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怎么画儿童画

印度人怎么画儿童画

发布时间:2024-12-04 22:25:44

A. 印度风土人情

自然地理
印度共和国位于亚洲南部,南亚次大陆中心。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东北与中国、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为邻,东与缅甸和孟加拉国毗连,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东南濒临孟加拉湾,西南面阿拉伯海,南连印度洋,北倚喜马拉雅山。为亚、非、欧和大洋州海上交通枢纽。
印度南北长3119公里(伸入印度洋部分约长1600公里),东西宽2977公里,海岸线长6083公里。按其地形特征,全国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南部德干高原区、中部恒河平原区、西部塔尔沙漠区和东西海域岛屿区。
印度河流众多,按水源和地势可分成三大水系喜马拉雅山水系;半岛高原区水系;沿海岸地区水系。主要河流有:恒河,次大陆最大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冈戈冰川,全长2700公里,有支流10余条,流域总面积达106万平方公里,注入孟加拉湾。布拉马普特拉河,全长1130公里,总流域面积为58万平方公里,在印度境内段落为720公里。亚穆纳河,恒河最大支流,全长1380公里。纳巴达河,全长1310公里,流域面积9.8万平方公里。哥达瓦利河,全长1400公里,流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克里希纳河,全长1400公里,流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马哈纳迪河,全长858公里,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8)塔普提河,全长约720公里,总面积为6.5万平方公里。
印度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国天气可分为冷季(也称冬季或凉季,1~2月),热季(也称夏季,3~6月),雨季(6月中旬~9月中旬),季风退缩季。冷季,北方气温最低为15℃,山区最低气温为-2.5℃,南部气温可高达27℃。热季各地气温可高达40℃,德干高原可高达49~50℃,沿海则在29~30℃左右。雨季最低降水量为400毫米,最高可达3000~4000毫米。
印度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煤蕴藏量1213.6亿吨,其中褐煤20亿吨,居世界第8位;铁蕴藏量224亿吨,居世界第4位;石油蕴藏量5.108亿吨;天然气蕴藏量590亿立方米;铜蕴藏量5.78亿吨,铁矾土蕴藏量26.53亿吨;铬蕴藏量1.35亿吨;锰蕴藏量1.279亿吨;镍蕴藏量26.53亿吨:铝土蕴藏量20亿吨;石灰蕴藏量510亿吨,等等。云母产量则居世界产量的第一位。
植物资源约有3万种,动物资源7万多种,狮子、老虎为'国兽';象、牛和猴等为印度'圣兽';孔雀是印度'国鸟'。
森林面积占全国领土总面积的22%,约7400万公顷,原始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70~80%。
社会〔人口与民族〕
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与独立初相比(3.6亿),人口翻了1.3倍,是世界上年人口增长率最大的国家。据印度政府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近10年印度的人口增长率为23.5‰,199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80%的人口居住于农村,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7人,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区,每平方公里达400~600人,孟加拉湾三角洲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1000人以上。但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拉贾斯坦西北部沙漠地带、喜马拉雅山北部高山地区,以及德干高原中部,人口少到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西部刻赤地区每平方公里也只有16人左右。独立以来,印度人口由农村大量向加尔各答、德里、马德拉和孟买等大城市移动。
印度全民有大小民族几十个,'部落民'300多。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4~96%,'部落民'占人口总数的4~6%。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占全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和比哈尔部分地区。泰卢固族,占8.6%,主要分布在泰来尔纳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孟加拉族,占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和比哈尔邦。马拉特族,占7.6%,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拉特邦和中央邦。(5)泰米尔族,占7.4%,主要分布在泰米尔纳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古吉拉特族,占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坎纳达族,占3.9%,主要分布在卡纳塔克邦及邻近各邦。马拉雅拉姆族,占3.9%,主要分布在喀拉拉邦及相邻诸邦。奥里雅族,占3.8%,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旁遮普族,占2.3%,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
印度土着部落民人数,约为3800多万,占人口总数的6.94%。百万以上的土着部落有9个,最少者,如安达曼部落只有几百人。他们主要聚居在东北地区、喜马拉雅山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和岛屿地区。
全国约有180种语言,700多种方言 。分属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印度主要宗教有:印度教(占82.7%)、伊斯兰教(占11.2%)、基督教(占2.6%)、锡克教(占2%)。此外还有佛教、耆那教、袄教和犹太教,信徒各占1%左右。山区一些部落民族信仰原始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是传统宗教,源于本国,其余为外界传入的。〔民风民俗〕 婚姻与嫁妆 按着印度教习俗,提但早婚,实行种姓内婚,主张寡妇殉夫('萨提'制度)和禁止寡妇再嫁。大多数婚姻是父母作主,媒约之言。通常,婚姻不仅是男女双方的结合,而是家族、集团和财富的结合。在农村,理发师是传统的媒人。
昂贵的嫁妆是印度人婚姻中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负担累累,以至导致社会悲剧。1961年颁布了《禁止嫁妆法》,但传统和习惯势力使法律无法执行。
礼仪与习俗 印度人与友人见面很讲礼节,通常是双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时,对长辈宜高,对平辈宜平,对幼辈则低,以分别示以尊敬、对等和关怀。迎候佳宾则敬献花环,
表示由衷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在赞同或同意对方意见时,往往是摇头而不是点头。 印度殡葬火葬:通常选择圣河河畔举行;水葬,把尸体推入水中,任其随波逐流漂走;天葬或野葬,把尸体丢在野外或林中,让秃鹰啄食或野兽饱餐,穆斯林则实行土葬。
社会重男轻女,穆斯林女子一般很少抛头露面,更不与陌生人随便交往,也不可同异性握手。妇女多在前额中央点上吉祥痣,喜欢佩带项链、胸饰、耳环、鼻圈、戒指、脚镯等饰物。
印度教节日 (1)杜尔迦节,孟加拉人最大的节日,每年约9~10月间举行。(2)酒红节,音译'霍利节',每年2月底,3月初举行。(3)灯节,音译'迪瓦利节',印度教最隆重的节日,每年10~11月间举行,通常全国庆祝5天至半个月。(5)娑婆室伐底节,一译'萨拉斯瓦蒂节',意为'知识女神节'、每年1~2月间举行。(6)扎格纳乘车节,每年6~7月间,在沐浴后的第15天举行。(以上均为公历)
伊斯兰教节日 (1)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两大重要节日之一。希吉拉历9月(公历2月左右)。(2)古尔邦节,伊斯兰教两大节日之一,意译'宰牲节'。希吉拉历12月10日(公历4月左右)。
锡克教节日 那纳克诞辰节,公历11月的第一个满月。
耆那教节日 摩诃毗罗节,纪念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即大雄)的节日,每逢15年(3月)一度的耆那教重大祭典。
此外,印度基督教徒与世界基督教徒一样,每当复活节、圣诞节以及少数佛教徒、袄教徒和犹太教的各自节日,也都要纪念或庆祝一番。
印度1947年独立之际,生产力停滞落后,农业劳动人口占80%。独立前夕,印度的人均收入为198卢比,居于当时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家之列。
为了尽快摆脱困境,政府把加速工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多元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为此而制定和开始实行以公私混合经济和计划经济(1951~1990,已实行了7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50~1951年度的1746.9亿卢比增长到1988~1989年度的32704.9亿卢比,38年来,约增长了18倍。198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达320美元左右,已大大超过独立初约150美元的水平(1950)。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5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5%,1991年11月份的外汇储备增至27亿美元,而6月份只有10亿美元。1992年9月初,印度外汇储备总额达63亿美元。
独立以来,印度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经济恢复时期(1947~1956),制定工业化战略和形成工业体系时期(1957~1966),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发展农业时期(1967~1984);确立实现技术现代化,加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期(1985~1990)。1991年6月拉奥执政后,经济上采取了卢比贬值、降低赤字和调整工业政策等措施,使经济有了起色。
自50年代推行工业化政策,印度工业有了迅速发展。1950~1951年度全国工业产值仅为175亿卢比,1985~1986年度已达1028卢比,增长了5倍多。1986~1987年度全国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工业平均年增长率约6%左右。1990年工业生产增长7.5~8%,略低于1989年的8.3%的增幅。1991年印度工业生产增长率为0.1%,是最近10年来的首次。1992年工业生产增长率则为4.5%。
钢铁工业,在独立初,印度仅有塔塔等3家钢铁公司,炼钢能力为150万吨。到1988年底,印度已建成炼钢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厂比莱、杜加普尔、鲁尔卡拉、波卡罗、印度和塔塔等6家钢铁公司。
能源方面,印度是一个贫油国家,石油主要靠进口,每年需花费外汇收入的70%左右去进口石油。1989年印度进口石油1990万吨,年产石油3400万吨。1991年年产石油3100万吨。目前,以开采海上油田为主,海上油田产量占印度原油产量的1/2以上。电力能源有水力、火力与原子能发电。独立后,电力工业发展较快。核电力已有相当规模,目前已建成4座原子能发电站,设备能力为170万千瓦。
化学工业始建于30~40年代,'一五'计划后发展迅速,化学工业(包括石化产品)产品年平均增长率为8.7%,其增长速度,为全国各工业部门之冠,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2%。
独立后机械工业已成为印度工业中最大的生产部门,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属于机械工业系统的大小厂家约占全国登记厂家总数的1/3。印度在通用机械设备、电机电器、汽车、摩托车、火车头、拖拉机、船舶和飞机制造等方面,已能自给,某些产品已成为出口创汇最多的工业部门之一。
轻纺工业主要有棉纺、黄麻、食品、造纸等,这些都是印度传统的工业部门。尤其棉纺工业,孟买和阿默达巴德两地区就集中了全国1/3以上的棉纺厂、2/5的沙锭和2/3的织造机。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有耕地面积1.73亿公顷,粮食作物面积1.27亿公顷,其中灌溉面积约6200万公顷,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约为5亿人。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1990年农业生产增长3.5~4%,这一年的粮食产量为1%78亿吨,比1989年增长8.8%,创了历史记录。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豆类、玉米次之。水稻占农作物面积的30%,约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的27%,居世界首位。小麦播种面积约占1991年农业增长率的1%,占耕地总面积的11%,居世界小麦生产国前10名之列。
印度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部播种面积的1/5。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茶叶、烟草、橡胶、咖啡,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以及香蕉、芒果等。其中,棉花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0%,黄麻产量居世界第2位。花生种植面积多达700~750万公顷,年产量在500~7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目前是世界最大花生生产国之一。茶叶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居世界首位。此外,烟草、甘蔗、芒果、腰果、椰子、香蕉、核桃、柑橘、咖啡、大麻、蚕丝和橡胶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十分可观,均可居世界产量前10名之内。
印度的畜牧业产值在农业净产值中约占15%,牛的存栏数居世界第一。
国家财政预算来源主要是直接税和间接税。独立以来,国家预算增长很快。1950~1951年度为40.6亿卢比,1988~1989年度为3668.8亿卢比。
国家资本预算来源主要是源于内债和外援,用于五年计划和国防建设开支。40多年来,资本预算增长幅度1987/1988年度比1950~1951年度,增长了196.8倍。1990年印度外债总额670亿美元。1991年外债总额则增为698亿美元。1991~1992年度国际收支逆差为60.4亿美元。比上一年度下降39%。
印度最大的财团是:塔口财团、比尔拉财团、马法特拉尔财团、辛哈尼亚财团和塔帕尔财团。他们的总资产均在40亿~130亿卢比以上。1991年印度通货膨胀率已达12.5%。
独立40多年来,印度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特别从70年代开始,出口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由1985~1986年度的4.7%增加到1988~1989年度的6.1%。但外贸长期存在逆差,1991年出口额193亿美元,负额达89亿美元。在进口商品方面,出口产品自70年代以来,过去名列前茅的纺织、茶叶和铁矿石等传统产品已退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工艺品、成衣和机械产品。在进口产品,过去居前列的粮食等消费品也退居第2位,取而代之的是石油、化工原料及其产品、食用油、化肥、纸张等。
1853年印度就建成了第一条铁路--孟买至塔纳线,全长32公里。现在,铁路全长为61850公里,主要干线有20多条,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等大城市是全国的铁路枢纽。1991年铁路客运里程为26340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
印度公路总长193.2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可通航的河道(包括运河)总长度约1.4万公里,大小港口180多个,最大的港口有10个。十大港口全年吞吐量约为1.25亿吨。全国约有66家海运公司,最大的海运公司是印度航运
公司和莫卧儿海运公司。
印度拥有两大国营航空公司:1953年8月成立的印度航空公司,主要经营国内与南亚领国(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阿富汗)的地区性航线。1972年成立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主要经营国际航线,航线遍及世界五大洲。
城市
印度都市产生较早。独立后发展迅速。据统计,印度3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有57个,100万以上的大都市有10个。其中新德里(古都德里)、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是印度最重要的城市。此外还有亚格拉、阿拉哈巴德、班加罗尔、科钦、果阿、海德拉巴、斋普尔、勒克、马杜赖、西姆拉和瓦腊纳西等。
新德里 印度共和国首都,位于亚穆纳河畔西岸,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573万(连同德里),新建于1911年。全市以儿童公园广场为中心,街道成辐射状,伸向四面八方。在现代化的宏伟建筑群中,耸立在市中心的西侧,中亚风格建筑的国会大厦 ,半球状穹顶的总统府。
坐落在国会大街琴伦盘陀公园内由4座造型奇特的建筑物组成的古天文台(1710),为这座古老而现代化的城市增添了诱人的光彩。西端的康诺特广场,呈半圆盘形,分内外三层,是新德里最繁华的商业区。
德里也是文化教育中心。这里有许多着名的博物馆、纪念馆、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着名的尼赫鲁大学就位于市郊。
德里 享有印度'七朝之都'之称誉。地处次大陆的中心,位于亚穆纳河北岸。
德里有孔雀王朝时代兴建的旧堡遗址和着名的阿育王石柱。近郊的顾特卜高塔,建于13世纪初的顾特卜高塔,高72米,分5层,宏伟壮观。始建于1638年的古宫红堡,是着名的伊斯兰建筑之一。与红堡遥相呼应的是贾玛-马斯扎特大清真寺(也称'贾玛寺'),全用红砂石建成,长75.5米,宽24米,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5000名穆斯林祈祷。
市郊还有胡马雍陵等宏伟建筑。
旧德里的月光街或银子街,历史上曾是世界最富庶的大街之一,今仍为德里商业中心,露天市场。
加尔各答 印度最大的城市。西孟加拉邦首府。濒临孟加拉湾,位于恒河三角洲的胡格利河左岸。
市区以大贺胥广场为中心,邦政府办公大楼,邦议会大厦和高等法院等均设于此。市中心的'乔灵奇广场'集中了全市的大旅馆、大饭店、大商店以及大的娱乐场所、十分繁华。
加尔各答工业发达,主要有纺织、钢铁、机械、化学、造纸、皮革、印刷、服装、陶瓷等,工业,又是黄麻工业中心。全国的1/3货物由这里的港口吞吐。作为印度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咖尔各答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原子能研究所等,印度教徒的活动的中心,迦梨女神庙也在这里。
孟买 印度第二大工商业城市、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全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位于印度西部,濒临阿拉伯海,为一天然良港。1991年建造的拱门形的印度门,荟萃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派建筑风格。孟买也是西印度文化教育中心。孟买大学设在这里,许多着名的电影制片厂也在这里。作为工业中心之一,全市纺织厂约占全国纺织厂数的40%,全国纱锭和织机的30%。棉纱远销国内外。机械、汽车、石化、造纸、电子、造船、化肥、医药、食品等工业也较发达。孟买还是印度西海岸的陆、海、空交通枢纽,全国最大的机场--桑塔克尔斯国际机场就设在这里。
马德拉斯 南印度交通枢纽,泰米尔纳德邦首府、印度第四商业城市和最大的人工港。地处库姆河河口,濒孟加拉湾。面积128平方公里。城市以圣乔治堡为中心,向南、北、西3个方向伸展。旧城(圣乔治堡)以北是商业区,临海一面为港口;旧城以南是住宅区,内多历史建筑。仅寺庙即有120座。其中位于城南60公里的海滨有被称为'七塔城'的马哈巴利普兰,以巨大岩石神庙而闻名。马德拉斯设有全印最早成立的大学马德拉斯大学历史最悠久的教堂圣托马斯教堂。马德拉斯港年吞吐量达700多万吨,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纺织、皮革、化工、机械、橡胶以及电影工业都很发达。
旅游
古堡陵园 主要包括红堡、胡马雍陵、泰姬陵和甘地陵。红堡是印度最大的古宫。位于德里城东北部亚穆纳河畔。建于1638~1648年,为莫卧儿帝国沙·贾汗皇帝的王宫,全部用红砂石砌成。故称红堡。胡马雍陵,莫卧儿帝国第二代皇帝胡马雍的陵墓。亦位于德里东郊亚穆纳河畔。1565年建成。泰姬陵,始建于1631年。屹立在亚格拉近郊亚穆纳河畔南岸,其华丽和磅礴之势,堪称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陵长583米,宽304米,红砂石墙。整座陵墓占地17万平方米。甘地陵,位于德里亚穆纳河畔某地遗体焚化之处。其它还有若干佛教圣地、对迹,如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五舍城、舍卫城、那烂陀寺、桑奇佛塔,以及阿旃陀石窟、埃罗拉石窟、埃里芬达石窟、阿姆利则金庙、卡杰拉霍神庙群、科尔庙格神庙等,都是值得一游的去处。
旅游季节最佳时间为每年10月至翌年2~3月间。

B. 1到10能画什么

数字1到10可以画大象、画鹅、画小鸟、画人物,虽然只是简笔画,但画出来的动物和人物都惟妙惟肖,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开发儿童智力,还可以让孩子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锻炼孩子们的绘画水平,非常适合年纪较小的孩子学习。

阿拉伯数字早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字,它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所以便称其为“阿拉伯数字”,虽然只是一组数字,但只要应用得当,它也可以用来画画。

网络上有很多教大家用阿拉伯数字画画的视频教程,家长们可以学会了来教孩子,有了这样充满趣味的活动,孩子们就可以将心思放在绘画上,不会再调皮捣蛋,家长们也可以用这一方法促进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其实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发挥想象不到的神奇作用,别看阿拉伯数字不是很起眼,但除了画画外,它还可以有很多其他作用,只要大家发挥想象力,就可以研究出阿拉伯数字的更多妙用,带来令人惊艳的效果。

C. 儿童教材的插画惹争议,外国教材插画什么样

儿童教材的插画惹争议,教材的插画不仅毫无美感,还意图丑化国人,引起了大众的强烈不满!我们的教材插画丑的毁三观,反而外国教材的插图汲取了我们国家绘画之精华,不仅美还和教育相得益彰,让人诧异!我们好的东西,外国教材全盘接受了,我们的教材却变成了面目全非的样子!十年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这个问题,看似没有答案,但是,答案早就已经在我们的心里面了!这些行走的“五十万”,为了钱毫无底线可言!要知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触碰法网者,早晚有一天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毒教材,毒插画,毒课外读物以及毒绘本,从目前发现的来看,就像是一张大网,蓄谋已久,想要戕害我们的未成年人!这些阴谋者看似一环扣一环,遮掩的非常好,只可惜纸包不住火,但凡是毁三观的事情,迟早是会被暴露的!教材一事,相关部门已经立案调查,表示将会严惩不贷!相信很快,一众牵扯进此事的人都将付出代价,承担后果!

儿童教材的插画惹争议,外国教材插画像是窃取了我国的精彩插画!

D. 童星出道,血统高贵,揭秘“印度良心”阿米尔汗为何不受国民待见

什么?就连印度的国宝级别的影帝阿米尔·汗也和他的妻子离婚了。

想当年俩人喂食,每到六点前就要回家陪孩子,转眼间俩人就走向离婚啦?

本以为15年的婚姻突遭变故, 网友们会斥责阿米尔·汗的人品问题。

未曾想该条热度之下, 都是清一色的安利他的电影,看来大众对于阿米尔·汗的喜欢是肉眼可见的!

甚至很多人说:阿米尔汗,这是我唯一不反感的印度人。

真的很奇怪,就像大众很喜欢米国的克斯汀,但米国自己人把她当成明星中的失败品。

再比如中国网友很喜欢米叔-阿米尔·汗,可是印度本土人却并不怎么喜欢他!

内地不怎么出名的刘宪华,但在韩国 娱乐 圈可是翘楚的存在。

这种本土效应略微有些奇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就拿阿米尔·汗来说吧!他可谓是血统高贵的代表。

并且小小年纪就出道了,身上作品无数,就连剧作都是部部经典,这样的他为何不受民众待见呢?

其实这得从他的出道背景以及家庭 历史 谈起!

1965年,阿米尔汗出生在印度的孟买。

而阿米尔·汗就十分幸运,不管是父系还是母系家族都是印度的高种族。

在印度这种种族制度森严的国家,血统是十分重要的,血统高,无疑就有一个好的身份。

父母家族也都是开国元勋,这样的家世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与别人的不同。

家境优越的他从小就受到了高等教育,加上父亲是制片人,他对于表演也有些自己的见解。

小时候他很喜欢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为此还熬夜通读。

或许是受到武侠小说的印象,阿米尔·汗在学校期间十分淘气,跟同学打架也是时常发生的事情。

还为了自己的弟弟和别人干架,最后学校里面再也没有人敢去惹阿米尔汗了。

慢慢进入青年阶段,阿米尔·汗有了自己喜欢的爱好:网球和象棋。

并且还获得了相应的成就:蝉联网球联赛的冠军,象棋方面是个高手。

本以为他会往贵族男子方面发展,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阿米尔·汗有了想进军 娱乐 圈的想法。

也是十分机缘巧合,阿米尔汗的父亲是一个制片人,经常有人带着剧本来他家里和他父亲聊剧本。

而阿米尔汗也在一旁听着,父亲呢?也会问阿米尔汗关于剧本的看法,而阿米尔汗就对电影慢慢产生了兴趣。

在上学的时候,阿米尔·汗有幸拍摄了一部短片《偏执逛》。虽然简短,但在拍摄的过程中他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阿米尔·汗的父亲是希望他可以成为医生或者是工程师这种行业中的翘楚。

当得知儿子想要从影视行业之后,他稍微有些困顿。

其实阿米尔汗的父亲也有一个演员梦,但是因为自己的条件不够好,没能够实现。

不过碍于儿子的爱好,他只好妥协。

或许是因为父亲的支持,阿米尔·汗的表演事业显得十分顺利。

伯父纳西尔和堂兄也力挺他,并向他发出《冷暖人间》男主的邀约。

这是阿米尔·汗第一次接到主角的剧本,他激动的同时又很胆怯,不过在家人的鼓励之下,他克服了心中的胆怯。

该片播出之后,成为印度系列电影中的黑马,连带着无数人都知道阿米尔·汗这个名字。

《冷暖人间》这部片子在豆瓣上也有着8.2的高分,可见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这部片子的口碑为何这么好呢?

《冷暖人间》这部电影是一部悲剧,和当时印度爱情电影的主调完全不一样,这才让大家产生了共鸣感。

在票房的加持之下,阿米尔·汗火了,可是成名的同时,大家对他的争议也很大。

毕竟该作品是整个阿米尔家族的杰出作品, 是否是贵族的炒作手段也不得而知,对此印度民众不怎么买单!

在阿米尔汗一夜爆红之后,很多制片人和导演也蜂拥而至。

在这个时候,阿米尔·汗急于想要表现自己,接了许多电影,可惜接下来没有一部能拿到像《冷暖人间》那样的成就。

未能展现能力的同时,外界的嘲讽声也纷至沓来。

觉得阿米尔汗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就连媒体也称阿米尔汗为“单片影星”,所谓字面的意思就是只有一部片子成功而已。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这或许是对阿米尔·汗最好的诠释吧!


成功总是留给善于总结反思的人。

在长时间的反省之中,阿米尔·汗不再那么偏执,而是选择挑选优质的作品。

《爱在旅途》,《情牵一线》等 情感 类的电影让他从单片男神成为印度的顶流小生。

很多人以为他会在奶油小生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因为他长相英俊很多粉丝都会买单。

可是阿米尔·汗有着更大的野心,他想要角逐更高层面的胜利。

在这个阶段中,他执念于转型,然后挑战了不少类型的角色以及作品。

其中《印度拉贾》算得上是他转型成功的见证。

从此,阿米尔·汗的名字便与鲁克·汗等人齐名,宝莱坞巨星的称号也慢慢扩散开来。

除了演戏之外,阿米尔·汗也开始尝试做一些不同的工作,比如像父亲一样的制片人,当编剧等工作。

而后为了丰富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主演兼任制片人拍摄了《印度往事》。

该影片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让他收获了许多大奖。

在首战大捷之后,阿米尔·汗整整三年没有什么动静,因为他在默默地统筹电影《抗暴英雄》。

同上一部电影一样,它一上映便在印度获得了空前的票房。

其实从阿米尔·汗自己开始制片之后,他的电影大多都是反映 社会 现象,并试图想要改变国家制度。


其实印度影视产业并不怎么受欢迎,直到阿米尔·汗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以及《摔跤吧!爸爸》等影片,让印度电影在中国打开市场。

并且不少中国影迷都是阿米尔·汗的粉丝,为此大家也给他起了个很亲切的称号:米叔。

其实在追星方面,中国人从来都不落伍!

为什么国内网友会很喜欢他的作品呢?

首先他很敬业, 在拍摄《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的时候,他是真的把自己从19岁过度到25岁,然后55岁。

很难相信在阿米尔·汗拍摄该片的时候已经50多岁的年纪了,但扮演起19岁的大小伙子没有任何违和感。

并且在摔跤赛场上那一身健硕的肌肉真的很圈粉,或许很多人会好奇他这种身材是不是化妆化出来的。

其实不然,阿米尔·汗为了增加电影的真实性,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是真材实料的。

当然55岁的膘肥体胖也是真实存在的,为了营造肥胖的效果,在拍完19岁的场景之后他便迅速增肥涨了50多斤,谁敢相信这是一个50多岁的人能干出来的事情呢?

其坚韧程度十颗心!

同时电影反应的主旨也很简单,致力于改变印度种族制度,让底层人民站起来。

这么伟大而又质朴的愿望,获得了许多网友的褒奖。

而且该电影也得到了国内不少导演的认证,就连冯小刚都化身夸夸团让大家去看《摔跤吧!爸爸》。


除了电影的冷嘲热讽抨击印度的种姓制度之外, 阿米尔·汗还主持了一档节目《真相访谈》,在里面的言论也十分露骨的表示自己对种姓制度的不满。

认为这种制度应该摒弃,没有谁出身会比别人高贵。

在他的极力抗争之下,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成为当下最热的话题。

同时阿米尔·汗也因为这件事而登上了Times亚洲版封面。

舆论的发酵以及民众的期待之中,终于让国会通过了《印度儿童保护法案》的成立。

或许成效只有一点点,但可以改变底层人的现状就可以了,这就是阿米尔·汗的初心。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阿米尔·汗想要改变种族现状。大部分的人都将它归咎于阿米尔·汗的第一任妻子:芮娜身上。

俩人是自由恋爱认识的,因为家庭,宗教信仰等原因俩人的爱情是见不了光的。

可是年少时的喜欢总是那么冲动,俩人在情窦初开的时候就背着家人悄咪咪地注册结婚。

后来结婚的事情被姐姐知道了,芮娜与阿米尔·汗只好公布出来。

男方父母还很好说话,觉得木已成舟,没什么好计较的。

但女方父母对于俩人结婚的事情很气愤,为此阿米尔·汗曾多次上门,帮岳父岳母干活,这才获得了他们的祝福。

虽然后来俩人离婚了,阿米尔·汗也娶了第二任妻子基兰·拉奥。

但俩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好,算得上是要好的朋友。

外界都把芮娜看成是阿米尔·汗反抗种族制度的成因。

可是在他抗争的同时,一些种族优势的印度人坐不住了,开启反对阿米尔·汗的活动。

并且还组织群众在街道上烧了阿米尔·汗的海报画像,不少人也会跑到家里来骚扰他和他的家人们。

其实当阿米尔·汗站出来为底层人发声的那一刻,就已经被迫了家族。

因为他的家族本来就是印度的贵族,如此公然抵抗也有些和“自己”作对的意味。

但是在面对外界的压力以及家族的压力之下, 阿米尔·汗还是致力于改善印度人民群众的利益,真的太伟大了!

也有很多网友为了歌颂他,称呼他为“印度的良心”。

而阿米尔汗被称为“印度良心”可谓是实至名归,其实很多人都会很疑惑,作为演员的阿米尔汗,为何会去关注这些 社会 问题呢?

在一次采访中,阿米尔汗说出了原因。

在小的时候,阿米尔汗热衷于运动,尤其是打棒球。每次去比赛回来,他的母亲都会问阿米尔汗比赛结果。

阿米尔汗呢?每次都是十分自豪地说自己赢了。

在问了几次之后,突然有一天,母亲问了一句,“我在想,那个输掉的孩子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呢?”

阿米尔汗听到这句话也是愣住了,是啊,输掉的孩子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呢?

这也就让阿米尔汗自此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反而站在其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也成就了后来的阿米尔汗。

很喜欢米叔说的一句话:拍摄电影不是用来迎合谁的。

的确,阿米尔汗拍摄的题材其实并不讨喜,但每次都能获得好的口碑。

你们呢?是否也喜欢这位“印度良心”阿米尔汗呢?

文 |胡晓晓

本文由FancyMusic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

E. 印度不是吃素吗为什么胖子那么多呢

首先,印度人的确普遍吃素,平均肉类消费水平在全球仅高于孟加拉国而已,胖不胖跟吃不吃素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其次,按照《柳叶刀》公布的数据,印度的肥胖率仅为5%,在经合组织国家中仅高于肥胖率3.4%的日本,是世界上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相反,印度有46%的人口营养不良,身高与体重均低于正常数值。

当然,因为印度本身的人口基数非常大,即便比例很低,但印度的胖子人口数量仍旧超过七千万,位居全球前列。

印度人吃素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

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印度教的影响,印度人并不吃牛肉,与此同时也很少听说印度人吃羊肉或者猪肉,而事实上印度人确实很少吃肉。 目前,印度国内纯粹的食素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40%以上,如果再加上经常吃素极少吃肉的人群,那么比例能够接近75%,这个比例相当惊人

仅占印度总人口一成半左右的穆斯林,会经常食用羊肉, 而大多数的印度人,不吃牛肉的同时也几乎不吃羊肉、猪肉之类的国际主流肉类,在印度,人们主要获取的动物蛋白来自于鸡肉和鱼类,还有其他的水产品。

在印度教传统文化中,认为吃肉是不洁的,会带来业报, 种姓制度之下,越是高种姓或者地位越高的人越是纯粹的吃素,而低种姓群体也并不会经常吃肉,一是因为吃不起肉,二是因为印度人认为吃肉会带来罪,会导致来世无法转世成人而沦为动物,所以印度的低种姓群体也会经常吃素,希望祈求福报。

印度的大小城市,几乎都有完全提供素食的餐厅,甚至印度城市的住宅区,纯粹的吃素人口与非吃素人口的居住区域也是分开的, 在印度,吃素不仅是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更加是一种地位与身份的象征,印度的富人认为吃素象征着 健康 与高贵,而印度的穷人认为吃素能够为来生积累福报与幸运。

整体来说,印度大多数人吃不饱

近几年,印度一举超过传统的稻米出口大户泰国与越南,连续蝉联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国宝座,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印度一边在大规模出口稻米,另一边国内的饥饿情况越来越重。

由于印度的土地大多私有,绝大多数的印度农民辛勤劳作却无法完全拥有处置生产的粮食,而粮食的处置权在拥有土地的少数高种姓群体的手中,加之印度的粮食价格远远低于国际粮食价格,拥有大多数土地的高种姓自然选择将粮食出口

印度的农民,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都来自于土地,甚至是唯一的经济来源,而他们为了换取必要的生活生产物资,只能用有限的粮食交换,这么一来,那么手中的粮食数量就会相对减少很多,无奈之下,很多的印度农民只能勒紧裤腰带。

正因如此,印度真实的情况是,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处于吃不饱、营养不良的状态,按照不完全统计,印度五岁以下的儿童与育龄妇女之中,超过一半都贫血,印度16到35岁的青壮年人口之中,有过半体重和身高发育低于正常水平 可以说,印度大部分人非但不胖,反而体重过轻营养不良,处于完全相反的状态

印度真正胖的是富人还有士兵

由于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异,占印度人口大多数的穷人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可印度的富人当中有很多却营养过剩,而印度主要的肥胖人群,也来自于富有的群体。

虽然印度的富人大多是吃素的高种姓,但他们的生活条件优渥,油脂、乳类蛋白和糖类摄入量都非常高,而这些都是很容易发胖的高热量食物。

除了富人之外,印度的士兵尤其是有一定职位的士官都是比较胖的。印度的财力虽说捉襟见肘相当缺钱,但在购买装备建设军力这方面印度倒是不遗余力。印度的士兵群体的饮食条件远远好于印度的普通人,加上训练不足等缘故,印度军中的肥胖率非常高

虚荣之心,印度的穷人另类增肥

正常来说,影响胖瘦的主要因素,并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饮食结构与是否暴饮暴食。在印度,长得胖不胖被视作反应生活水平高低的最直观标准,而印度有些穷人,为了让自己看上去“生活条件好一些”,所以就采取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办法。

比如,印度有些穷人,会经常直接喝黄油,这么做的确会使得人在短时间内迅速长胖,印度人虽然极少吃肉,但乳类消费量位居亚洲顶级水平。

此外,有些地方的印度饮食为了保证热量充足,往往多油炸类食物,而且会加很多的糖,这些食物过度摄入会使得人短期内处于一种另类的肥胖状态,尤其是腹部,这也是为何很多印度人身上其他地方很瘦,可却有个挺大的肚子。

我们从媒体报道中发现,印度军队中确实有许多肥胖者。

印度军队中确实有很多胖子。这在印度军队中很常见。那么,为什么在印度军队中有那么多胖子?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它是由兵役制度造成的。印度实行征聘制度和服役年限:士兵为17年,中士为21至28年,低级委任官(海军和空军的准尉)为26至33年。

其次,由于宗教禁忌,印度通常不吃牛肉和猪肉,因此它们主要是素食主义者。他们主要吃咖喱饭,煎饼,各种混合汤和许多碳水化合物。此外,尽管印度的军事支出占很大比例,但印度的军事支出主要用于从发达国家购买武器,实际上很少使用士兵。该国贫穷,军事支出低。目前,印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83美元,居世界第139位。印度人喜欢吃咖喱,而印度教徒也提倡素食主义,多吃米饭。有条件的印度人在进食后喜欢喝碳酸饮料,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印度人容易浮肿。

印度人的血统比较复杂,但是许多人的白人血统更高,这种种族在中年时期更容易发胖。欧美白人的肥胖率很高,而实际上,普通的印度士兵相对 健康 ,身体强壮。

印度是世界上的一个主要国家,拥有130万士兵,其中113万为陆军,12万为空军,5万多名海军。肥胖占军事人员的大多数。

印度士兵受到宗教信仰体系的限制。他们不吃猪肉和牛肉。他们每天吃三餐面包,咖喱,米饭和混合汤,如果吃纯面食,他们往往会发胖。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暴饮暴食,特别是如果您晚上进食太晚,很容易使胃部长大。在与印度人打交道的那些年里,我吃了很多印度菜,养成了那种不规律的习惯,根据印度自己的数据,超过三分之一的印度军队患有与肥胖有关的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可以说这个比例很高。

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主要是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印度教徒将牛视为神
按照常识,经常吃肉的人会发胖。印度人既不吃牛肉也不吃猪肉,那么为什么他们发胖呢?

印度军队主要使用咖喱汤和面条。还有很多糖和碳水化合物,它们很容易使人发胖。
因为印度军队的肉很少,所以它主要食用高蛋白食物来弥补肉的不足。

印度士兵的体重增加并不是因为食物丰富,而是因为营养不足。

尽管印度每年的军事开支约为711亿美元,但印度和军队拥有120万现役军人。此外,印度的钱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军事装备,而用于印度官兵的钱将很少。 军队中仍然存在大量腐败,士兵吃不到肉,只能吃很多的碳水化合物。印度军官中肥胖的比例很高。

在印度军队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胖子,尤其是高比例的军官,这是有原因的。印度军队的军官通常由高种姓担任。这些人享有特权,饮食良好,不运动。

印度的兵役系统也是肥胖的主要原因。他们的国民以服兵役为职业。普通士兵的服役期为17年,军官的服役期可以更长,可以服役的年龄可达50或60岁。

但是,印度军方采取的措施收效甚微。印度士兵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病,其次是自杀。
许多人可能认为印度军队的食物很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印度,官兵不能一起吃饭。印度官兵一起吃饭是一种耻辱。

那些认为印度士兵吃得好的人的确是错误的,但是印度军官的确吃得过饱,因为他们可以自己煮饭,扣士兵的薪水。

从根本上说,印度高度依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不十分重视士兵士气的培养。大多数印度军队主要是素食主义者,主要是咖喱饭和一些炸面。尽管这些食物实际上听起来很简单,但它们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除了饮食外,印度军队也缺乏训练。如果仔细观察,您会发现印度的退伍军人和军官越多,越胖并且越严重。

第一,油脂太多。

第二,人种问题。

第三,富人不运动。

第四,印度主要是瘦子。但属于大高个。

首先,由于不吃肉,印度人必须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来补充身体能量

几位印度同事。尽管他们不吃肉,但他们很少吃蔬菜。
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将被转化为糖原,糖原将被转化为脂肪,这是它们肥胖的根源。

每天吃高糖,高油和高热量的东西,不发胖很奇怪!
印度比中国人更爱喝茶,但他们不喝纯茶。他们喝加半杯糖的奶茶。真的好恐怖我们单位的印度同事是三男两女。公司每天为他提供四餐:早餐,早茶,中餐和下午茶。他们喝得最多的是加半杯糖的奶茶。印度人饮食不规律。一日三餐的时间太随意了。与我们相对固定的时间不同,印度人通常在下午三点或四点吃午餐,然后晚餐时间通常会延迟到晚上十点。

印度士兵肥胖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军事训练。如果严格的军事训练,无论吃多少,都会消耗掉,不会有那么多胖子。印度军方还意识到,肥胖的军人不利于战斗力。它还采取了一些强制性措施。身体评估每年进行一次。印度军队每天提供最多的油炸食品。无论是蔬菜还是肉类菜肴,都将在平锅中将其油炸。这将使士兵感到饱而少吃些食物。印度实行招聘制度。普通士兵的服役期为17年,中士官长的服役期为21至28年。

大多数普通士兵在能够进行有效的训练后仍可以保持相对良好的身体状况,但是一旦缺乏有效的训练,再加上通常不 健康 的饮食,就很难考虑不发胖。

特别是印度军队中的士官。当他们是普通士兵时,他们仍然可以通过训练来保持姿势,但是一旦他们成为了士官,训练就基本消失了。

简而言之,印度士兵肥胖的原因,一方面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军事训练不足的结果。印度士兵的第一死亡原因是心脏病,第二死亡原因是自杀。据说大多数患有心脏病的士兵都是肥胖的。肥胖是印度士兵死亡的主要原因。

谁说印度人吃素,印度人除了牛肉不吃,几乎什么都吃,当然是能吃的。

印度的大胖子基层都是养尊处优的贵族。贫贱姓氏或者族群可没有这个待遇。

吃素和胖不胖有什么关系?又不是只有吃肉才会胖。吃米饭面条等高碳水化合物的东西也会胖啊

出于安全和方便的考虑,公司中国人基本都全选择在公司附近一个社区租住,和印度人混杂一起,也因此,我有机会观察到部分印度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

这里是一个非常高档的印度社区之一,无论买房还是出租,价格都很高,所以,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观察到的,应该算是印度中产阶级以上的印度人生活吧。

这个社区很大,有20多栋14层高的小高层电梯公寓,电梯公寓旁边是两层楼高的独栋别墅,除了社区大门门卫,里面的每一栋电梯下面还有一个门卫,楼宇之间有众多花园、草坪,还有排球、网球场、健身房、游泳池,随时都有人维护,其实感觉和中国大型小区差不多的。

不同的是,只要是居住在里边的人,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者,使用这些设施都是免费,不用再额外付钱。

我们只需要付房屋的租金,电费和气费,水在我们小区是免费的,物管费则是房东自己支付。

可以这样说,和中国比,相同的钱买的房子,在印度比在中国过得舒服。

刚来头一阵,我最不习惯的是饮食,最开始好奇印餐,去了几次餐馆后够了,除了咖喱还是咖喱,而且哪哪都是素食餐馆,搞得我经常饥肠痨痨,并对国内朋友圈 美食 爱好者表示愤恨,可是我回国居然被朋友诟病说长胖了,真是冤枉得很。

哼,我不过是印度奶茶喝多了一点嘛。

我时常被好奇的国人问:他们天天吃素,怎么还是长那么胖?

因为有时我照片里的印度人,包括印度电影,真的多数是胖子。

通过对印餐和印度小吃的观察,我发现,印度人虽然不怎么吃肉,但他们尤爱喝奶,尤爱吃甜食和油炸食品,甜度相当惊人,基本上所有的小吃无一不是油炸的。

还有我认识的几个印度人,无论男女,无一不说自己最爱喝奶茶,早茶和下午茶必须喝,且要配各种小饼干,加上早中晚餐,不是一天五顿?!

而且他们喝的奶茶不是我们中国人刮油的泡茶,是大锅熬煮出来的,里面不仅加奶、加糖,还加姜,桂皮,肉蔻,甚至藏红花等各种香料。

在这里,印度人和中国人最不相同的地方是吃饭时间。

我们中国人是严格按照中国时间早餐7点左右,午餐12点左右,晚餐6点左右。

印度人不一样,早上10点,我所在楼层的楼道才会飘出加了各种香料的奶香,那是印度人开始喝早茶了;午后两点会有面粉的糊香,开始烙饼了;晚上九点或十点之后才会有炒蒜香和洋葱香,开始做咖喱了,那是印度人的晚餐时间。

所以,在我们中国人六七点吃完晚饭出来小区散步溜达的时候,会看见很多印度人也出来活动,小一点的孩子在草坪上,游乐场各种 游戏 和疯跑,大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做 游戏 ,更小一点的像跟班一样尾着,大约是弟弟妹妹。

有趣的是这里男女有别,男孩子基本上跟男孩子玩,一起骑自行车,打球,女孩子基本跟女孩玩,躲一角跳舞,或坐一起说悄悄话,地上画格子跳房子,姑且这样称吧,像极了我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童年。

我发现这里,和中国不太一样的是,这个时候,很多大人是男人,爸爸在陪孩子玩耍,不像在中国大部分是妈妈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着玩。

而小区里,永远都是自己带娃的中国家属们,那些妈妈们自我解嘲说:是啊,印度男人从不用加班,所以,他们永远也赶不上中国嘛。

这时候的草坪上,早有人支起了很多椅子,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老爷爷们,穿着传统纱丽,坐树荫底下开始各种唱颂,各种祈祷,祈祷完之后聊,我走过去竖起耳朵也听不懂他们说啥,只好当他们聊家长里短和各种八卦吧。

这时候基本见不到中年女人,估计都在家准备晚餐吧。因为晚餐才是他们一天之中最正式的。

一般直到九点之后,草坪才会逐渐少人,该回家吃饭了。

吃完饭,睡觉了。

所以,虽然吃素,印度人胖是有充分理由的。

每天早上,小区里会从外面进来很多人,到各家各户做家务,有花工,修理草坪,熨烫衣服的,擦车的,遛狗的,带孩子的,做饭的......

印度富人的家务分工很细,这些事都是分别由不同的人完成,而且,价格低廉,工人们一天跑好几家做活才养得活自己,所以,早上小区相当热闹。

有时真不明白所有活儿都请下人干完了,那印度人自己干啥呢?

除了上班,他们大概热爱锻炼身体,印度雾霾如此严重,每天早上照样有人拼着老命,戴着口罩,围着花园跑步,走路,当然也有游泳,健身房锻炼的,最常见的就是瑜伽了,在夏天早上,七点不到就有人练习瑜伽。

天气好时,我也会早起跑步,看见他们拿一个瑜伽垫子坐在草坪上,还有人专门坐在一个高台上教大家,大家跟着他练习,也有人在其他一角,自己练习,也有人一直要等到太阳出来之后,沐浴着阳光练瑜伽,总之,练习瑜伽就像咱们的广场舞一样,是普遍状况。

我们小区内部干净整洁,小区之外是马路,一步之遥就是灰尘遍地,没有绿化带,没有行道树的街道,大门外稀疏几棵小树也是灰扑扑的,到处是牛,坐卧自由,一眼看上去就是两种极致,有时真不理解这样的文化。

据说,印度人的房地产商,不像中国那样,政府要求修房子先修好周围环境,印度是必须在房产商选定的区域内再划一块空地,留给穷人盖房。

政府美名其约为是为了方便将来住在小区里的富人,穷人不至于跑太远的路来为富人服务。

政府有时会在这些空地盖一些廉租房,有时就空着,有穷人自己盖也可以。

据说我们小区房产商就把那块空地给自己用了,被政府狠狠罚了一下,罚的后果听说是游泳池修好后不允许富人们使用,两年后才开放。

当然,有一点还是很欣赏的,就是社区里印度人的慈善行为。

小区有一栋楼里有一套空房,那里是专门为小区工作的工人,就是那些保安哪,花工之类的人的孩子们,专门设立的一个名为图书馆的房间。

在孩子们午后两三点放学后的时间里,由小区里的妇女们组织,给他们额外辅导和补习功课,(印度教育也是竞争厉害,孩子们读书同样很辛苦)孩子们不用交钱,甚至他们上学的费用,都是小区里这些妇女的家庭里给他们出。

小区里的富人,大多数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包括女人,我认识一个叫姬塔的印度女人,她自己的孩子都长大成年,所以,她每天下午就像上班一样,去给孩子们上课。

还有就是,每周在小区大门口,有一餐免费午餐,小区或周围附近的穷人都可以来吃。煮,采买当然都是住在小区里印度人。每周都有,我有时遇到,看着无非就是一些咖喱糊糊和一些饼,但量比较多,看到来吃的人排成长队,分食的人,都心平气和的,不卑不亢也不趾高气昂。

关于印度,当然离不开歌舞。

也奇怪,印度其实很保守的,注重礼节,婚姻大多数由大人决定,基本不敢忤逆家里的老人,我曾在小区里亲眼见过本来眉飞色舞和同伴聊天的年轻人,看到一个老人过来,赶紧匍匐到跟前,跪下来亲吻老人脚面,这个大白天少见的行为让我惊呆了。

他们也尊老爱幼,比如地铁里同样有老弱病残座。

印度穿着也是保守,可以露腰漏背就是不能露腿,天再热也得套条印度版秋裤。

印度人的节日实在太多了,一旦遇到大节,诸如排灯节,撒红节或各种各样说不清楚的节日之时,小区里就会张灯结彩,摆摊卖各种小吃,晚上一定会有灯光舞会。

音乐一响,印度人完全变样了,跳得那叫一个奔放和热烈,这时候的中国人,就只有干瞪眼了。

这时候,这才是真正电影里的印度人。

实际上,这里的等级观念还是蛮重的,公寓里的电梯分主人和下人用,两大两小,分立在两旁。

老实说,印度人对下人的态度,比我们中国人严厉得多。

进进出出,楼下门卫和我们打招呼,印度人基本当没听见,不像我们中国人往往要回个笑脸或答应一声。

有一次在楼下,我亲眼看见,平素那个见我非常客气的门卫,对一个准备进主人电梯的印度工人呵斥着,虽然说的印地语我听不懂,但表情看出来了,叫他走另外一边下人的电梯。

印度社区,我也只看到一面,不过描述,只不过是一件记录。

国内餐馆通常有一种叫做“印度飞饼”的食物。不管是否做得正宗,他们都有很多共同点,还有一点油炸的感觉。这是一种热量过多的食品。但这是印度人的最爱。印度人几乎每天都吃煎饼,他们的煎饼很少与蔬菜和鸡蛋搭配。

吃很多肉很容易发胖,但是如果您吃很多主食和相对高热量的素食,也会发胖。印度是世界上素食主义者比例最高的国家。在其超过13.5亿的人口中,40%的人完全是素食主义者。如果加上偶尔吃肉且经常吃素的人口,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
尽管许多印度人是素食主义者,但由于他们吃很多,所以他们每天消耗大量卡路里。素食者主要是印度教徒,约占人口的60%至70%。许多印度教徒吃肉,他们只是不吃牛肉。其余的穆斯林和锡克教徒都吃肉,但每个人都有禁忌。

印度是南亚的大国。除了当地领土争端和与邻国的零星冲突外,印度长期以来没有进行大规模行动。在和平时期,他们的训练不是很强。

印度军队中仍有很多肥胖者,主要是因为有两点。一个是印度军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另一个是印度军队的训练量确实不足。

如果仔细观察,除了士兵以外,印度军队中还有更多的肥胖军官。这是因为印度军队的饮食非常不合理。

印度军队本身的训练量还不够,其军事训练体系也不是很完善,这使许多印度士兵和军官变得肥胖。

长期以来,印度为了解决士兵的肥胖问题一直头疼,但是没有真正的办法,因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彻底改善士兵的食物和营养结构。
印度士兵与军官之间的食物差异。普通士兵的食物受营养控制。他们吃饱了但是不容易发胖。此外,他们大多数是贫穷家庭的孩子,他们天生瘦弱,身体一般。由于这些军官已经习惯于贫穷和挨饿,一旦生活条件改善,他们就想弥补过去的遗憾。他们可以吃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

尽管印度军队主要是素食主义者,但油炸高热量和高糖食品过多

印度人吃糖的能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印度军队的食物也是高糖和高油炸的。

F. 夜叉是什么意思啊

一、夜叉是什么
夜叉,梵文拉丁字母转写为yak?a、yak?i,阳性和阴性词分别指夜叉男和夜叉女。夜叉理论在公元前1500年之前就已产生,最早的印度文献《梨俱吠陀》记录了这个词汇,它原初的意思是“神秘的”(mysterious)。
yak?a这个词有时也代表“神秘的或闪烁的东西”,后来发展出“神秘的力量”(magic)。在《本集》、《梵书》、《奥义书》中发展出几种含义,其中最重要的是指某种非人类、精怪,这一观点在巴利文文献中十分流行。
《圣彼德堡梵语大词典》(Petersburger W?rterbuch,三卷,1852-1875年陆续出版)则认为这个词相当于“死人的精灵或鬼魂”。在《阿达婆吠陀》中yak?a通常表示宇宙灵魂或是人(指梵天物质的一面)。在婆罗门教中这个词进一步发展,《夜柔吠陀》中yak?a指万能的、奇异的生物、宇宙精灵,《奥义书》中称之为奇妙的生物(wonderful Being)
。到了《摩奴法典》时期,“天龙八部”系统已具雏形,这里面的夜叉就是印度古老财神Kubera的使役,没有说到它们不好的方面,在《摩奴法典》中它与恶仙罗刹形成对比
。这一点对中国佛教艺术学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常常将夜叉与鬼怪混淆。
从词源上讲,这个词在早期文献中的意思,学者们的争议很大。大部分学者认为其词根yak?是“快速移动”、“闪烁”的意思,因此建议将yak?a译成“幻影”。在梵文和巴利文文献中这个又等同于deva(天)或devata(神),有时用“天”指最高境界。但夜叉这个词极少用于称印度教的大神,也不会在敬语中使用
,这一点与佛教完全不同,佛教神殿中许多神灵正是来自夜叉。
夜叉是印度传统文化中一类重要的神灵,是中外学者在佛学和佛教艺术研究中不能忽视的一个文化现象,因为夜叉崇拜既是印度古老的信仰之一,对夜叉的艺术表现又是印度最古老的艺术母题。夜叉信仰由吠陀时代进入婆罗门教,又从婆罗门教进入佛教,其特征既有佛教的也有非佛教的。
通过考古遗存和文献梳理,对夜叉进行深入研究的当推库玛拉斯瓦密(Ananda K.Coomaraswamy),这位有着印度血统、但完全接受英式教育的当代学者在1975年第一次出版了他的专着Yak?as(《夜叉》),约二十年之后,1993年作者将这部专着进行修订后再次出版,着作名改为Yak?as:Essays in the water cosmology(《夜叉:水宇宙学论集》)。
在书中,他从语源学角度讨论了夜叉的原始意义,也从造像方面总结了夜叉的不同类型和造型特征,这部书是了解夜叉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参考文献。1969年,莫斯科出版了М.Н.Ткачева着:Повелительдемоновночи.Стариннаявьетнамскаяпроза(《夜叉王传:古代越南小说》)
,当然这应该是研究传入越南的夜叉文化了。
2012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年轻学者赵玲的专着《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其中的第三章、第四章涉及夜叉与佛教造像问题,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赵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那就是她在书中引用了大量日文和英文材料,但明显看出作者在印度的调查不够深入,基本的观点大多是整理、总结印度和日本学者的结论,正如她的导师阮荣春先生在《序言》中所说:她“翻译了大量欧日学者的着作和相关材料”。但是显然作者自己的观察和判断非常少。
2016年王芳发表了《敦煌唐五代旷野夜叉鬼图像小议》
,在作者貌似合理的图典对应论述中,虽然体现了逻辑上的合理与一贯性,但是其失误正在于不了解印度人对夜叉的情感,误将夜叉与经典中的某些吃人鬼怪对应起来。如果你问一个印度人夜叉与鬼的关系,他会清楚地告诉你夜叉与鬼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生物,夜叉善、鬼恶。如果你去过印度北部马图拉博物馆,那里陈列的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3世纪的巨大夜叉像,你就会明白,古代印度人对夜叉充满了敬意(图1)。在印度文化中,夜叉几乎是善的、财富的象征,而鬼完全是负面的,所以王芳将敦煌壁画八部众中的“夜叉众”认识为“夜叉鬼”,本身就是概念上混乱。当然,宋后之后,这个词在中国的演变,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
夜叉好坏参半,当然会出现恶的一面,恶的一面就是吃人害人。善的一面则是地方或财富的保护神。以笔者的观察和社会学调查看,事实上,在印度文化中,夜叉往往以善的一面出现。“正如锡万·列维(Sylvan Levi)所说:夜叉传统上是与地点相关的神,它十分重要……让我们想到地方守护神”
。当然在古典文献中,也存在另一种观点,那就是在某些佛教巴利文文献和《阿闼婆吠陀》中,夜叉或罗刹有时完全没有区别,特征往往是重叠的,而且名字也可以互换
。但善夜叉更多,“在文献和艺术中,夜叉一般是城门、宫殿、寺庙和佛龛的守护者。从藏文文献我们得到一个与佛同时代影胜王时期关于夜叉的故事:
那时守门者当中的一个死了,他转世生在妖怪中。他给毗萨利的居民托梦:如果我转生在妖怪中,请授与我一个夜叉地位,在我脖子上挂一个铃。那样,无论何时毗萨那居民的敌人出现,我都会摇响铃铛,驱赶他直到他离开。所以居民们就造了一个夜叉像,在他脖子上挂着铃铛,然后把这个夜叉像放在门口,给他献祭、戴花环,唱歌跳舞,弹凑乐器。”
藏文还保留了另一个有关夜叉的故事,藏文文献显示,“释迦族(sakyas)敬奉一个叫做释迦瓦它那(Sakyavardhana,“加持释迦者”)的夜叉为保护神。这个传统记载在藏文杜瓦中(Dulva),据杜瓦载:
释迦族有一个习俗,让所有新生儿礼拜夜叉释迦瓦它那的足,所以国王带着小孩(菩萨悉达多)去寺庙,但是夜叉却反过来礼拜了小孩的足……当国王看到夜叉对一个孩子礼足时,国王惊呼:这个孩子是神中神!因此这个孩子被称为提婆帝提婆(Devatideva,天神中的天神)。藏文这个故事显然源自《佛本行集经》(Abhiniskramana,6世纪晚期由阇那崛多翻译),在汉译经中,那个寺庙被称作天祠,天神的名字叫“增长”,而那个“神中神”孩子就是佛陀
。所以古老的印度传统中,夜叉有保护和祝福儿童的能力。即使在佛教出现几百年之后,僧人编撰《佛传》时仍然借用了这个礼拜夜叉的传统,可见其影响之深厚。
受到祭祀安抚的夜叉通常是善良的保护神,但失去控制后,则会变成杀人的恶魔。印度文献《十终极支》记载了一个《花匠阿周那》的故事。故事说:一天,阿周那与他美丽的妻子遇到六个恶人,他们当着阿周那的面强奸了他的妻子。被捆绑着的阿周那无奈而气愤,不由得对他一向崇拜和信赖的夜叉叉产生了怨气。他说:夜叉,我祖祖辈辈膜拜你,对你的崇敬从没有动摇过,可是现在看来,你不过是一个石头像。如果你真是药叉,真有神力,你就该为眼前的事感到羞愧,让我看看你所行的奇迹呀!
结果药叉真的听到阿周那的呼唤,进入了他的身体,夜叉的铁锤也到了阿周那手里,于是阿周那变得力大无比,一下就挣断了绳索,杀死了那六个恶棍和遭受侮辱的妻子。之后,夜叉附体的阿周那,完全失去了控制,充满了愤怒,天天要杀六个男子和一个女子。由于具有夜叉的力量,全城无人能敌,于是整个城中充满了恐惧。最后,一个年轻的耆那教徒以他的无畏战胜了夜叉,被制服的夜叉从阿周那身体中逃走,阿周那恢复原貌,城市恢复了平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坏参半的夜叉需要安抚和供养,这样他才能表现出好的一面,否则就是行恶的魔鬼。
所以,夜叉在哲学层面上,与purisa(鬼魂)和nāga(龙)一样是一个通称,可以用来指许多鬼神……一般地讲,夜叉是半神,有着天神一样的超常能力,用这种能力它们可以影响人,部分有益、部分有害。有些夜叉被称为“树精”(rukkha devatā),有的被称为“地精”(bhumma devatā)……所有的夜叉都有超常能力,可以在任何地方任意变形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记:“在伽蓝北岭上有几个石室,内有宝藏。铭文说,这个宝藏是由夜叉保护的,如果有人想盗宝,药叉会变成狮子、蟒蛇、毒虫等攻击盗宝者,所以至今无人敢来盗宝”。这个记载说明了两个事:一是夜叉守护财宝,二是它可以随意变形。如果是美丽的夜叉女来诱惑人,则让人防不胜防。
印度的传统是祭祀夜叉如同祭祀真正的神灵。不同于神的牛奶与鲜花,祭祀夜叉是用肉和酒,显然夜叉是食肉的
。而“吃人”是印度传统中夜叉的特征之一,他们通常吃人而少吃动物,许多佛教流行的本生故事(Jataka)讲述正是这些夜叉吃人的传说。据说有一个夜叉他吞吃了所有掉进水塘中的人,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回答他提出的问题,这仿佛是斯芬克斯吃掉说不出迷底的人一样。另外,丛林中的夜叉会将有毒的食物放在路上,让那些粗心的旅行者吃掉,然后再出来吞吃他们。
有一个本生故事,讲述了一群旅行者要通过有夜叉出没的旷野。据说夜叉会在晚上从他们的大本营出来杀人和牛,然后吃掉他们的血肉,只留下骷髅扔在路边。这群人分成两组,第一组的领头人是个容易轻信的人,鬼怪伪装成车夫的模样,从对面的路上出来,很容易就骗过了第一组的人。第二组人比较聪明,他们与同样的夜叉相遇,但他们注意到夜叉的红眼睛、好斗的行为,关键是这些精怪没有影子,后面的这个特征说明他及其同伴根本就不是人。于是旅行者们大呼:他们不是人,是夜叉,他们会回过头来吃掉我们!于是他们逃脱了

也有传说讲述一个女人的对手,再生为夜叉女,她就一直想着要吃掉她对手的孩子。夜叉吃人的传说,可以在许多佛教与吠陀文献中发现,这些文献提到,吃人是这些夜叉又一主要的特征
。相信夜叉吃人的观念可能根植于古代印度人对于疾病和衰老的有限认识。就象佛教中的鬼子母本来是以天花“夺”人性命,佛教化后,变成“呑吃”小孩。
另一方面,则是古人对于黑暗的恐惧。据《阿闼婆吠陀》(Atharva Veda)载:“夜叉喜欢在夜间活动。天黑后,夜叉们会成群结队地出来。在这个黑暗的时间他们有着巨大的能量,可以对牛、马和家养动物构成巨大威胁。因此,人们认为夜叉是神秘而可怕的黑暗生物,会在夜间掠食人和动物”。对黑暗与病老的惧怕,是古老神话产生的主要灵感。佛教的律典也记载了夜叉扰害僧人的事件,按律规定:僧人要在雨季安居,但是人们发现这时的僧人不断地被夜叉纠缠,夜叉占有僧人并大伤他们的元气,因此后来佛陀就停止了僧人在雨季呆在一个地方安居的规定

当然,事实上,伤元气的可能是年轻僧人的性冲动。总之,夜叉吃人和害人是人们对于这种精怪恶的一面的普遍认识,在印度佛教流行时代,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佛教的对于许多神灵来源的设计。但传统的印度人,对夜叉即怕又爱,即使他们作恶,人们也并不想真的摆脱夜叉,因为夜叉是典型的“财神”。
传说释迦佛曾访问过印度北部的马图拉,那时有一个夜叉叫迦达巴(Gardabha,驴的意思,夜叉名),它总是与人作对,不是人类的朋友而是敌人,不是盟友而是对手,不是支持者而是反对者。孩子一出生它就偷走。马图拉忠实的婆罗门和居民们恳求佛来帮助他们,释迦佛对此决定说:如果当地的信徒为僧人建庙,同时也要供养迦达巴(即这个吃人夜叉),这样夜叉就不会再伤害人了。结果迦达巴的故事使忠实的马图拉人通过修建2500个寺庙从而驯化了整整2500个夜叉。因为马图拉的人民并不想摆脱他们的夜叉,这种栖于水中、半神半魔夜叉的好处就是可以赐与他们丰产和财富。所以马图拉人民把自己表现为夜叉的朋友和支持者,渴望与鬼怪和睦相处,这是马图拉历史上遗存有大量夜叉造像的原因。
通过佛对夜叉能量的控制和治理,使之对社会有益从而满足这些世俗人的愿望
。由此可见,一旦夜叉得到控制,就是对世俗人有益的精怪,鬼子母的故事,也反映了这个道理,原本是吃小儿的恶魔,通过调伏,变成儿童保护神。夜叉,在印度自古至今一直受到崇拜,《摩奴法典》中就已经规定了对这类妖仙的供奉方式,现在印度非常盛行的杜尔伽女神崇拜、阿姆利卡女神崇拜,她们的原型都是夜叉。
中国的夜叉观念非常古老,但仍然是舶来品,也就是说这个词和相对的观念来自印度,随着佛经一同在公元前后逐渐进入中国。中文非常好的翻译了这个词,即音似又意合。因为,夜叉在印度类似一种妖、精怪,传说它们往往在夜间出行,伤人或取动物性命。所以中文的翻译非常吻合其原始意思,不知道这个奇怪的词是如何让中国人牢牢记住的。但是中国人记住了这个名词,却误解了它的意思。传入中国的夜叉,完全变成一种“鬼”,与中国人宗教世界中的诸鬼混杂一处,充满了负面和阴暗的力量,这是中国人普遍对夜叉的理解,而“母夜叉”则是对女人最恶毒的比喻。
二、夜叉崇拜与艺术表现及对佛教造像的影响
中国人通过佛教看到的最早夜叉造像出现在两个组合中,一种是在造像窟龛或寺庙门两侧。在这个守护者的位置上,有两个上身基本赤裸的怒相神,现在的说法称他们为“金刚力士”,实际上就是守护夜叉。通过佛经我们可以知道,在佛寺或龛门两侧表现夜叉,起到护法的作用,是早期律典的记载,传为佛说。律典规定:要在寺庙门两侧画持杖夜叉、佛殿门侧表现持花的夜叉等
。所以,组织性佛教僧团创立后,非常自然地吸收了印度传统中有守护功能的夜叉来护持僧舍。
当然,夜叉在佛教艺术中的表现还不仅仅如此。检索印度艺术发展史,可以发现夜叉是印度艺术中最早人格化表现的偶像,女性夜叉妩媚妖娆、男性夜叉雄武英俊。而印度教的湿婆、毗湿奴等、佛教的佛陀、菩萨,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并没有人格化的样式。如所周知,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键陀罗开始表现人格化的佛陀和人格化的弥勒菩萨,同时在盛行崇拜夜叉的马图拉地区,也出现了相应的佛陀像。所以,讨论佛教的造像艺术,必须从夜叉文化和夜叉像式谈起,才能理解佛教造像上一些样式的出现和变化。
一般认为,最早的人格化佛像出现在公元1世纪的犍陀罗,但显然这是片面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片面声音,是因为20世纪初在犍陀罗地区进行考古发掘的欧洲学者,大量发声,一些研究成果也公布与众。但是这些学者中少有印度人,而印度本土的学者并不认同最早的人格化佛像出现在犍陀罗,他们认为马图拉的人格化佛像出现的更早,至少不比犍陀罗地区晚。笔者通过亲自调查,并比对佛教造像在后来的变化,基本的结论是:马图拉地区的佛造像可能略早,至少与犍陀罗同时。重要的是犍陀罗佛教造像样式只影响了中国新疆地区,包括北部的龟兹和南部的和田,但对于内地,至少对敦煌以东的佛造像产生影响的更多是印度本土的马图拉、笈多等样式。
可以说,犍陀罗佛教艺术随着犍陀罗地区被废弃,也就是公元3、4世纪,几乎就泯灭无闻了,它的影响力也随之大大减弱。反之,马图拉的佛教艺术影响却非常持久,后期印度的笈多样式、波罗样式都是承继着马图拉这种本土风格在不断地演进,希腊式佛像则如昙花一现。
笔者2017年来到这里,佛教只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它不再有一丁点活力。走在街上的僧人,完全是印度教的。比如在马图拉至少有3、4座非常壮观的克利什那神庙,那种富丽堂皇与庙门外马图拉街道的贫穷和脏乱形成极大的反差。人们对克利什那的狂热崇拜有点邪教的味道,但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年青人在庙前狂歌、跳舞,那是他们祈求爱神赐给他们无限的爱。
我不知道这种宗教是什么,但它的狂热和喧嚣显然与佛教非常不同。马图拉作为传统上克利什那的故乡,佛教只是呈现一时的繁荣,很快就消失了,佛教中的觉悟者“佛陀”,变身为爱神克利什那诸多化身中的一个。佛,不再是一个觉悟的人,而是爱神教派中爱神的一个化身,这种现象在印度非常普遍,佛教被吸收到复兴的印度教各派当中。与佛教同样古老的耆那教,如今它还受到青年男女的尊敬,人们愿意匍匐在裸体的天衣派僧人面前,却再也找不到一个活着的庄严佛寺和威严的佛教僧人。公元1、2世纪的庄严佛像只收藏在破旧的马图拉博物馆内,且数量远远少于“外道”遗存。
图1 :公元前3 世纪被称为世尊的夜叉像,印度马图拉博物馆藏
(一)、菩萨形像与夜叉:
1、莲花手
考古发现告诉我们,最早被称为“菩萨”、“世尊”的造像可能正是夜叉
;供奉夜叉的圣所被称为“支提”,也就是“庙”
。这是我们认为佛像、菩萨像来自夜叉的基本背景。此处讨论菩萨像与夜叉的关系,以观音为例。
莲花手就是大慈大悲菩萨观音,早已是佛教艺术史家的共识。但是这个手持莲花、身披鹿皮的长发修行者形像,从何时、为何被认为是观音的呢?其实并没有坚实的依据。
公元前后,迦尼色迦时代印度教因过度的虚华和人们对它的失望而暂时衰落,成为改革派佛教的繁荣期,并且由于佛陀离世时间已经很长,所谓的“大乘佛教”成为佛教信仰的主流,而菩萨道正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特征。于是传统上,雕刻印度教神灵的首陀罗种姓工匠,开始以他们原有的知识和技术雕刻全新的、尚没有建立自己传统的佛像样式。但是佛陀与菩萨都呈现为印度传统艺术的诸多元素,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夜叉特征。
传入中国的夜叉被误解为鬼的同义词,但是在印度夜叉是非常古老的神灵,尤其是城池或家族的保护神。从现存公元前2世纪之前的夜叉造型来看,这种与水有关的精灵往往就是手持莲花
。佛教艺术出现之后,作为守护神,这种手持莲花的夜叉便自然地出现在佛陀两侧或造像龛门的左右(图2)。宫治昭认为犍陀罗造像中,释迦牟尼佛两侧手持水瓶和莲花的菩萨分别是弥勒和观音
,其实并没有依据。
据笔者调查,手持水瓶的弥勒在早期遗存中,确实出现有两尊刻有菩萨名的造像可以作为辨识的依据
,但是并不能由此将手持水瓶的所有菩萨像认为是弥勒,因为水瓶在修行者生活中太过普遍,而那时的图像范式并未建立。同时,至少在公元5世纪之前被学者认为是观音的造像,没有任何材料可据,判定其为观音是学者通过后期的经典或造像铭来倒推早期造像的结果。5世纪鸠摩罗什译出了后来盛行中国的《法华经》,但在这部宣扬有观音崇拜的经典中,并没有观音身形样式的描述。佛教图像学家认为观音手持莲花、身披鹿皮的标准像,其实在5世纪之前没有任何经典或造像铭可据。
通过笔者在印度的观察,手持莲花的所谓菩萨像,最早属于夜叉。笈多时期出现的身披鹿皮形像则是湿婆派修持瑜伽的大师装束,这种特征直到18世纪左右的印度细密画中仍然属于湿婆派僧人。而手持三叉戟的所谓狮吼观音,无疑是湿婆的形象,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是,不杀生的佛教怎么可以允许一个大慈大悲的菩萨身披可爱的小鹿皮呢!当然,各种观音身形的详细讨论超出本文范围,暂不多论。
图2 :公元前2 世纪佛教建筑桑奇塔北门手持拂尘的夜叉是后来手持拂尘菩萨的前身
图3 :公元前2 世纪夜叉穆达伽手,马图拉博物馆藏
2、金刚手
犍陀罗和马图拉公元1、2世纪的造像中,常常会出现一个手持短粗金刚杵、几乎赤身的佛陀随行着,他是谁?佛教经典至少在后汉也就是大约公元2、3世纪西域竺大力和康孟译《修行本起经》、三国(3世纪末)大月支居士支谦译《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时,经典中都没有出现这个伴佛而出的所谓金刚手。直到公元7、8世纪的《大日经》和《经疏》中才明确说到这个手持金刚的侍者是着名的金刚手,并说他总是出现在佛的左右,保护云游说法的佛陀。
进一步,金刚手的威力在密教中发展为影响巨大的金刚乘,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神,都会手持各种组合的金刚。事实上,佛教诸神殿中这个着名的金刚手,是源自印度古老的土着文化,正是这个图像的出现,给予佛教僧人撰写这个人物的灵感,也就是说先有图像,后有经典。目前学界的共识认为,佛教中一佛二菩萨的早期组合是佛与金刚手和莲花手三尊组合,而这两尊重要的菩萨可能来自梵天和帝释。作为印度教的雷神,帝释是手执雷电,即金刚杵的印度化。同时,苦行形象的梵天手持莲花。并且在早期《佛传》中确实有大量描写帝释、梵天侍从于佛左右。这种解释看似非常合理,而且,佛教将印度教大神作为随侍,也符合当时的政治斗争。但笔者在观察了大量早期造像后发现,这种解释可能并非合理且完全是一种理论上的逻辑,而不是造像发展罗辑,它与印度造像事实有差距。
笔者的初步观察是:从图像学,而不是从晚于图像的文献渊源上发现,金刚手的原型可能是印度传统持穆达伽的夜叉,这种手持一个短木棍似的夜叉,在印度称为穆达伽手(Mudgarapani),是前佛教崇拜的神灵和流行造型,他的功能是护卫。
穆达伽,是印度古代一种武器,大致可以翻译成“槌”或“棒”。从图像上看,就是一种长方型的短兵器。穆达伽手造像在马图拉博物馆保存很多,是公元前后的作品,并且非常巨大,这些持穆达伽的形象正是印度最受欢迎的守护夜叉(图3)。
当佛教艺术在犍陀罗盛行后,希腊工匠大概不十分了解这个武器具体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在佛陀身边作为佛的保护者,就是一个犍陀罗式夜叉,手持一个粗笨的短武器。这个形像一直被学者称为“金刚手”,但是“金刚手”的名称显然晚于造像的出现。那个时候,这个手持武器的夜叉叫什么,其实我们并不知道。但通过兵器和夜叉造型,这个在佛身边、保护佛的武士可能正是印度传统的“穆达伽手”,而不是后来佛教盛行的金刚手。这个穆达伽手,并不见于经传,只是地方工匠设想伟大的佛陀出行,一定要有一个武士来保护。穆达伽,如何变成了金刚杵,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事实上,穆达伽也可以译为“金槌”,但是它的形状,如在马图拉博物馆中所表现的,是一种长方的立体形,并不似后来宙斯手中的雷电,呈现为分叉的形状。从方型的穆达伽变成两头分叉的金刚杵,这中间似乎没有可以作为过渡阶段的中间形,推测是犍陀罗的希腊式“雷电”加上帝释天的神话,将这个“金槌”变成了“金刚”。所以一个假设是,当穆达伽手在犍陀罗艺术中大量表现后,这个过于印度化的土着神灵,与佛教这个新兴思潮不符,而希腊文化中宙斯的雷电和帝释的雷电观念才进入这个神的造型解释系统中,由此,起保护作用的印度古老的穆达伽手变为新兴佛教的金刚手,后期出现的经典进一步将之佛教化。
从犍陀罗金刚手的造型上可以得到进一步证明。那个上身赤裸、头发蓬乱的老者,按日本学者所说,这个宙斯一样的“金刚手”
,那个时候显然不会是印度大神帝释,而更接近夜半出家中托着马蹄的夜叉。而那个笨笨的、方头方脑的武器,也无论如何不能与希腊宙斯手中造型已经非常完美的雷电相类比。
结语
公元前6世纪左右,释迦圣人乔达摩以改革家的姿态,在婆罗门教基础上创立了佛陀之教。产生这种新学说的背景是雅得安人的婆罗门文化和古老的达罗毗荼人的土着文化,佛教圣殿中的诸神当然也不会凌空出世。佛陀和印度佛教僧人借助已有理论、希腊后裔工匠、马图拉印度工匠借用已有的夜叉、龙王等造像传统,摸索着逐渐建立了一套新的神像体系和和佛教美学。所以,如果对于印度传统信仰和传统艺术样式置之不理、概念不清,便无法理解佛教诸神像的起源与演变。
当然,本文所列莲花手与金刚手,只是夜叉样式影响人格化佛教神像的冰山一角。虽然,在古代文献中,也会谈到夜叉不好的一面,但至少从印度保存下来的古代造像看,男女夜叉都表现最美好的一面,可见这类精灵在印度人思想中普遍的形象特征。夜叉信仰与造型对于佛教新造像范式的影响之大,超出我们的想象,更多的内容有待发现与研究。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不能真正认识印度的夜叉文化,就无法阐释清楚佛教图像学的发展脉络。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怎么画儿童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虎鱼打架蒙眼用什么药 浏览:725
意大利黑手党是什么品牌 浏览:192
中国银行在定州哪里 浏览:588
伊朗和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浏览:404
越南币1千万在越南能买什么 浏览:590
英国大使馆怎么举报 浏览:345
哪些小家电是中国的 浏览:752
美国和伊朗会怎么样 浏览:931
英国精算师做什么 浏览:149
印度双位乘法有什么缺点 浏览:672
孟晚舟给伊朗卖什么 浏览:826
印度为什么赶超中国基建 浏览:87
林文镜怎么没有排位印尼 浏览:424
印度减肥茶真的能减多少斤 浏览:191
印度西红柿出口哪些国家 浏览:301
印尼和什么煲汤最好 浏览:644
日寇对中国犯下的罪行有哪些 浏览:338
印度的历史在哪里 浏览:507
越南人口什么时候达到2亿 浏览:908
中国哪个市和印度接壤 浏览: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