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中外整形这点事!
你以为现代人为了美已经疯狂?其实不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医美的狂热粉丝就已经出现。
古印度的医学在整个世界上都是出名的,而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整形外科手术就诞生于印度。
因为古印度人太爱美了,对于自己的耳朵和鼻子更是要求甚高,原来是因为古印度人相信,耳垂长的人不但能够降妖除魔,还能赢得更多异性的青睐。所以,很多印度小孩刚生下来,就会被家长找来专业医生“打孔”,然后便将消毒后的软布塞到孔里,然后每隔三天就要换更大的布,确认不会感染后便塞上木环和铅坠,长此以往,耳部的皮肤就会越拖越长.....
整形手术不光应用于日常生活,在刑罚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据可靠资料记载,最早的整容手术是鼻整形,发生在公元前500年的古印度,外科鼻祖“妙闻”,为当时受过“劓刑”割掉鼻子的人进行了第一例鼻整形手术。
(阿萌想着,这印度人为了追求美,下手挺狠的~)
如果说这只能算是追求美做的“小项目”,那英国皇家陆军医疗队的吉里斯医生上来就是大手笔!
1882年,吉里斯出生于新西兰南岛的海岸城市——但尼丁,后来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康韦尔凯斯学院学习医学。一战爆发后,吉里斯加入了英国皇家陆军医疗队,成为一名为国效力的医生。
起初,他在法国布洛涅附近的一个叫维姆勒的地方服役,与一位名叫瓦拉迪耶的口腔颌面部专家合作,协助他做一些伤残士兵下巴的修复工作。在合作过程中,吉里斯受到新生皮肤移植术的启发,决心前往巴黎求学,求教于当时知名的外科医师希波莱特·莫里斯廷。
在那里,他目睹了莫里斯廷从病人脸部移除一个肿瘤,并用一小片来自下巴的皮肤填充其上的过程。吉里斯很快学会了这种方法,并发明了一种新的皮瓣技术。
真正决定他在整形外科的地位是在一战爆发后的战场上,吉里斯在战壕里搭设临时手术台为当时只有27岁的英国皇家海军重炮手沃尔特做皮肤移植手术,因为重炮手沃尔特被严重毁容,只能植皮。
吉里斯从沃尔特的肩膀切下一块皮肤,移植到血肉模糊的脸上,完成了面部修复。后来,英国整形外科医生协会档案管理员及外科医生罗杰·格林将这台手术定义为现代医术意义上的首例皮瓣整形手术,他也因此被称为“整形手术之父”。
战争还没完全结束,他就开设了一家专门的面容修复医院。
为被战火毁了面容的战士进行上万场手术,修复了许多鼻子与下巴。因为战场环境,他只考虑了恢复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也是整容术用于正畸,较大规模的一次。
因此他就是在医学史上被誉为“整形外科手术之父”的哈罗德·吉里斯,也是主导整个整形外科思想的奠基人。
相信大家看完这个故事后和小魔一样,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小魔才知道原来医美最早诞生于枪炮无眼的战场,那又是如何被“玩坏”的呢?
一战后,整容术开始不正经。
小魔从当时的法庭记录中找出为了修正鼻子畸形,竟然往鼻子中注入石蜡,由于医师使用揉捻塑形的手法不当,所以造成的效果不好,要不记录也不会只存在于法庭记录了,其实,发展到当时,说到底就是了“正畸”。
当时,虽然战争结束,也不需要为伤员做面部恢复的手术了,但是人们的审美已经发生改变,尤其是在美国,又大又扁的鼻子被视为丑陋一族,隆鼻手术应时而生迅速蹿红,美国约翰·罗伊就是当时隆鼻术的医生代表,这也代表了医学类美容是可以被世人所接受的。
到20世纪时,风靡一时的明星们已经开始在自己的脸上“动刀子”了,比如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性感代名词——玛丽莲梦露、德国歌手演员Marlene Dietrich......
在1901年的英国杂志上,德玛变脸公司(Derma Featural)宣称能够修复鼻子畸形、招风耳与皱纹,一夜之间爆红贵族朋友圈。那个时代,虽然每个人都觉得变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高昂的价格还是将绝大多数人拒之门外。要钱还是要面子,这一深刻的中式哲学问题,没想到在遥远的大不列颠引起共鸣。
而“钱和面子”这一哲学发源地的华夏大地上,美学的痕迹自然也随处可见。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以为中国在变美这件事上从一开始就被落在后面了呢?并不是!这等好事,你认为国人会落于下风吗?作为世界上最智慧的中国人在爱美这件事上从不含糊。
(历史老师的碎碎念模式开启......)
据说,50岁多岁的禹,眼角、额头相继出现细细的皱纹,他认为米为食粮能丰肌饱腹,搽在脸上有益无损,尝试成功后,长年使用米粉敷面。因此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粉敷面”、“黛画眉”盛极一时,美容项目也多了起来。原来禹才是美容本尊啊,眼角和额头确实保养得好。
虽说女子地位古时候地位并不高,但是这不影响她们“臭美”啊~当时已经有面脂、唇脂、美眉、美发、药物、针灸、食膳、气功等美容项目供王公贵族的女眷们挑选。难怪古诗词里的女子梳妆的画面都那么美,一举一动中都有独特的韵味,原来是有“法器”加持啊。
你没看错,在秦汉时期男性主力军上台,擦脂抹粉都不在话下,不要惊讶,收起你的下巴,这时候的男性已经登台演出了,化个妆怎么了呢~
到了晋朝的时候,人们已经难以满足了,脸上开始修修补补,兔唇修复术这时就有了。
据《晋书·魏咏之传》记载,荆州有位医者专门修复兔唇,每次做完手术后,他都会告诉病人暂时只能喝稀饭,要少说话。
提起唐代美女,小魔能想起的就是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首诗当时为杨贵妃而作,字里行间无不透露了杨贵妃的体态婀娜,风姿绰约......
早在盛唐时期人家早就有了对抗痘痘的方法了,记得看电影时,唐朝有种“两颊点妆靥”的妆容,翻阅《普济方》后,发现“两颊点妆靥”可以用来治疗痘痕,这种方法也被归类到了整形手术中。
这类妆容的实质就是靥为酒窝,在这里靥也有痘痕的意思,女子在嘴角两边点红点,形成假装酒窝。
这下,就知道唐朝剧里很多主角脸上的两个点作何解释了。
两宋时期,就已经专门有医生研究关于美容养颜的处方了,这点可以从当时的古书古画中寻得依据。
当时,也有了“装义眼”,根据《南村辍耕录》记载:杭州有位张存,小时候得病失去了一个眼睛,后来遇到一个巧匠,给他做了一个假眼,装上后人们都分不出真假。
现代隆鼻术的前身就是“元代的鼻梁修补术”,关于这个技术,有专门的记载,根据《九灵山房集》记载,福建的将士陈君,打仗的时候脸被砍伤了。鼻梁上的伤口一直溃烂不愈合,就找到了项颜章为他诊治,结果非常地令他高兴,不仅把鼻子上的伤口给治好了,还让他塌了的鼻梁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相貌失而复得,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了。
古人都这么厉害的吗?阿萌都要竖大拇指了!
经过前面朝代的积累,这个时代的女性已经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了,书里的人大都婉约~这离不开当时的美容术厉害啊~
明代当时流行的是“桃花妆”和“酒晕妆”,明代盛产胭脂,女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适合自己的腮红。除了在乎面部,她们还为了能让自己变得更香,也是想尽了种种办法。
据史料记载,明代女子会用水银、胡粉等,和上面脂,在肌肤轻轻涂抹,直到散发出一层淡淡的香味,然后她们会佩戴兰草香味的香囊。
要说古代人聪明又讲究,那近代人的医美想法更加狂热了~民国时受西方思想影响,人们大多敢做, 针对面部的涂涂抹抹已经不能满足了,大家逐渐把重点转移到身材上了。
《申报》上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叫冯洁的女中学生,她发育缓慢,体格瘦小,一直都很苦恼。不过,自从她注入了雌性激素之后,再加上坚持锻炼身体,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到了后来,她的身材甚至比寻常女子还要好。
不只是女性为之疯狂,男性也走上了爱美之路,在那个年代,人们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重新定义“好看”,甚至一些当红的电影明星也忍不住前去割双眼皮、做隆鼻手术、脸颊注射等。
女明星路名就去割了双眼皮,男演员郑重也去打了脸颊针,做完手术之后,他们的事业都迎来了第二春。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脸颊针”并不是瘦脸针,而是一种为了让脸部看起来更加丰腴饱满、更年轻的“脂肪填充”技术。
如果说这些都是一味追求美而没有文化的人,那民国才女林徽因就是学识一派的求美代表。
钱钟书曾在《猫》中隐晦地点了出来:李太太(代指林徽因)从小对自己的面貌有两点不满意:皮肤不是上白,眼皮不双……一到日本,她进医院去修改眼皮,附带把左颊的酒靥(酒窝)加深。李太太花五百元日金新买来的眼睛,好像美术照相的电光,把她原有的美貌都焕映烘托出来。
这些都只是历史的冰山一角,但是也证明了中国在变美这件事情上绝不含糊
时代一直在变,但是人们对于美的诉求却是一直不变的,这份追求并不是畸形的,而是一种孜孜的追求与探索,从这点出发,我们都没有错。
回顾整容手术的历史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人类无论在物质世界的改造上,还是自我精神和美学的革新上,将永远不会止步。
B. 印度有哪些品牌啊
印度美容养身方面有喜玛拉雅,百奥等品牌。你也可以去网络看看
C. 印度护肤品小规模公司有哪些
印度护肤品小规模公司有印度护肤品小规模公司有BSC.BombayShavingCompany是一个基于D2C模式的着名男士美容品牌。是印度领先的D2C品牌之一。公司由ShantanuDeshpande在2016年创立,总部位于德里NCR。
D. 印度富人区女孩的真实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
印度富人区的女孩都受到过高等教育,她们打扮的非常时尚,非常优雅的出入高级场所,座驾都是豪车,甚至有私人飞机。她们一天的日常消费,都能养活贫民区的数百个人。
在印度孟买由一条绿化带将整个城市划分开来,一边是穷人区,房子老旧,生活贫苦,另一边是富人区,高楼大厦,生活奢侈。
印度富人区结婚也是非常豪华的,斥巨资设宴3天,随礼自然也是相当贵重的了。富人区的女孩的眼光也是非常高的,也非常的讲究门当户对,富人区的女孩都是嫁给有钱人或者是有权有地位的男人。最重要的是,这些金汤匙出生的姑娘,都能上最好的私立学校,受过很好的教育,长大后去英美等国家留学,也有时间和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E. 印度的社交礼仪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礼仪方面也是很注重的。那么印度的社交礼仪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印度的社交 礼仪知识 。
印度社交礼仪传统的见面礼
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Namaste)。这是印度的传统见面礼。"纳玛斯戴"在印度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词语。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这是表示对尊敬者的最高礼节。
印度礼仪
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里一般都铺有一块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盘膝而坐,即"结跏趺坐",将两脚交叉叠放于两腿之上,双手放在双膝上。现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发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爱在沙发上盘膝而坐。
印度人基本社交礼仪1、双手合十:是伴随“那摩斯戴”的身体语言。一般是双手合十于胸前,或举手示意。两手空着时,则合十问候;若一手持物,则举右手施礼,切不可举左手。合十的高低也有讲究。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颔之间。
2、拥抱:也是常见之礼。若久别重逢,或将远行,或有大事发生等,则要拥抱。拥抱时,彼此将双手搭在肩上,先是把头偏向左边,胸膛紧贴一下,然后把头偏向右边,再把胸紧贴一下,有时,彼此用手抚背并紧抱,以示特别亲热。
3、摸足:是行大礼。在很重要的场合,对于特别尊敬的长者用额头触其脚,吻其足,或摸其足。现在多用的是摸足礼,即先屈身下蹲,伸手摸一下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额头,以示头脚已碰。
4、献花环:在印度是欢迎客人常见的礼节,主人要献上一个花环,戴到客人的脖子上。客人越高贵,所串的花环也越粗。点吉祥痣也是印度人欢迎宾客的礼数。每逢喜庆节日,印度人爱用朱砂在前额两眉中间涂上一个圆点。他们认为,吉祥痣可以驱邪避灾。有时,印度人为了表示隆重欢迎,不仅向宾客献上花环,而且还给客人点上“吉祥痣”。在姑娘出嫁之前,父母要选吉日,请僧侣专门给姑娘点吉祥痣,祝愿她终身幸福。现在,吉祥痣实际上也成为印度妇女日常打扮和美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5、盘腿而坐:是印度人常见的坐姿,这种习惯在城乡都很普遍。农民在田间休息或在家吃饭爱盘腿席地而坐。在老式的铺子里,工匠干活,伙计售货,都是盘腿而坐。民间的说唱艺人和琴鼓乐手演出时也是盘腿而坐。
6、送礼:一份糖果或是一束鲜花是印度人访朋问友经常送的礼物。一般来说礼物有糖果、鲜花以及主人可能会喜欢的东西。因为印度人爱吃甜食,所以送糖果的居多。糖果有的是从商店中购买的,有的是自家做的。印度人自家做的糖果又甜又腻,如果不习惯,很难受用。
印度礼仪禁忌1.不可骑在佛像上摄影在西北亚的释教国家,搭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草率的举措,被视为罪行滔天。有些不明好坏的旅客,曾因为跨坐在佛像上大拍怀念照而被科罚,对想带归去的佛像怀念品,也不可安排地上,由于在信仰释教的国家采办的佛像固然归本身所有,但必需对它有一份敬意,如当它是一玩物,随意安排或粗手粗脚地震它,这类举动,会引发该国人的烦懑。
2.被邀去用饭没必要客套在印度人的看法中,吃工具时要大师一块儿分享,独食是吝啬而不规矩的举动,所以印度人约请人共餐,绝不是碍于情面假惺惺,而是诚恳诚意的约请,拒人于千里以外的拒绝固然令人不欢快。
3.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不但愿他人摸本身头上的任何一部门,他们也不喜好去摸他人他们以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门,也是人体中最崇高无比的部门,特别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顿的地方,所以,在任何环境之下绝不容许触摸。
4.印度有牛的王国之称,牛是本地最崇高不可侵犯的动物。在路上驾车时,万万细致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成品进入古刹,同时最佳也尽可能防止以牛为摄影工具印度另有一项特别分歧的风俗,答复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必定的暗示,可万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该有的贫苦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履行种姓轨制,打听本地人的种姓阶层也是一件极不规矩的事。
5.不跟身份迥异的人进餐印度、僧泊尔人很器重身份。在印度若身份分歧或所属阶层有异,就不能同席共桌,一块儿用饭,僧泊尔人也一样有雷同的阶层分别,在其海内,对身份的器重,跨越了一切。
6.买酒偶然间限定,在印度新德里,礼拜2、礼拜5、公休日和每个月第一天为禁酒日,在这些天便是法术泛博的人也休想买到酒。
印度风俗和禁忌其一,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其二,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其三,以右为尊,左手被视为不干净的象征。同印度人招手致意往往用右手,因为在他们看来,人身由两部分组成,右半边是男性的象征,左边是女性的象征,所以左手无力,右手有力,因此不单用右手致意。此外,印度人便后用水冲洗,使用左手,而绝不用右手,因此,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若送人东西,大都用双手捧着,或一手为主,另一只手稍微接触另一手臂,象征双手。否则认为不礼貌。
其四,吃饭过程中,若给对方(印度人)加饭加菜,不可用还在吃饭的那只手直接加饭加菜,若是这样,被认为是叫人家吃你剩的东西,因那只手正被用来吃饭,已接触了食物。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换一双未用过的筷子,给客人加饭加菜。若对方已经吃饱,不再需要,而你出于客气,仍坚持再给,这时,你会发现对方可能把双手捧着的碗筷(或吃饭用的盘子)一同伸到桌下,这表示不要了,见此情景,主人应当明白:不能再给客人加饭加菜。
其五,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其六,印度饮食习惯和 文化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不吃菇类、笋类、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
其七,印度的颜色、数字、谈话忌讳。印度忌讳白色,习惯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们忌讳弯月图案,视1、3、7为不吉祥数字,和印度人交谈,要回避有关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工资以及两性关系的话题。
其八,印度奉牛为神圣,忌讳吃牛肉,忌讳用牛皮制品。崇拜蛇,视杀蛇为触犯神灵。
其九,忌讳用澡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为。
印度就餐礼仪1、用餐时需要掌握好时间。
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第一餐是在上午8点以后,第二餐基本在晚上8点以后。
但是习惯西式生活的印度人,也开始一日三餐,每餐包括开胃菜、汤、主菜和甜点,根据个人食量点菜,也可以不要开胃菜。
2、用餐时吃饭速度与对方相同。
印度菜用餐时的吃法也很特别,是中西合璧的,既使用刀叉,也要大家一起点菜一起吃。
而且如果和印度人同桌吃开胃菜,吃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好的,最好尽量保持和对方相同的速度把菜吃完。
甜点和茶一定要等到饭后再端上餐桌,否则也是对客人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3、印度人实行分餐,所以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残留下剩菜。
4、印度人“手抓饭”其中的乐趣和忌讳。
手抓饭是印度人长久以来的就餐习俗,吃饭前他们会先洗净手,然后准备就餐。如果去印度人家里做客,一定要尝试“手抓饭”的乐趣。
正是因为印度人的这一习惯,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制作成糊状,这样才便于用手抓饼卷着吃,或是抓米饭拌着吃。
特别要注意的是,印度人的手抓饭在用手上也是有忌讳的。那就是只用右手抓食物,而左手绝对不得用来触碰食物。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专门用来处理不洁之物的,因此吃饭时,他们的左小臂一般沿桌边贴放,手垂放于桌面以下,或是干脆把左手藏在隐蔽的地方。
用餐结束,服务员会给客人用小碗端来洗手水,水里漂着用于清洁的柠檬片和用于装饰的花瓣,当然,只能清洗右手。
印度人不吃菇类、笋类、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但有喝茶的习惯,但是他们喜欢用舌头舔着喝。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喜欢中国的粤菜、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