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只有中国不到一半的土地,是如何养活13亿多人口的
1. 印度,这个与中国一同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国家,国土面积仅为中国的一半左右,却面临着超过13亿的人口挑战。
2. 尽管印度从未实行过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家庭多生育,与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鲜明对比,但印度依然能够支撑起其庞大的人口。
3. 印度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远超中国三分之二的非肥沃土地,这为其粮食生产提供了基础。此外,印度温暖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高降雨量也有助于农业生产。
4. 得益于适宜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印度的粮食产量并不低于中国。然而,由于人口众多,印度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5. 尽管如此,印度的城市化水平较低,许多人仍居住在农村地区,依靠农业为生。这也导致了印度城市中存在大量拥挤的居住区,人们生活在相对原始的条件下。
6. 印度的生存方式与其古代文化的遗留有很大关系,严格的生育观念和地理环境的优势共同作用,使得这个国家能够勉强维持其庞大的人口。
7. 对于大多数印度人来说,粮食仅能勉强满足基本需求,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尽管如此,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印度在人口承载方面已经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适应性。
8.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当珍惜身处和平年代和富强国家的幸运。对于印度而言,尽管其人口数量庞大,但如何提升生活质量仍是一个长期面临的挑战。
以上是对原问题的分析和观点,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想法。
㈡ 印度的面积不太大,人口却那么多,是怎么做到可以住下这么多人的
面积小人很多,想要住下,那么只能拥挤一点了。
虽然近年来,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时间。所以现在他们也没办法,地方小人口有那么多,那么只能拥挤在一起了。
㈢ 印度那么小的国家为什么能容纳10多亿人
印度298万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7亿公顷产粮2.16亿吨(中国1.21亿公顷,产粮5.01亿吨),人口13.1亿,虽然印度国土面积小,但是耕地面积比中国更多,之所以能养活这么多人,耕地和粮食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我认为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仅仅是“养活”的水平,肉蛋奶消费量低,粮食主要供人吃了,而中国相当一部分粮食(玉米)是作为饲料用于生产肉蛋奶了
㈣ 印度的面积不太大,人口却那么多,是怎么做到可以住下这么多人的
印度能生存多达十三亿的人口,跟其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有直接关系,比如我国同样是人口大国,但是地形地貌却丰富多样,沙漠隔壁高原人口稀少并不宜居住,但印度却不同。
03、印度几乎全民信教,无论是印度教还是佛教都是鼓励生育,且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
印度国家也是一夫多妻制度,并且相当的重男轻女,生不到儿子就多娶一名妻子,直到生到男孩子为止,而且还不止要生一个。这样一来就有一个丈夫和几个孩子老婆一起住一个房子的情况了。一个家庭这样算下来至少有十几口人,这就是为什么印度那么点面积能有那么多人口的原因,这种例子还可以参考孟加拉国,十几万平方公里住了1亿多人,这个人口密度比印度还夸张。
㈤ 印度平原比中国还多,难怪能养活那么多人口
1地貌。整个印度除了北部边境的喜马拉雅山,西部一列山地,东部几处局部山地,国土的全境几乎都是平坦的平原和低高原。相比之下,中国只有华北和东北有连片的大块平坦平原,即使是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内部,也只有成都平原一小块是平坦的,90%以上为丘陵和山地。
2降水量。一说到降水量,就有人老说,印度蒸发量也大什么的。但实际上蒸发量只是理论上地表水的蒸发量,如果地表不是水而是树木或者石头,蒸发量就远没有那么多。热带沙漠里蒸发量最大,但实际上呢?蒸发量为零,因为根本就没有地表水可以供蒸发。仅举一个例子,华北天津一带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三倍,难道华北就寸草不生?新疆干旱地区的灌溉之地难道就不产粮食?植被的生长本来就是根部吸收降水的水源得来的,蒸发量大可以通过落叶、叶片结构等方式控制,环境干燥,那蒸腾作用就自己控制一下少一点好了。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地区是智利北部沙漠,受秘鲁寒流影响全年温和多雾,可以说是十分温润的感觉,但仍然寸草不生,需要从山区引水。再比如美国、澳洲年降水200-400毫米的沙地可以长满巨大的一人多高的仙人掌和各种沙地植被,中国内陆年降水50毫米以下的新疆沙漠则只能是寸草不生的流动沙丘。但实际上,美国西南部和澳洲内陆的沙漠蒸发量要远大于新疆。也就是说,在气温和日照水平不至于低到极限的情况下,降水量在植被生长量上起到主导作用!中国已经治理成功的沙地(注意不是沙漠)的年平均降水都在300毫米以上,没有因为比澳洲蒸发量小得多,就可以在年降水200毫米以下长满植物的。世界上植物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高降水高蒸发的热带雨林。南亚和东南亚热带季风地区一年一半时间干旱,但总降水量达到了,照样是生长茂盛的季雨林。温带海洋气候迎风坡的美国西北和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雨林最茂盛的地区,即使全年多雨多雾,也生长着世界上最高最粗的树木。然而,并不是降水越多越适合生长森林。东非和南美的稀树草原,虽然树少,但长着一人多高的草,并且树木也是枝繁叶茂只不过没有连片形成森林罢了,其年降水1500毫米左右的地区(比如巴西利亚、内罗毕、亚的斯亚贝巴等)实际的植被密度和我国同样年降水的浙江北部山地的竹林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以茂盛的草本为主)。总之,可以输送到植物根部的淡水总量是决定植被生长密度的最重要原因。不论是全年不间断的输送,还是只有冬天或者夏天输送。至于降水的时间分布,最令我国人民称道的雨热同期在印度整个国土体现的淋漓尽致(再强调一遍,降水季节分布不是最重要的。美国中部的大陆性气候区和西欧法国温海气候区都是全年降水超级均匀的地区,地中海的意大利、以色列则是明显的冬雨型。但是美国中部是世界粮仓,法国的粮食供给率300%,以色列被称为奶与蜜的土地、欧洲果园菜篮、意大利也是重要粮食产区。冬小麦、各种高蛋白豆类、坚果、多糖瓜果、高质量蔬菜最适合生长的地区就在地中海和美国西南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天吸足阳光产生高量蛋白质,冬天吸收雨水发芽和长叶子。最好的搭配!如果灌溉充分解决,即便是水稻也是地中海气候产量最高(参见意大利、西班牙南部、黑海附近、埃及北部等水稻高产区))
3气温。这个十分明显,印度全年平均气温普遍高于我国除华南以外的南方地区,植被生长迅速。
4土壤。这个因素倒是和粮食产量密切相关,但仍然不是根本决定性因素。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可以后住营养所以有黑土区当然很好,但土壤贫瘠地区比如福建山地、比如西非,由于热带降水多产生的淋溶作用或者地貌流失表土营养等原因,难以种植和收获足够粮食,但这些地区的薯类等吃营养根的作物可以在土壤更贫瘠的情形下生长产出高淀粉含量的可以日常食用的粮食。包括爱尔兰和我国北疆、东北大兴安岭的薯仔,在夏季低温、全年低日照、冻土或者冰啧土的贫瘠条件下生长,根本上还是有充足的水源。中国南方的低地和梯田种植的水稻,原本就是盐碱地和山坡地,就是几千年来不断地改造,种植水稻,才形成肥沃的水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