但也只是高级白领

本土的市场基本上被美国和中国瓜分,缺乏自己的互联网企业,很多专家的解读是印度基础建设差,识字率低等限制了互联网的发展,但是从小米、三星、Facebook等外企在印度的成功来看,其网民基础是能够撑得起一个巨大市场的

从网民基础到人才输出两个方面,印度都满足成为互联网强国的必要条件,眼下阻止IT人才外流,不要让优秀的人才都跑去美国打工,从内需出发发展本国互联网和软件产业

相信未来印度这个大蛋糕除了是中美巨头的必争之地,更有可能滋生本土的互联网巨头,潜力无限不容小觑

感谢大家与大官人一起复盘印度裔在硅谷的神话,如果喜欢本文不妨关注一下,或者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❻ 美国硅谷被印度裔“占领”文盲率过亿,印度如何制造高级人才

最近发现个奇怪的事儿,美国拥有着一众像微软,谷歌,IBM这样在很多领域排名前列的 科技 垄断企业,但这些美国巨头中的大部分,实际上都被印度裔掌控着:

微软CEO纳德拉是印度裔;

谷歌CEO桑达尔-皮猜是印度裔;

现在IBM的CEO也由一位印度裔的阿尔克温·克里希纳接手了。

三家可能是偶然,但百事可乐,诺基亚,摩托罗拉,哈曼国际的CEO都是印度裔,这就离谱了。

还有更离谱的。

作为世界 科技 中心的美国硅谷,如今也正在被印度人一步步占领着!

据统计,在美国硅谷,印度裔高级技术人才占了硅谷人才总数的三分之一,且还在逐年上升。

可视线一转,如今的印度的文盲人口也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达到了近3亿,是 世界上唯一一个文盲过亿的国家。

那问题就来了,印度是怎么做到在文盲人数这么多的情况下,同时还拥有这么多的高级人才的?

仔细一查,好像也不矛盾,因为印度除了是文盲最多的国家之外,它同时也是 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巧合的是,全球12亿的贫困人口中,印度又占了三分之一,其中还有7000多万人属于极度贫困。

也就是日均生活费不到9块。

配上印度人均的六口之家,生存都成问题的情况下,接受教育更是无稽之谈了。

反观印度富人们呢,文盲率为0,起底也是个大学本科学历,而夹在中间经济稍微好一点的印度家庭,普遍也是会接受高等教育的。

可能有朋友要说了,印度再不济,人家也是有八年初等义务教育的,但实际上,印度喊了50多年的义务教育直到今天也没有真正普及,究其原因也很简单:

印度与生俱来的自信

我国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到真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用了多长时间呢?

15年

印度更虎,直接把普及义务教育这个宏大目标写进了宪法。

那印度计划多长时间完成呢?

尼赫鲁一拍脑门:我说一个数!10年!

没错,印度计划花10年时间消除国内占比80%以上,总计2.4亿多的文盲,于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印度把教育经费的56%都拨给了初等教育。

可在初等教育的具体实施上呢,印度延续了 “口号就是我唯一的行动” 这个优良传统。

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上长期采取放任政策,彻底当起了撒手掌柜,要各邦自主推行普及义务教育,各邦情况各有不同,推行情况必定也是跟着感觉走。

截止2007年,印度初等教育阶段辍学率为0的邦只有8个,辍学率超过50%的邦有11个,阿萨姆邦和比哈尔邦的辍学率甚至飚到了70%,要是按照我国普九验收最高允许每年3%辍学率的特例标准,印度脱盲估计还得再来十年。

可能当初尼赫鲁说的是物理消灭吧。

脚踏实地向来不是印度的风格,尼赫鲁并不相信当时西方提出的“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顺序发展理念,反而认为这是西方拖慢我“大印帝国”崛起的阴谋,所以在发展初等教育的同时,印度也把剩下的教育经费一股脑地都发给了高等教育。

我命油我不油天,两头下注,直接单车变火车。

而这双管齐下的后果就是发展初等教育的口号也就喊了开头两年,到后期这钱都流向了高等教育。

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初等教育的经费占比就降到了33%,1966年到1969年甚至俯冲到24%,而同期的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则一路涨到了49%。

为啥印度最后一股脑地把宝全押在这上面了?

因为初等教育虽说是解决文盲的直接办法,可搞来搞去印度发现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无底洞啊,钱哗哗地往里砸,培养出来之后还得继续搞中等教育,那我为啥不直接上马高等教育?

我“大印帝国”可是在2000年就立下要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的flag的,哪有时间陪你们这群小豆子茁壮成长了?

印度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轰轰烈烈投身高等教育改革了。

那这改革的成果如何呢?

俩字:稀碎。

在印度教委的不懈努力下,印度高校体系一跃成为了 世界上断层最大的高等教育体

印度如今有接近两万所高等院校,以印度理工学院为代表的18所重点学院每年拿着教育支出的绝对大头吃香的喝辣的,而剩下的绝大多数普本基本上每天都在倒闭的边缘反复徘徊。

要究其源头,也和它的“日不落父亲(英国)”息息相关。

印度近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当时的英国在奴役大半辈子印度之后发现,都工业时代了,这印度人的智商和情商还是那么低?

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打牌你自摸。

这不行,新时代我需要的是高级打工仔,得搞点教育了!

于是英国议会在1813年授权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殖民地的教育事务,马考利伯爵起草了着名的《马考利备忘录》,重点指出:

“鉴于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在印度本土实施大众式教育,殖民政府应该建立只能面向少数精英阶层的高等教育机构。”

所以印度殖民政府在没多少钱的情况下搞起了精英教育。

可坏就坏在了精英教育。

印度精英阶层在接受教育之后,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是个印度人的事实,开始在甘地的领导下进行“平静如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且要求英国把教育大权分一点出来。

那会儿的英国刚刚结束一战,虽然打赢了但还是有损元气,就更没啥闲工夫操心印度了。

于是殖民政府在教育管理体制上做出让步,实行“分权制”,中央保留部分权利,其余下放到各个邦,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发现没,后来印度在初等教育上的甩手掌柜就是搁这儿学的。

刚开始的几年,地方的办学积极性确实高,但是别忘了,这可是散装印度,各个邦之间压根就没啥共识,发展教育那更是随心所欲,截至1931年,印度的识字率也只有8.6%。。。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了,这个新生的散装国家更是没钱,但再苦不能苦孩子,尼赫鲁最先想到的就是普及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这对儿卧龙凤雏,卧龙的“成就”咱刚刚已经说了,凤雏也得支棱啊!

于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印度高校数量从1950年的606所急速扩张到1965年的2370所,再伴随着80年代的私立大学放开,印度大学的数量那是一飞冲天,迄今为止已经有8410所,更别说印度的学院采取的是纳附制,也就是俗称的抱大腿,纳附的学院如今已经超过三万所大关,奔着四万去了。

但贫穷如风,常伴吾身,建再多大学,中央的高等教育经费即使涨了就还是那么点。

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印度高等教育占总教育支出的比重从1/4上升到了1/3,更别说在70年代初期,印度经济衰退,印度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高教体系的发展更是进入原地踏步。

那在有限的经费下,印度当然要把钱用在他们认为的刀刃上

没错,就是和GDP直接挂钩的 工程技术,商业,科学 这些专业,国家也根据这些热门专业教育水平划分出了两套系统:

国家重点学院系统和普通高等教育系统。

重点学院好吃好喝,普通高校生死由天。

而在这18所学校组成的重点学院系统里,有一所学校的经费就达到了重点拨款的15%,它就是——印度理工,印度眼里的唯一指定神校,而开头所说的占硅谷三分之一人才中的绝大多数,就都来自这所学校。

在印度一直有个把印度理工吹的神乎其神的段子:

有一天麻省理工的教授问自己班上的印度学生,你们印度不是有印度理工吗,怎么来这儿了?这个学生是这么回的:我就是因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来麻省理工的!

气的那教授差点当场犯了心脏病。

印度理工真像印度人嘴里说的世界第一吗?

摆事实讲道理,印度理工的世界排名并不高,2019到2020年期间,它最好的孟买分校也仅仅排在第162位,即使是放在亚洲,也只排到了第33名,那印度人的自信从何而来呢?

其实它还真霸占了个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难考。

印度理工学院1951年建校,1956年,印度国会通过了《理工学院法案》,避免了官僚系统干预理工学院,课程和招生也变成了学校自主决定,就这样,乘上了改革春风的印度理工一路高歌猛进,成了全国理工学院的扛把子。

同样的,在课程难度上,印度理工也自然是水涨船高,尤其是数学方面。

在印度,无论你出身多么卑微,只要你考上这所学校,就不会再有人关注你的出身了,在别人眼里你就是最棒的。

但一个印度学生要是想考这所学校,不是能不能的事儿,而是配不配。

请大家试着跟随我的脑洞:

假设我们非常不幸的出生在了一个印度家庭,但不幸中的万幸是咱家还有点余粮支持你念念书,那从十年级开始(相当于咱们的高一),我们就得决定未来的方向了。

你问我为啥要现在就定?

因为与此同时,和你一样得做决定的还有1000多万人,选择呢也不多,占据绝对主流的就是理工,医学,商科,文科这四个。

其实你大概率会是个理科生,因为在国家的一顿洗脑之下,普通印度家长的观念向来是学文不如学商,学商不如学医,学医救不了印度,所以不如学理工。

而理工就只有一所能上的,就是印度理工,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理工类普本上完之后,就可以和摩的司机试比高了,一个印度普本毕业生的工资和印度摩的司机的工资水平相当,大约一个月1500人民币的样子,而印度理工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是这个的20倍,你会怎么选择?

我,莫得选择。

而在你被迫选择印度理工之后,恭喜你,你再也没有所谓的个人空间了,因为在写下印度理工那几个字的时候,你面对的就不只高考那一场考试了,还要挑战印度理工学院设立的联合入学考试(JEE)。

而这场JEE是需要入场券的,你得至少能考到这1000万考生中的前20%才配考JEE,2017年,最终获得JEE考试资格的人数是118.6万,印度理工要多少人呢?

4000

绝望不,不,绝望还没真正开始,这场JEE考试的初试是一场三个小时的笔试,由90道客观题组成,涵盖物理,化学,数学三科,平均四分钟就得解出一道题。

而每一道题,都超纲。

从第一题开始,你面对的就是不亚于中国高考最后三道单选题的难度,但这仅仅也是初试!

在初试过后,由于客观题必定有正确答案,所以这一百万的考生会按成绩进行排名,前20%再参加下一轮的终极复试,而JEE复试的难度,就显然不是我这种学废能想象的了。

所以在这种难度的考试下,在学校学的反而只能在考试中起个辅助作用,那怎么办呢?

补课。

在印度,超过95%的学生都要提前两三年学习课外辅导,超纲学习物理化学数学的内容,2017年印度家长就为课外辅导贡献了225亿美元。

印度北部有个城市叫科塔,是全国最有名的“补习之都”,2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生地塞进了100多家补习机构,在这里,十几岁的考生被送到密密麻麻塞满一两百人的教室,每天接受15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学习,在这里,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成绩。

而迄今为止已经有77个不同地方的学生因为顶不住压力选择了自杀。

但与此同时,问题也就来了,在印度这两个字的加持下,如今能上补习班竟然也成了一种奢侈。

因为像科塔这样的补习机构每年收费标准是3000刀,可印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刚刚过了2000刀,所以能去科塔补习的,大都是印度的中产家庭。

那印度穷人家的孩子咋办?

那就只能督促你老爸平时多健身了,因为在高考当天,印度富人和中产阶级的钞能力真的很难用我朴素的语言来描绘。

比哈尔邦是印度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可就在这个印度最落后的地区,爆出了同一年文理科状元双双落网的消息,在12年级的毕业考试中,17岁的鲁比-拉伊一举夺魁,成了比哈尔邦的文科状元,乡里乡亲的一听,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兴高采烈地就去接受采访了,然后就把政治学这词给拼错了,还表示这是一门有关烹饪的学科,这回答是真下饭啊。。。

当地考试委员会当场就给她安排了复试,她也不负众望地答了个零分,紧接着就被逮捕。

这个消息自然是引起了民愤,考试委员会也在想,要不这理科状元也查查?

几天后,理科状元也应声落网,因为他在采访中表示水的化学式不是H2O。

而这俩人也坦白了,这状元,买来的!

那占绝大多数的穷人呢?就只有体力了。。。

早在2015年,这张比哈尔邦教室外的照片就震惊了世界,教室内,学生们在紧张地和中考题搏斗,教室墙外,印度父母们也在紧张地和中考题搏斗,,穷人们买不起高级作弊设备,只能用这种最朴实的方式帮自己孩子实现梦想。

也许你正在笑,可我们正在笑的这些画面,却是印度穷人们近乎绝望的人生。

在这么个高考形势下,考上印度理工对于印度人来说,代表的可不仅仅是高薪和面子,那是实实在在的 “知识改变命运”。

然而现在看来,他们从印度理工毕业之后,向往的地方却往往不是印度,而是欧美,印度的人才流失率高达80%,尤其是印度优势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印度教育部长也很烦,多次感叹: 我要的是人才增长而不是人才流失!

现在好像还有一部分人会对印度的IT产业心向往之,但殊不知数十年来,在工资待遇,生活环境以及研究条件的影响下:

印度近60万的优秀毕业生都到海外深造不归;

4000名知名度高的专家早已移民欧美。

以至于印度IT教育如今都被称为“人才奶牛”,吃印度的草,乳房却在国外。

在美国,一个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平均年薪为7.5万美元;而在印度,做同样工作的设计师每年只有1.25万美元,薪水仅相当于美国的1/6。

印度宪法中早就明文赋予了“公民可自由迁徙和定居”的权利。对于印度政府来说,既然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无法挽留住人才,还不如顺水推舟,对人才外流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

当年,有“计算机总理”美誉的印度前总理拉·甘地就曾说过,“即使一个印度科学家、工程师或者医生在50岁或60岁回国,我们也并没有失去他们。我们把这种人才外流看成正在积攒利息、等待印度提取的‘智慧银行。”

去年,在议会回答议员的公开质询时,印度人力资源部部长乔希博士认为,政府不认可联合国人才发展报告所指出的“印度每年因人才流失损失20亿美元”的观点,因为在印度政府看来,当印度人才从欧美归来时,他们不仅带回了资金,也为印度提高了知名度,更带回了创新精神!

那印度的人才回来了吗?印度首富现在都跑了!

反而是近十年来中国留学回国人员以年均13%的速度递增

要问原因啊?

你看这次疫情浪潮下,究竟是谁没穿底裤屁股蛋子还锃亮反光呢?

阅读全文

与如果硅谷没落了印度人才去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进口伊朗货物怎么付款 浏览:494
以色列为什么要杀伊朗科学家 浏览:473
中国移动宽带遥控器怎么学习 浏览:199
为什么英国有这么多草原 浏览:560
印尼国宝级植物是什么 浏览:398
美国为什么和伊朗关系紧张 浏览:773
中国高速桥面最长的是哪个 浏览:63
兰州哪里有意大利面的做法 浏览:236
日本留学意大利签证怎么办 浏览:423
伊朗为什么和伊拉克打起来 浏览:403
打电话问他在哪里的越南语翻译 浏览:66
中国第三次奥运会在哪里举行 浏览:615
在英国说什么语言不是很重要吗 浏览:287
英国寄到中国地址怎么填 浏览:64
意大利有哪些盟国 浏览:70
红印尼印章怎么去除 浏览:290
越南理发店怎么消费 浏览:987
怎么装印尼手机软件 浏览:106
英国人怎么玩的 浏览:256
印度被殖民前说什么语言 浏览: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