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圣人希利帝 赛 巴巴 是谁,生平事迹有哪些
实 谛 ‧ 赛 ‧ 巴 巴 ( Sathya Sai Baba,"Sathya" 意 谓 “ 真 理 ” , “ 圣 谛 ” ) 生 于 印 度 Puttaparthi 村 , 今 年 (2007)82 岁 , 是 一 位 在 世 界 各 地 广 受 尊 崇 的 灵 性 导 师 。 他 兼 俱 了 古 来 各 宗 教 所 重 视 的 三 种 特 质 :
1. 大 智 慧
2. 慈 悲 心 、 大 爱
3. 不 可 思 议 的 神 迹 。
在 14 岁 时 ( 1940 年 ) 赛 巴 巴 宣 布 了 他 下 凡 人 间 的 使 命 : 重 振 人 类 价 值 : 真 理 、 正 行 ( dharma, 即 佛 教 所 谓 的 : “法”、 “正 业”,意 为 right conct ) 、 宁 静 ( shanti, 意 谓 内 心 平 静 、 清 静 ) 、 博 爱 、 非 暴 力 , 开 始 了 他 的 传 道 生 涯 。 五 十 多 年 来 赛 巴 巴 每 天 亲 自 接 见 信 徒 , 替 信 徒 解 决 困 难 、 提 供 指 引 、 回 答 问 题 , 将 自 己 完 全 奉 献 给 信 徒 。
如 今 当 年 的 Puttaparthi 村 已 变 成 一 个 宏 伟 的 道 场 , 每 天 都 有 数 以 千 计 的 朝 圣 者 涌 进 , 他 们 来 自 社 会 各 阶 层 , 来 自 不 同 宗 教 , 来 自 不 同 国 家 , 全 球 超 过 137 个 国 家 有 赛 中 心 , 信 徒 有 数 百 万 人 。
除 了 传 道 外 赛 巴 巴 还 发 起 了 许 多 慈 善 事 业 。 他 建 立 了 一 套 着 重 德 育 的 教 育 系 统 , 包 括 小 学 、 中 学 及 政 府 立 案 的 大 学 , 学 生 除 了 在 一 般 学 科 要 有 优 秀 的 成 绩 之 外 还 要 兼 顾 德 育 与 灵 修 。 赛 巴 巴 还 建 立 一 所 现 代 化 的 医 院 , 内 有 300 个 床 位 , 聘 用 最 好 的 医 生 做 开 心 、 肾 脏 移 植 等 精 密 手 术 。 赛 巴 巴 发 起 了 一 个 水 利 计 画 , 用 大 型 水 管 将 水 输 送 到 偏 远 的 乡 村 , 使 得 150 万 个 村 民 从 此 不 用 提 桶 子 到 数 哩 外 的 地 方 取 水 。 这 个 供 水 计 画 规 模 与 日 俱 增 , 现 在 整 个 计 画 己 移 转 给 州 政 府 。 赛 巴 巴 组 织 了 一 个 超 过 二 万 人 的 义 工 队 , 从 事 社 会 服 务 工 作 , 工 作 项 目 从 在 偏 远 村 落 设 立 临 时 医 院 到 救 灾 到 捐 血 到 挖 水 沟 。
赛 巴 巴 来 到 人 间 的 目 的 是 想 唤 醒 二 十 一 世 纪 的 人 类 重 新 重 视 古 老 的 宗 教 智 慧 , 而 不 是 另 外 创 立 一 个 新 的 宗 教 , 他 鼓 励 我 们 依 循 自 己 原 有 的 宗 教 信 仰 , 他 将 深 奥 的 宗 教 道 理 以 平 易 近 人 的 方 式 讲 出 , 并 以 身 作 则 , 以 神 迹 为 他 的 权 威 性 做 佐 证 , 他 的 讯 息 和 他 的 爱 心 已 经 打 动 了 数 百 万 人 的 心 , 这 是 他 最 大 的 神 迹 。
赛巴巴的故事?
实 谛 那 罗 延 那 ( Sathyanarayana Raju ) 于 1926年 11月 23日 诞 生 于 印 度 南 部 布 达 巴 底 ( Puttaparthi ) 村 。 他 从 小 就 以 俊 美 的 外 貌 、 温 和 的 个 性 、 常 挂 嘴 边 的 微 笑 而 成 为 邻 里 喜 欢 的 孩 童 , 实 谛 从 小 就 有 一 颗 慈 悲 的 心 , 他 天 生 就 是 素 食 者 , 远 离 屠 宰 场 , 不 进 做 荤 食 的 厨 房 , 反 对 以 虐 待 动 物 取 乐 的 游 戏 如 斗 鸡 、 牛 车 赛 跑 , 在 街 上 看 到 一 只 即 将 为 盘 中 餮 的 鸟 , 他 会 去 疼 爱 的 抚 慰 它 , 希 望 能 藉 此 感 动 买 主 放 了 它 。
在 3 - 4 岁 的 年 纪 , 遇 到 乞 丐 上 门 乞 讨 , 实 谛 就 停 止 在 外 玩 耍 , 跑 进 家 中 强 迫 姊 姊 给 乞 丐 一 些 食 物 , 面 对 乞 丐 不 断 上 门 , 大 人 们 难 免 失 去 耐 心 , 有 时 就 将 乞 丐 轰 出 去 , 结 果 实 谛 就 大 哭 — 又 久 又 大 声 , 一 直 到 大 人 将 乞 丐 再 带 回 家 中 为 止 。 家 人 受 不 了 他 那 种 无 止 境 的 布 施 : “ 你 再 这 样 给 人 食 物 , 你 自 己 就 要 挨 饿 了 ! ” 于 是 实 谛 就 经 常 牺 牲 自 己 的 三 餐 , 而 布 施 给 穷 人 , 奇 怪 的 是 他 却 不 因 此 而 觉 得 饿 , 他 说 有 一 个 老 人 给 他 牛 奶 饭 团 吃 , 可 是 乡 人 从 来 没 听 说 过 这 号 人 物 。
在 学 校 里 实 谛 是 一 个 聪 明 、 伶 俐 的 好 学 生 , 对 戏 剧 、 音 乐 、 诗 、 演 艺 特 别 有 才 华 , 七 、 八 岁 时 即 能 作 曲 , 十 岁 时 他 在 村 子 里 成 立 了 一 个 歌 剧 团 , 由 十 七 、 八 个 小 男 孩 组 成 , 演 出 一 些 古 老 的 宗 教 歌 舞 剧 。 实 谛 是 团 里 的 灵 魂 人 物 , 集 编 、 导 、 演 、 总 务 、 团 长 于 一 身 , 他 演 活 了 剧 中 的 每 一 个 角 色 , 将 印 度 史 诗 中 的 人 物 活 生 生 的 呈 现 在 村 人 眼 前 。
12 岁 时 , 实 谛 自 编 、 自 导 了 一 出 戏 剧 , 于 校 庆 日 演 出 。 剧 名 为 : “ 人 们 的 言 行 真 的 一 致 吗 ? ” 内 容 描 述 一 个 小 男 孩 实 谛 自 演 看 到 他 的 父 母 、 师 长 说 的 是 一 套 , 做 的 是 一 套 而 变 得 困 惑 。
在 当 时 , 实 谛 每 天 早 上 领 导 全 校 两 千 位 学 生 做 晨 祷 !
班 一 有 人 笔 丢 了 , 村 里 有 人 的 马 丢 了 , 都 来 找 实 谛 , 他 “ 知 道 ” 东 西 到 那 里 去 了 。
时 机 成 熟 了 , 1940年 3月 - 5月 之 间 实 谛 经 由 一 段 戏 剧 化 的 过 程 , 宣 布 自 己 希 利 帝 、 赛 . 巴 巴 的 转 世 ( 希 利 帝 、 赛 . 巴 巴 当 示 现 许 多 不 可 思 议 的 神 迹 ) 开 始 他 的 传 道 生 涯 。
巴 巴 传 道 的 前 30 年 重 点 放 在 显 现 神 迹 。 毕 竟 , 如 果 不 显 些 神 迹 , 没 有 人 会 相 信 这 个 14 岁 的 “ 孩 子 ” ! 随 着 日 子 过 去 , 消 息 逐 渐 传 开 , 信 徒 愈 来 愈 多 , 原 有 的 道 场 面 积 不 敷 使 用 … 。
Prashanthi Nilayam ( 意 谓 “ 和 平 之 乡 ” ) 于 1950年 11月 23日 峻 工 。 整 个 工 程 历 时 两 年 。 巴 巴 是 主 设 计 师 和 总 工 程 师 。 在 资 源 、 工 具 极 度 匮 乏 下 , 宏 伟 的 建 筑 奇 迹 的 完 成 , 在 四 周 “ 穷 乡 僻 壤 ” 的 环 绕 下 , 像 是 沙 漠 中 的 海 市 蜃 楼 。
待 续
赛巴巴的日常生活?
赛 巴 巴 说 : “ 我 的 生 涯 就 是 我 的 讯 息 ” ( My life is my message ) 。 他 不 但 采 用 言 教 , 自 身 也 是 完 美 的 榜 样 :
赛 巴 巴 为 独 身 。
赛 巴 巴 从 小 吃 素 , 而 且 吃 得 很 少 很 简 单 。
赛 巴 巴 一 年 四 季 都 穿 同 款 式 的 道 袍 , 共 分 三 种 颜 色 、 白 色 、 橘 红 色 、 红 色 。
赛 巴 巴 就 住 在 道 场 旁 边 , 起 居 室 简 单 朴 实 。
赛 巴 巴 一 周 七 天 , 一 年 365天 , 每 天 接 见 信 徒 , 全 年 无 休 , 将 自 己 完 全 奉 献 给 信 徒 , 至 目 前 为 止 他 只 有 出 国 过 一 次 — 去 乌 干 达 和 非 洲 东 部
㈡ 释迦摩尼在没有出家前是什么身份是什么让他出家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国南部的释迦族。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姓乔达摩(也译瞿昙),原名悉达多,佛教徒称之为“佛”或“佛陀”,意为觉悟者,达到觉悟的人。
释迦牟尼出身于刹帝利种姓,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称净饭王,母摩耶夫人。释迦牟尼生下第七天母亲去世,他由姨母抚养成人。从8岁起学习吠陀、武艺,17岁娶妻,生有一子。29岁时因感于人生无常,要求摆脱生死苦恼而出家。出家后先跟数论先驱阿罗逻和优陀罗学习禅定,又修行了六年苦行,但认为这样做都达不到解脱,便到王舍城外尼连禅河畔伽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坐禅,经七天七夜,对人生和解脱问题进行思考,达到“觉悟”。此后到波罗奈的鹿野苑地方找到了原先跟他一起修苦行的 陈如等五位侍者,把自己觉悟的内容向他们宣说,收他们为弟子,创立了最早的佛教僧团。此时他35岁,直到80岁去世。他在 45年的时间内,在恒河中上游一带传教,使佛教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也越来越大。
㈢ 印度的苦行僧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在印度的大街上、寺庙旁,总有一道特殊的景观:一些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脸上描绘代表教派的彩色条纹,他们或席地而坐,或边走边吟诵古经文,这就是苦行僧。
目前,印度的苦行僧约有400至5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5%,其中女性占10%。
这些人是印度教徒中的独特群体,被视作来凡尘普度众生的“神的使者”,当地人尊称他们为“Baba”,意思是“圣人”。
苦行僧是古印度时期盛行的修炼方式,多数都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带着象征湿婆裨的三叉杖,边走边吟诵古经文。他们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忍受酷热严寒等反常规的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更有甚者会将漂浮在河面上的尸体捞上来,分解四肢,然后生吃。他们认为尸体不是食物,而是神的礼物。
不论结果如何,印度苦行僧的变态修行,都是令人匪夷所的。但是现在再向神棍发展。
㈣ 释迦牟尼在印度神话中的地位
释迦牟尼在印度神话中只是诸神中的一位,地位并不尊崇。印度神话中有三位主神:梵天、湿婆、毗湿奴。没有释迦牟尼的影子。
1、梵天:印度教神话中三大最高神之一。世界的创造者。佛教吸收其为护法神,称“大梵天王” 。
2、湿婆:印度三大神的第三位。又叫“西哇”。是最受崇拜的神之一。是象征“昌盛”和“吉兆”的神。同时又象征“毁灭”,是起死回生之神。一般被视为“破坏神”。同时他也是生殖之神,传到中国后与藏教密宗中的大欢喜菩萨互相影响。
3、毗湿奴:三大主神之一,与前两者并称为三联神。称谓极多,有一千种以上,常见的为“那罗衍”,“世界之主”等。
释迦: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相传为印度北部小国王子,后舍弃家庭,权位,独自出走。七年后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又被称为释迦世尊,但不是藏密所说的大日如来。佛教中最为崇高的神。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
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4)印度的圣人是干什么的扩展阅读
历史渊源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经》问世,这是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着作,全部是祭祀用的圣歌和祷词。在其中,印度神话初次较为系统的组合起来。吠陀神话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罗,他是天帝,众神之首。
据记载,因陀罗原本是带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后成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诗人对于权利的一种附会。与它相关的注解文献有《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吠陀神话中歌颂的主神是天帝因陀罗,以及水神伐楼那、死神阎摩、风神伐由等司掌自然的大神。吠陀文化后期,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出现是其权力更为集中的一个体现。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印度进入列国时代,经济发展、战争频繁、思辨深邃,是这个时代的三大特征。,这一时期,宗教方面,出现了耆那教,其艺术和哲学价值也是最高的。
印度神话对佛教影响也非常大,佛教的神除了释迦牟尼、几个弟子、几个罗汉之外,观音借鉴了双马童、弥勒借鉴了密多罗、毗卢遮那最初是某阿修罗王的名字、各种明王来自湿婆的愤怒相、阎罗王是阎摩、四大天王来自印度的四方护法神(惧毗罗、伐楼拿等)、韦驮是卡尔提克亚、吉祥天是罗乞什。
其中印度神话最着名的要算《罗摩衍那》和《摩柯婆罗多》。这是两篇非常庞大的诗史,限于篇幅就不详细介绍了。《摩柯婆罗多》中最有名则是鼎鼎大名的人类英雄黑天。对印度神话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可以找这两本书的翻译版来看看。
其实与印度神话相关的书籍还很多。其中最着名的要算往世书系列。通常,往世书分为十八大往世书与十八小往世书。这些书应该算是众神的个人传记和专题介绍,比如《梵天往世书》、《毗湿奴往世书》、《湿婆往世书》、《大鹏往世书》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印度神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释迦牟尼