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去印度旅游,喝水时要注意哪些,否则会水土不服
众所周知,印度是非常不干净的国家,所以去印度旅游的人喝水的时候,尽量选择大一点超市来购买饮用水防止水土不服。大家如果想去印度旅游,切记药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管一些益菌类的消炎类的啊,这些都是要必备的,因为当地的整体的氛围特别的不好,也是特别不干净,所以在饮食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拉肚子。
但是你们也知道,就是凡是一种高发的传染性疾病都是在那边,就是因为他们一旦生病就是大病,不生病则以一生病,就是毁灭性的。所以去印度旅游的人,除了在饮食喝水方面要注意一些,就是尽量选择超市来购买食物,药品然后注意一下人身安全,因为那边比较乱,所以证件什么一定要随身携带。
‘贰’ 印度风俗
印度有 牛的王国 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 在路上驾车时,千万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制品进入庙宇,同时最好也尽量避免以牛为摄影对象 印度还有一项特别不同的习惯,回答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应有的麻烦 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实行种姓制度,打听当地人的种姓 阶级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不希望别人摸自己头上的任何一部分,他们也不喜欢去摸别人 他们认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神圣无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留之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允许触摸
被邀去吃饭不必客气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吃东西时要大家一起分享,独食是小气而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印度人邀请人共餐,绝不是碍于情面假惺惺,而是诚心诚意的邀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回绝当然令人不高兴
不跟身份悬殊的人进餐印度 尼泊尔人很重视身份 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属阶级有异,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饭 尼泊尔人也同样有类似的阶级划分,在其国内,对 身份 的重视,超过了一切
买酒有时间限制在泰国有个规定,凌晨2时以后不准再买酒,否则会被警察处以罚款 在印度新德里,星期二 星期五 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为禁酒日,在这些天就是神通广大的人也休想买到酒
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旅客如果对寺庙 佛像 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 罪恶滔天 有些不明利害的游客,曾经由于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纪念照而被刑罚 对想带回去的佛像纪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为在信奉佛教的国家购买的佛像虽然归自己所有,但必须对它有一份敬意,如当它是一玩物,随意放置或粗手粗脚地动它,这种行为,会引起该国人的不快
出生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而这对于贫穷人家而言,确实是一项庞大的负担。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儿时,会用拍手示意,代表两手空空来也。但如果生的是儿子时,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会立刻敲锣庆祝,表示儿子将来娶老婆时,可以带来响当当的嫁妆。
印度民族风俗谈
回城小马带大家去购物,在车上他就已经是“落足了嘴头”(广东话,意为卖力的游说)介绍印度的香水如何名贵,茶叶如何好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想什么,大家当然懂,看看嘛,适合的就买一点,其实,他带去的印度小店卖的香水很贵,一小瓶就要15美元,有玫瑰、茉莉、薰衣草和檀香型,买五送一,天晓得是不是小马介绍的自然材料提炼。
晚饭,是在德里的一间古色古香的饭店吃,饭店都把英国殖民主义时代的东西(算是古董吧)旧汽车,旧桌椅、照片、灯具什么的做装修。首先是到楼上看歌舞表演,投影机按顺序介绍印度各民族,每介绍一个就表演哪个民族的歌舞,演员就四女二男,虽然演员的形象差点,声色艺嘛!半小时的表演,音乐舞蹈都还算可以,乐得满场的老外高兴非凡。演出结束,大家到楼下吃印度餐,有烧鸡、咖哩食品,薄饼等,说实话不怎么好吃。至于许多人关心的,去印度是否不能喝印度的水,要喝了会拉肚子,据我全程的感觉,是没有的事。可能是没有真正喝到恒河的水吧。
在回酒店的路上,小马回答大家的提问,例如印度的学校,说是义务教育,但是还要按月收管理费,公办学校是10-100卢比,当然是不同的学校收费不一样。但是私立学校就贵了,每月要2-3000卢比。印度的学制是小学六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十三年,然后是上大学。谈到印度的婚嫁风俗,小马笑着说,印度还是父母包办的多,未结婚还不知道自己的新娘是谁,印度人是先结婚后恋爱。他说在印度教中是没有离婚这个词的,印度人一生只结婚一次,女子嫁了人,就一辈子跟定一个男人,没有离婚的。已结婚的女人很容易区分,就是眉间会有点上红点的化妆。据说凡是死了丈夫的女人,就要一生穿白衣,不能戴首饰。自由恋爱结婚的也有,但是就不如包办婚姻的,许多是离婚收场。谈到印度偏远的地区过去有女子嫁了丈夫,丈夫死了,在丈夫火葬时“殉情”的事。有婆家嫌新娘的嫁妆不够,烧死新娘的事。小马承认,过去是有过,至于究竟是被人抛进去的,还是自己跳到火里的,就不得而知。但是,小马一再的强调“80年代后没有了”。说到印度的人口,小马笑了,他说印度教和其他的许多教派,都是没有计划生育这条的,印度现在有人口近11亿,(据印度官方2002年公布的统计数字,印度人口约为10.27亿。)很快就要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了。
印度人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只.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小孩未来的婚姻对象。
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火葬前,死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火葬柴堆被点燃时,死者长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后到河里沐浴净身。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
婚礼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区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须根据传统化妆方式,开始抹油、沐浴、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脚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配戴首饰和发饰,最后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才算大功告成。
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
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仪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只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只赐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传统服饰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男性包头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头巾,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
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着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花样变化极多,色泽鲜明。
女性穿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着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有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
纱丽穿着方式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用一块长达3公尺的布包裹出来的,这块布称为纱丽(Sari)。印度纱丽的穿着方式变化繁多,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会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着纱丽时,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ra)。
纱丽最基本的穿着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拉住纱丽布左边一端,塞进右侧的衬裙裙头。
2. 将纱丽布由右至左环绕下围,约三、四圈。
3. 接着用纱丽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头。
4. 然后将剩余布块,由左后方绕过右边腋下,披向左边肩膀上。
5. 最后直接将纱丽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头上。
‘叁’ 印度人生活习惯
在印度,有些人上厕所大便是不用纸而用左手清洁.所以千万不要用左手和人握手或者打招呼,
否则,对方便会认为你这是对他极大的侮辱。 印度人的饮食习惯大都是喜欢辣味,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们用右手的指尖吃东西,把食物拿到第二指关节以上是不礼貌的。在南方,人们用整只右手搅拌米饭和咖喱,并把它们揉成团状,然后食用。印度人用手进食,但不能用手触及公共菜盘或为自己从总取食,否则,将为同餐的人所厌恶。就餐时常有一个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时不能用嘴唇接触盛水器,而要对谁嘴往里倒。餐后印度人通常给客人端一碗热水放在桌子上,供客人洗手。
见面礼:印度人在见到熟人和客人时都双手合十,举于胸前,并面带微笑地道一句“纳玛斯戴”。这是印度传统的见面礼。“纳玛斯戴”在印地语中是一个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语词。印度人在见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时则要行触脚礼,即见面后俯下身去触对方的脚,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这是表示对尊敬长者的最高礼节。
现代的城市居民见面时更多地是行握手礼。但干万要注意的是,决不能伸出左手和别人握手,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上厕所时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视为是对人的不敬和污辱。
我觉得真诚的微笑是最好的尊重。
‘肆’ 印度人怎么喝水还能把水吐出来
我也看了视频,猜测事先在胃里放了薄壁的皮囊,有管子通口腔。反正视频始终没见他张大嘴
‘伍’ 印度人使用的都是露天厕所,印度女人她们是怎么上厕所的呢
比如:在印度的一些街道上面,你会看到很多的厕所(露天的),而这些厕所并不是自家的,而是所有人的。因为在印度,他们认为厕所是对自己不好的东西, 还有就是如果说在家里修建一个厕所的话;那么他们肯定就会认为厕所会给全家带来不详的,总之就是一句话,印度人的家里是不能有厕所的!
因此不仅是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有厕所,而且就算是在田地里,或者是大街小巷里,也都有露天厕所的身影。所以只有去过印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都是一些随地大小便的人。虽然说印度大街上,都是一些随处可见的随地大小便的人,但这些人中一般也都是男人!
当然了这些现象也只是在印度的贫民区是经常看到的,而一般在印度的富人区,他们的家里还是有厕所的,但对于家里有厕所的,也只是少数一部分人家才有的!所以,至今为止,在印度随地大小便,依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对于我来说的话,他们露天的厕所还不是最恐怖的,而最令我恐怖的是,印度人上厕所基本都是不用纸的,然后吃饭的时候又要用手去抓饭吃!
‘陆’ 感受印度的热-印度风物记
摘自《印度风物记》(香港三联书店2018年出版)
作者简介:
张讴,1959年10月生,英国莱斯特大学大众传播学硕士。曾任央视首任驻印度首席记者和央视驻欧洲(伦敦)资深记者。着作有《印度文化产业》、《英国风物记》、《与玄奘同行》等,编导的多部纪录片在国内外获奖。
感受印度的热
印度的酷热,中国人早就有体会。不知道哪位前辈最先称呼天竺为“身毒”,从字面可以理解为“一身毒火”,把印度的热给形象化了。唐僧玄奘来到天竺后,也热得够呛,连连惊呼:“盛热也!”感念于天竺是佛学创立之地,玄奘觉得“身毒”不好听,思虑再三,遂更名为“印度”。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南下冷风,加上纬度高,就形成了印度酷热。公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赶着牛羊从欧洲进入中亚,又辗转来到了印度。在印度烈日的烘烤下,白皮肤逐渐演变成了巧克力色。一些雅利安人与当地妇女通婚后,后代的皮肤干脆死心塌地成了棕黑色。这就是印度酷热的魔力。
印度的热浪,不是让人脱皮,更像一个不怀好意的家伙。他举着一个烙铁,你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你猛然回头,抡圆了胳膊想揍他一顿,却又找不到他,只能感受到无限热力。看着胳膊一天天变成酱肘子,你只能气愤,却无可奈何,最后只好服输。就这样,人们在气焰嚣张的热浪下,像被猫追撵的老鼠,见到洞口就钻进去。热浪狡猾地守候在那里,一动不动,人也一动不动,热浪干脆把洞口捂得密密实实,消磨时间玩。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拿了一个塑料温度计去测地表温度。过了一会儿出来一看,温度计没了。再定睛一看,乖乖,温度计被热浪当成口香糖给嚼了。一年365天中有120天是这种天气。一天也不少。每年从4月到7月,都是印度人最撮火的日子,找不到打架的对象,只能大喘气。大热天里唯一的好处就是没有苍蝇和蚊子,它们都热死了。
佛教中的刻苦修持叫苦行。苦行在梵文中为Tapas,就是“受热”的意思。印度天气炎热,故将“受热”引申为“受苦”,一下子把印度的热提升到了精神高度。佛教在印度绝迹后,印度教徒重新活跃起来,他们在进行漫长的苦行修炼时,依然使用“受热”一词。但凡经历多印度热的人,都会对“受热”有一种深刻感受,也就知道“受苦”的滋味,于是对修行者升起由衷的敬佩,学者A·L·巴沙姆说:“一年的不同季节是由极度炎热、极度多雨或极度干旱构成。次大陆的气候总是趋于极端,这也可能影响到印度人的性格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懒散一词不好听,就说是清净无为。要想体验一下,只能在夏天来,看印度人在树阴下四仰八叉地闭目吐气。极端天气让人极端地深刻,清净无为也就成了一种境界。
大热天里,新德里隔三差五闹水荒。印度城市没有自来水。小区水站每天早晚各向居民供水一小时,每家都挖有蓄水池。住户得用水泵把水抽到屋顶的塑料蓄水罐。蓄水桶是黑色的,很吸热。一天下来,用里面的水洗澡,非得烫脱了皮。我刚来印度时就被烫了一次,后来养成了开凉水管也试水温的习惯。最难熬的是闹水荒,人们都要拿着容器到公共水站去接水冲凉,还没有接到水,脚下已经湿了一片,那是淌的汗。接到水的人们就到一旁过微型泼水节,小心翼翼地往身上撩水,再用容器接收从身子淌下的水,又继续往身上撩水,直到容器里的水全部蒸发掉。排队接水需要时间,有些人等得不耐烦,便抱着个木头棍子,跳到城边的亚穆纳河水里泡着。严重污染的河水臭气熏天。人们宁愿被快快熏死,也不愿意被慢慢热死。
炎热的天气里,细菌传播快。这培养了印度人喝水时不用嘴巴接触容器的习惯。男女老幼喝水时都仰着脖子,让容器离嘴巴半尺远,心不在焉地往嘴巴里倒水,而且准确无误,成了印度一绝。我试过多次,经常被呛得满脸通红,从鼻孔里冒水。每次到印度朋友家,只喝瓶装水。如果没有一次性杯子,便推说不口渴,偷偷干咽吐沫,不敢碰人家的杯子,怕犯忌。天气太热,身体汗腺成了大漏斗,不喝水又不行。一天要喝四五瓶矿泉水,这些水还没有在肠胃里停留几分钟,很快都从皮肤上涌了出来了,依然极度地口干舌燥。
印度也有各种空调。天热时电力严重不足,几乎难以保证空调正常工作。印度人家里可以没有冰箱,但不能没有发电机。买不起输出功率大的,就买小的,至少要能带动电风扇。商店为了保证正常营业,都配备有发电机,像狗一样用链子拴在店铺门口。据说新德里至少有48万台发电机,遇到停电时,发电机一起吼叫,黑烟四起,整个城市都在冒烟。烟雾遮挡了强烈光线,头皮不再发麻,呼吸系统又遇到了麻烦。好不容易熬到夜晚,床还在散发白天的余热,只能倒吸一口气,迷迷糊糊地忍着。
早晨起来,一睁眼又是35摄氏度,到了中午就蹿到了42摄氏度,人们还要一分一秒地往下熬,一分一秒地熬上四个月。到了7月份时,气温高到50摄氏度以上。新闻媒体开始报道晒死人的消息。死亡数字每天都在增长。这个时候,暴虐的热浪在蛮横中逐渐掏空了自己。
不消几天,季风雨就大刀阔斧地登场了。与酷热争斗没有几个来回,酷热就消失得无踪无影。人们就这样在雨水中复活了。这是印度人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在随后的日子里,印度人把节日安排得满满当当,从容而又热闹地过节,一个接着一个。
摇头晃脑的学问
印度人的肢体语言很丰富,也容易让初来的外国人困惑。在街上想打个三轮的士(Scooter)去某个地方,司机总会对你把头一晃,然后就目视前方了,让人觉得印度司机都不爱拉外国人。印度司机也暗自抱怨,都说印度人效率低,没想到外国人上车也这么磨蹭。外国人到商店里购买矿泉水,店主依然一晃脑袋,对伙计大喊两声,却依旧埋头整理账目。当外国顾客悻悻离开后,店主觉得纳闷,我的伙计正忙着准备不同品牌的矿泉水呢。顾客怎么就走了呢,这不是瞎折腾人吗?
造成双方困惑的原因就出在一个简单动作上:晃脑袋。印度人把脑袋一偏表示“知道了”或者“行”。外国人起初并不理解这个动作的含义。一位驻印度的西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尴尬经历:“来印度工作的第一天,我给雇员们讲了几句话。我说‘我希望今天是我们长久和良好工作关系的开始’,他们都晃了一下脑袋。我继续说,‘我在印度走马上任后,希望能得到你们的鼎力相助’,他们又摇晃脑袋。我有些失望,但还是接着说了下去,‘只要我们发扬团队精神,我相信我们的工作会很出色’,他们起劲地摇晃脑袋,我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有在印度生活时间长了,才能了解这些身体动作的含义。
中国人习惯肩扛手提东西,印度人则喜欢把东西顶在头上。我经常看到印度妇女顶着一捆柴火或水罐,即使有一块比帽子还小的木头橛子,也要顶着。手臂悠闲地在空气中划动。男人顶着上百斤的麻袋依然健步如飞。搬运砖头甚至冰箱之类,也要用头顶。天长日久,这就使得印度人的颈椎骨灵活而发达,使用频率格外高。印度人明白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否定,他们却很少使用这些动作,而是习惯朝肩膀两侧摆动脑袋。这个动作包含多重信息。它可以表示“行,不错,还成吧”,在交谈中则表示“我正在听你说呢,我明白了你指的是什么,我听懂了”,而并不一定表示“我同意你的观点”。这大概体现了印度文化的模糊性。
一次,我在拍摄一位国家领导人时想靠得更近些,便向印度警察说了我的要求,这位警察朝我摆动了一下脑袋。我以为对方同意了我的要求,连忙心存感激地迈过了警戒线,没想到这个警察一个饿虎扑食,把我抓了回去。我惊讶地问,“你不是同意了吗?”这位警察朝我一翻白眼,厉声责问:“谁说的?”
印度人天性乐观,喜欢聊天和自嘲。他们认为有时候动作比言语更有力量。身体语言可以传达出更丰富的信息。只是苦了刚到印度的外国人。一旦外国人懂得了“摇头晃脑”,也是很有用的“利器”。它至少可以模糊一下自己的观点,探听对方的反应。
‘柒’ 印度吉尼斯挑战,嘴巴喷水时间最长记录,是不是堪比喷泉
嘴巴喷水时间最长纪录是名为吉鲁贝尔的一个小伙子,他的故乡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他用嘴巴喷了将近一分多钟的水。这都有点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有葫芦娃属性,是不是一个人体喷泉!
能得到这项纪录,也不知道这小伙子用了多长时间练习。但是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体喷泉。
‘捌’ 印度人上厕所与众不同,我们去印度旅行要怎么上厕所
去过印度旅游的小伙伴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印度的很多公厕都是露天的,男厕基本都是半公开的,很多的女厕也也是简单的一个搭棚。这个问题应该是贫穷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那有朋友就问了,去印度旅游应该怎么解决上厕所的问题呢?其实呀,去印度旅游,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景点,基本都是有像样的公共厕所的,但是那里的公厕卫生情况肯定不如国内。所以去印度旅游,最好是在酒店或者饭店解决如厕问题,另外就是尽量少喝水,减少如厕次数。随小编一起来看下吧。
我们去印度旅游,为了避免如厕的尴尬,可以尽量在酒店或者饭店解决如厕问题。我们去印度旅游基本会选择印度比较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的酒店和饭店一般都是会建有厕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