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下层种姓有机会翻身吗为什么印度人不反抗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它发源于印度教,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种姓制度将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此外,还有一个位列种姓之外的庞大群体叫“达利特”,也就是所谓的贱民。
不少开明的印度人早就意识到了种姓制度的各种缺陷,因此想过很多办法改变,但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比如出身婆罗门的印度近代思想家罗姆·摩罕·罗易就曾建立了一个任何种姓都能参加、所有成员一律平等的新型组织——“梵社”。然而,这个组织很快就淹没在如汪洋大海的亚种姓(印度有上万个亚种姓)集团之中。最终,“梵社”自己也成为了亚种姓之一。
印度历史上统治王朝换了一拨又一拨,外来文化冲击一次接一次,但种姓制度却从未退出历史舞台。虽然时至今日,印度在法律上正式废除了种姓制度,然而留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的“顽疾”却难以改变。
参考文献:《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2. 难以改变的印度种姓制度是什么
在印度,从古代就一直流传着一种非常严格的种姓制度,等级差别也非常明显。假如两个属于不同种族的人结了婚,那么这对夫妇以及后代将会被逐出原种姓,改成其他的姓,成为杂种种姓。杂种种姓的人被称为肮脏的不可接触的人,其处境是十分悲惨的。他们的地位比首陀罗还要低。
由于不可接触种姓的出现,印度原本就不平等的社会更加不平等了。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种姓制只是保证了婆罗门的尊严和特权,而且是以牺牲别的种姓的利益来做到这一点的,地位越低的种姓受的损害越大。而且从社会结构看,印度社会中婆罗门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那些人数众多的低等种姓为什么不反抗这种对他们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制度呢?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他们好像还存在这样的心理,认为他们自己的地位还是令人羡慕的,还不是最糟的,时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去做违规的事情而落到更让人不可接触的地步。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似乎没有找到一个令人十分信服的结论。从历史上看,由于没有出现统一的国家,印度在这一时期不存在强大的王权,但同时印度又不存在强大的平民阶层,或者说是不存在一个利益一致的平民阶层,这样就只有由第三个阶层——既不属于当权阶层,又不属于被统辖阶层的婆罗门,借助宗教和神明的力量,高踞众人之上。
但实际上,印度在很早就出现了阶级分化,奴隶这个词在吠陀经典中就已得到应用,但是种姓制的血缘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阶级特征。它所严格规定的婚姻规则使血缘纽带得到维系,而关于职业的限定又有效地防止了阶级分化的加剧。因此在古代印度人民中,普遍存在的是种姓意识而不是阶级意识。即便是不可接触的杂种人群,由于他们身上仍然流淌着原种姓的血液,所以他们仍然脱离不了这个体系,这样,印度种姓制度实际上就扩展了。
种姓制度的扩展造成了各个集团的隔离,从而大大冲淡了隐蔽在隔离后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比如首陀罗在4大种姓划分开时,他们的地位类似于奴隶,然而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又有许多新的种姓处于比他们还低得多的位置,这就大大降低了首陀罗种姓对自己地位的不满。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印度的阶级意识和矛盾始终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发展阶段。
另外,印度次大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也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由于印度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不用花费太多的努力就能保证基本的生活。加上宗教对于追求物质享受的蔑视,那些位于社会上层的婆罗门甚至刹帝利都把精神的追求放在第一位,人与自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一种和谐。印度民族精神中最有代表性的平和、宽容以及忍耐的特点也使种姓间的矛盾和冲突得到缓和。
还有,由于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人们即便存在不满的情绪,各种姓成员更习惯从自身修行的角度从内部去寻找原因和解决不满的途径,而不像其他一些国家的奴隶和农民,把对现实的不满集中到帝王的暴政和制度的不平等上,用各种手段去加以改变。印度人们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会触动种姓制度的根基,相反使之更加完善和巩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婆罗门集团至高无上的地位也难免会受到冲击,婆罗门教的神圣地位也会动摇,不过种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被推翻,而只是进入了低潮而已。
3. 从古至今,印度的百姓一直被压迫剥削,为什么不选择反抗
古印度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公元前2500多年的印度河地带就曾诞生了文明!当地的土着人生活了一千余,期间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几次战争,但是未曾没落,也就在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大陆后,古印度文明才开始了没落!
4.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啥为啥说印度种姓制度不废除,印度永远都超越不了中国那印度为啥不废除求大神解答
种姓制度,就是一种血统论,印度分为五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代表四个等级,婆罗门代表的是祭祀的职位,刹帝利代表军事和行政的职位,吠舍是没有特权的一般人通过缴纳税金赡养上面两个阶层的人,首陀罗是高级佣人和工匠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然后达利特是贱民。
这个制度类似中国以前的宗族,区别在于宗族大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也不存在上下阶级的区别。强大的宗族控制皇室的情况历史上也一直有发生。之后,在明朝以前,皇权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瓦解宗族的势力,完成中央政府集权。随之而来的就有消藩,去宗族化,强制迁离,科举制度等等都是为了限制和稀释宗族的影响。
回到问题,为什么说种姓制度不废除,印度永远超越不了中国。首先,永远这个有些夸张了,如果有优秀的领导者,可以得到大势力的支持,那么其实国家还是能够得到发展的,详见三国志的曹操(夏侯氏等等),刘备(荆州黄氏),孙权(江南的周,顾,陆氏)。刘备的蜀国之所以没有能够制霸三国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最后入蜀,和当地的宗族关系不好,难以得到支持(带过去的都是荆州宗族和当地四川的宗族存在矛盾)。其实现在的美国的历史也是类似的,只不过不是宗族或者种姓,而是利益集团。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历史上皇帝一直在干的都是废除宗族呢?原因很简单和美国的两党制一样,宗族(利益集团)代表的不是国家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由此就会有难以平衡的矛盾冲突,随之而来的就是内耗,甚至会威胁政权的安定。新冠肺炎的情况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的集权政府行动迅速管控高效,但是美国和欧洲的多党制政府相对的行动就会滞后,特别是美国应该共和党代表的利益集团多为中高收入人群,所以优先就选择了这部分人的利益,滞后的封锁措施和快速的解封措施来维护这部分人的商业利益。而不是去考虑美国整体人民的利益,缺少大局观。
最后个问题,为什么不废除,这个不是你想废除就能废除的,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加上印度政府又是选举政府,废除种姓制度需要长期渐进的去势力化,而选举政府又不可能长期执政,没有外部势力的介入,在政局稳定的情况下,这些利益集团又是和政府内部存在联系的,想要根除是不可能的。中国的情况是因为千百年来政府都是走集权主义的,所以宗族也好,利益集团也好,只要有必要政府都是有能力和手段连根拔除的。这个也就是我们一直宣传的体制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